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湿性心肌炎合并肝结核尸检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正平,李春鸣,肖庆邦[1](2001)在《风湿性心肌炎合并肝结核尸检一例》文中研究指明
王希茂[2](1983)在《心源性心脏性猝死的病因》文中指出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OD)都是突然而意外的自然死亡。开展 SOD的病因研究,对于 SOD 的基础与临床,特别是 SOD 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猝死者的尸检,引起猝死的器质性病变可见于各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占多数(见附表)。
曹德柔[3](1978)在《原发性心肌病》文中研究说明 心肌病是目前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当中常见多发病之一。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提高,病人的发现亦不断增加,但由于本病不典型,常易误诊为风心、冠心、先心,心包炎等等,从而耽误了病人的治疗。因此,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为了提高对心肌病的认识,探讨战胜心肌病的疗法,把临床上对心肌病认识的一些粗浅体会,结合文献
张莹[4](2020)在《大动脉炎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大动脉炎合并心脏瓣膜受累的临床特征、预后和随访研究研究背景及目的大动脉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反复炎症导致动脉狭窄或扩张。大动脉炎可累及心脏瓣膜,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最常见的类型,可见于约20%-44%的大动脉炎患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大动脉炎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既往关于大动脉炎合并心脏瓣膜受累的研究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研究。只有少数几个回顾性研究探讨了接受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长期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一个中国大动脉炎人群中评估合并心脏瓣膜受累的患者的比例、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1992年1月至2017年8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1069例大动脉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具有心脏瓣膜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信息通过复诊或电话回访获得。手术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包括:中度或重度瓣周漏、瓣膜功能障碍、瓣膜脱落、吻合口动脉瘤、残余升主动脉再发动脉瘤、再次手术和死亡。结果1069例患者中,373例患者(34.9%)合并心脏瓣膜受累。相较于不合并心脏瓣膜受累的患者,合并瓣膜受累的患者发病年龄较大(28.1±10.6岁vs.25.9±9.8岁,P=0.036),病程较长(65.9月vs.50.6月,P=0.009),红细胞沉降速率(47.4%vs.30.5%)和C-反应蛋白(40.1%vs.25.1%)升高的比例较高。在合并心脏瓣膜受累的患者中,260例(69.7%)表现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其次是二尖瓣关闭不全(39.1%)、三尖瓣关闭不全(34.6%)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全(11.8%)。心脏瓣膜狭窄罕见,仅占10例。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中,49.6%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中度或重度。其他瓣膜受累多表现为轻度关闭不全。相较于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中度和重度患者的升主动脉较宽、心悸和呼吸困难比例较高,大动脉炎发病较晚。1 1例患者曾误诊为其他心脏病,8例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41例(女性25例,男性16例)患者在我院行首次手术治疗,23例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18例接受复合带瓣管道手术(composite graft replacement,CGR)。手术的平均年龄为40.3岁。从大动脉炎发病到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8.0月(最短20天,最长27年)。两组均无住院期间死亡。经过6.6(四分位数间距0.6-9.4)年的随访,12例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其中AVR组10例,CGR组2例。AVR组和CGR组的5年无复合终点事件率分别为55.8%和91.7%。在将性别、围术期糖皮质激素和炎症活动性作为协变量纳入分析后,我们发现AVR组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有高于CGR组的倾向(风险比4.212,95%置信区间[0.910,19.509],P=0.066)。结论(1)心脏瓣膜受累在中国大动脉炎患者中较常见,占34.9%。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主,占瓣膜受累患者的69.7%。(2)当诊断为大动脉炎时,应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瓣膜情况。育龄期妇女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应考虑大动脉炎。(3)约5%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GR是重要的手术方式。第二部分:大动脉炎合并贫血的临床特征研究研究背景及目的大动脉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贫血是大动脉炎患者常见的合并症。贫血与多种疾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相关。既往关于大动脉炎中贫血的研究多为病例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大动脉炎合并贫血的比例、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4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大动脉炎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按照血红蛋白浓度将患者分为合并贫血和不合并贫血两组,分析两组间临床表现、治疗方面的异同。本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随访合并贫血的患者,分析其预后。结果在533例大动脉炎患者中,贫血占194例(36.4%),其中女性占92.8%。两组间的发病年龄和评估年龄差异不显着,但贫血组的病程短于非贫血组(54.8月vs.79.4月,P=0.039)。与不合并贫血的患者相比,炎症活动(64.9%vs.50.1%)、头晕(29.4%vs.21.2%)在合并贫血患者中的比例高;而肺动脉受累(12.4%vs.26.8%)、肺动脉高压(12.9%vs 20.1%)和使用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2.8%vs 11.6%)在合并贫血患者中的比例较低。贫血程度以轻度为主(177例,91.2%)。贫血类型以正细胞性贫血(62.9%)最常见。贫血患者的体重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贫血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在两组间差异不显着,但贫血组每日激素剂量较高。35例贫血患者接受了 口服铁剂治疗。经过4.0月(四分位数间距2.1-11.8)的随访,43.7%的患者仍处于贫血状态。仍处于贫血状态患者的比例在口服铁剂组(44.8%)和未口服铁剂组(42.0%)间差异不显着。口服铁剂组血红蛋白升高幅度大于未服铁剂组。结论(1)贫血在大动脉炎患者中常见,占36.4%。女性患者合并贫血的比例高于男性。(2)相较于非贫血患者,贫血患者处于炎症活动期的比例较高。(3)口服铁剂有助于提高血红蛋白浓度。第三部分:大动脉炎合并结核的临床特征研究研究背景及目的大动脉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肺动脉和冠状动脉也可受累。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可能是诱因之一。大动脉炎和结核具有相似的病理特征,且大动脉炎人群中结核病的比例高于一般人群。本研究旨在分析合并结核的大动脉炎患者的比例、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分析199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1105例大动脉炎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根据有无结核病史将患者分为合并结核组和不合并结核组,分析两组临床表现、治疗方面的异同。对合并活动性结核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其预后。结果1105例大动脉炎患者中,109例(9.9%)合并结核,女性为男性的3.7倍,平均发病年龄为26.7±10.0岁,中位病程为56.3月。两组间人口学特征差异不显着。与不合并结核的患者相比,合并结核的大动脉炎患者炎症活动(61.5%vs.48.4%)、一般症状(15.6%vs.8.7%)、咯血(7.3%vs.1.4%)、肺动脉高压(19.3%vs.10.7%)和肺动脉受累(31.2%vs.17.3%)的比例较高。肺结核最常见(97例,在结核患者中占89.0%),其次为淋巴结核(8例,7.3%)。53例(48.6%)结核病发生于大动脉炎之前,23例(21.1%)结核病与大动脉炎同时发生,24例(22.0%)结核病发生于大动脉炎之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比例和每日激素剂量在两组间差异不显着,合并结核患者介入治疗的比例低于不合并结核患者。10例合并活动性结核的患者接受三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3例接受了泼尼松治疗。随访期间,未发现结核扩散。结论(1)我国合并结核的大动脉炎患者比例并不低,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类型。约50%患者的结核病发生于大动脉炎之前。(2)肺动脉受累、肺动脉高压、和炎症活动在合并结核患者中的比例更高。(3)抗炎治疗前应筛查结核;抗炎治疗期间对炎症和结核的密切随访是必要的。
陈国伟[5](1987)在《心血管疾病系列问答(10) 心肌炎》文中研究说明 问:什么叫做心肌炎?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心肌炎? 答: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它可以原发于心肌(例如新生儿柯萨奇心肌炎),也可似是全身性疾病同时或先后累及心肌所致。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如下: 1.感染性:①病毒性:目前已知能引起心肌炎的
余展飞[6](1984)在《病毒性心脏病》文中研究表明 “病毒性心脏病”是指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器质性心脏病,就病毒侵袭心脏的部位而言,嗜心性病毒(cardiotropic Viral)不仅可引起急、慢性心肌炎,而且还可以伴发心包炎、心内膜炎、心瓣膜炎等,就病种而言,许多病毒株还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塞、各种瓣膜病变、原发性心肌
二、风湿性心肌炎合并肝结核尸检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湿性心肌炎合并肝结核尸检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风湿性心肌炎合并肝结核尸检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讨论 |
(4)大动脉炎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大动脉炎合并心脏瓣膜受累的临床特征、预后和随访研究 |
1.1 前言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1.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大动脉炎合并贫血的临床特征研究 |
2.1 前言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2.6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大动脉炎合并结核的临床特征研究 |
3.1 前言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3.6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大动脉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风湿性心肌炎合并肝结核尸检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风湿性心肌炎合并肝结核尸检一例[J]. 周正平,李春鸣,肖庆邦.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06)
- [2]心源性心脏性猝死的病因[J]. 王希茂. 哈尔滨医药, 1983(01)
- [3]原发性心肌病[J]. 曹德柔. 广西医学院学报, 1978(02)
- [4]大动脉炎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D]. 张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心血管疾病系列问答(10) 心肌炎[J]. 陈国伟. 新医学, 1987(04)
- [6]病毒性心脏病[J]. 余展飞. 自然杂志, 1984(04)
标签:大动脉炎论文;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论文; 主动脉瓣论文; 心肌炎论文; 心脏瓣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