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贷款企业信用等级公布

今年贷款企业信用等级公布

一、本年度贷款企业资信评级揭晓(论文文献综述)

徐悦婷[1](2019)在《资管新规下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以方正证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资管业务自2012年开始进入混业经营“泛资管”时代,即银行、保险、信托、期货、券商都可以开展资管业务,而其中以券商资管发展最为迅速,因其迅速扩张的通道业务,使得资管业务取代原本的传统业务,成为新的主营业务收入,但随着市场快速发展和内外部环境变化,也有个别机构出现偏离资管业务本源,主动管理不足,风险控制薄弱等问题,为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促进统一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国家颁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俗称“资管新规”),并作为资管新规的延续颁布了一系列的细则与运作管理办法,券商资管业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及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资管新规的指引下转向主动管理的真资管业务并抢占市场先机,是券商资管业务转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券商资管业务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现有的行业格局出发,在产品类型、投资范围及资金来源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数据说明,并对产品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在资管新规对行业格局影响方面,主要采用了数据分析,通过2018年中基协公布的统计数据与前几年发展的对比分析了对资管新规在券商行业的产品类型、投资范围、投资者结构的影响,并对资管新规部分影响较大的条款进行了解读及分析,进行了定性的分析,主要是资管新规涵盖的业务范围及影响,在实证研究方面,选择在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后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券商进行实例研究与分析,从其近几年的发展业绩开始叙述,总结其其业务的发展模式、收入模式及内部管控等,并从中得到启发。最后结合资管新规引导的大方向及转型券商的发展模式,对于券商资管业务的转型提出了几个主要发展方向:(1)把握居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将资管业务做到从机构户向个人客户的过渡,从通道业务向主动管理的过渡,并利用原本的经纪业务优势,在产品多样性及品牌效应发面加大投入。(2)注重IT对于行业格局的影响,了解IT对于人民生活及工作的改变及影响,建立完善的运营平台,辅助业务的发展。(3)相应国家及各级监管部门要求,建立全面的风控制度与业务流程,为以后的资管业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卜琰婷[2](2016)在《江西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总体规模已经不容小觑,局部范围已经出现债务风险。同时,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方面,现有的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债务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现今,大部分地区只能采用"借新还旧"的办法进行债务偿还,既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又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江西于2014年被确认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在此背景下,对江西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立足于江西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债务规模存在风险,债务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地方融资平台违规现象较多三个方面。债务规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债务规模的增速较快、债务成本偏高以及部分地区及行业偿债压力较大。债务管理的组织构架不完善表现为缺乏专门债务管理机构及部分部门权责不清。此外,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地方融资平台违规借债、挪用债务资金的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江西省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许多债务管理办法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仍有部分地区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长期有效地监管,使得地方债务管理问题重重。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各类资料发现江西省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及成因,并借鉴美国地方债务管理的发展经验,为江西省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对策建议。在对策方面,针对已发现的债务问题,从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健全债务管理组织结构及完善债务管理制度三个角度给出建议,并创新提出建立政府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既有助于本级及上级政府掌握各地区真实的债务情况进行风险预警,也能够为江西省地方债务的可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助力。

孙伟[3](2016)在《C数控机床设备公司融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寻求其解决策略,缓解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维护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当前,政府虽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针对性的规范,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处于―两难‖境遇。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财务体系不健全、经营风险大等自身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环境不公平、信用体系不健全等社会大环境因素。C公司是国内自主研发与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根据公司发展规划需投入大量资金,目前的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要求,资金筹集问题已成为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本文对C公司这个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企业经营发展与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资金筹集上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缺口较大融资难度较大、融资渠道过窄融资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梳理,找出了企业外部融资条件,不仅包括银行和政府方面的环境分析,也有国外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验借鉴,如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租赁。本文探讨了其融资策略优化的路径,并针对其融资渠道的选择和融资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建议。C企业融资应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经营的实际需求,认真做好融资规划,可以优先考虑内部融资,外部融资中长期资金以股权融资为主,短期资金以债务融资为主,各种融资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应加以有效利用并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同时,为了保证融资策略的顺利实施,需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自身改造、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强化信用观念重塑信用理念。C公司的融资困境是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发展境遇的微观映射,解决C公司的问题,将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

顾丽姝[4](2014)在《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研究》文中认为东盟新四国(以下简称新四国)是指东南亚十国中最后加入东盟的四个新成员国,即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亦称CLMV国家。其中,柬埔寨、老挝、缅甸属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政治局势长期动荡的影响,新四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一直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推进和印度“东向政策”的实施,新四国以其重要的地缘政治、逐渐开放的经济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日益受到国际资本的关注,成为各大国角逐的焦点区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的推进,我国与新四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快速推进,新四国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东盟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成为新四国最重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就我国而言,无论是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中央企业,还是不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但却拥有为小规模市场服务能力和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中小企业,都能在新四国找到自己发展的“广阔天地”。我国对新四国的直接投资,在获取国内稀缺战略资源、转移过剩产能、开拓境外市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西南边疆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新四国的直接投资,既符合企业经济利益,也关乎我国的国家战略。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和现状分析相结合、国际关系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四国引进外资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就中国对新四国和老六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和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就影响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对于细化东盟问题的研究对象,验证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高风险国家的适用性,补充和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客观而深入地认识我国与新四国的经贸关系,正确处理双边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而且能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拓新四国市场提供具体的帮助,为各级政府制定和调整对外投资政策、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通过系统地梳理国际直接投资基本理论,依次对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归纳、介绍和评价。二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首先,回顾了新四国的引资进程,分析了各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分布和产业分布;其次,总结回顾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归纳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特点。三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因素分析。首先,基于投资国的宏观战略,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必然性;其次,基于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可行性;再次,基于双边关系的推动因素,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有利基础;最后,基于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区位优势。四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绩效分析。通过指标选取、模型构建、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重点研究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绩效中的贸易效应,并与中国对东盟老六国的投资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五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分别从东道国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六是推动中国企业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对策和措施。首先,从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策服务、深化双边合作三个方面,就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其次,从目标定位、产业选择、进入模式、风险防范四个方面,就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新四国的直接投资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的创新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创新。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大都把东盟十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鉴于东盟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本文根据东盟新四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与中国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上的密切关系、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亲缘优势、地缘优势等因素,将新四国放在一个次区域内进行研究。第二,建立了“投资国-东道国-双边关系-企业”四位一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因素分析框架,强调双边政治关系中政治互信与双边经济关系中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等子因素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提出在对类似东盟新四国的高风险国家直接投资中,双边经济关系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双边政治关系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障。第三,通过实证对比研究中国对东盟新四国、老六国的直接投资绩效,提出中国对两类国家的直接投资都是贸易创造型投资,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进出口创造效应均高于对老六国的直接投资。本文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不足之处:首先,新四国均属最不发达国家,信息化水平低,受世界关注的程度不高,文献资料匮乏,一些研究数据的采集比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文对某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其次,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典型案例和重要地区投资主体(如云南、广西)没有进一步展开深入的分析。对此,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陈巍巍[5](2013)在《新疆天业集团公司财务分析》文中认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在逐年不断的完善,一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以及企业的股东了解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盈利成果。财务分析可以客观准确的描述财务数据本身的意义,甚至可以让投资者和经营者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可以从企业盈利、营运、偿债及发展的能力几个方面来分析。本文结合新疆天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包括发展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同时还进行各个指标的现金流分析,从而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综合对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参考国内外一些成熟的财务分析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找出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能正真发挥作用。

闫江奇[6](2013)在《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4年以来,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化现象日益增多。一方面,先后出现了市场化运作、政策性业务兼营商业性业务、商业化转型等市场化现象;另一方面市场化也反映在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之中。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开行商业化转型的方向,指出了政策性银行改革“一行一策”的思路,2012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则进一步强调了既定的改革方向。但是,在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背景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尚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路径研究这一重要命题。研究方法和思路。首先,吸收金融功能观、金融可持续发展观和开发性金融理论等研究成果并加以合理运用;其次,在梳理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系统性内涵;第三,以金融功能观为主要的研究范式。由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观分析范式有较多的局限性,我们提出了基于金融功能观甚至系统化的政策性银行市场化及其路径内涵;第四,确定了递进式的研究思路。先从中外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状况的分析入手,然后,将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路径分解为基本路径、实际路径和未来路径等问题并分别加以研究。研究内容。第一章是导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和文献综述;二章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内涵和理论借鉴;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是现状研究和比较研究。从筹资和投资两个方面对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五章是基本功能论,借助金融功能观归纳出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基本功能论。第六章是基本路径分析,在构建经济型PN结模型的基础上,对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基本功能论和基本路径给予解释;第七章在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基本路径基础上,指出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综合性开发性金融特征,并揭示了其形成机制;第八章研究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可持续发展路径;第九章是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研究结论。(1)政策性银行市场化具有传统政策性功能、政策性商业性功能、双栖功能、商业性开发性功能和一般商业性功能等五大基本功能;(2)政策性银行市场化基本功能的演进过程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基本路径;(3)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特殊原因和基本路径的结合形成了其实际路径;(4)中国政策性银行表现出综合性开发性金融的特征,并且具有内在的形成机制;(5)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路径既要遵循“一行一策”的改革和发展思路,又要在金融功能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金融可持续发展观进行理性决策。

肖春晖[7](2010)在《A保险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诊断与对策》文中提出短期信用保险是企业采用赊帐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发生的逾期坏帐损失由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条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产品。作为贸易的重要支持手段,短期信用保险在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保证现金流的稳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短期信用保险在国外发展的历史较长,业务成熟,但在我国尚属新业务,发展的深度及广度都不尽理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内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均有了较大变化,企业开始认识和认可国内短期信用险产品,国内短期信用险业务在我国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到市场份额的竞争。本文以A保险公司的国内短期信用保险业务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学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等为指导,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A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用深度访谈、实地调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对策。本文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国内信用保险市场现状及A保险公司短期信用险业务的发展情况,指出A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第二部分通过深度访谈等形式对A保险公司短期信用险业务在团队建设、工作流程、营销策略、风险管理及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分析其成因;第三部分提出问题解决对策。本文认为,在组织架构方面,A公司应加强专业团队的建设、建立对应的激励考核体制,同时加强专业人才养育;在业务流程方面,应制定严格的业务流程,节约业务流程时间;在业务营销上,确定目标客户,实现多渠道销售;建立公司风险管理体制,加强对风险的监管;最后构建公司数据平台,实现系统内信息互享,推动国内短期信用险业务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叶通贤[8](2010)在《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文中指出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早期的西方大学在摆脱了教会的婢女和附庸的地位之后逐渐成为学者自治的学术机构,他们在高墙后面静悄悄地从事知识传授与学术探索活动。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科技革命、知识爆炸、政治民主等进程的加快,大学的面貌和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走出了“象牙塔”,并日益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毋庸置疑地成为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成为科技转化的“孵化器”以及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由社会的边缘组织跃升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二战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呈锐不可当的汹涌澎湃之势,最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紧随其后。1999年注定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该年6月24日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199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从此,我国高等教育改变了长期以来适度发展的稳健态势,转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吹响了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军的号角。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已由108.36万人上升至607.6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9.8%锐增至23.3%。高校扩招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所占的比例,为我国走向高等教育大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与扩招结伴而行的却是高等学校由此背上了高达4500亿—5000亿元沉重的贷款债务,很多高校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怎样控制与化解我国高等学校的贷款风险是理论界目前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鉴于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是主体,包括一至五章;第三部分为结语。绪论部分阐明了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和研究意义,并且综述了国内外对“高校贷款风险”的相关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一章为“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缘由”。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我国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四:其一,宏观济经济政策:潜在原因;其二,高校扩招:直接原因;第三,国家财政投入与高校扩张比例失调;第四,政府、银行、高校三方联动。第二章为“高校贷款的现状分析”。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我国高校贷款的现状有三:其一为我国高校贷款的规模巨大、风险堪忧。其二为我国高校贷款资金在使用上存在误区。第三为高校贷款资金的管理。在目前我国高校贷款资金的管理中,主要表现出松懈的政府管理、随意的高校管理和涣散的银行管理等三个特点。第三章为“高等学校筹资的国际比较”。尽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皆与我国存在不容忽视的巨大差异,但是,比照其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并充分吸纳其教育筹资中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毫无疑问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对美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高等学校筹资的比较分析,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筹资提供可资借鉴的良策:(一)增加政府财政资助比率,确立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模式;(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教捐赠制度;(三)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使高校筹资获得制度保障。第四章为“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高等学校数千亿元的银行贷款并非是高校一厢情愿所造成的,它是在我国多年来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历史事实上加之连续扩招这一严峻现实的催促,从而使高等学校、商业银行和政府三方联动而使然。尽管高等学校现在已经背负着沉甸甸的银行贷款包袱,但是,有不少高等学校凭借前期银行贷款所投入的工程尚未竣工,因资金短缺而流于半瘫痪状态,现仍寄希望于继续向银行贷款使前期工程能够顺利完成。为了保证高等学校的健康、正常发展和金融的安全运行,必须要有效控制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蔓延与进一步升级。本论文认为,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需要政府、高校、银行通力合作。就政府而言,必须要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加强对高校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督、建立高校贷款风险预警提示制度和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对于高校而言,在端正银行贷款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还必须要运用“高校贷款风险测评模式”自查风险,切实控制风险的攀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该强化对高校授信的评估,在完善内控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贷后的跟踪管理。第五章为“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化解”。高等学校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突显,且不断升级、激化,从而导致了高校贷款风险的出现。本论文认为,为了有效化解高校的贷款风险,高等学校应是主体,政府与商业银行予以辅助。就高校来说,首先必须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建立创业型大学,藉此化解巨额贷款。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欧美一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大学率先走出“象牙塔”,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引资创办高技术公司,加速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催生、兴办新的产业,承担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任,于是一个促进创业活动的大学新范式——创业型大学正日渐崛起。创业型大学这种新型的办学范式,尽管其发展时间很短暂,但却在欧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鉴于此,我国高等学校应该转型组织,努力建立创业型大学,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化解贷款风险。其次,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高校。第三,建立高教募捐机制,提升捐赠吸纳比率。第四,通过项目融资(BOT)化解部分贷款。第五,利用“土地置换”偿还部分贷款。就政府而言,基于高校贷款风险形成过程中政府监督不力、财政预算比例太小等缘由,政府对高校贷款的化解具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其一,应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尽快实现早在1993年就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第二,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第三,加快体制创新,多方面筹集教育财政经费;第四,成立政策性银行“置换”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要提取呆坏帐准备金冲销部分贷款,另一方面要以银团债务重组的方式化解贷款风险。第三部分为结语,对我国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策略进行总结,藉此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谐调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常君[9](2010)在《中英文企业简介人际功能对比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的实际应用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检验和不断改进。这表明了,系统功能语法是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实践性的。如果没有人类使用语言,也就不会有系统功能语法的存在了。前人研究的语料大多为人际意义较为明显的语类,而中英文的企业简介作为一种让读者获得企业信息的主要途径的形式在人际意义的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有一些是关于企业简介人际意义的研究,但也几乎很少有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探索。事实上,企业简介的人际意义是十分丰富的。近些年来,对于某些语篇人际功能的研究在语言学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李战子(2000)对自传的人际功能的实现进行了研究,Sultan(1994)分析了关于医生的诊断报告的人际功能。然后有一些学者致力于演讲、文学作品、社评以及电视广告等语篇的人际功能的实现的研究。(李恩运,2006;王艳萍,2008;王琴,2008)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将30篇中国企业的中文简介以及30篇外国企业的英文简介,共60篇,作为语料来阐释人际功能是如何在企业简介这一文体中实现的。中英文企业简介的目的是让读者可以通过简介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读者阅读企业简介,可以让读者对该企业产生信赖并对其产品或服务感兴趣从而成为该企业的顾客或服务对象。根据韩礼德的理论,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三大元功能,其中之一就是人际功能。人际功能通过话语发出者日常生活中对语言的运用,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的,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韩礼德(1994)认为在交流过程中话语不仅体现说话者的态度、身份、角色、观点、意图和判断,而且还会影响到话语接收者的观点和采取的行动。话语发出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人际功能语法的研究一般是从人称、语气以及情态这三方面实现的。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方法。首先,定量分析统计了人称、语气以及情态等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资源在中英文企业中的运用频率及其分布。然后,定性分析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这60篇中英文企业简介在人称、语气以及情态等语言资源的人际意义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对30篇中文企业简介以及30篇英文企业简介的分析发现:人际意义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中英文企业简介中人称代词、语气(包括陈述句、疑问句以及祈使句等)以及情态表达(包括情态动词、情态附加成分等)这三种途径。中英文企业简介的作者会常常通过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其他人称)的使用来实现人际意义。还会大量运用陈述句向读者传达信息,使用祈使句或感叹句促使读者立即采取行动购买其产品或服务。中文企业简介的作者有时会运用情态表达来表明企业所有员工的意愿以及一些表示频率的词语来表明事情发展的程度或者通过情态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意愿及对未来所拥有的信心。但是在英文企业简介中,我们很少可以看到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的手段来实现人际功能。因为情态系统的使用会添加不确定的情感在其中,但是企业简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精确的信息给读者,所以英语企业简介中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情态动词的非常平实的陈述句。总而言之,恰当的使用人称、语气以及情态等系统可以缩短企业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而读者中的某些是企业所面对的客户群,这样就可以提高企业的可信度并实现其目标。本文正是基于人际功能中人称、语气以及情态系统的理论基础,对中英文企业简介词语、句子的实例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并且从人称、语气以及情态三方面对中英文企业进行阐释、分析进而得出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从而渴望达到对中英文企业简介人际功能对比的探索性研究,为中小型企业在撰写企业简介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相信该研究会为解读中英文企业简介的人际意义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游夏蕾[10](2007)在《基于因果分析理论的房地产企业价值动因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价值评估是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进行判断、估计的过程,它是我们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各种价值评估方法普遍缺乏对价值动因的深入探索和系统研究,价值评估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相关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和有效地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价值评估的有效性,影响了对企业价值的合理判断。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卓越企业特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因果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住宅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宏观、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归纳了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并以30家住宅板块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Panel Data模型估计和优秀企业案例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对样本企业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对房地产企业价值的增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02-2004年间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样本企业的价值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行业目前的竞合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价值有质量的增长;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成长性对企业价值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财务费用率与企业价值显着负相关,且相关系数最大,而营业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不显着,企业规模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不显着。对万科的案例研究发现:对相关利益主体权益的维护和提升是保持企业价值增长的前提;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和对战略决策的不断变革是其价值增长的根本引擎;在简单化、透明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上对核心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是其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坚实基础;关注市场变化,保持具有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持续的创新是其价值不断增长的重要保障。目前对因果分析理论在某特定行业的实际应用和对企业价值动因的系统研究都还不多见,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但是,受样本数据的时间跨度不够长、数据库内数据信息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本文未能对所有的企业价值动因都进行量化和检验,部分结论的可靠性还有待更多相关研究的考证,同时相关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变量的选择与量化、样本数据积累等方面加以改进,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成果应用。

二、本年度贷款企业资信评级揭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本年度贷款企业资信评级揭晓(论文提纲范文)

(1)资管新规下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以方正证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行业格局分析
        一、产品类型分析
        二、投资范围及策略分析
        三、资金来源分析
    第二节 资管新规概述
    第三节 资管新规影响分析
        一、对产品业务模式的影响
        二、对产品投资范围的影响
        三、对投资人的影响
第三章 证券公司转型案例分析-以方正证券为例
    第一节 业务发展总体概况
    第二节 资管业务收入分析
    第三节 内部管理创新
第四章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第一节 基于财富管理的客户市场细分
        一、财富管理发展趋势
        二、券商资管业务链打造
    第二节 打造智能科技平台
    第三节 多样化产品布局
    第四节 建全风控及流程制度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江西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地方政府性债务相关研究综述
        1.2.1 地方政府性债务内涵及风险定义
        1.2.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成因
        1.2.3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方法
        1.2.4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政府债务
        2.1.2 政府债务的分类
        2.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财政分权理论
        2.2.2 权力制约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4 债务风险管理理论
3. 江西省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江西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
        3.1.1 总体情况处于合理区间
        3.1.2 债务资金推动经济发展
        3.1.3 债务偿付能力良好
    3.2 江西省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问题
        3.2.1 债务规模存在风险
        3.2.2 债务管理组织构架不完善
        3.2.3 部分融资平台违规现象较多
    3.3 江西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成因
        3.3.1 财政支出呈现刚性增长
        3.3.2 政府举债意向强烈
        3.3.3 组织机构建设滞后
        3.3.4 债务管理监管不到位
        3.3.5 地方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不高
4. 美国政府管理地方债务的经验及启示
    4.1 美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概况
        4.1.1 债务规模控制模式
        4.1.2 组织机构设置
        4.1.3 有效的债务管理制度
    4.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4.2.1 限制发债规模
        4.2.2 完善组织机构建设
        4.2.3 完善债务管理机制
5. 江西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解决路径
    5.1 加强债务规模风险管控
        5.1.1 引入社会资本缓解财政压力
        5.1.2 积极清理并化解存量债务
        5.1.3 完善官员问责及考核机制
    5.2 优化债务管理的组织结构
        5.2.1 设立专门债务管理机构
        5.2.2 充分发挥江西省人大的监督作用
        5.2.3 完善债务管理信息系统
    5.3 完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
        5.3.1 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监管
        5.3.2 建立政府内部信用评级制度
        5.3.3 完善财政信息披露制度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C数控机床设备公司融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内研究状况分析
        1.3.2 国外研究状况分析
    1.4 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写作框架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2.1 中小企业的划分
        2.1.1 国内外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及划分
        2.1.2 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2.1.3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2 中小企业融资分析
        2.2.1 融资及融资模式概念
        2.2.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综述
    2.3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2.3.1 资本结构理论
        2.3.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3.3 信贷配给理论
第三章 C公司现状分析
    3.1 公司基本情况
        3.1.1 公司概况
        3.1.2 C公司业务分析
        3.1.3 C公司发展战略
    3.2 C公司财务分析
        3.2.1 C公司报表数据
        3.2.2 C公司财务分析
    3.3 C公司融资现状
        3.3.1 C公司目前融资规模
        3.3.2 C公司现行融资方式
        3.3.3 C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3.4 C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C企业融资外部条件分析
    4.1 国内环境分析
        4.1.1 银行角度
        4.1.2 政府角度分析
    4.2 国外经验借鉴
        4.2.1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4.2.2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经验
        4.2.3 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租赁
    4.3 企业自身利用外部条件融资分析
        4.3.1 积极发展银企关系
        4.3.2 争取获得政策性扶持资金
第五章 C企业融资策略分析
    5.1 C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
        5.1.1 银行贷款
        5.1.2 P2P网贷
        5.1.3 短期融资券
        5.1.4 融资租赁
        5.1.5 资产证券化
        5.1.6 股权融资
    5.2 C企业融资策略分析
        5.2.1 公司各融资方式对比分析
        5.2.2 公司融资方案
    5.3 C企业融资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自身改造
        5.3.2 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5.3.3 强化信用观念重塑信用理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研究
        1.2.2 关于东盟新四国投资环境和引进外资的研究
        1.2.3 关于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2.1 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
        2.1.1 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
        2.1.2 列宁的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理论
        2.1.3 对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的简要评析
    2.2 发达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市场内部化理论
        2.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4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2.2.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3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3.1 资本相对过度集中理论
        2.3.2 小规模技术理论
        2.3.3 技术地方化理论
        2.3.4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2.3.5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2.4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2.4.1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2.4.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4.3 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论
        2.4.4 大国综合优势理论
    2.5 对现有理论的总体评述
3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
    3.1 东盟新四国的对内直接投资
        3.1.1 越南的对内直接投资
        3.1.2 老挝的对内直接投资
        3.1.3 缅甸的对内直接投资
        3.1.4 柬埔寨的对内直接投资
    3.2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
        3.2.1 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发展的概况
        3.2.2 中国对柬埔寨的直接投资
        3.2.3 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
        3.2.4 中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
        3.2.5 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
    3.3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特点
        3.3.1 增长速度较快
        3.3.2 项目规模偏小
        3.3.3 区位分布集中
        3.3.4 产业分布高度集中
        3.3.5 投资主体多样
        3.3.6 中国已成为新四国的重要投资来源国
        3.3.7 新四国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4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因素分析
    4.1 基于投资国宏观战略的分析
        4.1.1 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性
        4.1.2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4.1.3 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4.1.4 资源能源战略储备
        4.1.5 规避贸易壁垒
        4.1.6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4.2 基于跨国企业比较优势的分析
        4.2.1 管理水平
        4.2.2 研发能力
        4.2.3 技术优势
        4.2.4 品牌影响
        4.2.5 产业优势
        4.2.6 文化亲缘
        4.2.7 地域相邻
        4.2.8 政策支持
    4.3 基于双边关系推动因素的分析
        4.3.1 政治互信日益加强
        4.3.2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4.3.3 对外援助渠道创新
        4.3.4 经贸关系不断拓展
        4.3.5 投资合作制度保障
    4.4 基于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分析
        4.4.1 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4.4.2 逐渐改善的经济环境
        4.4.3 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
        4.4.4 优惠的外商投资政策
        4.4.5 丰富的自然劳动资源
        4.4.6 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
        4.4.7 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商机
5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绩效分析
    5.1 绩效概述
        5.1.1 绩效的含义
        5.1.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5.2 投资绩效模型构建
        5.2.1 数据来源
        5.2.2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5.3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
        5.3.1 中国对新四国投资、贸易的发展情况
        5.3.2 实证分析
    5.4 中国对东盟老六国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
        5.4.1 中国对东盟老六国直接投资、贸易的发展情况
        5.4.2 实证分析
        5.4.3 实证结果的比较
6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
    6.1 风险概述
        6.1.1 风险的含义
        6.1.2 风险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6.1.3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风险的评估
    6.2 政治风险
        6.2.1 政治体制多样
        6.2.2 民族问题突出
        6.2.3 国际NGO活跃
        6.2.4 领土争端持续
        6.2.5 大国角逐升温
    6.3 经济风险
        6.3.1 通货膨胀风险
        6.3.2 汇兑限制风险
        6.3.3 外债偿付风险
        6.3.4 金融体系风险
    6.4 经营风险
        6.4.1 公共服务风险
        6.4.2 社会文化风险
        6.4.3 企业自身能力风险
7 推动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对策与措施
    7.1 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措施
        7.1.1 加强政策引导
        7.1.2 强化支持服务
        7.1.3 深化双边合作
    7.2 企业层面的微观策略
        7.2.1 目标定位策略
        7.2.2 产业选择策略
        7.2.3 进入模式选择
        7.2.4 风险防范策略
8 研究结论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新疆天业集团公司财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从投资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的意义
        1.1.2 从债权人角度看到财务分析的意义
        1.1.3 从经营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的意义
        1.1.4 从其他财务分析主体看财务分析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西方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的研究现状
        1.2.3 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
    1.3 新疆天业集团公司背景
    1.4 行业情况分析
        1.4.1 氯碱行业
        1.4.2 节水灌溉
        1.4.3 番茄酱
第二章 企业财务现状
    2.1 资产负债表分析
        2.1.1 企业资产规模
        2.1.2 主要项目分析
        2.1.3 资产结构具体分析
    2.2 利润表分析
        2.2.1 利润表分析的目的
        2.2.2 利润表分析的内容
    2.3 现金流量表分析
        2.3.1 现金流向分析
        2.3.2 现金流量总结构分析
        2.3.3 现金流量内部结构分析
第三章 偿债能力分析
    3.1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3.1.1 流动比率分析
        3.1.2 速动比率分析
        3.1.3 现金比率分析
    3.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3.2.1 资产负债率分析
        3.2.2 产权比率分析
第四章 营运能力分析
    4.1 总资产的周转率分析
    4.2 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4.3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4.4 存货周转次数分析
    4.5 固定资产周转率指标分析
第五章 盈利能力分析
    5.1 总资产净利率分析
    5.2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5.3 销售毛利率分析
    5.4 销售净利率分析
    5.5 每股收益分析
第六章 发展能力分析
    6.1 销售增长率分析
    6.2 股东权益增长率
    6.3 收益增长率分析
    6.4 资产增长率分析
第七章 杜邦财务综合分析
第八章 公司业绩评价
    8.1 公司财务评价
        8.1.1 企业 2009-2011 年(盈利)财务评价
        8.1.2 企业 2012 年(亏损)财务评价
    8.2 对天业股份公司的财务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1.2.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3 文献综述
        1.3.1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合理性及边界综述
        1.3.2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运作综述
        1.3.3 一般性开发性金融综述
        1.3.4 综合性开发性金融综述
        1.3.5 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化转型综述
        1.3.6 国外政策性银行研究文献综述
        1.3.7 文献简评
    本章小结
2 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理论基础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
        2.1.2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路径
    2.2 理论借鉴
        2.2.1 金融功能观
        2.2.2 金融可持续发展观
        2.2.3 国开行开发性金融理论
    本章小结
3 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状况分析
    3.1 中国市场化的状况分析
        3.1.1 市场化筹资状况
        3.1.2 市场化投资状况
        3.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市场化的状况分析
        3.2.1 市场化筹资状况
        3.2.2 市场化投资状况
        3.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中国进出口银行市场化的状况分析
        3.3.1 市场化筹资情况
        3.3.2 市场化投资状况
        3.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整体状况
        3.4.1 运作市场化与经营综合化
        3.4.2 机构差异化与“一行一策”
        3.4.3 利益多元化与思维系统化
    本章小结
4 中外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状况的比较分析
    4.1 日本政策性银行机构的市场化状况
        4.1.1 筹资市场化状况
        4.1.2 投资市场化状况
        4.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德国政策性银行机构的市场化状况
        4.2.1 筹资市场化状况
        4.2.2 投资市场化状况
        4.2.3 德国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优势
    4.3 中外政策性银行机构市场化状况比较
        4.3.1 中外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共同点
        4.3.2 中外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差异
        4.3.3 中外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综合比较
    本章小结
5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基本功能分析
    5.1 基本功能假说
    5.2 传统政策性功能
        5.2.1 基本定义
        5.2.2 主要作用
        5.2.3 主要问题
    5.3 开发性政策性功能
        5.3.1 基本定义
        5.3.2 主要作用
        5.3.3 主要问题
    5.4 开发性商业性功能
        5.4.1 基本定义
        5.4.2 主要作用
        5.4.3 主要问题
    5.5 双栖功能
        5.5.1 基本定义
        5.5.2 主要作用
        5.5.3 主要问题
    5.6 一般商业性功能
        5.6.1 基本定义
        5.6.2 主要作用
        5.6.3 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6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基本路径分析
    6.1 经济型的PN结模型
        6.1.1 PN结理论
        6.1.2 假设条件
        6.1.3 模型构建
    6.2 PN结模型对“基本功能”论的解释
        6.2.1 传统政策性功能的形成
        6.2.2 开发性政策性功能的形成
        6.2.3 开发性商业性功能的形成
        6.2.4 双栖功能的形成
        6.2.5 一般性商业银行功能的形成
    6.3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基本路径
        6.3.1 市场化基本功能的关联性
        6.3.2 市场化功能演进的阶段论
        6.3.3 对基本路径的理论概括
    本章小结
7 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实际路径分析
    7.1 影响实际路径的因素分析
        7.1.1 对影响因素的整体判断
        7.1.2 对主要因素的基本分析
    7.2 对实际路径的初步判断
    7.3 对实际路径的模拟分析
        7.3.1 分量模型模拟分析
        7.3.2 总量模型模拟分析
    7.4 实际路径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7.4.1 综合性开发性金融特征
        7.4.2 综合性开发性金融的形成机制
        7.4.3 综合性开发性金融的政策意义
    本章小结
8 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未来路径分析
    8.1 金融机构观基础上的未来路径
        8.1.1 政策性银行的机构改革路径
        8.1.2 对金融机构改革路径的评价
    8.2 金融功能观基础上的未来路径
        8.2.1 维持现状型
        8.2.2 功能两分型
        8.2.3 政策性回归型
        8.2.4 完全商业化型
        8.2.5 金融功能观分析的评价
    8.3 金融可持续发展观基础上的未来路径
        8.3.1 基于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8.3.2 基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分析
        8.3.3 基于金融资源配置的安全性分析
        8.3.4 构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机制
    8.4 案例分析:某政策性银行省级分行的市场化趋势
        8.4.1 贷款规模的增长态势
        8.4.2 贷款比重的平均化趋势
        8.4.3 贷款竞争的差异化
        8.4.4 宏观效应逐渐凸显
    8.5 政策建议
        8.5.1 中央政府的对策
        8.5.2 地方政府的对策
        8.5.3 政策性银行的对策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主要结论
        9.1.1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相关定义
        9.1.2 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状况
        9.1.3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基本功能理论
        9.1.4 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的基本路径
        9.1.5 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实际路径
        9.1.6 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未来路径
    9.2 研究展望
        9.2.1 本研究的不足
        9.2.2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一) 外文文献
    (二) 中文文献
附录 调研资料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7)A保险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诊断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1.2.2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1.2.3 基础理论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A 保险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2.1 国内信用保险业务发展概况
    2.2 国内短期信用保险需求情况
    2.3 A 保险公司基本情况
        2.3.1 公司发展历程
        2.3.2 公司基本业务构成
        2.3.3 公司组织框架和员工队伍
        2.3.4 相关荣誉
        2.3.5 承保能力
        2.3.6 偿付能力
    2.4 A 保险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的经营现状
        2.4.1 短期信用保险产品情况
        2.4.2 团队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2.4.3 团队人员建设
        2.4.4 短期信用保险运营情况
        2.4.5 短期信用保险竞争对手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 保险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诊断分析
    3.1 A 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诊断过程及结论
        3.1.1 公司访谈情况
        3.1.2 实地调查
        3.1.3 诊断结论
    3.2 A 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 业务团队组合分析
        3.2.2 业务流程分析
        3.2.3 业务营销分析
        3.2.4 业务风险管理分析
        3.2.5 信用保险的市场环境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 保险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发展对策探讨
    4.1 业务团队组合发展对策
        4.1.1 完善业务组织架构
        4.1.2 建立激励和约束制度
    4.2 业务流程优化对策
        4.2.1 业务承保流程标准化
        4.2.2 建立流程监管制度
    4.3 业务营销对策
        4.3.1 制定目标客户
        4.3.2 建立多种销售渠道
    4.4 风险控制对策
        4.4.1 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4.4.2 建立风险管理团队
    4.5 业务内部管理对策
        4.5.1 加强信用险的推广
        4.5.2 构建公司数据库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主题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对高校"贷款风险"内涵的研究
        (二) 对高校贷款政策与制度的研究
        (三) 对高校"贷款风险"产生原因的研究
        (四) 对高校"贷款风险"规避的研究
        (五)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高等学校
        (二) 贷款、负债、贷款负债
        (三) 风险
        (四)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主要内容框架
    六、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案例研究法
        (四)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缘由
    一、宏观经济政策:潜在原因
    二、高校扩招:直接原因
        (一)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历程
        (二) 高校扩招的决定
        (三) 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
    三、国家财政投入与高校扩张比例失调
        (一)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很低
        (二) 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三) 国家财政投入增长率与高校扩张率失调
    四、政府、银行、高校三方联动
    五、高校贷款产生的理论探析
第二章 中国高校贷款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贷款的规模
        (一)普通高等学校贷款数额巨大
        (二) 高校贷款风险不堪承受之重
    二、高校贷款资金的使用
        (一) 高等学校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
        (二) 高校贷款资金使用中的误区
    三、高校贷款资金的管理
        (一) 松懈的政府管理
        (二) 随意的高校管理
        (三) 涣散的银行管理
第三章 高等学校筹资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的高等学校筹资
        (一) 美国高等教育概况
        (二) 美国高等教育的财政体制
        (三) 美国的高等学校筹资
    二、韩国的高等学校筹资
        (一) 韩国高等教育概况
        (二) 韩国高等教育的财政体制
        (三) 韩国的高等学校筹资
    三、日本的高等学校筹资
        (一) 日本高等教育概况
        (二) 日本高等教育的财政体制
        (三) 日本的高等学校筹资
    四、国外高校筹资对我国的启示
        (一) 增加政府财政资助比率,确立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模式
        (二)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教捐赠制度
        (三) 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使高校筹资获得制度保障
第四章 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一、高等学校对贷款风险的控制
        (一) 高校自测:有效遏制风险的基石
        (二) 端正银行贷款的指导思想
        (三) 完善银行贷款的管理制度
        (四) 建立健全贷款高校内部审计制度
        (五)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政府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一) 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
        (二) 加强对高校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督
        (三) 建立高校贷款风险预警提示制度
        (四) 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三、商业银行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一) 强化商业银行对高校的授信评估
        (二) 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
        (三) 强化贷后跟踪管理
第五章 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化解
    一、高等学校对贷款风险的化解
        (一) 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创业型大学化解巨额贷款
        (二)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高校
        (三) 建立高教募捐机制,提升捐赠吸纳比率
        (四) 通过项目融资(BOT)化解部分贷款
        (五) 利用"土地置换"偿还部分贷款
    二、政府对高校贷款风险的化解
        (一) 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
        (二) 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
        (三) 加快体制创新,多方面筹集教育财政经费
        (四) 成立政策性银行"置换"部分商业银行贷款
    三、商业银行对高校贷款风险的化解
        (一) 提取呆坏帐准备金冲销部分贷款
        (二) 以银团债务重组的方式化解贷款风险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9)中英文企业简介人际功能对比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1 Introduction
    1.1 Motive of This Research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1.3 The Layout of This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2.2 The Notion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2.2.1 Halliday's Interpersonal Function
        2.2.2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Interpersonal Function
    2.3 National Researches 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2.4 Features of General Introductions about Enterprises
    2.5 Theoretical Frame of This Thesis
3 Research Design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Procedure and Data Collection
4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ersonal System
        4.1.1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Three Kinds of Person in Chinese Introductions
        4.1.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Three Kinds of Person in English Introductions
    4.2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Mood- System
        4.2.1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the Mood- system in Chinese Introductions
        4.2.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the Mood- system in English Introductions
    4.3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Modal System
        4.3.1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Modality System in Chinese Introductions
        4.3.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Modality System in English Introductions
5 Conclusions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30 Chinese General Introductions of Enterprises
Appendix Ⅱ30 English General Introductions of Enterprises

(10)基于因果分析理论的房地产企业价值动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规范分析
        1.3.2 实证分析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企业价值及其动因研究综述
    2.1 企业价值及其评估方法
        2.1.1 企业价值的界定
        2.1.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2.2 企业价值动因研究梳理
        2.2.1 宏观层面动因
        2.2.2 行业层面动因
        2.2.3 企业层面动因
    2.3 基于因果分析理论的企业价值及其动因评估
        2.3.1 因果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
        2.3.2 因果分析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框架
        2.3.3 因果分析理论下的企业价值评估
    2.4 本章小结
3 房地产企业价值动因模型
    3.1 有关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述评
    3.2 “果”的衡量
    3.3 “因”的归纳
    3.4 因果分析框架的构建
4 样本数据分析
    4.1 样本数据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4.1.1 样本数据的选取
        4.1.2 本章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4.2 “果”的评估
        4.2.1 变量操作化
        4.2.2 评估结果
    4.3 因果关系的统计分析
        4.3.1 对宏观经济与行业层面动因的检验
        4.3.2 对调控政策与企业层面可量化动因的估计
    4.4 因果关系统计结果的解释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解剖研究
    5.1 万科简介
    5.2 “果”的评估
        5.2.1 利润情况与盈利能力
        5.2.2 资产结构与营运能力
        5.2.3 现金流质量
    5.3 “因”的追溯
        5.3.1 定量分析
        5.3.2 定性分析
    5.4 因果互动分析与企业价值评估
        5.4.1 从果到因分析
        5.4.2 从因到果分析
        5.4.3 价值估算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6.2.1 学术价值
        6.2.2 实践意义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本年度贷款企业资信评级揭晓(论文参考文献)

  • [1]资管新规下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以方正证券为例[D]. 徐悦婷. 中央民族大学, 2019(12)
  • [2]江西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D]. 卜琰婷.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6)
  • [3]C数控机床设备公司融资策略研究[D]. 孙伟. 东华大学, 2016(02)
  • [4]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研究[D]. 顾丽姝. 东北财经大学, 2014(06)
  • [5]新疆天业集团公司财务分析[D]. 陈巍巍. 石河子大学, 2013(03)
  • [6]中国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路径研究[D]. 闫江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02)
  • [7]A保险公司短期信用保险业务诊断与对策[D]. 肖春晖.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8]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 叶通贤. 西南大学, 2010(09)
  • [9]中英文企业简介人际功能对比探究[D]. 常君. 山西师范大学, 2010(06)
  • [10]基于因果分析理论的房地产企业价值动因探析[D]. 游夏蕾. 浙江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今年贷款企业信用等级公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