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颌磨牙分根术6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邱允豪,叶小华,刘佩,陈子敏,陈思玲,李华标[1](2021)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端州区人民医院口腔科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已有不同程度吸收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拔牙创及缝合,观察组拔除患牙后使用Bio-oss骨代材料行GBR。比较两组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观察组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要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 d、术后7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GBR应用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可修复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缺损,减缓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李会旭[2](2019)在《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CBCT技术研究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解剖结构,分析牙根数目及类型、根管数目及类型、髓室高度、根管口间距离、MB2位置、牙根及根管对称性、四根牙形态及其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为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体解剖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放射科拍摄CBC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记录纳入研究对象的籍贯、姓名、性别、年龄,同时记录并分析研究以下内容:(1)牙位;(2)牙根数目及类型;(3)根管数目及类型;(4)髓室高度及根管口之间的距离;(5)MB2的位置;(6)牙根及根管的对称性,并分析以上研究内容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采用CBCT软件KaVo i-CAT Vision和影像处理软件KaVo Invivo 5观察牙根及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并测量记录研究指标,测量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7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主要牙根数目为3根,占67.12%,男性中占73.88%,女性中占61.64%;主要牙根形态为I型,占54.68%,男性中占59.70%,女性中占50.47%;主要的根管数目为3根管,占78.71%,男性中占80.22%,女性中占77.43%;颊根根管类型主要为I型,占68.83%;融合根的比例男性中占25.37%,女性中占30.72%;MB2的检出率男性中为13.06%,女性中为10.34%;MB2存在时,近颊根管主要的根管分型为Ⅱ型,占63.24%;髓室高度、MB-P、MB-DB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根管口间距离大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室高度在不同性别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MB2的位置相对MB较为恒定。牙根数目、牙根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形态的对称性在不同数目的牙根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复杂多变。3根3根管为主要的牙根及根管形式;女性牙根的融合趋势高于男性;年龄增长,根管口间距离及髓室高度逐渐减小,MB2检出率逐渐下降;男性根管口间距离大于女性;MB2的解剖位置相对MB较为恒定。CBCT加深了对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赵怡芳,刘冰[3](2019)在《颌骨囊性病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策略》文中提出颌骨囊肿及部分囊性肿瘤持续生长,可造成面部畸形,牙萌出障碍、松动移位,咬合关系紊乱等。牙髓活力丧失的根尖周囊肿的病源牙,常采用根管治疗术或囊肿刮除术中拔除。而牙源性发育性囊肿或囊性肿瘤累及的健康牙,尤其是牙根突入病变内时如何处理,保留或是术中拔除,何时根管治疗,是否行根尖切除等,尚无一致的意见。对于牙源性发育性囊肿内的阻生牙,根据患者年龄、牙的发育阶段、深度与角度,以及病变部位与大小等,有多种不同处理方式,如袋形术、刮除术中牙拔除或截冠术等。本文复习近年的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经验,介绍颌骨囊性病变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理念与方法。
李蒙蒙[4](2018)在《下颌第三磨牙牙胚与下颌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正畸科医生为保证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防止下颌第三磨牙在萌出过程中对邻牙的压力而出现牙弓前段拥挤等情况,提倡正畸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预防性拔除,即在下颌第三磨牙牙胚时期予以拔除。本文目的在于对比下颌第三磨牙牙胚状态和下颌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所需要的时间、术后疼痛、肿胀及并发症等情况,总结预防性拔除第三磨牙牙胚的可行性。方法:我科门诊2016—2017正畸治疗前期患者,需要拔除下颌有阻生倾向牙胚者随机选取30例,成人完全骨埋伏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3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反脚高速涡轮机+长裂钻微创拔除法,对比、统计分析两组拔除所需要的时间、术后3h疼痛、术后1d肿胀程度及术后出血、颞下颌关节疼痛、下唇麻木、干槽症、邻牙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胚所需的时间较对照组少,手术难度相对较小,术后3h疼痛情况、术后1d肿胀程度、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比例也较对照组轻。结论:早期第三磨牙牙胚时期预防性拔除较成熟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效率高,所用的时间少。对于正畸治疗前需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者,其牙胚状态时拔除难度相对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李宁[5](2018)在《CBCT在复杂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风险评估及术前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术前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下牙槽神经暴露及损伤风险中的应用价值,进而指导临床手术方案和手术路径选择;对比曲面断层片(Panoramic radiography,PR)和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前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门诊要求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经PR检查见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神经管(The mandibular canal,MC)存在重叠影像者100例(共178颗患牙),经知情同意后纳入此次研究,进一步行CBCT检查。术前统计PR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在Winter分类中的比例情况,经CBCT图像分析后对各分类下阻生齿同MC接触情况进行统计;按照CBCT影像中MC和牙根的冠状面四分类方法记录CBCT影像中牙根与MC不同位置情况下的MC接触及术中暴露情况;术前根据CBCT与PR分别设计拔除方案,对依据两种影像作出的手术方案进行比较,同时评估两种影像中下牙槽神经损伤风险。根据CBCT设计的拔牙方案确定拔牙步骤并完整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中检查MC暴露情况,对比PR和CBCT的术中MC暴露率。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78颗阻生齿在PR上显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MC存在重叠影像,经CBCT进一步验证后有113颗存在与MC实际接触,接触率为63.48%,其中MC位于牙根之间时,CBCT影像均显示两者接触;位于牙根颊侧者接触率47.30%;位于牙根舌侧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87.5%显示接触,MC位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下方时实际接触率72.82%。在术前根据两种影像作出的拔牙方案设计对比中,在术前判断是否需要去骨、分冠、分根判断牙根数目以及决定牙脱位方向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下牙槽神经损伤风险在经过CBCT检查后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术中共探查有29颗存在MC暴露情况,根据PR显示暴露率为16.29%,而经CBCT检查后显示的牙根与MC存在实际接触时其暴露率为2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与牙根在不同位置情况下的下牙槽神经暴露率为:牙根之间(50%)>牙根舌侧(42.86%)>根尖下方(26.87%)>牙根颊侧(17.14%)。研究中出现1例术后暂时性下唇感觉异常,嘱患者口服甲钴胺进行营养神经治疗,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与PR相比,CBCT能精确定位MC在颌骨内的位置,并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自身精细特征以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有较好显示,有利于暴露拔牙阻力薄弱区,可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设计;利用CBCT检查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术中下牙槽神经的暴露风险,对术前评估下牙槽神经损伤相较于PR更具指导意义,可以作为评估复杂下颌阻生齿拔除风险的必要检查。
徐妍[6](2017)在《帕米磷酸二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骨坏死的体外研究&病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双磷酸盐相关性骨坏死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理解尚不充分。本文从成骨角度探讨双磷酸盐引起骨坏死的分子机制。方法:复苏第2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扩大培养至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特定标记鉴定BMMSCs干性;用细胞增殖实验来测定帕米磷酸二钠(PD)的实验浓度;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ALP染色,茜素红(ARS)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PD(0、0.1、0.5、1、5、10μg/mL)处理后BMMSCs成骨分化水平;0.5μg/mLPD处理后的细胞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测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及蛋白质表达。使用Wnt3a观察0.5μg/mLPD处理后BMMSCs成骨分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TRO-1:57.26%、CD146:88.49%、CD105:93.17%、CD90:95.73%、CD34:2.56%、CD14:1.03%;1、5 和 10μg/mLPD抑制BMMSCs增长(P<0.05),0.1和0.5μg/mL PD不影响BMMSCs增长(p≥0.05);BMMSCs用0.5μg/mL PD处理后,其ALP活性、ALP活性及ARS染色均降低(p<0.05);PD(0.5μg/mL)减少Wnt/β-ctenin信号相关基因及蛋蛋的表达。于PD(0.5μg/mL)中加入Wnt3a后BMMSCs的ALP活力、ALP染色和ARS染色恢复(P<0.05)。结论:PD通过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Wnt3a可以减少PD在BMMSCs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可能降低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的发生。
慈博雯[7](2017)在《应用锥形束CT对华南地区1877颗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了解牙根解剖和根管构型是牙髓治疗的关键。第一磨牙是口腔内最早萌出的恒牙,常因龋病大面积缺损、牙髓炎症和根尖周炎症等需要进行根管治疗,而成功的根管治疗包括适当的建立根管通路,化学机械制备和清除感染物质,然后进行根管三维充填,密封根管系统。由此可知,熟悉根管系统的解剖结构是极为重要的,根管构型的任何变异都应在根管治疗之前或期间确认。遗漏根管是导致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MB2)的存在以及其根管细小、弯曲、变异程度大、定位困难等特点,均是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难点,容易导致根管治疗失败。与体外研究相比,采用锥形束CT(cone-bc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体内牙齿根管形态的方法更容易获得数据资料和进行分类研究。与临床上常用的X线根尖片、曲而体层摄影和医用用用CT相比,CBCT具有操作简便、放射剂量小、图像分辨率高和三维重建成像等优势;且能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并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同时显示,更适合口腔临床的需求,为临床提供第一手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分析华南地区人群第一磨牙的CBCT图像,统计双侧对称性;牙根数目和根管构型;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发现率;对存在远舌根的下颌第一磨牙进行远舌根管口的定位测量;观察年龄对根管形态的影响,以期对临床牙髓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材料与方法1.预先设计课题,并依据课题需求,自2014.01开始收集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口腔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正畸、牙体牙髓、牙种植的患者资料,截止至2015.12共获得累计500名患者(年龄为34.2± 12.8岁)的924颗下颌第一磨牙、588名患者(年龄为45.5± 15.4岁)的953颗上颌第一磨牙CBCT图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下列纳入标准:1.无根尖周病损;2.未进行过牙髓治疗及牙根切除术;3.根尖发育完好,无牙根吸收;4.扫描所得的CBCT图像清晰无伪影;5.祖籍为华南地区,汉族。2.同时由2名经过标准一致性检验合格的高年资牙体牙髓专科医生评价CBCT图像,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存在复杂根管解剖或相互咨询后不能获得共识的情况下,要求第三评估者(牙髓病专家)确认根管形态和内部解剖。3.对每位患者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牙位,是否存在对侧同名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管分型、远中根管分型,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存在时远舌根管口与远颊根管口之间的距离,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根管分型,根管钙化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24名存在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的患者中,76.2%根管构型完全对称。924颗下颌第一磨牙中,双根率为76.7%,三根率即远舌根发生率为23.3%;近中根最常见根管类型为Vertucci Ⅳ型,占71.97%,其次为Ⅱ型,占23.70%;远中根最常见根管类型为Ⅰ型,占49.35%,其次为ⅣV型占31.82%。存在远舌根时,远舌根管口与远颊根管口距离为2.94±0.27 mm。下颌第一磨牙根管钙化率与年龄有关,老年人钙化率高,中年人次之。2.365名双侧同时存在上颌第一磨牙的患者中,52.6%根管解剖结构完全对称。953颗上颌第一磨牙中,超过97%有3个独立的牙根,超过99%为三根管或四根管。MB2发现率为68.3%。当存在MB2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最常见的根管构型是Ⅳ型和Ⅱ型。不同年龄组上颌第一磨牙的MB2钙化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MB2钙化率最高为25.5%。结论华南地区人群第一磨牙根管形态多样,变异性较大,下颌第一磨牙的远舌根与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均有较高的检出率;CBCT是观察根管形态的有效工具,可以为根管治疗提供辅助诊断。
李丹丹,玛丽亚木古丽·帕塔尔,黄萍,赵今[8](2016)在《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根分叉病变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引导组织再生术已被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可有效引导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产生新的牙周附着。目的:比较并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联合手工检索从建库截止到2015年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有关引导组织再生、植骨、根分叉病变治疗的文献。观察指标包括牙周垂直探诊深度、水平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统计软件学Rev-Man5.0完成纳入证据的Meta分析并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6个月复查,引导组织再生组牙周垂直探诊深度改变量、牙周附着水平改变量比牙周清创翻瓣组显着增多(P<0.000 01);引导组织再生+牙周植骨组牙周附着水平改变量、牙周附着水平增加值比牙周清创翻瓣组显着增多(P<0.000 1);引导组织再生+牙周植骨组牙周垂直探诊深度减少值、水平探诊深度减少值、牙周附着水平增加值比引导组织再生组显着增多(P<0.000 01或P=0.01);(2)治疗后12个月复查:引导组织再生+牙周植骨组牙周垂直探诊深度减少值、附着丧失增加值比牙周清创翻瓣组显着增多(P<0.000 01);(3)分析结果表明,引导组织再生+牙周植骨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较引导组织再生或牙周清创翻瓣组更好,引导组织再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牙周清创翻瓣,但未对不同类型的再生膜以及植骨术应用的不同材料对疗效的影响加以分析,仍需做进一步的循证研究,以明确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方案。
关天美[9](2014)在《牙半切除术治疗下颌磨牙重度病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对常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不能治愈的下颌磨牙不均衡重度病损,予以牙半切除术治疗联合术后固定修复,观察其对天然牙保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例牙半切除术临床病例,其中5例根折病例、4例牙周炎累及一根病损较重、1例髓室底穿。术前行临床检查并拍摄放射片观察其牙周情况,确保患牙符合适应症:(1)可施行完善的根管治疗者;(2)牙槽骨量足够者;(3)仅涉及到一根的根折;(4)余留的健康部分牙根不短于7mm者;(5)余留牙根根尖状况良好或虽有炎症,但预估经根管治疗可治愈者。若存在以下症状则不能施行手术:(1)无法行完善的根管治疗者;(2)牙根没有足够的牙槽骨支持,预计行植骨术预后仍不佳者;(3)根分叉过低者;(4)无法配合治疗及难以在治疗过程中按规定时间复诊的患者等。对患牙符合上述要求者,行全面细致的根管治疗后,翻瓣施行牙半切除术,在术中对需要恢复牙槽嵴高度及宽度者酌情施行植骨术,使牙槽嵴丰满并利于所保留牙根的稳固。对牙体缺损过多者行桩核修复,术后行临时冠修复以恢复牙冠形态、维持间隙并有利于自洁以保护其牙周组织。术后3到6个月复诊检查,确保患牙愈合良好、牙周状况明显改善并稳定后,则可行后期固定修复。本次病例研究中多采用利用余留牙及一侧邻牙作为基牙的固定修复设计,此种设计可以分散牙合力,减小余留牙所受咬合压力,保护基牙,以达到良好的远期疗效。结果:对10例下颌磨牙重度病损患者,行牙半切除术后,余留牙根牙周状况良好,伴发炎症消失。其中3例欲增加牙槽骨高度及牙槽嵴丰满度者术中叠加施行植骨术,选用有骨引导功能的材料,术后有新生牙槽骨形成,恢复状况良好。术后桥体稳固,咀嚼功能恢复,基牙牙周状况维持较好,放射片未见牙槽骨继续吸收。其中一例在术后复诊中发现有余留牙根牙周膜增宽,经减径降低咬合处理后症状缓解。全部10例患者均表示治疗后原不适症状消失,适应较好。结论:牙半切除术在结合全面的牙周治疗及根管治疗后,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常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不能保存的重度病损下颌磨牙,伴牙槽骨吸收者可考虑施行植骨术,预后效果更佳。术后以余留牙根结合单侧邻牙行固定修复为佳。磨牙经牙半切除术后,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天然牙还可以预防牙槽骨废用性萎缩,维持其应有高度及宽度,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汪喻忠[10](2012)在《《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28卷分类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二、下颌磨牙分根术6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颌磨牙分根术6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引导骨再生技术在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比较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
3 讨论 |
(2)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CBCT设备与扫描 |
1.3 CBCT图像分析 |
1.4 牙根数目的研究方法 |
1.5 牙根形态的研究方法 |
1.6 融合根形态的研究方法 |
1.7 根管形态的研究方法 |
1.8 增龄性的研究方法 |
1.8.1 髓腔的增龄性研究 |
1.8.2 MB2的增龄性研究 |
1.9 对称性的研究方法 |
1.10 四根牙形态的研究方法 |
1.11 数据分析处理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2.1 纳入研究资料基本信息 |
2.2 牙根及根管数目 |
2.3 牙根形态 |
2.4 融合根形态 |
2.5 根管形态 |
2.6 增龄性变化 |
2.6.1 髓腔的增龄性变化 |
2.6.2 MB2的增龄性变化 |
2.6.2.1 MB2位置的增龄性变化 |
2.6.2.2 MB2检出率及对称性 |
2.7 双侧对称性研究 |
2.8 四根牙形态 |
第三章 讨论 |
3.1 牙根及根管数目 |
3.2 牙根形态 |
3.3 融合根形态 |
3.4 根管分型 |
3.5 增龄性改变 |
3.5.1 髓腔的增龄性改变 |
3.5.2 MB2的增龄性改变 |
3.6 双侧对称性研究 |
3.7 四根牙的发生率及形态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颌骨囊性病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受累牙拔除 |
1.1 死髓牙 |
1.2 阻生牙 |
1.3 健康牙 |
2 受累牙保存 |
2.1 受累牙评估 |
2.2 受累牙保存 |
2.2.1 围术期不实施根管治疗的临床发现 |
2.2.2 根管治疗 |
3 阻生牙的处理 |
3.1 牙拔除术 |
3.2 截冠术 |
3.3 袋形术 |
3.3.1 适应证 |
3.3.2 影响阻生牙萌出的相关因素 |
4 囊肿术后的骨腔愈合与牙髓血运重建 |
5 小结 |
(4)下颌第三磨牙牙胚与下颌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研究材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2.研究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5)CBCT在复杂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风险评估及术前方案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2. 方法 |
2.1 PR相关设备 |
2.2 锥形束CT相关设备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阻生齿分类及各分类MC接触情况 |
2. MC位置及与牙根接触情况 |
3. 下牙槽神经损伤风险比较 |
4. 拔牙方案对比 |
5. 术中MC暴露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帕米磷酸二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骨坏死的体外研究&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 |
A case report of 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jaw (BRONJ): treatment |
References |
一例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BRONJ)病例报告:治疗方法 |
A case report of condylar hyperplasia leading tolaterognathism of the mandible: treatment |
References |
一例髁突肥大导致偏突颌畸形的病例报告:治疗方法 |
A case report of the lef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extracapsular ankylosis: etiology of limitation of mouthopening |
References |
一例左侧颞下颌关节囊外强直病例报告:张口受限原因 |
A Case report of Goldenhar syndrome: clinicalmanifestation and treatment |
References |
一例Goldenhar综合征病例报告: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 |
A case report of congenitally missing bilateral posterior teethin maxillar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reatment discussion |
References |
一例先天性上颌双侧后牙缺失病例报告:临床表现和治疗讨论 |
Literature retrospective: 25 cases of mandibularprognathism |
References |
25例下颌前突结合文献的回顾性研究 |
Piezosurgery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surgical handpiecein the lower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removal |
References |
超声骨刀联合气动式外科专用手机拔除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 |
Literature retrospective: 25 case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
References |
25例唇腭裂结合文献的回顾性研究 |
Case One |
Case Two |
Case Three |
Case Four |
Case Five |
Case Six |
Case Seven |
Case Eight |
Case Nine |
Case Ten |
Case Eleven |
Case Twelve |
Case Thirteen |
Case Fourteen |
Case Fifteen |
Case Sixteen |
Case Seventeen |
Case Eighteen |
Case Nineteen |
Case Twenty |
Case Twenty-one |
Case Twenty-two |
临床工作总结 |
个人简历 |
研究成果 |
致谢 |
(7)应用锥形束CT对华南地区1877颗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应用锥形束CT对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应用锥形束CT对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成果 |
致谢 |
(9)牙半切除术治疗下颌磨牙重度病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病例选择 |
2. 材料 |
3. 方法 |
3.1 手术前准备 |
3.2 临床操作方法 |
3.3 术后修复治疗 |
3.4 复诊随访 |
结果 |
1. 病例统计 |
2. 病例报告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下颌磨牙分根术6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引导骨再生技术在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的研究[J]. 邱允豪,叶小华,刘佩,陈子敏,陈思玲,李华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16)
- [2]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D]. 李会旭. 青岛大学, 2019(02)
- [3]颌骨囊性病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策略[J]. 赵怡芳,刘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9(01)
- [4]下颌第三磨牙牙胚与下颌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对比研究[D]. 李蒙蒙. 皖南医学院, 2018(01)
- [5]CBCT在复杂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风险评估及术前方案设计中的应用[D]. 李宁.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6]帕米磷酸二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骨坏死的体外研究&病例报告[D]. 徐妍. 武汉大学, 2017(01)
- [7]应用锥形束CT对华南地区1877颗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D]. 慈博雯.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8]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根分叉病变的Meta分析[J]. 李丹丹,玛丽亚木古丽·帕塔尔,黄萍,赵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33)
- [9]牙半切除术治疗下颌磨牙重度病损的临床疗效观察[D]. 关天美. 大连医科大学, 2014(01)
- [10]《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28卷分类索引[J]. 汪喻忠. 口腔医学研究,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