一、武钢“双高”新产品年开发量逾100万吨(论文文献综述)
曾武[1](2012)在《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模式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技术创新模式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工艺创新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产品创新通过增加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提高产品的价格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强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重要的影响。目前理论方面的研究都没有把产品创新能力的因素放到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框架中。同时,我国大型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对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也缺少系统的研究。本文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在理论和案例上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以及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强度对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应用双寡头博弈的均衡方法,引入了产品创新成本系数的概念,建立了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强度以及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关系,推导出了企业创新模式的判据式。得出了以下结论:为了获得企业最大的盈利水平,当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很强时,在竞争强度高的Bertrand和竞争强度低的Cournot竞争中,高质量企业和低质量企业都倾向于选择产品创新。当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下降到一定的程度,高质量企业在Bertrand竞争中倾向于选择产品创新,在Cournot竞争中倾向于选择工艺创新;低质量企业在Bertrand竞争中倾向于选择工艺创新,在Cournot竞争中倾向于选择产品创新。当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很低时,在Bertrand和Cournot竞争中,高质量企业和低质量企业都倾向于选择工艺创新。在理论推导时,分别采用了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均衡方法,得出了总体的趋势一致的结论,只是企业选择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对于产品创新能力的判据有所区别。在应用动态双寡头博弈的均衡方法时,本文采用Stackelberg动态寡头市场以产量为决策内容的Cournot竞争模式的均衡分析方法,对动态寡头市场以价格为决策内容的Bertrand竞争模式进行了分.并应用在Mussa和Rosen的产品纵向差异模型中,推导出了在此条件下的均衡结果。在上述理论研究的框架下,本文以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为案例,对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强度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解释。本文主要用相对吨钢成本增量对工艺创新进行测量,用相对吨钢收入增量对产品创新进行测量,用行业销售利润率的水平对市场竞争强度进行测量,销售利润率高代表竞争强度低的Cournot竞争,销售利润率低代表竞争强度高的Bertrand竞争。用胡淑华(2000)提出的产品开发能力综合值的方法测量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组合研究有新的贡献:(1)在目前的关于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研究模型中,都没有把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考虑的因素。本研究建立了产品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关系。完善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组合研究的理论体系;(2)采用Stackelberg的分析方法,对动态寡头市场以价格为决策内容的Bertrand竞争模式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在此条件下的均衡结果;(3)采用相对准确和规范的吨钢销售收入和吨钢成本数据,提出用相对吨钢收入增量和相对吨钢成本增量来测量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这种测量方法能够较好解释和验证理论结果。新的测量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4)提出了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在不同的产品质量、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强度等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并对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建议。
汪洋涛[2](2011)在《武钢发展战略分析》文中指出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退,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世界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全球钢铁企业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钢铁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我国钢铁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从而充分预见环境的变化,利用机遇并规避风险。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战略管理、经济学、公司治理、公司兼并与重组等经典理论,运用PEST模型和五力模型分别对武钢外部的宏观环境和钢铁产业竞争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的主要机会有:世界钢铁产能跨国转移、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加入WTO、区域经济发展、日本大地震;主要威胁有: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环境保护、贸易保护主义。接着,本文通过对武钢内部因素的分析得出武钢具备的优势主要是:组织结构、生产经营能力、产品结构和质量、技术和研发、品牌和营销、人力资源;劣势主要是管理体制、地理位置、产品深加工、国家化视野、品牌的国际知名度。最后,本文结合SWOT分析法对武钢主要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根据武钢的战略愿景、企业使命以及“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武钢提出了战略建议,包括一体化战略、多元经营战略和创新战略。希望此文对武钢或同类型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邓崎琳[3](2008)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武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制造业发展重心的转移,以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国际钢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我国钢铁行业而言,我们应该清晰地注意到当前的发展环境:
邓崎琳[4](2007)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武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全球制造业发展重心的转移,以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国际钢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我国钢铁行业而言,我们应该清晰地注意到当前的发展环境: (1)世界铁矿石等资源的垄断性经营使我国钢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日趋恶化;
喻先慧[5](2006)在《武钢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大型钢铁联合联合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强市场竞争策略的研究,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拓宽市场份额,是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钢铁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对武钢的钢铁产品营销策略进行了实例研究,提出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思路。在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说明了选题的基本目的和意义之后,阐述了本文所依据的相关理论,其中重点介绍了4P营销组合策略。依据相关理论,对国内外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和钢材市场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对中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产品结构以及武钢的产品结构进行了深入研讨,准确把握市场定位。根据研究的初步结论,结合武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建议。在文章最后,指出了武钢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战略发展研究,加强企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并从企业营销战略方面提出了具体的4P营销组合策略。
吴玉繁[6](2006)在《武汉市若干支柱产业技术跨越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武汉市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之一,工业布局合理、发展潜力巨大,但与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同等城市相比,从传统产业到新技术产业,无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武汉市要想实现技术跨越,关键是选择切实可行的技术跨越模式。本项研究正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研究方向,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力图更切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以螺旋推进方法论去研究技术跨越的实际运作模式,以期能够为很好地解决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战略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对技术跨越的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与开拓意义。 本论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及对武汉市三个(光电子通信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支柱产业的技术发展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更切合实际地对技术跨越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对技术跨越进行了清晰的概念界定;之后,基于技术创新原理和切合实际的原则,清晰地提出了四种(自主、引进、合作、并购)基本的技术跨越模式;进一步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跨越的实施过程,认为技术跨越是由七个(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管理)关键要素组成的难度自增殖系统,其推进的有效的策略是旋进方法论;同时,技术跨越的实现有赖于管理跨越的同步,据此提出了双螺旋技术跨越模式;在充分的理论研究和对武汉市的一个新兴产业(光电子)和二个传统产业(汽车、钢铁)的技术发展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产业的实际与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跨越模式及实施策略。 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明确指出技术跨越隶属技术创新战略范畴;2.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提出技术跨越由信息、知识、人才、技术、市场、资本、管理七个关键要素构成难度自增殖系统,解决的最有效策略是螺旋推进方法论;3.清晰地将技术跨越划分为四个基本模式:自主跨越、引进跨越、合作跨越、并购跨越;4.根据技术跨越实现有赖于管理同步提出了技术一管理双螺旋推进技术跨越模式;5.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产业实际,提出了具有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技术跨越模式及实施策略。
黎静[7](2005)在《武汉钢铁公司技术创新的研究》文中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新经济的崛起,钢铁工业作为国家传统的基础支柱产业将如何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本研究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例,探讨以技术创新的观点来管理传统钢铁行业的经营策略。首先透过Porter 的五种竞争力分析,及企业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SWOT分析,来了解武钢外部的经营环境,并清楚定位武钢的竞争优势。其次由该公司的总体策略转化成技术改革及创新策略,拟定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策略。自“九五”“十五”以来,在武钢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下,武钢的致力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创新,效果明显,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本论文剖析了武钢近十年的技术创新实践,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体系建设、技术开发体制的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评价、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等几个方面,论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使传统企业走出困境,获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籍以提供给其他企业为参考,共同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做贡献。
周华[8](2005)在《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钢铁业发展迅速,但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获胜,中国钢铁企业急需全面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管理理念、思想和方法。本文通过研究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武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武钢信息化建设上应当通过不同层次的建设逐步实现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区域作业指令的实时处理;在企业管理层面引入系统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注重质量管理和作业排程的优化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还从信息系统的目标、设计思想、开发进程、系统结构等方面分析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的规划。本文还分析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功能;重点对产销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子系统和生产管理子系统进行研究,指出质量管理子系统是联结用户和生产的关键,它把用户的要求转换成企业的作业说明,并在生产的每个环节中指导生产;研究生产计划排程,以及在产销系统下ERP、JIT 在生产管理结合的生产管理方式,并总结出钢厂的特殊的电子Kanban 应用模式。本文最后对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武钢产销信息系统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本文对武钢和其他钢铁行业实施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具有参考意义。
刘振清,雷正刚[9](2005)在《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文中研究表明 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20世纪90年代中期,武钢对其科技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率先在国内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并不断突出技术中心的作用,使科技创新机制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成为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一、适应科技创新要求,理顺科技管理职能,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体制上的保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钢铁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1996年我国钢材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后,钢材市场由卖方
王晓权[10](2004)在《武钢(集团)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现代营销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钢铁产业竞争态势分析为背景,在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后,以武钢为具体实例,采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工具,通过对武钢产品特点和市场环境乃至中国钢铁行业特点的战略审视和内部分析,提出了武钢营销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的营销战略。 从营销观念和营销战略两个角度,对当前国外最先进的理论进行描述、分析和综合,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营销理念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了我国钢铁行业亟需确定的营销理念,通过与武钢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溶合,确立了武钢的营销战略。 在具体营销战略组合实施方面:①产品策略中提出武钢产品具体的市场细分与定位、研究了管理生命周期战略和新产品开发策略;②提出和制定较灵活的价格策略;③分析和研究了钢铁企业的营销渠道,对直供用户和中间商两种主要的渠道提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措施,并对国外钢铁企业实行的代理制进行探讨;④制定了武钢国际营销的战略选择。最后从企业文化和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两个方面,来保证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本文以武钢为具体实例,既有理论的分析研究,宏微观历史演变的回顾,又有作者本人具体营销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还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其创新点主要有:针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提出我国钢铁企业新的发展思路和营销理念;从全面的、大局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武钢这一大型钢铁企业由传统工业改造为现代一流工业化道路的营销战略审视和制定;根据武钢营销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制定具体战略措施。以上都为我国钢铁企业的营销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和实践提供借鉴。
二、武钢“双高”新产品年开发量逾100万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钢“双高”新产品年开发量逾100万吨(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模式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论文结构安排 |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
2.1 西方文献回顾 |
2.2 西方文献评述小结 |
2.3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2.4 国内文献评述小结 |
2.5 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3 基于静态和动态双寡头博弈的均衡方法的创新模式选择模型 |
3.1 理论框架 |
3.2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武汉钢铁公司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 |
4.1 研究方法 |
4.2 研究分析与结果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武钢发展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2章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2.1 战略管理的定义和阶段 |
2.2 战略管理中的关键术语 |
2.3 战略管理模型 |
2.4 战略管理的作用 |
第3章 基本背景介绍 |
3.1 钢铁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
3.2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3.3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4章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外部因素分析 |
4.1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概况 |
4.2 钢铁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 |
4.3 钢铁产业竞争情况分析(五力模型) |
第5章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SWOT分析 |
5.1 优势分析 |
5.2 劣势分析 |
5.3 机会分析 |
5.4 威胁分析 |
5.5 总结 |
第6章 战略建议 |
6.1 武钢的战略愿景和企业使命 |
6.2 武钢"十二五"发展目标 |
6.3 一体化战略 |
6.4 多元经营战略 |
6.5 创新战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武钢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2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市场竞争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综述 |
1 相关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
1.1 市场营销的概念 |
1.2 市场营销管理及过程 |
1.3 市场营销观念与营销战略的制定 |
1.4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2 市场竞争策略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综述 |
2.1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方面的研究 |
2.2 产品竞争策略方面的研究 |
3 钢铁工业产业研究成果综述 |
4 钢铁工业产品结构研究成果综述 |
5 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小结 |
第三章 当前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及钢材市场分析 |
1 世界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1.1 当前世界钢铁行业的现状 |
1.2 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 |
2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2.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
2.2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
2.3 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
2.4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 |
2.5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 |
2.6 目前我国钢铁产品需求特点 |
3 国际钢材市场分析 |
3.1 国际钢铁生产及消费现状 |
3.2 国际钢铁市场生产消费结构发展趋势 |
3.3 国际钢铁产业转移迹象明显 |
3.4 国际钢铁产业重组加剧 |
3.5 亚洲地区钢材市场分析 |
4 国内钢材市场分析 |
4.1 国内钢材生产情况 |
4.2 国内钢材品种市场分析 |
4.3 国内钢铁行业需求分析 |
4.4 国内钢材进出口分析 |
4.5 国内钢铁产业供需状况分析 |
5 钢铁行业与市场分析小结 |
第四章 武钢产品结构分析与市场定位 |
1 武钢目前的产品体系及典型产品 |
1.1 武钢的钢铁产品体系 |
1.2 武钢独家开发并生产的一批典型产品 |
1.3 武钢“八大”系列产品综述 |
2 武钢产品SWOT 分析 |
2.1 优势(strength)分析 |
2.2 劣势(weakness)分析 |
2.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
2.4 威胁(threat)分析 |
3 武钢产品市场分析结论及产品定位 |
3.1 初步结论 |
3.2 武钢产品市场定位的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 |
3.3 武钢产品定位 |
第五章 武钢的市场竞争策略 |
1 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管理和合作 |
2 加强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切实做好联合重组工作 |
2.1 要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形势 |
2.2 武钢要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 |
3 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品种规模效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3.1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3.2 武钢的对策 |
4 加强市场调研工作,提高“双高”产品比例 |
5 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工作 |
5.1 加强营销整合战略合作,规范钢材销售市场行为 |
5.2 加强市场营销策略的及时调整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武汉市若干支柱产业技术跨越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理论与实际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路径 |
第2章 技术跨越理论简介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3 本文相关概念界定 |
2.4 技术跨越要素系统分析 |
第3章 技术跨越基本模式 |
3.1 自主-技术跨越模式 |
3.2 引进-技术跨越模式 |
3.3 合作-技术跨越模式 |
3.4 并购-技术跨越模式 |
3.5 基于旋进方法论的技术跨越模式 |
第4章 武汉市若干支柱产业技术跨越模式选择与实施策略 |
4.1 汽车产业技术跨越模式 |
4.2 光电子产业技术跨越模式 |
4.3 钢铁产业技术跨越模式 |
第5章 结论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5.2 本文主要创新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技术跨越案例研究 |
(7)武汉钢铁公司技术创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武钢技术创新问题的提出 |
1.2 基本理论与方法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武钢“九五”初期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
2.1 五种竞争力分析 |
2.2 SWOT 分析 |
3 武钢技术创新的策略分析 |
3.1 武钢技术创新的总体策略 |
3.2 武钢技术创新的事业策略 |
4 武钢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
4.1 建立与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
4.2 工艺技术改造 |
4.3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
4.4 开展对外技术贸易 |
4.5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
5 武钢技术创新的成效与评价 |
5.1 武钢技术创新的成效 |
5.2 武钢技术创新的评价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选题背景 |
1.1 钢铁行业及其生产管理的现状 |
1.2 钢铁行业生产管理技术的新需求 |
1.3 武钢概况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 |
2.1 钢铁企业信息化的过程 |
2.2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 |
2.2.1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
2.2.2 我国钢铁业信息化的现状 |
2.2.3 武钢信息化的现状 |
第三章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的规划 |
3.1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发展的背景 |
3.2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规划 |
3.2.1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 |
3.2.2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设计思想及原则 |
3.2.3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的定位 |
3.2.4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路及策略 |
3.2.5 武钢整体产销系统开发进程规划 |
3.2.6 安全体系设计 |
第四章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结构及功能分析 |
4.1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结构 |
4.2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功能及业务流程 |
4.2.1 销售管理子系统 |
4.2.2 质量管理子系统 |
4.2.3 生产管理子系统 |
4.2.4 出货管理子系统 |
4.2.5 财会管理子系统 |
4.2.6 信息管理子系统 |
第五章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的主要系统研究 |
5.1 质量管理子系统研究 |
5.2 生产管理子系统研究 |
5.2.1 炼钢计划及排程系统 |
5.2.2 先进生产管理方式的应用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武钢产销信息系统优缺点分析 |
6.2 结论与进一步发展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武钢(集团)公司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1章 现代营销理论 |
1.1 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
1.1.1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
1.1.2 现代市场营销管理 |
1.2 钢铁产品的特点 |
1.2.1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1.2.2 钢铁工业生产及营销的特点 |
1.3 我国钢铁企业营销理念 |
1.3.1 我国钢铁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 |
1.3.2 营销观念在我国钢铁企业的的实践 |
第2章 钢铁工业概述 |
2.1 全球钢铁工业概述 |
2.1.1 国际钢铁工业发展状况 |
2.1.2 国际钢铁工业的最新发展 |
2.2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
2.2.1 中国钢铁工业产能、产量变化情况及趋势 |
2.2.2 国内钢材市场情况及趋势 |
2.2.3 钢铁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
2.2.4 中国钢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展望 |
第3章 武钢基本情况分析及营销战略制定 |
3.1 武钢基本情况简介 |
3.2 武钢产品SWOT分析 |
3.3 武钢企业发展战略 |
3.4 武钢总体营销战略的制定 |
3.4.1 营销战略的思路 |
3.4.2 总体营销战略 |
第4章 武钢营销战略组合 |
4.1 产品策略 |
4.1.1 整体产品概念 |
4.1.2 管理产品生命周期 |
4.1.3 新产品开发策略 |
4.2 价格策略 |
4.2.1 大型钢铁企业价格管理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
4.2.2 武钢目前的基本定价策略 |
4.2.3 估算用户的成本,形成灵活的定价机制 |
4.3 销售渠道组合策略 |
4.3.1 钢铁企业的营销渠道 |
4.3.2 武钢直供用户渠道的研究 |
4.3.3 中间商的正确认识及管理 |
4.3.4 关于钢铁产品代理制的探讨 |
4.4 国际化营销战略 |
4.4.1 加入WTO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 |
4.4.2 武钢国际营销的战略选择 |
第5章 武钢营销战略的贯彻实施与保障 |
5.1 武钢企业文化建设 |
5.1.1 企业文化的理论 |
5.1.2 武钢企业文化建设 |
5.2 现代管理信息化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武钢“双高”新产品年开发量逾100万吨(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模式的关系研究[D]. 曾武.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2]武钢发展战略分析[D]. 汪洋涛.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1)
-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武钢[J]. 邓崎琳. 中国钢铁业, 2008(01)
-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武钢[A]. 邓崎琳. 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 2007
- [5]武钢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研究[D]. 喻先慧. 武汉科技大学, 2006(05)
- [6]武汉市若干支柱产业技术跨越模式研究[D]. 吴玉繁.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 [7]武汉钢铁公司技术创新的研究[D]. 黎静.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8]武钢产销信息系统研究[D]. 周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9]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J]. 刘振清,雷正刚. 中国钢铁业, 2005(03)
- [10]武钢(集团)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 王晓权. 武汉大学,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