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一、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刘开东,杭春华,丛子翔,庄宗,戴嵬[1](2021)在《经对侧入路显微切除偏一侧鞍结节脑膜瘤15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对侧入路切除偏一侧鞍结节脑膜瘤的解剖学基础、优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15例偏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15例患者中7例选择对侧翼点入路、6例对侧眶上外侧入路、2例对侧眉弓入路,其中2例肿瘤部分突入视神经管。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状态。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级)。术后随访6.5~36.0个月,无肿瘤复发,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恢复。结论经对侧入路显微切除偏一侧鞍结节脑膜瘤,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手术操作对视神经的骚扰。

曾梦然[2](2020)在《不同手术入路对鞍结节脑膜瘤治疗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对纵裂入路、翼点入路与额下入路三种常见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入路进行网状Meta分析,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循证医学参考;研究方法:在Pubmed、CNKI在线数据库、万方数据与维普资讯等平台进行全文模糊检索,检索关键词为“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ellae meningioma”、“sellar meningioma”与“鞍结节脑膜瘤”、“鞍区脑膜瘤”,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涉及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方法对照研究的公开发表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通过改良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文献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分析偏倚风险,使用StataMP 15软件绘制网状证据图使用基于WinBUGS的ADDIS v1.16.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研究结果:纳入符合要求文献共14篇,其中中文13篇,英文1篇。经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14篇研究全部报告了 Simpson Ⅰ Ⅱ级切除率,不同手术入路对全切率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但翼点入路可能优于纵裂入路和额下入路。13篇研究报告了术后并发症,包括尿崩、脑组织损伤、切口感染、消化道出血、继发性癫痫等,不同手术入路对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纵裂入路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不及翼点和额下入路,翼点入路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额下入路;11篇研究报告了术后发生尿崩的情况,纵裂入路分别相对于翼点入路、额下入路的优势有显着差异,翼点入路相对于额下入路的优势无显着差异,但有参考价值;10篇研究报告了术后脑组织损伤的情况,纵裂入路分别相对于翼点入路、额下入路的优势有显着差异,额下入路相对于翼点入路的优势无显着差异,但有参考价值;有6篇研究报告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三种入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无显着性差异,但纵裂入路可能优于翼点入路可能优于额下入路;有6篇报告了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三种入路导致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无显着性差异,但纵裂入路可能优于翼点入路优于额下入路。14篇研究全部报告了术后死亡率,不同的手术入路对术后死亡率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但额下入路可能优于翼点入路及纵裂入路。此外,受研究数量所限,对于术后视力改善率,仅有4篇研究对翼点与额下入路进行比较,只能进行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翼点入路与额下入路的术后视力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OR=1.39,95%[0.72,2.66],P=0.32)。对于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率,仅2篇研究对翼点与纵裂入路进行比较,经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翼点入路与纵裂入路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OR=0.69,95%[0.14,3.35],P=0.32)。在具体术后并发症中,有3篇研究对翼点与额下入路发生继发性癫痫进行了研究,经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翼点入路与纵裂入路的术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1.24,95%[0.28,5.55],P=0.36)。最后,有2篇研究报告了术后复发情况,但无法形成闭环亦无法两两比较,原文献复发率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着差异。结论:经纵裂、翼点和额下入路的三种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时,在全切率和死亡率方面的差异并无显着意义,但翼点入路可能更利于达成全切;额下入路可能更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纵裂入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崩症、脑组织损伤)上有显着优势。术后视力改善率、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率、术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率等3项指标仅能采用传统Meta分析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本次研究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但仍需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张家强[3](2020)在《前床突切除的显微解剖研究及其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详尽的学习前床突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和发生在床突区的各类肿瘤,通过模拟Dolenc入路经硬膜外前床突磨除技术,人为的制造床突间隙为手术切除如前床突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等床突区肿瘤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最终为临床上手术治疗床突区肿瘤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解剖学参考,同时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1. 前床突解剖研究:通过完好清洁的10例20侧漂白成人干性去顶颅底标本,进行前床突及相关骨性结构的观察、精细测量和清晰拍摄。2.模拟Dolenc手术入路磨除前床突2.1选用经10%福尔马林防腐液充分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湿标本5例10侧,所有头颅湿标本的动静脉分别用红蓝混合乳胶灌注。2.2在外科手术显微镜辅助下,模拟额颞眶颧开颅手术逐层解剖,描述开颅步骤,使用Dolenc入路进行硬膜外前床突磨除,并对磨除前后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记录,积极探讨Dolenc入路的优缺点以及前床突磨除在处理床突区肿瘤中的作用。3.实验所得数据均经SPSS软件处理,以平均数(x)±标准差(S)以的形式表现。结果:1. 前床突及相关骨质结构1.1 前床突外形似犬牙状,依托3个支撑点连续于蝶骨小翼和蝶骨体上。本次实验10例20侧干标本中,有2例3侧在前床突尖和中床突间形成骨桥,有2例2侧在前床突尖和后床突间形成骨桥。湿标本中未发现前床突、中床突、后床突间有韧带连接。本次实验干标本有1例2侧与筛窦相通,ACP气化率为10%。本实验测得前床突长、厚、宽,分别为9.16±0.47mm,5.45±0.39mm,11.12±0.69mm。1.2 眶上裂多呈现不规则三角形裂隙状,由蝶骨大小翼构成。本实验测得:上、内、外侧壁长度分别为16.70±0.89mm,7.97±0.65mm,19.10±0.66mm。2. 前床突磨除前后相关结构显露2.1 床突间隙是前床突骨质移除后所额外获得的安全的手术操作空间。本实验测得床突间隙:内边长5.73±0.44mm,外边长7.37±0.60mm,上边长8.40±0.40mm,下边长5.13±0.36mm,高7.67±0.41。床突间隙容积约为:约为0.83cm3。2.2 本实验测得视神经显露长度:磨除前床突前(8.43±0.33)mm,磨除前床突后(18.07±0.59)mm。颈内动脉显露长度:磨除前床突前(9.87±0.68)mm,磨除前床突后(15.88±0.86)mm。2.3 本实验测得颈内动脉视神经间隙(Ⅱ间隙)宽度:磨除前床突前(4.51±0.37)mm,磨除前床突后(11.38±0.56)mm。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Ⅲ间隙):磨除前床突前(6.58±0.37)mm,磨除前床突后(9.79±0.66)mm。结论:1.对前床突的大小、形态、气化程度、骨桥形成以及周围结构的了解是安全磨除前床突的前提。2.前床突区因其位置深在、组织繁多、结构复杂、空间狭小,为外科处理床突区肿瘤增加了难度。通过安全磨除前床突骨质以骨质的牺牲形成所谓的床突间隙,对海绵窦、视神经、颈内动脉及相应神经血管间隙等有了更好的暴露,增大了手术操作空间,为外科治疗床突区及其邻近部位肿瘤提供了便利。3. 应用额颞眶颧开颅技术,对中前颅底有着良好显露,使手术视野更加广阔。随后Dolenc入路对前床突、视神经管等关键结构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联合这两种入路最终为外科切除前床突及其周围肿瘤、视神经减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左德献,李正阳,吾太华,马赞,罗似亮,邓少勇[4](2019)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经单侧额下-纵裂入路19例,额外侧入路13例,翼点入路9例,眶上锁孔入路5例。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5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崩2例,1例经眶上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28例视力障碍中,24例视力改善,2例加重,2例失明未恢复。肿瘤复发3例。结论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注意保护肿瘤比邻重要结构,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陈真[5](2019)在《硬膜外磨除视神经管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鞍结节脑膜瘤通常涉及视神经并导致视力损害。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是多种因素控制的,本文重点探讨手术中硬膜外磨除视神经管行视神经减压对于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7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择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手术入路采取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手术切除率和复发率均通过术前、术后颅脑MRI确定,术前、术后患者均行完善的视力检查,然后使用SPSS19统计软件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和分析。结果:37名患者(25名女性,12名男性)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6.7岁,随访6个月至60个月。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按肿瘤切除分级,其中SimpsonI、11病例数34例(91.8%),SimpsonⅢ病例数3例(8.2%),术后患者视力提高有14例,术后视力23例无明显改善。在手术中,11名患者视神经管被打开,26名患者视神经管在手术中未被磨除。结论: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术后视力损害的改善受多种因素控制:患者病程的长短:肿瘤的切除级别;术中硬膜外视神经管磨除均对视力的提高有影响。但是通过统计分析,硬膜外视神经管磨除是患者视力改善的关键因素,该操作对于术中视神经的保护以及对于的肿瘤的完全切除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锐[6](2019)在《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TSMs)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手术切除程度的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提高TSMs的手术切除程度,进而改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一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TSMs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和术后临床资料以及患者随访情况,归纳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年龄、病程、肿瘤大小、鞍内侵犯、血管神经包绕等因素与肿瘤切除程度的关系,统计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KPS评分变化,分析手术切除程度与评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组45例患者中,34例为女性,11例为男性,男:女约为1:3.1;患者年龄区间为29-67岁,其中以40-50岁居多,平均(46.64±7.60)岁,中位年龄45岁,年龄<45岁的患者18例(40.0%),年龄≥45岁的患者有27例(60.0%);病程从1周到4年不等,平均病程10.40±8.62个月;患者首发症状各异:视力、视野障碍者32例,以头痛就诊者6例,以内分泌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者4例,头晕1例,体检发现者1例,癫痫发病者1例。2.本研究中,45例TSMs患者SimpsonⅠ、Ⅱ级切除36例,SimpsonⅢ级切除7例,SimpsonⅣ级切除2例,21例(46.67%)患者的病理结果为上皮型。统计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血管神经包绕对手术切除程度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0.044)。3.本组45例患者术后发生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的有:发生术后尿崩6例,术后电解质紊乱者7例,垂体功能减退者1例,嗅觉减退者1例,癫痫1例,无死亡病例;术前视力、视野障碍的32例患者,手术后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者28例(87.5%),无变化者4例。4.随访的45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KPS评分较术前增加,全切组中术后6个月KPS评分,增加病例百分数高于非全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为 0.01)。[结论]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以40-50岁女性多见,患者多以视功能障碍就诊,常有典型影像学表现,术后病理以上皮型居多,肿瘤位于颅底深部,周围解剖结构较多且较复杂,肿瘤大小及血管神经包绕可影响肿瘤的切除程度。通过显微手术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患者视力,术中应保护好神经及重要血管,最大程度将肿瘤切除,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王向阳,付旭东[7](2019)在《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优势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膜瘤为临床中的常见病,早期多无典型症状且手术难度较大,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脑膜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并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01-01-2015-09-01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入路分为经前纵裂入路组(前纵裂组,n=44)、经额下入路组(额下组,n=39)和经翼点入路组(翼点组,n=41)。比较3组手术切除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视力恢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及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3组手术切除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773,P=0.680。3组术后GCS评分高于术前,前纵裂组GCS评分为(14.57±0.37)分,高于额下组的(11.26±0.43)分和翼点组的(11.39±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84,P<0.001;前纵裂组视力恢复有效率为81.82%,与额下组的76.92%和翼点组的82.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3,P=0.770;前纵裂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与额下组的25.64%和翼点组的21.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63,P=0.056。结论 3种入路方式均可有效切除肿瘤,但前纵裂入路对患者损伤较小。

张敬泉,迟风令,洪波[8](2018)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鞍旁脑膜瘤34例临床经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分析经翼点入路治疗大型鞍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6年8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34例大型鞍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年龄2172岁,平均(49±13)岁;病程155个月,平均(13±10)个月;瘤体最大直径为3.35.2 cm,平均(4.3±0.6)cm。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头颅影像学检查示,3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者24例、次全切者5例、部分切除者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6±13)个月。预后优良者28例(Karnofsky评分为80100分),预后一般者6例(Karnofsky评分为6079分)。5例患者术后发生动眼神经麻痹,给予营养神经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对于无法实施全切的肿瘤,可行大部手术切除后辅以放射治疗以提高疗效。

危晴天,王煜[9](2016)在《45例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15年4月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入路、手术切除程度、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总结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治疗经验。结果 45例肿瘤均手术治疗。术后视力改善31例,无变化5例;抽搐患者症状改善4例;多饮多尿患者症状改善2例,无改变1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鞍结节脑膜瘤治疗的有效手段,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手术疗效起重要作用。

黄文跃,高金华[10](2015)在《显微手术治疗前颅底脑膜瘤(附25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高前颅底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水平和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14年1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18例嗅沟脑膜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及1例嗅沟脑膜瘤合并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嗅沟脑膜瘤中17例全切,1例次全切除。6例鞍结节脑膜瘤中4例全切,2例次全切除。1例嗅沟脑膜瘤合并鞍结节脑膜瘤肿瘤全切。手术并发症有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一过性尿崩、视野缺损等,经适当处理恢复良好。结论:CT、MRI诊断前颅底脑膜瘤可靠,有助于手术入路选择和暴露满意;尽量切除附着部位肿瘤阻断肿瘤供血,显微镜和超声吸引装置有肯定的辅助作用。

二、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手术入路对鞍结节脑膜瘤治疗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文献来源及检索方法
    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排除标准
    3 文献质量评价
    4 数据提取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 纳入文献的一般资料与质量评分
    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1 网状证据图
        3.2 Simpson Ⅰ Ⅱ级切除率
        3.3 术后视力改善率
        3.4 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率
        3.5 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
        3.5.1 术后尿崩症发生率
        3.5.2 术后脑组织损伤发生率
        3.5.3 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3.5.4 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3.5.5 术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率
        3.6 术后死亡率
        3.7 术后复发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3)前床突切除的显微解剖研究及其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床突解剖和处理床突区肿瘤Dolenc入路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表现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术前影像学评估
    3.2 手术入路
    3.3 注意保护肿瘤周围重要结构

(5)硬膜外磨除视神经管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临床表现
        2.1.3 影像学资料
    2.2 手术
    2.3 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
        2.3.1 评价标准
        2.3.2 随访
        2.3.3 检验标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结果
    3.2 统计学分析
        3.2.1 单因素分析
        3.2.2 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行硬膜外视神经管磨除的时机
    4.2 硬膜外视神经管磨除的意义
    4.3 硬膜外视神经管磨除的技巧
    4.4 显微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与内镜下经鼻行视神经管减压的对比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优势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效果评价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切除效果比较
    2.2 手术前后GCS评分比较
    2.3 3组视力恢复效果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5 随访
3 讨论

(8)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鞍旁脑膜瘤34例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1.4 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
    1.5 术后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3.1 鞍旁脑膜瘤影像学特点
    3.2 鞍旁脑膜瘤显微切除的操作体会
    2.3巨大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视力保护问题

(9)45例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2 结果
3 讨论

(10)显微手术治疗前颅底脑膜瘤(附2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临床症状
    1.3影像学裣查
    1.4手术入路和方法
2结果
    2.1肿瘤切除程度
    2.2手术结果
3讨论
    3.1手术入路
    3.2手术并发症
4结论

四、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对侧入路显微切除偏一侧鞍结节脑膜瘤15例[J]. 刘开东,杭春华,丛子翔,庄宗,戴嵬.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2)
  • [2]不同手术入路对鞍结节脑膜瘤治疗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D]. 曾梦然. 苏州大学, 2020(02)
  • [3]前床突切除的显微解剖研究及其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D]. 张家强.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 左德献,李正阳,吾太华,马赞,罗似亮,邓少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06)
  • [5]硬膜外磨除视神经管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的意义[D]. 陈真. 南昌大学, 2019(03)
  • [6]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分析[D]. 杨锐.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7]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优势对比分析[J]. 王向阳,付旭东. 社区医学杂志, 2019(06)
  • [8]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鞍旁脑膜瘤34例临床经验[J]. 张敬泉,迟风令,洪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04)
  • [9]45例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J]. 危晴天,王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04)
  • [10]显微手术治疗前颅底脑膜瘤(附25例报告)[J]. 黄文跃,高金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4)

标签:;  ;  ;  ;  ;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