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管外女管内”理念的现代诠释

“男管外女管内”理念的现代诠释

一、“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现代释读(论文文献综述)

靳琦华[1](2020)在《明代小说中女性的金钱观》文中指出明代小说中出现许多有关女性与金钱的故事。首先,这些女性不仅身份多样:有温驯的未出阁女子、有泼赖的家庭妇女、有信佛从善的贵妇和情深意重的青楼妓女。其次,涉及女子与金钱的故事,往往精彩异常:她们有的为与爱人相守,积攒钱财,为己赎身;有的温润善良,为资助穷困,慷慨解囊;有的则贪婪、素质低下,为了一文钱詈骂伤人。各式的故事不仅体现了明代女性群体中,金钱观的巨大差异,而且展现了当时女性对钱财掌控加深的社会现象。笔者从明代小说文本出发,结合文史资料,分别从女性与金钱题材小说兴盛的原因、明代女性的多样金钱观和明代女性金钱观评价,三个角度,对明代小说中女性的金钱观展开探究。

敏晓兰[2](2020)在《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的个案研究 ——以洮州绣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培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民族文化都是由该民族的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的。毫无疑问,女性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主体。由女性所创作的艺术,是她们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创新和积淀,是各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北地区的各民族有众多的民间艺术,洮绣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各族妇女共享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各族妇女民间手工艺服饰的技艺和审美。她们用刺绣表达自己的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构思,也将之转化为获取收入的经济手段。在经济大潮当中,洮州各族女性从传统的家庭妇女走向了工坊,成为了洮绣的组织者和从业者,她们的作品从家庭进入了市场。同时,国家扶贫战略下的“巾帼脱贫计划”,也实施了对妇女特色手工业的扶持,使得洮绣扶贫车间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本文主要以临潭县扶贫车间和个体绣坊里的绣娘为研究对象,探析随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绣娘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性别角色的变迁与妇女发展。

向慧桃[3](2019)在《媒体使用对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性别平等作为我国基本国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性别平等的发展,但性别平等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个人性别角色态度的转变与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性别角色态度的理论、变迁趋势、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本研究将探究我国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的变迁趋势及媒体使用情况对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基础,首先探讨了我国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的现状和变迁趋势。研究发现,青年性别角色态度总体倾向于现代化,但在就业平等态度、能力态度以及家庭劳动分工态度三个方面有回潮趋势,倾向于向传统化发展。其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从个体特征(性别、户籍、受教育年限、就业状况、婚姻经历)、家庭因素(父母受教育年限、父母政治面貌、父母就业状况)、媒体使用情况(报纸使用程度、电视使用程度、互联网使用程度)等方面研究我国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年限对青年的性别角色态度有负向作用,报纸使用程度、电视使用程度以及互联网使用程度对青年的性别角色态度有显着影响,越经常使用报纸与互联网的青年,其性别角色态度越倾向于现代化,而越经常观看电视的青年,其性别角色态度越倾向于传统化。最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媒体使用情况对男性青年和女性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电视使用程度对男性青年有显着影响,对女性青年性别角色态度无显着影响,而互联网使用程度对男性青年无显着影响,对女性青年性别角色态度有显着影响。

卫丽姿(Liz Witcher)[4](2018)在《“重男轻女”的当代形式:福州市中产阶级妇女生活的人类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使用当代的观点来分析传统的“重男轻女”概念。具体来说,本文探索了当代福州妇女看待与实行了偏爱儿子和对儿子优待。本文是基于作者2017年夏天在福建省会福州市完成的社会调查。通过两个半月的社会调查,包括35次的深度采访以及无数实地观察的总结,来分析妇女如何理解“重男轻女”以及来分析当代“重男轻女”概念的形式。理论上,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和历史的分析为基础。本文尤其关注从20世纪初以来对妇女社会地位以及社会性别角色概念的历史变化进行了历史分析。在本文的范围中,1979年从“男女都一样”转到“男女有别”的转变十分重要,因为这个转变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恢复。除“男女有别”以外,本文还对“贤妻良母”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两个观点进一步的分析。总的来说,作者认为,“重男轻女”概念与“贤妻良母”和“男主外女主内”在当代中国社会有所恢复,并经历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一方面,偏爱儿子已经改变为一个对孩子的社会性别的偏爱。重要的是,这样的性别偏爱直接源于“男女有别”的恢复。另一方面,对儿子的优待持续发展的证据是成年儿子比成年女儿得到更多家庭财产,比如房子和车子。本文将儿子优待问题与恋爱和婚姻模式放在一起讨论,亦即将丈夫作为经济来源的主力和妻子作为家庭主妇。最后,本文强调,在文献中有一个忽略了当代城市中心区存在的空白。鉴于2015年中央政府终止了独生子女政策,并实施了二胎政策,更多的研究应该针对城市家庭,而在未来,更多的姐妹将再次与她们的兄弟争夺家庭财富。

徐朝娜,朱清,支苗苗,王杜娟,李朝旭[5](2017)在《大学生“斗”概念的内隐结构》文中研究说明依据激活扩散模型、运用字词联想法对大学生"斗"概念的表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究.采用"斗"字作为刺激材料,请277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把选出的前69个高频词语作为分析材料.另请100名被试基于亲疏程度对该69个高频词语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是从成败斗争、拟态斗争、能力斗争、利益斗争四个方面来表征"斗"概念.对各类联想词的被试性别,独生、非独生等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在能力斗争和利益斗争中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

杨菲[6](2016)在《雷山县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文中认为雷山县是贵州省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因为纳入清王朝中央统治的时间较晚,在清朝雍正之前一直属于“化外生苗”之地,保存了完整的苗族传统文化。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苗族刺绣经由一代又一代绣女之手被保留和传承下来,成为当地妇女必备的一种手工技艺。文化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塑造和建构人的性别角色。在苗族传统文化的建构之下,苗族传统社会呈现出“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苗族绣女的性别角色被塑造为负责绣制家人穿着的“女织”角色。但是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绣女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国家、政府政策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苗族社会传统的性别分工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由传统社会中的“男耕女织”到集体生产时期的“男女同耕”,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女耕男工”,最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绣女也开始脱离土地的禁锢,凭借自己的刺绣技艺到县城寻求自我的发展。这种性别分工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绣女性别角色的改变。本文通过对雷山县绣女群体的田野调查,运用民族学、社会性别、马克思妇女观与人类发展观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苗族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发生在绣女身上的性别角色的变化,揭示出当地绣女性别角色从“女织”——“女农”——“女商”的变迁过程,以及变迁发生的原因和给当地苗族绣女发展带来的影响。

杨菊华,李红娟,朱格[7](2014)在《近20年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文中提出文章通过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纵向考察了近20年来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及特点。结果发现,性别观念总体上趋于现代与平等,但在社会分工与文化规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等性别分工观念有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在子女姓氏及财产继承等文化规制方面则渐渐摆脱传统的桎梏。相比而言,城镇女性的性别观念更为现代,农村男性的性别观念更为保守;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越高,性别观念越现代;但是,性别观念并未随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提升。

范富霞[8](2014)在《论家庭伦理剧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文中研究表明家庭伦理剧因其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得到观众的喜欢和追捧,然而其传播“男主外女主内”的陈腐观念却给受众带来不利影响。因而本文着眼于家庭伦理剧中“男主外女主内”观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本文共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选取近几年比较热播的家庭伦理剧,分析其通过分派女性“家庭角色”、灌输守旧婚姻观念、暗示女性的从属地位、烘托男性的主导地位等手段凸现“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第二章,从受众心理需求、传者的男性中心意识和不平等的两性文化价值体系等三大方面来具体分析电视剧为何热衷于传播“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第三章,通过分析传播“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致使女性陷入两难选择、增加家庭不稳定因素、影响女性地位的提高、忽略媒体责任等,督促媒介反思其传播理念,倡导其履行社会责任,对现实生活起到更多积极的作用,为广大年轻女性受众指出一条明路。

吕慧超,张庆林,范丰慧[9](2012)在《大学生心中父亲形象的结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理学角度的父亲形象是指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群体下的人对父亲会有不同的理解。以往国内外的学者都有提出一些关于父亲形象与父亲角色的结构性研究。为了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父亲"的概念表征,采用字词联想法与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父亲"形象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表征:(1)"依靠性";(2)"情义性";(3)"自律性";(4)"开放性"。

刘霞[10](2008)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研究》文中提出教材中的性别偏见存在已久,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对学生的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归属影响极大。早在上个世纪,我国就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其危害。但问题是,在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教材中,性别偏见仍顽固存在,并复制编码。本论文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推荐的优秀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了此套新教材中的插图、母亲形象、儿童社会化。在探析中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失衡,究其原因,一方面插图是配合课文内容作为补充出现的,课文内容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失衡。另一方面,在课文无明确性别的插图中,插图画家存有性别偏见。但更重要的是,插图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编审过程中,集体无意识造成了这种性别失衡;教材中的母亲形象,依旧是传统的相夫教子、辛劳持家。这些传统的母亲形象被选入教材,既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应,又传统社会分工的积淀,也是教材编审者缺乏性别审视角度的结果;课文中所赞誉的好儿童也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聪明机灵、勤奋刻苦的几乎都以男性形象出现。女性儿童都是以“乖巧听话”得到赞赏的,这种差异反应了传统文化中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根深蒂固。语文教材蕴含着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观念,语文教材中的性别观对儿童性别观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我们要树立教材建设的整体观,要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更要呼吁要从性别的视角审查和改革教材。

二、“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现代释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现代释读(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小说中女性的金钱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代女性与金钱题材兴盛的原因
    (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女性持家的社会传统
    (三)文人对封建礼教的抗争
二、明代女性多样的金钱观
    (一)爱情为大,舍弃钱财
    (二)慈心修佛,看轻钱财
    (三)愚蠢浅薄,为钱所累
三、明代小说女性金钱观评价

(2)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的个案研究 ——以洮州绣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理论梳理与概念说明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洮州与洮绣概况
    第一节 地理、历史与民族概况
    第二节 洮绣概况
第二章 从传统到现代:洮绣与性别角色的变迁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中的洮州少数民族妇女
    第二节 洮绣与传统性别角色的塑造
    第三节 走出家门的少数民族妇女
第三章 走向市场(一):巾帼脱贫行动中的领头雁
    第一节 洮绣扶贫车间的总经理——桂英
    第二节 “麻娘娘”品牌刺绣公司总经理——卓玛
    第三节 洮艺芭手绣有限公司总经理——丽琼
第四章 走向市场(二):撑起半边天的洮州绣娘
    第一节 女工和学徒
    第二节 个体绣坊的老板娘
    第三节 洮绣非遗传承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媒体使用对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性别角色态度的相关研究
    二、相关理论
    三、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性别角色态度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三、研究假设
    四、变量测量
    五、数据来源
    六、样本特征
第四章 我国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现状分析
    一、我国青年性别角色态度总体状况分析
    二、不同特征青年的性别角色态度比较
第五章 影响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的因素分析
    一、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媒体使用情况对青年性别角色态度影响的性别差异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重男轻女”的当代形式:福州市中产阶级妇女生活的人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形式
    2. 20世纪男女平等的演变
        2.1 1949年到1979年的毛时代
        2.2 1979年的改革开放之后
    3. 当代的重男轻女
    4. 本文对重男轻女的思考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福州的背景
    2. 研究方法
    3. 重要的理论
第三章: 矛盾的观念
    1. 大黄和小梅的分歧
    2. 分析重男轻女的基础
    3. 受访者对重男轻女是否存在的看法
        3.1 现代城市文化受访者的看法
        3.2 其他受访者的不同看法
    4. 结论:大黄与小梅的反思
第四章: 受访者是否偏爱儿子?
    1. 偏爱儿子的两种相反例子
    2. 1979年:“男女平等”与“男女有别
    3. 当代对孩子的偏爱
        3.1 对孩子的性别没有偏爱
        3.2 对孩子的性别有偏爱
    4. 总结
第五章: 对儿子优待
    1. 那小姐:婚姻制度对男性的需求条件
    2. 姻模式的演变
        2.1 传统婚姻模式与毛时代对婚姻模式的转变
        2.2 改革开放之后的婚姻模式
    3. 福州妇女对恋爱需求
    4. 婚姻制度与对儿子优待的关系
        4.1 恋爱条件与父母经济负担的关系
    5. 结论
结论
我自己的研究信息
    受访者自己的信息
    采访者的家庭信息
参考文献
    中文的参考文献
    英文的参考文献

(5)大学生“斗”概念的内隐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第一阶段:预调查
        1.1.1 对象
        1.1.2 联想词的收集、简化合并,得到高频词
    1.2 第二阶段:项目分类
        1.2.1 对项目进行分类
        1.2.2 形成相似性矩阵并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各词的联想频数
    2.2 系统聚类分析的初步结果(使用组间联结法)
    2.3 系统聚类分析的最终结果(使用组间联结法)
        2.3.1 平均联想强度
        2.3.2 累积频率
    2.4 各类高频词的性别差异
    2.5 各类高频词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之间的差异
    2.6 各类高频词的生活区域差异
3 讨论
    3.1“斗”的内隐结构
    3.2“斗”观念的两性差异
    3.3 生活经历和环境对“斗”的影响
        3.3.1 微系统的差异
        3.3.2 外系统的差异
4 结论

(6)雷山县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相关理论梳理与概念说明
第一章 雷山县苗族刺绣及绣女概况
    一、雷山县的地理与人文
    二、雷山县苗族刺绣的历史与现状
    三、雷山县苗族绣女群体
第二章 苗族刺绣技艺与苗族绣女的关系
    一、苗族刺绣对女性的性别规范
    二、苗族绣女对于刺绣的情感与认知
第三章 苗族绣女性别角色的传统社会定位
    一、绣女的生存背景:雷山苗族传统的农业社会
    二、苗族传统农业社会中“男耕女织”的性别角色分工
    三、“男耕女织”角色分工下的“内外”之别
    四、苗族绣女“女织”角色的塑造过程
第四章 苗族绣女性别角色的现代社会变迁
    一、苗族农村绣女性别角色的渐变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绣女性别角色的突变
    三、他者眼中的绣女角色变迁
第五章 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的动态性与连续续性
    一、动态性:苗族绣女性别角色从附属到独立
    二、连续性:苗族绣女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延续
    三、研究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结语
    一、全文小结
    二、问题探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7)近20年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测量指标
    (一) 测量指标
    (二) 测量指标的界定与分布
    (三) 综合指数的形成
三、近20年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及其特点
四、结论与讨论

(8)论家庭伦理剧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在家庭伦理剧中如何凸现
    一、分派女性“家庭角色”
    二、灌输守旧婚姻观念
    三、暗示女性的从属地位
    四、烘托男性的主导地位
第二章 “男主外女主内”观念传播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因素
    一、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传者的男性中心意识
    三、不利于女性的两性文化价值观
第三章 传播“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
    一、致使女性陷入两难选择
    二、增加家庭不稳定因素
    三、影响女性地位的提高
    四、忽略媒介社会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大学生心中父亲形象的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方法
    2.1 第一阶段:预调查
    2.2 第二阶段:项目分类
3 结果分析
    3.1 各词的联想强度
    3.2 系统聚类分析的初步结果
    3.3 系统聚类分析的最终结果
4 讨论
    4.1 各高阶簇的意义
        4.1.1“依靠性”及其所包含的基本簇的意义
        4.1.2“情义性”及其所包含的基本簇的意义
        4.1.3“自律性”及其所包含的基本簇的意义
        4.1.4“开放性”的意义
    4.2 本研究中的不足与启示
5 结论

(10)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缘由
    二、关键词解释
    三、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性别失衡
    第一节 小语教材中的插图
        一、课文有确定人物的插图
        二、课文无确定人物的插图
    第二节 插图中性别偏见的原因分析
        一、课文内容存有的性别偏见
        二、绘图者自身的性别刻板印象
        三、集体无意识的性别偏见
第二章 课本中的母亲形象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中的母亲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
        一、教子成材的母亲
        二、辛劳持家的母亲
        三、母亲被忽视和省略
        四、课本中的母亲形象及对学生的影响
    第三节 课本中母亲形象被刻板化
        一、传统的两性分工使得女性归于家庭
        二、传统文化对母亲的刻板印象
        三、课文选编缺乏性别甄别的视角
第三章 教材中的儿童观
    第一节 课文中的好儿童
        一、刻苦学习的好儿童
        二、天资聪颖的好儿童
        三、乖巧听话的好儿童
    第二节 课文中的儿童观及其成因分析
        一、课文中的儿童观
        二、课文中的儿童观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呼唤原生态的儿童
第四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树立正确的性别观
    第一节 性别偏见在多种教材中的表现
        一、古代教材中的性别偏见
        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教材中的表现
        三、在港台教材中的表现
    第二节 教材中性别问题造成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对其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归属
        二、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职业角色选择
        三、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第三节 在教材中树立正确性别观的构想
        一、树立语文教材建设的整体观念
        二、加强对教科书质量的全面审查
        三、建立正确的教材观
        四、加强政策的调控和多方面的监督
参考文献
    着作部分:
    论文部分:
    网络文章部分:
后记

四、“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现代释读(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小说中女性的金钱观[J]. 靳琦华. 青年文学家, 2020(09)
  • [2]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的个案研究 ——以洮州绣娘为例[D]. 敏晓兰. 兰州大学, 2020(01)
  • [3]媒体使用对青年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研究[D]. 向慧桃. 厦门大学, 2019(08)
  • [4]“重男轻女”的当代形式:福州市中产阶级妇女生活的人类学分析[D]. 卫丽姿(Liz Witcher). 南京大学, 2018(10)
  • [5]大学生“斗”概念的内隐结构[J]. 徐朝娜,朱清,支苗苗,王杜娟,李朝旭.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6]雷山县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D]. 杨菲. 贵州大学, 2016(03)
  • [7]近20年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J]. 杨菊华,李红娟,朱格. 妇女研究论丛, 2014(06)
  • [8]论家庭伦理剧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D]. 范富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9]大学生心中父亲形象的结构分析[J]. 吕慧超,张庆林,范丰慧. 心理科学, 2012(01)
  • [10]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研究[D]. 刘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男管外女管内”理念的现代诠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