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生理和自然规律,让声乐青春永驻──探讨声部的定义

遵循生理和自然规律,让声乐青春永驻──探讨声部的定义

一、循生理自然规律 葆声乐艺术青春──谈谈声部界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露[1](2019)在《声乐学习中声部划分之重要性探究 ——以女高音声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每个人因嗓音生理条件的不同即音色都不同,音色的不同也就构成了不同的声音类型。在声乐学习中,我们首先必须要知道我们属于什么声部,在这个声部中又属于什么样的声音类型,根据自身声部的生理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其声音的特点,这是一种科学、严谨的教学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声乐学习之路变得更加顺利。因此,在声乐学习中,依照科学的声部划分体系为理论指导,尊重每个声音的个性特征是显得尤为重要的。确定好自身声部以后,选择适合自身声部演唱的作品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过程。为此,每位歌唱者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声部的作品演唱,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自身的声音特点。本论文借鉴了德国声部划分体系为理论指导展开阐述。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是对国内外声部划分的现状分析进行阐述;第二章依据德国的声部划分体系进行声部划分介绍;第三章探索科学声部划分的鉴定方法;第四章在声部确定的基础之上就如何选择一些适合于自身声音类型的练习曲和歌剧作品进行演唱;第五章则是分析声部划分在实践中的意义以突出声部划分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对声部划分的一系列分析,从而说明声部划分在我们的声乐学习中与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想建立科学、完整的声乐体系,拓展我们的声乐事业,那么毫无疑问声部划分就是那“金字塔”下的基石。

容世杰[2](2010)在《声部划分、声音分类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论述声部划分、声音分类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序言部分,阐述了在构建中国声乐学派的崇高目标下,建立科学、系统声乐教学体系是为先决条件之一,声部建设无疑是其金字塔结构下的一块基石。正文部分主要包含四个篇章,第一章,阐述了声部划分、声音类型分类标准的内涵与意义;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声部划分与声音分类的现状,提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领域了声部发展不平衡、声音类型单一等问题;第三章,主要从传统思想、民族声乐发展历程、嗓音学科发展等方面分析并阐述声部建设不平衡与声音类型单一的主要原因;第四章,本人就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声部建设与声音类型划分标准,并将其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本人指出,在声部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声音分类上结合我们的审美特点,参照戏曲“行当”分类,结合本国的作品分类特征,构建我们的声音分类标准,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声部建设与声音类型划分标准的重点。结语部分,本人重申了声部划分、声音分类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的意义,呼吁声乐界专家群策群力,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张岳[3](2007)在《气质因素在声乐演唱及学习中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用心理学相关1容来辅助和指导声乐演唱及教学,在我们国家还是刚刚起步,许多领域都涉足未深,其中专门论述到气质因素在声乐演唱、学习方面的资料更是凤毛麟角,但在当前“以人为本”、“人文主义”等的教育口号提倡下,声乐教学、演唱中揉和心理学中的“气质”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心理学有关气质方面的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一些大歌唱家的气质类型特点及不同气质类型在表演中的不同个性、风格表现以及不同气质类型中积极或者消极方面等因素对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不同的效果研究,力求揭示气质因素在声乐演唱和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及地位,为声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使其能够积极运用学生的各种气质特点真正为声乐教学服务,达到“因材施教”效果,而声乐学习者则通过认识自身气质方面的优缺点,可以更好的为自己学习、演唱服务,使演唱更富个性及表现力。全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此部分从二个方面论述,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二部分:主体第一章:包括心理学中对气质的定义、分类以及中西方传统的气质理论。第二章:着重论述心理学定义的气质因素特点和声乐演唱、表演之间的联系,分五个部分,包括气质与声乐气质之间的关系:当今歌唱家的气质类型划分:从气质因素视角下阐述当代三大男高音之间的异同,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先天气质类型的不同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才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演唱风格;气质类型在声部划分中的作用,认为声部划分不能仅从客观的声带本身出发,更应该从心理方面,尤其是考虑到每个人不同气质类型特点,才会得出更人性化的结论;气质类型与声乐演唱的关系,认为不同的气质特点会给演唱蒙上不同的个性色彩。第三章:此章着重论述气质因素特点和声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联系,从气质类型在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声乐学习者的气质表现特征、如何利用学生的气质类型来为声乐教学服务等,认为做为一名声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气质类型等个性特点,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特点的学生,运用富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的为声乐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第四章:本章着重从一名声乐学习者的角度来论述,内容包含用气质类型重新认识自己,包括如何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和音乐欣赏对气质的调节作用;敢于面对不足,勇于突破自己,其中包括气质类型与学习、演唱中的扬长补短和富有个性的演唱两部分。本文认为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和演唱水平,必须要在心理学气质因素视角下重新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扬长补短,使自己能够发挥气质特点中积极方面,避免不利影响,提高学习效率,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和演唱的最佳方式,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郭克俭[4](2005)在《豫剧演唱艺术研究》文中提出众所周知,“唱”居戏曲“四功”之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戏曲艺术的性质。豫剧作为“地方戏”大剧种,其突出的舞台艺术特点便是特别“注重唱”,素有“一腔遮百丑”之审美准则,这便是笔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因由所在。 对于一般声乐人员来说,演唱的研究范畴自然要重点关照发声、吐字技术技巧、演唱艺术风格等声乐本体内容。但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戏曲演唱艺术,其研究范畴的涵盖面却有所不同,除如上之本体研究外,还包括与“唱”发生关联的诸多方面,本文的研究便取历史轨迹、方法技巧、语言吐字、谚语口诀、演唱理论系统等视角展开论述。 全篇由六章组成,但实际上包含历史、实践和理论三方面内容。第一章是关于演唱发展历史的描述,以演出场所更迭和社会、人文、公众背景变化为参项,把豫剧演唱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段,概略地梳理剧种的发展背景,详细地论述总结了演唱艺术的成就。第二至四章是关于演唱技法本体的研究,首先借用现代科学成果分别对大本腔、二本腔、艳腔、阴阳腔、夹本音、炸音、夹板音(万应腔)等七种用嗓方法类型的呼吸、发声、共鸣、音色、吐字等进行了细致分析,对豫剧“窝班”教习机制和演唱训练规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挖掘,尤其对“夹板音”给予新的关照,认为它与中外歌唱艺术基本原则和要求具有天然的亲和性,期待此唱法对当下民族声乐的发展能有借鉴作用;而关于演唱方言土音辨正、语言创作特征的抽象总结则具有语言音乐学的意味。第五、六章是关于演唱理论系统的提炼,笔者从演唱谚语口诀的搜集调查与整合分类入手,把它分为纪事、督学、授艺、赏评四种类型,分别对其进行理性认知、品格考察和内容释义,窥视出其中所暗含的演唱理论系统的雏形,并最终完成豫剧演唱理论系统之初步构建。

林鸿平[5](2001)在《循生理自然规律 葆声乐艺术青春──谈谈声部界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声部界定的不正确或模糊性必将导致歌唱者声乐艺术发展受阻,严重者会损坏发声器官,以致葬送声乐前程。歌唱者欲求得声乐艺术青春永驻,关键在于遵循生理自然规律,即了解“人声乐器”所具有的生理特征和声部界定的自然属性。

二、循生理自然规律 葆声乐艺术青春──谈谈声部界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循生理自然规律 葆声乐艺术青春──谈谈声部界定(论文提纲范文)

(1)声乐学习中声部划分之重要性探究 ——以女高音声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3 研究的对象、思路和方法
第2章 声部划分介绍
    2.1 声部划分的界定
    2.2 各声部声音特点
        2.2.1 女高音声部特点
        2.2.2 其他声部特点
    2.3 声部划分类型
        2.3.1 女高音
        2.3.2 其他声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声部划分的鉴定方法
    3.1 声部划分中所面临的问题
    3.2 如何进行声部划分
        3.2.1 声部鉴定
        3.2.2 自然声区的训练
    3.3 如何在声部划分中进行声音细化
        3.3.1 换声点的准确把握
        3.3.2 能力声区与色彩性声区的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声乐练声曲及作品的选择
    4.1 女高音声部的练习曲选择
        4.1.1 轻型抒情女高音
        4.1.2 抒情女高音
        4.1.3 抒情戏剧女高音
        4.1.4 戏剧女高音
    4.2 女高音声部的作品选择
        4.2.1 轻型抒情女高音
        4.2.2 抒情女高音
        4.2.3 抒情戏剧女高音
        4.2.4 戏剧女高音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声部划分的实践探究
    5.1 声部划分在艺考培训中的应用
    5.2 声部划分在嗓音机能恢复中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声部划分、声音分类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声部划分、声音类型分类标准的内涵与意义
    (一) 声部划分的具体内涵与意义
    (二) 声音类型分类的内涵和意义
二.国内外声部建设相关问题现状阐述
    (一) 中国民族声乐声部建设现状概述
    (二) 欧洲声乐学派声部建设现状概述
三.原因分析
    (一) 传统因素影响
    (二) 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探索时间短暂
    (三) 嗓音科学研究历史短,民族声乐教学与之结合不够
四.构建中国特色的声部建设与声音类型划分标准,将其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
    (一) 在声部建设上结合嗓音科学,借鉴美声学派优秀成果
    (二) 在声音类型划分标准上,参照戏曲声乐艺术的“行当”划分,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审美特色
    (三) 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结合我们作品风格分类情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声部划分和嗓音分类标准,为民族声乐教学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气质因素在声乐演唱及学习中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一章 关于“气质”
    一. “气质”概述
        1. “气质”的概念
    二. “气质”理论
        1. 我国古代的“气质”理论
        2. 国外的“气质”理论
        3. “气质”的类型的划分
第二章 声乐演唱、学习中的“气质”
    一. “气质”与“声乐气质”
    二. 歌唱家的气质类型
    三. “气质因素”下当代三大男高音之比较
    四. 气质类型在声部划分中的作用
    五. 气质类型与声乐表演
        1. 气质类型与演唱风格
第三章 “气质因素”与声乐教育工作者
    一. “气质因素”在声乐教育中的意义
    二. 声乐学习者得气质表现特征
        1. 潜隐性和外显性
        2. 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 充分利用学生气质类型为声乐教学服务
        1. 如何确定声乐学习者得气质类型
        2. 气质量表
        3. 怎样从气质因素方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章 “气质因素”与声乐学习者
    一. 用“气质类型”重新认识自己
        1. 如何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
        2. 音乐欣赏对不同气质类型人的调节
    二. 敢于面对不足、勇于突破自己
        1. “气质类型”与声乐演唱、学习中的扬长补短
        2. 富有个性的演唱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豫剧演唱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豫剧起源与流变概说
    二、戏曲四功与豫剧演唱
    三、本文取域与研究方法
    四、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
第一章 历史与成就
    第一节 村野高台戏楼时期
        一、青云直上——剧种背景与演唱历史沿革
        二、讴声引尾——班社名角与演唱雏形状态
    第二节 城市茶社戏园时期
        一、丰腴成熟——剧风变革与演唱发展轨迹
        二、唱法求变——重心转移与用嗓多元并存
    第三节 都市剧场戏院时期
        一、繁荣发展——观念更新与演唱当代进程
        二、混声中心——专业建制与演唱艺术成就
第二章 演唱与技巧
    第一节 用嗓
        一、用嗓基本类型
        二、用嗓发展趋势
    第二节 运气
        一、运气基本要领
        二、表情换气技巧
    第三节 发声
        一、发声机能状态
        二、气声运行关系
        三、喊腔调弦规程
    第四节 共鸣
        一、共鸣状态特征
        二、音柱与音着点
    第五节 音色
        一、人声音质色度概念与特征
        二、音色关照与戏曲人物分类
        三、豫剧行当类型与演唱音色
        四、行当演唱音色变化与调节
        五、豫剧演唱表情音色之类型
第三章 夹板音新论
    第一节 夹板音探索
        一、夹板音初识
        二、训练之手段
        三、演唱之要求
        四、价值之评估
    第二节 夹本音改造
        一、喉咽腔打开
        二、鼻咽腔共鸣
        三、低八度联想
        四、憋气动力源
第四章 语言与运用
    第一节 河南方言概要
        一、河南方言系属
        二、河南方言划分
    第二节 语言音韵系谱
        一、音韵标准
        二、音系特点
        三、语音比较
        四、方言辨正
    第三节 语言演唱艺术
        一、语言音韵基础
        二、吐字基本要素
        三、情感吐字技巧
    第四节 语言运用特征
        一、取位的通俗性
        二、格调的乡土性
        三、语辞的地域性
        四、情感的诗境性
        五、体式的兼容性
        六、衬词的丰富性
第五章 谚语与口诀
    第一节 演唱谚诀理性认知
        一、概念之分析与厘定
        二、谚诀之产生与构成
        三、谚诀之传播与发展
    第二节 演唱谚诀艺术品格
        一、生发与传承上的实践本质
        二、内容与方法上的科学价值
        三、形式与表述上的通俗特征
        四、语言与风格上的地方特色
    第三节 演唱谚诀内容释义
        一、戏比天大——纪事型谚诀释义
        二、天道酬勤——督学型谚诀释义
        三、艺无止境——授艺型谚诀释义
        四、艺术如酒——赏评型谚诀释义
第六章 演唱理论系统之构建
    第一节 豫剧演唱实践与理论系统之构成
        一、演唱艺术实践
        二、演唱艺术理论
    第二节 从演唱谚诀看豫剧演唱理论系统
        一、发声技术理论
        二、演唱基础理论
        三、教育传承理论
        四、演唱历史资料
        五、生理科学理论
    第三节 近现代艺术家对理论系统之贡献
        一、近代理论积累
        二、现代理论总结
    第四节 新时期豫剧演唱理论系统之拓展
        一、常派演唱理论科学总结
        二、假声位置真声唱法运用
        三、西洋发声法引入与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循生理自然规律 葆声乐艺术青春──谈谈声部界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声乐学习中声部划分之重要性探究 ——以女高音声部为例[D]. 李露. 南昌大学, 2019(02)
  • [2]声部划分、声音分类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D]. 容世杰. 中国音乐学院, 2010(05)
  • [3]气质因素在声乐演唱及学习中的影响研究[D]. 张岳. 陕西师范大学, 2007(02)
  • [4]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 郭克俭.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01)
  • [5]循生理自然规律 葆声乐艺术青春──谈谈声部界定[J]. 林鸿平. 龙岩师专学报, 2001(S1)

标签:;  ;  ;  ;  

遵循生理和自然规律,让声乐青春永驻──探讨声部的定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