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土层注浆加固成功案例研究

中低压土层注浆加固成功案例研究

一、注浆加固中、低压缩性土层试验成功的实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程义广[1](2020)在《基于BIM的极软弱围岩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局部地区,断层、褶皱、岩溶、地下暗河等不良地质现象星罗棋布。在隧道开挖的过程中,掌子面与围岩常呈现出“地层复杂多变、强度低、自稳能力差、富水性强”等软弱与极软弱特征,加之隧道断面大,开挖初期极易出现大变形、塌方、冒顶、突泥与涌水等灾害。针对该类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高风险大断面隧道,研究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新型铁路隧道施工方法与施工管理理念及方法,对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实现“快速、安全、高效”的施工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为工程依托,运用BIM技术辅助解决施工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针对铁路隧道“条带状,与地质密切相关”的地质特征,采用CATIA软件提出了一种面向长大山岭隧道的三维(3D)地质建模方法。基于该建模方法建立了石鼓山隧道3D地质模型,模型结果即符合二维(2D)地质资料的约束要求,也符合面向施工图的精度要求,从而论证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进一步研究了利用Skyline软件进行BIM模型的轻量化处理方法,创建了从CATIA到Skyline的文件转换接口,实现了上述石鼓山隧道3D地质模型的轻量化展示。(2)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九”开挖技术。该开挖法以弧形导坑开挖预留核心土为基本模式,将大断面划分成九个小单元,同台阶采用预留核心土+临时仰拱的方式,有效发挥了初期支护结构承载能力。为应对富水区段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渗水、涌沙现象,发展了一种二重管后退式超前深孔注浆预加固技术。采用CATIA软件对上述隧道开挖与支护技术工艺的详细施工过程建立了标准化的BIM模型,为实现3D可视化技术交底垫定了基础。(3)研发了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围岩监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搭建了一款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系统(TGMIS),将监测结果实时传递至BIM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自动处理并发出分级预警。同时将现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与BIM技术结合方便地获得了隧道掌子面前方的3D地质预报模型,进一步与云模型的结合实现了对掌子面稳定性的科学预测,为施工安全提供了技术保证。(4)以BIM协同管理平台与BIM模型为基础开展了4D虚拟施工模拟,并借助于倾斜摄影技术形成了4D+实景的进度管理模式。二者的有机结合有效避免了建材浪费和返工情况,构建了以4D理念为基础的精细化隧道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与管理水平。上述基于BIM的隧道开挖、支护、监测及施工管理技术在石鼓山隧道建造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表明:(i)新技术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增强了施工安全性,还扩大了作业面施工空间,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良好环境;(ii)隧道开挖过程中,TGMIS与BIM平台的结合有效预警了20余次异常拱顶沉降变形,自动发送预警信息至相应责任人,避免了严重的拱顶塌方事故的发生;(iii)BIM技术的运用节约了总计约10%的预算建材,并比预计工期提前20余天竣工,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且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王胜刚[2](2020)在《高压注浆在处理大厚度填土场地的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基础建设的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更是促进了西北的建设高潮。我国出现了众多大的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所在地多为挖山或填沟平地而成。填方区填土主要以岩块和素填土为主,局部夹杂建筑垃圾。在填筑过程中,除表层受运输车辆碾压外,大部分填土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夯实,基本为自然堆积体,形成大厚度填土。兰州天昱凤凰城项目正是这种挖山造地的典型代表。场地原为山地冲沟地貌,地形起伏较大,该场地中部有一近东西向的大型冲沟,冲沟沟口宽度约85m,后经人工挖填,堆填成为呈缓坡状的建筑场地,高程1648.89~1655.70m,总体呈东北高南西低之势。从地貌单元上划分属山地冲沟地貌。回填材料主要有湿陷性素填土和挖山产生的破碎岩块等。素填土以场地开挖黄土状粉土为主,破碎岩块岩性主要以砂岩、泥质砂岩为主。本论文以兰州天昱凤凰城整体填土场地的处理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因地制宜地利用西北广泛存在的黄土,将其和水泥一起作为改良剂利用高压注浆的方式添加到红砂岩中,提出合理有效的红砂岩改良方案并对其改良土的工程性质进行试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对改良和提高红砂岩工程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今后此类红砂岩的改良回填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前期地勘报告深入了解原填土场地的湿陷性、压缩性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场地土改良提供依据。(2)通过注浆试验一区、二区注浆效果检测,分析注浆后对整个填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改善的情况。(3)通过注浆前后地勘资料的对比,分析并得出高压注浆在处理大厚度填土场地中的优点和缺点。

毛平尧,苏俊鹏[3](2020)在《压密注浆在浅层抛石地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在特殊地质(在沿海深厚软基上,地基土上层已进行了抛石回填的地基上)条件下,对压密注浆加固地基的机理,设计方案、施工工艺等进行探讨并加以实施,取得了较好处理效果,为今后注浆加固地基提供借鉴。

梁超强[4](2020)在《太原地区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及加固预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盾构隧道施工会破坏隧道周围地层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隧道周围土体损失导致地表产生沉降。当建筑物与盾构隧道距离较近时,建筑物地基也会因下部及周围土体的沉降而沉降,导致建筑物上部结构倾斜甚至开裂等问题,这已成为盾构掘进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太原地区汾河漫滩地层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邻近浅基础建筑物这一施工工况,通过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盾构隧道施工时邻近建筑物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规律和不同加固预处理措施在该工况下的具体表现。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各监测点的沉降主要发生在掌子面到达建筑物前20m后的30环?60环之间,在盾构掌子面刚到达建筑物下方时建筑物沉降不明显,说明了建筑物的存在对周围地层沉降的约束性,建筑物沉降表现为整体性。(2)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建筑物的存在与否对于最终沉降影响较小,相同位置处沉降变化不足1mm。但发现当建筑物存在时施工10环建筑物前部开始沉降,相同位置无建筑物施工5环沉降就开始发生了,验证了建筑物的存在会约束周围地层,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符合。(3)随着浅基础建筑物基础厚度和长高比的增加,建筑物前部最终沉降减小,建筑物中、后部沉降变化不明显,建筑物各部位产生沉降的时机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建筑物对周围地层约束性变化不明显,沉降整体性增强;随着注浆压力、掌子面推力、盾构隧道埋深、建筑物与盾构隧道间距的变化,建筑物沉降变化且各部位变化效果基本相同,对沉降规律影响小。(4)复合锚杆桩加固能减小建筑物沉降,对建筑物纵向、横向沉降差的减小效果一般,间距为1.5倍桩径时加固效果较好且经济。建筑物周围和下部加固能有效降低建筑物沉降,减小建筑物横向、纵向沉降差,但随厚度增加沉降减小效果降低,周围注浆层起主要作用。盾构隧道环向注浆加固在降低建筑物沉降的同时也减少了建筑物纵向、横向沉降差,随着注浆加固环厚度的提升,加固效果的提升也降低。

周国永[5](2018)在《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软土路基加固技术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在众多软土路基加固方法中,路基注浆加固技术作为一项有效地非开挖加固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人们对路基注浆加固技术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对其应用研究比较少,使该技术没有大规模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本文主要从软土路基注浆材料的性能与加固机理、软土路基注浆浆液配合比、注浆方案与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软土路基注浆加固效果检测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解决软土路基注浆加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难题,促进了软土路基非开挖加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对唐津高速公路注浆加固路段路基原状土土质物理性质进行检测,并对注浆材料的优缺点、适用性进行总结和分析,最终确定了适用于软土路基的注浆材料,并通过对注浆材料各组分的化学作用机理以及浆液对土体加固的物理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软土路基采用注浆法加固的可行性及主要作用方式。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对复合浆液凝固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室外试验对浆液性能进行了验证,最终确定了符合软土路基加固的最优注浆材料配比,为今后路基注浆材料配比设计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注浆原材料配比、注浆孔孔位布置、注浆孔深度和注浆压力的确定等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适用于软土路基注浆的注浆参数。通过对注浆原材料质量、施工机具性能、各施工关键环节以及对施工机具的改进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注浆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完善了软土路基化学注浆加固技术成套体系,并实现了路基注浆质量的可控化,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动力锥贯入法、落锤弯沉仪法等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以落锤式弯沉仪法作为注浆加固效果评价检测手段,以其测得的路基土动态模量及其提高率作为评价指标,并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路基注浆加固效果评价标准。最后,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路基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何珺[6](2018)在《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充分考虑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双洞结构型式差异的基础上,以北京地区典型砂卵石地层条件为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重点研究了非对称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构受力特点、近接施工影响分区、施工方案优化以及施工力学时空效应等内容,以期为非对称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充分考虑小净距隧道的几何非对称条件以及洞室开挖顺序对围岩荷载的影响,明确了浅埋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围岩荷载的作用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对围岩压力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2)利用自主研发的大型平面模型试验台架,针对砂卵石地层力学特性配制了以颗粒级配和内摩擦角为主要相似指标的围岩模型材料;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分析了非对称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结构受力特点、裂缝发展和结构破坏过程,并与非对称连拱隧道进行了对比,为非对称隧道工程结构的选型提供了参考依据。(3)提出了以附加变形、附加应力和塑性区为判别指标的隧道近接影响分区判别准则,并给出了相应的分区方法;以北京城区典型地层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工程为例,综合考虑隧道断面尺寸与空间分布位置的差异,通过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后建隧道开挖对先行隧道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及围岩塑性区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具体的影响分区结果和相应的施工对策。(4)以北京地铁16号线苏州街站停车线区间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对变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全过程的地层变形和支护结构内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对中夹岩加固方案和锁脚锚管布设方案等进行了优化分析。(5)依托实际工程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针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层变形规律、围岩-衬砌接触压力分布、支护结构受力特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变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的主要规律和时空特性,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管控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冯桥木[7](2018)在《盾构施工中大漂石的声波探测及安全掘进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砂卵石地层和其他土层中广泛分布的大漂石给盾构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国内外因大漂石引起的盾构工程事故已高达几十起。大漂石强度高、硬度大、稳定性差,与周围地层存在较大的差异,不易被盾构破碎,且大漂石随机分布、离散性大不易被钻探发现,故严重影响盾构的安全作业。通过查阅文献阐述了大漂石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工程特性,以及大漂石对盾构安全作业的危害。目前,盾构施工中大漂石的处理思路是“先探测,后处理”。通过查阅文献作了大漂石的探测技术综述,其中主要包括:钻探法、电法、地质雷达法和地震波法,并分析了各种探测方法用于盾构施工中探测大漂石时的优缺点,最终提出了在钻孔内采用低频声波探测大漂石的方法。利用声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碰到大漂石会发生反射的现象,自主研制了用于在钻孔内开展大漂石低频声波探测的装置。该装置利用弹簧的振动、水的不可压缩性和乳胶膜的膨胀,将弹簧施加的竖向振动转变为对钻孔壁的水平振动,解决了钻孔内沿盾构掘进方向振动无法有效施加的问题,进而可通过工程地质钻孔对盾构土层中任意深度位置的大漂石进行探测。运用自主研发的低频声波探测装置开展了大漂石的低频声波室内探测试验。用砖砌筑一个长10m,宽2m,深2m的探测坑槽,坑槽内均匀填满压实的土壤,将两种粒径的大漂石预埋在探测坑槽内,声波探测装置安置于钻孔中,对大漂石由近到远进行探测。通过试验发现自主研发的低频声波探测装置,在波速为322m/s的土壤中,对粒径为0.21m的大漂石探测效果不理想,没有接收到明显的反射波信号,对粒径为0.42m的大漂石探测效果较好,接收到了明显的反射波信号。最后,通过查阅文献介绍了大漂石的预处理技术和盾构安全掘进技术。大漂石的预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挖孔桩处理技术、冲击桩破碎技术、钻孔爆破技术和注浆处理技术,并分别介绍了各种预处理技术的适用条件,以达到安全和经济处理大漂石的目的。大漂石盾构安全掘进技术主要是盾构机的选型与盾构切削大漂石的技术要点。盾构选型介绍了土压平衡盾构、泥水盾构以及盾构的刀具布置。盾构切削大漂石的技术要点着重介绍了盾构掘进中遇大漂石的分析,盾构施工中刀具的检查、更换以及规范人员的操作。

张松林[8](2018)在《采用水玻璃及水泥浆单液的黄土注浆加固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在黄土工程沉陷病害治理、既有建筑地基加固等工程项目中,注浆方法应用广泛。出于经济性考虑,黄土工程注浆浆液基本上采用水泥浆或水玻璃浆液,对其注浆效果已有较多试验研究,验证了水泥浆或水玻璃浆液加固黄土的有效性。但针对黄土注浆的机理性研究尚缺乏,注浆工程设计疑难问题较多。针对此本文开展了有关研究工作,基于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以重塑黄土和原状黄土为介质,以水玻璃和水泥浆两种单液为注浆材料,探究注浆压力与浆液扩散半径、注浆总量、有效注浆时间的关系及各个压力下注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水玻璃和水泥浆两种浆液的扩散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配置并完善了一套现场注浆设备,解决了浅层黄土注浆封孔问题,设计记录质量的实时流量监测设备,配置相应的管材设备,具备工程实用价值;考虑注浆加固特点,提出有效注浆时间、单位体积土体含浆量的概念,便于描述水泥和水玻璃浆液注浆能力。2.基于现场注浆试验,分析了水玻璃与水泥浆两种浆液形成的结石体的差异。观察到水泥浆液在重塑和原状黄土中以劈裂的形式进行扩散,随着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两种土体中都会出现大裂缝从而使注浆半径增加;水玻璃浆液在两种土体中主要以渗透的形式进行扩散,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在两种土体中均出现细小劈裂裂缝,但以渗透注浆为主。分析了浆液扩散半径、注浆总量、有效注浆时间与注浆压力的关系及各个压力下注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大孔隙土体(含粗粒土)中水泥浆液多以渗透形式扩散。以大孔隙土体为注浆介质,考虑多孔介质的渗滤效应,在稳态平面平行流理论基础上,考虑水泥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对孔隙中水及空气的活塞驱替效应,建立了水泥浆液扩散的物理模型,以此推导了等压注浆条件下水泥浆液锋面的扩散速度、注浆量、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4.黄土中水泥浆液多以劈裂形式扩散。基于现场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水泥浆液中自由水向土体入渗的劈裂扩散模型。土体中拉应力超过土体抗拉强度时即发生裂缝扩展,结合泊肃叶层流方程、平面应变的弹性方程及裂缝尖端的应力边界条件,考虑水泥浆中自由水的入渗效应,得出了线状主裂缝的扩展方程;注入主裂缝的水泥浆液压缩影响范围内的土体,改变了黄土弹性模量,推导了模量变化与黄土体积压缩量的关系,并应用主裂缝的计算方法推导了次裂缝的扩展方程。对比分析黄土中水泥浆的劈裂扩散模型与现场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5.黄土中水玻璃浆液以渗透形式扩散。基于现场试验结果在稳态渗流理论基础上,考虑水玻璃浆液在压力作用对孔隙水及空气的活塞驱替效应,建立了水玻璃扩散的物理模型,以此推导了水玻璃浆液在黄土中扩散时各注浆变量的关系式;在上述稳态注浆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实际注浆过程的非稳态性,进一步推导了水玻璃浆液在黄土中的非稳态二维注浆模型。对比分析黄土中水玻璃的渗透扩散模型与现场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张帆[9](2017)在《盾构隧道孤石预爆破破碎范围和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盾构施工技术作为城市地铁隧道建设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面临复杂地质情况的挑战越来越多。在沿海地区,以开挖断面内局部存在的孤石难以破除为主,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工程界所关心的焦点。本文以厦门地区地铁盾构掘进施工孤石爆破预处理为工程背景,通过应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沿海地区盾构隧道孤石预爆破破碎范围以及其装药结构的设计方法,针对常规工况下的装药爆破情况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建立了特殊工况下的新型装药结构技术设计方法,为相关工程的顺利施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研究成果及相关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1、依据工程实际和爆炸动力学理论,对沿海地区普遍的孤石爆破装药结构的爆破分区范围进行了理论计算。2、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DYNA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装药结构下单孔柱形乳化炸药爆破裂纹扩展过程及爆破效果,并由对比的合理结果推广至群孔情况下,得出合理的爆破参数范围。3、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利用聚能效应提出了新型的异形装药结构,并对其基本爆破参数做了理论计算。4、根据异形装药结构的主要参数指标,设计了能满足要求的正交试验,由此得出了不同参数的爆破效果影响灵敏度,并得到了此装药结构的最优参数组合。5、形成了盾构隧道孤石预爆破破碎在不同工况下的设计方法,可以较为有效的满足沿海地区盾构隧道孤石的爆破预处理的施工指导,提高施工效率并有效保障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

邹光俭[10](2016)在《聚氨酯加固砂的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程性质不良的不同种类软弱地层,处理不当往往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威胁到已有构筑物的安全。在此类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往往需要采用注浆加固技术配合相应支护措施来进行,注浆加固效果对保证施工质量控制地层不利变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聚氨酯作为一种早强、高效的注浆加固材料,在煤矿建设和隧道抢险施工均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展开聚氨酯对不同砂层的注浆加固研究,探究其对不同软弱砂层的加固效果,在实际地下工程建设及隧道事故应急处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不同现场所收集的三种砂样展开聚氨酯加固砂的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在测定相关物理力学性质后,通过室内模拟注浆加固试验分析聚氨酯材料对不同种类砂层的强度改善程度;初步确定用于软弱砂层注浆加固时的聚氨酯注浆量,再通过加入不同剂量的丙酮作为聚氨酯混合液稀释剂,分析其对聚氨酯混合液注浆特性以及注浆加固砂层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水解试验来探究聚氨酯加固后砂样在工程抢险及前期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水环境中的强度变化规律;再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借助材料化学专业在聚氨酯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所用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探究碳酸钙粉末、粉煤灰以及环氧树脂三组材料共混改性聚氨酯对其加固砂层效果以及试样水解特性的影响,为实际应用中混入对应材料以改善加固效果提供基本设计参数。再在大量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聚氨酯加固砂的现场应用研究。通过分析其在地铁隧道下穿线路段初步应用的施工整体过程,以及施工所得各项监测数据,探究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改进措施,为聚氨酯注浆材料在实际隧道工程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作铺垫。

二、注浆加固中、低压缩性土层试验成功的实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浆加固中、低压缩性土层试验成功的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的极软弱围岩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极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现状
        1.2.1 隧道开挖与支护技术现状
        1.2.2 隧道监测技术现状
        1.2.3 隧道施工管理技术现状
    1.3 BIM技术全球推广与应用现状
        1.3.1 BIM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1.3.2 BIM技术工程应用现状
    1.4 基于BIM的极软弱围岩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前景与关键问题
    1.5 研究目标与内容
2 BIM基础理论与建模技术研究
    2.1 BIM基础理论简介
        2.1.1 BIM基础理论研究
        2.1.2 BIM软件开发研究
    2.2 基于CATIA的长大山岭隧道3D地质建模技术
        2.2.1 建模方法的选择
        2.2.2 建模方法框架
        2.2.3 建模案例分析与讨论
    2.3 基于Skyline对 BIM模型的轻量化处理
        2.3.1 从CATIA到 Skyline的文件转换
        2.3.2 案例展示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IM的极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与支护技术
    3.1 引言
    3.2 三台阶九步临时仰拱(“三九”)开挖技术
        3.2.1 技术原理与施工工序
        3.2.2 施工要点
        3.2.3 技术特点与优势
    3.3 二重管后退式超前深孔注浆预加固技术
        3.3.1 加固原理与注浆参数
        3.3.2 加固材料及溶液配合比
        3.3.3 施工流程及要点
    3.4 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开挖与支护模型及3D可视化交底
        3.4.1 隧道开挖与支护BIM模型
        3.4.2 基于BIM模型的2D交付技术
        3.4.3 基于BIM模型的3D交付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的隧道围岩监测与超前预报技术
    4.1 引言
    4.2 基于BIM的智能化隧道围岩监测技术
        4.2.1 隧道围岩监测目的与监测项目
        4.2.2 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系统(TGMIS)
        4.2.3 智能化监测方案:TGMIS与 BIM协同管理平台的结合
    4.3 基于BIM与云模型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4.3.1 BIM技术与传统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结合
        4.3.2 基于BIM技术与云模型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预测
        4.3.3 案例分析与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BIM的隧道施工协同管理平台及精细化施工组织管理
    5.1 引言
    5.2 BIM协同管理平台
        5.2.1 信息处理架构
        5.2.2 数据来源与输出
        5.2.3 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5.3 基于BIM技术的精细化施工组织管理
        5.3.1 项目管理流程
        5.3.2 4D虚拟施工模拟
        5.3.3 可视化技术交底
        5.3.4 4D+实景的进度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工程应用分析与效果评价
    6.1 工程概况
        6.1.1 工程地质条件
        6.1.2 工程风险评估
        6.1.3 典型地层隧道工况
    6.2 基于BIM的隧道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6.2.1 黏质黄土地层隧道工况应用效果分析
        6.2.2 富水砂砾石粉质黏土地层隧道工况应用效果分析
        6.2.3 下穿河流浅埋段隧道工况应用效果分析
        6.2.4 BIM技术效益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压注浆在处理大厚度填土场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1.2.2 红砂岩回填料的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
        1.2.3 高压注浆技术在场地处理方面的应用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工程概况
    2.1 项目概况
        2.1.1 区域位置
        2.1.2 场地项目总体建设规模
        2.1.3 场地位置、地形和地貌
    2.2 气象、水文
    2.3 场地地层构成
    2.4 场地土的腐蚀性
    2.5 场地地下水
    2.6 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2.6.1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6.2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2.6.3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第3章 注浆法加固基础理论及场地处理方案
    3.1 水泥浆加固法的理论基础
        3.1.1 土体的可注性
        3.1.2 水泥浆液的流变性
    3.2 水泥浆法加固地基作用机理
        3.2.1 渗透注浆
        3.2.2 劈裂注浆
        3.2.3 压实注浆
    3.3 研究区场地回填土概述
    3.4 大厚度填土场地的主要处理方案
        3.4.1 强夯法
        3.4.2 CFG桩法
        3.4.3 DDC(SDDC)桩法
        3.4.4 高压注浆法
第4章 注浆施工及效果检测分析
    4.1 配合比及参数确定
        4.1.1 注浆材料及配合比确定
        4.1.2 注浆参数确定
    4.2 注浆实验平面布置
    4.3 注浆施工
        4.3.1 施工机械
        4.3.2 现场注浆材料
        4.3.3 注浆施工流程
    4.4 注浆效果检测
        4.4.1 现场钻探
        4.4.2 波速测试
        4.4.3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4.4.4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4.5 注浆结果分析
        4.5.1 现场钻探过程分析
        4.5.2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成果分析
        4.5.3 单孔注浆分析
        4.5.4 注浆结石体模型假定及注浆体积简化公式
        4.5.5 波速测试成果分析
        4.5.6 室内土工试验及现场试坑浸水实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压密注浆在浅层抛石地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注浆方案设计
    2.1 加固方案选择
    2.2 注浆方案设计
3 施工技术
    3.1 施工工艺流程
    3.2 孔位放样
    3.3 钻孔埋管
    3.4 浇筑封浆板
    3.5 制浆与储浆
    3.6 注浆
4 注浆效果检测
    4.1 压板静载荷试验
    4.2 静力触探试验
    4.3 注浆地基土加固机理
5 处理效果

(4)太原地区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及加固预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盾构隧道施工导致的土体及建筑物变形研究现状
        1.2.2 盾构隧道邻近建筑物加固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盾构施工邻近浅基础建筑物沉降实测与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介绍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1.3 盾构机选型
    2.2 现场监测方案
        2.2.1 基准点设置
        2.2.2 沉降观测点设置
        2.2.3 监测方法
    2.3 实测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盾构施工邻近浅基础建筑物的数值模型建立与验证
    3.1 FLAC3D软件介绍
    3.2 隧道-土体-建筑物模型的建立
        3.2.1 基本几何模型尺寸及边界条件
        3.2.2 基本模型材料参数及施工参数的确定
        3.2.3 隧道动态开挖模拟
    3.3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及分析
        3.3.1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3.3.2 横向沉降曲线分析
        3.3.3 纵向沉降曲线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盾构施工邻近浅基础建筑物时不同因素的作用效果研究
    4.1 基础厚度对建筑物沉降规律的影响
    4.2 建筑物长高比对建筑物沉降规律的影响
    4.3 注浆压力对建筑物沉降规律的影响
    4.4 掌子面推力对建筑物沉降规律的影响
    4.5 盾构隧道埋深对建筑物沉降规律的影响
    4.6 盾构隧道与建筑物间距对建筑物沉降规律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5章 盾构邻近浅基础建筑物加固预处理技术研究
    5.1 加固方式
        5.1.1 复合锚杆桩加固
        5.1.2 建筑周围及下部注浆加固
        5.1.3 盾构隧道环向注浆加固
    5.2 加固效果分析
        5.2.1 复合锚杆桩加固效果分析
        5.2.2 建筑物周围及下部注浆加固效果分析
        5.2.3 盾构隧道环向注浆加固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土路基注浆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软土路基注浆理论与工艺的研究现状
        1.2.3 软土路基注浆效果检测技术的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第二章 软土路基注浆材料的性能和加固机理研究
    2.1 软土路基注浆材料的研究
        2.1.1 土体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2.1.2 低注浆材料的选取
    2.2 注浆材料的化学机理介绍
        2.2.1 硅酸盐水泥水化反应机理
        2.2.2 水泥—水玻璃化学作用机理
        2.2.3 水泥—氯化钙化学作用机理
        2.2.4 水玻璃—氯化钙化学作用机理
        2.2.5 水泥—粘土化学作用机理
    2.3 软土路基注浆加固物理作用机理研究
        2.3.1 劈裂加固机理
        2.3.2 渗透加固机理
        2.3.3 压密加固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土路基注浆浆液配合比研究
    3.1 注浆凝固时间及强度的室内试验研究
        3.1.1 水灰比对浆液凝固时间及强度的影响研究
        3.1.2 水玻璃用量对浆液凝固时间的影响研究
        3.1.3 氯化钙用量对浆液凝固时间的影研究
        3.1.4 试件强度影响因素正交分析研究
        3.1.5 室内试验研究结论
    3.2 浆液性能的室外试验
        3.2.1 室外试验
        3.2.2 室外研究结论
        3.2.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注浆方案和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4.1 注浆方案关键技术研究
        4.1.1 确定注浆原材料和配合比
        4.1.2 确定注浆孔孔位布置方式
        4.1.3 确定注浆孔深度
        4.1.4 确定注浆压力
    4.2 注浆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4.2.1 注浆原材料质量控制
        4.2.2 施工机具性能要求
        4.2.3 制浆和储浆过程质量控制
        4.2.4 孔位放样质量控制
        4.2.5 钻孔质量控制
        4.2.6 注浆质量控制
    4.3 对施工机具进行的改进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软土路基注浆加固效果检测方法研究
    5.1 评价方法的确定
        5.1.1 评价方法介绍
        5.1.2 评价方法验证及分析
        5.1.3 评价方法适用性分析与优化
    5.2 评价标准的确定
    5.3 工程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例
    6.1 工程背景
    6.2 设计方案
    6.3 施工过程与质量控制
    6.4 验收评定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和展望
        7.2.1 创新点
        7.2.2 展望
附录A《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注浆施工技术指南》
参考文献

(6)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关于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研究
        1.2.2 关于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的研究
        1.2.3 关于隧道中夹岩稳定性控制的研究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隧道围岩压力计算的基本理论
        2.2.1 隧道围岩压力计算的一般原则
        2.2.2 深埋隧道压力计算理论
        2.2.3 浅埋隧道压力计算理论
    2.3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2.3.1 深埋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围岩荷载作用模式
        2.3.2 浅埋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2.4 浅埋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
    2.5 工程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2.5.1 永安-宁化高速公路雷公浦隧道工程实例分析
        2.5.2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陆域小净距段工程实例分析
    2.6 小结
3 非对称双洞隧道结构力学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设备
    3.3 相似材料
        3.3.1 衬砌模型相似材料
        3.3.2 围岩相似材料
        3.3.3 加固圈相似材料
    3.4 试验方案
        3.4.1 试验系列及模型尺寸设计
        3.4.2 加载方案
        3.4.3 试验过程
    3.5 试验结果分析
        3.5.1 围岩-衬砌接触压力
        3.5.2 衬砌结构内力
        3.5.3 结构安全分析
        3.5.4 裂缝分布及发展规律
    3.6 小结
4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近接施工影响分区研究
    4.1 引言
    4.2 近接施工影响分区方法
        4.2.1 分区的基本特征与对策
        4.2.2 分区指标及判别准则
        4.2.3 计算思路
    4.3 数值模型及工况设计
        4.3.1 模型概况及参数
        4.3.2 计算工况
    4.4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近接影响分区
        4.4.1 附加应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4.4.2 附加变形计算结果与分析
        4.4.3 塑性区计算结果与分析
        4.4.4 基于复合判别准则的影响分区划分
    4.5 隧道近接施工安全性控制对策
    4.6 小结
5 变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及现场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依托工程概况
        5.2.1 工程平面位置
        5.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5.2.3 岩土工程评价
        5.2.4 典型断面结构
    5.3 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5.3.1 数值模型概况
        5.3.2 锁脚锚管布设方案优化
        5.3.3 施工工法及中央岩加固方案优化
        5.3.4 施工方案优化建议
    5.4 施工力学效应现场试验研究
        5.4.1 现场施工方案
        5.4.2 试验方案
        5.4.3 数据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盾构施工中大漂石的声波探测及安全掘进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大漂石探测技术综述
        1.2.1 钻探法
        1.2.2 电法
        1.2.3 地质雷达法
        1.2.4 地震波法
    1.3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大漂石对盾构安全作业的危害
    2.1 盾构法
    2.2 大漂石分布特点与工程特性
        2.2.1 大漂石分布特点
        2.2.2 大漂石工程特性
    2.3 大漂石地层盾构作业风险及处理措施
        2.3.1 大漂石地层盾构作业风险
        2.3.2 大漂石地层安全盾构措施
    2.4 本章小结
3 大漂石声波探测装置的研制
    3.1 大漂石声波探测思路
    3.2 声波探测装置设计
        3.2.1 探测部分设计
        3.2.2 势能积蓄部分设计
        3.2.3 振动触发部分设计
    3.3 声波探测装置的制作
        3.3.1 声波探测装置外壳
        3.3.2 乳胶膜
        3.3.3 探头
        3.3.4 气缸底板和气缸顶板
        3.3.5 弹簧振子
        3.3.6 气缸
        3.3.7 钢钳
        3.3.8 电磁铁选取
    3.4 本章小结
4 大漂石声波探测室内试验
    4.1 大漂石室内探测试验准备
        4.1.1 砌筑试验坑槽
        4.1.2 试验坑槽填土
        4.1.3 大漂石
        4.1.4 探测钻孔
    4.2 信号采集仪简介
    4.3 大漂石室内探测试验与数据分析
        4.3.1 大漂石的探测试验
        4.3.2 试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4.4 本章小结
5 大漂石预处理与盾构安全掘进技术
    5.1 大漂石预处理技术
        5.1.1 人工挖孔桩处理大漂石
        5.1.2 冲击桩破碎大漂石
        5.1.3 地下钻孔爆破大漂石
    5.2 注浆处理大漂石
        5.2.1 超前注浆固定大漂石
        5.2.2 注浆加固砂卵石地层
    5.3 盾构机切削大漂石
        5.3.1 盾构机选型
        5.3.2 盾构切削大漂石技术要点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8)采用水玻璃及水泥浆单液的黄土注浆加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注浆材料的发展现状
        1.2.1 无机材料
        1.2.2 有机材料
    1.3 注浆理论的发展
        1.3.1 渗透注浆
        1.3.2 压密注浆
        1.3.3 劈裂注浆
    1.4 黄土注浆理论存在的不足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2 黄土注浆现场试验设计
    2.1 注浆材料物理性质及配制
    2.2 试验黄土介质的物理性质
    2.3 黄土现场注浆试验方案的设计
        2.3.1 试验研究内容及背景
        2.3.2 试验装置设计
        2.3.3 黄土现场注浆试验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注浆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浆液结石体几何特征
    3.2 原状黄土中水玻璃及水泥浆单液注浆
        3.2.1 原状黄土中水泥注浆分析
        3.2.2 原状黄土中水玻璃注浆分析
    3.3 重塑黄土中水玻璃及水泥浆单液注浆
        3.3.1 重塑黄土中水泥注浆分析
        3.3.2 重塑黄土中水玻璃注浆分析
    3.4 黄土中注浆半径变化规律分析
        3.4.1 原状黄土中水泥与水玻璃扩散半径分析
        3.4.2 重塑黄土中水泥与水玻璃扩散半径分析
        3.4.3 同种浆液不同土体注浆压力与注浆的关系
    3.5 注浆时间分析
        3.5.1 同种土体不同浆液注浆压力与有效时间的关系
        3.5.2 同种浆液不同土体注浆压力与有效时间的关系
    3.6 注浆总量分析
        3.6.1 同种土体不同浆液注浆压力与注浆总量的关系
        3.6.2 同种浆液不同土体注浆压力与注浆总量的关系
    3.7 单位体积土体含浆量分析
        3.7.1 同种土体不同浆液的单位体积土体含浆量
        3.7.2 同种浆液不同土体的单位体积土体含浆量
    3.8 水玻璃与水泥浆两种浆液对比
    3.9 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两种土体对比
    3.10 本章小结
4 黄土注浆加固理论研究
    4.1 考虑渗滤效应的大孔隙土体渗透注浆理论
        4.1.1 土体中的流体守恒方程
        4.1.2 浆液扩散基本方程
        4.1.3 饱和土体中注浆方程推导
    4.2 黄土中水泥浆的劈裂扩散理论
        4.2.1 试验依据及基本假定
        4.2.2 黄土中劈裂裂缝的扩展
        4.2.3 水泥中自由水入渗下的主裂缝扩展
        4.2.4 黄土次裂缝方程推导
        4.2.5 水泥浆劈裂模型的初步验证
    4.3 黄土中水玻璃稳态动界面注浆理论
        4.3.1 试验依据及基本假设
        4.3.2 水玻璃稳态注浆模型推导
    4.4 黄土中水玻璃非稳态动界面渗透注浆理论
        4.4.1 水玻璃非稳态渗透注浆模型推导
        4.4.2 稳态与非稳态注浆模型对比及水玻璃模型的初步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盾构隧道孤石预爆破破碎范围和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孤石处理技术
        1.2.2 传统孤石爆破预处理技术
        1.2.3 聚能异形装药爆破破碎岩石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铁盾构孤石柱形装药预爆破破碎范围计算
    2.1 引言
    2.2 孤石预爆破荷载计算
        2.2.1 水介质不耦合装药结构下的爆破荷载
        2.2.2 轴向空气不耦合装药的影响
    2.3 孤石预爆破破碎范围计算
        2.3.1 应力波荷载下岩石破坏准则
        2.3.2 应力波造成粉碎区和裂隙区范围
        2.3.3 冲击波扩胀爆腔
    2.4 工程实例计算
        2.4.1 参数理论计算
        2.4.2 破碎区理论计算
        2.4.3 不同计算模型对比
        2.4.4 现场爆破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柱形装药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3.1 ANSYS/LS-DYNA动力分析方法简介
        3.1.1 程序简介
        3.1.2 LS-DYNA爆炸模拟算法
    3.2 模型材料参数的选取
        3.2.1 岩石本构模型
        3.2.2 炸药计算模型
        3.2.3 岩石破坏准则
    3.3 岩体柱形装药爆破数值模拟
        3.3.1 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
        3.3.2 空气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
        3.3.3 水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
    3.4 数值模拟爆破破碎效果分析
        3.4.1 衡量块度的几何特征参量
        3.4.2 数值模拟块度分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群孔柱形装药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1 双孔装药爆破数值计算模型
        4.1.1 几何模型
        4.1.2 模型计算处理
    4.2 爆破主要参数对破碎效果的影响
        4.2.1 炮孔孔距的影响
        4.2.2 爆破间隔时间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异形装药致裂孤石爆破参数设计研究
    5.1 引言
    5.2 聚能效应切割孤石开裂破碎机理
    5.3 孤石裂缝扩展力学分析
        5.3.1 炮孔开裂阶段
        5.3.2 初始裂缝形成
        5.3.3 裂缝扩展阶段
    5.4 单孔药量和炮孔间距的确定
    5.5 现场试验
        5.5.1 装药结构设计
        5.5.2 参数理论计算
        5.5.3 试验及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异形装药结构参数正交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场地及试验方法
        6.2.1 试验场地
        6.2.2 试验方法及指标
        6.2.3 试验方案
    6.3 试验测试结果
    6.4 爆破块度分析
    6.5 正交试验计算和优化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聚氨酯加固砂的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注浆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
        1.2.2 聚氨酯材料研究及注浆应用发展现状
        1.2.3 现存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
        1.3.1 整体研究思路
        1.3.2 具体研究内容
2 研究用砂的物理力学特性分析
    2.1 砂样的地理位置分布
    2.2 砂样基本的基本物理性质测定
        2.2.1 含水率测定
        2.2.2 密度及比重测定
        2.2.3 砂样颗粒级配分析试验
        2.2.4 砂样固结试验
        2.2.5 细砂抗剪强度指标φ试验分析
    2.3 砂样室内试验物理特性总结
    2.4 国内主要地区砂土物理力学性质对比分析
    2.5 软弱砂层注浆特性分析及浆材的确定
        2.5.1 各项目砂层注浆特性分析
        2.5.2 软弱砂层注浆材料选择
    2.6 本章小结
3 聚氨酯注浆加固实验
    3.1 聚氨酯浆材性能分析
        3.1.1 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组成
        3.1.2 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的作用机理
    3.2 聚氨酯模拟注浆加固试验
        3.2.1 不同注浆量对加固效果影响分析
        3.2.2 确定可行注浆量
    3.3 丙酮聚氨酯共混后模拟加固试验
        3.3.1 试验规划
        3.3.2 试验步骤
        3.3.3 试验结果
        3.3.4 试验结果总结分析
    3.4 固结体水解特性试验
        3.4.1 试验方案
        3.4.2 试验步骤
        3.4.3 水解试验强度测验结果
        3.4.4 试验结果总结分析
    3.5 龄期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改性聚氨酯模拟注浆试验
    4.1 聚氨酯浆材改性研究
    4.2 改性聚氨酯模拟注浆加固试验
        4.2.1 碳酸钙共混改性模拟加固研究
        4.2.2 粉煤灰共混改性模拟加固研究
        4.2.3 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模拟加固研究
    4.3 改性聚氨酯加固试样水解特性分析
        4.3.1 试验规划及步骤
        4.3.2 试验现象
        4.3.3 试验数据
        4.3.4 试验总结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聚氨酯在实际注浆工程中的初步应用
    5.1 工程整体概况
    5.2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5.3 下穿线路施工难点
    5.4 下穿节点处施工总体思路
        5.4.1 盾构穿越前采取的措施
        5.4.2 盾构穿越中采取的措施
        5.4.3 盾构穿越后采取的措施
    5.5 管片内注浆施工工艺
        5.5.1 注浆方式
        5.5.2 注浆量的计算原则
        5.5.3 注浆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5.6 施工监测
        5.6.1 监测内容
        5.6.2 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5.6.3 监测结果
    5.7 工程总结
        5.7.1 聚氨酯注浆施工总结
        5.7.2 下穿工程施工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注浆加固中、低压缩性土层试验成功的实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的极软弱围岩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 程义广. 武汉大学, 2020
  • [2]高压注浆在处理大厚度填土场地的应用[D]. 王胜刚.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 [3]压密注浆在浅层抛石地基中的应用[J]. 毛平尧,苏俊鹏. 科技和产业, 2020(08)
  • [4]太原地区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及加固预处理研究[D]. 梁超强.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研究[D]. 周国永.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6]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 何珺.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7]盾构施工中大漂石的声波探测及安全掘进技术[D]. 冯桥木. 重庆科技学院, 2018(02)
  • [8]采用水玻璃及水泥浆单液的黄土注浆加固问题研究[D]. 张松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9]盾构隧道孤石预爆破破碎范围和设计方法研究[D]. 张帆. 华侨大学, 2017(02)
  • [10]聚氨酯加固砂的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D]. 邹光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中低压土层注浆加固成功案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