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脚袜子,右脚袜子(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慧[1](2021)在《嘻哈舞训练对5-6岁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编制适合幼儿练习的嘻哈舞套路,探究嘻哈舞练习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对沈阳市区9所幼儿园16名患有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嘻哈舞训练,其中男女童各8名。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完成本论文。研究结果:1.实验前期、中期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存在显着性差异(t=-2.551,P<0.05),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2.499,P<0.05),耐挫能力、自信心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2.905,P<0.05)。2.实验中期、后期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存在显着性差异(t=-2.546,P<0.05),触觉防御过多及反应不足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723,P<0.01),发育期运用障碍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3.038,P<0.05)。实验中期、后期被试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9.929,P<0.01),本体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668,P<0.01),耐挫能力、自信心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0.273,P<0.05)。3.实验前期、后期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存在显着性差异(t=-2.785,P<0.05),触觉防御过多及反应不足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724,P<0.01),发育期运用障碍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3.038,P<0.05),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9.929,P<0.01),本体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668,P<0.01),自控能力、情绪发展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2.087,P<0.05),耐挫能力、自信心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0.273,P<0.05)。4.男童、女童在实验前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得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嘻哈舞训练干预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触觉防御过多及反应不足、发育期运用障碍、视觉空间形态感觉、本体感觉、自控能力、情绪发展、耐挫能力、自信心有明显改善作用。2.嘻哈舞训练干预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脑神经抑制困难没有明显改善作用。3.嘻哈舞训练干预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训练效果不存在性别差异。
王佳慧[2](2020)在《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汉翻译实践 ——蒙台梭利实际生活练习教具操作手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闻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90-1952)在“儿童之家”的长期教育实验中创立了一种科学的儿童教育方法,形成了一种具有创新特色的儿童教育体系。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得到了渐为广泛的传播和较为深入的传播。虽然我国众多幼儿园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抱有极大的热情并积极推广,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关于蒙台梭利教具操作手册引进过程中,相关教材的翻译还少有研究。面对这个问题,笔者选择了《蒙台梭利实际生活练习教具操作手册》进行翻译,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笔者以目的论为翻译指导理论完成了该翻译实践,本次英汉翻译实践材料节选自“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丛书”的《蒙台梭利实际生活练习教具操作手册》。蒙台梭利教具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是教师教学开展必不可少的材料,而且,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蒙台梭利教具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原文本主要有五部分内容,即:行为举止训练、个人修养与社交礼仪、照顾环境、照顾自己、食物制备。本文以该书的部分内容“个人修养与社交礼仪”和“照顾自己”为报告文本。在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中,笔者先用文本类型理论分析原文本语言特点,再以目的论为指导理论对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和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翻译目的论对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笔者发现原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语言客观、逻辑性强。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强调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尽可能清晰地传达蒙台梭利教具操作理论和具体操作步骤,为读者提供可读性较强的译文。笔者通过撰写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希望能对蒙台梭利教具操作手册的英汉翻译有所帮助,提供优质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读物。
马雪巍[3](2020)在《佩列文短篇小说《天堂铃鼓》汉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所具有的文学魅力是其他文学流派无法替代的,它对俄罗斯乃至世界的文学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戏仿、反讽、隐喻以及互文性是该文学典型的创作手法。本实践报告所选取的语料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维克多·佩列文的短篇小说《天堂铃鼓》,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翻译指导。本文强调翻译过程中消除或尽量减少双语之间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强调让译作读者阅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感受与源语言读者阅读原作时得到的感受相似或相同,这是功能对等理论提出的目的。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框架为:首先描述了译前的准备工作;其次分析了原作的创作特点;然后结合作品的创作特点,探讨笔者如何运用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以“形意兼顾”“失形顾意”和“重创造”三个进阶式的翻译方法翻译原文,分别从词汇、句法及修辞这三个层面加以举例说明;最后谈的是此次实践的收获与体验,遇到的难点,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翻译工作的解读。
于恒星[4](2020)在《目的论指导下《杰克与天才:迷失丛林》(节选)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杰克与天才:迷失丛林》是一本儿童探险类文学的书籍,由作家比尔奈(Bill Nye)撰写。本书讲述的是三位青少年在巴西丛林的冒险故事,通过他们在冒险旅途中的人物对话以及人物活动向人们传递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通过努力找到自己朋友的幸福愉悦。本书不仅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对于文化传播以及环保理念的传递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本篇报告作者在翻译目的论理论指导下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将原文本想要传达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精神传递给译入语读者。借助翻译目的论采取具体的翻译策略将源语信息汉化,便于青少年儿童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篇报告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产生以及三大原则,该理论对文章的翻译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报告作者对选文中的案例进行分析,阐释了如何正确地理解原文,并且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哪些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翻译,对作者的意图以及价值观念进行重现。
孙光武,李杰聪,陈晓娜,胡文锋[5](2019)在《单个步行周期内袜底动态摩擦因数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体运动时的脚部磨伤是较为常见的创伤,主要是由袜子或鞋的摩擦导致。为了定量化研究人体在运动出汗时脚底的摩擦情况,首先采用袜机织造4种不同纵密的袜子样品,再采用烘箱和天平测量袜子含水率,以获得具有不同含水率的袜子,最后志愿者穿着不同含水率的袜子在三维测力台上进行行走实验,以测量单个步行周期内袜底的动态摩擦因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提高,袜底摩擦因数先上升后下降;随着袜子纵密的增大,其横向摩擦因数随之增大;沿人体行走方向的摩擦因数比另一正交方向的摩擦因数大。该实验结果为人体运动状态下袜底摩擦机制理论研究提供实验基础,也为调控袜底结构提供了设计思路。
王露[6](2019)在《面向截瘫外骨骼机器人的人机双向交互多模态信息反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脊髓损伤患者站立行走及独立生活需求,以截瘫外骨骼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辅助设备相继出现。但当前外骨骼普遍缺乏信息反馈功能,截瘫患者由于下肢脊髓损伤及本体感觉丧失,无法感知当前下肢运动状态,在复杂环境运动状态切换时,无法明确外骨骼下一步运动状态,对行走效率及安全等都带来了不便。即当前外骨骼人机系统仅存在从人到机的交互过程,需要重新建立由机到人的信息反馈通路,实现双向交互。信息反馈依赖于人的感知系统,能够弥补感知通路受阻,实现机到人的信息传递。本文拟采用多模态信息反馈向穿戴者提供外骨骼当前状态信息及步态切换时下一步运动信息,使穿戴者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状态,保持行走的稳定及安全从而实现自然的人机双向交互,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点:(1)面向外骨骼当前运动状态的振动触觉反馈研究外骨骼当前运动状态振动触觉反馈实验基于振动强度和位置变化两种反馈方式进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及主观问卷调查,拟采用基于振动强度变化反馈方式,准确率达90%。随后进行了振动触觉反馈实际系统验证,结果表明该反馈对穿戴者行走时腿部运动状态“感知”有效。(2)面向外骨骼下一步运动状态的听觉反馈研究外骨骼听觉反馈实验基于语音及乐音进行,实验结果及主观问卷表明,基于语音的听觉反馈效果较好,准确率为100%。随后进行了语音反馈在外骨骼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当语音反馈出现在上一步摆动周期时,受试者更能够及时准确感知。(3)外骨骼多模态信息反馈研究外骨骼人机双向交互多模态反馈系统使用基于强度变化的振动触觉与语音反馈方式进行,基于两种反馈方式的外骨骼下一步运动状态识别准确率达98.81%,且受试者能够及时感知。在实际系统验证实验中,受试者完成行走任务更加流畅自然,不会受信息反馈的影响,同时增强了穿戴外骨骼行走时的安全感与感知能力。基于振动触觉和听觉的多模态信息反馈技术能够帮助穿戴者准确地感知外骨骼运动状态,保持运动稳定安全及流畅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人与外骨骼系统双向交互。
张素才[7](2019)在《足底力分布测量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测量和分析足底地面反作用力的分布特征对相关疾病的预测、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足底力测量存在寿命短、适用范围小等不足,研究了一种适用38~43码人群的足底力分布测量系统。首先,在分析站立和动态足底受力的特征基础上,结合采集的27例健康人群足部骨骼数据,提出了一种足底力分区测量方法。把足底划分为第一跖骨头和趾骨、第二~五跖骨头和趾骨以及足跟3个测量区域,设计了一种了适用脚长为38~43码人群的足底力检测装置以及关节角度采集装置。其次,基于NI CompactRIO平台设计了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系统,并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站立时和动态的足底力显示界面,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储存功能。然后,检测系统的测量误差,利用系统采集20例脚长为38~43码健康实验者站立时足底力分布信息和5例脚长为38~43码实验者的蹲-起、坐-站过程中的足底力随关节转动角度的变化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站立时,不同码数人群足底各部位的地面反作用力分布情况一致,足底各部位受力占体重的百分比如下:左、右脚第一跖骨头和趾骨为4.35%±1.95%,第二~五跖骨头和趾骨为13.54%±5.03%,前脚掌为17.89%±3.95%,足跟为32.11%±4.08%,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系统对不同人群足底3个区域划分的准确性;坐-站、蹲-起运动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开始转动和即将达到最大转动角时,左、右脚各部位受力快速变化,得到健康人群易摔倒时的位置,可为脑损伤患者预防摔倒提供指导作用。分析站立时足底各部位受力占体重比例与实验者身高、体重以及身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右脚的前脚掌受力与实验者体重、右脚第一跖骨头和趾骨与身体质量指数弱相关,足底其他各部位的地面反作用力占体重比例和身高、体重以及身体质量指数均不相关。分析结果证明了足底各部位受力占体重比例作为足底力分布特征参数的有效性,进一步验证了系统能满足脚长为38~43码人群足底力测量需要。初步得到健康人群的足底力分布特征,为后续足底力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最后,基于足底力分布测量系统和采集站立时足底力分布信息,开发了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的平衡能力检测和平衡训练系统、脑卒中和足部内外翻导致的足部变形的定量诊断系统以及下肢骨折康复程度评估系统。
张兰[8](2018)在《女短袜袜口压力舒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着装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要求也日益趋高。近年来,压力舒适性已逐渐成为除热湿舒适性和触觉舒适性以外,衡量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关袜子压力舒适性的研究多为压力医疗袜方面,有关女短袜袜口压力舒适性的研究更是甚少。本文从人体和袜口两方面因素出发,研究了袜口压力舒适性。通过分析静态压力测量数据,结合主观穿着评价实验,确定了压力指标的范围。研究了袜口压力与人体结构、袜口规格参数的关系,分析了袜口压力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生产厂家设计穿着舒适的袜子提供参考,指导消费者购买适合自己的袜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女短袜袜口形态、袜口原料。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织制了不同袜口高、袜口宽、袜口组织结构及袜口原料的33款女短袜为本文的实验样品。(2)进行了人体测量实验,测量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及左右脚踝围以上5cm处腿围、踝围、跖趾围长、足长和足宽。参照人体体型分类的方法,将测量的人体分为10类。首先采用基于人体身体指数的体型分类方法将人体分为超重体(A类人体)、轻度肥胖体(B类人体)、偏瘦体(C类人体)和正常体(D类人体);然后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正常体分为7类(EK类人体,K类人体数量最多)。从每一类中选取一名志愿者,共10名志愿者作为袜口压力测量实验及袜口舒适感主观评价实验的实验人员。(3)采用德国Novel压力测试系统进行了袜口压力测试实验。研究了袜口压力的总体分布情况,得出不同腿围尺寸下的袜口压力区间。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腿围和不同袜口种类对袜口压力值的影响;采用显着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袜口压力的影响因素。(4)采用YG026PC-500型电子织物强力机进行袜口定伸长拉伸恢复实验。运用显着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规格的袜口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在显着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拉伸性能测试实验,通过分析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得出不同袜口的拉伸性能情况。(5)建立主观评价标尺对袜口压力舒适感进行了主观评价。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主观评价值分别与袜口压力和袜口拉伸性能的回归方程。通过袜口压力测试实验和袜口压力舒适感主观评价实验,得到每一类人体感觉舒适的袜口压力区间和对应的拉伸力区间。A:舒适性压力(2KPa5.38KPa),舒适性拉伸力(1.9N3.4N);B:舒适性压力(5.88KPa8.5KPa),舒适性拉伸力(2.1N3N);C:舒适性压力(1.13KPa4.13KPa),舒适性拉伸力(1.9N3.4N);D:舒适性压力(1.25KPa7.63KPa),舒适性拉伸力(1.9N3.4N);K:舒适性压力(1.25KPa4.5KPa)。
张月月[9](2018)在《应用Footscan设计个性化扁平足功能鞋垫的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专业的步态测试,获取扁平足受试者运动过程中的足底受力特征,分析受力的大小和力量的分配特点,进而通过综合数据得到针对扁平足受试者的个性化功能鞋垫设计方案。根据测试数据,给出个性化立体功能鞋垫的设计方案,通过材料硬度、厚度等的调整,制作出适合不同足弓类型、脚稳定性表现的个性化的鞋垫。用高科技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设计具有改善扁平足足底压力表现的鞋垫,使得普通的运动鞋也可以拥有提高舒适性、改善减震性能和稳定性的功能,让普通扁平足患者可用较低成本享有专业化、个性化的订制鞋垫的服务。研究对象:对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足底疾病调查,主要针对扁平足。诊断依据先用足印图法初步筛查,然后用足底压力测试仪复查确诊。最后选择出健康受试者2名,扁平足受试者2名,共4名有代表性受试者作为试验对象。研究方法:4例受试者进行足底压力步态分析检查,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根据扁平足受试者的检测结果为其量身设计个性化鞋垫。采用Foot-scan insole system足底压力鞋垫测试系统,分析个性化鞋垫对受试对象足部异常指标的改善效果。此外,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从主观角度评价个性化鞋垫的舒适性,从而结合主、客观试验的判断个性化鞋垫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研究结论:个性化鞋垫基本能达到缓解扁平足足部压力异常指标,穿着舒适度较高的目的。针对扁平足个性化鞋垫的测试、制作流程达到预先设想的要求。
刘益民[10](2018)在《基于光纤光栅的足部抓握功能评估装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以下简称FBG),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外形可变等优点。目前在桥梁,隧道,电力和航空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本文提出两种基于FBG的测量足部的传感器,是FBG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一种应用。1.提出了一种基于FBG的测量脚趾弯曲位移的传感器。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一般都应用类似Vicon运动捕捉系统等实时记录位移的变化,需要用到4到8个摄像头,再加上电脑等,体积庞大,测量时间长,费时费力。被提出的传感器通过结合Vicon运动捕捉系统的标定实验,得到校准方程后就可以实时的监测各个脚趾的位移变化,方便快捷,易于携带。2.提出了一种基于FBG的测量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的传感器。经过测试,该传感器可以较为准确的测量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由于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是衡量累及该关节的某些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评价相关手术疗效的重要生物力学指标,则该传感器可以为医生做出这方面的临床评估提供帮助。
二、左脚袜子,右脚袜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脚袜子,右脚袜子(论文提纲范文)
(1)嘻哈舞训练对5-6岁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路线 |
2.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嘻哈舞 |
2.1.2 感觉统合 |
2.1.3 感觉统合失调 |
2.1.4 学龄前儿童 |
2.2 研究现状 |
2.2.1 幼儿嘻哈舞(Hip-Hop)发展现状 |
2.2.2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 |
2.2.3 感觉统合失调诱发因素 |
2.2.4 感觉统合失调症状 |
2.2.5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
2.2.6 感觉统合训练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被试的筛选 |
3.1.2 被试基本情况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研究结果 |
4.1 不同性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性分析 |
4.2 实验前中期嘻哈舞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 |
4.3 实验中后期嘻哈舞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 |
4.4 实验前后期嘻哈舞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 |
4.5 嘻哈舞训练对不同性别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 |
4.6 实验过程中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各项指标变化效果图 |
5.分析与讨论 |
5.1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分析 |
5.2 嘻哈舞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干预效果分析 |
5.3 嘻哈舞对不同性别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分析 |
6.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感统发展核对表 |
附录三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2)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汉翻译实践 ——蒙台梭利实际生活练习教具操作手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1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2 The Conte nt of the Source Text |
1.3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2 While-translation |
2.3 Post-translation Process |
Chapter3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ranslation |
3.1 Introduction to Skopos Theory |
3.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
3.2.1 Skopos Rule |
3.2.2 Cohe rence Rule |
3.2.3 Fidelity Rule |
3.3 The Significance of Skopos Theory to this Translation Practice |
Chapter4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4.1 The Translation of Words |
4.1.1 Extension |
4.1.2 Conve rsion |
4.1.3 Amplification |
4.2 The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
4.2.1 The Translation of Impe rative Sentences |
4.2.2 The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
Chapter5 Conclusion |
5.1 Finding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5.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
5.3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
(3)佩列文短篇小说《天堂铃鼓》汉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前言 |
第一章 翻译实践过程 |
1.1 译前准备 |
1.2 翻译和校审 |
第二章 佩列文现象和《天堂铃鼓》的写作特点 |
2.1 佩列文现象 |
2.2 《天堂铃鼓》的写作特点 |
2.2.1 词汇特点 |
2.2.2 句式特点 |
2.2.3 修辞特点 |
第三章 翻译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
3.1 功能对等的形意兼顾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
3.1.1 词汇层面 |
3.1.2 修辞层面 |
3.2 功能对等的失形顾意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
3.2.1 词汇层面 |
3.2.2 句法层面 |
3.3 功能对等中的重创造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
3.3.1 词汇层面 |
3.3.2 修辞层面 |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
4.1 收获和体验 |
4.2 难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原文/译文 |
(4)目的论指导下《杰克与天才:迷失丛林》(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2 THE TRANSLATION OF EXCERPTED TEXTS |
2.1 Introduction to the text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2.1 Pre-translation |
2.2.2 While-translation |
2.2.3 Post-translation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troduction to the skopos theory |
3.2 Th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
3.2.1 The skopos rule |
3.2.2 The fidelity rule |
3.2.3 The coherence rule |
4 CASE ANALYSIS |
4.1 Examples under the skopos rule |
4.2 Examples under the fidelity rule |
4.3 Examples under the coherence rule |
5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5)单个步行周期内袜底动态摩擦因数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运动袜织造 |
1.2 袜底结构参数测量 |
1.3 袜子样品含水率测试 |
1.4 行走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袜底结构测量与分析 |
2.2 行走测试结果与分析 |
3 结束语 |
(6)面向截瘫外骨骼机器人的人机双向交互多模态信息反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信息反馈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信息反馈研究小结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外骨骼运动状态的信息反馈原理 |
2.1 截瘫外骨骼机器人 |
2.1.1 外骨骼基本运动功能 |
2.1.2 外骨骼人机双向交互需求 |
2.2 人体感觉系统 |
2.2.1 触觉系统 |
2.2.2 听觉系统 |
2.3 人机双向交互反馈设计 |
2.3.1 人机双向交互反馈设计原理 |
2.3.2 人机双向交互反馈评价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外骨骼当前运动状态振动反馈研究 |
3.1 振动触觉反馈交互设计 |
3.1.1 基于强度变化的振动反馈设计 |
3.1.2 基于位置变化的振动反馈设计 |
3.2 振动触觉反馈实验平台搭建 |
3.3 振动触觉反馈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
3.3.1 振动强度变化基础认知实验 |
3.3.2 振动位置变化基础认知实验 |
3.3.3 外骨骼步态模拟反馈识别实验 |
3.4 外骨骼当前运动状态振动触觉反馈实际系统验证 |
3.4.1 实验设计 |
3.4.2 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外骨骼下一步运动状态听觉反馈研究 |
4.1 听觉反馈实验设计 |
4.1.1 基于语音听觉反馈实验设计 |
4.1.2 基于乐音听觉反馈实验设计 |
4.2 听觉反馈实验平台搭建 |
4.3 听觉反馈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
4.3.1 语音提示基础认知实验 |
4.3.2 乐音提示基础认知实验 |
4.3.3 外骨骼下一步运动状态反馈识别实验 |
4.4 外骨骼下一步运动状态听觉反馈实际系统验证 |
4.4.1 实验设计 |
4.4.2 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截瘫外骨骼人机双向交互多模态信息反馈研究 |
5.1 基于振动触觉与听觉的多模态信息反馈状态识别实验 |
5.1.1 外骨骼多模态信息反馈状态识别实验设计 |
5.1.2 外骨骼多模态信息反馈状态识别实验结果分析 |
5.2 基于振动触觉与听觉的多模态信息反馈实际系统验证 |
5.2.1 外骨骼多模态信息反馈实际系统验证实验设计 |
5.2.2 外骨骼多模态信息反馈实际系统验证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足底力分布测量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足底力测量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足底力测量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足底力测量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足底力检测装置的设计 |
2.1 足底测量区域划分依据 |
2.1.1 足底受力分析 |
2.1.2 足部生物骨骼数据分析 |
2.2 检测装置的设计 |
2.2.1 测量区域的划分和足底力检测装置 |
2.2.2 关节角度采集装置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3.1 信号调理 |
3.2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3.2.1 Compact RIO硬件模块配置 |
3.2.2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3.3 足底力显示界面 |
3.3.1 站立时足底力测量显示界面 |
3.3.2 动态足底力测量显示界面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测试与足底力测量 |
4.1 传感器的标定与测系统的试 |
4.1.1 传感器的标定 |
4.1.2 系统的测试 |
4.2 足底地面反作用力的测量与分析 |
4.2.1 站立时足底地面反作用力分布的测量 |
4.2.2 动态时足底地面反作用力分布的测量 |
4.2.3 足底各部位受力占比与人体生物因素相关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应用 |
5.1 平衡能力检测和平衡训练 |
5.2 足部内外翻的定量诊断 |
5.3 下肢骨折康复程度的检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8)女短袜袜口压力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1.1 服装压力 |
1.1.2 服装压力的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 |
1.1.3 服装压力舒适性 |
1.2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袜品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现存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研究的创新点 |
2 袜子的基本知识 |
2.1 袜子的起源 |
2.2 袜子的分类 |
2.3 袜子的结构 |
2.4 织袜工艺 |
2.5 袜子的规格尺寸 |
2.6 袜子的性能指标 |
2.6.1 袜子的横向延伸值 |
2.6.2 袜口的低应力下拉伸性能 |
3 袜口压力值测试及分析 |
3.1 袜口压力产生机理 |
3.2 人体足部尺寸测量 |
3.2.1 足部测量实验 |
3.2.2 测量数据分析 |
3.3 袜口压力测量实验及分析 |
3.3.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的确定 |
3.3.2 实验样品及实验人员的确定 |
3.3.3 测量姿势及测量点的确定 |
3.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4 小结 |
4 袜口低应力下拉伸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4.1 袜口低应力下拉伸性能 |
4.2 定伸长测负荷实验 |
4.2.1 实验原理 |
4.2.2 实验样品的选择 |
4.2.3 实验方法 |
4.2.4 实验结果 |
4.2.5 单因素对袜口拉伸性能的影响 |
4.3 袜口压力与袜口低应力下拉伸性能的关系 |
4.4 四因素三水平拉伸性能测试实验及数据分析 |
4.4.1 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 |
4.4.2 四因素三水平拉伸实验数据分析 |
4.5 小结 |
5 袜口压力舒适感主观评价实验 |
5.1 主观评价实验设计 |
5.1.1 主观评价实验的受试者选择 |
5.1.2 主观术语及主观评价标尺的设定 |
5.1.3 实验过程 |
5.2 描述性分析 |
5.3 回归分析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9)应用Footscan设计个性化扁平足功能鞋垫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
1.1.1 足部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 |
1.1.2 扁平足 |
1.1.3 步态分析足底压力检测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
1.1.4 矫形鞋垫 |
1.2 鞋垫材料和厚度选择的研究现状 |
1.2.1 运动鞋垫的材料分析 |
1.2.2 运动鞋垫的选材 |
1.2.3 小结 |
1.2.4 鞋垫厚度硬度的选择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的初选 |
2.1.2 研究对象复选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测试分析法 |
2.2.3 鞋垫设计和制作 |
2.2.4 裸足步行测试方法 |
3 针对扁平足的鞋垫设计与制作 |
3.1 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1 三号受试对象足底参数分析 |
3.1.2 四号受试对象足底参数分析 |
3.2 鞋垫结构设计 |
3.2.1 基础鞋垫选取 |
3.2.2 鞋垫结构设计 |
3.2.3 功能材料选择 |
3.3 鞋垫结构设计方案 |
3.3.1 鞋垫设计结构图 |
3.3.2 功能鞋垫材料搭配方案 |
3.4 鞋垫制作流程 |
3.4.1 鞋垫制作工具及材料 |
3.4.2 鞋垫制作流程 |
3.5 鞋垫性能客观性测试 |
3.5.1 试验目的 |
3.5.2 试验内容 |
3.5.3 试验用鞋 |
3.5.4 试验仪器 |
3.5.5 试验方法 |
3.5.6 测试参数 |
3.5.7 测试结果与分析 |
3.6 鞋垫穿着舒适性主观测评 |
3.6.1 测试方法 |
3.6.2 测试步骤 |
3.6.3 主观试验要求 |
3.6.4 VSA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结果 |
4 探索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鞋垫 |
4.1 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鞋垫研究现状 |
4.2 探索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鞋垫 |
4.2.1 3 D打印个性化鞋垫足底数据采集 |
4.2.2 3 D打印个性化鞋垫制作过程 |
4.2.3 3 D打印技术制作的个性化鞋垫穿着测试与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项目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建议 |
5.2.1 项目的局限性 |
5.2.2 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光纤光栅的足部抓握功能评估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几种光纤光栅 |
1.3 光纤光栅的应用 |
1.3.1 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
1.3.2 在地质灾害上的应用 |
1.3.3 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
1.3.4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1 研究的意义 |
1.4.2 论文章节内容安排 |
2 FBG的传感原理及制备 |
2.1 FBG的基本传感原理 |
2.1.1 温度传感原理 |
2.1.2 应变传感原理 |
2.2 FBG的刻写方法 |
2.3 实验室制备FBG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FBG的脚趾弯曲位移传感器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传感器的设计及实验装置 |
3.2.1 传感器的设计 |
3.2.2 实验装置 |
3.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3.4 传感器的标定实验方案 |
3.5 实验数据分析 |
3.5.1 单个样本的分析 |
3.5.2 多个样本的交叉分析 |
3.5.3 响应系数的准确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FBG的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的传感器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第一跖趾关节的活动度 |
4.3 传感器的设计及实验装置 |
4.3.1 传感器的设计 |
4.3.2 实验装置 |
4.3.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4.4 传感器的标定实验方案 |
4.5 实验数据分析 |
4.5.1 单个样本的分析 |
4.5.2 多个样本的交叉分析 |
4.5.3 响应系数的准确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基于FBG的脚趾弯曲位移传感器研究的实验数据 |
附录B 基于FBG的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传感器研究的实验数据 |
作者简历 |
四、左脚袜子,右脚袜子(论文参考文献)
- [1]嘻哈舞训练对5-6岁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D]. 徐晓慧.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2]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汉翻译实践 ——蒙台梭利实际生活练习教具操作手册[D]. 王佳慧.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3]佩列文短篇小说《天堂铃鼓》汉译报告[D]. 马雪巍.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4]目的论指导下《杰克与天才:迷失丛林》(节选)翻译报告[D]. 于恒星.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单个步行周期内袜底动态摩擦因数的实验研究[J]. 孙光武,李杰聪,陈晓娜,胡文锋. 毛纺科技, 2019(08)
- [6]面向截瘫外骨骼机器人的人机双向交互多模态信息反馈研究[D]. 王露.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足底力分布测量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D]. 张素才.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8]女短袜袜口压力舒适性研究[D]. 张兰.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 [9]应用Footscan设计个性化扁平足功能鞋垫的技术研究[D]. 张月月. 山东体育学院, 2018(03)
- [10]基于光纤光栅的足部抓握功能评估装置研究[D]. 刘益民.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