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a,Ba)-Mn-O材料的磁阻特性

La-(Ca,Ba)-Mn-O材料的磁阻特性

一、La-(Ca,Ba)-Mn-O材料磁电阻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康晨[1](2021)在《基于软磁材料的巨磁阻抗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工业制造,航空航天,质量检测等各个领域。基于巨磁阻抗(GMI)效应的磁传感器以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集成等特点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自Co基非晶丝中的GMI效应被发现以来,众多研究围绕如何基于趋肤效应提高材料的中低频GMI效应和开发相应的新GMI材料开展。对于高频段基于铁磁共振(FMR)效应的GMI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针对基于FMR效应的GMI效应开展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首先研究了传统涡流效应对应MHz频段下的磁阻抗产生机制和结构优化方法。在对比分析对角测量和非对角测量对GMI信号的影响结果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绕线方式对非晶丝的非对角GMI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铜线圈缠绕的非晶丝数量或让非晶丝对折成串联形式都能够使非晶丝的非对角GMI效应获得显着的增强。2.然后我们基于FMR效应研究了非晶丝的高频GMI效应。用非晶丝代替部分微带线的传输线,通过高频反射传输测试得到非晶丝等效阻抗随微波频率以及外加磁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阻抗的变化和磁导率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理论上由于FMR效应,GHz频段非晶丝的磁导率随外加磁场响应剧烈,可以提高微波电路的等效阻抗。但是非晶材料的阻尼系数较大,共振线宽较宽,其GMI结果线性度较差。3.最后对阻尼因子更小,共振线宽更窄的钇铁石榴石(YIG)材料的FMR现象和GMI效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测试夹具更换为共面波导,由于YIG为绝缘材料,样品和测试夹具之间不需要任何连接。实验结果表明YIG材料在FMR出现的磁场和频率附近会产生剧烈的GMI效应,可达200-1120%。经过对比发现薄膜YIG材料的GMI效应较高且线性度更好而较有望应用于GMI传感器中。

张子夜[2](2021)在《富钡钙钛矿氧化物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在高温状态下工作的能量转换装置,能够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的直接转化,转化效率高,对环境友好。随着两会的召开,一些热点词语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能源作为国家命脉,也成为两会讨论的重点。SOFC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社会对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的重度需求,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SOFC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电池的操作温度向低温区域靠拢,阴极阻抗变大;电池阳极与含碳燃料的适配性低。这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均会导致整个电池的性能较低,输出功率难以达到要求。随着人类各项技术的发展,稀土金属不断被人类发现、探索、分离,并逐渐成为当代高新技术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特殊的分布规律,很少达到经济上可开采的富集程度,所以稀土元素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同等重要。因此,积极探索新型氧化物以替代稀土元素氧化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研究新型固态氧化物电池电极材料为目标,系统地研究了超导材料Ba2MCu3O6+d(M=Y,Gd,Ho,Eu)和钙钛矿型BaMnO3基氧化物应用于SOFC电极材料的可行性及性能表现。采用燃烧法制备出Ba2MCu3O6+d(M=Y,Gd,Ho,Eu)粉体,研究不同稀土元素掺杂条件下对氧化物的成相影响,材料在氧化性气氛中的电导率、稳定性。分析不同稀土元素掺杂对氧化物的影响机理,研究其结构稳定性情况,测试电化学性能。Ba2MCu3O6+d系列样品,在200 oC以下均具有高于200 S cm-1的电导率。随着温度升高,其电导率急剧下降,但在600 oC时,Ba2MCu3O6+d系列样品的电导率仍然高于74 S cm-1,Ba2YCu2.6Fe0.4O6+d在600 oC下的电导率接近22 S cm-1。与Ba2YCu3O6+d相比,当温度上升到800 oC时,Ba2YCu2.6Fe0.4O6+d样品在空气中的电导率随着F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具体来说,Ba2YCu2.6Fe0.4O6+d在600 oC下的电导率接近22 S cm-1。对于燃料电极材料,BaMnO3、Ba Mn0.75Fe0.25O3-d和Ba Mn0.75Fe0.2Ru0.05O3-d在空气中和5%H2/Ar中的电导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aMnO3在还原性气氛中的电导率整体大于空气中的电导率,800 oC时空气中和还原性气氛中的电导率分别为0.004和0.04 S cm-1,约增大了一个量级。在空气气氛中,800 oC时Ba Mn0.75Fe0.25O3-d和Ba Mn0.75Fe0.2Ru0.05O3-d电导率分别为0.06和0.03 S cm-1;在5%H2/Ar中,800 oC时Ba Mn0.75Fe0.25O3-d和Ba Mn0.75Fe0.2Ru0.05O3-d电导率分别为0.011和0.012 S cm-1。Ba Mn0.75Fe0.25O3-d和Ba Mn0.75Fe0.2Ru0.05O3-d燃料电极SOFC的OCV均在1.0 V以上,峰值功率分别达到230和240 m W cm-2。而Ba Mn0.75Fe0.2Ru0.05O3-d的Rs较Ba Mn0.75Fe0.25O3-d更小;在以丙烷为燃料时,其OCV分别下降至0.89和0.95 V。在外加0.6 V电压测试丙烷中电池稳定性时,Ba Mn0.75Fe0.25O3-d和Ba Mn0.75Fe0.2Ru0.05O3-d燃料电极电池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且Ba Mn0.75Fe0.2Ru0.05O3-d表现出较大的波动。

褚凯丽[3](2021)在《La1-yAy-xAgxMnO3(A=Ca、Sr,0<y<0.5)多晶陶瓷制备及其电磁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Ln1-xAxMnO3(Ln代表La、Ce、Nd等三价稀土离子,A代表Ca、Sr、Ba等二价碱金属离子)由于其独特的电子输运和磁性能成为近些年来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受到了非常多科研工作人员的关注。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锰氧化物中铁磁-顺磁的温度转变区会引起不同寻常的物理效应,如相转变、电荷有序、自旋有序、轨道有序和巨磁电阻效应。电阻率和磁阻的温度系数是衡量钙钛矿型锰氧化物材料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锰氧化物陶瓷中电阻温度系数(TCR)和磁阻(MR)峰值通常发生在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MI)附近。锰氧化物在室温和低磁场下具有的较大TCR和MR值,在信息存储、磁传感器、磁制冷和非制冷的红外辐射热计等科学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大量的研究表明,Ag掺杂可以明显地降低材料中玻璃相的比例,提高其结晶质量,同时Ag的添加能够显着地降低材料的电阻率。得到室温下的TCR和低场下的MR是研究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的关键问题。Ag掺杂可以显着提高室温下的TCR值,然而,Ag以第二相的方式掺杂对TMI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且实际的掺入量无法控制。因此,我们根据化学计量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定量地将Ag掺入到La1-yAy-xAgxMnO3(A=Ca、Sr,0(27)y(27)0.5)多晶陶瓷中,此种方法添加Ag可控制锰氧化物中银的含量。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得到La0.67Ca0.09Ag0.24Mn O3多晶陶瓷。因为银的熔点为962°C,烧结温度太高会导致银的挥发,但是陶瓷要想具有优良的性能,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1000°C以上)制备,因此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影响是关键问题。通过改变烧结温度,在1000°C、1100°C、1300°C、1400°C和1450°C的最终烧结温度下,研究了温度对La0.67Ca0.09Ag0.24Mn O3陶瓷样品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到此系列多晶陶瓷样品的最佳烧结温度。根据实验获得的最佳温度,烧结制备了La0.67Ca0.33-xAgxMnO3多晶陶瓷。XPS,XRD和EDS的测试结果表明,在LCAMO陶瓷的晶格矩阵中,银以Ag+离子的形式存在。不同Ag+添加量的LCAMO样品,可以获得从267.0 K(x=0)到302.6 K(x=0.24)的宽的TMI值。TCR从263.2 K(x=0)的4.1%K-1增加到278.5 K(x=0.18)的10.9%K-1,x=0.24时在室温下(295.9 K)达到7.5%K-1。同时,在室温(299.2 K)下,对于x=0.24,材料的MR值达到17.7%。总体而言,这些发现表明Ag掺杂有助于改善LCAMO材料的电学和磁学性能。其次,烧结制备了La0.67Sr0.33-xAgxMnO3(x=0.00,0.15,0.18,0.19,0.20,0.21和0.24)多晶陶瓷。XRD图谱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菱形钙钛矿结构,属于R3(?)c空间群。FESEM显示,随着Ag添加量的增多,晶粒尺寸先增大然后减小。大的晶粒尺寸可以提高LSAMO陶瓷的电性能。元素面扫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包含La、Sr、Ag、Mn、O等元素,不含杂质。XPS光谱证实了银元素的存在,与XRD和EDS结果相一致。在x=0.19时,TCR峰值达到16.19%K-1,TCR峰值温度达到了室温(297.43 K)。结果表明,Ag掺杂对LSAMO陶瓷的双交换(DE)效应有显着影响,对提高LSAMO陶瓷的电输运性能有重要作用。接下来固定Ag的化学计量比为0.2,对La0.8-ySryAg0.2Mn O3多晶陶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电输运和磁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在二价Sr掺杂的条件下,通过X射线的主要衍射峰向低角度的移动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红移来确定样品的结构变形。Mn 2p3/2光谱的拟合结果证实了Mn4+离子浓度的增加,表明双交换(DE)效应得到了显着增强。TCR的值由y=0.00时的2.5%K-1(211.5 K)增加到y=0.175时的16.9%K-1(299.8 K),为材料应用于非制冷的红外测辐射热计和磁传感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王珊[4](2020)在《钙钛矿结构稀土铬酸盐的低温可控水热合成、磁性及热致变色性质研究》文中指出钙钛矿结构化合物(ABX3)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超导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气体传感器、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光电催化剂、铁电材料、热致变色材料、磁性材料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材料的制备方法直接影响材料的结构,进而可以此作为材料性能的调控手段。水热法合成材料反应温度低、产物结晶性好、晶粒尺寸和形貌均匀,并可通过调变合成条件对晶体的高能晶面的生长调控。相比于其它类型钙钛矿氧化物,钙钛矿型稀土铬酸盐因Cr元素本身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两种化学性质及较大的CrO6八面体扭曲,使得其用水热法合成具有较大难度,需要更高的反应温及自生压力。利用温和水热法制备钙钛矿型铬酸盐单晶体是亟需突破的瓶颈。本论文提出程序脱水晶化的方法,成功实现了低温水热环境下的钙钛矿型稀土铬酸盐的水热晶体制备及其可控掺杂、高能晶面的可控生长等,同时对所得样品进行了磁性及热致变色等性质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利用程序结晶的方法,成功的在低温水热条件下制备出了钙钛矿型重稀土铬酸盐RECrO3(RE=Er、Tm、Yb、Lu),并发现结构中CrO6八面体的扭曲度随A-位原子序数的增大(即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加,该扭曲度影响了Cr3+的反铁磁排列,产生了倾斜反铁磁行为,在奈尔温度以下出现了剩磁。(2)在低温水热下实现了部分钙钛矿型稀土铬酸盐的高能晶面生长,以尿素分解得到的NH4+为晶面生长抑制剂,实现了RECrO3(RE=La、Pr、Nd)单晶体的晶面调控,并以NdCrO3为例阐明了晶面选择性生长的合成机制。(3)利用低温水热方法成功的实现了B-位Mn元素在LaCrO3中的可控掺杂。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微米级立方块状单晶。Mn元素的掺杂可有效调控样品的磁性,磁熵变性质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内部出现了二级相变,与其它制备方法相比低温水热法制备的该系列样品内部出现了更高的磁有序。(4)在低温水热体系下制备了微米级立方块状的B-位Al掺杂的系列LaCrO3单晶材料。该系列材料在室温到600oC范围内表现出了成分及温度依赖的热致变色行为。材料在所测试温度范围内存在可逆及不可逆热致变色区域。可逆热致变色来源于样品受热而产生的晶格膨胀,不可逆热致变色来源于样品随着温度的升高内部产生了部分+6价的铬。本论文的研究为钙钛矿结构铬酸盐单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制备技术和材料合成化学理论基础。

王程一[5](2020)在《(La,A)1-xSrxMnO3(A=Y,Nd,Gd,Dy)材料的电输运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BO3型钙钛矿锰氧化物对A、B位离子具有一定容忍性,这种材料体系有利于通过对A、B位离子的掺杂与替换制备出新的材料体系来达到对材料改性的目的。但较大的磁电阻往往发生在更低的温度区间,同时依赖于更大的磁场,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磁电阻(MR)效应中材料的本征磁电阻往往发生在居里温度附近,因此在La1-xSr0.2MnO3(LSMO)材料的基础上进行A位元素的掺杂,使材料的晶格产生畸变,改变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双交换作用进而得到更大的低场磁电阻(LFMR)。同时有研究表明较小的掺杂水平变化就会对材料的电输运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探究稀土元素微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更适合对材料的电输运性能进行控制,找到更适宜的掺杂比例以获得更好的电输运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的La1-xSr0.2MnO3(x=0.1,0.15,0.2,0.25),通过对La1-xSrxMnO3体系展开不同Sr含量的研究来选择一个具有较优秀电学性能的组分进行掺杂,找到合适的掺杂比例后,通过Y元素大比例的替代La位,寻求更适宜的掺杂组分,使用稀土元素对已确定好的比例进行A位离子的低比例替换以探求性能优良的多晶陶瓷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来表征陶瓷样品的结晶状况、晶胞信息、晶体结构等;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统计材料的晶粒尺寸、晶界连通性、缺陷情况等形貌信息。通过与能谱仪与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像分析材料的元素分布以及元素组成,利用四探针法在零磁场以及1T磁场下对陶瓷样品的电阻-温度曲线进行监测,对材料的电输运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0.8Sr0.2MnO3陶瓷显示出了更好的化学均匀性以及更接近室温的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更适合作为掺杂的母相以探求近室温环境下更好的电学性能。Y元素在掺杂量大于0.1后会出现YMnO3析出的情况,但在掺杂量为0.1时消失,材料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获得了较大的MR但峰值MR对应温度降低,探求近室温环境下的具有优良电学性能的材料应在低掺杂量下进行。在掺杂量为0.03~0.06的范围内随着稀土元素(Y,Nd,Gd,Dy)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均转向低温,并在La0.76Gd0.04Sr0.2MnO3的样品中获得了34.6%,273.6 K的近室温LFMR,以及La0.74Y0.06Sr0.2MnO3中52.3%的LFMR。随着稀土元素(Y,Nd,Gd,Dy)有效半径的减小材料的MR逐渐增大。Y,Nd,Gd,Dy元素在低量微掺杂的情况下均使材料的MR大于未掺杂的La0.8Sr0.2MnO3材料。Y,Nd,Gd,Dy元素的掺杂均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峰值LFMR。

褚若波,卢宇[6](2018)在《基于LaCaBaMnO材料磁电阻效应的温度与磁强测量仪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的小型化要求传感器可以采集更多的信息。采用溶胶凝胶法与高温烧结工艺制得块状La2/3(Ca0.6Ba0.4)1/3MnO3多晶靶材,使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将该块状靶材沉积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得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薄膜,最后用EVA树脂将该样品封装成磁电阻传感器件。通过分析该传感器件的磁电阻特性,选用高精度集成ADC微处理器与匹配调理电路,设计了一种小型温度与磁强测量仪。

方依霏[7](2017)在《稀土钙钛矿TbFe1-xMnxO3的磁相变和各向异性磁热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钙钛矿型稀土过渡金属氧化物RFeO3与RMnO3 (R=稀土元素)是强关联物理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功能材料体系。稀土铁锰酸盐中的磁性来源主要有两类磁性离子的贡献,即稀土R3+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Fe3+/Mn3+。他们构成钙钛矿结构时,稀土离子的贡献在于其磁矩大、各向异性强,过渡金属离子和氧离子的结合形成了较稳定的钙钛矿八面体结构。这两类离子的相互作用能使钙钛矿氧化物体系产生诸如自旋重取向、自旋翻转及丰富的磁有序态等磁特性。由于在自旋电子器件上的潜在应用,这些磁现象引起了学术界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并已经引起工业界的关注。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研究稀土铁锰酸盐材料的磁结构和磁性质。钙钛矿型稀土铁酸盐和锰酸盐在各自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我们发现稀土铁锰酸盐继承了这两类母相材料的共性,在其中也观察到一些新的物理性质。本论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为:第一章,首先概述了稀土钙钛矿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的晶格结构、电子结构和磁特性。接着介绍了锰氧化物的庞磁电阻效应、杨-泰勒畸变及磁电耦合效应,也同时介绍了稀土钙钛矿正铁氧体中的自旋重取向现象和磁热效应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涉及的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原理。其中,包括多晶陶瓷样品的制备方法及利用光学浮区法生长高品质单晶样品,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解析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劳厄衍射进行晶轴定向,利用洛伦兹透射电镜观测单晶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磁感线分布,利用物性测量系统上的振荡样品磁力计附件进行磁性测量。第三章,我们给出并讨论TbFe0.75Mn0.25O3单晶的表面形貌和自发磁化研究结果,包括利用洛伦兹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貌观察、磁感线分布观察、原位加磁场电子全息观察和电子衍射图谱。我们发现,由于应力作用样品边缘的衍射衬度,样品的明场图像显示出类似分形的花样。在无自发磁化的ab平面内未观测到磁感应线,而在有自发磁化的bc平面内观测到磁感应线,说明在样品在bc面存在自发磁化轴。进一步,通过选区电子衍射确定了自发磁化方向沿c-轴,并且该晶体样品可能在微米尺度范围(>3 μm×3μm)内为单畴晶体,表明该体系存在较大的磁晶各向异性。第四章,研究了 TbFe1-xMnxO3材料的磁结构与自旋重取向现象的关联。利用粉末中子衍射技术,我们证实TbFe1-xMnxO3 (x<0.6)材料的自旋重取向相变在掺杂Mn元素之后转变为Γ4(Gx,Ay Fz)(?) Γ1(Ae Gy, Cz)型相变且存在高温到低温的反复自旋重取向行为,明显不同于母相TbFeO3的Γ4 - Γ2型相变及TbMnO3的正弦型反铁磁有序到复杂螺旋磁有序转变。在x=0.5-0.6附近,其自旋重取向的相变温度能被提高到室温附近。进一步,我们系统地分析了这一单晶体系的磁熵变与掺杂浓度的关系,以揭示反复自旋重取向的机制及低温复杂磁相图。因存在巨大的磁熵变和室温附近的自旋重取向现象,使得该体系材料在磁制冷应用和制备温敏型自旋电子学器件成为可能。最后,我们给出了温敏型自旋传感器的一种设计方案。第五章,研究了 TbMn1-xFexO3单晶材料的旋转磁熵变。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具有强磁晶各向异性的TbMnO3和TbMn0.25Fe0.75O3单晶在将其从a轴到c轴旋转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磁热效应。在7 T下,TbMnO3 (TbMn0.25Fe0.75O3)单晶的磁熵变的最大值与制冷能力值分别高达19.20 J/Kg K (14.84 J/Kg K),411.97 J/Kg (260.80 J/Kg).对于TbMn0.25Fe0.75O3单晶,其较大的磁热效应出现在临近Γ1-Γ4自旋重取向温度16 K附近,这不同于母相TbMnO3晶体出现在Tb3+离子反铁磁有序温度9K附近。基于非广延热动力学理论,我们进一步采用q-费米狄拉克统计分布给出从易磁化轴向难磁化轴旋转过程中的磁熵变随角度的变化的拟合值,获得了与实验值较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磁晶各向异性能的不同决定了 TbMn1-xFexO3体系的磁性与磁热效应的显着差异。第六章,为了探究RMO3体系的巨大的磁热效应的根源,合成并研究了 AMO3型碱土金属锰氧化物Ba1-xSrxMnO3-δ样品的自旋玻璃转变和磁热效应。发现合成过程中材料对于反应条件非常敏感,合成出的材料的氧缺位情况将直接影响晶体结构和磁特性。此外,发现在Ba1xSrxMnO3样品中的磁热效应非常弱。实验结果证明了RMO3体系能够发展成磁制冷材料而AMO3体系则不能的原因在于稀土离子特有的单离子磁各向异性。第七章,对本论文的工作给予总结,并对当前钙钛矿型稀土铁锰酸盐材料关于其新颖磁性与应用前景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韩森[8](2017)在《钙钛矿锰氧化物及其在传感器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钙钛矿锰氧化物是一类具有庞磁电阻、磁热效应等多种物理特性的功能材料。近些年通过对该类材料的不断研究,人们对其庞磁电阻效应产生机理有了新的认识,也使得对材料的居里温度调控和磁电阻效应的应用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许多具有优良物理特性的钙钛矿锰氧化物其居里温度均偏离室温。因此,如何获得在室温下具有优异特性的锰氧化物体系是一项基础工作。本论文在这一方面开展相关研究,获得了具有室温下优良特性的La2/3(Ca0.6Ba0.4)1/3MnO3(LCBMO)材料。在室温附近,测试结果表明LCBMO材料的磁电阻随温度和外界磁场强度变化为线性,说明该材料有可能成为温度和磁场的感应材料。基于此,我们以这一材料体系为基础,设计和制作了温度&磁场薄膜传感器及其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工作有: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LCBMO块体,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石英衬底上沉积得到LCBMO/石英薄膜材料。用XRD、台阶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块体和薄膜的结构和磁、电性质。实验结果表明,LCBMO薄膜结构的最佳退火温度为800℃,该材料居里温度在室温附近,且在室温附近其磁电阻对温度和磁场强度为线性响应。2.基于LCBMO材料的磁电特性设计并制作了温度&磁场薄膜传感器及其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制作了小电压放大电路,用数据采集卡采集电压信号。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软件,包括参数设置、数据采集、数字滤波、参数存储和调取、数据计算和显示等功能。3.利用所设计的温度&磁场薄膜传感器、电压放大电路、数据采集系统,验证了材料性能以及传感器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韩媛媛[9](2014)在《钙钛矿NdMnO3的Nd位和O位掺杂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具有CMR效应的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Ln1-xAxMnO3(Ln为La, Pr, Nd等三价稀土离子,A为Ca, Sr, Ba等二价碱金属离子),由于其丰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复杂的结构相图及潜在的应用前景,例如:超导性、铁磁性、铁电性、热电性、压电性、热导性、荧光性质、催化活性、巨磁阻效应等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以稀土氧化物Nd2O3,锰氧化物MnO2为原料制备了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以碱金属离子Sr2+来进行A位掺杂,掺杂量分别为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再利用NaOH和(NH4)2SO4制备的氨气来进行O位掺杂。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磁学性能,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样品进行A位掺杂,样品的性能发生了改变。由于Sr2+的掺入,B位Mn3+的价态发生变化,样品的相互交换作用增强。根据XRD衍射图谱的性能分析显示该系列不完全为正交晶系,还有杂质相存在;根据M-H性质的测定,表明样品的磁矩随着磁场的增加而减小,并且Sr2+含量越大,越易被磁化;根据M-T性质的测定表明样品在温度80K-300K范围内,自发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并且在所测温度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铁磁向顺磁的转变,表明居里温度高于300K。通过对样品R-T性能的测定显示出Sr2+的含量为百分之十的样品电阻非常大,完全表现出半导体导电行为,而未表现出金属性导电行为。Sr2+的含量为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三十的样品的电性能呈现出由金属性导电行为向到半导体导电行为的转变,具有优良的电磁阻效应。通过采用氨气对样品进行O位掺杂。根据XRD衍射图谱的性能分析显示该系列不完全为正交晶系,还有杂质相存在;根据M-H性质的测定,表明样品的磁矩随着磁场的增加而减小,并且掺N的样品较不N的样品更易被磁化;根据M-T性质的测定表明在温度80K-300K范围内,掺N样品的自发磁化强度比不掺N样品的自发磁化强度大,并且在所测温度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铁磁向顺磁的转变,表明居里温度高于300K;通过对样品R-T性能的测定显示出掺N样品的电阻小于不掺N样品的电阻,所以具有更优良的电磁阻效应。

蔡之让,杨杰,严国清,张明玉,宋启祥[10](2013)在《(1-x)La0.6Dy0.1Sr0.3MnO3/(x/2)(Sb2O3)复合体系磁电阻及其温度稳定性》文中研究说明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纯La0.6Dy0.1Sr0.3MnO3和(1-x)La0.6Dy0.1Sr0.3MnO3/(x/2)(Sb2O3)样品,研究了样品的电输运性质及高温磁电阻温度稳定性。结果表明,零场下,纯La0.6Dy0.1Sr0.3MnO3的ρ-T曲线出现双峰现象,高温峰是本征峰,较低温出现"肩峰"是非本征峰,复合体系在较低温的"肩峰"消失,用晶界效应予以解释;样品的电输运机制是,母体La0.6Dy0.1Sr0.3MnO3用ρ=ρ0+AT2拟合比较合理,复合样品用ρ=ρ0+AT2.5拟合比较合理;复合样品的MR-T曲线在高温出现一个平台,本征与非本征磁电阻的竞争结果是在高温区出现磁电阻平台,实现了高温区磁电阻的温度稳定性。

二、La-(Ca,Ba)-Mn-O材料磁电阻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a-(Ca,Ba)-Mn-O材料磁电阻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软磁材料的巨磁阻抗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GMI效应的应用
    1.3 GMI效应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框架介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GMI理论基础和测试
    2.1 GMI效应简介
    2.2 GMI效应的几种物理机制
        2.2.1 低频区域
        2.2.2 中频区域
        2.2.3 高频区域
    2.3 GMI效应测试
        2.3.1 中低频测试
        2.3.2 高频测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绕线方式对非晶丝GMI效应的影响
    3.1 非晶丝基本磁性表征
    3.2 非晶丝对角和非对角GMI效应对比
    3.3 不同绕线方式下非晶丝的GMI效应
        3.3.1 单线缠绕方式的GMI效应
        3.3.2 对折缠绕方式的GMI效应
        3.3.3 并联缠绕方式的GMI效应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FMR效应的非晶丝GMI效应研究
    4.1 实验装置
    4.2 测试结果
        4.2.1 非晶丝的FMR效应分析
        4.2.2 阻抗分析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FMR效应的单晶YIG的GMI效应研究
    5.1 钇铁石榴石YIG简介
    5.2 实验设计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5.3.1 结构表征
        5.3.2 磁性表征
        5.3.3 FMR现象分析
        5.3.4 阻抗分析
        5.3.5 GMI比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富钡钙钛矿氧化物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燃料电池与碳
    1.3 SOFC概述
        1.3.1 SOFC工作原理
        1.3.2 SOFC的极化损失
        1.3.3 SOFC关键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使用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测试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3 热重分析
        2.2.4 热膨胀系数测试
        2.2.5 电导率测试
        2.2.6 电化学性能测试
第3章 Ba_2MCu_3O_(6+δ)用于SOFC阴极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电解质和阳极的制备
        3.2.2 阴极材料的制备
        3.2.3 制备对称电池
        3.2.4 单电池的制备
        3.2.5 电池测试
    3.3 Ba_2MCu_3O_(6+δ)氧化物性能特征
        3.3.1 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特征
        3.3.2 材料的TGA特征
        3.3.3 材料的电导率特征
        3.3.4 材料的电化学特征
    3.4 Ba_2YCu_(3-x)Fe_xO_(6+δ)氧化物性能特征
        3.4.1 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特征
        3.4.2 材料的TGA特征
        3.4.3 材料的电导率特征
        3.4.4 材料的电化学特征
    3.5 Ba_2YCu_3O_(6+δ)及Ba_2YCu_(2.6)Fe_(0.4)O_(6+δ)阴极SOFC性能研究
        3.5.1 化学相容性特征
        3.5.2 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特征
        3.5.3 单电池的稳定性特征
        3.5.4 单电池的SEM和EDS特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BaMnO_3基氧化物作为SOFC阳极材料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燃料电极材料的制备
        4.2.2 电解质材料的制备
        4.2.3 阴极材料的制备
        4.2.4 对称电池的制备
        4.2.5 单电池的制备
        4.2.6 电池测试
    4.3 BaMnO_3氧化物性能特征
        4.3.1 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特征
        4.3.2 材料的TGA特征
        4.3.3 材料的电导率特征
    4.4 B位掺杂氧化物性能特征
        4.4.1 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特征
        4.4.2 材料的TGA特征
        4.4.3 材料的电导率特征
        4.4.4 材料的电化学特征
    4.5 BaMn_(0.75)Fe_(0.25)O_(3-δ)和BaMn_(0.75)Fe_(0.2)Ru_(0.05)O_(3-δ)燃料电极性能研究
        4.5.1 单电池在H_2燃料中的性能特征
        4.5.2 单电池在碳基燃料中的性能特征
        4.5.3 单电池的SEM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固态电池的发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3)La1-yAy-xAgxMnO3(A=Ca、Sr,0<y<0.5)多晶陶瓷制备及其电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La_(1-x)A_xMnO_3材料的结构性质
    1.2La_(1-x)A_xMnO_3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理论研究
        1.2.1 超交换作用
        1.2.2 双交换作用
        1.2.3 相分离机制
        1.2.4 晶界效应
        1.2.5 磁阻效应
    1.3La_(1-x)A_xMnO_3材料的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分析测试方法
    2.1 实验过程
        2.1.1 实验所需化学药品及设备
        2.1.2 溶胶-凝胶法制备La_(1-y)A_(y-x)Ag_xMnO_3(A= Ca,Sr)多晶陶瓷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热重-差热分析
        2.2.2 X射线衍射分析
        2.2.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2.5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
        2.2.6 四探针法电阻-温度和磁阻-温度分析
        2.2.7 温度和磁场依赖磁化强度测试
第三章La_(1-y)Ca_(y-x)Ag_xMnO_3多晶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烧结温度对La_(0.67)Ca_(0.09)Ag_(0.24)Mn O_3多晶陶瓷性能的影响
        3.1.1 烧结温度对La_(0.67)Ca_(0.09)Ag_(0.24)MnO_3晶体结构的影响
        3.1.2 烧结温度对La_(0.67)Ca_(0.09)Ag_(0.24)MnO_3表面形貌的影响
        3.1.3 烧结温度对La_(0.67)Ca_(0.09)Ag_(0.24)MnO_3电学性能的影响
    3.2 添加Ag对La_(0.67)Ca_(0.33-x)Ag_xMnO_3多晶陶瓷性能的影响
        3.2.1 添加Ag对La_(0.67)Ca_(0.33-x)Ag_xMnO_3晶体结构的影响
        3.2.2 添加Ag对La_(0.67)Ca_(0.33-x)Ag_xMnO_3表面形貌的影响
        3.2.3 添加Ag对La_(0.67)Ca_(0.33-x)Ag_xMnO_3电学性能的影响
        3.2.4 添加Ag对La_(0.67)Ca_(0.33-x)Ag_xMnO_3磁学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La_(1-y)Sr_(y-x)Ag_xMnO_3多晶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Ag掺杂对La_(0.67)Sr_(0.33-x)Ag_xMnO_3多晶陶瓷性能的影响
        4.1.1 Ag掺杂对La_(0.67)Sr_(0.33-x)Ag_xMnO_3多晶陶瓷晶体结构的影响
        4.1.2 Ag掺杂对La_(0.67)Sr_(0.33-x)Ag_xMnO_3多晶陶瓷表面形貌的影响
        4.1.3 Ag掺杂对La_(0.67)Sr_(0.33-x)Ag_xMnO_3多晶陶瓷电学性能的影响
    4.2 Ag掺杂对La_(0.8-y)Sr_yAg_(0.2)MnO_3多晶陶瓷性能的影响
        4.2.1 La0.8_-ySry Ag0.2MnO3 多晶陶瓷的热分析
        4.2.2 La_(0.8-y)Sr_yAg_(0.2)MnO_3多晶陶瓷的晶体结构分析
        4.2.3 La_(0.8-y)Sr_yAg_(0.2)MnO_3多晶陶瓷的表面形貌分析
        4.2.4 La_(0.8-y)Sr_yAg_(0.2)MnO_3多晶陶瓷的电学性能分析
        4.2.5 La_(0.8-y)Sr_yAg_(0.2)MnO_3多晶陶瓷的磁性能分析
    4.3 Sr掺杂对La_(0.85)Sr_(0.15-x)Ag_xMnO_3多晶陶瓷性能的影响
        4.3.1 Sr掺杂对La_(0.85)Sr_(0.15-x)Ag_xMnO_3多晶陶瓷晶体结构的影响
        4.3.2 Sr掺杂对La_(0.85)Sr_(0.15-x)Ag_xMnO_3多晶陶瓷电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
附录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会议

(4)钙钛矿结构稀土铬酸盐的低温可控水热合成、磁性及热致变色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钙钛矿结构的功能材料体系
        1.2.1 钙钛矿材料的结构
        1.2.2 钙钛矿基介电与铁电材料
        1.2.3 钙钛矿型氧化物基磁性及多铁材料
        1.2.4 钙钛矿结构相变存储材料与忆阻器
        1.2.5 钙钛矿型新能源催化材料
        1.2.6 钙钛矿型高温超导材料
        1.2.7 钙钛矿的阴离子调控化学与物理
    1.3 钙钛矿材料的制备方法
        1.3.1 固相合成方法
        1.3.2 水热法
        1.3.3 钙钛矿结构氧化物表面化学与晶面可控生长
    1.4 钙钛矿结构稀土铬酸盐简介
        1.4.1 钙钛矿型稀土铬酸盐的结构特点
        1.4.2 钙钛矿结构铬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
    1.5 热致变色现象及热致变色材料
        1.5.1 热致变色现象简介
        1.5.2 热致变色材料分类
        1.5.3 钙钛矿结构热致变色材料
        1.5.4 不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1.6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及主要结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钙钛矿结构重稀土铬酸盐RECr O_3(RE=Er,Tm,Yb,Lu)的温和水热合成及磁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合成方法
        2.2.3 主要分析测试仪器与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粉末X-射线拟合及其晶体结构分析
        2.3.2 材料的水热晶化机制
        2.3.3 材料的形貌和元素组成
        2.3.4 价态分析
        2.3.5 拉曼振动模分析
        2.3.6 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7 变温磁化率及磁滞回线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钙钛矿结构稀土铬酸盐的晶面可控合成及其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主要测试仪器和相应测试条件
        3.2.3 晶面调控方法及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温和水热法合成B-位有序掺杂的LaCr_(1-x)Mn_x O_3(x=0.1,0.2,0.3)单晶及其磁学行为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部分
        4.2.1 化学试剂
        4.2.2 主要测试仪器和相应测试条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LaCr_(1-x)Mn_x O_3 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4.3.2 样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分析
        4.3.3 晶体形貌分析
        4.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3.5 磁性测试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La Cr_(1-x)Al_x O_3 (x=0.05, 0.08, 0.12, 0.15)的水热合成及
    5.1 研究背景
    5.2 实验部分
        5.2.1 化学药品与试剂
        5.2.2 主要分析测试仪器与数据分析方法
        5.2.3 合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合成条件
        5.3.2 结构表征及讨论
        5.3.3 形貌及成分表征
        5.3.4 拉曼光谱测试分析
        5.3.5 磁性测试分析
        5.3.6 热致变色性质测试及分析
        5.3.7 变温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5.3.8 热分析
        5.3.9 元素价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作者简介及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La,A)1-xSrxMnO3(A=Y,Nd,Gd,Dy)材料的电输运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结构与相图
        1.1.1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1.1.2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电子结构
    1.2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物理理论
        1.2.1 超交换作用
        1.2.2 双交换作用
        1.2.3 Jahn-Teller效应
        1.2.4 HUND规则
        1.2.5 金属-绝缘体转变
        1.2.6 相分离机制
    1.3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电输运性质
        1.3.1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1.3.2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磁阻效应
    1.4 稀土元素的性质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过程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2 多晶陶瓷块材的制备
    2.2 相关分析测试方法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3 四探针法测试电阻率-温度(ρ-T)曲线
第三章 La_(1-x)Sr_xMnO_3 多晶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La_(1-x)Sr_xMnO_3 多晶陶瓷的性能研究
        3.1.1 晶体结构分析
        3.1.2 表面形貌分析
        3.1.3 电学性能分析
    3.2 Y掺杂La_(0.8-x)A_xSr_(0.2)MnO_3 多晶陶瓷的性能研究
        3.2.1 La_(0.8-x)Y_xSr_(0.2)MnO_3(x=0.03~0.37)多晶陶瓷的性能研究
        3.2.2 低掺杂La_(0.8-x)Y_xSr_(0.2)MnO_3(x≤0.06)多晶陶瓷的性能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a_(0.8-x)A_xSr_(0.2)MnO_3(A=Dy,Gd,Nd)多晶陶瓷的性能研究
    4.1 La_(0.8-x)Dy_xSr_(0.2)MnO_3(x≤0.06)多晶陶瓷的性能研究
        4.1.1 晶体结构分析
        4.1.2 表面形貌分析
        4.1.3 电学性能分析
        4.1.4 磁阻性能分析
    4.2 La_(0.8-x)Gd_xSr_(0.2)MnO_3(x≤0.06)多晶陶瓷的性能研究
        4.2.1 晶体结构分析
        4.2.2 表面形貌分析
        4.2.3 电学性能分析
        4.2.4 磁阻性能分析
    4.3 La_(0.8-x)Nd_xSr_(0.2)MnO_3(x≤0.06)多晶陶瓷的性能研究
        4.3.1 晶体结构分析
        4.3.2 表面形貌分析
        4.3.3 电学性能分析
        4.3.4 磁阻性能分析
    4.4 La_(0.74)A_(0.06)Sr_(0.2)MnO_3 多晶陶瓷的性能研究
        4.4.1 晶体结构分析
        4.4.2 表面形貌分析
        4.4.3 电学性能分析
        4.4.4 磁阻性能分析
        4.4.5 电输运性能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

(6)基于LaCaBaMnO材料磁电阻效应的温度与磁强测量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测量原理
2 传感器件的制备与测试
    2.1 磁阻传感器件的制备
    2.2 磁阻材料晶体结构分析
    2.3 磁阻薄膜的磁电阻特性分析
3 温度与磁强测量仪的外围电路设计
    3.1 微控器与AD转换电路设计
    3.2 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
    3.3 软件的设计
4 实验分析与讨论
5 结论

(7)稀土钙钛矿TbFe1-xMnxO3的磁相变和各向异性磁热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引言
    1.2 强关联体系庞磁电阻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1.3 强关联体系磁电耦合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1.4 钙钛矿型稀土铁氧化物的自旋重取向研究进展
    1.5 钙钛矿氧化物中的巨磁热效应
    1.6 本工作的出发点和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原理
    2.1 样品制备
    2.2 结构分析与表征
    2.3 磁学性质表征
    2.4 粉末中子衍射技术的原理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TbFe_(0.75)Mn_(0.25)O_3单晶的磁感应线分布和磁畴观察
    3.1 引言
    3.2 样品准备与实验
    3.3 形貌观察与磁畴观察
    3.4 磁感应线分布与原位加场测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TbFe_(1-x)Mn_xO_3材料的磁结构和自旋重取向研究
    4.1 引言
    4.2 晶体结构与温度诱导磁相变
    4.3 中子衍射实验与磁结构分析
    4.4 基于温度诱导自旋重取向的传感器设计
    4.5 磁场诱导磁相变
    4.6 掺杂浓度与磁熵变的关联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TbFe_(1-x)Mn_xO_3材料的各向异性磁熵变研究与统计分析
    5.1 引言
    5.2 TbMn_(1-x)Fe_xO_3 (x=0,0.75)单晶的磁学性质
    5.3 TbMn_(1-x)Fe_xO_3 (x=0,0.75)单晶的磁熵变计算
    5.4 磁熵变分布与制冷系数
    5.5 q-费米狄拉克统计分析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Ba_(1-x)Sr_xMnO_(3-δ)的自旋玻璃转变和磁热效应研究
    6.1 引言
    6.2 样品制备
    6.3 BaMnO_(3-δ)的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质
    6.4 Ba_(1-x)Sr_xMnO_3的磁学性质和磁热效应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钙钛矿锰氧化物及其在传感器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1 引言
    1.2 磁电阻效应
    1.3 传感器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钙钛矿锰氧化物性质的研究
    1.1 引言
    1.2 试验样品的制备
    1.3 结构及其性能表征
    1.4 结果及其性质分析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感器硬件的设计
    2.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2 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的总体方案
    2.3 薄膜传感器的设计
    2.4 信号放大电路
    2.5 数据采集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感器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
    3.1 LabVIEW与虚拟仪器
    3.2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的总体方案
    3.3 数据采集卡的配置
    3.4 信号的数字滤波以及测试参数的选择与存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场&温度薄膜传感器信号采集实验
    4.1 薄膜传感器的标定试验
    4.2 薄膜传感器误差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钙钛矿NdMnO3的Nd位和O位掺杂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钙钛矿氧化物的结构概述
        1.2.1 钙钛矿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1.2.2 钙钛矿氧化物的电子结构
    1.3 钙钛矿氧化物的电磁性能
        1.3.1 超交换相互作用模型
        1.3.2 双交换作用
        1.3.3 Jahn-Teller 效应模型
        1.3.4 氧化物中的相分离模型
        1.3.5 极化子理论模型
        1.3.6 容忍因子
        1.3.7 电输运性质
    1.4 样品制备影响因素分析
        1.4.1 温度对样品制备的影响
        1.4.2 通入气体的时间和速率对样品制备的影响
    1.5 钙钛矿氧化物的研究意义
    1.6 钙钛矿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2章 锰氧化物常见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2.1 引言
    2.2 样品常用的制备方法
        2.2.1 高温固相法
        2.2.2 溶胶-凝胶法
        2.2.3 共沉淀法
        2.2.4 水热法
        2.2.5 燃烧法
        2.2.6 机械混合法
        2.2.7 凝胶浇注法
        2.2.8 甘氨酸燃烧法
        2.2.9 其他方法
    2.3 本实验的制备方法
    2.4 样品常用的表征方法
        2.4.1 样品晶体结构的测定
        2.4.2 样品磁学性能的测定
        2.4.3 样品电学性能的测定
第3章 A 位掺杂样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品晶体结构的分析
        3.3.2 样品磁学性能的分析
        3.3.3 样品电学性能的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O 位掺杂样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样品晶体结构的分析
        4.3.2 样品磁学性能的分析
        4.3.3 样品电学性能的分析
    4.4 影响因素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1-x)La0.6Dy0.1Sr0.3MnO3/(x/2)(Sb2O3)复合体系磁电阻及其温度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
    2.1 样品制备
    2.2 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相结构
    3.2 电输运性质
    3.3 电输运机制
    3.4 低场磁电阻效应
4 结论

四、La-(Ca,Ba)-Mn-O材料磁电阻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软磁材料的巨磁阻抗效应研究[D]. 康晨. 兰州大学, 2021
  • [2]富钡钙钛矿氧化物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研究[D]. 张子夜. 西南大学, 2021(01)
  • [3]La1-yAy-xAgxMnO3(A=Ca、Sr,0<y<0.5)多晶陶瓷制备及其电磁性能研究[D]. 褚凯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钙钛矿结构稀土铬酸盐的低温可控水热合成、磁性及热致变色性质研究[D]. 王珊. 吉林大学, 2020(08)
  • [5](La,A)1-xSrxMnO3(A=Y,Nd,Gd,Dy)材料的电输运性能研究[D]. 王程一.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基于LaCaBaMnO材料磁电阻效应的温度与磁强测量仪的设计[J]. 褚若波,卢宇. 传感技术学报, 2018(08)
  • [7]稀土钙钛矿TbFe1-xMnxO3的磁相变和各向异性磁热效应研究[D]. 方依霏. 上海大学, 2017(02)
  • [8]钙钛矿锰氧化物及其在传感器上的应用研究[D]. 韩森.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9]钙钛矿NdMnO3的Nd位和O位掺杂的性能研究[D]. 韩媛媛. 河北大学, 2014(01)
  • [10](1-x)La0.6Dy0.1Sr0.3MnO3/(x/2)(Sb2O3)复合体系磁电阻及其温度稳定性[J]. 蔡之让,杨杰,严国清,张明玉,宋启祥.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3(02)

标签:;  ;  ;  ;  

La-(Ca,Ba)-Mn-O材料的磁阻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