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献血者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石娴静[1](2019)在《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的评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更昔洛韦为主的抗病毒方案治疗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的临床干预疗效。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诊断为CMV感染且治疗前均完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查的153例3月龄内婴儿为研究对象,CMV感染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遵照婴幼儿听力损伤诊断与干预指南为依据,按是否听力受损将患儿分为听力受损和听力正常两组,分析听力受损情况;(2)根据日龄和感染时间将听力受损患儿分别分为≤28天、>28~60天和>60~90天三亚组,先天性感染和围生期感染两亚组,记录并比较不同分组间听力受损情况;(3)分别对听力受损组和听力正常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母亲孕期情况、入院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于CMV 感染小婴儿发生听力受损的临床预测价值。(4)对CMV感染予更昔洛韦为主抗病毒治疗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记录住院期间抗病毒治疗的结果。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予更昔洛韦为主的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神经节苷脂、鼠神经因子、保肝、光疗等辅助治疗,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监测不良反应发生。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治疗后6月龄时及12月龄行BAEP检查。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治疗前后,治疗前与6月龄随访时BAEP检查结果,评估两组听力受损在住院期间治疗前后、6月龄及12月龄时的转归。结果(1)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情况:共有153例诊断CMV感染且完成BAEP检查的3月龄内患儿纳入本研究,有听力受损57例(37.25%),其中双侧受损43例(75.43%),单侧受损14例(24.56%)。轻度受损42例(73.68%),中度受损1 1 例(19.30%),重度受损 4 例(7.02%)。(2)不同日龄分组、不同感染时间分组听力受损情况的比较:≤28天、>28~60天、>60~90 天三亚组分别有 40 例(38.83%)、10 例(27.03%)、7 例(53.85%)听力受损,三亚组间听力异常发生率、双侧与单侧受损及不同受损程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先天性感染组有53例(46.09%)听力受损,围生期感染组仅4例(10.53%),先天性CMV感染组听力异常发生率和双侧听力受损发生率显着高于围生期感染组(P<0.001;P=0.001)。两组在单侧受损以及不同受损程度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听力受损组与听力正常组临床比较:与听力正常组比较,听力受损组孕周(P=0.007)和出生体重(P=0.038)明显低,而住院时间显着延长(P<0.001),两组在性别、日龄、患儿基础疾病及母孕期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听力受损组实验室检查中血CMV-IgM阳性、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血小板减少及头颅MRI异常发生率显着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中听力受损组在皮肤疲点瘀斑、胆汁淤积、脑发育迟缓、合并畸形的发生率上显着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4)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高危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听力受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血小板减少、血CMV-IgM 阳性、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胆汁淤积、脑发育迟缓、头颅MRI异常、合并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血小板减少、血CMV-IgM阳性以及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是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3,P=0.002,95%CI:1.078~1.388;OR=1.886,P=0.010,95%CI:1.167~3.048;OR=1.629,P=0.001,95%CI:1.082~2.837;OR=1.779,P=0.001,95%CI:1.135~3.026;OR=2.368,P=0.026,95%CI:1.628~3.391;OR=2.517,P=0.042,95%CI:1.931~3.886)。(5)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预测CMV感染小婴儿听力受损的临床价值:对上述CMV感染所致小婴儿听力受损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尿CMV-DNA病毒载量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s,AUC)分别为0.802(95%CI:0.772~0.879)和 0.816(95%CI:0.787~0.886),其中尿 CMV-DNA 病毒载量的敏感性最好(85.96%),血CMV-DNA病毒载量的特异性最好(79.17%)。进一步将孕周、出生体重、血小板计数、血CMV-IgM值,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6个危险因素在二元Logistic回归中做多因素分析,得到联合概率绘制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CMV感染小婴儿致听力受损的AUC面积最高,为0.822(95%CI:0.752~0.89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68%和80.21%。(6)临床干预治疗结果及随访:住院期间98例CMV感染患儿更昔洛韦治疗前后的比较显示血/尿CMV-DNA病毒载量、血清CMV-IgM值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肝功能损伤、胆汁淤积、黄疽、胃肠炎、皮肤瘀点瘀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肺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减小,听力受损、生长发育迟缓、脑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未见明显改善。干预组住院期间治疗后听阈升高和听阈升高伴波异常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他BAEP结果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住院期间BAEP检查结果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57例CMV感染并听力受损患儿在6月龄时有2例失访(3.51%)。与治疗前相比,6月龄时干预组听闽升高,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波形分化差,听阈升高伴波异常,听阈升高伴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听阈升高伴波形分化差,听阈升高伴波形分化差伴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小(P<0.05),听阈升高伴Ⅰ、Ⅲ、Ⅴ波消失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变。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54.77%vs.15.38%,P=0.042,6月龄时95.24%vs.30.77%,P<0.05)。干预组听力受损程度从治疗前到6月龄随访时逐步减轻(P<0.005),而对照组听力受损无明显改善。至12月龄时干预组听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6月龄随访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变:CMV感染小婴儿听力受损危险因素中,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尿CMV-DNA病毒载量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8)安全性监测:在更昔洛韦治疗过程中,9例(21.43%)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持续减低,6例(14.29%)出现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1例(2.38%)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均未停止更昔洛韦治疗,予以对症综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CMV感染小婴儿致听力受损受多因素影响,早产、低出生体重、血小板减少、血CMV-IgM阳性以及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是听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六个危险因素联合分析预测CMV感染小婴儿发生听力受损的临床价值最高。更昔洛韦治疗可有效改善CMV感染小婴儿的听力损害,药物安全性好。
刘志阳[2](2019)在《中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基因分型和耐药性分析及共感染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能够引起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逐渐缺失而缺乏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最终导致多种机会性病原体的共感染从而产生多重临床症状直至死亡。HIV基因进化速率较高,很容易产生新的流行株和耐药型,这使得临床上对HIV感染者的治疗产生了极大的阻碍。目前对HIV的基因分型、进化分析和耐药性研究大多集中在住院AIDS患者中,对于献血者人群中相应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无偿献血者中HIV的基因型、亚型分布与系统发育情况的调查,监测献血者人群中HIV的基因分子进化趋势。同时了解献血人群中HIV的耐药性,希望为临床上HIV感染者未来的治疗和用药趋势做出指导,起到早期准备和研究的作用,也可以为耐药性的流行和进化趋势提供数据支持。此外,HIV的感染到发病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期间宿主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HIV感染致死的原因多是其他病原体的共感染。然而,目前国内对于HIV共感染的研究都集中在医院中,即已经或即将发展为AIDS的患者,发现的共感染病原体主要为引起急性症状或致死率较高的病原体,很少有针对在HIV感染无症状期的共感染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在新近感染和既往感染以及艾滋病发病的样本中,通过宏基因组检测方法调查病原体的共感染情况。进而分析不同感染阶段的感染者不同病原体的感染差异,通过比较可以为不同阶段HIV感染者的治疗和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实验:采集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国内5个地区(重庆市、乌鲁木齐、洛阳市、绵阳市和柳州)HIV感染的献血者样本,经确证试验抗-HIV 阳性血浆标本共176(人)份。提取标本的RNA后进行逆转录,接着进行巢式PCR对其HIV POL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用MEGA 7.0软件构建HIV分子进化树并对其做基因分型,在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基因分析库中分析耐药性。第二部分实验:分别收集30例HIV既往感染样本,新近感染样本,艾滋病样本和健康样本(对照试验)。混合10个样品后进行进行超速离心富集DNA和RNA,将它们分别分成3组。在提取每组的总DNA和总RNA后,将RNA进行逆转录,以DNA和cDNA为模板进行随机引物PCR,然后将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将测序结果利用Kraken Py1.0进行物种分类,将分类后得到的数据Heml软件进行聚类热图分析、Past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本组献血者抗-HIV阳性血浆标本获得HIV POL基因片段成功扩增的比例为 44.3%(78/176),其中重庆为 37.8%(31/82)、乌鲁木齐为 48.5%(16/33)、绵阳为71.43%(10/14)、洛阳为40%(4/10)、柳州为45.9%(18/37)。所有阳性PCR产物(HIV POL基因片段成功扩增的样品)经双向测序后均获得核苷酸序列,共检测出 5 个 HIV 基因亚型:B 1.3%(1/78)、CRF07BC 74.4%(58/78)、CRF01AE 16.7%(13/78)、CRF08BC5.1%(4/78)、CRF5501B2.47%(2/78)。所有阳性 PCR 产物所得序列经分析共检测出7个(9.0%)耐药性突变,包括4个PI accessory(3个Q58E、1个I84M)突变,2个NRTI(D67N)突变和1个NNRTI(V179E)突变。既往感染的154例(87.5%)与新近感染22个(12.5%)HIV,在基因型分布上没有展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使用Kraken Py 1.0分析5 GB整理后数据的物种多样性。既往感染者样本组的病原体总体数量和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总体趋势为HIV既往感染组>新近感染组>艾滋病发病组组>对照组。主要的共感染细菌为:假单胞菌科和肠杆菌科的细菌。病毒主要为:逆转率病毒,细小病毒,疱疹病毒,嗜肝DNA病毒,指环病毒,腺病毒等。结论我国献血人群HIV基因亚型多样性较强,以CRF07BC为主;同时在本调查区域内发现的CRF5501B揭示HIV感染正由男同性恋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在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共感染病原体的数量和多样性随着感染过程的发展而增加;由于优势种的诞生,艾滋病患者组中共感染病原体的多样性较低。
任少敏,王同显,马保凤[3](2018)在《预防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健康成人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学阳性率达40%—100%,CMV可经输血传播给免疫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器官和/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正在进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接受宫内输血的胎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等,并导致严重播散性病变,甚至致命。因不同阶段受染献血者CMV可存在于血浆和/或白细胞中,预防输血传播CMV感染(TT-CMV)就变得相对复杂。长期以来,选择CMV血清学阴性血液作为"CMV安全血液"已成为广为接受的"标准策略",但最近核酸检测研究发现CMV-SN献血者的血浆或全血CMV DNA阳性率远高于CMV血清学阳性(CMV-SP)者,可能原因是CMV-SN献血者处于感染窗口期或血清学转换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已在全球广泛开展的保存前全面去除白细胞(ULR)策略降低TT-CMV效果可靠。所谓的"双保险"策略,即采自CMV-SN献血者的血液再经ULR(SN+ULR),被认为与单用CMV-SN或单用ULR相比并无优势,反倒是SP+ULR更优。现有数据显示选择长期血清学阳性献血者血液再经ULR是目前最优方法。当然上述各种策略的优劣尚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徐敏,黄杨,侯颖,毛伟,马红丽,万建华,何伟兰,黄梅,刘鱼,王憬惺,何苗[4](2018)在《中国献血人群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中国献血人群中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情况,应用Q-PCR方法对中国部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CMV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检测病毒载量及抗体。方法构建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调查在2014年1月—2015年2月来自乌鲁木齐、柳州、洛阳、重庆、绵阳5个地区,3 794人份献血者血浆标本中CMV的DNA流行率,并测定CMV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同时随机抽取5个地区标本292(人)份,用ELISA法检测抗-Ig G和-Ig M的流行情况。结果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对CMV的检测下限为5×101copies/mL。在5个地区的健康献血人群中,共发现6份标本为CMV核酸阳性,DNA阳性率占0.16%(6/3794)。CMV的抗-IgG阳性率37.3%(109/292),抗-IgM阳性率为8.9%(26/292),抗-IgG和-IgM双阳性率为1.71%(5/292)。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巨细胞病毒CMV在我国5个地区献血人群中的核酸流行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检出的CMV病毒载量均在103copies/mL以下,由于CMV在免疫正常的个体中为无症状感染,是否需要对免疫力较低下的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中CMV的检测值得进一步探讨。
毕昊,余琴,余谨,李刚[5](2017)在《中国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率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建立适合我国输血性巨细胞病毒感染(TT-CMV)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NKI、VIP、Wan Fang Data和CBM数据库中有关我国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HCMV)-IgG阳性率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时至2016年11月。由4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包含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地区献血人群,利用HCMV-IgG酶免方法检测、统计HCMV-IgG阳性率且能提供检测例数和阳性例数的文献,并排除小样本文献和剔重。在对纳入的文献资料做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使用R3.1.1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从334篇初筛文献中最终筛选出合格文献20篇,共计25 918例检测数据纳入Meta分析;获得纳入文献的资料包括题目、作者、发表时间、研究地区、HCMV-IgG检测例数、HCMV-IgG阳性例数、HCMV-IgG检测试剂来源;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纳入文献的平均质量得分3.85,接近高质量研究标准(≥4,满分为5);Meta分析:我国献血人群HCMVIgG阳性率的合并值为87.1%[95%CI(79.4%,93.2%)]。分层分析:男、女阳性率分别为86.6%vs 87.9%(P<0.01);≤24岁年龄组与>24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82.9%vs 92.9%(P<0.01);≤25岁年龄组与>25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84.4%vs 89.3%(P<0.01)。发表偏倚检测: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本组除内蒙、青海2地,我国大部分地区献血人群HCMV-IgG阳性率较高,较难获得HCMV血清学阴性血液;本次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证实性别和年龄确为影响我国献血人群HCMV-IgG阳性率的因素。
毕昊,李刚,余琴,姚妍怡,裴皓[6](2017)在《武汉献血人群巨细胞病毒IgG血液筛查可行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武汉市无偿献血人群巨细胞病毒(HCMV)IgG阳性率,探讨HCMV-IgG血液筛查在我市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6至12月采集的武汉市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1 760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HCMV特异性IgG,统计IgG阳性率,并进一步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进行分组,统计各组的IgG阳性率。结果:武汉市无偿献血人群HCMV-IgG的总体阳性率为88.41%(95%CI:86.06%89.99%)。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组的HCMV-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发现具有较低HCMV-IgG阳性率的特殊群体。结论:从总体无偿献血人群中进行HCMV-IgG血液筛查的可行性不大,需要寻找具有较低HCMV-IgG阳性率的特殊群体以提高筛查效率。目前采用去白细胞血制品或者病毒灭活血制品可能是我市预防输血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最适策略。
周玉洁,张亚,徐秀兰,肖华,杨杰[7](2017)在《无偿献血人群人疱疹病毒8型和巨细胞病毒及细小病毒B19感染流行情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疱疹病毒8型(HHV-8)、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和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流行情况,为提供输血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地区选取1 046例无偿献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HHV-8、HCMV和HPVB19IgM/IgG抗体检测。结果 1 046例无偿献血者中,HHV-8、HCMV及HPVB19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6.6%、91.3%及33.0%;HHV-8、HCMV和HPVB19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HPVB19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阳性率随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V-8、HCMV和HPVB19阳性率在不同职业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生HHV-8和HPVB19阳性率最低为10.7%和25.9%;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人员HCMV感染阳性率最低为87.5%;不同血型献血者HHV-8、HCMV和HPVB1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HV-8、HCMV和HPVB19在本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重点人群输血时需对三种病毒进行检测。
高楠,汪德海,葛红卫[8](2016)在《中国北京市无偿献血者人巨细胞病毒筛查目标人群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寻找人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阴性比例最高的群组,为特殊临床用血需求建立数据库。方法:随机抽取2518份国家强制性血液筛查项目检测结果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HCMV-Ig G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按献血者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出生地区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北京市合格无偿献血者HCMV-Ig G抗体阴性率为10.68%(269/2518);不同性别相比较,HCMV-Ig G抗体阴性率男性为11.84%(210/1774),女性为7.93%(59/744);不同年龄段相比较,HCMV-Ig G抗体阴性率18-25岁为13.51%(181/1340),26-30岁为8.68%(62/714),31-35岁为5.60%(26/464),随着年龄的增长HCMVIg G抗体阴性率逐渐降低;不同出生地区相比较,HCMV-Ig G抗体阴性率以华北地区京津最高18.59%(50/269);不同文化程度相比较,HCMV-Ig G抗体阴性率以本科及其以上最高13.52%(86/636)。结论:在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进行HCMV抗体筛查时,需优先选择出生于华北京津地区、本科及其以上文化程度、18-25岁男性人群。该群体的建立为HCMV抗体筛查策略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张微,郭金金,李天君,张文学,郭崇健,宋艳,车进,张燕华,李美霖[9](2015)在《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员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流行情况,从而推动HCMV筛选在输血事业中的发展。方法随机筛选1 696例北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ELISA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G(HCMV-IgG)和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M(HCMV-IgM),并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与HCMV感染率间的关系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了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CMV-IgM、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2.12%和91.8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者HCMV-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的献血者HCMV-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HCMV感染率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数据略有不同,说明我国不同地区HCMV感染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别、年龄、职业等是导致献血者HCMV感染率存在差异的因素。
李行勇,邓赞章[10](2011)在《合格献血者活动性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合格献血者活动性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为提高输血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50例合格献血者作为实验组,128例相关筛查项目至少有1项不合格的献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半定量法检测其血清HCMV DNA和HCMV IgM水平。结果实验组HCMV DNA和HCMV IgM阳性率分别为5.33%和4.67%。实验组男、女之间及对照组男、女之间HCMV DNA定量结果、HCMV DNA阳性率和HCMV Ig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男性与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比较,HCMV DNA定量结果、HCMV DNA阳性率和HCMV I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女性与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比较,HCMV DNA定量、HCMV DNA阳性率和HCMVI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格献血者活动性HCMV感染率较低,但对活动性HCMV感染者血液在临床输血中的使用仍需重视。
二、献血者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献血者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与分组标准 |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153例CMV感染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听力损伤情况 |
2. 不同日龄组CMV感染患儿听力受损情况比较 |
3. 先天性感染组与围生期感染组2亚组间听力受损情况比较 |
4. 听力受损组与听力正常组CMV感染患儿临床比较 |
5. 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单因素分析 |
6. 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7. 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预测CMV感染小婴儿听力受损的临床价值 |
8. 临床干预治疗结果及随访 |
9. 治疗前与6月龄随访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
10. 安全性监测 |
讨论 |
一、BAEP检查在筛查小婴儿CMV感染后听力异常中的作用 |
二、引起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相关因素及致病机制 |
三、其他影响因素 |
四、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独立危险因素 |
五、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临床干预治疗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2)中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基因分型和耐药性分析及共感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中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基因分型和耐药性分析 |
一、前言 |
1.1 HIV简介 |
1.2 HIV基因结构 |
1.3 HIV基因分型和重组型 |
1.4 HIV感染的检测诊断和治疗 |
1.5 HIV在国内献血人群中的研究现状 |
1.6 感染阶段检测研究现状 |
1.7 耐药性简介和研究现状 |
二、材料 |
三、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第二部分: HIV感染不同阶段共感染研究 |
一、前言 |
1.1 HIV流行情况及感染机制简介 |
1.2 HIV与其他病原体共感染研究现状 |
1.3 新发病原体在我国分布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材料 |
三、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综述 |
REFERENCES |
致谢 |
(3)预防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MV的流行病学特征 |
2 CMV感染临床特征 |
3 TT-CMV感染高危人群与“CMV安全血液” |
4 CMV安全血液制品研究现状 |
4.1 血清学筛查 |
4.2 ULR |
4.3“双保险” |
4.4 NAT |
4.5长期CMV-SP献血者的ULR血液 |
4.6 PRT |
5 结语 |
(4)中国献血人群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检测对象 |
1.2 检测试剂及仪器 |
1.3引物的合成与标准品的制备 |
1.4 q PCR扩增 |
1.5 ELISA抗-CMV检测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Q-PCR标准曲线测定结果及可信性分析 |
2.2 CMV在5个地区的流行情况 |
3 讨论 |
(5)中国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 |
2.2 纳入分析的文献基本特征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 |
2.3.1 纳入分析文献报道的我国献血人群的HCMV-Ig G总体阳性率 |
2.3.2 分层分析 |
2.4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
(6)武汉献血人群巨细胞病毒IgG血液筛查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标本采集与处理 |
1.2 仪器和试剂 |
1.3 检测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无偿献血人群的HCMV-IgG总体阳性率 |
2.2 不同性别组的我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CMV-IgG阳性率 |
2.3 不同年龄组的我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CMV-IgG阳性率 |
3 讨论 |
(7)无偿献血人群人疱疹病毒8型和巨细胞病毒及细小病毒B19感染流行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HHV-8、HCMV和HPVB19阳性率 |
2.2 HHV-8、HCMV和HPVB19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 |
2.3 HHV-8、HCMV和HPVB19感染在不同性别间的阳性率 |
2.4 HHV-8、HCMV和HPVB19感染在不同文化程度间的阳性率 |
2.5 HHV-8、HCMV和HPVB19感染在不同职业间的阳性率 |
2.6 HHV-8、HCMV和HPVB19感染在不同血型间的阳性率 |
3 讨论 |
(8)中国北京市无偿献血者人巨细胞病毒筛查目标人群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研究对象 |
试剂与仪器 |
目标人群的特征分析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目标人群的特征分析结果 |
不同性别比较 |
不同出生地区比较 |
各行政区域比较 |
不同文化程度比较 |
讨论 |
(9)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四、献血者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的评估[D]. 石娴静. 苏州大学, 2019(05)
- [2]中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基因分型和耐药性分析及共感染研究[D]. 刘志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3]预防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 任少敏,王同显,马保凤. 中国输血杂志, 2018(10)
- [4]中国献血人群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 徐敏,黄杨,侯颖,毛伟,马红丽,万建华,何伟兰,黄梅,刘鱼,王憬惺,何苗. 中国输血杂志, 2018(05)
- [5]中国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率的Meta分析[J]. 毕昊,余琴,余谨,李刚. 中国输血杂志, 2017
- [6]武汉献血人群巨细胞病毒IgG血液筛查可行性分析[J]. 毕昊,李刚,余琴,姚妍怡,裴皓.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7(10)
- [7]无偿献血人群人疱疹病毒8型和巨细胞病毒及细小病毒B19感染流行情况调查[J]. 周玉洁,张亚,徐秀兰,肖华,杨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03)
- [8]中国北京市无偿献血者人巨细胞病毒筛查目标人群的选择[J]. 高楠,汪德海,葛红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6(03)
- [9]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 张微,郭金金,李天君,张文学,郭崇健,宋艳,车进,张燕华,李美霖.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5(02)
- [10]合格献血者活动性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 李行勇,邓赞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