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肌钙蛋白T与CK-MB检出急性心肌梗塞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胡珺,关和荣[1](2021)在《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4例作为AMI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非AMI患者60例作为非AMI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TnT,采用干化学多点速率法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比较cTnT、CK、CK-MB检测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cTnT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非AMI组相比,AMI组cTnT、CK、CK-MB水平更高(P<0.05);在AMI患者中,cTnT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K、CK-MB检测(P<0.05);cTnT诊断特异性、准确度明显高于CK、CK-MB诊断(P<0.05),三种方式AUC结果分别为0.902、0.780、0.792,cTnT>CK-MB>CK,其中cTnT最佳诊断点为0.182μg/L;cTnT值与Gensini评分总体呈正相关(r=0.215,P=0.012)。结论 cTnT用于AMI的临床诊断效果优于CK、CK-MB检测,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
霍聪[2](2021)在《高敏肌钙蛋白Ⅰ的动态检测在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动态检测在疑似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确定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敏肌钙蛋白Ⅰ诊断界值。方法:对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就诊0小时及3小时动态检测高敏肌钙蛋白Ⅰ,0h及6小时检测肌钙蛋白Ⅰ,按照常规诊疗流程采集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检验判定和临床判定结果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一致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高敏肌钙蛋白Ⅰ动态检测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确定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敏肌钙蛋白Ⅰ诊断界值。采用IBM SPSS26.0和Med Calc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最终依照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临床判定确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1例(29.19%),其中男性占72.13%(44例)。检验判定中初始浓度判定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25.84%),依据男女性别分组,NSTEMI患者58例(27.75%);浓度差判定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5例(26.32%),依据性别分组,NSTEMI患者60例(28.71%)。(2)初始浓度和性别分组的检验判定结果与临床判定结果的符合率均高达91.87%,其敏感度分别为88.52%和95.08%,特异度93.92%和90.54%,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85.70%和80.60%,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5.20%和97.80%。(3)浓度差和性别分组的检验判定结果与临床判定结果的符合率达94.26%和95.69%,浓度差判定总体和性别分组的结果的敏感度分别为90.16%和98.36%,特异度为95.95%和81.08%,PPV为90.20%和68.20%,NPV为95.90%和99.20%。(4)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s-c Tn I的初始浓度诊断界值是33.37ng/L,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95%CI:0.935~0.987),Youden指数0.824;男性诊断界值:32.85ng/L,敏感度97.83%,特异度95.10%,AUC为0.986(95%CI:0.969~1.000),Youden指数0.929;女性诊断界值:26.66ng/L,敏感度86.67%,特异度80.43%,AUC为0.890(95%CI:0.803~0.976),Youden指数0.671。(5)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s-c Tn I的浓度差诊断界值34.40ng/L,AUC为0.962(95%CI:0.934~0.990),Youden指数0.861;男性诊断界值:32.90ng/L,敏感度95.65%,特异度93.33%,AUC:0.980(95%CI:0.955~1.000),Youden指数为0.908;女性诊断界值:16.13ng/L,敏感度93.48%,特异度80.00%,AUC为0.928(95%CI:0.859~0.997),Youden指数为0.928。结论:(1)动态检测高敏肌钙蛋白Ⅰ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临床诊疗中可行性强且准确性较高。(2)本研究确定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敏肌钙蛋白Ⅰ初始浓度及浓度差诊断界值,浓度差的诊断效力可能优于初始浓度,或可成为未来诊断NSTEMI的更为精确的指标。(3)高敏肌钙蛋白Ⅰ的检测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引入这种性别分组可以提高NSTEMI的诊断率,这可能能够使我们更加可靠、及早地对疑似心肌梗死人群进行危险分层,识别高危人群,指导临床策略。
王雅[3](20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11.1-2019.10.31杭州某三甲综合医院1337例诊断为ACS并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筛选后,共936例患者最终进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后60天内是否发生非计划性再入院,将患者分为再入院组(92例)和未再入院组(844例)。应用医院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病历数据,分析患者年龄、既往史、用药史、实验室数据、血管病变情况等因素对再入院的影响以及分析再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Epidate 3.0进行数据录入,双人核对录入。数据分析使用SPSS 23.0。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以是否发生再入院为因变量,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共936例患者最终纳入本研究,其中92例患者发生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再入院率为9.8%。1.再入院的原因:因心脏原因再入院的患者共71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心绞痛20例(28.17%)、急性心肌梗死13例(18.31%)、胸闷11例(15.49%)、胸痛7例(9.86%)、冠心病7例(9.86%)、心衰3例(4.23%)、心律失常2例(2.82%)、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2.82%)、亚急性心肌梗死1例(1.42%)及其他心脏原因5例(7.04%)。因非心脏原因再入院的患者共21例,其中包括糖尿病5例(23.81%)、感冒或发烧3例(14.29%)、胸腔积液2例(9.52%)、药物副作用2例(9.52%)、其他非心脏原因9例(42.86%)。2.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与未发生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入院的患者年龄较大(P=0.008)、自费人数较多(P=0.014)、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多(P=0.013)、紧急PCI较多(P=0.004)、住院天数较久(P<0.001)、胰岛素用药史较多(P=0.005)、糖尿病史较多(P=0.007)。3.在实验室检查资料方面,与未发生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入院的患者具有更高的中性粒细胞(P=0.016)、CK-MB(P=0.002)、血清葡萄糖(P=0.015),血肌酐(P=0.002)、D-二聚体(P<0.001)和C-反应蛋白(P=0.001)水平,以及更低的血红蛋白(P=0.033)、血清钠(P=0.011)和血清白蛋白(P<0.001)水平。4.在造影剂和手术资料方面,与未发生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入院的患者具有更高的ACEF评分(P<0.001)、更多的病变血管数(P<0.001)、左主干病变(P=0.014)、左回旋支病变(P=0.001)、右冠病变(P<0.001)和多支血管病变(P<0.001),以及更少的手术时间(P=0.040)。5.通过Loge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住院天数增加(P=0.002)、吸烟指数增加(P=0.013)、多支血管病变(P=0.001)、ACEF评分增加(P=0.003)、糖尿病史(P=0.040)是ACS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住院天数增加、吸烟指数增加、多支血管病变、ACEF评分增加及糖尿病史是ACS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思铭[4](2020)在《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文中认为目的评价2001-2015年间心肌标志物在我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住院患者中的检测应用情况、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数据,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5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样本,集中进行病历资料信息提取,选取其中的NSTEMI住院患者纳入本次分析。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医院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各医院间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的分布情况采用箱线图进行描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6家医院,包括65家城市医院和91家农村医院。4个年份纳入分析的医院分别为.:62、103、136、147家。本研究纳入分析的NSTEMI住院患者病历共5289份,4个年份分别为156、414、1474、3245份。(1)患者特征:4个年份NSTEMI住院患者中位年龄分别是67岁、70岁、70岁、69 岁(趋势 P 值=0.074),女性比例分别为 42.95%、39.37%、39.55%、39.38%(趋势 P 值=0.566)。(2)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4个年份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或CK-MB)的检测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分别为71.J 5%、89.J 3%、95.19%、95.83%(趋势P值<0.001)。同时接受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的比例也呈逐年增加趋势,4个年份分别为20.51%、54.1 1%、67,71%、91.36%(趋势P值<0.001)。2015年,NSTEMI住院患者中仍有4.17%未检测心肌标志物。在具备肌钙蛋白检测能力的医院中,有20.75%的医院NSTEMI住院患者检测率不足80%。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NSTEMI住院患者同时接受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的比例分别为94.43%、84.80%、90.71%(P 值<0.001),有显着差异,而 2015 年 NSTEMI住院患者同时接受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的比例在城市和农村医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4个年份具有心肌标志物检测(肌钙蛋白或CK-MB)能力的医院比例分别为77.42%、92.23%、97.79%、100%(趋势P值<0.001),其中开展肌钙蛋白检测的医院比例分别为35.48%、70.87%、85.29%、96.60%(趋势P值<0.001)。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医院的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能力无显着差异。2001-2011年城市医院的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能力优于农村医院,而2015年城乡医院肌钙蛋白和CK-MB的检测能力无显着差异。结论2001年至2015年,我国收治NSTEMI住院患者医院的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东、中、西部地区医院和城乡医院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心肌标志物检测率也显着提高,然而具有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的医院尚未广泛应用于NSTEMI的诊断。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广规范化的诊疗方案,特别是提高肌钙蛋白检测率,改善NSTEMI患者识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陈四梅,田映雪,古文鑫[5](2020)在《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与脑钠肽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使用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YO与脑钠肽(BNP)的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与脑钠肽检测。比较两组心肌酶谱[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与脑钠肽的水平,并比较各指标的单项检测与多项检测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脑钠肽、心肌酶谱+肌红蛋白、肌红蛋白+脑钠肽、肌红蛋白+脑钠肽+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脑钠肽+肌钙蛋白Ⅰ+心肌酶谱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73%、69.70%、66.67%、87.88%、100.00%,均高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脑钠肽的42.42%、36.36%、39.39%、3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红蛋白+脑钠肽+肌钙蛋白Ⅰ+心肌酶谱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心肌酶谱+脑钠肽、心肌酶谱+肌红蛋白、肌红蛋白+脑钠肽、肌红蛋白+脑钠肽+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脑钠肽+肌钙蛋白Ⅰ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肌红蛋白+脑钠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使用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与脑钠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郭颖[6](2020)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感性心肌肌钙蛋白T(hs-TnT)对评估维持性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临床价值。2、比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清中CK-MB、NT-proBNP、hs-TnT水平,探讨hs-TnT对HD和PD患者发生CVD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选择不同的透析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在我院进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ESRD患者70名为ESRD组(血液透析:35名;腹膜透析:35名),并招募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on)组。收集HD和PD患者的原发疾病,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BMI、收缩压、舒张压等临床数据;采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s-TnT)的检测;对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ESRD患者hs-TnT水平中位数31.28 ng/L,IQR为23.44ng/L,共有61例(87.14%)患者hs-TnT水平异常升高(≧14ng/L);CK-MB水平中位数18.73U/L,IQR为17.46U/L,共有4例(5.71%)患者CK-MB水平异常升高(≧25U/L);NT-proBNP水平中位数18.62ng/ml,IQR为17.33ng/ml,共有39(55.71%)例患者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9.25ng/ml)。2、ESRD患者血清hs-TnT、CK-MB和NT-proBNP水平与患者年龄、透析龄、高血压、LVMI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患者LVEF呈显着负相关(p<0.05)。3、ESRD患者中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清hs-TnT、CK-MB和NT-proBNP水平均显着高于非左室肥厚和非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ROC曲线显示,在预测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方面,相比CK-MB和NT-proBNP,hs-TnT准确性最高。4、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血清CK-MB水平(t=1.037,p=0.091>0.05)和异常占比(c2=0.000,p=1.000>0.05)无明显差异,而NT-proBNP水平血液透析患者显着高于腹膜透析患者(t=2.086,p=0.034<0.05),但其异常占比无显着差异(c2=2.837,p=0.920>0.05)。5、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hs-TnT平均水平38.51±12.49ng/L,中位数35.74ng/L,IQR为28.45ng/L;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hs-TnT平均水平26.24±10.03ng/L,中位数24.12ng/L,IQR为23.51ng/L,显着低于血液透析患者hs-TnT水平(t=2.15,p=0.032<0.05)。6、血液透析患者中共有34例(97.14%)患者hs-TnT≧14ng/L;腹膜透析患者中共有27例(77.14%)患者hs-TnT≧1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6.24,p=0.012<0.05)。结论:1维持性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血清CK-MB、NT-proBNP和hs-TnT水平对于评估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血清hs-TnT水平对ESRD患者心脏结构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优于CK-MB和NT-proBNP,hs-TnT是监测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实验室指标。2与HD患者相比,PD患者血清hs-TnT水平更低,hs-TnT具有良好的CVD预测价值,对临床选择何种透析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思言[7](2020)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hs-cTnI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筛选、识别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心血管事件危险人群提供帮助。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解放军第921医院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期间住院的诊断为CKD的非透析患者共256名。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血肌酐、心肌酶、血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β2微球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钙、磷、白细胞、血红蛋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hs-cTnI),每位患者都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hs-cTnI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为2089岁,平均年龄为55.98±15.06岁,其中54.69%(140/256)为男性,45.31%(116/256)名为女性。hs-cTnI中位数为0.013(0.0070.035)ng/ml,共73(28.52%)例患者hs-c TnI水平升高(>0.034ng/ml)。2.CKD各期患者hs-cTnI异常增高比例分别为:CKD1期13.33%(2/15),CKD2期14.29%(3/21),CKD3期21.43%(6/28),CKD4期30.00%(15/50),CKD5期33.10%(47/142)。3.CKD各期的hs-cTnI水平分别为:CKD1期0.004(0.0010.007),CKD2期:0.008(0.0070.010)ng/ml,CKD3期0.006(0.0030.014)ng/ml,CKD4期0.012(0.0060.035)ng/ml,CKD5期0.021(0.0100.041)ng/ml。4.在hs-cTnI升高组患者与hs-cTnI正常组患者的冠心病病史、收缩压、eGRF、CR、BUN、β2微球蛋白、PTH、P、HB、LVMI、NT-proBNP项目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5.256名研究对象中,共133名患者达到左心室肥厚诊断标准,利用卡方检验对肌钙蛋白及左室肥厚进行组别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肌钙蛋白正常组与升高组在有无左室肥厚上存在显着差异,肌钙蛋白升高组左室肥厚患病率(63.38%)高于肌钙蛋白正常组中左室肥厚患病率(47.57%)。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史、HB、NT-proBNP、LVMI、P及PTH为hs-cTnI的影响因素,CKD非透析患者的冠心病病史,HB降低,P、PTH、NT-proBNP和LVMI的升高可引起hs-cTnI水平升高。结论:1.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非透析CKD患者可发生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2.非透析CKD患者的冠心病病史、贫血、NT-proBNP升高、左室肥大、甲状旁腺亢进及高磷血症会引起高敏肌钙蛋白I升高。
李润军[8](2020)在《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节能量代谢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和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病人的临床结果,但缺少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多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价曲美他嗪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2)评估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3)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本试验为单盲,共纳入了401名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曲美他嗪60 mg负荷量口服后,常规20 mg,1日3次维持口服。在第2和/或第6天,我们评估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和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血糖、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此外,通过超声心动图,我们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2)对于这个随机化研究,我们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纳入了173个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基础药物治疗。89个患者为试验组,84个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60 mg曲美他嗪负荷剂量后,随后予以20 mg日三次口服治疗,评价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Cr、尿素氮、血糖、ALT、AST、左心房内径(LA)、LVEF、LVEDD、CO;3)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伴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122例,心功能均为KillipIIIII级。在盲评中,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基础治疗组、新活素组及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组,基础治疗组41例,新活素组41例与联合治疗组40例。基础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新活素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新活素药物治疗,给药方案为新活素1.5μg/kg静脉冲击,10 min缓慢静注,以后0.0075μg/(kg.min-1)静脉持续泵入;联合治疗组给予新活素剂量用法同上,同时联合组接受曲美他嗪60 mg口服,然后20 mg,1日3次常规剂量口服。在第2和/或第6天,我们评估CK、CK-MB、cTnI、Cr、血清尿素氮、血糖、ALT、AST,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此外,10-14天通过超声心动图,我们评估LVEF、LA、LVEDD、CO心脏超声指标。结果:1)曲美他嗪治疗后,CK和CK-MB入院第2天(均P=0.022),和cTNI第6天(P=0.00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心肌标记物水平明显降低。此外,试验组的ALT和AST(分别为P=0.001,P=0.000)和血糖6天后(P=0.011)较对照组显着降低,10-14天后LVEF(P=0.039)经曲美他嗪治疗后明显提高。而曲美他嗪对Cr、尿素氮、LVEDD和CO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2)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第2天显着降低了CK及CK-MB水平([797±582]vs.[1092±1114];[80±60]vs.[105±100];P=0.029,P=0.041),第2及第6天降低了cTNI水平([13.5±12.7]vs.[19.8±19.2];[3.3±3.2]vs.[4.8±4.7];two-tailed P=0.012)。此外,曲美他嗪于第6天显着的降低了ALT、AST的水平([29.0±11.6]vs.[42.4±24.5];[39.8±17.3]vs.[69.2±70.0];two-tailed P=0.000),6天后降低了血糖水平([6.80±2.12]vs.[7.59±2.24];P=0.019),10至14天后增加了LVEF([58.4±8.6]vs.[54.9±8.4];P=0.008),关于Cr、尿素氮([81.0±20.5]vs.[81.181.1±20.5];[6.5±2.6]vs.[7.6±17.7];P=0.988,P=0.569),LA([36.3±4.5]vs.[37.0±4.1],P=0.264)、LVEDD([52.0±4.9]vs.[53.1±4.6],P=0.128)、CO([5.4±0.9]vs.[5.4±0.9],P=0.929),并没有显着差异;3)治疗后,3组患者CK和CK-MB于入院第2天,和cTNI、NT-proBNP第2、6天在联合治疗组、新活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降低更为显着(P<0.05)。此外,6天后联合治疗组及新活素组的ALT和AST降低明显,联合治疗组降低更为显着(P均<0.05),血糖、Cr和尿素氮治疗6天后,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10-14天后联合治疗组及新活素组治疗后LVEF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LVEF增加更为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CO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活素组及联合治疗组对LA、LVEDD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规药物及介入治疗等积极处理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明显减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生物标志物水平,降低了ALT、AST、血糖,并改善了心脏的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心功能;2)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并行PCI的患者,曲美他嗪可以显着降低心肌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调节血糖和改善心脏功能;3)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减少了伴有糖尿病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心肌生物标志物水平、改善了心脏射血功能和心输出量,降低了血糖,同时对肝肾功有一定保护作用。
张歆[9](2019)在《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全球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2018年全国报告显示,我国CVD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年因CVD死亡的人数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居各种疾病之首。在CVD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心肌标志物起到了重要的实验室支撑作用。尽管传统的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MB同工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 MB Isoform,CK-M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b)已不再是指南推荐的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首选的心肌标志物,但这两种心肌标志物在我国使用依然很广泛,沿用CK-MB和Mb检测项目的临床实验室比例高达61.3%和98%。目前,高敏感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assay,hs-cTn),包括hs-cTnT和hs-cTnI两种亚型,被2018年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及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指南推荐作为首选心肌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已被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及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作为诊断和预后判定重要的标志物。合适的参考人群对于建立参考区间至关重要,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如何定义参考人群在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这也是建立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与其他临床检验项目的不同之处和难点所在。2018年发布了《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使用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实验室实践建议:美国临床化学协会和国际临床化学协会心脏生物标记物临床应用工作组的专家意见》(简称2018 AACC/IFCC标准),但仍存在不足,忽略高血压、超重和肥胖以及血脂异常这些重要的心血管风险因素。与心肌标志物的重要性及广泛应用不相称的是,目前我国尚无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国家标准,各医疗单位使用的参考区间差异明显、来源不统一。大部分临床实验室使用的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来源于试剂厂家说明书,参考区间主要基于欧美人群的研究结果,由于存在种族差异,直接引用这些研究结果作为中国人群的参考区间值得商榷。以本国人群为基础建立的心肌标志物的参考区间是CVD预防、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建议建立符合本地人群的参考区间。我国尚未开展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系统研究和建立工作。基于人群建立的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后,进一步要考虑个体适用性的问题,通常以生物学变异、个体化指数(index of individuality,II)和参考改变值(Reference Changing Value,RCV)来评价,即通过心肌标志物的连续性检测得出正常人生理状态下的变化幅度范围,为CVD诊治时的临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临床关于其连续性检测变化幅度对于CVD状态的界定、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尚缺乏统一共识。2014年11月,欧洲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生物学变异研究工作组(EFLM WG-BV)启动了由欧洲6中心联合开展的生物学变异数据更新工作。但在2019年5月发布的EFLM数据库中,尚无hs-cTnT和hs-cTnI生物学变异数据,NT-proBNP生物学变异数据仅有一篇基于国外人群的研究;目前尚无基于我国人群的hs-cTnT、hs-cTnI和NT-proBNP生物学变异数据,也无法评估基于我国人群建立的参考区间的个体适用性情况。鉴于CVD已成为社会的主要负担,普遍认为预防是解决CVD负担的关键,然而在社区识别高危人群仍然是一个挑战,而这些人可能受益于更积极的预防性治疗。随着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大幅提高,hs-cTnT在自然人群的检出率可达到66%,可以在很高比例的无临床CVD的社区人群中检测到亚临床心肌损伤。据国外研究报道,作为无创性的反映亚临床心肌损伤的标志物,hs-cTnT检测有很大的潜力。对于无临床CVD的社区人群,测定hs-cTnT有助于识别其中的CVD高风险人群,因其正处于CVD的临床前期和潜在可改变阶段,早期识别有助于早期干预、控制疾病进展及改善预后。另一方面,目前国际上关于hs-cTnT增高的决定因素的研究较少,并且纳入分析的相关影响因素有限。国外的一些危险因素研究并未在我国人群得到验证,而且由于人种差异,我国CVD危险因素不同于西方白种人。针对我国人群的hs-cTnT的分布特点,结合社会背景学的特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疾病情况特征,明确我国人群亚临床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综上,本研究将从基于群体的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基于个体适用性的hs-cTnT、hs-cTnI和NT-proBNP生物学变异及应用研究,探索自然人群hs-cTnT水平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三方面开展研究,为我国CVD的预防、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我国CVD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建立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沈阳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自述无已知CVD及相关疾病和用药史)作为筛选对象,包括: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排除近两个月献血输血、怀孕,招募问卷调查健康沈阳人。用于hs-cTnT和hs-cTnI筛选标准研究入组的分别为1848人和1728人,分别采用2018 AACC/IFCC标准和改进的人群筛选标准建立hs-cTn第99百分位值URL;用于CK-MB、Mb和NT-proBNP参考区间研究的分别为932人、932人和955人。性别和年龄的分组标准参照CLSI的EP28-A3C推荐的Z-检验,采用Dixon规则排除离群值,采用非参数方法计算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和90%置信区间,CK-MB、Mb和NT-proBNP的参考区间上限采用第97.5百分位值。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两个亚组进行比较。第二部分hs-cTnT、hs-cTnI和NT-proBNP生物学变异及应用研究参照国际上的生物学变异研究,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采血一次,共6周。采用标准化流程,尽量减少并消除分析前变异,控制分析中变异,检测hs-cTnT、hs-cTnI和NT-proBNP。通过Cochran最大方差检验法和Dixon规则排除离群值,通过巢式方差分析(nested ANOVA)计算CVI和CVG及相应公式计算II和RCV。比较生物学变异结果与Westgard数据库和EFLM数据库的数据;通过Westgard数据库纳入标准(PI分数、MM分数以及分数和等)评估生物学变异结果的研究质量;比较国内外hs-cTnT、hs-cTnI和NT-proBNP生物学变异及应用研究的差异。第三部分自然人群hs-cTnT水平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以沈阳地区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年龄大于等于18岁无CVD(自述无已知CVD、心电图及血压测量正常)的常住居民1562人。采集社会背景学信息(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疾病史等),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NT-proBNP、叶酸、hs-cTnT)。按照第一部分建立的hs-cTnT男性<18ng/L和hs-cTnT女性<13ng/L的参考区间以及3ng/L的检测限将本人群分为检测限以下、可测和增高三组,比较三组人群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疾病情况的差异。通过hs-cTnT分布构成比和水平研究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模型)分组情况(10年预测风险小于5%定义为低危组,大于等于5%小于10%定义为中危组,大于等于10%定义为高危组)能否预测心肌的微小损伤;通过以hs-cTnT(hs-cTnT在检测限以下赋值为1.5ng/L)对数值为因变量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以hs-cTnT增高为因变量的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s-cTnT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第一部分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建立1.通过不同的筛选流程建立的hs-cTnT第99百分位值URLhs-cTnT的参考区间按照性别分组。如果应用2018 AACC/IFCC标准,hs-cTnT男性和hs-cTnT女性的第99百分位值URL(90%置信区间)分别为19(17-20)ng/L和16(15-17)ng/L。如果加上单一的补充筛选标准,hs-cTnT男性和hs-cTnT女性的第99百分位值URL保持不变。如果应用改进的人群筛选标准,hs-cTnT男性和hs-cTnT女性的第99百分位值URL(90%置信区间)分别为18(14-24)ng/L和13(11-16)ng/L。2.不同的筛选流程建立的hs-cTnI第99百分位值URLhs-cTnI的参考区间按照性别分组。如果应用2018 AACC/IFCC标准,hs-cTnI男性和hs-cTnI女性的第99百分位值URL(90%置信区间)分别为18(13-19)ng/L和10(8-14)ng/L。如果加上单一的补充筛选标准,除了在血脂异常标准下hs-cTnI男性的第99百分位值URL保持不变和超重和肥胖标准下hs-cTnI女性的第99百分位值URL保持不变,其余均降低。如果应用改进的人群筛选标准,hs-cTnI男性和hs-cTnI女性的第99百分位值URL(90%置信区间)分别为17(11-19)ng/L和7(6-11)ng/L。3.hs-cTn数值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在各年龄组,hs-cTn男性的第25百分位值、中位数、第75百分位值和第99百分位值URL均高于hs-cTn女性(hs-cTnI的50岁以上组p=0.037,其余各组p<0.001),且5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4.其他三种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结果与试剂说明书的数据比较CK-MB的参考区间按照年龄分组:≤40岁时CK-MB<2.49ng/mL,>40岁时CK-MB<5.41ng/mL,与试剂说明书的性别分组标准不同;Mb的参考区间按照性别分组:21ng/mL<Mb男性<60.38ng/mL,21ng/mL<Mb女性<41.99ng/mL,与试剂说明书的性别分组标准相同,但低于试剂说明书的数值;NT-proBNP的参考区间按照年龄分组:≤60岁时NT-proBNP<114ng/L,>60岁时NT-proBNP<248ng/L,与试剂说明书统一的标准不同。第二部分hs-cTnT、hs-cTnI和NT-proBNP生物学变异及应用研究1.hs-cTnT、hs-cTnI和NT-proBNP生物学变异结果hs–cTnI的CVI(5.72%)和CVG(7.57%)、hs–cTnT的CVI(16.89%)和CVG(14.33%)小于Westgard数据库的数据;hs–cTnT相应的结果大于hs–cTnI;NT-proBNP的CVI(11.03%)和CVG(17.85%)与Westgard数据库的数据基本相同,但小于EFLM数据库的数据(CVI和CVG分别为25.1%和54.0%)。2.生物学变异结果的研究质量评估本研究专门用于研究生物学变异,纳入健康成人的数据,所有数据的中位数共同生成。hs-cTnI的PI分数为1;hs-cTnT和NT-proBNP的PI分数为2。MM分数都为4。hs-cTnI分数和为5,hs-cTnT和NT-proBNP的分数和为6。3.hs-cTnT、hs-cTnI和NT-proBNP生物学变异的应用(RCV和II)结果hs-cTnI的II(0.76)、hs-cTnT的II(1.18)和NT-proBNP的II(0.62)均介于0.6和1.4之间。hs-cTnI的RCV在-16.38%和19.6%之间;hs-cTnT的RCV在-38.06%和61.5%之间;NT-proBNP的RCV在-26.32%和35.7%之间。hs–cTnT的RCV大于hs–cTnI的RCV。4.hs-cTnT、hs-cTnI和NT-proBNP生物学变异及应用(RCV和II)与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比较hs-cTnT的CVG(14.33%)、hs-cTnI的CVI(5.72%)、CVG(7.57%)和RCV(-16.38%和19.6%之间)小于其他人群的研究;其他结果介于不同人群之间。第三部分自然人群hs-cTnT水平相关影响因素研究1.hs-cTnT分布构成比和水平与China-PAR模型在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中,hs-cTnT在检测限以下、可测及增高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hs-cTn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hs-cTnT水平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以hs-cTnT(hs-cTnT在检测限以下赋值为1.5ng/L)对数值为因变量的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农村、教育程度、运动、高尿酸、高血糖、肾功能异常、肥胖、NT-proBNP与hs-cTnT(hs-cTnT在检测限以下赋值为1.5ng/L)对数值存在正向统计关联性(p值均<0.05);性别为女性、久坐时间、睡眠时间、叶酸与hs-cTnT(hs-cTnT在检测限以下赋值为1.5ng/L)对数值存在负向统计关联性(p值均<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s-cTnT增高的影响因素以hs-cTnT增高为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aOR 1.124,95%CI 1.082,1.168)、农村(aOR 3.083,95%CI 1.268,7.496)、高血糖(aOR 4.574,95%CI 1.660,12.604)为hs-cTnT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久坐时间每天小于1小时(aOR 0.125,95%CI 0.022,0.707)为hs-cTnT增高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与2018 AACC/IFCC标准相比,改进的人群筛选标准(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筛查进一步排除高血压、超重和肥胖以及血脂异常)可避免高估hs-cTn第99百分位值URL;单一的筛选标准对于hs-cTnT和hs-cTnI的影响不尽相同;2、通过改进的人群筛选标准建立的中国人群心肌标志物(hs-cTnT、hs-cTnI、NT-proBNP、CK-MB和Mb)的参考区间与试剂说明书的数据差异较大;hs-cTnT、hs-cTnI和Mb需根据性别制定参考区间;NT-proBNP和CK-MB需根据年龄制定参考区间;3、本研究建立的生物学变异结果的研究质量评估达到Westgard数据库和EFLM数据库纳入标准,中国人群hs-cTnT、hs-cTnI和NT-proBNP的生物学变异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4、hs-cTnT、hs-cTnI和NT-proBNP在CVD诊治过程中,需兼顾参考区间和连续性检测RCV,RCV在正常范围的变化为生理性波动,CVD状态的界定、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应超过此正常范围;hs-cTnT和hs-cTnI的生物学变异及RCV存在差异,对检测者连续随访和评估hs-cTnT和hs-cTnI水平时需考虑二者的差异性;5、China-PAR模型不能预测无CVD人群心肌微小损伤;在无CVD的自然人群中仍然可以检测到预示心肌微小损伤的hs-cTnT增高,年龄、农村和高血糖为hs-cTnT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久坐时间每天小于1小时为hs-cTnT增高的独立保护因素。
黄锡荣[10](2019)在《基于时间分辨微球快速免疫定量分析的肌钙蛋白Ⅰ检测产品研发》文中提出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是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MI)高度相关的标志物。目前在诊断MI上,cTnI由于具有高敏感度、特异性好,且持续时间长的优势,成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进行判断其MI风险的最佳标志物,已替代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Isoenzyme MB,CK-MB),成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金标准。随着对心肌梗死及肌钙蛋白I的深入研究,临床上对肌钙蛋白I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旨在开发时间分辨微球快速免疫定量检测肌钙蛋白I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时间分辨微球检测和免疫层析法,具备层析法的快速简便、标本用量少、便于床旁检测以及时间分辨微球方法的低背景,高灵敏度等特点。基于高灵敏度下,确保检测的快速简便及准确,并且节省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本方法重点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原料筛选测试包括抗体、时间分辨微球和硝酸纤维膜,根据试剂测试信号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参数确立了单克隆抗体7B9和560双抗体各0.5 mg/mL浓度包被,单克隆抗体20C6使用0.4 mg/mL浓度作为标记抗体的模式,使用NC 95型号的硝酸纤维素膜和300 nm的时间分辨微球,使得本方法达到了高灵敏度测试水平。通过对时间分辨微球标记工艺进行探索,本方法使用EDC和NHS交联剂,在pH 8.0的BBS体系下进行活化,pH 6.0的MES条件下进行蛋白交联反应可获得较高的蛋白偶联率及测试信号灵敏度。试剂体系工艺的研究方面,与Beckman AccuTnI Enhanced及Hytest cTnI校准品作为溯源链,国际标准化共识较为一致。真空干燥标记物的工艺对提升试剂盒灵敏度和精密度有明显作用,测试时间也能够缩短到10分钟,总体上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性能。通过对中试产品性能系统评估,试剂精密度可控在10%以内,灵敏度优异,最低检出限为0.03 ng/mL,功能灵敏度0.08 ng/mL,抗干扰能力强,与类似物或关联标志物的检测,交叉反应率≤0.001%;与Beckman AccuTnI Enhanced试剂盒相关性系数R等于0.978,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满足临床测试的需求。
二、心肌肌钙蛋白T与CK-MB检出急性心肌梗塞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肌肌钙蛋白T与CK-MB检出急性心肌梗塞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AMI组与非AMI组在cTnT、CK、CK-MB水平上的比较 |
2.2 AMI组与非AMI组在cTnT、CK、CK-MB阳性检出率上的比较 |
2.3 cTnT、CK、CK-MB诊断效能比较 |
2.4 cTnT值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 论 |
(2)高敏肌钙蛋白Ⅰ的动态检测在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采集及处理 |
1.3 仪器与试剂 |
1.4 实验方法 |
1.5 资料收集和处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
2.2 初始浓度及浓度差检验判定结果的人群分布 |
2.3 检验判定和临床判定结果对比分析 |
2.4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初始浓度诊断界值 |
2.5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浓度差诊断界值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敏肌钙蛋白Ⅰ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回顾 |
2.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般临床特征 |
2.1.1 诊断 |
2.1.2 流行病学 |
2.1.3 发病机制 |
2.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评估 |
2.2.1 STEMI |
2.2.2 NSTE-ACS |
2.3 再灌注策略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人群及样本量确定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剔除标准 |
3.2 诊断标准及研究指标 |
3.2.1 诊断标准 |
3.2.2 研究指标 |
3.3 研究方法 |
3.3.1 研究开展前的准备 |
3.3.2 统计学方法 |
3.3.3 质量控制 |
3.3.4 伦理审查 |
4 结果 |
4.1 再入院的发生情况 |
4.2 再入院原因分布 |
4.3 再入院时间分布 |
4.4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4.5 研究对象实验室数据比较 |
4.6 研究对象造影剂及手术资料比较 |
4.7 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60 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
5 讨论 |
5.1 住院天数 |
5.2 吸烟指数 |
5.3 多支血管病变 |
5.4 ACEF评分 |
5.5 糖尿病 |
6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早期再入院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注释 |
论文综述 |
1 引言 |
2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特点及疾病负担 |
3 心肌标志物特异性及临床意义 |
4 国外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
5 我国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6 小结 |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设计 |
2.3 研究实施 |
2.4 研究变量 |
2.5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协作医院入选及研究病历收集情况 |
3.2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基线特征 |
3.3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在不同地区和城乡间的差异 |
3.4 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在不同地区和城乡间的差异 |
3.5 医院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的比较. |
4 研究讨论 |
5 研究局限性 |
6 研究结论 |
7 研究伦理和资金来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与脑钠肽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与脑钠肽水平比较 |
2.2 单项检测与多项检测的阳性检出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对评估ESRD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临床价值分析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主要检测试剂 |
2 主要仪器设备 |
3 研究对象 |
4 一般临床特征 |
5 超声心动图检查 |
6 血清样本采集 |
7 实验室检测 |
8 数据统计分析 |
结果 |
1 ESRD患者基线特征 |
2 ESRD患者血清hs-TnT、CK-MB和 NT-proBNP水平 |
3 ESRD患者hs-TnT、CK-MB和 NT-proBNP水平与基线特征的线性关系分析 |
4 ESRD患者CK-MB、NT-proBNP和 hs-TnT与左室肥厚关系分析 |
5 血清hs-TnT、CK-MB和 NT-proBNP评估ESRD患者LVH的价值比较 |
6 ESRD患者CK-MB、NT-proBNP和 hs-TnT与左室舒张功能关系分析 |
7 血清hs-TnT、CK-MB和 NT-proBNP评估ESRD患者LVDD的价值比较 |
讨论 |
第二部分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对象分组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各组志愿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参数比较 |
2 各组志愿参与者hs-TnT水平比较 |
讨论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7)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患者一般情况 |
2.2.2 血液生化指标 |
2.2.3 心脏超声 |
2.2.4 诊断标准及计算公式 |
2.2.5 CKD分期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研究路线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3.2 研究对象hs-cTnI水平 |
3.3 hs-cTnI正常组与升高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差异 |
3.4 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情况的比较 |
3.5 研究对象eGRFR与 hs-cTnI的相关关系 |
3.6 研究对象hs-cTnI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CKD患者hs-cTnI水平升高 |
4.2 CKD患者hs-cTnI的影响因素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肌钙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
2.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
3.CKD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的情况及价值 |
4.CKD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的可能原因 |
4.1 产生过多 |
4.2 清除降低 |
5.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在一般人群中识别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写词表 |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致谢 |
(8)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节能量代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评价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治疗伴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9)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方法 |
2.2.1 问卷调查 |
2.2.2 体格检查 |
2.2.3 血清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检测 |
2.2.4 心肌标志物项目测定期间的变异系数 |
2.2.5 诊断标准 |
2.2.6 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
2.2.7 与试剂说明书的数据和方案及其他结果比较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学问题 |
3 结果 |
3.1 心肌标志物项目测定期间的变异系数 |
3.2 应用改进的人群筛选标准建立hs-cTnT第99 百分位值URL |
3.3 应用改进的人群筛选标准建立hs-cTnI第99 百分位值URL |
3.4 hs-cTn的年龄、性别和种族特点 |
3.5 其他三种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结果与试剂说明书的数据比较 |
3.6 本研究人群筛选方案与试剂说明书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hs-cTnT、hs-cTnI和 NT-proBNP生物学变异及应用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方法 |
2.2.1 分析前变异的控制及标本采集 |
2.2.2 分析中变异的控制及检测 |
2.2.3 主要仪器、试剂和耗材 |
2.2.4 计算公式及统计学方法 |
2.2.5 评估生物学变异结果的研究质量 |
2.3 伦理学问题 |
2.4 hs-cTnT、hs-cTnI和 NT-proBNP生物学变异研究流程图 |
3 结果 |
3.1 hs-cTnT、hs-cTnI和 NT-proBNP生物学变异结果 |
3.2 生物学变异结果的研究质量评估 |
3.3 hs-cTnT、hs-cTnI和 NT-proBNP生物学变异的应用(RCV和 II)结果 |
3.4 hs-cTnT、hs-cTnI和 NT-proBNP生物学变异及应用(RCV和 II)与国内外研究的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自然人群hs-cTnT水平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方法 |
2.2.1 问卷调查 |
2.2.2 体格检查 |
2.2.3 血清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检测 |
2.2.4 诊断标准 |
2.2.5 China-PAR模型对于低危、中危和高危个体的区分 |
2.2.6 hs-cTnT分组的定义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学问题 |
3 结果 |
3.1 按照hs-cTnT分类的人群基本情况特征 |
3.2 hs-cTnT分布构成比和水平与China-PAR模型 |
3.3 hs-cTnT水平相关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3.4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cTnT增高的影响因素 |
3.5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s-c TnT增高的影响因素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基于时间分辨微球快速免疫定量分析的肌钙蛋白Ⅰ检测产品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
1.2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
1.3 心肌肌钙蛋白I的概述 |
1.3.1 肌钙蛋白I的概念 |
1.3.2 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 |
1.4 免疫检测技术概述 |
1.4.1 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 |
1.4.2 免疫检测技术手段 |
1.5 国内外肌钙蛋白I检测方法现状 |
1.6 检测原理 |
1.6.1 免疫反应原理 |
1.6.2 时间分辨检测技术原理 |
1.7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肌钙蛋白I试剂材料筛选及包被膜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主要缓冲液的配制 |
2.3.2 主要方法 |
2.3.3 抗体筛选 |
2.3.4 硝酸纤维素膜的筛选 |
2.3.5 抗体筛选包被浓度的确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抗体筛选结果 |
2.4.2 硝酸纤维素膜的筛选结果 |
2.4.3 抗体筛选包被浓度筛选结果 |
2.5 小结 |
第三章 肌钙蛋白I试剂标记工艺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主要缓冲液的配制 |
3.3.2 主要方法 |
3.3.3 时间分辨微球筛选 |
3.3.4 标记活化液的筛选 |
3.3.5 时间分辨微球偶联剂剂量的筛选 |
3.3.6 标记反应液的筛选 |
3.3.7 抗体标记浓度的确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时间分辨微球筛选结果 |
3.4.2 标记活化液的筛选 |
3.4.3 时间分辨微球偶联剂剂量的筛选结果 |
3.4.4 标记反应液的筛选结果 |
3.4.5 抗体标记浓度的筛选结果 |
3.5 小结 |
第四章 肌钙蛋白I试剂体系工艺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试剂 |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主要缓冲液的配制 |
4.3.2 主要方法 |
4.3.3 试剂二级校准品的配制和浓度标定 |
4.3.4 时间分辨微球标记物的固化 |
4.3.5 反应时间研究 |
4.3.6 血清标本的热稳定性实验 |
4.3.7 试剂盒稳定性研究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试剂二级校准品的配制和浓度标定结果 |
4.4.2 时间分辨微球标记物的固化 |
4.4.3 反应时间研究结果 |
4.4.4 血清标本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 |
4.4.5 产品稳定性研究 |
4.5 小结 |
第五章 肌钙蛋白I试剂中试性能评价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主要试剂 |
5.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主要缓冲液的配制 |
5.3.2 主要方法 |
5.3.3 分析检测性能的评价 |
5.3.4 临床检验性能评价 |
5.3.5 同类产品性能分析评价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分析检测性能的评价结果 |
5.4.2 临床检验性能评价结果 |
5.4.3 同类产品性能分析评价结果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性成果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心肌肌钙蛋白T与CK-MB检出急性心肌梗塞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J]. 胡珺,关和荣. 医药论坛杂志, 2021(11)
- [2]高敏肌钙蛋白Ⅰ的动态检测在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霍聪. 延安大学, 2021(09)
- [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D]. 王雅.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4]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D]. 王思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5]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与脑钠肽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J]. 陈四梅,田映雪,古文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8)
- [6]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研究[D]. 郭颖. 南昌大学, 2020(08)
- [7]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思言.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节能量代谢的临床研究[D]. 李润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和应用[D]. 张歆.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10]基于时间分辨微球快速免疫定量分析的肌钙蛋白Ⅰ检测产品研发[D]. 黄锡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肌钙蛋白论文; nt-probnp论文; 心梗论文; 心肌损伤论文; ck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