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

5-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

一、5-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怡[1](2019)在《下呼吸道乳头状瘤16例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共10年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6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病人临床特点。结果(1)16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均缓慢起病,成人组6例,男女比例5:1,平均年龄(41.7±19.1)岁;非成人组10例,男女比例3:2,平均年龄(5.1±3.04)岁,9例起病年龄<5岁。(2)临床特征:咳嗽咳痰12例、其中咳肉样组织2例,呼吸困难13例、声嘶8例、咯血丝痰4例,喉鸣音或哮鸣音7例,吸气三凹征3例。(3)影像学特征:本组7例患者行胸部CT检查,均表现肿块影、软组织或多发结节影,其中多发囊性空洞2例,2例增强CT扫描强化。9例患者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4)非成人组均有上呼吸道受累(100%),而成人组中存在上呼吸道受累者占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5)确诊方式及纤支镜下表现:1例经胸腔镜肺叶病灶切除活检确诊,15例行喉镜、气管镜或纤支镜活检确诊,15例内镜下均表现为淡红色颗粒状、菜花样、乳头状新生物;(6)临床分型:孤立性呼吸道乳头状瘤3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13例,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6例,其中3例组织HPV6/11型阳性。(7)治疗及预后:14例经喉镜、气管镜或纤支镜介入治疗,1例放弃治疗,1例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3例失访,11例患者有复发,均为复发性乳头状瘤患者,1例患者术后4月死亡,1例出院后未监测。结论(1)下呼吸道乳头状瘤临床少见,多数为RRP,SRPS少见;(2)男性多见,起病缓慢,成人组以青中年为主,非成人组起病年龄常<5岁,多同时有上呼吸道受累;(3)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累及上呼吸道可出现声嘶等;(4)胸部CT主要为单发或多发肿块影、薄壁空洞,增强扫描可强化,部分合并肺不张、阻塞性肺炎;(5)内镜下多表现为乳头状肿物,活检易出血;(6)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以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多见;(7)内镜下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易复发。

连纯利,吴新风,何强亮,胡镇,刘元献[2](2016)在《外耳道尖锐湿疣1例治疗》文中认为外耳道尖锐湿疣在文献中报道较少,属于传染性疾病,与病毒感染有关。该病发生于外耳道,因使用不洁的挖耳工具或受污染的手用力挖耳,导致耳部皮肤损伤而感染。本文通过1例29岁男性外耳道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与体会,对该病的病因、病理、诊断与治疗进行简要的文献回顾。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主诉:反复左外耳道瘙痒伴出血半月余。现病史:患者平素常挖耳,半月前出现左外耳道

胡春梅,古庆家,陈德珍[3](2015)在《耳内镜下外耳道良性病变摘除术132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外耳道良性病变耳内镜下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外耳道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外耳道乳头状瘤53例,外耳道胆脂瘤I、II型34例,外耳道骨瘤17例,外耳道肉芽肿16例,外耳道痣10例,外耳道囊肿2例。所有患者在耳内镜下行外耳道病变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年,3例复发,外耳道肉芽1例,外耳道乳头状瘤2例;其余129例在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耳内镜下行外耳道良性病变切除术,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谢艳,张勤修,杨星,刘颖[4](2012)在《独用内镜下手术以及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的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独用内镜下手术以及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7月,随机将收治的45例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150只耳)分组,比较独用内镜下手术组(A组)以及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组(B组)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的疗效。结果患者均术后成功随访1~3年,48只患耳无复发及恶变,2只患耳3个月后复发。结论内镜下手术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具有微创,手术彻底有效,防止复发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朱杭军,杜云翔,陈丽,黄杰[5](2005)在《巨大中耳原发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一种临床上较少见肿瘤———巨大中耳原发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其与鼻腔乳头状瘤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方法手术加放射治疗1例中耳乳头状瘤病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巨大中耳原发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人经手术切除后放疗,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中耳原发乳头状瘤除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外,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影响其发生、生长,极易复发和恶变为其特点, 临床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对复发者应扩大切除,防止恶变。

刘龙飞,田源[6](2002)在《5-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自1996~2000年我科采用5-氟尿嘧啶乳头状瘤基底内注射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1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在40~65岁,平均年龄52岁。肿瘤基底部位于外耳道前壁6例,后壁3例,底壁1例。单发6例,多发4例,2例为术后复发。10例均经病理检验证实为外耳道乳头状瘤。

金杰,陶红[7](2001)在《外耳道乳头状瘤5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殷洪斐,胡兵,李晓平[8](2002)在《外耳道新生物82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熊玮[9](2006)在《TGF-β3、P21在乳腺外Paget’s病(EMPD)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了解TGF-β3、P21在乳腺外Paget’s病(EMPD)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它们在EMPD发病机制及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EMPD及12例正常皮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GF-β3、P2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参照Wilkinson和Brown提出的外阴湿疹样癌(PDV)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1],将12例EMPD标本分为2组:(1)非浸润性EMPD,(2)浸润性EMPD,比较2组中TGF-β3、P21的表达及预后情况。结果TGF-β3在正常皮肤组织及EMPD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3低表达,而在EMPD中高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意义(x2=14.34, P<0.01);2组EMPD样本中浸润组TGF-β3高表达率高于非浸润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意义(x2=5.21, P<0.05)。正常皮肤组织中P21阳性表达率高于EMPD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意义(x2=11.81, P<0.01);2组EMPD样本中非浸润组P21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意义(x2=6.77, P<0.01)。EMPD中TGF-β3高表达同时P21阴性表达的有5例,TGF-β3低表达同时P21阳性表达的有3例,相关系数r=0.842, P0.01,提示EMPD中TGF-β3与P21存在负相关。TGF-β3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低表达组,2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21阳性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阴性表达组,2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组。结论TGF-β3、P21在EMPD的发病机制及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5-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下呼吸道乳头状瘤16例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附图
7、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耳内镜下外耳道良性病变摘除术13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手术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独用内镜下手术以及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外耳道乳头状瘤5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3 讨论

(9)TGF-β3、P21在乳腺外Paget’s病(EMPD)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二、中文摘要
三、英文摘要
四、正文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参考文献
五、综述
六、致谢

四、5-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下呼吸道乳头状瘤16例临床特点分析[D]. 刘海怡.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2]外耳道尖锐湿疣1例治疗[J]. 连纯利,吴新风,何强亮,胡镇,刘元献. 现代医药卫生, 2016(18)
  • [3]耳内镜下外耳道良性病变摘除术132例分析[J]. 胡春梅,古庆家,陈德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5(04)
  • [4]独用内镜下手术以及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的疗效对比[J]. 谢艳,张勤修,杨星,刘颖. 华西医学, 2012(08)
  • [5]巨大中耳原发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朱杭军,杜云翔,陈丽,黄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5(02)
  • [6]5-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J]. 刘龙飞,田源.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2(01)
  • [7]外耳道乳头状瘤52例临床分析[J]. 金杰,陶红.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04)
  • [8]外耳道新生物82例报告[J]. 殷洪斐,胡兵,李晓平.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2(05)
  • [9]TGF-β3、P21在乳腺外Paget’s病(EMPD)中的表达及意义[D]. 熊玮.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标签:;  ;  ;  

5-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附1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