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市场交易方式顺利拿到了邻市嘉兴3000亩土地的行政管理和开发权 杭州曲线东扩演绎政区并购经典案例(论文文献综述)
郑翔[1](2010)在《中国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摘要:房地产开发用地从其所有者——国家流转到使用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过程,既是土地产权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也是国家土地政策得以实现的过程。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在产权流转过程中获得产权收益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作为公共管理者,通过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管制实现土地社会需求及社会目标、维护正常有序的土地秩序。我国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在实践中处于城乡分割状态,政府管制行为失范,面对利益多元化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主体,政府作为管制者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完善管制措施,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一级市场,从政府管制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理论基础、政府管制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取得和使用等方面对现行管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完善政府管制的政策建议。此外,尽管政府对土地上下空间的管制还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到土地上下空间的资源价值和管制的前瞻性,因此本文将房地产开发用地上下空间政府管制作为特殊问题加以研究。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用地进行管制的必要性和可能存在的弊端,提出管制目标应该是实质公平、社会效益和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协调。为了更好的进行制度分析,对我国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制度变迁作了必要的回顾和梳理。其次,论文对政府管制机构进行研究,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管制利益存在冲突,地方政府有偏离中央政府管制目标的利益激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着管制策略差异。对政府管制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设计促进房地产开发用地配置效率的管制规则。为提高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效果,应削弱管制机构之间的博弈动机,建立土地资产经营公司分隔管制机构职能,形成规范化的管制效果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具体制度。为促进形成合格的房地产开发市场主体,避免土地资产流失实现公益目标,政府不仅形成一般性的市场准入管制和市场退出制度,而且通过对特殊主体的市场准入限制和土地收回的强制退市管制来对市场主体的特殊问题进行管制。但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具体事务的事事审批并不能保证房地产开发用地能够得到实际合理的运用,反而会助长政府管制过程的寻租行为。因此,应该提高房地产开发主体入市“门槛”,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对房地产开发主体实施动态资质管理,建立具体化的房地产开发主体管制规则并且发挥房地产协会等自律组织在管制中的作用。通过调整经营性土地供应量和供应结构来控制土地使用是政府管制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的主要措施。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要符合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措施的相关规定,具体程序上则是通过出让和划拨的形式,其中在出让制度中又包括协议、招标、拍卖和挂牌等几种方式。政府通过对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过程的控制,发挥土地调控作用实现政府土地政策目标。因此应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规划,采用多样化的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量控制手段,完善管制的法律规则。同时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将土地出让制度改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出让,严格划拨土地和出让的界限,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秩序。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进行实际使用之前,作为土地新的土地使用权人和土地原有土地使用权人出现的产权冲突,应通过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来进行协调。针对土地拆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要明确政府角色定位,一方面要改革现有土地使用制度,让被拆迁人分享房地产开发带来的土地增益;另一方面要强化土地政府管制,以行政权力保护拆迁关系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同时为了避免政府“管制失灵”,要对政府管制行为形成制度约束。土地上下空间立体开发的现实需要促使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政府管制突破了平面管理的传统,形成土地多层次的立体管理。土地上下空间的使用使得土地权属关系更为复杂,土地空间权利的行使可能引发与土地使用权的冲突。政府可以设立专门土地空间管制机构,明确立体开发管制目标和经营理念,形成鼓励土地上下空间开发的机制,明确土地上下空间权利客体范围,实行土地上下空间整合开发建设,建立空间权利冲突解决机制。最后,论文以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实例来分析政府管制具体内容,对管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其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照论文前面分析所建立理论逻辑,提出完善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的设想。认为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一级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求政府管制职能应与市场机制形成相互协调的交互式与立体式的调节机制。政府管制应促进形成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利益平衡机制,应从政府管制机构、房地产开发主体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和使用、房地产开发用地上下空间的使用等方面对管制措施和管制程序进行完善,为规范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的提供制度保障。
周素红,吴智刚[2](2009)在《快速城市化地区跨行政边界的城市增长模式探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城市化地区面临的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日益突出,在一些行政单元之间的边界区,正逐渐形成新的增长极,产生新的增长模式。将跨行政边界的土地开发和利用等新增长模式划分为市场主导、政府主导和市场与政府互动等类型,并选择相应的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动力机制下的参与主体、开发特征和效果等。认为市场与政府互动,解决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问题是促进边界区资源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
徐瑛[3](2003)在《地方政府短期行为与区域经济冲突》文中认为屡次爆发的区域经济冲突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本文从产权理论和博弈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经济冲突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短期行为倾向。政府短期行为倾向使得政府在经济决策中更关注短期的经济、社会效应,缺乏对于长远利益的考虑,从而最终导致了区域经济冲突。同时,也从我国现实出发,对我国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进行了分析。
二、通过市场交易方式顺利拿到了邻市嘉兴3000亩土地的行政管理和开发权 杭州曲线东扩演绎政区并购经典案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过市场交易方式顺利拿到了邻市嘉兴3000亩土地的行政管理和开发权 杭州曲线东扩演绎政区并购经典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城乡分割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 |
1.1.2 政府管制行为失范 |
1.1.3 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主体权益多元化 |
1.1.4 土地上下空间立体开发成为发展趋势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政府管制基本理论 |
1.2.2 土地政府管制 |
1.2.3 房地产开发市场政府管制 |
1.2.4 土地上下空间开发管制 |
1.2.5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3.1 房地产 |
1.3.2 房地产开发 |
1.3.3 房地产开发用地 |
1.3.4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
1.3.5 空间权 |
1.3.6 房地产开发企业 |
1.4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政府管制理论 |
1.4.2 产权理论 |
1.4.3 城市管治理论 |
1.5 逻辑结构、内容与方法 |
1.5.1 论文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技术路线简图 |
2 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的理论分析和制度变迁 |
2.1 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
2.2 政府管制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弊端 |
2.3 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的价值目标 |
2.3.1 实质公平 |
2.3.2 社会效益 |
2.3.3 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协调 |
2.4 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制度变迁 |
3 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机构和管制效果评价 |
3.1 现有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机构 |
3.2 房地产开发用地管制机构利益冲突分析 |
3.2.1 管制机构利益冲突的表现 |
3.2.2 地方政府偏离中央政府管制目标的动因分析 |
3.2.3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管制策略差异 |
3.3 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效果评价 |
3.3.1 政府管制造成社会成本增加 |
3.3.2 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的管制成本 |
3.3.3 管制成本收益分析 |
3.4 提高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效率的建议 |
3.4.1 削弱管制机构之间的博弈动机 |
3.4.2 建立土地资产经营公司分隔管制机构职能 |
3.4.3 形成规范化的土地政府管制效果评价体系 |
4 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市管制 |
4.1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基本情况 |
4.2 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 |
4.2.1 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的基本内容 |
4.2.2 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的管制 |
4.2.3 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的管制 |
4.3 房地产开发企业退市管制 |
4.3.1 房地产开发企业退市管制的基本内容 |
4.3.2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收回的强制退市管制 |
4.4 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的政策建议 |
4.4.1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实行项目准入管制 |
4.4.2 实施房地产开发企业动态资质管理 |
4.4.3 房地产开发企业管制规则具体化 |
4.4.4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律监督 |
5 房地产开发土地取得管制 |
5.1 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管制措施 |
5.1.1 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量管制 |
5.1.2 房地产开发用地结构管制 |
5.1.3 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方式管制 |
5.2 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管制措施效果评价 |
5.2.1 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数量失控 |
5.2.2 房地产开发用地结构失衡 |
5.2.3 房地产开发用地规划管制约束力弱 |
5.2.4 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方式存在弊端 |
5.3 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制度的政策建议 |
5.3.1 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管制措施 |
5.3.2 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方式 |
6 房地产开发土地使用管制 |
6.1 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制度 |
6.1.1 房地产开发用地拆迁体系 |
6.1.2 城市房屋拆迁 |
6.1.3 农村土地征收 |
6.2 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中的产权冲突 |
6.2.1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产权冲突 |
6.2.2 农村土地征收中的产权冲突 |
6.3 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政府管制效果评价 |
6.3.1 政府管制行为失范 |
6.3.2 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利益分配失衡 |
6.4 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制度的政策建议 |
6.4.1 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
6.4.2 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
6.4.3 建立土地使用管制公众参与制度 |
7 房地产开发用地上下空间开发管制 |
7.1 房地产开发用地上下空间开发管制的基本情况 |
7.1.1 土地上下空间开发的现状 |
7.1.2 我国土地上下空间开发政府管制的基本制度 |
7.2 土地上下空间开发对管制制度的影响 |
7.2.1 土地上下空间开发中的产权冲突 |
7.2.2 土地上下空间开发对房地产开发用地管制的挑战 |
7.3 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上下空间开发政府管制的政策建议 |
7.3.1 建立统一的土地上下空间管制机构 |
7.3.2 明确管制目标和经营理念 |
7.3.3 形成鼓励土地上下空间立体开发的机制 |
7.3.4 明确土地上下空间的权利客体范围 |
7.3.5 实行土地上下空间整合开发建设 |
7.3.6 建立空间权利冲突解决机制 |
8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分析 |
8.1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基本情况 |
8.1.1 北京市土地基本情况 |
8.1.2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 |
8.2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管制的基本情况 |
8.2.1 管制机构 |
8.2.2 土地取得规模和结构的管制 |
8.2.3 土地上下空间立体开发的管制 |
8.2.4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的主要特点 |
8.3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管制效果评价 |
8.3.1 北京市不同区域房地产开发用地管制效果 |
8.3.2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管制效果 |
8.3.3 北京市土地上下空间立体开发管制效果 |
8.4 完善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管制制度的政策建议 |
8.4.1 明确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目标 |
8.4.2 完善房地产开发主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
8.4.3 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管制 |
8.4.4 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管制 |
8.4.5 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上下空间开发管制 |
9 结论、主要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9.1 基本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通过市场交易方式顺利拿到了邻市嘉兴3000亩土地的行政管理和开发权 杭州曲线东扩演绎政区并购经典案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研究[D]. 郑翔.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0)
- [2]快速城市化地区跨行政边界的城市增长模式探析[J]. 周素红,吴智刚.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6)
- [3]地方政府短期行为与区域经济冲突[J]. 徐瑛. 理论研究,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