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一、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汤湘希[1](2020)在《砥砺前行 成就非凡——祝贺《财会通讯》杂志四十华诞》文中研究说明一、这本杂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破茧而出时钟回拨到1979年11月16日,沐浴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并与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同步,由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湖北财经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并经湖北省民政厅批准的湖北省会计学会在武汉成立,学会章程第6条规定,编辑和出版会计刊物,翌年3月,《财会通讯》杂志破茧而出、呱呱坠地。

金晶[2](2019)在《估时作业成本法在SJ公司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制造业向来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制造业同时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制造业企业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制造业企业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其转型升级提出紧迫要求的必经之路。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制造业企业在机器设备迅速更新、产品产量不断扩大的趋势下成本管控的需求,而估时作业成本法凭借其提供成本信息更及时、更准确的优势成为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在系统研究和阐述国内外有关估时作业成本法和成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将估时作业成本法确定为提高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的工具。其次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将估时作业成本法引进SJ模具制造公司,以验证其在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上的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举出SJ公司三副模具产品的例子来展示SJ公司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和流程,进而指明其中尚且存在的弊端和有待改进之处;接着说明了SJ公司引进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接下来根据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在SJ公司构建出核算体系,通过三副模具的成本核算过程详细介绍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操作和核算步骤,之后比较两种成本核算法下得出的成本信息,从而清晰地揭示出产品间接成本在应用估时作业成本法前后的差异。之后本文总结了估时作业成本法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得出了主要结论:估时作业成本法能够较为准确、及时地反映成本信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支持。这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在目前国内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数量非常少的情况下,通过以三副具体模具为例在SJ公司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提出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为同行业企业甚至其他制造业企业找到一个可以长期运行的、符合成本效应原则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式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柴文华[3](2014)在《试论“中国哲学史学史”》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史。总体而言,"中国哲学史学史"经历了前史、创立、马克思主义化等几个阶段,出现了"以中释中"、"以西释中"、"以马释中"的不同书写模式。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哲学史建构应当建立在对"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反思基础上,展开对中国哲学史多维度、多样态的探索。

黎精明[4](2011)在《法律制度变迁与会计科学理论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地探究了法律制度变迁与会计科学理论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法律制度变迁对会计科学理论发展产生积极能动影响的同时,会计科学理论发展又对法律制度变迁产生着重要的反向推动作用,从宏观上看,这两者始终是交叉影响和相互作用并基本同步地向前发展的。

郭德松[5](2010)在《论我国会计核算方式的变革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广泛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给经济管理提供了快速便利的传递方式,核算主体不断上移,资金清算更加及时,内控制度更加严密,服务水平更加提升。现行的集中会计核算模式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必要建立全国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以便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核算时效和质量要求,从而将带来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根本变革。

邓启稳[6](2009)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目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促使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拟围绕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使用者、披露的内容以及实现披露目标措施等内容,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目标展开研究。本文认为,实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目标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确立科学合理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确保社会责任信息真实公允披露,同时学术界应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理论支持。

蒋宁[7](2008)在《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 ——基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思考》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会计硕士研究生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在新环境下,目前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其培养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其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培养机制)是否能满足高等教育质量观下学术界、市场和个人这三个“利益相关人”的需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论文分五个部分对我国大学硕士阶段的会计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回顾了我国建国50多年来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从产生到发展的历程,指出在现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张使得人才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对现阶段会计硕士研究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社会需求、教育形势、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在新形势下,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会计的硕士毕业生的就业也更多的面向实务界。然而,作为高级会计人才供应方的学校,对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这种目标定位方式重在满足了高等教育质量观下的学术或学科维度质量观,忽视了社会或市场维度质量观和个人和人文维度质量观。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会计类高级人才的需求增加,而会计的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却出现了困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目前的高校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式没有全面考虑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三个方面。因此需要对目前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第三部分是对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研究。由于目标在一个体系中处于核心和导向的地位,因此对目前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目前的目标定位进行现状分析,并将我国和美国的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进行比较研究,参考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及经验,结合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对我国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现阶段,应该将会计硕士研究生分层培养(分成学术型和实务型分别培养)。文章的第四部分是对我国现阶段会计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研究。文章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会计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构成现状进行分析,并将我国和美国的会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参考职业会计硕士(MPACC)课程设置,对分层培养目标下的我国的会计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提出设想。最后针对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诸如规模、学制、导师制和论文等问题的改革进行探讨。文章最后一部分是针对改革措施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对高层次的会计应用类人才的需求增加,面对这种日益增长的对会计类高级人才需求的大环境,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这个契机,跟上时代前进的车轮,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保证会计教育质量。希望本文对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特别是会计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方面所提出的观点能够为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为我国21世纪的会计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一些贡献。

屈洪飞[8](2007)在《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研究》文中提出所谓职能,是客观事物内在的或者固有的功能和作用,是事物本质属性的体现。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本身原本就存在的固有的功能,它通常表示会计能发挥某种作用的力。而传统会计的职能往往是人们强加的,正如吴联生《会计研究起点理论述评》一文中提到的:会计职能是具体客观环境下因处理会计对象以达到会计目标而赋予会计子系统的,可见,会计系统真正具有的会计职能,会因客观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而事实上表现出来的会计职能,则是人们根据客观需要而赋予的。因此可以说,“会计的职能是会计的固有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由于会计的本质是由生产发展特别是由商品经济对信息的客观需求所决定,会计的职能会随着会计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传统会计职能源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产生和发展的,其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反映会计信息,而反映的前提条件是记录经济活动。在我国,关于会计职能的探讨,从“一职能”学说、“二职能”学说到“全职能”学说,各种观点都有,汇集传统会计理论对会计职能各种看法,提到的会计职能有以下一些:①记录职能,②反映职能,③监督职能,④控制职能,⑤分析职能,⑥决策职能,⑦规划职能,⑧制度职能等。但传统的会计职能都是基于经济个体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汇总等过程,以会计报告形式向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提供有关经济活动与其结果的信息,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会计反映的企业经济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应当说传统的会计职能充分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企业经济信息的需求。但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企业经营方式、经营组织的不断变化,两权分离以及所有权的日益分散,使得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的产生,要求会计信息不但要满足企业内部需求,还要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生产满足公共需求的会计信息方面,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产生了诸如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挑战。显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会计职能传统的观点已明显滞后于会计实践。面对会计信息的社会化需求,会计应该有何作为呢?为此,本文将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出发,对会计职能进行重新剖析,以求对会计职能有一更科学、与时俱进的认识。并对会计职能进行扩展,以及改革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整合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并提出新的会计信息生产方式。以解决由于传统会计职能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社会性需求而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赵龙[9](2007)在《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文中研究指明民俗学史是民俗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重视对民俗学史的研究,特别是新时期民俗学史的研究。我国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的时间。1978年到1985年为民俗学恢复和起步阶段。这个时期,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各地开展了地名志、地方志的撰写与田野调查,民俗学基本理论着作的问世,都为社团组织的发展与基层民俗学队伍形成,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86年到1993年为民俗学稳步发展阶段。“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为民俗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民俗旅游与民俗学的应用性研究,包括民俗学研究的当下意义、民俗经济价值、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商品化等问题,得到了学科理论上的重视。1994年到2000年为民俗学蓬勃发展高潮阶段。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弘扬为民俗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他相关学科也大量介入民俗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项目、活动频繁,为新时期民俗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队伍、新的视野和新的研究方法。这个时期,民俗学基本理论体系建立和不断丰富、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位点的大面积设置、民俗研究成果累累。民俗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2001年到2006年为民俗学发展成熟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给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整合了研究力量,研究课题大大增加,民俗学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青年队伍成为主力军为民俗学专业人才培养改变了民俗学研究队伍的基本结构,民俗学理论研究得到大的突破,民俗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民俗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步入了正规、规范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民俗应用、民俗知识普及等工作也进展顺利,通俗民俗学出版物成为热点、民俗学进大中小学课堂。总之,新时期民俗学发展是与时代的需求、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推动、学科建设的努力、其他相关学科的参与等分不开的,研究其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不但得到一些学科建设的启迪,更能够弄清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要求。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民俗学,推动中国民俗学走向世界。

方拥军[10](2004)在《我国会计教育及其改革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近十年研究的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会计改革的进程,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1993年—2002年发表在《会计研究》、《财会月刊》、《财会通讯》、《财务与会计》、《上海会计》、《四川会计》等六种期刊上有关会计教育的文章为样本,对我国近十年来会计教育及其改革问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砥砺前行 成就非凡——祝贺《财会通讯》杂志四十华诞(论文提纲范文)

一、这本杂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破茧而出
二、这本杂志:感受着领导们的关怀和学者的爱护
三、这本杂志:倡导着学术流派形成的落地生根
    (一)会计学的本质———会计是一门什么科学?
    (二)受托责任理论的落地———国家审计的本质
    (三)宏观会计控制理论的创建
    (四)会计控制论的形成
四、这本杂志:耀眼着光辉灿烂的会计历史进程
    (一)“二十世纪会计大事评说”展现了百年会计的恢宏篇章
    (二)中国会计历史的成就更加辉煌
    (三)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会计学者
五、这本杂志:引领着复杂会计实务的前行轨迹
六、这本杂志:承担着推介中国会计的历史责任
七、这本杂志:承载着广大读者对“她”的厚爱

(2)估时作业成本法在SJ公司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估时作业成本法
        1.2.2 成本管理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和创新之处
        1.4.1 本文的框架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估时作业成本法
        2.1.2 成本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成本动因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标准成本法
        2.2.4 作业成本法
    2.3 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2.3.1 基本概念
        2.3.2 核算流程
3 SJ公司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分析
    3.1 SJ公司简介
        3.1.1 SJ公司基本概况
        3.1.2 SJ公司成本管理组织架构
    3.2 SJ公司现行成本核算分析
        3.2.1 SJ公司现行成本核算简介
        3.2.2 SJ公司现行成本核算分析
4 估时作业成本法在SJ公司的设计与实施
    4.1 SJ公司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4.1.1 SJ公司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4.1.2 SJ公司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4.2 SJ公司估时作业成本法体系设计与实施
        4.2.1 确定成本对象
        4.2.2 作业中心及作业层级的划分
        4.2.3 设置资源成本池
        4.2.4 SJ公司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具体过程
        4.2.5 SJ公司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效果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估时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5.2.2 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改进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试论“中国哲学史学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先秦是中国古代学术史、学术思想史、学术史方法论的诞生时期
    (二)汉代是中国古代学术史、学术思想史、学术史方法论的重要发展时期
    (三)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学术史、学术思想史、学术史方法论的繁荣时期

(4)法律制度变迁与会计科学理论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法律制度变迁对会计科学理论发展的能动影响
    (一) 法律制度变迁为会计科学理论发展准备了实践环境
    (二) 法律制度变迁为会计科学理论的确立、巩固和推广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 法律制度变迁为会计科学理论突变提供了能量
三、会计科学理论发展对法律制度变迁的反向作用
    (一) 会计科学理论的发展使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得以显露
    (二) 会计科学理论发展为法律制度纷争的解决提供了支持
    (三) 会计科学理论发展为法律制度创新提供了条件
四、结语

(5)论我国会计核算方式的变革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会计核算方式的变革历程
    (一) 手工会计核算方式 (1989年以前)
    (二) 计算机核算方式 (1989~2000)
    (三) 网络化核算方式 (2001年至今)
        1. 会计信息的集中性
        2. 业务处理的先进性
        3. 核算要求的统一性
二、现行集中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账务处理相对分散, 内控管理难度较大。
    (二) 账务存储比较分散, 信息时效性差。
    (三) 岗位、人员和业务量间的矛盾突出, 违规兼岗严重。
    (四)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落后, 运维和升级难度大。
三、建立全国数据集中核算系统势在必行
    (一) 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 加强会计管理。
    (二) 有效加强内控制约, 防范会计风险。
    (三) 全面支持货币政策实施, 充分发挥政策效能。
    (四) 更好地改进会计服务, 提升服务水平。
    (五) 灵活便捷的参数控制, 适应央行业务调整。

(7)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 ——基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文献综述
2 我国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回顾
    2.1 我国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回顾
    2.2 我国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3 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3.1 职业环境的变化影响
    3.2 社会需求的变化
    3.3 教育扩招的影响
        3.3.1 硕士扩招的影响
        3.3.2 博士扩招的影响
        3.3.3 本科扩招的影响
    3.4 就业形势的变化
    3.5 研究生教育质量观
4 我国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4.1 我国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现状
        4.1.1 我国高校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现状
        4.1.2 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目标比较
        4.1.3 问题所在
    4.2 中美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
    4.3 改革会计培养目标,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4.3.1 确定分层培养的目标,将研究生分做学术型和实务型
        4.3.2 建立健全转换机制和淘汰机制
        4.3.3 可以将实务型会计硕士与专业会计硕士(MPACC)合并培养
5 关于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的评价与改革
    5.1 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5.2 我国目前会计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5.3 会计硕士课程与职业会计硕士课程的比较分析
    5.4 中美会计硕士生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5.5 关于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问题
        5.5.1 规模问题
        5.5.2 学制问题
        5.5.3 关于导师制
        5.5.4 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
6 对分层培养的一些建议
    6.1 加强高校和职业界的联系
    6.2 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校主导型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6.3 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关键
    6.4 衡量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后记

(8)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1.3 论文思路及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及结构
    1.5 论文的创新点、难点及局限性
第二章:会计职能与会计信息需求的关系
    2.1 会计职能的概念
    2.2 传统会计职能的历史发展
    2.3 会计职能与会计信息需求的关系
第三章:现有会计职能及分析
    3.1 各种传统会计职能的观点
    3.2 对现有会计各个职能的分析
    3.3 对会计职能的分析
    3.4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 3
第四章:会计信息需求的分析
    4.1 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4.2 企业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4.3 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信息需求社会化
第五章:传统会计职能与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的矛盾
    5.1 传统会计职能下会计信息供需产生的矛盾及表现
    5.2 传统会计职能下会计信息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
第六章: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扩展
    6.1 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扩展的原因
        6.1.1 会计信息需求变化的要求
        6.1.2 会计环境变化的要求
    6.2 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扩展
第七章: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实现方式
    7.1 传统会计职能的实现方式及弊端
    7.2 新会计职能的实现方式----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7.3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意义
    7.4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可能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9)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二、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大体结构
    三、论文的不足
第一章 研究文献综述
    一、中国民俗学史的分歧及其文献综述
        1、中国民俗学史的大致分期
        2、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成果
    二、新时期民俗学史的阶段划分及其文献综述
第二章 新时期民俗学的起始阶段
    一、阶段划定与标志性的成果
        1、中国民俗学会成立
        2、民间文学得到充分发展
        3、地名志、地方志工程的助动
        4、民俗学理论研究成果显着
        5、学科建设开始起步
        6、"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程开始启动
    二、新时期民俗学复兴的背景
        1、政治背景
        2、文化背景和学术背景
        3、民众生活背景
    三、本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人才问题
        2、学科范畴及其学科定位问题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稳步发展阶段
    一、文化热推动民俗学研究稳步发展
        1、政治理论学术界的文化热
        2、大众文化需求、文化消费
    二、对于应用民俗学理论的探讨
        1、"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民俗文化深入到经济领域
        2、应用民俗学理论研究得到重视
        3、民俗资源开发促进民俗旅游发展
    三、民俗学会充分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
        1、中国民俗学会活动体现了学会的宗旨,实现了学会的职责
        2、各地民俗学会纷纷成立,推动了当地的民俗研究
    四、民俗学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1、民俗研究资料搜集整理成果卓着
        2、民俗学翻译的着作增加
        3、民俗史、民俗文献研究成果增加
        4、专题民俗研究成果显着
        5、注重民俗学方法论的研究
    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长足发展
        1、人才困乏问题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2、高校民俗学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3、教材初步形成系列体系
    六、学科发展的隐患
        1、专业从业人员满足不了需求
        2、应用学科刚刚起步,十分薄弱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蓬勃发展阶段
    一、重要的组织建设、活动活跃
        1、专门研究机构竞相成立
        2、拓宽了民俗研究视野
        3、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平台越来越多
        4、国外内合作项目增多
        5、民俗学史研究有新的发展
    二、学科建设成就斐然
        1、学科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2、学科框架基本形成
        3、解决了学科身份问题
        4、重视民俗学方法问题的研究
    三、各地学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1、各地民俗学会组织的成果突出
        2、地方民俗学会发展个案
    四、民俗志的出版和研究进展顺利
        1、撰写和出版了多部民俗志,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
        2、三套集成成果成批出版
        3、民俗志进入学科体系
    五、民俗学建设人才辈出
        1、老一辈民俗学家的导航
        2、中青年学者的成熟
    六、热潮下的冷思考
        1、首先是方法上的制约
        2、其次是建设方向问题
        3、再次是理论研究深度问题
        4、此外是学科归属的尴尬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成熟阶段
    一、新的发展条件成熟
        1、对于民俗学现阶段危机的清醒认识
        2、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3、新的发展机遇
    二、抢救工程初步开展
        1、设计、指导
        2、初步成果
    三、民俗志书走向成熟
        1、新一轮民俗志的新突破
        2、成熟的理论思考
    四、学术成果更加成熟
        1、体现新任务新要求、服务社会的研究成果多
        2、基本理论研究成果丰厚
    五、学科建设全方位进行
        1、学科定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审视
        2、学科建设和学科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
        3、应用学科研究继续得到关注和加强
        4、教材建设成就显着
    六、研究队伍建设成就巨大
        1、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扩大增容
        2、硕士生、博士生成为生力军
        3、"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推动理论研究水平
        4、研究传统、风格与研究格局逐步形成
        5、六次大会是人才队伍的总检阅
    七、存在的问题
        1、成果原创性不足
        2、研究人才知识的淡薄
        3、教材建设还需要上层次
结论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规律与启迪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砥砺前行 成就非凡——祝贺《财会通讯》杂志四十华诞[J]. 汤湘希. 财会通讯, 2020(23)
  • [2]估时作业成本法在SJ公司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金晶. 安徽财经大学, 2019
  • [3]试论“中国哲学史学史”[J]. 柴文华. 求是学刊, 2014(04)
  • [4]法律制度变迁与会计科学理论的发展[J]. 黎精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5]论我国会计核算方式的变革与展望[J]. 郭德松.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1)
  • [6]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目标研究[J]. 邓启稳. 会计论坛, 2009(02)
  • [7]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 ——基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思考[D]. 蒋宁. 兰州商学院, 2008(01)
  • [8]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研究[D]. 屈洪飞. 天津商业大学, 2007(03)
  • [9]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D]. 赵龙. 山东大学, 2007(03)
  • [10]我国会计教育及其改革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近十年研究的述评[A]. 方拥军. 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 2004

标签:;  ;  ;  ;  ;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