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浅谈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方杰[1](2021)在《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实施动因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黄蔚[2](2019)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文中认为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企业并购中形成的商誉,即合并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按照并购支付对价大于被并购方公允价值的差额单独作为一项资产于资产负债表中列报,且后续计量方法采用减值测试替代了系统摊销,作为合并商誉唯一的后续计量方法。据Wind数据库显示,我国2007年A股上市公司总体商誉余额为386.62亿,总体商誉减值额为4.78亿,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量为37家,披露商誉的公司数量为564家,到2016年总体商誉余额增至10 496.51亿,突破万亿,总体商誉减值达到98.89亿。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量也增加到309家,披露商誉的公司数量增至1748家,即过半数的A股上市公司的报表中有商誉这项资产,其中又有17.68%的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1随着并购浪潮的兴起,近年来合并商誉与其减值金额都有跨越式增长,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引起了监管部门、理论界以及实务界等各方的关注。因此,进一步加强关于合并商誉的理论研究能够为监管部门以及实务界提供相应地理论依据。现行准则下合并商誉的计量方法是否能反映商誉的经济实质?合并商誉能否真正地改善企业的绩效?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方式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改进?而目前有关商誉会计后续计量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商誉减值进行的。但本文认为仅对于减值测试法本身的研究尚不足以解决商誉会计后续计量的改进的问题,还应该针对是否应重新考虑引入摊销的后续计量方法进行调查。对于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对企业超额收益及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回答上述问题。此外,现有文献鲜有探究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综上所述,本文将围绕合并商誉对企业超额收益、绩效、盈余管理以及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以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机制。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年-201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合并商誉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从我国资本市场合并商誉发展趋势方面来看,我国A股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总额、商誉占总资产比重以及商誉减值都有大幅增长,尤其受到并购浪潮的影响,自2013年起,上述指标的增速均显着加快。从行业分布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誉余额及其减值增幅较大,且商誉余额占总资产比重较大,减值风险凸显。从板块分布看,创业板商誉余额,商誉减值以及商誉占总资产比重的增幅都是最大的。商誉账面价值过大和巨额减值等问题集中在“轻资产”公司和中小创企业。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本研究并未发现合并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当期或持久的超额收益。现行会计准则下确认计量的合并商誉的主要来自于并购的价差,包含相当程度的“非核心商誉”部分,与其超额收益本质有一定程度偏离。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根据本文对合并商誉的分类而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合并商誉分为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和业已形成的合并商誉(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分别考察二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当期绩效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并不持久。而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对企业当期、滞后一期甚至更长期间的绩效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此外,行业集中度对于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行业集中度能够增加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以及缓解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从合并商誉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增加了企业正向的盈余管理程度,同时,股权支付方式对二者关系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即股权支付方式的运用增加了合并商誉确认过程中导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进一步地,以盈余管理作为中介变量对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发现盈余管理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有相当程度是通过正向的盈余管理来实现的,对企业的绩效尤其是企业长期的绩效并无本质上的改善。从合并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方面看,本文首先分析了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现行商誉会计准则下确认的合并商誉价值由于其估值中的泡沫因素和商誉会计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增加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上市公司获取外部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但是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和四大审计能够对合并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作用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即,二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造成的外部融资约束。更进一步地,本文以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了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融资约束在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监管层面和准则改进两个方面的建议。针对监管方面:首先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存在较高商誉减值风险的行业的监管,对于商誉占资产比重较高的行业和公司,跨界并购,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公司更应加强监管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及其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风险管控应重点关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中小创企业,该行业和板块的特征使得并购中容易出现过高估值现象,导致商誉泡沫产生,减值风险较大,应着重规范。第二是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及事后的监督审查,加强对于商誉的相关信息的披露力度,对于报表中的信息应做到明确易懂,而对于出具评估报告进行减值测试的,评估报告应该公开易得以便于投资者及监管者能够充分获得商誉及其减值的相关信息。第三是增强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和应承担的责任,因为商誉计量对于评估结果的依赖使得评估报告的可靠性是商誉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之一。除了监管层面对资本市场商誉问题的规范,更重要的是针对商誉准则的改进:首先是对于合并商誉初始计量方法的改进,使得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价值尽可能地体现商誉的“超额获利能力”本质。其次,提高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效率降低减值测试中的自由裁量权。最后本文建议考虑重新在商誉的后续计量中引入摊销的方法,采用摊销与减值相结合的方法作为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重新考虑引入摊销的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利用商誉做高企业估值后,又利用巨额减值操纵利润而引起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波动。且引入摊销,会使得合并后面临长期的摊销费用,且商誉价值越高,相应地摊销费用越大,可以使企业更谨慎地对待并购重组,能够对部分企业利用并购盲目扩张起到一定约束作用。此外,本文建议在合并商誉减值测试模型中尽量避免采用现值模型来进行减值测试,加强第一层级公允价值在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中的运用。

李俊杰[3](2018)在《资本市场与中国教育产业发展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历经三十余年,逐渐形成和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我国的资本市场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也推动和改变了无数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生态,其中也包括关系国家盛衰兴亡和国计民生的教育产业。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当前的国家教育投入依然无法完全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资金不足成为诸多教育领域办学的重要制约因素。有鉴于此,国家日益认识到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扩宽教育筹资渠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种背景下,资本市场和教育产业的结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研究的视角放到资本市场和我国教育产业的关系上,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在论文结构安排上,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界定和阐述,为后续的研究做好了理论铺垫;其次分析了资本市场参与教育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从发展现状、特点面临的风险和投资价值等方面对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再次,本文探究了我国教育政策变革和我国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后,本文还以美国为例,对教育资本市场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其对中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除了理论上的研究和分析,还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说明,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从本文的研究结论来看,资本市场和我国教育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具备理论和现实意义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既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又对丰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教育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和我国教育产业二者相结合的产物,纵观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相比于活跃在资本市场的其他产业,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特别的,我国教育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关系与国家政策关联密切,具备很强的政策敏感性。同时也指出,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教育产业和资本市场的联姻起步晚,发展仍然不成熟,未来有进步和完善的空间。本文在参考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跨学科的视角,综合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叶龙祥[4](2016)在《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吴宣恭的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力求对吴宣恭主要经济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概括。吴宣恭经济思想主要涉及所有制与产权理论、我国社会的产权关系、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所有制改革理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价值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些重要理论、现阶段重大经济社会关系及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等方面。所有制与产权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是吴宣恭经济思想的重中之重。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史论相结合、求实与创新相结合、调查与采访相结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对吴宣恭的经济思想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价值的结论。对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价值:第一,吴宣恭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学习、研究、发展和运用,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和把握;第二,吴宣恭经济思想根植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际,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后学之辈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历程和实践运用,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脉络;第三,吴宣恭的严谨治学精神、高度责任感和崇高的品格是广大经济学人终身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翟业虎[5](2013)在《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竞业禁止制度产生已有数百年,然而至今在诸多竞业禁止的重要问题上仍分歧不断。我国大陆地区的竞业禁止制度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较明显的差距。拙文从竞业禁止的多种角度进行了较深入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借鉴域外法的先进理论和立法经验对我国竞业禁止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完善,实现单位、个人和公共利益的和谐统一,保障正当竞争,遏制无序倾轧,促进人尽其用和市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文章的主要学术观点如下:一是竞业禁止制度保护的法益是平等就业权、商业秘密权和公共利益。三者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竞业禁止的产生和发展,竞业禁止应当遵循基本人权优位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合理限制原则以及工具性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原则。二是竞业禁止制度正当性的理论有:经济学上的“代理成本理论”,法学上诚实信用原则和忠实义务理论,合理限制理论等。三是主张利用契约控制来保障竞业禁止协议的合理性。四是提出了完善中国大陆地区竞业禁止立法和实践的具体措施和路径,即其一,强化对约定竞业禁止的规制;其二,统一经济补偿金的立法规定;其三,注重法定竞业禁止的统一关联性规定;其四,在民事程序上适当引入禁令制度;最后完善刑法上对严重违反竞业禁止之行为的刑事调控的措施。

黄华梅[6](2004)在《国企改制上市过程中资产剥离操作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公司产权不明晰,资产配置不合理、社会负担重以及资金严重匮乏等方面,为摆脱困境,大部分国有企业都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改革,其中通过企业改制成为上市公司不失为一条便捷有效的改革途径。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由于受有关法规以及客观环境的约束,绝大多数企业都会面临资产重组和资产剥离等问题。在实务操作中,因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剥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公司上市后负担依旧沉重、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在上市公司排序中,各项指标均排在后面,难以达到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目的。 因此本文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特别是财务管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国企改制上市中资产剥离的这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资产剥离决策分析以及资产剥离的具体操作等方面,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方法、观点,以期望能对实践过程中的剥离工作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使其更规范、更高效。论文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然后对文章总体的研究内容和思路作了说明,本部分最后对本文所涉及到的主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首先对国外资产剥离的发展及其常见的剥离方法进行了概述,简要说明了国内外资产剥离概念上的差异;其次主要叙述了近年来我国资产剥离的实践,包括我国资产剥离出现的意义、动因、方法及现阶段已有的剥离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分析了国企改制时对资产进行剥离应遵循的指导原则。首先说明了剥离时应遵循的总体原则和操作原则,然后对不同类型资产的选择原则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第四部分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各项目入手,探讨了资产剥离的操作方法、会计处理及剥离出去资产的处置模式。 文章最后一部分对国企改制上市中资产剥离难点问题的解决及相关配套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了剥离后非经营性资产及职工养老保险金问题的解决对策,且对资产剥离中涉及到的政策支持及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张海燕[7](2001)在《浅谈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提出在步入新世纪和我国即将加入WTO之际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认为在这其中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积极争取上市是必然的重要选择。

蒋健[8](2001)在《神州股份改组上市案例评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山西神州煤电焦化股份有限公司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初次公开发行)为案例,根据该公司股份制改组方案、IPO申报的正式材料和公开披露的其他信息,对该公司股份制改组和公开发行上市的全过程进行介绍和评价,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投资银行业务的中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组上市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模式。 全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山西神州煤电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股份”)股份制改组和公开发行上市案例的全过程及主要问题进行了介绍,主要就该公司基本情况、公开发行情况、募集资金运用、发起人情况、股本结构、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财务状况、资产评估情况和盈利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说明。 神州股份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在对其部分经营性资产进行重组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四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总股本24,519万股。 该公司成立并运行一年后,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正式申请公开发行。根据证监会批准,2000年5月神州股份进行增资扩股,采取对法人配售和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流通股(A股)15,000万股,总股本增至39,519万股。2000年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本次A股发行采用溢价发行。发行价格4.60元,发行市盈率31.94倍,实际募集资金67,303万元。所得款项主要用于投资于太原城市煤气工程气源厂项目和收购集团公司下属的炉峪口煤矿。 第二部分对神州股份WO案例进行评价,对该案例涉及的投资银行业 务中的几个问题,如股份制改组的财务效果与条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工 作的要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上市中的资产重组问题、股票发行定价问题 及其他财务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 制、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规范公司的运行体制。企业股份制改组后申请发 行上市应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规定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要求。此外, 企业改制成股份制企业还要花较长的时间,完成大量工作,收集、整理和编 制各种文件资料,通过专业机构协同工作和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企业股份制改组工作中,资产重组是重心,它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发行 上市。资产重组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只有充分注意企业物质 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各个方面的协调和安排,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应遵循主业突出、避免同业竟争、规范关联交易、“三 改一加强”原则、利润适当原则、股本与资本结构适当要求和系统设计原则。 目前我国企业改组上市的模式主要有原续整体重组模式、合并重组模式、“一 分为二”重组模式和主体重组模式等四种。本案例属于主体重组模式。企业 进行股份制改组时还应关注清产核资与产权界定问题、资产评估问题、债务 安排问题、模拟会计报表与审计以及制度创新问题等财务问题。 合理制定发行价格是企业成功发行上市的另一关键因素。股票发行通常 采用的估值方法有现金流量折现法(DCF)、可比公司法、市盈率法等。本 案例采用市盈率法确定股票发行价格。

汪军[9](1999)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中独立审计研究》文中指出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10](199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何建构政府与社会双向机制一、问题的提出首先要指出,这里所说的机制是指政府与社会的双向行为。政府与社会的这种双向机制及其行为,乃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良性运作的内在要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建构适应...

二、浅谈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制度背景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商誉的本质
        二、合并商誉与企业绩效
        三、合并商誉与盈余管理
        四、合并商誉与融资约束
        五、现有文献不足
    第二节 制度背景
        一、商誉的初始计量
        二、商誉的后续计量
        三、商誉会计改进的进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经济学基本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
        二、代理理论
    第二节 会计学基本理论
        一、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VS决策有用观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VS可靠性
        三、准则弹性规则导向VS原则导向
        四、会计基本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商誉的本质理论与商誉的计量
        一、超额收益观与直接计量法
        二、总计价账户观与间接计量法
    第四节 理论框架
第三章 我国A股市场合并商誉现状分析
    第一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的总体概况
    第二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年度分析
    第三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行业分析
    第四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板块分析
    第五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披露情况分析
第四章 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假设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并商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中介效应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推理与假设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合并商誉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中介效应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节 回归结果分析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监管方面
        二、准则完善方面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3)资本市场与中国教育产业发展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主要文献回顾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内容
        1.4.1 解决的问题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与教育产业的概念界定
        2.1.2 资本市场和教育资本市场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2.2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2.2.3 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必要性分析
    3.2 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
    4.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4.1.1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阶段
        4.1.2 我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4.1.3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4.2 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模式与路径分析
    4.3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4.3.1 我国教育创投产业发展概况
        4.3.2 我国教育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
        4.3.3 我国新三板教育行业的发展概况
        4.3.4 总结
第5章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特点、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5.1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特点及成因
        5.1.1 当前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5.1.2 我国教育产业自身特点在资本市场的体现
    5.2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5.2.1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
        5.2.2 对我国教育资本市场风险防范的思考
第6章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6.3 实证研究结果
        6.3.1 主板市场及新三板市场行业间对比研究结果
        6.3.2 新三板教育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结果
    6.4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7章 教育政策变革与我国教育资本市场联动效应分析
    7.1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主要教育政策变革梳理。
        7.1.1 影响教育资本市场的民办教育政策变革梳理
        7.1.2 影响教育资本市场的其他教育政策变革梳理
    7.2 教育政策变革与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双向联动机制
        7.2.1 教育政策变革与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双向联动机制的表现
        7.2.2 教育政策变革与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双向联动机制的成因和政策启示
    7.3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短期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7.3.1 问题的提出
        7.3.2 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7.3.3 实证研究结果
        7.3.4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8章 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以美国为例
    8.1 美国教育产业和资本市场联姻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8.2 案例分析:美国着名教育上市公司—阿波罗教育集团发展历程研究
第9章 结论
    9.1 研究结论
    9.2 本文的创新和局限
        9.2.1 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
        9.2.2 本文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9.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及有待研究之处
第一章 吴宣恭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一节 吴宣恭学术生涯概况
    第二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在与多种经济思想观点碰撞中形成
        三、在所有制改革实践中发展
    第三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求学时期的孕育阶段
        二、任教时期的探索阶段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时期的形成阶段
        四、新世纪以来在反思中发展阶段
第二章 所有制与产权基本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 所有制基本理论的研究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的内涵
        二、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所有制变革的规律
    第二节 产权关系基本理论的研究
        一、研究产权关系方法的探索
        二、产权的定义
        三、产权的性质
        四、产权主体的权能、利益和责任的关系
    第三节 产权体系的内部结构研究
        一、产权关系的“四权”
        二、产权统一和分离
        三、所有权与产权关系
        四、归属权在产权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产权主体的确认
    第四节 产权与产权制度关系的研究
        一、产权的细分与组合
        二、产权制度的内涵
        三、产权制度与所有制的关系
第三章 对我国社会的产权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产权关系的研究
        一、全民所有制的产权关系
        二、对全民所有制产权关系争议见解的驳斥
        三、现实影响
    第二节 股份公司的产权关系研究
        一、股份公司的产权关系
        二、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看待股份制改革的利弊
        三、坚持对片面夸大股份制作用进行有针对性地辩析
    第三节 法人财产权的研究
        一、法人财产权的内涵
        二、在质疑中论证公司财产权内涵与实质
        三、现实影响
    第四节 中小企业产权关系的研究
        一、运用辩证思维辨析家庭式企业产权结构的利弊
        二、用质疑眼光追根溯源私营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三、对中小企业产权制度调整提出科学设想
第四章 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评析西方现代产权理论
    第一节 全面比较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新制度学派的产权理论
        一、经济界对两种产权理论的研究情况
        二、从总体上比较研究了两种产权理论
        三、社会各界的理论影响和反应
    第二节 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评析
        一、对“交易费用”理论的评析
        二、对“科斯定理”理论的评析
        三、现实影响
    第三节 对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评析
        一、多角度地批评“企业契约论”
        二、对以“利益相关者论”为根据的企业产权理论的评析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产权理论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企业产权理论
        二、企业内部关系与法人治理结构
        三、搞好企业治理结构
第五章 产权与所有制理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运用
    第一节 产权分离理论在国有经济改革中的运用
        一、国家所有制的实质
        二、国家所有制产权分离理论
        三、国家所有制改革形式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财产和劳动产品的归属关系研究
        一、国有企业劳动产品的归属关系
        二、国有企业股份改制中国有资产的维护
    第三节 国有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一、国有经济产权改革的必要性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
        三、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五、现实影响
    第四节 所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的研究
        一、理论界关于所有制实现形式内涵的学术探讨
        二、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三、中肯地提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注意事项
        四、现实影响
    第五节 国有产权制度改革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改革的方向和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
        三、对私有化理论的批判
        四、现实影响
第六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研究
    第一节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二、理论意义
    第二节 市场经济形成与改革的“市场导向”问题研究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市场经济的形成
        二、改革的“市场导向”研究
        三、理论意义
    第三节 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优势
        一、准确论述所有制与计划、市场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地位
        二、探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优势的根本途径
第七章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坚持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研究
        一、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二、准确分清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三、物化劳动与价值、剩余价值的关系
        四、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原理的认识
    第二节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关系的研究
        一、价值形成与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作用
        二、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
        三、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在价值实现中的作用及意义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研究
        一、论证价值量的影响因素
        二、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的影响
        三、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坚持与发展
    第一节 所有权对分配关系的作用
        一、劳动与产权关系
        二、劳动与价值关系
        三、产权、价值与分配关系
    第二节 对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的批判
        一、对西方“边际生产力理论”的批判
        二、对西方“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的批判
        三、正确理解“按要素贡献分配”
    第三节 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关系的研究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我国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和根源
        三、我国当前经济问题与分配不公的关系
        四、解决分配不公的基本途径
第九章 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一、立足现实,探讨如何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二、立足现实,探讨促进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问题
        三、关于发展企业集群和总部经济的有关问题分析
    第二节 关于世界经济危机根源的研究
        一、中外经济学家进行的各种推断
        二、运用马克思危机理论把脉危机的病根,得出马克思主义结论
        三、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为化解危机提供了科学的药方
    第三节 关于股票市场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准确把握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和问题及产生原因,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提出合理的目标模式
        三、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实施办法
    第四节 关于住宅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
        一、较早地倡议将住房建设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精辟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
        三、考察了城市化发展道路,准确把握了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前提和关键
    第五节 文化知识经济的研究
        一、把握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二、深谙文化的重要性,呼吁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章 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所有制与阶级关系和阶级分析
        一、学界内的不同观点
        二、吴宣恭对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的认识
    第二节 对当前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内争鸣
        二、从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中,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三、为正确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提供理论分析
    第三节 提出我国所有制的二元结构,研究经济规律的二元化
        一、创造性地提出新“二元”规律体系
        二、从所有制关系阐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特有经济规律及其影响
        三、倡言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十一章 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研究
    第一节 关于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
        一、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二、抓住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系统、完整地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研究
        一、质疑政治经济学以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准确解读了生产方式的内涵
        二、质疑生产方式“中介说”的观点,准确把握生产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三、强调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有利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第三节 从生产关系整体的角度分析“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争论
        一、运用经济理论和“否定之否定”原理,强调恩格斯的解释符合逻辑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辩析争论中的错误观点,准确分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及其基本特征
        三、肯定争论中的有益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
        四、批判私有化主张,揭穿有人利用争论浑水摸鱼、贩卖私货的真实面目
    第四节 关于政治经济学结构和理论体系的研究
        一、学界内对经济学主线的不同观点
        二、联系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强调我国经济学主线是随着由所有制改革主导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展开的
    第五节 强调所有制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所有制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呼吁重视所有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第六节 对经济学错误范畴的批判
        一、学术界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
        二、科学地认识资本与劳动力的关系
        三、科学地认识劳动与劳动力区别及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四、揭露西方“人力资本”概念的谬误,维护经济学范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第十二章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贡献与价值
    第一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特点
        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二、坚持理论探索与实践指导的统一
        三、坚持革命批判与理论创新的统一
        四、鲜明的阶级立场与严谨的治学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学术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积极探索者
        二、国有企业改革“两权分离”路径的倡导者和研究者
        三、中国MBA的首创者
        四、教书育人的巨匠
    第三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三、对吴宣恭严谨治学精神和高尚品格的弘扬与传承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动机和范围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 研究方法和路径 第一章 竞业禁止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竞业禁止的语源探析和定义界定
    一、 竞业禁止的语源探析
    二、 竞业禁止的定义界定
    三、 竞业禁止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 竞业禁止的种类
    一、 法定竞业禁止和约定竞业禁止
    二、 在职竞业禁止和离职竞业禁止
    三、 同业竞业禁止和兼业竞业禁止
    四、 单纯竞业与附商业秘密保护义务的竞业
第三节 竞业禁止的历史沿袭和价值更迭
    一、 竞业禁止的历史沿袭
    二、 中国大陆地区竞业禁止的价值更迭
    三、 外域法竞业禁止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竞业禁止的价值基础和合理化证成
    一、 竞业禁止的价值基础
    二、 竞业禁止制度的合理化证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竞业禁止的法益冲突及其衡平原则
第一节 竞业禁止所保护的法益分析
    一、 平等就业权
    二、 公共利益
    三、 商业秘密权
第二节 法益冲突的表现
    一、 平等就业权和商业秘密权的博弈
    二、 平等就业权和公共利益的冲突
    三、 商业秘密权和公共利益的冲突
第三节 竞业禁止的权益冲突的衡平原则
    一、 基本人权优位原则
    二、 利益平衡原则
    三、 合理限制原则
    四、 限制权利负面外部效应原则
    五、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原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违反竞业禁止法律责任研究
第一节 法定竞业禁止辨析
    一、 法定竞业禁止与“篡夺公司机会”的区别与联系
    二、 法定竞业禁止与约定竞业禁止的对比
第二节 违反竞业禁止的法律责任研究
    一、 违反竞业禁止的民事责任
    二、 违反竞业禁止的刑事责任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契约控制理论与竞业禁止协议
第一节 关于契约控制的有关理论
    一、 以契约正义为基点的理论
    二、 以自主决定为基点的理论
第二节 正义论的简要梳理和评论
    一、 求索正义
    二、 罗尔斯正义论的素描
    三、 原初地位和“无知之幕”
    四、 原初状态下的两个正义原则
    五、 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简要述评
    一、 关于本体论的分析
    二、 关于方法论的批评
    三、 结论
第四节 据于罗尔斯理论对契约控制理论的检讨
    一、 契约自由原则在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位置
    二、 限制契约自由的理由及其界限
    三、 关于契约控制理论的检讨
    四、 劳动契约上的关于竞业禁止约款的控制
第五节 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
    一、 否定说
    二、 肯定说
    三、 竞业禁止协议的合理性审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竞业禁止的实务考察
第一节 竞业禁止域外法律实务考察
    一、 美国竞业禁止的司法实务
    二、 英国的竞业禁止司法实务的简要考察
    三、 德国董事的竞业禁止的司法实务考察
    四、 日本董事的竞业禁止实务考察
    五、 我国台湾地区的竞业禁止司法实务考察
第二节 中国大陆地区竞业禁止的实务考察—以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考察为例
    一、 基本事实
    二、 典型案件介绍
    三、 基本案件特点分析
    四、 典型案例的法律评析
    五、 对考察案件的主要判决观点的评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大陆地区竞业禁止立法完善措施及路径的选择
第一节 我国大陆地区竞业禁止立法现状
    一、 我国大陆地区现行有关竞业禁止的立法状况
第二节 外国相关立法的考察
    一、 德国
    二、 法国
    三、 英国
第三节 完善竞业禁止立法的建议
    一、 立法做出给付竞业禁止补偿金的强制性规定
    二、 法律中应对竞业禁止合同进行有效的规制,以增强可操作性。
    三、 应适当拓展竞业禁止义务主体的范围
    四、 立法要注意法定竞业禁止制度之间的统一关联性
    五、 进一步完善约定竞业禁止制度
    六、 我国应适当引入禁令制度
    七、 刑法调控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制度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国企改制上市过程中资产剥离操作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1.3 主要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国内外资产剥离问题的出现与发展
    2.1 国外资产剥离的出现与发展
        2.1.1 国外资产剥离的出现
        2.1.2 国外资产剥离的常见方式与方法
    2.2 我国近年来资产剥离方法的实践
        2.2.1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的出现及必要性
        2.2.2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的动因
        2.2.3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的类型
        2.2.4 我国企业改制上市中资产剥离的对象
        2.2.5 我国企业资产剥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资产剥离的指导原则
    3.1 资产剥离应遵循的总体原则和指导思想
    3.2 资产剥离的操作性原则
    3.3 不同类型资产剥离的选择原则
        3.3.1 经营性资产剥离的选择原则
        3.3.2 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选择原则
第四章 资产剥离的实务操作
    4.1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剥离
        4.1.1 资产负债表项目剥离的总体指导思想
        4.1.2 资产项目的剥离
        4.1.3 负债项目的剥离
        4.1.4 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剥离
    4.2 损益表项目的剥离方法
        4.2.1 收入类项目的剥离
        4.2.2 成本类项目的剥离
        4.2.3 费用类项目的剥离
    4.3 资产剥离的账务处理
    4.4 剥离出去的资产处理方法
        4.4.1 现有剥离资产的处置办法
        4.4.2 现有剥离资产处置办法的建议
第五章 国企改制上市中资产剥离的若干难点问题的解决对策及配套措施建议
    5.1 资产剥离若干难点问题的解决对策
        5.1.1 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后难点问题的解决对策
        5.1.2 关于退休职工养老金解决方案
        5.1.3 厂办集体企业问题
    5.2 关于资产剥离的政策支持问题
    5.3 关于资产剥离的法制建议与完善问题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神州股份改组上市案例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 案例简介
    1. 发行人情况
        1.1. 发行人历史沿革
        1.2. 发行人改制情况
        1.3. 发行人的组织结构
    2. 公开发行情况
    3. 募集资金的运用
    4. 公司发起人情况
        4.1. 主发起人概况
        4.2. 其他发起人概况
    5. 股本
        5.1. 股本形成
        5.2. 股本结构
        5.3. 本次发行前后净资产情况
        5.4. 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情况
    6. 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6.1. 关于同业竞争
        6.2. 关于关联交易
    7. 财务报表
        7.1. 公司设立情况
        7.2. 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7.3. 主要会计政策
    8. 主要财务指标
    9. 资产评估情况
    10. 盈利预测
二、 案例评析
    1. 股份制改组上市的财务效果与条件
        1.1. 财务效果
        1.2. 财务条件
    2.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上市的工作要点
        2.1. 准备资料
        2.2. 股改策划和筹建
        2.3. 公司创立
        2.4. 相关事项的处理
        2.5. 公开发行
        2.6. 公司上市
    3.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上市中的资产重组问题
        3.1. 资产重组是国企改制上市的必要条件
        3.2. 资产重组的内容
        3.3. 资产重组的原则
        3.4. 国有企业重组上市模式的分析
    4. 股份制改组中的其他财务问题
        4.1. 清产核资与产权界定问题
        4.2. 资产评估问题
        4.3. 债务安排问题
        4.4. 改组上市公司模拟会计报表与审计
        4.5. 制度创新问题
    5. 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问题
        5.1. 合理制定发行价格是企业成功发行上市的关键
        5.2. 股票估值方法
参考书目

四、浅谈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实施动因及效果分析[D]. 方杰. 华东交通大学, 2021
  • [2]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D]. 黄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3]资本市场与中国教育产业发展关系研究[D]. 李俊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05)
  • [4]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D]. 叶龙祥.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5]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 翟业虎. 黑龙江大学, 2013(10)
  • [6]国企改制上市过程中资产剥离操作方法的研究[D]. 黄华梅. 武汉科技大学, 2004(04)
  • [7]浅谈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张海燕. 新疆农垦经济, 2001(S1)
  • [8]神州股份改组上市案例评析[D]. 蒋健. 湖南大学, 2001(01)
  • [9]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中独立审计研究[J]. 汪军. 审计理论与实践, 1999(11)
  • [1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研究[J].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 地方政府管理, 1998(S2)

标签:;  ;  ;  ;  ;  

浅谈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