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高强纤维材料的杂种优势和结合能力研究

陆地棉高强纤维材料的杂种优势和结合能力研究

一、陆地棉高强纤维材料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左志丹[1](2021)在《CMS-D2细胞质和恢复基因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和恢复基因是否会对棉花苗期生长、叶片光合特性、花药育性以及最终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产生影响。本课题组前期采用保持系ZB[N(rfrf)]为亲本,分别与恢复系ZBR[S(Rf Rf)]进行正反交、与不育系ZBA[S(rfrf)]进行杂交,然后以ZB[N(rfrf)]为轮回亲本,经过10代回交,创制出保持系ZB的三种哈克尼西棉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材料,基因型分别为S(Rfrf)和N(Rfrf)以及S(rfrf)。本研究以基因型为S(Rfrf)和N(Rfrf)的材料分别自交,通过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Indel1892检测,得到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恢复系SR[S(Rf Rf)],陆地棉可育胞质纯合恢复系NR[N(Rf Rf)],NR、SR自交繁种,保持系ZB自交得到NB[N(rfrf)],ZB与NR杂交得到NH[N(Rfrf)],ZBA与NR杂交得到SH[S(Rfrf)],最终成功创制出2套同核异质和1套同质异核的哈克尼西棉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材料NH[N(Rfrf)]和SH[S(Rfrf)],NR[N(Rf Rf)]和SR[S(Rf Rf)],NR[N(Rf Rf)]和NB[N(rfrf)],五种材料的核遗传背景均来自保持系ZB,2020年分别种植于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安阳)和长江流域棉区(江西九江)。对苗期生长性状、全生育期叶片光合生理参数、花药发育状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和相关分析,以期阐明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和恢复基因的效应及其在杂种优势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和恢复基因对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棉花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如下: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效应结果显示:(1)不育胞质对棉花苗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SH较NH,SR较NR的株高、鲜重、干重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着;(2)不育胞质杂合恢复系SH和不育胞质恢复系SR的净光合速率在苗期显着高于可育胞质杂合恢复系NH和可育胞质恢复系NR,到花铃期以后则出现相反的趋势。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和净光合速率基本一致;(3)不育胞质杂合恢复系SH和不育胞质恢复系SR在高温胁迫下花药育性均显着低于可育胞质杂合恢复系NH和可育胞质恢复系NR,主要表现在花粉量明显减少、可育花粉率和花粉体外萌发率显着降低;(4)不育胞质对产量性状具有显着的负效应,主要表现为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显着降低,单株铃数明显减少和衣分显着降低;(5)不育胞质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显着影响,在安阳点能够增加棉花纤维强度,但差异不显着;(6)总体上来说,不育胞质对净光合速率、花药发育和产量等性状的负效应在夏季温度较高的长江流域棉区表现更为明显。恢复基因效应结果显示:(1)恢复基因对棉花苗期生长性状、花药发育以及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无显着影响;(2)恢复基因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产量性状具有显着的正效应,对长江流域棉花产量无显着影响;(3)恢复基因可以显着增加棉花纤维长度。

刘丽,余渝,王旭文,王娟,孔宪辉[2](2021)在《新疆转Bt基因棉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转Bt基因抗虫棉能有效抵御棉铃虫灾害,其面积在新疆日益扩大。分析新疆自育陆地棉和转Bt基因抗虫棉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可为快速、有效培育出适应新疆的高产、优质抗虫棉奠定基础。[方法]以6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和11个不同来源的常规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按照11×6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66个杂交组合,分析杂交组合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同一亲本各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不同。[结论]母本A7(丰凯2002)和A10(石K14)在皮棉产量、籽棉产量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是较好的丰产品种;父本B5(15-80K)和B3(15-52K)在长度、比强度上具有较高的GCA效应值,是较好的品质品种;组合A9×B2(三棉9号×石抗126)、A10×B4(石K14×112-17K)、A11×B2(66-9×石抗126)、A8×B6(H10-2×16-9K)、A9×B1(三棉9号×金惠2号)和A1×B6(FY11×16-9K)具有高产、优质的潜力;竞争优势分析发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7个性状的竞争优势均为正向,其中以皮棉产量和籽棉产量的竞争优势最大,分别达到了14.84%和16.46%。

史加亮,李凤瑞,赵文超,董灵艳,齐洪鑫,王士立,张东楼,杨秀凤[3](2021)在《陆地棉特异种质主要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选用6个陆地棉特异种质材料为父本,6个陆地棉优良品种(系)为母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组配36个杂交组合,分析特异种质材料与优良品种(系)杂交组合13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而筛选优异亲本及强优势杂交组合,为棉花特异种质资源利用与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子指、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小,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伸长率等性状虽然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适合在高代进行选择;果枝始节和纤维整齐度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说明这两个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同亲本的GCA和SCA在不同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B1是大铃丰产亲本材料,B4是高衣分丰产亲本材料,B6是优质丰产亲本材料,B5和A2是优质亲本材料,A4和A5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综合来看,A3×B2、A3×B6、A4×B5、A6×B3等组合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刘丽,孔宪辉,王旭文,王娟,余渝[4](2019)在《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筛选新疆自育的优良亲本及强优势杂交组合,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不同来源的早熟陆地棉亲本17个,按照6×11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66个杂交组合,通过随机区组3次重复试验,分析F1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17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株高广义遗传力可达74.28%,狭义遗传力达51.5%,其次为衣分和马克隆值。供试组合中以籽棉产量竞争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最高,平均值分别为5.49%、11.77%和8.97%;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果枝数、衣分、衣指等性状在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中都呈明显的正向优势;在竞争优势中,以果枝数、籽棉产量、衣分、百粒重、衣指和马克隆值为正向优势。产量性状GCA高的亲本是B3(23-90),B4(42-34),A4(H1-4),A6(惠远1403),A9(新农早112);品质性状GCA高的亲本是B1(125-1),B3(23-90),A5(H7-143),A8(天云1133)。【结论】通过F1代对株高、衣分和马克隆值等性状的亲本进行选择效果较好;籽棉产量的杂种优势最高;A1×B5(10-101×72-47),A3×B1(48-33×125-1),A4×B1(H1-4×125-1),A8×B1(天云1133×125-1)等组合具有较大利用潜力。

李胄[5](2017)在《中国棉花育种研究60年的进展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60余年棉花育种研究的进展历程,包括育种方法、人工变异技术、远缘杂交技术、抗枯黄萎病及抗棉铃虫技术、杂交制种技术以及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棉花植株性状等研究,认为常规育种,尤其是系统育种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育种技术,其中田间"选择变异"的功夫,是植物育种的灵魂,是育种工作者看似简单但却最难掌握的核心技术!育种就是克服千难,历尽万辛,打破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等性状之间的负相关,实现在田间选择出集各有利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的小概率事件!

狄佳春[6](2015)在《陆地棉铃重的遗传与杂种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纤维是日用纺织品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种植比例已经达95%以上,杂种优势的利用对提高棉花产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棉铃是棉花的收获器官,探明棉铃性状间的关系、如何根据亲本铃重类型来选配组合以期望出现较强的铃重杂种优势、探索铃重强优势组合的遗传机理以及检测铃重一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QTL,有助于育种工作者提高对铃重性状的选择效果,也有助于合理利用杂种优势将诸多优良棉铃性状组合在一起,进而提高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育种效率。为此,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按双列杂交设计Ⅳ与NCⅡ设计,根据亲本铃重类型用大铃分别与大铃、中铃和小铃进行配组,通过2012和2013年田间试验铃重表型测定结果,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模型解析其遗传基础;2)用分离分析方法进一步剖析组合铃重超亲优势强的遗传基础;3)利用QTL定位方法对上述遗传交配设计群体铃重表现型、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中亲杂种优势进行QTL定位,剖析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铃重的遗传与杂种优势分析选用6个铃重中等及以上的陆地棉品系按双列杂交设计Ⅳ配制15个杂交组合,同时用这6个品系与另外3个小铃品系按NCⅡ设计配制成18个杂交组合,通过2012和2013年田间试验考查棉铃长度、铃宽度、铃壳重、铃壳率、子指、每铃种子数与铃重,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这些棉铃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其与铃重的关系和铃重杂种优势。这些铃重相关性状与铃重都呈极显着正相关,它们可以作为铃重选择的间接指标。铃重的遗传受加性与显性效应控制,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当大铃亲本间组配杂交组合时,容易出现超亲优势,如大铃L178×大铃L029组合的铃重为7.05g,超亲优势最大,为16.69%;当大铃与中铃亲本间组配杂交组合时,40%的组合出现了超亲优势;当与小铃亲本组配杂交组合时,很难出现超亲优势。2、铃重超亲优势的遗传基拙对2012年铃重有超亲杂种优势的3个组合L178×L029(Ⅰ)、L178×L057(Ⅱ)与L029×GP72(Ⅲ)进行P1、P2、F1和F2群体联合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铃重和铃壳率均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虽然主基因作用方式在组合间有所不同。铃重超亲杂种优势主要来自多基因显性效应或者主基因显性×显性互作;铃壳率负向杂种优势来自多基因或者主基因效应。3、铃重的QTL定位将上述33个杂交组合和9个亲本作为关联作图群体,利用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对铃重表现型、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中亲杂种优势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与标记NAU3309和NAU5702关联的2个铃重加性QTL,与标记dPL0613、NAU3309和NAU3541关联的3个铃重显性QTL;与标记NAU3309关联的1个一般配合力加性QTL;与标记NAU3309和NAU5702关联的2个特殊配合力加性QTL,与标记NAU3309和NAU3541关联的2个特殊配合力显性QTL;与标记NAU3309关联的1个中亲优势加性QTL,与标记dPL0613关联的1个中亲优势显性QTL。可以发现,标记NAU3309与铃重表型、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中亲杂种优势的QTL都关联。本研究结果为杂种优势亲本合理选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郝三辉[7](2013)在《具有棉属野生种血缘的种质系在棉花杂种优势中的利用》文中研究说明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杂交棉一直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栽品种类型,生产种植基本杂交棉化,在黄河流域棉区也被广泛种植,因而杂交棉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对我国的棉花生产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杂交棉亲本来源与组配对杂种优势的影响,为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以4个转基因抗虫陆地棉品种为母本,7个具有棉属野生种血缘的种质系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了28个组合F1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了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配合力的大小与棉花杂种优势中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关系;分析了来自野生种的优良纤维品质特性在转基因抗虫棉背景下的杂种一代的遗传特点,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F1群体的杂种优势分析,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单铃重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中亲和超亲优势,籽、皮棉产量分别具有不显着和极显着的负向群体竞争优势。就具体组合而言,P3×P11具有显着的籽棉、P3×P6具有显着的皮棉竞争优势。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比强度具有超母本优势和竞争优势,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具有竞争优势。表明转基因抗虫陆地棉与具有野生种血缘的种质系杂交后,F1虽比远缘种质系父本不具优势,但其纤维品质明显优于抗虫陆地棉亲本,且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因而,具有野生种血缘的纤维品种优良的特性对于转基因抗虫陆地棉纤维品质的改良及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中具有明显的效应,但对产量的改良作用很小。2.通过对亲本GCA和组合SCA效应分析表明,4个转基因抗虫陆地棉中,E-3109的产量、衣分、衣指和马克隆值等GCA较高,119-1的纤维长度和比强度GCA效应较高,08-E-3103的纤维长度和整齐度GCA最高;7个具有野生种血缘的种质系中,LD697的产量、衣分、结铃数、马克隆值GCA效应较高,LD699的衣分、衣指、子指、上半部平均长度、伸长率、马克隆值GCA较高,DH966纤维长度和比强度GCA较高,DH962的产量GCA最高。根据不同亲本在各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差异,可分别作为高产或优质纤维组合的候选亲本之一。亲本GCA与F1表型值全部达到极显着关系,表明在配制杂交组合时,至少双亲之一要有较高的GCA。组合SCA与F1的大部分性状表型值显着相关。3.基于农艺性状及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1个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亲本间农艺性状的欧式遗传距离变幅为2.32-8.2,平均5.12;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在0.3-0.83之间,平均0.6。两种聚类分析方法都比较一致的首先将4个母本和7个父本分别聚在一起,表明两组亲本间存较明显的遗传上的差异。利用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分别估算的遗传距离两者相关系数为0.29,达到显着水平,表明两种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4.基于11个亲本间的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比较分析了他们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农艺性状估算的遗传距离与F1表型性状中皮棉产量、衣分等呈显着正相关,与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与皮棉产量、衣分等的中亲优势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基于SSR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与F1表型性状中衣分和皮棉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整齐度呈显着负相关;与断裂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呈显着负相关。用两种方法估算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不完全一致。5.对亲本、F1的抗棉铃虫特性及纤维品质的表现分析表明:以GK19为亲本配制的F1的抗虫性较差,以119-1、E-3109、08-E-3103为母本配制的F1的抗虫好,表现出典型的显性单基因遗传特点;F1抗虫性与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呈正相关,与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着。6.通过对28个F1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P4×P6一个高产优质抗虫组合,皮棉产量117.86kg/666.7m2,比对照增产5.15%,纤维长度30.25mm,马克隆值4.8,断裂比强度29.58cN/tex:P4×P7等6个抗虫且纤维长度在32mm以上,断裂比强度在32cN/tex以上,马克隆值在5.0以下的优质组合,可分别作为培育高优势组合或资源材料加以利用。

杨代刚,马雄风,周晓箭,张先亮,白凤虎,王海风,孟清芹,裴小雨,喻树迅[8](2012)在《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采用10个陆地棉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置了45个组合,计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杂种优势,并结合SSR标记研究了陆地棉亲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配合力分析发现,10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分析亲本配合力、杂种优势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发现,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一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均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遗传距离相关均不显着。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均为正向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在育种实践中这些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的性状可能具有较高的改良潜力。

孔宪辉,余渝,刘丽,王旭文,王娟,邓福军[9](2011)在《陆地棉主要性状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12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所得的F1代13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始节位、铃数、伸长率的平均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值均为负值,生育期、始节高、果枝数、绒长、整齐度、比强度的平均中亲优势值为正值、平均超亲优势值为负值,铃质量、衣分、子棉产量都存在正向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新陆早42号、26-5、44-5多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综合较高;新陆早33号×GK26、新陆早33号×sGK321、新陆早33号×新垦09、新陆早36号×GK26多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综合较高。

杨代刚[10](2011)在《陆地棉双列杂交的遗传效应及表达谱分析》文中提出棉花是我国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以陆地棉为主。研究陆地棉品种双列杂交的遗传效应及表达谱,为选择骨干亲本、预测杂种优势及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来源不同的10个陆地棉品种为亲本,按双列杂交配制45个正交F1及其45个F2,2008~2010年在安徽望江、河南安阳和新疆阿克苏进行同步试验,调查了8个农艺、经济性状,检测了5项纤维品质指标,2008年取盛花期幼蕾进行基因芯片分析。以ADAA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和条件分析方法及QTLNetwork V3.0新型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8个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及互作效应不同程度起作用。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皮棉产量的加加上位性效应和衣分、子指的加加上位性×环境互作效应正向极显着。单铃重、衣分、子指的hG2较高,早代选择和异地选择有效;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受环境影响较大,直接选择不大可靠。果枝数、单株铃数、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HGE2较高(31.4%~51.8%),在特定环境可利用杂种优势。以9018、中棉所41、sGK958和2028为亲本可同步改良2~3个产量组分(特别是衣分)而显着提高后代皮棉产量。2028的衣分和子指的加性效应和加加上位性效应、sGK958的衣分和子指的加性效应及其衣分的加加上位性效应均正向极显着,育种价值较大。以3392154-55为亲本可改良后代铃重而提高皮棉产量。2、纤维品质的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差异较大。比强度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纯系育种是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上半部平均长度的hG2和HG2较高,可在早代选择,特定环境也可利用杂种优势。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和马克隆值Ve / VP超过40%,直接选择效果较差。新陆中9号和sGK958是优质亲本,育高产优质品种首选sGK958作亲本。3、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提高衣分改良皮棉产量效果好,不同环境选择有效;但选高产又优质的品种,衣分不宜过高。子指可间接选择纤维品质。特定环境中,提高单铃重可提高皮棉产量和比强度;选植株高的品种,也可间接改良皮棉产量。选纤维长、比强高、马值适中的品系和优势组合是可能的。4、主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子棉、皮棉产量F1和F2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均较大,纤维品质平均优势较小,超亲优势均为负值。7个F1的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较协调。5、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分析结果,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的CRD(C→T)正向极显着且较大(57.70%~86.80%),选显性效应高的组合,可提高其皮棉产量。衣分的CRAE(C→T)和CRDE(C→T)正向极显着且较高(35.91%~36.43%),在特定环境,选高衣分可显着提高选系的皮棉产量;选衣分显性效应高的组合,其皮棉产量会提高。6、取盛花期幼蕾,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表达谱统计分析。检测到73个与皮棉产量显着相关的数量性状转录子(QTTs),其中10个遗传率大于3%。与皮棉产量对应的加性方差小,显性方差大;与产量构成因素对应的加性方差较大,显性方差较小。9018和sGK958的基因对皮棉产量的加性效应贡献值较高,可用于高产育种。相同基因对不同亲本的加性效应贡献值不尽相同。基因对组合皮棉产量显性效应总预测值的贡献多数较高,对其显性效应贡献值具有显着影响的QTT不同,对其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影响的QTT不同,说明其作用机制也不同。

二、陆地棉高强纤维材料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陆地棉高强纤维材料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CMS-D2细胞质和恢复基因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杂种优势
        1.1.1 杂种优势的概念
        1.1.2 棉花杂种优势表现
        1.1.3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1.1.4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1.2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
        1.2.1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2.2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
        1.2.3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效应
    1.3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研究和利用
        1.3.1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
        1.3.2 恢复基因效应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田间材料
    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4 试验设计
    2.5 实验方法
        2.5.1 棉花叶片DNA提取
        2.5.2 PCR反应体系
        2.5.3 凝胶电泳检测
        2.5.4 苗期生长参数
        2.5.5 叶片光合作用参数
        2.5.6 花粉量调查
        2.5.7 花粉活力测定
        2.5.8 花粉体外萌发
        2.5.9 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
    2.6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群体构建和纯度鉴定
    3.2 CMS-D2不育胞质效应
        3.2.1 不育胞质对棉花苗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3.2.2 不育胞质对棉花全生育期主茎功能叶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3.2.3 不育胞质对高温胁迫下棉花花药发育状况的影响
        3.2.4 不育胞质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5 不育胞质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3.2.6 相关性分析
    3.3 恢复基因效应
        3.3.1 恢复基因对棉花苗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3.3.2 恢复基因对棉花全生育期主茎功能叶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3.3.3 恢复基因对高温胁迫下棉花花药发育状况的影响
        3.3.4 恢复基因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3.5 恢复基因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不育胞质的效应
        4.1.1 不育胞质对棉花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影响
        4.1.2 不育胞质对高温胁迫下棉花花药发育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影响
        4.1.3 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三系”杂交种应用前景探讨
    4.2 恢复基因的效应
        4.2.1 恢复基因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形成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作者简介

(2)新疆转Bt基因棉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材料
    1.2 田间试验与性状调查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合力效应分析
        2.1.1 基因型方差分析。
        2.1.2 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GCA)分析。
        2.1.3 各性状特殊配合力分析。
    2.2 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3)陆地棉特异种质主要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合力方差分析
    2.2 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与亲本评价
    2.3 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2.4 遗传力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4)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平均表现与配合力方差
    2.2 性状平均表现及遗传力
    2.3 杂种优势
    2.4 配合力
        2.4.1 亲本的GCA
        2.4.2 杂交组合的SCA
3 讨 论
4 结 论

(5)中国棉花育种研究60年的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产生变异方法
    1.1 自然变异
        1.1.1 天然杂交
        1.1.2 虫媒杂交
        1.1.3 继续分离与重组
        1.1.4 由上述三点以外所致的杂交
    1.2 人为变异
        1.2.1 有性杂交 (不含杂交制种和种间杂交)
        1.2.2 诱变 (辐射和航天)
        1.2.3 基因工程变异
        1.2.4 远缘杂交
2 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研究
    2.1 早熟性
    2.2 抗枯黄萎病性
    2.3 纤维品质
    2.4 丰产性
3 育种方法
    3.1 常规育种 (系谱选育)
        3.1.1 系谱育种法
        3.1.2 品种间杂交育种 (单交、复式杂交、多父本杂交、回交)
    3.2 现代高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3.2.1 生化辅助育种
        3.2.2 生化遗传辅助育种
        3.2.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 杂交优势利用
    4.1 杂交优势、遗传力、配合力
    4.2 雄性不育三系
    4.3 杂种优势利用技术
        4.3.1 指示性状
        4.3.2 杂交制种技术
5 其他与棉花生产有关的育种研究
    5.1 抗倒伏性
    5.2 机采棉育种以及相关研究
6 棉花育种研究主要成就, 经验与不足
7 展望与讨论

(6)陆地棉铃重的遗传与杂种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陆地棉的数量性状
        2、陆地棉棉铃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2.1、陆地棉棉铃性状的相关分析
        2.2、陆地棉棉铃性状的经典遗传学分析
        2.3、陆地棉棉铃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2.4、陆地棉铃重的QTL定位
        2.5、陆地棉铃重的关联分析
        3、陆地棉遗传交配设计铃重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
        4、陆地棉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
        4.1、陆地棉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4.2、陆地棉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5、本研究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二章 陆地棉棉铃性状的遗传基础与杂种优势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试验安排
        1.3、性状调查与室内考种
        1.4、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亲本棉铃性状的表现
        2.2、棉铃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2.3、F_1组合铃重的超亲优势
        2.4、棉铃性状的遗传
        3、讨论
        3.1、棉铃性状的遗传
        3.2、铃重的杂种优势
    第三章 利用分离分析解析陆地棉铃重与铃壳率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田间种植
        1.3、铃重与铃壳率测定
        1.4、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3个组合不同世代铃重和铃壳率的表现
        2.2、遗传模型的选择
        2.3、遗传模型的适合性检验
        2.4、最适遗传模型的遗传参数估计
        3、讨论
        3.1、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分析软件的选择
        3.2、陆地棉铃重与铃壳率的遗传
    第四章 陆地棉铃重的QTL定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试验安排
        1.3、铃重的调查
        1.4、棉花DNA提取
        1.5、SSR标记的扩增
        1.6、SSR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
        1.7、数据处理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亲本与F_1铃重的表现
        2.2、QTL定位结果
        3、讨论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1、全文结论
    2、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具有棉属野生种血缘的种质系在棉花杂种优势中的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1.1.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进展
        1.1.2 杂种优势机理的研究进展
        1.1.2.1 配合力与杂种优势
        1.1.2.2 生理生化与杂种优势
        1.1.2.3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1.1.2.4 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研究
    1.2 转基因抗虫棉在杂种优势中的运用
        1.2.1 转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
        1.2.2 转基因抗虫性状对产量的作用
        1.2.3 转基因抗虫棉对纤维品质的影响
    1.3 棉花远缘杂交种质系在育种中的运用
        1.3.1 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的意义
        1.3.2 棉花远缘杂交与种质创造
        1.3.3 棉花远缘杂交种质系在育种中的作用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田间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农艺性状调查
        2.3.2 抗虫鉴定
        2.3.3 分子标记
        2.3.4 纤维品质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4.1 农艺性状和配合力分析
        2.4.2 杂种优势分析
        2.4.3 聚类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生态环境亲本及杂交后代表型遗传变异分析
        3.1.1 不同生态环境下亲本表型遗传变异
        3.1.1.1 亲本间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3.1.1.2 亲本间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
        3.1.2 不同生态环境下杂交后代表型遗传变异
        3.1.2.1 F_1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3.1.2.2 F_1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
    3.2 不同部位棉花纤维品质及部分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3.3 亲本及F_1的抗虫性分析
        3.3.1 亲本的抗虫性差异比较
        3.3.2 F_1的抗虫性差异比较
        3.3.3 杂交后代的抗虫性与纤维品质的关系
    3.4 F_1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3.4.1 F_1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分析
        3.4.2 F_1群体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3.5 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3.5.1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
        3.5.1.1 亲本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3.5.1.2 亲本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一般配合力(GCA)分析
        3.5.1.3 组合F_1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特殊配合力(SCA)分析
        3.5.2 纤维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3.5.2.1 亲本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3.5.2.2 亲本纤维品质的一般配合力(GCA)分析
        3.5.2.3 F_1品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分析
        3.5.3 配合力与亲本表型、F_1表型及GCA与SCA的关系
    3.6 亲本问遗传距离与亲缘关系分析
        3.6.1 基于农艺性状(AG)估算的遗传距离与聚类
        3.6.2 基于分子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与聚类
        3.6.3 两组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的比较分析
        3.6.4 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分析
        3.6.4.1 遗传距离与F_1纤维品质的相互关系
        3.6.4.2 遗传距离与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
        3.6.4.3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互关系
4 研究的主要结果与讨论
    4.1 亲本表现及F_1综合评价
        4.1.1 亲本的总体表现
        4.1.2 对F_1的综合评价
    4.2 不同结铃部位对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及部分产量性状的影响
    4.3 F_1的抗棉铃虫性及与纤维品质的关系
    4.4 F_1群体的杂种优势
    4.5 配合力效应与F_1表型值的关系
        4.5.1 亲本GCA及与F_1表型值的关系
        4.5.2 组合SCA与F_1表型值的关系
    4.6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田间试验设计
    1.3 SSR标记实验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供试亲本材料的配合力表现
    2.2 供试亲本材料间遗传距离的分析
    2.3 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间相关性
3 讨论
    3.1 配合力差异对性状决定及改良作用的分析
    3.2亲本配合力、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间的相关

(9)陆地棉主要性状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调查分析性状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种优势分析
    2.2 配合力分析
        2.2.1 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由表3可以看
        2.2.2 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分析
3 讨 论

(10)陆地棉双列杂交的遗传效应及表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量性状遗传的变异特点及分析方法
        1.1.1 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特点
        1.1.2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1.2 作物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其遗传基础
    1.3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
        1.3.1 数量遗传模型分析
        1.3.2 配合力分析
        1.3.3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1.4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重要农艺、经济性状和纤维品质等性状在各环境的总体表现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田间试验设计
        2.1.3 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2.1.4 田间试验数据搜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重要农艺、经济性状在各试验环境的总体表现
        2.2.2 纤维品质性状在各试验环境的总体表现
    2.3 讨论
第三章 重要农艺、经济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3.2.1.1 方差分量组成和遗传率分析
        3.2.1.2 亲本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3.2.1.3 杂交组合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3.2.2 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3.2.2.1 方差分量组成和遗传率分析
        3.2.2.2 亲本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3.2.2.3 杂交组合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3.3 讨论
第四章 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重要农艺、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4.2.1.1 重要农艺、经济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基因型相关分析
        4.2.1.2 重要农艺、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分解
        4.2.2 纤维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4.2.2.1 纤维品质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基因型相关分析
        4.2.2.2 纤维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分解
        4.2.3 农艺、经济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间相关分析
        4.2.3.1 农艺、经济性状与纤维品质间的表型相关和基因型相关分析
        4.2.3.2 农艺、经济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解
    4.3 讨论
第五章 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5.2.2 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遗传贡献率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相关农艺、经济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6.2.1.1 农艺、经济性状对皮棉产量各遗传方差分量的贡献
        6.2.1.2 农艺、经济性状对亲本皮棉产量的加性效应的贡献
        6.2.1.3 农艺、经济性状对组合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的贡献
        6.2.1.4 农艺、经济性状对亲本皮棉产量的加加上位性效应的贡献
        6.2.1.5 农艺、经济性状对组合皮棉产量的加加上位性效应的贡献
        6.2.2 农艺、经济性状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6.2.2.1 农艺、经济性状对上半部平均长度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6.2.2.2 农艺、经济性状对断裂比强度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6.2.2.3 农艺、经济性状对马克隆值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6.3 讨论
第七章 与产量性状相关的QTT表达谱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与皮棉产量显着相关的数量性状转录子
        7.2.2 基因对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方差分量贡献率
        7.2.3 基因的加性效应贡献值
        7.2.4 基因的显性效应贡献值
    7.3 讨论
第八章 全文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果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处与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陆地棉高强纤维材料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CMS-D2细胞质和恢复基因的效应研究[D]. 左志丹.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2]新疆转Bt基因棉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J]. 刘丽,余渝,王旭文,王娟,孔宪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8)
  • [3]陆地棉特异种质主要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J]. 史加亮,李凤瑞,赵文超,董灵艳,齐洪鑫,王士立,张东楼,杨秀凤. 山东农业科学, 2021(01)
  • [4]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刘丽,孔宪辉,王旭文,王娟,余渝. 新疆农业科学, 2019(08)
  • [5]中国棉花育种研究60年的进展及展望[J]. 李胄. 西北农业学报, 2017(12)
  • [6]陆地棉铃重的遗传与杂种优势研究[D]. 狄佳春.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7]具有棉属野生种血缘的种质系在棉花杂种优势中的利用[D]. 郝三辉.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8]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J]. 杨代刚,马雄风,周晓箭,张先亮,白凤虎,王海风,孟清芹,裴小雨,喻树迅. 棉花学报, 2012(03)
  • [9]陆地棉主要性状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研究[J]. 孔宪辉,余渝,刘丽,王旭文,王娟,邓福军.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9)
  • [10]陆地棉双列杂交的遗传效应及表达谱分析[D]. 杨代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标签:;  ;  ;  ;  ;  

陆地棉高强纤维材料的杂种优势和结合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