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能管理在GSM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盛烨[1](2021)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的超融合技术,解决了无线通信技术中按身份分配不同通信权限的问题。其中,“云计算技术”是基于实时数据通信的控制方法,“区域”描述了精准限定的物理覆盖范围,“安全通信技术”是特定区域的受控通信控制技术。前人在通信速率和便捷程度的需求下,研发出的通信系统往往只是解决了通信的效率、可靠性、便捷性问题,较少考虑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保密机构的破坏和这些机构的特殊需要,在各类通信协议的标准当中也不存在这样的信令集供特殊功能的通信设备研发。同时,当前在网的2G-3G通信系统出于通信效率考虑较少地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单元,因此作者在研究提升云计算算法效率的基础上,将2G-3G通信系统进行上云改良,再结合4G和5G通信协议,研究通信系统对移动台终端鉴权和定位的原理,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实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特定终端用户群体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该固定区域之外的移动台用户不受该技术体系的影响。文章以区域安全通信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新兴技术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针对云计算中异构数据跨源调度传输耗时问题,现有的调度方法很多都是通过启发式算法实现的,通常会引起负载不均衡、吞吐量和加速比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在真正进行调度之前进行了数据预取,大大减小了调度时的计算量,从而减小了调度资源开销。然后,更新全部变量,对将要调度的异构数据跨源子数据流质量进行排列,并将其看做子流数据的权重,每次在调度窗口中选择异构多源子流数据中最佳质量的子流数据进行调度传输,直到全部数据子流处理完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能够在云环境下对异构数据进行跨源调度,同时具有较高的负载均衡性、吞吐量和加速比。2.提出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算法。云计算中,云平台的资源分配,不仅面对单节点的资源请求,还有面对更复杂的多节点的资源请求,尤其对于需要并行运行或分布式任务的用户,对云集群中节点间的通信都有非常严格的时延和带宽要求。现有的云平台往往是逐个虚拟机进行资源分配,忽略或者难以保障节点间的链路资源,也就是存在云集群多资源分配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云资源描述方法,并且对粒子群云资源分配方法进行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云资源进行分配,提高了云资源的平均收益和资源利用率,在资源开销方面相比于传统方法减少了至少10%,而且有更短的任务执行时间(30ms以内)。3.提出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无线网络影响因素较多,总是无法避免地产生定位误差,为取得更好的可靠性与精准度,针对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提出一种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构建基于到达时延差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获取到达时延差信息,根据移动台对应服务基站获取的移动台到达时延差与到达角度数据,利用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多次更新定位估计,结合小波变换,架构到达时延差/到达角度混合定位算法,依据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环境的到达时延差数据采集情况,将估算出的移动台大致位置设定为不同种类定位结果,通过多次估算实现移动台动态定位。选取不同无线网络环境展开移动台动态定位仿真,分别从到达时延测量偏差、区域半径以及移动台与其服务基站间距等角度验证算法定位效果,由实验结果可知,所提算法具有理想的干扰因素抑制能力,且定位精准度较高。4.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系统。系统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整个系统是完整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通过SDR软件定义的射频通信架构,实现系统间的通信超融合。对于非授权手机与非授权的SIM卡要进行通信阻塞,同时要对手机与SIM卡分别进行授权,当有非授权手机或者授权手机插入非授权SIM卡进入监管区域中后,要可实现对其通讯的完全屏蔽和定位,软件系统应对非法用户进行控制,所有非法用户的电话、短信、上网都应被记录和拦截。硬件系统主要对顶层模块、时钟模块、CPU接口模块、ALC模块、DAC控制模块进行了设计。同时,本文使用改进的卷积定理算法提高了信号的保真度。5.智能化区域安全体系研究。未来的区域安全管理员还需要对多个进入的移动台终端进行鉴别,解决谁是终端机主、是否有安全威胁、真实身份是什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智能化区域安全通信体系,并将其保存在存储设备中,该体系可以实现自我学习。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对上述研究工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满足了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下的区域安全通信需求。
吕明[2](2019)在《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网络中节点规模和服务数量的不断扩大,传统互联网的原始设计在网络安全性、可扩展性、移动性方面存在许多弊端。标识网络采用身份与位置分离映射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然而,标识网络中的功能节点与服务众多,目前缺乏集中管理与控制的系统;并且鉴于标识网络独特的语义特征与网络架构,传统网管系统并不适用于标识网络。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对标识网络相关设备的管理功能。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管理相关协议和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出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S架构的网络管理系统,支持通过Web浏览器登录管理系统,并且采用分布式采集与集中式管理的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然后,针对现有网络管理协议的设计缺陷,设计了适用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协议以及通信机制,提升网管系统在某些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同时,针对传统管理信息库的设计缺陷,本文提出了基于字典树与AVL树相结合的管理信息结构,改善管理对象的查询效率和存储空间。系统的数据库存储设计综合了关系型数据库与时序数据库技术,并对数据库进行分库分表设计。基于以上设计,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分别对系统管理站、代理和Web服务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系统支持用户追踪定位、网络拓扑发现等功能,完成了对接入交换路由器、核心路由器、映射服务器等节点的拓扑管理、配置管理、告警管理以及性能管理。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了系统的测试环境,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通过Wireshark抓包以及Web浏览器页面操作,验证了系统的所有管理功能;通过编写测试程序,对系统的协议通信流程与管理信息结构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在网络负载、内存占用以及管理对象查找效率方面的表现。
梁宏超[3](2018)在《哈尔滨GSM与TD-SCDMA网络业务量均衡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客户对于移动通信业务的需要更加多元化和高速化,传统的通话通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3G网络的市场地位变的更加重要。所以在一段时期内2/3G网络将共存和互相辅助,这对网络的支撑和优化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2/3G网络能更协同发展,共同满足用户的需求。本论文以哈尔滨为实验区域,从覆盖均衡和容量均衡两个角度对GSM与TD网络业务量均衡技术进行了研究。覆盖上,首先深入了解GSM与TD网络特性,包括网络结构、技术特点以及GSM与TD网络互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总结在覆盖中影响GSM与TD网络业务均衡性的关键技术及参数,采用硬覆盖调整和软覆盖调整两种手段对GSM与TD网络的覆盖均衡性进行优化。硬覆盖主要通过对GSM与TD网络天线的不合理姿态进行调整,使两网覆盖达到更为合理的效果,进而保证了TD网络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接入用户并分担更多业务。软覆盖主要通过合理的进行参数调整,在保证网络关键性能指标不下降的同时,合理的对现网中存在的业务量进行分流。最终在硬覆盖调整和软覆盖调整的双重手段下使GSM与TD网络的覆盖均衡性达到最佳效果,使TD网络能够最大化的分流业务量。容量上,在覆盖均衡操作后,GSM与TD两网业务量变化幅度较大,两张网络的不同小区的容量需求发生变化,这时需要对小区容量进行及时调整,保证网络能够承载业务分担后带来的潜在业务量,避免或减少呼损。所以,本文对哈尔滨目前所使用的GSM与TD网络设备商的各设备以及相关License等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不同型号不同版本的硬件所能够支持的载波数,最终针对硬件或者License调整制定了相关的调整门限和调整流程,指导后续的GSM与TD网络的容量调整工作。通过前期研究所得的调整手段和技术流程最终应用于哈尔滨整体网络,并进行验证。
刘洋[4](2016)在《移动基站性能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LTE网络技术发展成熟,LTE设备部署到现有的GSM和TD-SCDMA移动网络中,增加了移动运营商网络性能优化的难度。由于三种网络共存,网络资源优化调整、规划配置需要同时考虑三种网络性能的运行状况,而设备厂商只为移动运营商提供单一网络性能数据,这给网络优化人员对全部网络的性能分析处理带来了不便。本文为某市移动公司设计了一套用于集中管理三种网络的移动基站性能分析系统,利用该系统综合分析三种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帮助移动工作人员优化资源配置以及网络规划设计,从而提升移动网络服务质量。移动基站性能管理分析系统主要由数据导入模块、共址核查统计模块、小区性能分析模块、GIS站址呈现模块以及数据处理结果呈现等模块构成,利用MFC客户端和WEB客户端协作完成系统任务。首先,系统利用移动公司资源管理数据实现同一站址下所有设备的核查统计,便于网优人员对共站址设备性能分析及进行网间优化;其次,系统实现快速导入三种网络小区性能数据,并提供小区性能多维度查询、图形化显示,有助于网优人员直观了解网络性能运行情况;第三,为了分析网络拥塞程度、发展趋势并挖掘高负载小区,基于小区无线利用率指标,利用本文提出的稳健最小距离算法(RLDM)提取其线性趋势,再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所有小区分类,帮助网优人员掌握整体网络拥塞程度和业务发展状况;第四,对重点小区利用ARIMA和Elman线性组合模型进行了趋势预测,预测精度达到良好拟合,能够有效地帮助网优人员掌握重点小区未来的走势,及时调整小区参数防止小区性能过载;最后,利用百度地图和Ajax技术实现了GIS站址呈现,有助于网优人员快速定位基站,直观了解基站的位置分布及小区构成,方便进行区域性能优化。本文实现的移动基站性能管理分析系统已在某市移动公司上线运行,并经过现场调试和功能调整至今已稳定运行半年。全网小区每天90万条性能数据导入时间8分钟,每月网络拥塞和趋势分析用时约5小时。系统测试结果显示各模块运行正常,用户体验良好,同时本文提出的ARIMA和Elman线性组合模型对小区性能趋势预测效果良好,有助于网络优化人员掌握小区的动态变化。
方波[5](2015)在《关于无线宽带网络性能管理及评估指标演进的若干思考》文中认为由于网络技术的演进,无线宽带下的性能管理势必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改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无论是性能评估思路,还是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渗透,当然这种渗透也预示着无线宽带时代的性能管理将从传统的面向网络的性能评估转向面向用户的性能评估。性能指标是性能管理的"尺子",文章对无线宽带技术下的性能指标演进进行了探讨。
宋平[6](2015)在《TETRA数字集群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功能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基于时分多址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公安、交通运输以及政务等领域。网络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对数字集群网络的监测和控制功能,能够保证数字集群系统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服务,是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基站系统资源的管理功能,是网络管理子系统的核心。因此,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功能的研究与开发是北京交通大学基本业务费支持的TETRA数字集群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结构、网管代理服务器的功能、网管系统基站管理的功能以及简单网络管理协议,详细地描述了基站配置管理、基站性能管理以及基站故障管理的信令流程;然后,对网管代理服务器的结构、管理信息库(MIB)、网管代理服务器与基站的NMA接口、网管代理服务器与网管客户端的NMB和NMC接口进行了设计,对基站配置管理、基站性能管理以及基站故障管理的交互信令进行了定义,并设计了基站管理模块的主流程、基站配置管理、基站性能管理以及基站故障管理的处理流程;其次,在分析了目前SNMP代理服务器开发工具、开发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模块的开发方法,基于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利用AdventNet Agent Toolkit C Edition工具包和C语言,开发了网管代理服务器的主程序、基站配置管理模块、基站性能管理模块以及基站故障管理模块,实现了对基站的配置、查询以及故障告警等功能:最后,对基站配置管理、性能管理以及故障管理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模块实现了TETRA数字集群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王烨[7](2014)在《移动通信网络KPI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的移动通信市场,不再是以通信网和市场为中心的竞争,而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的竞争。为了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资源,改善网络运行性能,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必须深入研究移动网络,使前期部署网络投资的收益最大化。从现有对移动网络的研究情况看来,网络畅通和网络设备无故障运行已经是对各运营商最基本的要求,运营商需要对网络的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通过一些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参数对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控,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本文首先对移动通信网络KPI数据监控的定义、产生和发展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了移动通信网络KPI的特点,指出了移动通信网络KPI数据监控系统在设计时的标准和方向,并结合现有的研究技术提出了本文设计的移动通信网络KPI数据监控系统的原则和方法。接着阐述了无线网络体系结构,分别介绍了GSM和TD-SCDMA的体系结构。接着引入了GSM和TD-SCMDA网络中一些重要的KPI指标。以及对将使用的WebService技术进行一系列的介绍,介绍了WebService技术的定义以及体系架构,并引入了本系统的重要部分,数据仓库的定义和实现。随后针对移动通信网络性能KPI监控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移动通信网络性能KPI监控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要求。接着,通过结合运营商实际业务场景,提出了本移动通信网络性能KPI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系统组成架构。并介绍了本文设计的移动通信网络KPI数据监控系统中采用的KPI数据采集的时间粒度和数据结构组成。最终以告警测试和设备状态监控为例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包含了监控设置,告警列表,告警处理以及设备纳入监控,设备状态列表,设备健康状况等方面子功能的测试。经过测试可以得出,系统满足预计开发目标。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性能KPI监控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实现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移动通信网络性能KPI监控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雷阳[8](2013)在《GSM网络基站控制器故障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无线网络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网络优化,搞好运行维护是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关键。而传统的网络故障处理方式需要依靠具有丰富经验的故障管理人员定位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处理,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因此人们开始迫切要求网络故障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无线网络优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GSM无线通信系统中BSS侧(基站子系统)基站控制器的常见故障,设计并实现了GSM网络基站控制器故障管理分析系统。首先通过对软件应用场景分析,结合专家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整体执行方案,根据整体执行方案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并对各模块特性进行详细设计;其次,本文重点介绍了告警模块的实现,包括解析告警数据、为故障规则模块封装告警接口;最后还介绍了故障管理模块的实现,本模块应用底层数据封装的接口,结合故障规则的业务逻辑,完成规则的诊断,给出诊断报告。整个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代码的可复用性、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目前,该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已经在国内某知名通信设备公司投入使用,达到实用化水平。
李瑞芳[9](2012)在《双向通讯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水作为生命之源,和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而农业灌溉用水在生产生活总用水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节水灌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而智能节水灌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灌溉的精准度。为了方便用户的管理,本文将双向通讯应用于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实现用户对土壤湿度和系统中主要部件故障的远程监控。近年来,GSM网络发展迅速,技术日益成熟,在其基础上搭建的远程监控系统,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在工农业远程监控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文设计了以GSM网络提供的SMS业务为基础的远程监控单元,实现了对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远程监控。论文详细阐述了GSM网络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设计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远程监控单元实现了对多路传感器的实时监控,管理人员通过接收来自短消息通讯适配器的短消息,便可清楚地了解实时的土壤湿度和系统主要部件的工作状况;短消息通讯适配器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土壤湿度,对土壤湿度实施自动调控;管理人员通过打电话或发送指定的指令给短消息通讯适配器,调取实时的土壤湿度数据、实施强制动作,也可以通过软件对系统参数进行详细设置。本单元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分别对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模块进行了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不但可以减小程序编写和调试的工作量,而且出现错误后,易于查找问题来源,对于实现对智能节水系统的远程控制有很大帮助。
杨新明[10](2012)在《项目管理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如今的移动通信网络已告别了以大规模建设为主的时代,逐步进入了一个低建设、高优化的发展阶段,即通过对现有网络资源的优化来获得最佳的效益。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业务种类日益丰富,这些都给网络优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继续提高网络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就必须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本论文主要针对新疆移动网络优化工作所涉及的不同种类问题,同时结合新疆移动网络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方式去高效、快捷的发现网络问题并制定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网络优化经验积累,我们发现可以将网络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案平台化,即构建专业的网络优化平台。本网络优化平台的建立在现代项目管理的先进理论和经验的指引下参考了诸多权威的网络优化技术资料,同时更结合了新疆移动多年来丰富的网络优化经验。目前本网络优化平台设立了十五个功能模块,基本涵盖了网络优化工作的各个主要方面。包括网络资源的管理、多种网络优化数据的共享、数据综合分析及优化方案的管理,同时还包括了GIS地图呈现、手机快捷办公等多种应用模块。平台各模块互联互通,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便于随着项目管理经验、网优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日益完善各功能模块。通过对现代项目管理的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应用,本网络优化平台的建立将为网络优化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撑载体。可对各类网络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积累、更新,便于进行各种网络优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实现各类网络优化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共享,可使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性能管理在GSM网络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性能管理在GSM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移动通信系统 |
1.2.2 通信系统与通信终端 |
1.2.3 区域安全通信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区域安全通信理论基础 |
2.1 移动通信研究对象 |
2.1.1 2G移动通信技术 |
2.1.2 3G移动通信技术 |
2.1.3 4G移动通信技术 |
2.1.4 5G移动通信技术 |
2.2 SDR设备原理 |
2.3 云计算技术 |
2.3.1 虚拟化 |
2.3.2 云计算安全 |
2.3.3 云计算与通信的超融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 |
3.1 相关研究 |
3.2 算法模型 |
3.2.1 异构多源数据的预取 |
3.2.2 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 |
3.3 实验与分析 |
3.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方法 |
4.1 相关研究 |
4.2 算法模型 |
4.3 实验与分析 |
4.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节 |
第5章 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 |
5.1 相关研究 |
5.2 基于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 |
5.2.1 TDOA下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
5.2.2 融合及平滑过渡 |
5.2.3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 |
5.2.4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流程 |
5.3 实验仿真分析 |
5.3.1 实验环境与评估指标 |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安全通信系统设计 |
6.1 软件系统设计 |
6.1.1 功能设计 |
6.1.2 界面设计 |
6.1.3 信令模组设计 |
6.2 硬件系统重要模块设计 |
6.2.1 时钟模块设计 |
6.2.2 CPU接口模块设计 |
6.2.3 ALC模块设计 |
6.2.4 DAC控制模块设计 |
6.3 实验部署与验证 |
6.3.1 实时控制过程和验证 |
6.3.2 传输验证实验设计 |
6.3.3 实验设备部署 |
6.3.4 天馈系统实验方案 |
6.3.5 实验安全事项 |
6.3.6 实验环境要求 |
6.3.7 实验验证测试及调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管理协议研究现状 |
1.2.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
1.2.3 网络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 |
2 标识网络及网络管理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2.1 标识网络体系架构与组网模型 |
2.2 网络管理相关概述 |
2.2.1 网络管理系统组成四要素 |
2.2.2 网络管理基本功能 |
2.2.3 网络管理编码格式 |
2.3 网络管理系统相关技术与算法介绍 |
2.3.1 MVVM模式 |
2.3.2 B/S架构 |
2.3.3 时序数据库 |
2.3.4 字典树 |
2.3.5 拓扑发现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3.1 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1 整体需求分析 |
3.1.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 整体方案设计 |
3.3 网管协议设计 |
3.3.1 报文格式设计 |
3.3.2 通信流程设计 |
3.3.3 差错控制设计 |
3.4 Web服务设计 |
3.4.1 GUI模块设计 |
3.4.2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3.4.3 指令解析模块设计 |
3.5 系统代理设计 |
3.5.1 管理信息库设计 |
3.5.2 MIB访问模块设计 |
3.5.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3.5.4 协议通信模块设计 |
3.6 系统管理站设计 |
3.6.1 数据库存储设计 |
3.6.2 数据库访问模块设计 |
3.6.3 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开发运行环境 |
4.2 协议报文实现 |
4.3 Web服务实现 |
4.3.1 GUI模块实现 |
4.3.2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
4.3.3 指令解析模块实现 |
4.4 系统代理实现 |
4.4.1 管理信息库实现 |
4.4.2 MIB访问模块实现 |
4.4.3 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
4.4.4 协议通信模块实现 |
4.5 系统管理站实现 |
4.5.1 数据库访问模块实现 |
4.5.2 拓扑管理子模块实现 |
4.5.3 配置管理子模块实现 |
4.5.4 性能管理子模块实现 |
4.5.5 告警管理子模块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5 网络管理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协议通信模块测试 |
5.2.2 拓扑管理模块测试 |
5.2.3 配置管理模块测试 |
5.2.4 告警管理模块测试 |
5.2.5 性能管理模块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3.1 通信流程网络负载测试 |
5.3.2 管理信息库性能测试 |
5.3.3 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哈尔滨GSM与TD-SCDMA网络业务量均衡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关于GSM与TD-SCDMA业务均衡的研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2章 GSM和TD-SCDMA系统 |
2.1 GSM系统 |
2.1.1 GSM系统网络结构 |
2.1.2 GSM网络关键技术特点 |
2.2 TD-SCDMA系统 |
2.2.1 TD-SCDMA系统网络结构 |
2.2.2 TD-SCDMA网络关键技术特点 |
2.3 GSM与TD-SCDMA网络特点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覆盖及容量均衡方案 |
3.1 天线姿态调整 |
3.1.1 GSM与TD-SCDMA覆盖能力对比 |
3.1.2 天线调整策略 |
3.2 覆盖均衡参数设计 |
3.2.1 GSM与TD互操作流程 |
3.2.2 GSM与TD互操作参数 |
3.2.3 GSM与TD互操作参数组实验及评估 |
3.3 容量调整策略 |
3.3.1 GSM及TD主要硬件能力 |
3.3.2 容量相关License |
3.3.3 容量调整门限设置 |
3.3.4 License核查和调整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GSM与TD容量均衡策略验证 |
4.1 整体验证评估 |
4.1.1 参数策略集中调整 |
4.1.2 重点问题小区整治 |
4.1.3 容量调整工作 |
4.1.4 哈尔滨全网操作与评估 |
4.2 天线调整策略个例验证 |
4.2.1 村屯场景验证 |
4.2.2 市区场景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移动基站性能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2 基础理论技术 |
2.1 移动共址基站以及性能优化流程介绍 |
2.1.1 移动网络共址基站系统 |
2.1.2 移动网络性能优化处理流程概括 |
2.2 AJAX技术及ASP.NET MVC框架 |
2.2.1 AJAX技术 |
2.2.2 ASP.NET MVC框架 |
2.3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常用方法 |
2.3.1 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
2.3.2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2.4 最小二乘法 |
2.5 K均值聚类算法 |
2.6 本章小结 |
3 移动基站性能管理分析系统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业务需求分析 |
3.1.2 移动基站性能管理分析系统关键性能指标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3 数据导入及共址统计模块设计 |
3.3.1 设备数据导入及共址统计的设计 |
3.3.2 小区性能数据导入的设计 |
3.4 小区性能分析及预测模块设计 |
3.4.1 全网小区性能分析 |
3.4.2 重点小区趋势预测分析 |
3.5 基于GIS的站址定位模块设计 |
3.6 系统交互模块总体设计 |
3.7 数据库模块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移动基站性能管理分析系统实现 |
4.1 数据导入及共址统计模块实现 |
4.1.1 设备数据导入及共址统计的实现 |
4.1.2 小区性能数据导入的实现 |
4.2 小区性能分析模块实现 |
4.3 基于GIS的站址定位模块实现 |
4.4 系统交互模块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5 基站小区类型分析及重点小区趋势预测 |
5.1 小区性能短期趋势模型 |
5.1.1 小区趋势类型分析以及线性趋势提取方法 |
5.1.2 LSM与LDM线性趋势提取 |
5.1.3 稳健LDM线性趋势提取 |
5.2 重点小区性能长期趋势预测模型 |
5.2.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5.2.2 ARIMA模型建立过程 |
5.2.3 Elman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过程 |
5.2.4 ARIMA与Elman组合模型建立过程 |
5.2.5 拟合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系统运行及测试分析 |
6.1 系统运行 |
6.2 模块测试及分析 |
6.2.1 MFC客户端测试 |
6.2.2 WEB客户端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关于无线宽带网络性能管理及评估指标演进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性能管理技术演进的相关问题探讨 |
3结束语 |
(6)TETRA数字集群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功能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通信系统网管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1 概述 |
1.2.2 GSM通信系统网络管理的发展状况 |
1.2.3 WCDMA通信系统网络管理的发展状况 |
1.2.4 TD-SCDMA通信系统网络管理的发展状况 |
1.2.5 TD-LTE通信系统网络管理的发展状况 |
1.2.6 各通信系统网络管理特性的比较 |
1.3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结构 |
2 TETRA数字集群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功能的分析 |
2.1 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结构 |
2.2 TETRA数字集群网管代理服务器的功能 |
2.3 TETRA数字集群网管系统基站管理的功能 |
2.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2.4.1 SNMP网络管理架构 |
2.4.2 管理信息结构(SMI) |
2.4.3 管理信息(MIB) |
2.4.4 SNMP操作协议 |
2.4.5 SNMP安全协议 |
2.5 基站管理的信令流程 |
2.5.1 基站配置管理的信令流程 |
2.5.2 基站性能管理的信令流程 |
2.5.3 基站故障管理的信令流程 |
3 TETRA数字集群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功能的设计 |
3.1 概述 |
3.2 结构设计 |
3.3 管理信息库(MIB)的设计 |
3.3.1 基站配置管理MIB的设计 |
3.3.2 基站性能管理MIB的设计 |
3.3.3 基站故障管理MIB的设计 |
3.4 接口设计 |
3.4.1 NMA接口的设计 |
3.4.2 NMB接口的设计 |
3.4.3 NMC接口的设计 |
3.5 信令定义 |
3.5.1 BS_MANAGE_SET_FREQUENCY |
3.5.2 BS MANAGE SET POWER |
3.5.3 BS MANAGE SET NETWORKCODE |
3.5.4 BS MANAGE SET DIVERSITY |
3.5.5 BS MANAGE SET CHANNEL |
3.5.6 BS MANAGE SET CARRIER |
3.5.7 BS MANAGE SET TRMODE |
3.5.8 BS MANAGE GET CARRIER |
3.5.9 BS MANAGE GET TRMODE |
3.5.10 BS MANAGE GET SWR |
3.5.11 BS_MANAGE_GET_FREQUENCY |
3.5.12 BS MANAGE GET POWER |
3.5.13 BS MANAGE GET DIVERSITY |
3.5.14 BS MANAGE GET NETWORKCODE |
3.5.15 BS_MANAGE_GET_FPGAVERSION |
3.5.16 SET REQUEST |
3.5.17 GET REQUEST |
3.5.18 GET RESPONSE |
3.5.19 TRAP FAULT IND |
3.5.20 TRAP FAULT RES |
3.5.21 UPDATE_BROADCAST_IND |
3.5.22 BS MANAGE FAULT BTS |
3.5.23 BS MANAGE FAULT BSC |
3.5.24 BS_MANAGE_FAULT_EXETEQUIP |
3.6 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模块的设计 |
3.6.1 概述 |
3.6.2 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模块主程序的设计 |
3.6.3 基站配置管理模块的设计 |
3.6.4 基站性能管理模块的设计 |
3.6.5 基站故障管理模块的设计 |
3.6.6 函数和结构体 |
4 TETRA数字集群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功能的实现 |
4.1 开发环境 |
4.1.1 C语言 |
4.1.2 AdventNet Agent Toolkit C Edition |
4.2 开发方法 |
4.3 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1 概述 |
4.3.2 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模块主程序的实现 |
4.3.3 基站配置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4 基站性能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5 基站故障管理模块的实现 |
5 TETRA数字集群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功能的测试 |
5.1 测试方法 |
5.2 测试内容 |
5.3 测试例的设计 |
5.3.1 基站配置管理的测试例 |
5.3.2 基站性能管理的测试例 |
5.3.3 基站故障管理的测试例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移动通信网络KPI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背景介绍 |
2.1 无线网络结构 |
2.2 KPI范围 |
2.2.1 GSM网络的KPI |
2.2.2 TD-SCDMA网络的KPI |
2.2.3 KPI监控评判标准 |
2.3 WEB SERVICES技术 |
2.4 数据仓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KPI数据监控系统总体分析 |
3.1 系统总体架构分析 |
3.2 需求分析 |
3.3 功能需求 |
3.4 系统概要设计 |
3.4.1 系统流程 |
3.4.2 系统架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KPI数据监控功能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模块设计 |
4.2 数据采集周期 |
4.3 KPI采集关键模块设计 |
4.3.1 传递模型 |
4.3.2 系统总线集群 |
4.3.3 消息存储 |
4.4 WEB首页设计与实现 |
4.4.1 数据访问层(DAO层) |
4.4.2 业务逻辑层(UserService.java) |
4.4.3 控制层(UserController.java)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基础类 |
4.5.2 设备类 |
4.5.3 告警类 |
4.5.4 事件类 |
4.5.5 统计类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策略 |
5.2 测试环境 |
5.2.1 硬件环境 |
5.2.2 软件环境 |
5.3 功能测试 |
5.3.1 告警测试 |
5.3.2 设备状态监控 |
5.4 界面测试 |
5.5 性能测试 |
5.6 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GSM网络基站控制器故障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工作安排及结构 |
第二章 GSM 网络及专家系统简介 |
2.1 GSM 网络通信基本原理 |
2.1.1 GSM 系统的组成 |
2.1.2 GSM 网络优化 |
2.2 故障管理专家系统简介 |
2.2.1 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
2.2.2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
2.3 几种常见通信设备维护工具简介 |
2.3.1 设备故障管理器 |
2.3.2 基于 WEB 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
2.4 小结 |
第三章 故障管理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
3.1 场景识别 |
3.1.1 系统边界场景 |
3.1.2 人机交互场景 |
3.1.3 设备交互场景 |
3.2 场景分析 |
3.3 方案制定与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故障管理分析系统特性设计 |
4.1 总体结构设计 |
4.1.1 软件架构图 |
4.1.2 交互流程图 |
4.1.3 主要软件包和类 |
4.2 规则配置文件 |
4.3 模块特性设计 |
4.3.1 支持启动停止 |
4.3.2 获取配置数据 |
4.3.3 获取话统、告警、操作日志数据 |
4.3.4 分析配置数据 |
4.3.5 分析性能、告警、操作日志数据 |
4.3.6 分析诊断业务类问题 |
4.3.7 结果报告在线显示与保存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1 告警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1 告警数据处理流程分析 |
5.1.2 字段分析与提取 |
5.1.3 告警解析 |
5.2 业务规则诊断 |
5.2.1 规则执行流程 |
5.2.2 业务规则实现 |
5.2.3 生成诊断报告 |
5.3 系统测试 |
5.4 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双向通讯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远程监控技术发展概况 |
1-2-1 基于现场总线的远程监控 |
1-2-2 基于以太网的远程监控 |
1-2-3 基于Web的远程监控 |
1-2-4 基于GSM的短消息业务的远程监控 |
§1-3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基础简介 |
§2-1 系统设计 |
§2-2 GSM网络结构 |
2-2-1 移动台 |
2-2-2 移动网子系统 |
2-2-3 基站子系统 |
2-2-4 操作支持子系统 |
§2-3 GSM网络提供的业务种类 |
2-3-1 SMS介绍 |
§2-4 GSM信道种类 |
§2-5 芯片选择 |
2-5-1 单片机选择 |
2-5-2 GSM模块选择 |
§2-6 短消息格式 |
2-6-1 AT指令集介绍 |
2-6-2 短消息格式介绍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远程监控单元硬件设计 |
§3-1 远程监控单元整体介绍 |
§3-2 单片机和SIM900A接口电路设计 |
3-2-1 通信接口模块 |
3-2-2 SIM900A和C8051F340 接口电路 |
3-2-3 短消息通讯适配器总体 |
第四章 远程监控单元软件设计 |
§4-1 软件整体功能设计 |
§4-2 数据采集部分软件设计 |
§4-3 灌溉控制部分软件设计 |
§4-4 短消息通讯适配器软件设计 |
4-4-1 SIM900A初始化 |
4-4-2 发送报警信息 |
4-4-3 接收用户发送的指令 |
4-4-4 打电话调取湿度数据 |
4-4-5 通过软件设置系统参数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10)项目管理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思路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思路 |
1.3 论文结构 |
1.3.1 论文的编写结构 |
1.3.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网络优化工作与项目管理科学的引入 |
2.1 项目管理概念的引入 |
2.2 项目管理科学的优势 |
2.3 项目管理的主要方面及其作用 |
2.4 项目管理的主要过程 |
2.5 网络优化项目管理 |
2.6 网络优化项目管理的实施方法 |
2.6.1 无线网络优化常用项目管理方法 |
2.6.2 启动项目 |
2.6.3 项目时间管理 |
2.6.4 项目质量管理 |
2.6.5 网络优化项目的范围管理 |
第三章 网络优化项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3.1 中国移动网络优化及其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
3.2 中国移动网络优化及其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
3.3 国内移动网络优化工作发展状况 |
第四章 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网络优化工作分解 |
4.1 网络优化的目标 |
4.2 网络优化现状分析 |
4.3 网络优化日常工作的子项目分解 |
4.3.1 KPI 监控子项目 |
4.3.2 告警检查子项目 |
4.3.3 网络负荷检查子项目 |
4.3.4 投诉处理子项目 |
4.3.5 日常网络测试分析子项目 |
4.3.6 干扰排查子项目 |
4.3.7 日常优化调整方案制定与闭环跟踪 |
4.3.8 边界漫游处理子项目 |
4.3.9 资料管理子项目 |
4.4 网络优化月度工作的子项目分解 |
4.4.1 KPI 统计分析子项目 |
4.4.2 话务增长及流向分析子项目 |
4.4.3 告警统计分析子项目 |
4.4.4 无线资源预警分析子项目 |
4.4.5 网络参数检查子项目 |
4.4.6 投诉分析子项目 |
4.4.7 月度测试子项目 |
4.4.8 工程类网优方案制定 |
4.4.9 新站入网质量监控子项目 |
4.4.10 网优月度总结 |
4.4.11 资料管理 |
4.5 网络优化年度工作的子项目分解 |
4.5.1 KPI 全年长期观察分析子项目 |
4.5.2 年度网络规划和网络调整子项目 |
4.5.3 网络覆盖普查子项目 |
4.6 网络优化不定期工作的子项目分解 |
4.6.1 阶段性集中优化子项目 |
4.6.2 专题优化子项目 |
4.6.3 频率割接子项目 |
4.6.4 应急通讯和保障子项目 |
第五章 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网络优化平台建设 |
5.1 网络优化平台简介 |
5.2 网络优化平台建设原则 |
5.3 网络优化平台建设目标 |
5.4 网络优化平台架构 |
5.4.1 数据采集层 |
5.4.2 业务平台层 |
5.4.3 业务展现层 |
5.4.4 平台功能执行架构 |
5.5 网络优化平台项目实施计划 |
5.6 平台建设项目完成的功能及实施效果 |
5.6.1 配置数据管理 |
5.6.2 性能数据管理 |
5.6.3 基站隐性故障管理 |
5.6.4 故障数据管理 |
5.6.5 网络结构管理 |
5.6.6 双频网优化管理 |
5.6.7 语音/数据资源管理 |
5.6.8 路测数据分析管理 |
5.6.9 投诉数据管理 |
5.6.10 工作流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展望 |
6.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2.2 今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四、性能管理在GSM网络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D]. 赵盛烨.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2]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吕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哈尔滨GSM与TD-SCDMA网络业务量均衡技术应用研究[D]. 梁宏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4]移动基站性能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洋.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5]关于无线宽带网络性能管理及评估指标演进的若干思考[J]. 方波. 移动通信, 2015(09)
- [6]TETRA数字集群网管代理服务器基站管理功能的研究与开发[D]. 宋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7]移动通信网络KPI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烨.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8]GSM网络基站控制器故障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雷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9]双向通讯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应用[D]. 李瑞芳.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4)
- [10]项目管理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杨新明.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