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诊断联体双胎复杂畸形1例(论文文献综述)
阿孜古丽·吾买尔江,袁志英,姚磊,赵恺,武娇[1](2021)在《多胎妊娠中联体胎儿的超声诊断》文中指出联体双胎的发病率为(1~2)/10万,在多胎妊娠中是一种很少见并且较复杂的畸形[1]。联体双胎一般只发生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中(即单卵),是在双胎妊娠中受精第13天后胚盘不完全分离而形成的。胚盘不分离的时间早晚不同,不分离的程度也不相同,双胎融合的部位及程度也不同,联体双胎的类型不同则超声表现也不相同。大多数联体双胎为早产,40%为死胎,且出生后其家庭将面临许多社会问题,及早对联体双胎及其类型作出正确的诊断,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来产前超声诊断的联体双胎6例,讨论联体双胎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检查技巧。
张春妤,魏瑗,赵扬玉[2](2020)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CMA)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终止妊娠的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产前检查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的年龄为(31.0±4.1)岁,其中,初产妇44例(73%,44/60)、经产妇16例(27%,16/60)。经产前诊断并在产后证实为MCMA双胎妊娠58例,中位超声确诊时间为12周(范围:8~30周)。60例MCMA双胎妊娠中,产前超声检查提示6例合并联体双胎、5例合并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征(TRAPS)、另有10例存在其他胎儿结构畸形。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中,19例孕28周内自然流产或由于胎儿畸形、胎死宫内等原因引产,41例进入围产期,共70例新生儿存活。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胎儿发育异常。结论 MCMA双胎妊娠有较高的胎儿异常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早期诊断、加强孕期管理及监测、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周浔丹,侯小霞,张文婷,杨芳,安培莉,高新茹[3](2020)在《超声诊断孕早期联体双胎畸形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联体双胎的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诊断联体双胎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经超声诊断并随访确诊的16例联体双胎的超声资料,经二维超声观察联体胎儿的连接部位、共用脏器、融合程度,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脐血流以及合并畸形的胎儿心血管情况。结果:16例联体双胎畸形中,双头联合11例(68.75%),其中7例胸腹腔联合、2例胸腹腔+骶尾部脊柱联合、2例仅腹腔联合;并头联合4例(25.00%),其中2例合并胸腹腔联合、2例仅头部联合;臀部联合1例(6.25%)。5例合并其他畸形:2例合并颈部水囊瘤(其中1例双胎儿均合并心脏畸形),1例合并无叶全前脑,1例合并上肢桡骨缺如,1例合并小下颌。结论:对于联体双胎应做到尽早诊断并终止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直接显示羊膜腔内联体胎儿的连接部位、共用脏器、融合程度及合并畸形,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支秀芳[4](2020)在《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2008年3月17日至2017年3月24日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复习国内外中英文相关文献,分析总结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过程、预后等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008年3月17日至2017年3月24日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的病历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中文报道病例、通过检索Pub Med数据库收集英文报道病例,回顾从199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国内外中、英文报道的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汇总并总结该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病例中,4例患者为男性,1例为女性。2例寄生于腹部,2例寄生于脊柱,1例为胎中胎。5例患者中其中1例为弃婴,其余4例中,仅1例(胎中胎)于母亲孕25周时于产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余均于生后发现。5例患者均接受了分离手术,手术时患儿年龄为9天-6月,5例患儿均通过一期手术成功分离寄生胎。5例患者切除寄生胎全部送检病理,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非对称性联体双胎。术后恢复中,除1例伤口发生感染积极对症处理后恢复外,其余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均恢复顺利,情况良好。非对称性联体双胎分为外生性寄生胎和内生性寄生胎,中文外生性寄生胎的报道病例共18例,加上本文报道的外生性寄生胎4例,共22例,英文外生性寄生胎共83例,中英文报道的外生性寄生胎合计105例。中文内生性寄生胎的报道病例共73例,加上本文报道的内生性寄生胎1例,共74例,英文内生性寄生胎报道病例共126例,中英文报道的内生性寄生胎合计200例。文献复习中,非对称性联体双胎国外报道病例最多的国家是印度。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中男性较女性占优势,外生性寄生胎寄生部位最常见的是腹部和脊柱,寄生胎最常见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镰状韧带血管,最常见的主胎合并畸形为腹壁相关畸形,尤其是脐膨出。外生性寄生胎中寄生胎最常见结构为肢体,其次为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绝大部分接受分离手术治疗,17例术后恢复不畅,12例随访中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或异常。内生性寄生胎最常见寄生部位为腹膜后,寄生胎最常见的血液供应来源于主动脉和肠系膜血管,主胎合并畸形较少见。寄生胎数量多为1个,最常见结构为肢体。内生性寄生胎大多数接受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13例术后恢复不畅,4例随访中遗留不同程度畸形。结论1.非对称性联体双胎非常罕见,分为外生性寄生胎和内生性寄生胎,男性占优势,内生性寄生胎较外生性寄生胎多见。2.孕期超声检查无创、安全、可重复操作,是目前诊断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主要方法,早期发现双胎畸形对优生优育及孕母健康非常重要,临床要提高对孕早期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不同类型超声表现的认识。3.术前完善CT、MRI等检查辅助了解联体双胎之间连接部位的局部解剖并提示两者之间的血管沟通情况,对手术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4.较对称性联体双胎而言,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主胎合并畸形较少,双胎间器官融合较少见且更轻微。最常见合并畸形为包括脐膨出在内的腹壁发育畸形,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畸形。5.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一经发现必须手术分离寄生胎,最佳分离时间为生后1周到1岁。若出现危及主胎生命的情况,如主胎呼吸窘迫、肠坏死、寄生胎活动性出血等,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寄生胎最常见的结构为肢体,其血供来源方面,外生性寄生胎最常见的为镰状韧带血管,内生性寄生胎为主动脉。6.非对称性联体双胎预后与双胎之间连接范围、器官融合程度、主胎并发畸形有关,一般成功施行分离手术后,预后良好。但亦有术后恶性复发病例报道,仍需定期随访。7.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知识,需要组建多学科团队共同诊疗。
玛依努·艾买提[5](2020)在《探讨早孕期双胎异常超声特征与妊娠结局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早孕期(1113+6周)双胎异常超声特征与妊娠结局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5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早孕期双胎妊娠共230例,其中190例早孕期正妊娠双胎分为正常组1:双绒双羊双胎(162例);正常组2:单绒单羊、单绒双羊双胎(28例),40例病例为病例组,分别为病例组1:双胎之一NT增厚双绒双羊双胎(10例);病例组2:双胎之一结构异常双绒双羊双胎共(17例);病例组3:双胎之一结构异常单绒单羊与单绒双羊(13例)。跟踪中期、晚期的妊娠及分娩情况,探讨妊娠结局的差异性。结果:1.早孕期双绒双羊NT正常妊娠双胎儿足月出生率61.7%与双胎之一NT增厚胎儿足月出生率8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常出生率分别是38.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双绒双羊双胎正常妊娠双胎出生率61.7%,双胎之一结构异常足月出生率6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常妊娠率分别是3.7%、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率分别是34.5%、2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绒毛膜单羊及双羊正常妊娠双胎足月出生率50%,双胎之一结构异常胎儿足月出生率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常出生率分别是3.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率分别是57.1%、4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双绒双羊双胎之一NT增厚与双胎之一结构异常不影响另一胎儿足月出生率,单绒毛膜双胎之一结构异常对另一胎儿的足月出生率是有影响的,诊断双胎异常类型以及确认绒毛膜性质可综合分析其可能引发的不良妊娠结局,可为异常双胎的预后处理带来一定指导意义,为降低围生期不良妊娠的风险而提前准备采取干预措施。
陈佳佳[6](2019)在《单绒毛膜双胎的超声特征与其结局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单绒毛膜双胎是由单个受精卵在胚胎发生的最早阶段分裂形成,双胎共亨一个胎盘,具有相同的一套遗传基因。由于单绒毛膜双胎共享胎盘和胎盘上血管吻合的特殊性,容易出现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sfusion syndrome,TTTS)、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sequence,TRAPS)等特殊并发症。具有这些特殊并发症的单绒毛膜双胎,临床上也称为复杂双胎妊娠,需要给予密切的临床监护。目前多数单卵双胎的特殊并发症通常到中晚孕期出现相应超声特征后才被超声确诊,另外由于单卵双胎分裂的时间不同还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联体双胎。这些单绒毛膜双胎的并发症会导致较高的围产期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尽早准确评估和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可以给予合适的临床干预和咨询,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胎儿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第一章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并发症的中晚孕期超声特征与妊娠结局分析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特殊并发症的超声特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为提高单绒毛膜双胎特殊并发症的早期超声诊断率提供依据,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及时诊疗措施和合理咨询。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检查或外院怀疑双胎并发症转诊至我科会诊的单绒毛膜双胎孕妇79例。对这些病例的产前超声检查、处理方式和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79例。孕妇的年龄在20-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4.9岁。79例复杂性双胎妊娠中,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60例,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18例,1例无法确定绒毛膜性。包括36例双胎输血综合征,21例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1例为单羊膜囊双胎),7例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3例为单羊膜囊双胎),14例联体双胎。36例TTTS均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诊断孕周在14-36周,平均诊断孕周为24.06±5.29周。有23例(63.9%)在26周前诊断,13例(36.1%)在26周后诊断。Ⅰ期有3例,Ⅱ期有10例,Ⅲ期有16例,Ⅳ期有4例,V期有3例。3例Ⅰ期TTTS双胎均存活。10例Ⅱ期TTTS的病例中,3例引产。2例双胎均存活。1例在孕24周诊断,孕29周时双胎之一宫内死亡。2例难免流产。2例在外院行胎儿镜下脐带激光凝固术选择性减胎,术后胎儿均存活。16例Ⅲ期TTTS的病例中,3例引产。2例难免流产。4例双胎存活。2例在外院行脐带激光凝固术选择性减胎,2例行射频消融术选择性减胎,术后胎儿均存活。2例行羊水减量术中1例双胎存活,另1例双胎死亡。1例在外院行胎儿镜下血管激光凝固术后双胎死亡。4例Ⅳ期TTTS的病例中,2例引产。1例双胎34周超声诊断后后隔日剖宫产大胎儿死亡,小婴活产。1例29周宫内死亡。3例V期TTTS的病例中,1例21周双胎均死亡。1例双胎之一死亡。1例21周双胎之一死亡,孕26周孕妇选择终止妊娠。新生儿中有14(46%)个出现新生儿相关疾病。15(54%)个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TTTS双胎中共有24例双胎均可观察到胎盘脐带入口,其中33.3%为双胎之一或双胎边缘性/帆状脐带插入。Ⅰ-Ⅴ期TTTS五组不同分期比较至少一胎存活、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TS五组不同分期比较诊断孕周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分娩孕周大小、供血儿体重和受血儿体重不同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期待治疗组比较一胎存活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诊断孕周大小明显小于期待治疗组,延长孕周大小明显大于期待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分娩孕周大小、供/受血儿出生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sIUGR根据分型:分为Ⅰ型12例,Ⅱ型7例,Ⅲ型2例。诊断孕周在21-37周之间,平均诊断孕周为28.4±3.5周。2例病例分别在27周和24周诊断为sIUGRⅡ型,分别在29周和33周双胎儿死亡。其余病例双胎均存活。新生儿中有19个(50%)出现新生儿相关疾病。19例双胎可观察到脐带入口,有11例为双胎之一脐带异常附着,其中10例脐带异常附着的胎儿为宫内生长受限。Ⅱ型的大胎儿平均出生体重、小胎儿平均出生体重均小于Ⅰ型和Ⅲ型的大胎儿平均出生体重,但三种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的双胎体重差异较Ⅰ型、Ⅲ型明显,但三种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的三种分型比较,诊断孕周大小、出生孕周大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型sIUGR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型sIUG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TRAPS双胎共7例,1例在早孕期误诊为单胎妊娠,直到孕31周才诊断为无心畸胎。1例为单羊膜囊双胎在孕17周时误诊为双胎之一胎儿死亡,21周时超声诊断无心畸胎,在外院行射频消融术后正常胎儿观察至晚孕期出生。1例单羊膜囊双胎13周确诊时正常胎儿已宫内停育。1例14周时在外院诊断无心畸胎,孕31周第一次来我院检查。2例在12周诊断后孕妇选择终止妊娠。1例13周诊断无心畸胎妊娠至足月。14例联体双胎中,其中13例在早孕期诊断,1例在中孕早期诊断。包括9例胸脐联胎,2例脐部联胎,1例头部联胎,1例坐骨联胎和1例寄生胎。3例胎死宫内,11例在超声诊断后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1、TTTS主要发生在16-26孕周,孕26周后出现TTTS的双胎存活率较高,16-26孕周超声检查尤其要注意TTTS的潜在风险。2、Ⅱ、Ⅲ型sIUGR与Ⅰ型比较,更容易发生新生儿相关疾病,对于sIUGR存超声检查要给予明确的分型,行利于临床处理和咨询。3、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容易误诊为单胎或双胎之一宫内死亡。4、联体双胎可在早孕期超声检查时作出诊断。第二章复杂性单绒毛膜囊双胎早孕期超声指标探索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孕11~13+6周,单绒毛膜双胎早孕期超声特征与中晚孕期发生并发症如TTTS、sIUGR等的相关性,以期能尽早评估发生TTTS、sIUGR的可能性。方法:2018年4月-2018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接受早孕期(11-13+6周)胎儿超声检查为单绒毛膜双胎、并在本院进行了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单绒毛膜双胎病例密切监测,随访双胎结局。分析正常妊娠与异常妊娠超声特征的相关性,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包括27例双羊膜囊双胎,1例单羊膜囊双胎。孕妇年龄为24-40岁,平均年龄为30.8±3.7岁。除去1例失访,自然受孕25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2例。最终共16例孕妇追踪至生产或流产,其中正常双胎12例,复杂性双胎4例(包括TTTS2例、sIUGR1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例)。诊断为TTTS的2例病例中,1例双胎在早孕期超声检查时就发现双胎头臀长、NT厚度、羊水量、心胸比值、腹围、膀胱、脐带直径等方面双胎之间存在差异,双胎生长不平衡。经密切随访观察,在孕16周时诊断为TTTS,在行射频消融术选择性减胎后存活的胎儿在孕40周分娩。而另1例的双胎头臀长、NT厚度、心胸比值、脐带直径等双胎之间虽存在差异,但双胎羊水量并无差别。在孕18周时诊断为TTTS,孕19周外院行胎儿镜下射频消融术,次日检查发现两胎宫内死亡。这2例TTTS双胎的供血儿均为脐带帆状插入胎盘。1例诊断为sIUGR的双胎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妊娠。早孕期双胎在头臀长、NT值、羊水量等方面双胎差异不明显。孕19周双胎之一诊断为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其中生长受限的胎儿脐带边缘性附着于胎盘。于孕29周5天择期剖宫产两女婴,体重分别为1240g/690g,大婴出生时轻度窒息。1例诊断为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早孕期双胎头臀长、NT值、羊水量、脐带直径等方面与正常妊娠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孕14周复查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存活胎儿的脐带帆状附着于胎盘。存活胎儿继续妊娠至晚孕期37周4天分娩。结论:如果发现双胎早孕期超声特征没有差异的话,双胎结局良好的可能性大。当早孕期双胎超声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应警惕双胎输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可能,对高危人群需加强监测,以达到尽早诊断、早期干预的目的。有利于孕妇及家属咨询并选择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进行介入治疗,提高围产儿的生存率,减少孕妇和家属的身心痛苦。
吴细华,黄建国,刘海莺[7](2018)在《超声诊断联体双胎1例》文中提出目的超声诊断联体双胎。方法对2018年6月14日来本院就诊的1例孕妇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超声提示:1、宫内早期妊娠(孕约11+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2、联体双胎(胸、腹联体),其一胎儿颈后软组织增厚;另一胎儿颈部水囊瘤;3、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引产后证实为联体双胎(联胸、联腹)。结论对于联体胎儿,早期诊断并采取及时的临床措施,对孕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佳佳,陈琮瑛,李胜利,袁鹰,文华轩,毕静茹,官勇,郑美玉[8](2018)在《联体双胎的早孕期超声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联体双胎早孕期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早孕期超声诊断联体双胎的技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早孕期先兆流产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筛查发现颈项透明层(NT)增厚、规范化超声筛查诊断为联体双胎21例胎儿的超声声像特征、联体部位、联体类型、合并畸形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总结早孕期超声诊断联体双胎的技巧。结果早孕期超声诊断的21例联体双胎平均头臀径相当于平均孕周;8例获得较满意的NT测量,其中7例NT厚度大于0.3 cm;21例双胎联体部位及联体类型:胸脐联胎12例(12/21),头部联胎3例(3/21),双头联胎3例(3/21),脐部联胎2例(2/21),坐骨联胎1例(1/21)。21例联体双胎二维超声检出合并脊柱畸形、单心室、腹裂、膈疝、脐膨出、脊柱裂等其他畸形;三维超声对联体类型和范围及外观特征的观察更直观。妊娠结局:21例联体双胎中4例胎死宫内,17例超声检查后孕妇选择终止妊娠,产后标本检查证实21例均为联体双胎。结论早孕期超声检查可对联体类型及合并畸形做出明确诊断,有利于孕妇进行产前咨询。
赵密,杨小红,陈欣林,刘昕,冯倩[9](2016)在《产前超声诊断不对称性联体双胎与尸检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不对称性联体双胎产前超声表现并与产后病理尸检结果对照分析。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及病理尸检确诊的4例不对称性联体双胎超声声像图及尸检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产前超声显示4例不对称性联体双胎中3例寄生胎均可显示双小上肢,其中2例可显示从主胎胸腹部延伸出的双小下肢及臀部,未见肢体自主活动;产前超声漏诊1例寄生胎(未检出寄生胎的小肢体而漏诊)。4例不对称性联体双胎中2例主胎合并脐膨出,3例心脏畸形和脊柱畸形,2例膀胱外翻,2例颜面部畸形,3例羊水多。与引产胎儿检查结果对照显示,4例产前超声诊断主胎合并畸形均与引产后X线及尸检结果相符合,4例寄生胎均有小的臀部、双小上肢及双小下肢。引产胎儿标本X线摄片均可清晰显示寄生胎肢体及骨骼多发畸形、产前超声仅漏诊1例寄生胎。结论不对称性联体双胎常合并全身多发畸形,产前超声发现寄生胎及其多余的肢体是诊断不对称性联体双胎的重要线索。超声与X线检查及胎儿尸检是发现不对称性联体双胎所有畸形并最终确诊的重要检查方法。
李恩敏[10](2016)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995例孕12-40周胎儿行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进行诊断,记录其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并将其与引产或分娩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995例胎儿中共发现胎儿畸形79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所占比例最高(27.85%),其他还包括心脏、颜面部及头颈部畸形、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腹壁缺陷、骨骼系统及肢体、胸腔畸形、联体双胎等,诊断符合率92.94%(79/85)。结论:对孕妇实施的产前超声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胎儿畸形检出率,有利于保障孕妇身心健康并提高人口素质。
二、超声诊断联体双胎复杂畸形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联体双胎复杂畸形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多胎妊娠中联体胎儿的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1. 对象: |
2. 仪器与方法: |
二、结果 |
1. 胎头相连胎儿: |
2. 双面畸形胎儿: |
3. 胸腹联体双胎: |
(3)超声诊断孕早期联体双胎畸形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 仪器 |
1.3 超声检查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报道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 |
1.2.2 外生性寄生胎 |
1.2.3 内生性寄生胎 |
1.3 讨论 |
1.3.1 概述 |
1.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3.3 临床特征 |
1.3.4 术前诊断 |
1.3.5 鉴别诊断 |
1.3.6 治疗 |
1.3.7 预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探讨早孕期双胎异常超声特征与妊娠结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2.1 检查方法 |
2.2 随访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单绒毛膜双胎的超声特征与其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并发症的中晚孕期超声特征与妊娠结局分析研究 |
1.1 前言 |
1.2 研究目的 |
1.3 资料与方法 |
1.4 结果 |
1.5 讨论 |
1.6 结论 |
第二章 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早孕期超声指标探索 |
2.1 前言 |
2.2 研究目的 |
2.3 资料与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2.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7)超声诊断联体双胎1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8)联体双胎的早孕期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仪器与方法 |
结果 |
一、联体双胎早孕期NT检测结果 |
二、联体双胎超声共同声像特征 |
三、不同类型联体双胎超声特征 |
四、21例联体双胎妊娠结局 |
讨论 |
一、联体双胎胚胎学分类 |
二、早孕期联体双胎超声特征 |
(一) 超声共同特征 |
(二) 不同类型联体双胎超声特征 |
三、联体双胎NT特征 |
四、联体双胎超声检查技巧 |
(9)产前超声诊断不对称性联体双胎与尸检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仪器与方法 |
结果 |
一、4例不对称性联体双胎产前及产后检查结果 |
(一)主胎合并的主要畸形 |
(二)寄生胎主要畸形表现 |
(三)胎儿附属物检查结果 |
(四)胎儿产后X线检查结果 |
二、4例不对称性联体双胎病理尸检结果 |
讨论 |
一、不对称性联体双胎的胚胎发生及畸形特点 |
二、不对称性联体双胎产前超声诊断线索 |
(一)寄生胎观察要点 |
(二)主胎重点排查合并畸形 |
三、产前超声漏诊原因分析 |
(10)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超声诊断联体双胎复杂畸形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胎妊娠中联体胎儿的超声诊断[J]. 阿孜古丽·吾买尔江,袁志英,姚磊,赵恺,武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09)
- [2]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J]. 张春妤,魏瑗,赵扬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09)
- [3]超声诊断孕早期联体双胎畸形的价值[J]. 周浔丹,侯小霞,张文婷,杨芳,安培莉,高新茹.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0(03)
- [4]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 支秀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探讨早孕期双胎异常超声特征与妊娠结局的研究[D]. 玛依努·艾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单绒毛膜双胎的超声特征与其结局的相关性研究[D]. 陈佳佳.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7]超声诊断联体双胎1例[J]. 吴细华,黄建国,刘海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87)
- [8]联体双胎的早孕期超声诊断[J]. 陈佳佳,陈琮瑛,李胜利,袁鹰,文华轩,毕静茹,官勇,郑美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8(08)
- [9]产前超声诊断不对称性联体双胎与尸检对照研究[J]. 赵密,杨小红,陈欣林,刘昕,冯倩.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6(09)
- [10]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J]. 李恩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