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体育课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体育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左田男[1](2020)在《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最早最权威的是燕国材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的非智力因素分三层,第一层是广义的非智力因素,表明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外的其他一切因素;第二层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分为五个维度: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层是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分别为成就、坚持、独立、荣誉、自信、自尊、热情、责任等。随着我国心理学和教育研究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在人的一切行为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谓提高民族素质,从心理学角度说,就是要提高其心理素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素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不但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非智力因素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转折时期,是心理上不成熟、认识在变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而言无疑是具有巨大作用的。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主要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从传统的“教学”变成“教育”,构造育人新模式,营建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足球作为体育项目的其中之一,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也应该从“教学”变成“教育”,从单纯地提升技战术能力和身体素质变成通过技战术和身体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其在未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人。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发展如此重要,但纵观目前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现状,无论在训练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均对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存在不足,所以本文选择以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文献、学习参考前人研究情况。通过访谈调查法,了解体育与非智力因素及足球与非智力因素关系方面的信息,作为论文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一是对石家庄市五个区的足球特色小学的教练员和3-4年级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从中发现问题,为实证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二是采用实验量表对实验对象进行评价分析,验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法,对石家庄私立第一中学小学部3到4年级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进行设计,以实验分组的形式,将小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以足球技术为主题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设计和实施,对照组则进行传统训练的设计和实施,训后采用实验量表予以评价,以实证方案的训练效果。通过数据统计法,对现状调查问卷和对实验量表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本文研究结论如下:通过对石家庄市每个区足球特色学校的教练员调查发现,教练员在训练中对小学生培养更关注智力因素和技术,教练员都认为有必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但是对其了解甚少,大部分在训练中关注比赛结果较多,在训练后没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相关评价。通过对石家庄市每个区足球特色学校的小学生调查发现,小学生绝大部分认为足球给他们带来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就是快乐,也就是运动热情。小学生大多数不确定自己在训练中感受到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在评价方面,多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而没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评价。针对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在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案设计和实施上,实验组以传统训练为基础,以足球技术为主题培养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组织训练方面,利用制定规则和在训练要求方面对细节指导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成就动机上注重小学生提升自己更高追求的培养,在运动热情上注重小学生对足球运动训练兴趣只增不减的培养,在集体荣誉感上注重小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在自信心上注重小学生乐观向上的培养,在好胜心上注重小学生永不言弃的培养。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非智力因素培养五个指标测试中结果不显着;经过15周的实验,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呈现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不显着;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成就动机、运动热情、集体荣誉感三个指标上呈现显着性差异,在自信心和好胜心两个指标上虽有差异不显着。所以,通过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在成就动机、运动热情、集体荣誉感、自信心和好胜心五个指标上均有提高,其中成就动机、运动热情、集体荣誉感提高更显着。

于海潮[2](2020)在《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过程性评价实施的调查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通过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明确了体育在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而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最主要专业,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根本任务。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结果关键的价值判断手段,完善教学评价同样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最新的教育改革中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学生发展与成长的过程,并且对学生做出过程性的总评价,但目前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仅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评价方式的现实情况,过程性评价在我国教育中的推广与普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推行重视过程的教育评价背景下,本文以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过程性评价实施的调查情况为研究对象,并且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进行调查,主要从基本情况、师生对过程性评价的认知、过程性评价实施的现状、师生对过程性评价实施的满意情况五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国家教育部对过程性评价的推广以及云南师范大学的积极响应,过程性评价在云南师范大学的实施得到落实,并且大部分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但仍存在着以下制约过程性评价发展的因素:重视程度和理论认知不足、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内容不全面、班级学生人数过大、评价系统缺乏规范及评价实施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本文针对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完善认知理念、评价主体多元化、完善评价内容、丰富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个性化、完善评价实施及管理系统等。希望能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提供参考,对过程性评价在云南师范大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积极作用。

高冬冬[3](2020)在《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之根基,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核心与生命线,义务教育质量则是国家教育之根本。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将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视作本国教育发展的主旨,积极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提高和保障义务教育质量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与现实诉求,推行素质教育也急切需要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实践,以对本国义务教育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把握,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参考。目前,国内外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教育质量测评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借鉴国际及各发达国家先进的测评理念和测评方法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实践,为保障和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论文尝试对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对我国现阶段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基础教育质量测评理念、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想,并对构想的体系框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对义务教育质量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以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及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为本研究测评框架及内容的构建、测评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西城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全国首个“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单位”的杭州市下城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武汉市武昌区、江岸区以及江夏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孝感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等现状来对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的内容主要为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在内的德、智、体、美及影响因素的测评,测评工具一般由学科能力测评试卷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两部分构成,通过学科测试卷了解学生达到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测查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向教育相关部门、学校反馈测评结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通过分析与整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发现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导致测评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就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发起的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TIMSS)及由IEA主持的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进行分析。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主要从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对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测评,关注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析、推理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解释和解决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它将学生的素养作为测评的核心。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TIMSS)和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将课程作为测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数学、科学、阅读方面的相关能力进行测评。分析并探寻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对构建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启示。基于以上对国、内外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了由专业教育测评机构负责实施,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大学及科研机构、区县中小学协同并监督的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想。并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辖的3个街道、9个镇、1个乡88所小学(包括农村完小和初小)的四年级学生和20所的八年级学生展开语文阅读、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学科测评,并测查学业性非智力因素及其影响因素,以对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想加以实际的考证。

李向兴[4](2020)在《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在职业中专学校的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学具有重要位置,对学生的未来成长、素质养成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起到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后天学习、积累而成的。本文简要分析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田璐璐[5](2019)在《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高强度、大负荷和科学化已成为当今竞技体育领域训练的主要特征,加之世界一体化带动科学技术的全方位渗透,使得现代体育竞赛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一贯强盛的乒乓球运动也不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力是有限的,但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着无穷的挖掘潜力。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索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总体水平一般,在注意稳定性和运动焦虑消除等方面得分较低;不同性别和不同组别运动员在总得分上两者差异性不明显,但在运动独立性、运动焦虑消除、运动坚持性、成就动机和运动责任心因子方面存在男女差异,情绪稳定性因子上存在组别差异;前四强运动员的总体非智力因素得分显着高于首轮淘汰组选手,表明非智力因素与运动竞赛成绩存在一定相关性。(2)非智力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并对男子运动员和女子运动员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总体而言,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运动坚持性、运动自信心和注意稳定性五个因子对竞赛成绩起决定性作用,或至少起重要作用,其他因子只起到基础性作用。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运动坚持性、注意稳定性及运动自信心五因子对女子运动员竞赛成绩起到重要作用,运动责任心、运动热情、注意稳定性和运动坚持性等四因子对男子运动员竞赛成绩起到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指标的运动焦虑消除、情绪稳定性维度,性格指标的运动自信心维度以及意志指标的注意稳定性和运动坚持性维度能够显着正向预测运动成绩,其可共同解释运动成绩32.6%的变异量。

张玲玲[6](2019)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高校非智力因素教育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时,还要着重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升高校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力度,围绕理论进行剖析,可以借助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效果,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持续性发展。本论文选择西安三所高校进行了相关研究,借助问卷调查法取得了第一手资料,通过研究相关数据与信息,找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教育过程中隐藏的弊端,摸清症结,有针对性地阐述了此领域工作顺利开展的最佳模式。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写作。首先是提出问题:提出了选题的缘由,从选题背景、研究的目和意义,国内外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状况,研究维度与模式以及研究思路与创新出发。梳理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含义,阐述了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以及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是分析问题:该部分全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性。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大学生的群体结构特点、心理特点及思想行为三方面分析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最后是解决问题: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对策。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际情况,树立高校教育新观念,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软环境,提升教育队伍建设及具体环节如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情感状态、意志品质及性格特征等七个方面提出相关实践策略。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分析归纳法和历史与逻辑紧密结合等方法。所有这些,目的在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即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沈广凯[7](2019)在《国际象棋对6-7岁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文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九大报告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全新的部署,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分的资源支持,体育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儿童的成长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证明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意义,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和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在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非智力因素也是当代社会人才竞争的关键,强化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已经发展为教育行业的重点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方式方法、模式和机制是理论,更是实践。本论文基于过去有关研究理论的学习和整理,提出了国际象棋能够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本研究釆取教学实验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选取对象为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的36名一年级学生、年龄段在6-7岁,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8名学生参加国际象棋的培训为实验组,另外18名能力和水平基本一致的学生为对照组,不参加国际象棋训练。尽可能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是否参加国际象棋训练这一变量外,其他因子均保持一致,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国际象棋教学训练之后,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该18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同对照组的18名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⑴除性格之外,实验组的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个体及整体水平都存在着显着性差异,大部分学生能够同教师、同学和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培养效果很乐观且参加国际象棋训练并没有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成绩。⑵国际象棋对培养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动机方面最为显着,国际象棋学习与对弈的目标明确,从成就需求向一种成就动机转换,通过这样的方式则有助于青少年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⑶国际象棋教学训练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兴趣的培养上,受到学生的个体和教师的能力差异,如学生年龄、个性、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⑷国际象棋的教学训练对学生的情感方面的培养上,能够减轻青少年的学习焦虑,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尊重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⑸国际象棋教学对性格方面培养的影响较小,心理因素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这些因素在实验后没有太大变化也可能与实验的时间较短有关,从实验结果看,实验对这些因素没有产生负面影响,若实验时间增长会不会对这些因素产生影响还有待研究。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意志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参与国际象棋教学训练的青少年意志方面的影响有着极大显着性差异,国际象棋在自然发育过程中有着促进作用。研究建议:⑴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非智力因素才是对他们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一项因素。因此要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就一定要在最大程度上利用非智力因素的主体效果,强化儿童的自我发掘与锻炼的思想和实践。⑵从事教授国际象棋的教师和教练员需要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关键作用,需强化围绕儿童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实用心理学原理的吸收。在日常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里,给予儿童棋手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技术、体制锻炼同等的关注度。教练员需要基于国际象棋这一运动的独特性,围绕学员各自不同的非智力因素、个性、脾性等开展训练。⑶棋手的家长也需要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动力、顽强的意志、积极阳光的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保障他们生活的活力与激情,更加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多多鼓励孩子,给他们设定合理目标,并加以合适的指引,使他们拥有积极的学习目的,成为拥有博大胸怀的人。⑷学校也要通过举办国际象棋的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邀请一些专业棋手、世界冠军、国际象棋名人对学校的儿童进行指导,提高儿童的国际象棋学习的热情与主观能动性,大力推广国际象棋这一活动,从而让更多人,尤其是儿童参与进来。

蒲承玺[8](2018)在《高校体育教育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思考与实践》文中提出体育教学是发展当代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较其他学科而言,对当代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非智力因素的各个要点,以及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魏晋光[9](2017)在《太原市U-17男子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非智力因素是智慧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属于心理学范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大系列,所以,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可划分为智力因素训练和非智力因素训练两部分。从非智力因素角度看,在训练场或赛场上由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不足,许多运动员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平或惨遭失败;相反,如果自身非智力因素发展优良,运动员就可以超水平发挥出竞技水平。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于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竞技能力的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太原市U-17男子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调查,寻找出太原市U-17男子篮球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的特点,以及对其的影响因素,对太原市篮球教练员的日常训练提供可靠的依据,并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本文的意义在于面对篮球运动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和谐发展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立足青少年,齐抓共管,着实解决太原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因此本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在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的研究后,对太原市U-17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太原市U-17运动员比U-15运动员在情绪稳定性和注意稳定性里得分更高,年龄更大的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更好;2.在除了运动坚持性这个维度里,训练时间越长,非智力因素越高,总体来说,非智力因素是跟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发展的;3.太原市U-17男子篮球运动员中初高中学历之间对比,非智力因素差异不明显;4.太原市不同位置青少年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后卫球员非智力因素要高于前锋和中锋,而前锋和中锋球员非智力因素差异不明显;5.在太原市U-17男子篮球队伍中,主力比替补有更好的运动自信心,且由于运动成绩较好更容易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因此可以说明非智力因素更加能促进运动员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6.U-17年龄段里的二级以上运动员比二级以下运动员在成就动机和情绪稳定性的维度里得分更高;7.在太原市U-17男子篮球运动员中农村球员和城市球员非智力因素有一定差异,由于农村球员运动焦虑得分更高,但农村球员情绪稳定性更好;8.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从23项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非智力的因素里提取出五个主要因子,他们分别是,社会家庭因素、教练员因素、运动员因素、运动队因素和训练因素。其中社会家庭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教练员因素有主导作用,运动员因素则对其本身的非智力发展起着能动作用,运动队因素有促进和制约的功能,而训练因素则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最后给出建议,在遵循培养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原则下,注意并加强对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对具有不同非智力因素特征的运动员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针对性心理训练和引导,同时教练员要注意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与其竞技能力相适应的非智力因素。

周邦伦[10](2017)在《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运动改造大脑的理念:运动不仅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让你更聪明、更快乐、更幸福!运动能刺激脑干,提供能量、热情和动机,还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既定的自我概念,稳定情绪,增进学习力。本研究拟通过实验研究等方法,对初中学生实施不同负荷强度体育课的课课练后,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展开全面细致的研究。在研究中以昆明长城中学2016届初三年级4个行政班共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各实验组、1个对照组,规划了三个实验阶段,并按照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和要求逐一展开为期4个月的实验,详细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研究信息。研究着力于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展开实践研究。运用运动改造大脑的先进理念,立足于从不同负荷强度的视角,准确把握体育课中课课练负荷强度的内涵和控制方法;深入剖析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与初中生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背后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原理与机制;丰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视野;为初中学生文化课有效学习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和突破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高效落实寻求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研究尝试在初中学段的体育常态课教学中践行“运动改造大脑”新理念的实操方法。拟通过构建体现体育课进行课课练时科学有效的负荷强度,以实验研究为主导,就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展开全面研究。该研究能为初中学校探索高质量体育课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为学校领导和非体育学科教师正确认识并支持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学练,寻求高效体育课与初中生文化课有效学习之间的契合点;为体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提供理性支撑和实践案例;为学生正确认识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中课课练的价值以及其对文化课学习的影响提供依据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学生体育课在进行810分钟课课练时,如果把运动负荷强度控制在(60±5)%、(70±5)%和(80±5)%等维度,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当学生对施加的大强度运动负荷的体育课适应,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后,在一定负荷强度的限度下,体育课堂对学生施加的负荷强度越大,对学生有机体的刺激就越大,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的积极影响也越大。特别是如果能把体育课的负荷强度把握在(80±5)%,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影响会有极其显着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初中学生参与高质量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是促进初中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高效率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强有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的实验研究和规律探索,正是我们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寻求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体育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选题依据
    1.1 人的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
    1.2 体育运动对人的非智力因素的促进
    1.3 足球运动训练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1.4 国际足球大赛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5 足球运动训练中对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有利于教练员在足球运动训练上开拓视野
        2.2.2 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
        2.2.3 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良序环境
3 文献综述
    3.1 国外研究
        3.1.1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3.1.2 关于足球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
    3.2 国内研究
        3.2.1 非智力因素界定
        3.2.2 体育外其他学科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3.2.3 体育学科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调查法
        4.2.3 实验法
        4.2.4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内容
    5.2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现状调查
        5.2.1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认识现状调查
        5.2.2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设计实施现状调查
        5.2.3 石家庄市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评价现状调查
    5.3 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
        5.3.1 实验方案设计依据
        5.3.2 实验方案设计内容
    5.4 石家庄市私立第一中学小学部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方案评价
        5.4.1 实验前非智力因素实验组对照组调查结果分析
        5.4.2 实验后非智力因素实验组对照组调查结果分析
        5.4.3 对照组非智力因素前测后测调查结果分析
        5.4.4 实验组非智力因素前测后测调查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2)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过程性评价实施的调查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依据
        1.2.1 教学评价的改革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2.2 教学评价的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1.2.3 教学评价的改革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1.2.4 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需要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过程性评价
        2.1.2 教学评价
        2.1.3 体育教学评价
        2.1.4 终结性评价
        2.1.5 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2.2 关于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
        2.2.1 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
        2.2.2 关于教学评价的研究综述
    2.3 过程性评价的相关阐述
        2.3.1 过程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2.3.2 过程性评价的分类
        2.3.3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
        2.3.4 过程性评价的优势与局限
    2.4 国内外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2.4.1 国内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2.4.2 国外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文献资料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观察法
第4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基本情况
        4.1.1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开设基本情况
        4.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价基本情况
    4.2 师生对过程性评价的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4.2.1 师生对过程性评价定义的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4.2.2 师生对过程性评价目的定义的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4.2.3 教师参与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动机调查与分析
        4.2.4 学生参与过程评价的动机调查与分析
    4.3 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4.3.1 过程性评价的评价内容调查与分析
        4.3.2 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调查与分析
        4.3.3 过程性评价中各类评价所采用形式调查与分析
        4.3.4 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方法调查与分析
        4.3.5 过程性评价的反馈情况调查与分析
    4.4 过程性评价实施的满意度及存在困难调查与分析
        4.4.1 教师满意度及困难调查与分析
        4.4.2 学生满意度情况调查与分析
        4.4.3 管理者满意度及困难调查与分析
    4.5 制约过程性评价发展的因素分析
        4.5.1 对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重视程度不足
        4.5.2 对过程性评价理论的认知存在不足
        4.5.3 过程性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4.5.4 过程性评价内容不全面
        4.5.5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手段匮乏
        4.5.6 过程性评价反馈的作用不明确
        4.5.7 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大
        4.5.8 评价系统缺乏规范
        4.5.9 评价实施管理机制不系统
第5章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5.1.1 师生对过程性评价认知情况
        5.1.2 过程性评价实施的调查情况
        5.1.3 过程性评价实施的基础条件情况
    5.2 对策
        5.2.1 加强思想重视
        5.2.2 完善理念认知
        5.2.3 评价主体多元化
        5.2.4 完善评价内容
        5.2.5 丰富评价方法
        5.2.6 提高反馈作用的效果
        5.2.7 评价标准个性化
        5.2.8 规范评价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附件A 理论课教师问卷
附件B 术科课教师问卷
附件C 学生问卷
附件D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件E 管理者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旨
        1.1.2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是全面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的政策要求
        1.1.3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建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义务教育质量
        1.4.2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
        1.4.3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的思路
        1.5.2 研究的方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的重点
        1.6.2 研究的难点
        1.6.3 研究的创新点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经典测量理论
    2.2 项目反应理论(IRT)
    2.3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
    2.4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 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及分析
    3.1 北京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1.1 东城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1.2 海淀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1.3 西城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2 杭州市下城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2.1 组织模式
        3.2.2 测评内容及工具
        3.2.3 测评结果反馈与应用
    3.3 武汉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3.1 武昌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3.2 江岸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3.3 江夏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4 孝感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4.1 组织模式
        3.4.2 测评内容及工具
        3.4.3 测评结果反馈与应用
    3.5 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分析
        3.5.1 组织模式单一,缺乏社会参与
        3.5.2 测评内容不全,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3.5.3 数据分析缺乏科学性,结果应用存在局限性
4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评现状
        4.1.1 组织模式
        4.1.2 阅读素养
        4.1.3 数学素养
        4.1.4 科学素养
    4.2 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测评现状
        4.2.1 组织模式
        4.2.2 测评内容及工具
        4.2.3 测评结果描述
    4.3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测评现状
        4.3.1 组织模式
        4.3.2 测评内容及工具
        4.3.3 测评结果描述
    4.4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测评项目对我国的启示
        4.4.1 测评内容重情境与应用
        4.4.2 测评工具多样化
        4.4.3 测评结果重能力描述
5 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构想
    5.1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组织框架
    5.2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内容及指标
        5.2.1 学业性非智力因素及其影响因素测评
        5.2.2 学业成就水平测评
    5.3 测评结果反馈与应用
    5.4 测评的元评价
6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实施
    6.1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组织框架
    6.2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生学业性非智力因素状况及影响因素测评及分析
        6.2.1 测评对象
        6.2.2 测评内容
        6.2.3 测评工具
        6.2.4 测评结果分析
    6.3 语文阅读测评
        6.3.1 测评基本情况
        6.3.2 测评结果分析
        6.3.3 建议
    6.4 数学学科测评
        6.4.1 测评基本情况
        6.4.2 测评结果分析
        6.4.3 建议
    6.5 英语学科测评
        6.5.1 测评基本情况
        6.5.2 测评结果分析
        6.5.3 建议
    6.6 科学学科测评
        6.6.1 测评基本情况
        6.6.2 测评结果分析
        6.6.3 建议
    6.7 品德与社会学科测评
        6.7.1 测评基本情况
        6.7.2 测评结果分析
        6.7.3 建议
    6.8 体育学科测评
        6.8.1 测评结果分析
        6.8.2 建议
    6.9 测评体系修正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4)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与意义
    1.1 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
    1.2 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意义
2 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2.1 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2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2.3 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3 结语

(5)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2.1.2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2.1.3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2.2 非智力因素相关研究
        2.2.1 研究趋势概况
        2.2.2 关于非智力因素及其发展的研究
        2.2.3 关于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得分情况分析
        4.1.1 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4.1.2 不同性别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3 不同组别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4 不同竞赛名次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5 小结和讨论
    4.2 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分析
        4.2.1 非智力因素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2.2 非智力因素各因子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比较
        4.2.3 非智力因素与竞赛成绩的回归分析
        4.2.4 小结和讨论
    4.3 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对策分析
        4.3.1 加强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情感的培养
        4.3.2 注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意志的培养
        4.3.3 重视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中性格的培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6)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探索维度与模式
        1.3.1 研究视角
        1.3.2 探究采用模式
    1.4 写作思路及创新点
        1.4.1 写作思路
        1.4.2 创新点
2 非智力因素研究简述
    2.1 相关概念的梳理
        2.1.1 智力因素
        2.1.2 非智力因素
        2.1.3 思想政治教育
    2.2 非智力与智力因素的区别与联系
        2.2.1 二者之间的区别
        2.2.2 二者之间的联系
    2.3 非智力因素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联系
        2.3.1 非智力因素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3.2 两者过程相同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性
    3.1 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
        3.1.1 非智力因素教育是德育的前提
        3.1.2 非智力因素教育是智育的源泉
        3.1.3 非智力因素教育是体育的重要内容
        3.1.4 非智力因素教育对美育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3.1.5 非智力因素对劳育具有重要影响
    3.2 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1 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预见性
        3.2.2 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2.3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 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的要求
        3.3.1 大学生群体构成新特点的要求
        3.3.2 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要求
        3.3.3 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要求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现状分析
    4.1 调查概述
        4.1.1 调查对象方法
        4.1.2 调查结果概述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4.2.1 需求、动机模糊
        4.2.2 兴趣度低且不稳定
        4.2.3 情绪不稳定、情感脆弱
        4.2.4 意志力薄弱
        4.2.5 性格中的不良特征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缺陷的原因分析
        4.3.1 大学生自身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4.3.2 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4.3.3 教育改革的影响
        4.3.4 教育机制不完善
        4.3.5 相关部门不够重视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对策分析
    5.1 树立高校教育新观念
        5.1.1 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观念
        5.1.2 在“破”与“立”中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
    5.2 在教育内容中完善非智力因素成分
        5.2.1 完善心理教育环节
        5.2.2 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5.2.3 紧抓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5.3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
        5.3.1 实施因材施教方法
        5.3.2 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
    5.4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软环境
        5.4.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4.2 积极利用网络教学
    5.5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5.5.1 要提高辅导员的非智力因素水平
        5.5.2 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非智力因素水平
    5.6 从具体环节中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
        5.6.1 树立正确的动机
        5.6.2 培养良好的兴趣
        5.6.3 培养健康的情感
        5.6.4 磨练坚毅的意志
        5.6.5 塑造完善的性格
    5.7 发挥高校社团活动及示范影响力
        5.7.1 积极运用榜样的示范作用
        5.7.2 发挥社团活动的影响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7)国际象棋对6-7岁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国际象棋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1.1.2 校园开展国际象棋项目的政策依据
        1.1.3 国际象棋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1.4 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际象棋(chess)
        2.1.2 非智力因素
    2.2 国际象棋研究现状
        2.2.1 国内国际象棋研究现状
        2.2.2 国外国际象棋研究现状
    2.3 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现状
        2.3.1 国外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现状
        2.3.2 国内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现状
    2.4 儿童期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2.5 非智力因素和国际象棋的关系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逻辑分析法
        3.2.3 调查法
        3.2.4 实验研究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国际象棋教学实验前儿童非智力因素的数据分析
        4.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非智力因素的统计结果
        4.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非智力因素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4.2 国际象棋教学实验后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各维度的对比数据分析
        4.2.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非智力因素各维度的统计结果
        4.2.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非智力因素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4.3 对照组实验前后非智力因素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4.4 实验组实验前后非智力因素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4.5 国际象棋对儿童非智力因素各维度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5.1 国际象棋对儿童动机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5.2 国际象棋对儿童兴趣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5.3 国际象棋对儿童情感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5.4 国际象棋对儿童性格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5.5 国际象棋对儿童意志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6 国际象棋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对策
        4.6.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机观念
        4.6.2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4.6.3 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4.6.4 帮助学生培养完善的性格
        4.6.5 帮助学生培养坚定的意志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调查表
附录B 儿童非智力因素调査问卷
致谢

(8)高校体育教育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智力因素以及研究非智力因素的意义
    1、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要求重视研究非智力因素
    2、重视非智力因素是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需要
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动力
    2、激发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3、运用激励机制,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4、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 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四、结语

(9)太原市U-17男子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2.1.2 运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2.1.3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1.4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十项细分因素以及含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体育类现状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太原市U-17 男子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特征状况
        4.1.1 不同年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水平的特征
        4.1.2 太原市U-17 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训练年限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3 太原市U-17 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文化水平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4 太原市U-17 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场上位置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5 太原市U-17 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运动水平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6 太原市U-17 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运动等级的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4.1.7 太原市U-17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生源地的非智力因素对比分析
第5章 影响太原市U-17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因素
    5.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5.2 主因子的筛选及命名
        5.2.1 太原市U-17 男子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素二十三个原始变量的选取
        5.2.2 主因子的命名
    5.3 分析与讨论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表一
附表二
致谢

(10)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教育改革与水平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
        1.2.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
        1.2.3 学生文化课学习效率的需求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课堂观察法
        2.2.3 访谈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与分析法
        2.2.6 实验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运动负荷体育课对初中生学习效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3.1.1 实验前学生主要文化课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3.1.2 实验第一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与主要文化课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3.1.3 实验第二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与主要文化课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3.1.4 实验第三阶段(实验后测)学生学习过程与主要文化课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3.2 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对初中生学习效率影响的差异、显着性分析
    3.3 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主观反馈的结果和分析
    3.4 实验研究中相关教师反馈的研究结果和分析
        3.4.1 文化课老师对实验期间学生学习的总体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研究与分析
        3.4.2 文化课老师对实验期间学生文化课学习中智力因素的变化研究与分析
        3.4.3 文化课老师对实验期间学生文化课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变化研究与分析
    3.5 不同运动负荷体育课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3.5.1 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机制的讨论与分析
        3.5.2 大强度负荷强度的体育课对初中生学习效率影响机制的讨论与分析
        3.5.3 体育教学中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的讨论与分析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体育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生足球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证研究[D]. 左田男.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过程性评价实施的调查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D]. 于海潮.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3]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D]. 高冬冬. 武汉大学, 2020(03)
  • [4]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探索[J]. 李向兴.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1)
  • [5]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研究[D]. 田璐璐.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6]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D]. 张玲玲.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国际象棋对6-7岁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D]. 沈广凯.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8]高校体育教育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思考与实践[J]. 蒲承玺. 青春岁月, 2018(17)
  • [9]太原市U-17男子篮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魏晋光. 云南师范大学, 2017(12)
  • [10]不同负荷强度的体育课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D]. 周邦伦.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体育课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