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市青羊区居民饮食习惯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政[1](2021)在《成都市郫都区藏汉民族经济交往与民族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陈丁漫[2](2021)在《双流甘孜藏族的日常生活研究》文中认为
袁一民[3](2020)在《文化资本视角下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米合热古丽·吾买尔[4](2020)在《新疆两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相关因素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比较分析两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慢性病健康知识知晓、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用TOPSIS法评价两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居民的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效果。2.研究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了解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3.分析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新疆地区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验收标准判断新疆两个示范区慢性病患病情况、慢性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是否达标。两个示范区都达到其标准,确定两个示范区具有可比性之后,再采用比较法来研究两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慢性病知识知晓及慢性病相关社会因素;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两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6283名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通过纸质版问卷调查收集示范区居民人口社会学特征,慢性病防控相关核心知识及其相关行为等信息。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主要为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后通过TOPSIS法来评价两个不同示范区慢性病综合防控效果。结果:(1)白碱滩示范区慢性病患病率为15.4%,慢性病疾病谱中前5位疾病的患病率水平依次是高血压(5.6%)、血脂异常(2.8%)、糖尿病(2.5%)、冠心病(1.3%)、肿瘤(0.2%)。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示范区慢性病患病率为27.5%,慢性病疾病谱中前5位疾病的依次为高血压(25.7%)、心脏病(6.9%)、糖尿病(2.5%)、脑卒中(1.9%)、血脂异常(1.2%)。两个示范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低于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验收标准低于30%、25%水平。(2)比较两个示范区慢性病相关知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碱滩区示范区预防慢性疾病知晓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正常值知晓率均高于库车县示范区;库车县示范区慢性病危险因素、高危人群、膳食指南推荐推荐成人每天食盐、食油摄入量知晓率均高于白碱滩区示范区。比较两个示范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人群慢性病防控相关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知晓率有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率在女性、60岁以上、汉族、本科及以上学历组别上为最高。两个示范区居民自我血压、血糖知晓率均达到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验收标准70%、30%水平。(3)除不酗酒行为之外(P>0.05),比较两个不同示范区不同健康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碱滩区示范区不吸烟酗酒、锻炼身体等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库车县示范区;库车县示范区摄入食盐食油、蔬菜水果行为形成率均高于白碱滩区。比较两个不同示范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在女性、1529岁、汉族、丧偶、本科及以上、其他职业组别形成率均高于其他组别。白碱滩示范区不同特征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库车县示范区。两个示范区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验收标准中男性吸烟率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标准。(4)白碱滩示范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被动吸烟;库车县示范区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因素则是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吸烟、酗酒、水果摄入量、食盐摄入量、食油摄入量。(5)TOPSIS法评价结果表明,白碱滩区示范区的综合防控效果最优(Ci=0.546),库车县示范区次之(Ci=0.454)。结论:新疆地区两个示范区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知识知晓、健康行为形成均高于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平均水平。白碱滩示范区综合慢性病防控效果比库车县示范区效果好。库车县示范区卫生有关部门应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健康行为形成,全面有效推进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
何晓玲,陈丹,颜志玲,刘坤[5](2020)在《成都市1~3岁低龄儿童龋齿患病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成都市1~3岁低龄儿童的龋患情况及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方法 :选取成都市5所幼儿园1~3岁儿童共计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是否患龋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向2组儿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口腔卫生习惯相关情况,对比、分析调查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31名儿童患龋,患龋率为33.10%。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在性别、低体重儿、胎龄、病史、父母最高学历、主要抚养人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分布、喂养方式、家庭年收入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家长使用牙线和家长刷牙频率2项外,2组儿童的其他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定期检查牙、儿童吃甜食频率、儿童睡前进食频率、家长吃甜食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含奶瓶睡觉、定期检查乳牙、儿童吃甜食频率、儿童睡前进食频率均是低龄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低龄儿童的龋患率较高,低龄儿童患龋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有显着相关性,是低龄儿童患龋的因素之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有助于降低低龄儿童龋齿的发生风险。
龙燕[6](2019)在《美国中小学校与社区共生关系研究 ——以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且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学校与社区作为两个公共团体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双方的合作能够异质互惠,实现共赢。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内所教授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如果还是故步自封,把自己禁锢在围墙以内,那么结果只能是逐渐被大众所抛弃。而学校要走出围墙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首先可以通过与所在社区的合作来逐渐与社会接轨。社区作为人们接触社会的直接环境,社区环境及风气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社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能够利用学校的优势来对社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我国目前关于学校与社区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主要通过选取美国一项学校与社区合作的计划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这个计划它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运行方式以及它的结果、评估与特点。通过对这个项目的具体分析发现其背后所隐藏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以及它对我国学校与社区的启示。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取了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因素分析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收集关于美国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资料,以及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21stt 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21stCCLC)的相关研究来找到研究的滋生点。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当时的美国学校与社区关系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还运用了因素分析法对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产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美国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出台的时间点,研究了其产生的现实原因和理论基础从而得知该计划产生的背景。然后分析了该计划如何运行,其中包括了在这个计划中联邦政府、学校、社区各自扮演的角色,该计划的活动设置,资金的来源和申请的条件。分析了该计划的运行模式后,又对它的结果、评估与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来发现该计划优点与不足。由于先前对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从产生到运行再到结果的分析,发现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其实是一种异质互惠,实现共赢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指的就是在不同立场下双方有了统一的目标,然后在统一的目标下进行相互合作以取得共同进步。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现,我国学校与社区的共生关系的建立是需要政府、学校、社区三方共同合作,政府需要提供法律、资金以及项目的支持,学校与社区也需要改变原有观念,开放共享所拥有的资源并且在项目合作中形成合理的管理与评估机制。
徐君,李彦[7](2014)在《藏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性研究——以到成都就医的藏族为分析对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学者、伴医者和政府管理者等多重视角,对目前藏族人口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到中心城市治病就医过程中的适应问题进行调研,发现以治病就医为目的的藏族流动人口在中心城市所遇到的问题,除了可以想见的语言沟通、疾病理解的问题,以及与其他患者一样会遇到的医患互信等问题外,藏族特殊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也会对在中心城市就医的流动人口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地域、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传统宗教信仰观念和行为等都影响着藏族就医者在城市的适应性。同时,医疗本身的跨文化性也决定了藏族就医者的适应难度。
徐君,李彦[8](2014)在《藏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性研究——以到成都就医的藏族为分析对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学者、伴医者和政府管理者等多重视角,对目前藏族人口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到中心城市治病就医过程中的适应问题进行调研,发现以治病就医为目的的藏族流动人口在中心城市所遇到的问题,除了可以想见的语言沟通、疾病理解的问题,以及与其他患者一样会遇到的医患互信等问题外,藏族特殊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也会对在中心城市就医的流动人口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地域、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传统宗教信仰观念和行为等都影响着藏族就医者在城市的适应性。同时,医疗本身的跨文化性也决定了藏族就医者的适应难度。
刘晋渊[9](2014)在《成都市青羊区开展太极拳“进社区”及“进学校”的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极文化源于道家,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静之始、动之极,无形无象之间蕴藏的万千变化,堪称中华文明至善、至纯、至美的瑰宝。自2012年成都市提出打造“太极蓉城”品牌,要将太极运动作为成都市全民健身重点项目之一进行推广。在三年的时间里,太极运动在我市的推广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据统计,太极习练人口数从当初的20万人发展到200万人,“太极蓉城”已经成为成都这座城市的人文符号。为了更好的推广太极运动在我市的发展,成都市提出了太极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五进”的口号,各区(市)县积极响应,围绕太极“五进”活动,开展了成百上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太极运动,为推动太极运动在我市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立足于了解青羊区开展太极“五进”活动的发展现状,以太极进社区和进学校为切入点。通过对青羊区推广太极进社区、进学校的现状研究,积累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实际找出不足的方面,为太极运动在青羊区乃至成都市的开展提供理论建议和支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青羊区推广太极进社区和进学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一方面发现在“阳光体育”的大背景下,针对学生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各学校在寻觅如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价值观两方面取得双赢的途径上遭遇“瓶颈”,而太极运动在学校的推广有助于学校突破“瓶颈”,为“阳光体育”的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同时发现习练太极拳不受时间、地点、器材的限制,对于提高习练者的身心健康,扩大社交圈均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太极拳在社区中的普及和推广,对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发现在推广太极运动进社区和进学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太极运动在青羊区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议青羊区体育行政部门在推动太极进社区的同时,加大措施和力度,整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及体育志愿者资源,有效扩大太极习练人口。同时在推动太极进学校时,加强与青羊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沟通联系围绕太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习练太极的兴趣和积极性。
帕热扎木·木塔力甫[10](2014)在《社区居民对高血脂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高脂血症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分析居民的知晓情况,为居民开展血脂相关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并在现况调查基础上,初步研究埃杜升营养液的降血脂功能,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血脂相关知识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市区三个社区672名居民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居民中选取100名高脂血症患者为营养干预对象,在普通饮食情况下,免费提供埃杜升营养液3个月,每天分4-5次食用,每次食用量20m1,用法以直接饮用或用温开水冲饮均可。结果:研究对象以维吾尔族为主;居民烹调方式以炒为主;不吸烟、不饮酒人数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中谷类食物的摄入量较多,海产品及鱼类的食物的摄入量极少;78%以上的人认为35岁后每年有必要体检一次,但实际上只30%的人一年一次体检者,行为和态度不一致;只2.38%的人知道高血脂正确的含义;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高血脂危险因素的认知率较低(3.13%),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获得健康相关知识的途径以电视、期刊杂志、新时代媒体为主;营养干预研究中,干预组干预前后的BMI指数有变化,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的TG指标减少的趋势,但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TC、LDL-C指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民高脂血症相关意识薄弱,所采取的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少,对高脂血症的认知尚处于贫乏状态。这提示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因而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加大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交易教育力度,更加完善并落实居民健康保障制度,建议安排居民健康相关必修课,利用多种教育途径提高居民的健康相关知识及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改善其保健态度,指导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而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充分利用和发挥新疆药用植物资源的保健优势、品味优势、文化优势,.研发出营养丰富、使用方便、具有改善营养状况食物,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成都市青羊区居民饮食习惯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都市青羊区居民饮食习惯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4)新疆两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相关因素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调查对象 |
1.2 抽样调查方法 |
2.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质量控制 |
3.1 调查设计阶段 |
3.2 调查阶段 |
3.3 数据整理阶段 |
3.4 质量偏倚 |
4.统计学方法 |
5.指标定义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成都市1~3岁低龄儿童龋齿患病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2.1 口腔检查 |
1.2.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低龄儿童患龋情况 |
2.2 患龋儿童与非患龋儿童一般人口学信息比较 |
2.3 患龋儿童与非患龋儿童口腔卫生行为情况比较 |
2.4 低龄儿童患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
3 讨论 |
(6)美国中小学校与社区共生关系研究 ——以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时代发展的需要 |
1.1.2 美国在中小学校与社区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
1.1.3 我国对中小学校与社区合作的迫切需要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关于中小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相关研究 |
1.2.2 国内对美国中小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相关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3.1 社区 |
1.3.2 共生关系 |
1.3.3 学校与社区共生关系 |
1.3.4 21 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内容 |
1.4.4 本研究创新点 |
1.4.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历史研究法 |
1.5.3 因素分析法 |
2 学校与社区的需要推动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的产生 |
2.1 21stCCLC计划的产生现实背景 |
2.1.1 美国公立学校改革需要社区参与 |
2.1.2 美国社区教育发展需要学校的支持 |
2.1.3 解决课后3 点半产生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
2.1.4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对学校与社区的要求 |
2.2 21stCCLC计划研究的理论背景 |
2.2.1 人类发展生态学 |
2.2.2 重叠影响阈理论 |
3 学校与社区共同运行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 |
3.1 学校在该计划中的主导作用 |
3.1.1 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 |
3.1.2 教职员工执行项目活动 |
3.1.3 21stCCLC活动设置 |
3.2 社区辅助项目运作 |
3.3 联邦政府在该计划中的宏观指导 |
3.3.1 联邦政府确定发展目标 |
3.3.2 联邦政府规定资金来源及申请 |
3.4 21 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存在的问题 |
3.4.1 社区学习中心资金短缺 |
3.4.2 教职人员危机 |
3.5 21 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的特征 |
3.5.1 项目化的方式运作 |
3.5.2 计划的实施具有地区性 |
3.5.3 注重对计划的评估 |
4 学校与社区在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运行后的发展 |
4.1 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 |
4.1.1 维护了社区治安 |
4.1.2 增加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 |
4.1.3 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
4.2 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
4.2.1 促进公立学校达到州教育质量标准 |
4.2.2 推动学校课程和管理改革 |
4.2.3 避免学校成为“文化孤岛” |
4.2.4 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
4.3 推动联邦政府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
4.4 学校与社区共生关系在该计划中的体现 |
4.4.1 不同立场下的统一目标 |
4.4.2 统一目标下的相互协助 |
4.4.3 相互协助后的共同进步 |
5 异质互惠特征下学校与社区实现共赢 |
5.1 政府权力介入对服务范围的锁定 |
5.2 社区对学校教育的补充 |
5.2.1 社区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 |
5.2.2 社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
5.2.3 社区推动学校改革 |
5.3 学校资源对社区影响力的扩张 |
5.3.1 学校文化对社区居民的辐射 |
5.3.2 学校对社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
5.3.3 学校为社区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 |
6 对中国的启示 |
6.1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现状——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 |
6.1.1 成都市青羊区学校与社区互动实践 |
6.1.2 我国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
6.2 美国中小学校与社区共生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
6.2.1 政府层面对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支持 |
6.2.2 学校与社区互动需要双方做出改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成都市青羊区开展太极拳“进社区”及“进学校”的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情况概述 |
2.1.1 对国外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
2.2.2 对国外社区体育研究概述 |
2.2 国内研究情况概述 |
2.2.1 对国内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
2.2.2 对国内社区体育研究概述 |
2.2.3 对太极运动的普及和推广的概述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调查法 |
3.2.2 专家访问法 |
3.2.3 实地调查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青羊区开展太极进社区产生的背景 |
4.1.1 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
4.1.2 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
4.1.3 太极运动的推广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意义 |
4.2 青羊区开展太极进学校的产生背景 |
4.2.1 促进学校“阳光体育”发展的因素 |
4.2.2 太极进校园对阳光体育发展的意义 |
5 青羊区推动太极进社区和进学校的举措 |
5.1 青羊区推动太极进社区的举措 |
5.1.1 组织开展万人千家百场太极展演、比赛 |
5.1.2 积极参加市级活动比赛,打造太极队伍 |
5.1.3 加大对太极拳的宣传 |
5.1.4 形成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 |
5.1.5 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
5.2 青羊区推广太极进校园举措 |
5.2.1 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推广特色成都太极 |
5.2.2 举办各类中小学太极拳比赛 |
5.2.3 选派教师参加市级太极拳培训 |
6 青羊区推广太极进社区和进学校存在的问题 |
6.1 青羊区推广太极进社区存在的问题 |
6.1.1 不重视太极文化的推广学习 |
6.1.2 社会体育指导员运行模式存在漏洞 |
6.2 青羊区推广太极进学校存在的问题 |
6.2.1 学生参与太极习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 |
6.2.2 学校对太极运动的宣传不够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2.1 加强宣传太极的内在文化及功效价值,扩大太极运动在社区以及学校中的影响力 |
7.2.2 整合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 |
7.2.3 尝试建立社区、学校一体化发展模式 |
8 引文注释 |
9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青羊区开展太极拳进社区活动情况调查表 |
附件二 青羊区开展太极拳进学校活动情况调查表 |
附件三 对青羊区文体旅局体育管理科负责人访谈内容 |
附件四 青羊区推广太极拳进社区活动情况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件五 青羊区推广太极拳进校园活动情况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
(10)社区居民对高血脂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问题与展望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四、成都市青羊区居民饮食习惯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郫都区藏汉民族经济交往与民族关系研究[D]. 张政.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2]双流甘孜藏族的日常生活研究[D]. 陈丁漫.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3]文化资本视角下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 袁一民. 西南财经大学, 2020
- [4]新疆两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相关因素比较研究[D]. 米合热古丽·吾买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成都市1~3岁低龄儿童龋齿患病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调查[J]. 何晓玲,陈丹,颜志玲,刘坤. 上海口腔医学, 2020(01)
- [6]美国中小学校与社区共生关系研究 ——以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为例[D]. 龙燕.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藏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性研究——以到成都就医的藏族为分析对象[J]. 徐君,李彦. 藏学学刊, 2014(02)
- [8]藏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性研究——以到成都就医的藏族为分析对象[A]. 徐君,李彦. 藏学学刊(第11辑), 2014
- [9]成都市青羊区开展太极拳“进社区”及“进学校”的现状分析[D]. 刘晋渊. 成都体育学院, 2014(01)
- [10]社区居民对高血脂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干预研究[D]. 帕热扎木·木塔力甫.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