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羽乌骨鸡月产蛋性能与微卫星标记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龙[1](2021)在《中-越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云南、广西一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红色原鸡主要栖息地之一。凭借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早在三千年前就对红色原鸡进行驯养和培育,衍生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鸡品种。越南与我国毗邻,地处优越,气候适宜,动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也同样拥有很多的地方鸡品种。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通过探究中-越地理位置临近的部分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各个群体之间的遗传结构,为中-越地方鸡品种的保种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选取了中-越共21个地方鸡品种的534个样本,使用18个微卫星分子遗传标记位点对2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之后选取其中距离比较近的9个中国地方鸡品种和6个越南地方鸡品种进行基因组重测序,使用SNP分子遗传标记对15个地方鸡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的验证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下。1.18个微卫星位点在21个群体中总共检测出37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一个位点有20.9440个,其中只有MCW0103位点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最少,为6个,其余位点均检测出超过10个等位基因。LEI0094位点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量最多,为44个,其多态信息含量也最高,为0.7820。21个群体的Ne值在5.22~9.22之间,其中大围山微型鸡群体最低,霞烟鸡最高。观察杂合度(Obs He)在0.4623~0.7193之间期望杂合度(ExpHe)在0.5964-0.7920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5531~0.7425之间。2.18个微卫星位点在21个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在-0.0122~0.4850范围内,除了 MCW0111位点和MCW0016位点呈现出杂合子过剩的情况,近交系数为负值,其他位点均显示杂合子缺失,其中MCW0165位点显示近交系数最高,为0.4850,18个位点的平均值为0.1080。21个群体的个体固定系数(Fit)的值在0.0954-0.6387之间,其中MCW01116位点最低,MCW0165位点最高,平均值为0.2569;整个群体的固定系数(Fst)的值在0.1031~0.4124范围内。3.遗传距离(DA)的值在0.2557~0.9494之间,其中越南地方鸡品种GH与云南大围山微型鸡的距离最远,越南地方鸡品种GA与GM之间的距离最近。越南五个地方鸡品种与云南地方鸡品种的遗传距离更近。4.利用Structure程序对21个群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K=4的时候,5个越南地方鸡品种从群体中分离出来。直到K=12时,也没被分开的亚群有:由龙胜凤鸡、云龙矮脚鸡、腾冲雪鸡、霞烟鸡、大围山微型鸡组成的一个亚群;由西双版纳斗鸡、武定鸡、兰坪绒毛鸡与盐津乌骨鸡组成的第二个亚群;越南鸡的GA品种、GB品种、GM品种、GN品种、GH品种组成的第三个亚群。二次归类分析的过程中,除了五个越南地方鸡组成的第三个亚群,其它地方鸡品种均能各自分离开。5.15个国内地方鸡品种基于SNP分子遗传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东涛鸡(CT)能够首先从整个群体中分离出来,而中国地方鸡品种与越南地方鸡品种也能较早的分离开。中国的9个地方鸡品种除了腾冲雪鸡与西双版纳斗鸡之间有较为严重的个体混杂情况外,其它群体均能各自聚类,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越南六个地方鸡品种关系紧密,总体与茶花鸡的距离比较近。
王统苗[2](2020)在《我国地方鸭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鸭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经过长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部分资源存在遗传多样性衰减、品种血统混杂等现象。为了加强鸭遗传资源保护,支持和引导鸭遗传资源监测评估。本研究以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福建)15个鸭遗传资源为试验材料,测量其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它们的群体结构及进行品种鉴定。接着选用我国6个小体型鸭品种,通过STR分型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特异性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5个鸭遗传资源内体重和部分体尺性状多样性丰富,其中缙云麻鸭体重变异系数最大,为12.81%;不同类型鸭资源的体重与体尺性状间存在显着相关,特别是大体型鸭品种,如巢湖鸭和吉安红毛鸭,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存在强相关性;通过体重与部分体尺指标的回归分析,建立了 15个鸭遗传资源体重回归方程;将本研究中鸭遗传资源与中国家禽品种志(1984年)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2006年)上的同一鸭品种的体重和体尺比较发现,金定鸭与攸县麻鸭等体重、体斜长等指标有明显改进,保种效果较好。综上,经过长期的保护,15个鸭遗传资源保持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2、通过PCA分析、群体结构分析、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15个鸭遗传资源的遗传分化相似,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麻旺鸭单独聚为一类,攸县麻鸭、山麻鸭和缙云麻鸭聚为一类;连城白鸭、莆田白鸭和莆田黑鸭聚为一类;三穗鸭和金定鸭聚为一类;绍兴鸭、吉安红毛鸭、龙胜翠鸭、中山麻鸭、巢湖鸭聚为一类,褐色菜鸭聚为一类;通过对重测序数据筛选发现存在于特定群体中的47个SNP,将这些SNP进行组合可以鉴别不同鸭遗传资源。3、使用Microsatellite-Toolkit软件统计6个小体型鸭品种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结果发现所有微卫星位点在这6个鸭品种中都是中高度多态位点(0.25<PIC<1.0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6,观察杂合度为0.443;利用DA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图显示,金定鸭先与山麻鸭聚为一类,然后和荆江鸭、连城白鸭聚为一类,再与攸县麻鸭聚为一类,广西小麻鸭单独聚为一类。选用4对具有共有基因型的微卫星位点,构建鸭品种鉴定柱形图,根据基因型频率的不同,将不同位点进行组合可以区分这6个鸭品种。10对微卫星位点在6个鸭品种中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程度适中,用其进行品种特异性鉴定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综上,对15个鸭遗传资源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测量,为鸭遗传育种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挖掘存在于15个鸭遗传资源的特定SNP,利用其鉴别不同鸭群体;利用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6个小体型鸭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程度适中;利用共有基因型频率的不同,构建鸭品种鉴定柱形图,通过几个位点组合可以有效鉴别6个小体型鸭品种。
李兴才[3](2020)在《香炉山鸡种质资源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香炉山鸡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观察和测定的方法对其外貌特征、生长性能、繁殖性能、产蛋性能等研究,并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和线粒体DNA D-LOOP区全长序列遗传变异对香炉山鸡种质资源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香炉山鸡产浅褐壳或白壳鸡蛋,年产蛋量为95~120枚,开产日龄为195~210天,平均蛋重为45.86g±2.62,蛋壳厚度为0.33±0.02,种蛋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均在90%以上。香炉山鸡体重生长规律符合Gompertz模型曲线;平均屠宰率为90.28.%,平均全净膛率为63.68%,整体屠宰性能较高,处于优质鸡水平;肉品质分析显示胸肌蛋白质含量为20.25%,粗脂肪含量为3.13%。腿肌蛋白质含量为21.25%,粗脂肪含量为1.77%,香炉山鸡肌肉营养价值丰富。(2)利用21个微卫星标记对121只香炉山鸡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出8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047 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955 0、Shanon指数为1.170 8、多态信息含量为0.580 7、观察杂合度为0.575 7、期望杂合度为0.637 1,经分析得出香炉山鸡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群体内部杂合度比较高,还存在一定的选育空间。(3)本实验对121只香炉山鸡线粒体DNA D-Loop区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D-Loop区全长序列为1231-1233 bp,A、T、C、G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26.62%、33.55%、26.49%、13.34%,表现出T碱基含量最高,G碱基含量最低,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说明此区可能具有一定的碱基嗜好性;121条全长序列经分析发现共存在11种单倍型,26个变异位点,其中多态信息位点2个,简约信息位点24个,另外存在4处碱基插入与2处碱基缺失;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单倍型多样度为0.8140,核苷酸多样度为0.00447,平均核酸差异数为5.494,表明香炉山鸡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还具有一定的选育空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香炉山鸡起源于红色原鸡且可能存在多个母系起源。
张跟喜[4](2010)在《边鸡遗传多样性及Myostatin基因对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研究边鸡0世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与2个对照品种(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选择0世代边鸡群体中等位基因数在4个以上的21个微卫星标记研究1世代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与0世代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以了解边鸡群体的保种效果;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及3个对照品种(京海黄鸡、尤溪麻鸡和AA鸡)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生长和繁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为边鸡群体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边鸡Myostatin基因G2283A位点形成的3种基因型在胸肌、腿肌和卵巢中表达量的差异,以探讨这一位点对边鸡的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具有显着效应的分子机理,同时分析边鸡Myostatin基因在胸肌、腿肌和卵巢中表达量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鸡品种(边鸡、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中总共检测到166个等位基因,其中32个等位基因为某一品种所特有。边鸡拥有的特有等位基因最多,为15个(46.9%),京海黄鸡次之,为12个(37.5%)。边鸡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5168)和平均期望杂合度(0.5750)最高,京海黄鸡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915)和平均期望杂合度最低(0.5505)。在29个微卫星位点中,边鸡群体有15位点为高度多态位点,其余14个位点为中度多态位点。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的高度多态位点数分别为17和14个。在3个品种中一些位点显着的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杂合子缺失的水平也很高。通过固定指数(Fst)估计品种间的遗传分化为6.7%(P<0.001)。群体内的杂合子缺失(Fis)为22.2%(P<0.001)。边鸡的近交系数最高(0.249),京海黄鸡的最低(0.159)。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边鸡、京海黄鸡以及尤溪麻鸡的遗传特征研究和保种提供初步依据。2.选用的等位基因数在4个以上的21个微卫星标记在2个世代的边鸡群体中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其中102个为两个世代所共有,19个为0世代所特有。0世代和1世代的边鸡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73和0.543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He)为0.5967和0.6009;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233和0.134。经过一个世代的繁育,PIC和He两个指标维持在原有水平,而群体的近交系数有所下降,说明采用的保种方法很好的保存了边鸡的遗传多样性,同时避免了近交程度过高而导致群体出现近交衰退。3.在4个鸡品种Myostatin基因中总共检测到17个突变,其中10个突变(A326G、C334G、G673A、G985C、G1085A、A1278T、C1346T、G1375A、A1473G和G1491A)位于5′调控区,4个突变(G2100A、G2109A、C2244G和G2283A)位于外显子1,3个突变(C7552T,C7638T和T7661A)位于外显子3。编码区的突变都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4.边鸡、京海黄鸡、尤溪麻鸡和AA鸡Myostatin基因中分别有7、9、9和5个位点表现出多态。边鸡MYOE1-2位点为高度多态位点,MYO1和MYOE1-3位点为中度多态位点,其余4个位点为低度多态位点。京海黄鸡、尤溪麻鸡和AA鸡中高度多态位点数分别为1、2、0个,中度多态位点数都为4个。5.通过在线软件预测发现4个鸡品种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的突变总共导致10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E2F、CRE-BP、CREB、HFH-2、NKx-2、CdxA、Oct-1、V-Maf、Tst-1和C/EBPα)发生了改变。6.边鸡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MYO1、MYO6和MYO7位点以及外显子区MYOE1-2、MYOE1-3位点对边鸡的生长性状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影响(P<0.05或P<0.01),推测Myostatin基因可能是影响边鸡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的一个标记。MYOE1-3位点DE和EE基因型的6-18周龄体重都显着或极显着的高于EE基因型(P<0.05或P<0.01),并且具有EE基因型的体重>DE基因型>EE基因型的规律,MYOE1-3位点在边鸡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7.边鸡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MYO1、MYO6和MYO7位点对边鸡的开产体重有显着的影响(P<0.05),外显子区MYOE1-2、MYOE1-3、MYOE3-2和MYOE3-3位点对边鸡的开产日龄和300日龄产蛋数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影响(P<0.05或P<0.01),推测Myostatin基因可能是影响边鸡繁殖性状的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的一个标记。MYOE1-3位点DE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着的早于DD基因型(P<0.05),EE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极显着的早于DD基因型(P<0.01);MYOE1-3位点DE基因型的300日龄产蛋数显着的高于DD基因型(P<0.05),EE基因型的300日龄产蛋数极显着的高于DD基因型(P<0.01),MYOE1-3位点在边鸡300日龄产蛋数的标记辅助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8.边鸡Myostatin基因7个多态位点两两组合对边鸡的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互作效应达到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的水平。9.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Myostatin基因G2283A位点形成的3种基因型(DD、DE和EE)在胸肌、腿肌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没有差异。在胸肌中,野生型(DD)的表达量是突变杂合型(DE)的表达量的1.40倍,是突变纯合型(EE)的4.66倍。在腿肌中,野生型的表达量是突变杂合型的表达量的1.27倍,是突变纯合型的8倍。研究结果还表明Myostatin基因主要在胸肌和腿肌中表达,在卵巢中只有微量表达,胸肌中的表达量是卵巢中的471.1倍,腿肌中表达量是卵巢中的501.5倍。
陈文峰,吴德宏,葛洪伟,陈剑,梅海生[5](2008)在《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研究》文中指出选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120只文昌鸡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微卫星标记与产蛋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文昌鸡群体内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②位于4号染色体的标记LEI0119与55周龄蛋重显着相关(P<0.05),位于2染色体的标记MCW0131及位于Z染色体的标记MCW0294与400日龄产蛋数呈显着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为文昌鸡的保种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黄族豪,肖宜安,龙进[6](2008)在《泰和乌鸡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染色体、蛋白质和DNA水平,分析了泰和乌鸡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遗传多样性与泰和乌鸡生产性能的关系。
李慧芳[7](2008)在《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全面了解中国家鸭遗传资源的现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本研究通过原产地调查并采集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24个地方鸭种,通过微卫星标记技术,检测了24个中国地方鸭种1440个个体在28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基因型。分析了等位基因频率、群体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采用邻近结合法、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对24个中国地方鸭种的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原产地调查显示,我国26个地方鸭品种中,文登黑鸭和中山麻鸭濒临灭绝,现存的24个地方鸭种中,建昌鸭和四川麻鸭处于危险状态,其他22个鸭品种均处于正常状态。2.进行了血样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了乙醇保存家禽血样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75%的乙醇按4:1的体积比处理家禽血样,不仅操作简便快捷,常温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且,从该血样中可以提取高质量的DNA。3.检测了28个微卫星座位在24个地方鸭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及多态信息含量。28个微卫星座位总共检测到236个等位基因,拥有的等位基因数量非常丰富(5-13),平均值为8.428;检测到134.4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值为4.800。有效等位基因数小于实际观察等位基因数。除座位APL23和APL79的PIC为中度多态外,其它座位的PIC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613,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选择潜力。各座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期望杂合度三者呈正相关的关系。从品种的角度看,贵州省的三穗鸭和兴义鸭在28个微卫星标记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最高,皆为4.25,而平均等位基因数最低出现在福建省的连城白鸭,平均等位基因数只有3.36。4.检测了24个地方鸭品种在同一微卫星座位上等位基因数目和频率的差异。结果显示:24个地方品种拥有27个特有等位基因以及数量相当的优势等位基因,28个微卫星基因座都有优势等位基因存在。24个品种中,三穗鸭的期望杂合度最高,0.6166;其次为微山麻鸭;杂合度最低的为金定鸭,0.5137。24个鸭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569,遗传多样性较低,选择的潜力相对较小。5.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经F统计量分析,单个座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群体数从0到8不等。对于整个群体而言存在着极显着的遗传分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达到0.264(P<0.001),并且所有座位都显着地贡献于这一结果(P<0.001);杂合子缺失的水平很低。24个鸭群体之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的结果一致。金定鸭和山麻鸭的遗传距离最近;四川麻鸭和汉中麻鸭的遗传距离最远。Nm值变异范围为从0.4620(四川麻鸭—汉中鸭)到1.3692(金定鸭—山麻鸭)。6.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24个中国鸭种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关联性,对于特定的群体而言,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关联性,但24鸭个种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回归公式:FST/(1-FST) = 0.1976736 +0.0000578ln(d)以及Mantel’s检验的结果(P= 0.19192)并不能为两者间的显着联系提供足够的证据,表明在中国地方鸭品种的形成过程中,各自的地理分布可能并不是影响其群体遗传结构的决定因素。7.利用28对微卫星标记基于DA遗传距离对24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地方鸭种的历史起源、地理位置、生态条件、特定性状以及形态特征等,NJ聚类法将24个中国地方鸭种分为5大类:恩施麻鸭、荆江麻鸭、沔阳麻鸭、建昌鸭、四川麻鸭、靖西大麻鸭和广西小麻鸭聚为一类群;三穗鸭、兴义鸭、云南麻鸭、、连城白鸭、莆田黑鸭、金定鸭和山麻鸭聚为一类群;绍兴鸭和高邮鸭聚为一类;巢湖鸭、汉中麻鸭和大余鸭聚类一类;攸县麻鸭、临武鸭、北鸭、微山麻鸭和淮南麻鸭聚为一类。8.群体结构分析表明24个地方鸭品种1440个个体的平均基因组分数在所属推断类别中的平均基因组分数都大于0.800,表明我国24个鸭群体各具有本品种的特征特性。9.根据实验数据,提出对现有中国地方鸭种的保种措施:可采集组织和血样,贮存DNA信息,分析评价遗传结构的动态变化;在活体保种中,要采取保种场和保种区相结合的保种措施。
康丽,朱庆[8](2008)在《微卫星座位与丝羽乌骨鸡蛋用系开产性状相关分析》文中指出采用多重PCR扩增结合荧光标记全自动电泳检测技术,对鸡基因组1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上20个微卫星座位与丝羽乌骨鸡BM、BF两个蛋用新品系180个个体的开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MCW0068、MCW0200与开产蛋重相关显着(P<0.05);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MCW0068、MCW0208和位于Z染色体上的MCW0128与开产体重相关显着(P<0.05);而位于Z染色体上的MCW0154与开产体重相关极显着(P<0.01)。
黄族豪,龙进,肖宜安[9](2007)在《我国乌鸡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乌鸡是我国着名的药食兼用珍禽,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具有特有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本文从形态学水平、染色体水平、蛋白质水平和DNA水平介绍了我国乌鸡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综述了遗传多样性与乌鸡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常志伟[10](2007)在《渝西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和RAPD标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渝西乌鸡是优质肉鸡新品系,但种鸡产蛋率低,在选育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的种鸡时,适当提高产蛋率,可以提高种鸡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传统的利用表型值的选育方法花费大,受环境影响大,而分子标记不仅不受环境的影响,通常为共显性,还能对数量性状位点进行连锁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和微卫星分析是目前常用的寻找分子遗传标记的两种方法。本研究用微卫星和RAPD两种方法,对渝西乌鸡慢羽系18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将微卫星和RAPD分析结果与试验鸡的产蛋性能进行相关分析,期望找到适合该品种选育用的分子标记。首先对影响RAPD扩增条件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探索扩增反应的最适条件,考查的因素为Mg2+终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每个因素3个水平。分别以15份渝西乌鸡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所有26个随机引物的扩增条件进行筛选,以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清晰可辨认条带为最适扩增条件。结果发现,10个随机引物能够扩增出合适片段大小(100-2000bp)的条带,其中,5个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用出现多态性条带的5个随机引物对全部180只渝西乌鸡进行RAPD分析,分别计算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数,判断渝西乌鸡群体的整齐度。根据各引物多态性条带的有无将180只鸡分为两组,用最小二乘法对两组鸡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没有发现与产蛋率有关的条带,但发现条带S87-Ⅲ与条带S98-Ⅰ与蛋重显着相关(P<0.05)。根据5个多态性随机引物的扩增结果,分别对180只鸡RAPD标记进行基因型的分型。S108标记因有3个基因型仅出现一个个体,不能做最小二乘分析。其余4个随机引物各基因型鸡的产蛋性能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各基因型鸡的产蛋率、蛋重和体重等的最小二乘均值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S87标记B型与F型鸡的产蛋率差异显着(P<0.05),C、E与F型鸡的蛋重差异极显着(P<0.01);S98标记D、F、L型与E型鸡的产蛋率差异显着(P<0.05),E与H型鸡的蛋重差异显着(P<0.05);S102标记的G与D型鸡的蛋重差异显着(P<0.05);S113标记G、F型鸡的产蛋率显着低于A型(P<0.05),D型鸡的产蛋率极显着的低于A型鸡(P<0.01)。用2个选自家禽基因组的微卫星对180个试验个体进行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发现,2个微卫星的扩增产物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个和5个,杂合度为0.7422和0.791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467和0.7648。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法对微卫星与产蛋性能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微卫星的不同基因型鸡的产蛋性能最小二乘均值间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RAPD条带S87-Ⅱ和S98-Ⅰ很有可能可以作为渝西乌鸡蛋重选育的分子标记;S87标记B型鸡与C型鸡、S102标记G型鸡与可能可以作为产蛋性能优良渝西乌鸡个体选留做种用,这些标记是否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对渝西乌鸡进行选育,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在分子水平分析渝西乌鸡生产性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为进一步的QTL定位及早日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利参考,从而通过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常规选育方法,加速渝西乌鸡新品系的育种进程。
二、丝羽乌骨鸡月产蛋性能与微卫星标记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丝羽乌骨鸡月产蛋性能与微卫星标记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越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中-越地方鸡品种资源简介 |
3 畜禽品种鉴定的概述 |
4 微卫星标记 |
4.1 微卫星概述 |
4.2 微卫星分型技术 |
4.3 微卫星标记的优点 |
4.4 微卫星标记的不足 |
4.5 微卫星标记在家禽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
5 SNP标记 |
5.1 SNP标记在家禽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中-越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1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1.1 样本采集 |
1.2 微卫星荧光引物筛选 |
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1.3.1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2 主要试剂 |
1.4 实验用鸡血液样本DNA提取 |
1.5 PCR反应体系建立 |
1.6 STR基因分型检测 |
1.6.1 电泳检测 |
1.6.2 STR检测 |
1.7 统计学原理 |
1.8 基因型判定方法 |
1.9 聚类方法 |
2 结果 |
2.1 样本基因组提取 |
2.2 STR基因分型检测 |
2.3 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学参数 |
2.4 群体遗传学参数 |
2.4.1 等位基因数 |
2.4.2 多态信息含量 |
2.4.3 杂合度 |
2.5 F统计量 |
2.6 遗传距离 |
2.6.1 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 |
2.7 PCA分析 |
2.8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2.9 特有等位基因型及品种鉴定 |
2.9.1 特有等位基因及频率 |
2.9.2 基因型赋值以及品种鉴别标签的构建 |
3 讨论 |
3.1 各群体的样本含量 |
3.2 SSR引物的选择及标记 |
3.3 群体遗传学参数与遗传距离 |
3.4 PCA分析 |
3.5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3章 全基因组重测序检验分析部分地方鸡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1.1 血液基因组提取 |
1.2 全基因组重测序 |
1.2.1 群体进化简介 |
1.2.2 全基因组重测序群体进化 |
2 实验流程 |
2.1 样品检测 |
2.2 文库构建 |
2.3 库检 |
2.4 上机测序 |
2.5 主成分分析 |
2.6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2.7 群体进化树分析 |
3 结果 |
3.1 主成分分析 |
3.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3.3 系统发育树分析 |
4 讨论 |
4.1 主成分 |
4.2 群体遗传结构 |
4.3 系统发育树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我国地方鸭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本研究所用鸭遗传资源简介 |
1.3 微卫星标记 |
1.3.1 微卫星概述 |
1.3.2 微卫星标记优点 |
1.3.3 微卫星标记的局限性 |
1.3.4 微卫星分型技术 |
1.3.5 STR标记在畜禽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
1.4 畜禽品种鉴定的概述 |
1.4.1 形态学标记 |
1.4.2 细胞学标记 |
1.4.3 生化标记 |
1.4.4 DNA分子标记技术 |
1.4.5 微卫星标记在生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地方鸭遗传资源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及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测量工具 |
2.1.3 测定指标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鸭品种体重与体尺各项基本参数 |
2.2.2 鸭品种体重、体尺相关性分析 |
2.2.3 体尺对体重指标的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
2.2.4 部分鸭品种体重和体尺性状与中国家禽品种志比较 |
2.3 讨论 |
2.3.1 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特征 |
2.3.2 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分析 |
第3章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对不同鸭遗传资源群体结构分析及品种鉴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血液DNA提取 |
3.1.3 全基因组重测序 |
3.2 结果分析 |
3.2.1 基因组DNA检测结果 |
3.2.2 群体结构分析 |
3.2.3 品种鉴定 |
3.3 讨论 |
3.3.1 15个鸭遗传资源群体结构关系分析 |
3.3.2 15个鸭遗传资源的系统发生关系 |
3.3.3 15个鸭遗传资源鉴定 |
第4章 我国6个小体型鸭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本采集 |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1.3 DNA提取 |
4.1.4 溶液配制 |
4.1.5 PCR反应体系及引物设计 |
4.1.6 PCR产物检测 |
4.1.7 STR分型测序 |
4.1.8 统计原理与基因型判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4.2.2 PCR扩增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4.2.3 10对荧光引物的最优化反应条件 |
4.2.4 荧光PCR产物的STR分型 |
4.2.5 所选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参数 |
4.2.6 引物在单个群体中的群体遗传学参数 |
4.2.7 F统计量 |
4.2.8 单个群体的遗传学参数分析 |
4.2.9 遗传距离及其初步应用 |
4.2.10 群体结构分析 |
4.2.11 利用特有等位基因型进行品种鉴定 |
4.2.12 利用共有基因型频率进行品种鉴定 |
4.3 讨论 |
4.3.1 各群体的样本含量 |
4.3.2 群体遗传学参数与遗传距离 |
4.3.3 Structure程序分析 |
4.3.4 品种鉴定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香炉山鸡种质资源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I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家禽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1.1.1 家禽种质资源 |
1.1.2 中国家禽种质资源 |
1.1.3 中国地方家禽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 |
1.2 贵州地方鸡种质资源 |
1.3 香炉山鸡概述 |
1.4 家禽线粒体DNA D-LOOP区分析研究 |
1.5 家禽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香炉山鸡种质资源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香炉山鸡生长性能测定分析 |
2.3.2 香炉山鸡外貌特征观察 |
2.3.3 香炉山鸡繁殖性能和蛋品质分析 |
2.3.4 香炉山鸡屠宰性能测定分析 |
2.3.5 香炉山鸡部分肉品种分析 |
2.4 讨论 |
2.4.1 生长性能分析 |
2.4.2 繁殖性能与蛋品种分析 |
2.4.3 屠宰性能分析 |
2.4.4 肉品质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香炉山鸡遗传多样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基因组DNA提取 |
3.1.3 基因组DNA检测 |
3.1.4 主要仪器与试剂 |
3.1.5 10×TBE配置 |
3.1.6 其他试剂配制 |
3.1.7 引物及PCR扩增 |
3.1.8 8%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 |
3.1.9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银染 |
3.1.10 数据统计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香炉山鸡血液基因组DNA提取结果检测 |
3.2.2 香炉山鸡21个微卫星标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2.3 香炉山鸡21个微卫星标记基因型频率 |
3.2.4 香炉山鸡21个微卫星标记等位基因频率 |
3.2.5 香炉山鸡21个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 |
3.3 讨论 |
3.3.1 等位基因数分析 |
3.3.2 多态信息含量分析 |
3.3.3 杂合度分析 |
3.3.4 Shanon指数(SI)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香炉山鸡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动物 |
4.1.2 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 |
4.1.3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4.1.4 1×TBE配置 |
4.1.5 1.0%琼脂糖凝胶配置 |
4.1.6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1.7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PCR扩增以及测序序列同源性比对 |
4.2.2 线粒体DNA D-Loop区全长序列碱基组成分析 |
4.2.3 线粒体DNA D-Loop区全长序列变异及遗传 |
4.2.4 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 |
4.3 讨论 |
4.3.1 线粒体DNA D-Loop区全长序列碱基组成分析 |
4.3.2 线粒体DNA D-Loop区全长序列变异分析 |
4.3.3 遗传多样性分析 |
4.3.4 母系遗传分析 |
4.4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情况 |
(4)边鸡遗传多样性及Myostatin基因对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及研究方法 |
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
1.3 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1.3.1 形态学方法 |
1.3.2 细胞遗传学方法 |
1.3.3 生化检测方法 |
1.3.4 DNA 分子标记方法 |
2. 微卫星标记及在遗传育种中的运用 |
2.1 微卫星标记的概况 |
2.2 微卫星的功能和形成机理 |
2.2.1 微卫星的功能 |
2.2.2 微卫星的形成机理 |
2.3 微卫星标记在遗传育种中的运用 |
2.3.1 构建遗传图谱 |
2.3.2 QTL 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2.3.3 个体及亲缘关系的鉴定 |
2.3.4 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
2.3.5 DNA 指纹图的制作 |
3. Myostatin 基因的研究进展 |
3.1 Myostatin 基因的发现 |
3.2 Myostatin 基因的定位 |
3.3 Myostatin 基因的结构 |
3.4 Myostatin 作用机理 |
3.5 Myostatin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3.6 Myostatin 基因的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
4. 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 |
4.1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 |
4.2 荧光定量 PCR 的定量方法 |
4.3 荧光定量 PCR 反应方法的分类 |
4.3.1 非特异性DNA 结合染料法 |
4.3.2 探针法 |
4.4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应用 |
4.4.1 病毒检测上的应用 |
4.4.2 肿瘤检测上的应用 |
4.4.3 转基因生物中的应用 |
4.4.4 畜牧研究领域的应用 |
5. 边鸡以及3 个对照鸡种介绍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边鸡微卫星 DNA 遗传多样性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样本的采集 |
1.1.2 主要实验仪器 |
1.1.3 实验试剂 |
1.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
1.2 试验方法 |
1.2.1 鸡血液DNA 的提取 |
1.2.2 微卫星引物 |
1.2.3 PCR 扩增 |
1.3 统计分析 |
1.3.1 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1.3.2 群体间遗传关系 |
1.3.3 统计软件的运用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卫星引物的PCR 产物电泳 |
2.2 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分析 |
2.2.1 等位基因数(特有等位基因数) |
2.2.2 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 |
2.3 品种的遗传分化 |
2.4 哈代温伯格平衡 |
2.5 近交系数 |
3 讨论 |
3.1 样本量的确定 |
3.2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
3.3 群体内的近交系数 |
3.4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第三章 边鸡群体的保种效果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
1.4 微卫星引物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2 个世代边鸡的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 |
2.2 多态信息含量 |
2.3 期望杂合度 |
2.4 观察杂合度 |
2.5 近交系数 |
3 讨论 |
3.1 世代间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
3.2 世代间近交系数的变化 |
3.3 对边鸡保种的建议 |
第四章 Myostatin 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边鸡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
1.4 引物设计及 PCR 扩增 |
1.5 分析工具 |
1.6 SSCP 分析 |
1.7 PCR 产物的回收 |
1.8 PCR 产物的克隆 |
1.8.1 连接反应 |
1.8.2 转化 |
1.8.3 重组质粒的鉴定 |
1.9 数据的统计分析 |
1.9.1 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以及卡方检验 |
1.9.2 遗传多样性参数 |
1.10 统计分析模型和软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鸡基因组 DNA 和 PCR 产物结果 |
2.1.1 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 |
2.1.2 SSCP 引物基因组DNA 的PCR 扩增 |
2.2 Myostatin 基因 SSCP 检测及序列分析 |
2.2.1 SSCP 检测 |
2.2.2 序列分析结果 |
2.3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预测 |
2.4 边鸡Myostatin 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
2.5 边鸡Myostatin 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域预测 |
2.6 群体遗传学分析 |
2.6.1 Myostatin 基因5′调控区群体遗传学分析 |
2.6.2 Myostatin 基因外显子区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2.7 Myostatin 基因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
2.7.1 Myostatin 基因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2.7.1.1 Myostatin 5′调控区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2.7.1.2 Myostatin 外显子区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2.7.2 Myostatin 基因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
2.7.2.1 Myostatin 5′调控区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
2.7.2.2 Myostatin 外显子区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
2.8 Myostatin 基因不同位点间的互作效应 |
2.8.1 Myostatin 基因不同位点对边鸡生长性状的互作效应 |
2.8.2 Myostatin 基因不同位点对边鸡繁殖性状的互作效应 |
3 讨论 |
3.1 4 个鸡品种 Myostatin 基因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3.2 Myostatin 基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功能 |
3.3 Myostatin 基因的多态性 |
3.4 Myostatin 基因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3.4.1 5′调控区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3.4.2 外显子区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3.5 Myostatin 基因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5.1 5′调控区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 |
3.5.2 外显子区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 |
3.6 Myostatin 基因不同位点对生长和繁殖性状的互作效应 |
第五章 Myostatin 基因表达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鸡群和样本采集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分析工具软件 |
1.5 实验方法 |
1.5.1 主要试剂配制 |
1.5.2 鸡组织总RNA 的提取和检测(Trizol 法) |
1.5.3 引物设计和PCR 扩增 |
1.5.4 反转录 |
1.5.5 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 PCR 扩增 |
1.5.6 扩增片段的回收和克隆测序 |
1.5.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1.5.8 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标准曲线的绘制 |
1.6 统计软件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RNA 的提取结果 |
2.2 常规 PCR 及测序结果 |
2.3 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溶解曲线 |
2.4 Myostatin 基因的扩增曲线 |
2.5 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标准曲线 |
2.6 3 种基因型的表达水平相对定量分析 |
2.7 3 种组织中 Myostatin 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
3 讨论 |
3.1 内参基因的选择 |
3.2 荧光定量 PCR 引物的设计 |
3.3 Myostatin 基因的组织表达 |
3.4 Myostatin 基因的表达与生产性状的关系 |
全文结论 |
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5)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其性能测定 |
1.2 DNA提取及微卫星引物 |
1.3 PCR产物检测及基因型判定 |
1.3.1 PCR扩增及检测 |
1.3.2 统计分析 |
2 结果和分析 |
2.1 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参数分析 |
2.2 微卫星座位产蛋数、蛋重的相关性 |
3 讨论 |
(6)泰和乌鸡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染色体水平研究 |
2 蛋白质水平研究 |
2.1 血型多态性 |
2.2 同工酶多态性 |
3 DNA水平研究 |
3.1 线粒体DNA的多态性 |
3.2 核DNA的多态性 |
4 遗传多样性与乌鸡生产性能的关系 |
(7)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国家禽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
1.1 中国家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1.2 中国家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
1.3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理论及保种方法 |
1.3.1 保种理论 |
1.3.2 保种方法 |
2 遗传多样性研究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意义 |
3 畜禽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内容 |
4 畜禽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方法 |
4.1 形态学方法 |
4.2 细胞遗传学方法 |
4.3 蛋白质检测方法 |
4.4 分子生物学方法 |
5 动物遗传多样性评价指标 |
5.1 平均数和变异系数 |
5.2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
5.3 遗传平衡检验 |
5.4 遗传变异的度量参数 |
5.5 遗传距离估计数学模型 |
5.6 系统发育分化推断方法 |
6 微卫星标记及其应用 |
6.1 微卫星标记概述 |
6.2 微卫星的类型 |
6.3 微卫星在基因组中的作用 |
6.4 微卫星突变 |
6.5 微卫星标记的优点 |
6.5.1 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
6.5.2 多态性丰富 |
6.5.3 遗传共显性 |
6.5.4 相对保守性 |
6.5.5 容易检测,重复性好 |
6.6 微卫星标记的局限性 |
6.6.1 哑等位基因或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的存在 |
6.6.2 PCR 过程本身的缺陷 |
6.6.3 “异源同形”现象的存在 |
6.6.4 微卫星突变的偏向性 |
6.7 微卫星标记在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6.7.1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
6.7.2 制作DNA 指纹图 |
6.7.3 QTL 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 |
6.7.4 个体及亲缘关系的鉴定 |
6.7.5 监测遗传操作效应和保种效果 |
6.7.6 品种或品系遗传关系确定 |
7 家鸭遗传资源多样性评估的研究进展 |
7.1 形态学水平遗传多样性 |
7.2 染色体水平遗传多样性 |
7.3 生物化学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 |
7.4 分子遗传学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 |
7.4.1 mtDNA 遗传多样性 |
7.4.2 核基因遗传多样性 |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中国地方家鸭品种保种现状的调查研究 |
1 家鸭的起源 |
2 中国家鸭资源的多样性 |
3 我国地方鸭品种保存状况 |
4 对我国地方鸭品种保护的建议 |
第三章 采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
第一节 乙醇保存家禽血样的效果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血样的采集与保存 |
1.2 试剂及仪器 |
1.3 DNA 的提取 |
1.4 DNA 的检测及PCR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电泳 |
2.2 产量 |
2.3 微卫星扩增的鉴定 |
3 讨论 |
第二节 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 |
1.2 微卫星引物 |
1.3 药品和酶 |
1.4 主要仪器 |
1.5 DNA 提取 |
1.6 溶液配制 |
1.7 PCR 反应体系及其条件优化 |
1.8 凝胶电泳 |
1.9 银染 |
1.10 统计方法 |
1.11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及多态信息含量 |
2.2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
2.2.1 特有等位基因及其频率 |
2.2.2 优势等位基因及其频率 |
2.2.3 24 个群体共有等位基因 |
2.2.4 各品种平均杂合度和群体统计数据 |
2.3 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
2.3.1 F-统计量 |
2.3.2 遗传距离的估计 |
2.3.3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 |
2.3.4 群体每代迁移数 |
2.3.5 聚类分析 |
2.3.6 主成分分析 |
2.3.7 群体结构分析 |
3 讨论 |
3.1 微卫星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时抽样和样本量的确定 |
3.2 微卫星座位数目的选择 |
3.3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现状 |
3.4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3.5 品种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关联性 |
3.6 中国24 个地方鸭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
3.7 聚类方法的选择和比较 |
3.8 我国地方鸭种保种与选育的建议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正式录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微卫星座位与丝羽乌骨鸡蛋用系开产性状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性状测定 |
1.2 引物选择与合成 |
1.3 PCR扩增 |
1.3.1 微卫星引物扩增 |
1.3.2 微卫星引物组合及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 |
1.4 多重PCR扩增产物检测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卫星的多态性 |
2.2 微卫星座位与开产性状相关性分析 |
2.3 与性状显着相关微卫星座位各基因型间分析 |
3 讨论 |
(10)渝西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和RAPD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家禽的传统选育 |
1.2 数量性状位点与标记辅助选择 |
1.3 鸡基因组的特点 |
1.4 分子遗传标记的常用方法 |
1.5 微卫星和RAPD标记在家禽育种方面的应用 |
1.6 蛋壳颜色的研究 |
1.7 分子遗传标记应用展望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2 主要试剂 |
3.3 产蛋性能的观察和测定 |
3.5 产蛋性能与体重及体尺指标的相关分析方法 |
3.6 血样的采集 |
3.7 血液DNA的提取 |
3.8 DNA定性与定量分析 |
3.9 RAPD分析 |
3.10 RPAD试验结果分析 |
3.11 微卫星分析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渝西乌鸡慢羽系产蛋性能的测定 |
4.2 渝西乌鸡慢羽系产蛋性能与体重体尺的相关性分析 |
4.3 基因组DNA检测 |
4.4 RAPD条件优化及引物筛选 |
4.5 RAPD扩增结果 |
4.6 RAPD标记的多态性 |
4.7 RAPD标记的基因型分型及基因型频率 |
4.8 RAPD标记与产蛋性能相关性分析 |
4.9 RAPD标记与体重体尺相关性分析 |
4.10 随机引物各基因型产蛋性能比较 |
4.11 随机引物各基因型体重与体尺比较 |
4.12 微卫星扩增结果 |
4.13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 |
4.14 微卫星标记各基因型产蛋性能比较 |
4.15 微卫星标记各基因型体重与体尺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PCR扩增中的关键环节 |
5.2 RAPD条带的辨析 |
5.3 渝西乌鸡慢羽系产蛋性能与体重体尺的关系 |
5.4 RAPD标记多态性片段间的关系 |
5.5 渝西乌鸡慢羽系微卫星与 RAPD标记的多态性 |
5.6 微卫星和RAPD标记对渝西乌鸡慢羽系产蛋性能的效应 |
5.7 下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溶液的配制 |
附录2 所用仪器型号及生产厂家 |
附录3 所用微卫星序列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
四、丝羽乌骨鸡月产蛋性能与微卫星标记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越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赵龙. 扬州大学, 2021(08)
- [2]我国地方鸭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鉴定[D]. 王统苗. 扬州大学, 2020
- [3]香炉山鸡种质资源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兴才. 贵州大学, 2020(02)
- [4]边鸡遗传多样性及Myostatin基因对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D]. 张跟喜. 扬州大学, 2010(11)
- [5]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研究[J]. 陈文峰,吴德宏,葛洪伟,陈剑,梅海生. 中国家禽, 2008(16)
- [6]泰和乌鸡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黄族豪,肖宜安,龙进.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7]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慧芳. 扬州大学, 2008(01)
- [8]微卫星座位与丝羽乌骨鸡蛋用系开产性状相关分析[J]. 康丽,朱庆. 遗传, 2008(02)
- [9]我国乌鸡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黄族豪,龙进,肖宜安. 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 [10]渝西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和RAPD标记研究[D]. 常志伟. 西南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