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棉针织袜的抗菌除臭整理

涤棉针织袜的抗菌除臭整理

一、涤/棉针织袜抗菌防臭的整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赵维强[1](2021)在《棉质衬衫抗菌免烫复合整理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将纳米银抗菌剂与免烫树脂进行复配,得到一种抗菌免烫复合整理剂,并将其用于棉质衬衫的整理,运用正交试验研究最佳整理工艺,结果表明复合整理剂的最佳整理工艺为复合整理剂浓度155g/L,带液率70%,常温浸渍,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5min,优化工艺整理后的棉质衬衫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免烫性能。

王海玲,李骁飞,孙晓玲,曾家慧,程盼盼,崔瑛[2](2021)在《某型织物长效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DH-010织物长效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烧瓶振荡法分别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进行抗菌试验,依据标准《FZ/T 73023-2006》进行洗涤次数测试,对抗菌的长效性和耐久性进行试验。结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经DH-010织物长效抗菌整理剂整理过的抗菌织物,洗涤10次抗菌率均>99%;洗涤20次抗菌率均>90%;洗涤50次抗菌率均>70%。而未做抗菌整理的对照样和标准空白样抗菌性能为零。结论该DH-010织物长效抗菌整理剂具有良好及稳定的抗菌效果,符合3A级抗菌指标。

吕存东[3](2020)在《植物中药用于制备抗菌防螨功能棉纤维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使用两种植物中药提取物:HB提取物和AH提取物作为抗菌、防螨功能剂以及单宁酸作为增强改性棉纤维耐洗涤性能的功能因子,制备抗菌防螨功能棉纤维,研究分析改性工艺条件及其各项性能。首先,使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对五种植物中药提取物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B提取物和AH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抗菌活性:HB提取物>AH提取物>TZK提取物>YT提取物>GZ提取物;对不同浓度的HB提取物和AH提取物进行的抗菌和防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HB提取物浓度5%,AH提取物浓度9%时具有较好的抗菌、防螨效果。然后,对棉纤维进行改性前处理。使用由氢氧化钠和双氧水配制而成的练漂液去除纤维中的腊质、果胶以及天然色素等棉纤维共生物;将高碘酸钠作为选择性氧化剂对棉纤维进行氧化处理,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氧化后棉纤维生成了活性基团醛基,随高碘酸钠浓度的增大,结晶度发生变化,纤维受到损伤,表面产生裂纹,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次,设计了直接浸渍、大豆蛋白涂覆氧化棉纤维、添加植物功能因子单宁酸这三种方案对棉纤维进行功能改性,并测试水洗后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单宁酸能够有效增强提取物与棉纤维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功能的耐洗涤性。对改性处理过程中植物功能因子的添加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对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参数为:单宁酸添加量为2%,改性处理温度为90℃,改性处理时间为60min。最后,制备抗菌防螨改性棉纤维并测试其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植物中药提取物牢固的附着在纤维的表面;与未改性棉纤维相比,抗菌防螨改性棉纤维的线密度基本不变,断裂伸长率稍有提高,断裂强度略有降低;动、静摩擦力以及摩擦系数均有增加。改性后棉纤维具备较好的抗菌防螨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6%,对螨虫的驱避率为64%。

钟琴莉,陈运能,张昭,郑莉[4](2016)在《功能性针织面料在床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床品设计逐渐向高档化和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功能性面料在床品设计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功能性针织面料又是功能性面料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因此,功能性针织面料在床品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功能性面料的类别以及文化内涵,提出将功能性针织面料融入床品设计中,并介绍了针织床品的特点,并探讨功能性针织面料在床品设计中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功能性针织面料在床品设计中的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富丽[5](2011)在《热湿气候个体防护服装面料性能表征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旨在开发一种适合热区环境使用的具有抗紫外线、抗菌、吸汗快干功能的织物。为获得多种功能兼具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各功能纤维在纱线中所占比例及各功能纤维所具有功能的互容或互斥作用对纱线及织物功能的影响的分析,提出实用、高效的多功能并存的织物及其功能可靠性的表征。为此展开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在对国内外抗紫外线、抗菌和吸汗快干纤维的筛选、分析、测试和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了纳米Ti02抗紫外线纤维、AmicorTMPlus抗菌纤维和Coolplus(?)吸汗快干功能纤维作为织物实现多重功能的基材。(2)设计多元功能纱线。调整抗紫外线纤维、Coolplus(?)、AmicorTM及粘胶纤维在纱线中比例含量,设计了10种混比的32支纱线,并进行了纱线基本性能(断裂强度、毛羽、捻系数、细度不匀CV)和纱线抗菌性能的测试。通过对纱线基本性能的聚类分析、混纺比与纱线基本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纱线基本性能优劣的综合评价以及混纺比对抗菌性能影响程度分析得知,各种功能纤维所占比例与纱线的基本性能均没有显着的线性相关性。确定适合成纱的四种纱线分别是H10、H4、H2和H3。其混纺比(抗紫外线纤维/Coolplus(?)/AmicorTM/粘胶纤维)分别为:35/45/15/5,25/45/20/10,25/35/25/15,25/45/15/15。(3)设计多元功能机织物。采用10种多元功能纱线分别织造了平纹机织物(凡立丁结构)和斜纹机织物(哔叽结构,2上2下/)结构各10种。分别对2种机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及功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进行了织物结构参数及功能指标的聚类分析、纱线性能与织物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织物结构参数与织物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并对2种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抗紫外线功能、吸汗速干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这2种结构的20种织物进行了秩和综合评价排序。得出结论是:①平纹织物和斜纹织物中,各纤维在织物中含量与织物功能均没有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各种纤维的混入比重都能使织物获得良好的抗紫外线、吸汗速干性能。只要抗紫外线纤维、Coolplus(?)、AmicorTM和粘胶纤维在平纹织物中比例介于4.3%~11.7%、7.3%~14.7%、5.0%~16.2%、1.4%~5.0%之间,在斜纹织物中比例介于4.6%~11.7%、7.7%~15.1%、4.5%~7.7%、1.7%~5.0%之间,就能实现目标功能。②平纹织物的厚度与水分扩散面积指数显着呈正线性相关,面密度、密度与抗紫外线性能呈显着正线性相关。斜纹织物的厚度、面密度、密度与织物的功能均无显着的线性相关性。③斜纹织物与平纹织物厚度及面密度有显着差异,斜纹织物抗紫外线性、吸水速度优于平纹织物,但水分扩散面积指数劣于平纹织物。④斜纹织物的整体综合性能优于平纹织物。最优织物分别为X6、F1、F6、X9、X3和X1。根据试纺纱线及织物测试的数据,当斜纹织物的经纬密度之比在1-1.1之间,密度在0.29-0.292g/cm2之间时,斜纹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优。而平纹织物的经纬密度之比在1.2-1.3之间,密度在0.3-0.31g/cm2之间时,平纹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优。(4)设计多元功能针织物。根据机织物的性能分析数据,结合纱线基本性能数据,确定纱线H6和H3纱线作为进一步加工针织物用纱,并以一种竹炭微孔纱(抗紫外线纤维30%/竹炭微孔纤维40%/AmicorTM30%)作为参考对比纱分别进行纬平针织物(汗布)和珠地网眼针织物的设计,得到共计6种针织物。测试所有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性能指标、抗紫外线、吸汗速干功能指标,并进行了针织物结构参数与性能、针织物功能指标与针织物结构参数、针织物相对功能指标与针织物结构参数的相关性及两种针织物结构参数与基本性能的对比、抗紫外线功能、吸汗速干功能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是,①纬平针织物和珠地网眼针织物的顶破强度、抗起球性、耐磨性与厚度、面密度和密度均没有显着的线性相关性。②纬平针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及隔湿率与厚度、面密度和密度没有显着的线性相关性;干燥速率与厚度显着正相关,与面密度显着负相关;吸水高度与厚度完全负相关,与面密度及密度显着正相关;吸水速度与厚度显着负相关,与面密度显着正相关。珠地网眼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隔湿率、吸水速度和吸水高度与厚度、面密度和密度没有显着的线性相关性;干燥速率与厚度完全负相关。③两种针织物在密度、顶破强度和耐磨性指标上无显着差异。(5)设计双面功能织物。根据拒水排汗结构模型设计了双面整理工艺并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棉织物进行双面整理工艺的正交设计探索,确定对于棉织物而言一种涂层整理工艺。单侧进行拒水整理时采用拒水剂浓度40g/L,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60s,用量比1.2;单侧进行亲水整理时采用亲水剂浓度70g/L,热压温度195℃,热压时间90s,用量比1.2。数据分析表明,此种工艺能够使织物一面具有拒水性的同时另一面具有吸水性。并且就吸水性而言,此种工艺对涤棉织物的整理效果优于对于棉织物的整理效果。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成功研制了多元功能织物,由此研究所产生的理论、方法和数据,可用于所研发织物的产业化生产和对相近、相似功能织物生产的借鉴。由此研究所得的表征方法和特征参数与数据,可成为制定国标、军标的基础理论依据。从军事、社会和经济价值角度看,本课题研究既能为海军官兵在热湿环境作业提供一定的防护,也能在市场开发中产生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提高人民群众对服装与健康的认识,促进整个社会对多元功能织物及服装的认可度。

严方平[6](2011)在《医用功能纤维的分类及生产方法》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介绍了医用功能纤维材料的加工方法、主要用途,以及该纤维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孙敏[7](2011)在《纳米抗菌纤维针织产品服用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功能性纺织品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其不仅顺应了当今社会的时尚浪潮,且拥有较高的附加值,具有非常广阔发展空间。纳米抗菌涤纶纤维是将纳米抗菌颗粒通过共混复合在聚酯树脂中,经熔融纺丝制备而成,其抗菌颗粒在纱线内的分布较均匀,可发挥较好的抗菌性且有很好的耐洗性。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新型纱线,本课题从纱线性能、织物编织、后整理工艺和服用性能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今后产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本课题首先以四种纱线(14.8tex纳米抗菌涤纶纱、29.5tex常规涤纶纱、14.7tex纳米抗菌涤/棉纱、14.7tex纳米抗菌涤/Modal纱)为研究对象,测试纱线性能;然后将纱线编织成纬平针织物和双罗纹针织物试样,并进行煮练、染色,为后续实验做准备。为更好的确定纳米抗菌织物与普通织物服用性能的差异,本课题选用纳米抗菌涤纶纱与常规涤纶纱在相同编织、染整工艺下织造针织物,并进行服用性能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摩擦系数、悬垂系数、色牢度相近,说明都比较匀整,质地都较柔软且兼具美感;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透湿量、透气性、抗皱性都优于常规涤纶针织物,说明其舒适性好;但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略差。为改善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本课题进一步对纳米抗菌双罗纹针织物进行了有机硅抗起毛起球整理,根据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较优的整理工艺参数为:整理温度40℃,整理剂用量o.w.f为4%,整理时间20min。经该优选工艺整理后,可提高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和织物柔软性。将纳米抗菌涤纶纤维与棉、Modal纤维混纺制备针织物,可开发兼具抗菌功能和良好舒适性的高档针织服装。通过纳米抗菌涤/棉针织物与纳米抗菌涤/Modal针织物服用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后者的抗起毛起球性、柔软性、表面摩擦性能、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优于前者,更适宜开发夏季服装或贴身内衣。本文与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开发了四种纳米抗菌针织内衣面料,分别为纳米抗菌涤/棉彩色横条纹织物、纳米抗菌涤/棉抽针双罗纹织物、纳米抗菌涤/棉氨纶纬平针织物和纳米抗菌涤/Modal双罗纹织物。测试分析了上述织物的服用性能,并开发了男士商务内衣、女式打底衫、棉毛裤等纳米抗菌系列针织内衣。纳米抗菌涤纶织物、纳米抗菌涤/棉织物、纳米抗菌涤/Modal织物外送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抗菌测试,结果显示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及耐洗性。

梅士英,唐人成[8](2010)在《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及染整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纺织品发展趋势出发,阐述了纺织新纤维多组分纺织面料的组合优点、组合类型和制造方法;并对多组分纤维纺织面料中新型纤维的染整加工特性进行了简述和分类,对不同色彩效果的染色方法和染整加工中的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李敏[9](2010)在《基于新型功能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评价及湿传递性能预测》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面料的研发越来越强调功能性与舒适性,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纺织行业大力发展高档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因此开发新型功能性面料及建立全面、科学的舒适性评价方法非常重要。论文进行了功能性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针织内衣面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针织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评价体系;对开发的夏季吸湿排汗COOLMAX/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进行了舒适性评价,形成了夏季针织面料的湿舒适性评价体系;对以上功能性针织面料进行液态水动态湿传递研究,并建立了神经网络预测OMMC的模型。具体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为了开发新型功能性针织内衣面料,研究了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化技术,通过粒径仪测试得到的数据,筛选了纳米级珍珠粉形成珍珠浆料进行湿法纺丝。通过对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的一系列功能性测试,以及产生功能的机理分析探讨,证实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护肤、抗紫外线、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测试了实验用纱线的基本指标及织物的基本服用性能,通过各项实验综合比较,由于珍珠/天丝/莫代尔混纺纱线具有较理想的基本服用性能,因而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对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针织面料的热湿舒适性指标进行了测试,建立了芯吸高度、透气率、透湿速率、保暖性作为聚类指标的针织内衣评价方法。通过主观实验的评分,对安静状态下、跑步运动状态下的面料舒适性进行了聚类分析,证明珍珠纤维/天丝/莫代尔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珍珠纤维纯纺及混纺针织内衣在主观实验四个不同阶段的舒适性进行了综合的评判。其次,研究了COOLMAX/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为主的夏季运动针织面料的舒适性。选取透气率、透湿量、芯吸高度、回潮率、蒸发率、保水率六个指标做为湿舒适性能的评价指标。对主观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服装在四个实验阶段各个单项主观感觉的差异和变化规律,对九项主观感觉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热湿感觉、触感、压感三类,依据这三种分类对实验服装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得出在四个实验阶段实验服装在热湿感觉、触感、压感方面的分类结果。对主观感觉实验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热湿因子、触觉因子和压感因子3个潜在的感觉因子,分析了因子平均值在四个阶段的变化趋势,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单项主观感觉预测主观总体评价的预测模型方程。对所测得的客观物理性能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湿传递因子、热传递因子、气传递因子3个潜在的主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织物物理性能预测主观综合评价的线性模型方程。由于客观实验容易进行,而主观实验数据则较难获取,因此论文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通过客观实验数据对夏季针织面料的第三阶段即运动阶段主观舒适性感觉进行预测,该模型有助于运动型面料开发时的服用性评价,其精度远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论文研究了功能性针织面料的动态湿传递性能。通过香港理工大学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测试仪,对功能性针织面料按照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等级划分原则归为六类。通过对织物的液态水动态测试指标进行聚类,得出织物吸湿能力的最大浸湿半径MARb、表征织物扩散和干燥能力的下表面最大吸水变化速率SSb与表征液态水从织物一边传向另一边的单向传递能力的OWTC可表征液态水在织物上的动态传递过程。对客观静态实验、动态实验和主观实验热湿舒适性指标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由于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OMMC能较接近地反映人体在运动时大量出汗时的湿传递情况,即与真实着装时感觉较相近。OMMC与湿舒适性主、客观综合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因此OMMC作为湿传递性的评价指标是客观、合理的。由于影响OMMC的因素较多,因此论文建立了神经网络预测OMMC的模型。BP网络的输入向量为面料厚度、克重、回潮率、保水率、透气率、透湿率、蒸发率、芯吸高度,织物的OMMC(水分综合管理能力)作为输出向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47,平均误差为4.47%,预测精度理想。

夏冬,苏志军[10](2006)在《Texcote纳米整理剂的应用工艺》文中提出介绍了德科纳米(Texcote)整理剂的作用原理和浸渍法、浸轧法工艺,比较了三种防皱处方的防皱效果,并对整理后不同织物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德科纳米双疏整理剂整理后,织物可获得较好的拒水、拒油、拒污、抗菌、防皱、透气、透湿等效果,且整理剂本身近乎无毒性,对皮肤、眼睛无刺激,绿色环保。

二、涤/棉针织袜抗菌防臭的整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涤/棉针织袜抗菌防臭的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1)棉质衬衫抗菌免烫复合整理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1.2 棉质衬衫的缝制工艺
    1.3 复合整理剂对棉质衬衫的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复合整理剂整理棉质衬衫的工艺优化设计
    2.2 优化整理工艺后纯棉衬衫的免烫性能
    2.3 优化工艺整理后的纯棉衬衫的抗菌性能
3 结语

(2)某型织物长效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织物长效抗菌试样制备
        1.2.2 标准对照空白试样制备
        1.2.3 陪洗织物制备
        1.2.4 耐洗性试验
        1.2.5 菌悬液制备
        1.2.6 烧瓶振荡试验[6]
        1.2.6. 1 试验准备
        1.2.6. 2 试验操作
2 结果
    2.1 烧瓶振荡试验
    2.2 织物长效抗菌试验
3 讨论

(3)植物中药用于制备抗菌防螨功能棉纤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抗菌纺织品的研究现状
        1.2.2 防螨纺织品的研究现状
        1.2.3 棉纤维及纺织品改性技术研究现状
        1.2.4 植物中药活性成分
        1.2.5 单宁酸(植物功能因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植物中药提取物抗菌防螨性能研究
    2.1 抗菌防螨植物中药提取物的筛选
        2.1.1 功能剂简介
        2.1.2 抗菌性能测试
    2.2 HB和AH提取物抗菌性能的研究
        2.2.1 实验部分
        2.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3 HB和AH提取物防螨性能的研究
        2.3.1 实验部分
        2.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棉纤维前处理方式的研究
    3.1 棉纤维练漂处理
    3.2 选择性氧化棉纤维
        3.2.1 试验部分
        3.2.2 试验结果及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棉纤维功能改性工艺的研究
    4.1 棉纤维改性处理方法筛选
        4.1.1 试验部分
        4.1.2 试验结果及讨论
        4.1.3 单宁酸作用机理分析
    4.2 棉纤维改性工艺参数优化
        4.2.1 实验部分
        4.2.2 试验结果及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抗菌防螨改性棉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抗菌防螨改性棉纤维的制备
    5.2 抗菌防螨改性棉纤维性能的研究
        5.2.1 纤维外观形态
        5.2.2 力学性能
        5.2.3 表面摩擦性能
        5.2.4 抗菌性能
        5.2.5 防螨性能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功能性针织面料在床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功能性针织面料概况
    1.1 功能性针织面料的含义及类别
    1.2 功能性针织面料文化内涵
    1.3 功能性针织面料的应用领域
2 功能性针织面料在床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2.1 功能性针织床品设计的特点
    2.2 功能性针织面料在床品设计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3 功能性针织床品面料的开发实例
    2.4 功能性针织面料应用在床品设计中存在的局限性
3 功能性针织面料在床品设计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3.1 将结合科技的发展,向着符合生态环境要求发展
    3.2 将具有更有效的舒适性,并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3.3 将进一步多功能化,并向跨领域方向发展
4 结语

(5)热湿气候个体防护服装面料性能表征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紫外辐射、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的作用
        1.1.1 高温
        1.1.2 高湿
        1.1.3 紫外辐射
        1.1.4 高温、高湿、高紫外辐射的协同作用
    1.2 防紫外线纺织品
        1.2.1 防紫外线机理
        1.2.2 抗紫外线纺织品的加工方法
        1.2.3 抗紫外线性能评价方法
    1.3 抗菌纺织品
        1.3.1 抗菌机理
        1.3.2 抗菌纺织品的加工方法
        1.3.3 抗菌性的评价方法
    1.4 吸汗快干纺织品
        1.4.1 吸汗快干机理
        1.4.2 吸汗快干纺织品的加工方法
        1.4.3 吸汗快干性能评价方法
    1.5 本课题学术背景
        1.5.1 研究动因
        1.5.2 主要存在的问题
        1.5.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4 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2章 纤维的筛选及其功能的评价
    2.1 抗紫外线纤维
        2.1.1 掺入粉体的特征
        2.1.2 纳米TIO_2抗紫外线纤维
    2.2 抗菌纤维
        2.2.1 可供选择的抗菌纤维
        2.2.2 AMICORTM纤维的抗菌性及基本性能
    2.3 吸汗快干纤维及多元功能纤维
        2.3.1 吸汗快干功能纤维
        2.3.2 多元功能性纤维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元功能织物的实现与可靠性评价
    3.1 多元功能机织物的设计
        3.1.1 原料的选择
        3.1.2 纱线结构的确定
        3.1.3 机织物小样
    3.2 多元功能纱线基本性能及抗菌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3.2.1 纱线性能测试
        3.2.2 纱线基本性能实测结果与讨论
        3.2.3 纱线抗菌性能的实测结果与分析
    3.3 多元功能机织物的功能评价
        3.3.1 机织物结构参数及功能可靠性测量
        3.3.2 平纹组织织物的结构参数与讨论
        3.3.3 斜纹组织织物的结构参数及讨论
        3.3.4 两种组织结构机织物间的对比
    3.4 多元功能针织物的功能评价
        3.4.1 针织物结构参数及功能可靠性的测量
        3.4.2 纬平针织物的结构参数与讨论
        3.4.3 网眼针织物的结构参数与讨论
        3.4.4 两种组织结构针织物间的对比
    3.5 本章小结
        3.5.1 多元功能纱线
        3.5.2 多元功能机织物
        3.5.3 多元功能针织物
第4章 织物双面功能性的实现与评价
    4.1 拒水排汗织物的设计
        4.1.1 浸润的表达
        4.1.2 拒水排汗织物的设计
        4.1.3 测量方法
    4.2 拒水排汗双面功能织物的制备
        4.2.1 织物试样与涂层剂
        4.2.2 涂层工艺与实验方案
    4.3 双面功能整理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双面功能整理工艺参数的分析
        4.3.2 对纯棉织物双面功能化的表征
        4.3.3 对涤棉混纺织物双面功能的表征
        4.3.4 纯棉织物和涤棉织物双面功能效果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医用功能纤维的分类及生产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用功能纤维概述
2 医用功能纤维材料
    2.1 抗菌纤维
        2.1.1 抗菌纤维的分类
        2.1.2 抗菌机理及加工方法
        2.1.3 抗菌纤维的用途
    2.2 消臭纤维
        2.2.1 消臭纤维的加工方法
        2.2.2 消臭纤维的用途
    2.3 药物纤维
        2.3.1 药物纤维的分类
        2.3.2 药物纤维的加工方法
        2.3.3 药物纤维的用途
3 医用功能纤维国内外发展状况
    3.1 采用纤维后整理技术增加功能性
    3.2 采用复合纺丝技术使功能复合
    3.3 采用新型材质进行纺丝
4 医用功能纤维发展前景

(7)纳米抗菌纤维针织产品服用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抗菌针织物发展概述
    1.2 纳米抗菌纤维针织物研究现状
    1.3 纳米抗菌纤维针织物应用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纳米抗菌纱线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2.1 纳米抗菌纱线及其基本参数
    2.2 纳米抗菌纱线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纳米抗菌针织试样制备与基本参数
    3.1 针织试样编织工艺及其基本参数
    3.2 针织试样印染后整理及其基本参数
    3.3 本章小结
4 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4.1 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力学性能
    4.2 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外观保持性
    4.3 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风格
    4.4 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
    4.5 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的色牢度
    4.6 本章小结
5 纳米抗菌涤纶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
    5.1 实验方法与测试指标
    5.2 单因子实验
    5.3 正交试验
    5.4 整理后织物刚柔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纳米抗菌混纺纱针织物服用性能对比与分析
    6.1 纳米抗菌混纺纱针织物的力学性能
    6.2 纳米抗菌混纺纱针织物的外观保持性能
    6.3 纳米抗菌混纺纱针织物的风格
    6.4 纳米抗菌混纺纱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
    6.5 本章小结
7 纳米抗菌针织内衣系列产品开发与性能测试
    7.1 纳米抗菌针织内衣产品设计方案
    7.2 纳米抗菌针织内衣产品面料服用性能测试
    7.3 纳米抗菌针织面料的抗菌功能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基于新型功能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评价及湿传递性能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2 文献综述
    2.1 服装舒适性研究
        2.1.1 服装舒适性的概念界定
        2.1.2 服装舒适性的理论发展
    2.2 服装热湿舒适性概述
        2.2.1 服装热湿传递机理
        2.2.2 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
        2.2.3 人体和服装的瞬时热量交换
        2.2.4 织物动态热湿传递研究
    2.3 服用面料的舒适性研究
        2.3.1 新型功能面料的开发
        2.3.2 服用面料的舒适性研究进展
    2.4 内衣舒适性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3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产业化研发
    3.1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构成机
        3.1.1 珍珠的成份与功效
        3.1.2 纳米级珍珠粉的效应
        3.1.3 粘胶纤维的定义和性质
    3.2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生产方法
        3.2.1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方法概述
        3.2.2 纳米级珍珠微粒的粒径测试
    3.3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表面状态测试
        3.3.1 扫描探针显微镜对纤维表面状态的测试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分析
    3.4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功能性测试
        3.4.1 氨基酸含量测试
        3.4.2 抗紫外线功能测试与分析
        3.4.3 远红外发射功能
    3.5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面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5.1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实验纱线物理机械性能分析
        3.5.2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实验面料的编织及服用性测试
        3.5.3 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纱线及织物基本性能测试结果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4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面料的热湿舒适性分析
    4.1 客观实验原理与结果讨论
        4.1.1 保温性测试
        4.1.2 透气性测试
        4.1.3 透湿性测试
        4.1.4 导湿性测试
    4.2 客观实验的样本聚类分析
        4.2.1 聚类原理
        4.2.2 聚类结果
    4.3 基于客观实验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
        4.3.1 灰色系统理论及算法
        4.3.2 灰色聚类过程及结果讨论
    4.4 主观实验方案与流程
        4.4.1 试样准备
        4.4.2 实验方案与流程
    4.5 主观实验数据分析
        4.5.1 主观评价一致性分析
        4.5.2 聚类分析
        4.5.3 多重比较检验
        4.5.4 模糊综合评价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5 夏季运动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评价及预测
    5.1 实验面料介绍
        5.1.1 COOLMAX/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
        5.1.2 市场常用夏季针织面料的选用
    5.2 常规性能实验方案及数据分析
        5.2.1 保温性实验
        5.2.2 接触冷感实验
        5.2.3 透气性实验
        5.2.4 透湿性实验
        5.2.5 导湿性实验
        5.2.6 回潮率实验
        5.2.7 蒸发率实验
        5.2.8 保水率实验
    5.3 基于静态常规实验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评定
        5.3.1 灰色聚类过程
        5.3.2 织物湿舒适性综合评价
        5.3.3 织物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
        5.3.4 相关性分析
    5.4 主观实验及数据分析
        5.4.1 主观实验设计
        5.4.2 实验服装主观感觉聚类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6 夏季运动针织面料舒适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6.1 基于多元回归的主观总体评价预测模型的建立
        6.1.1 数据分析方法
        6.1.2 单项主观感觉预测主观总体评价模型的建立
        6.1.3 织物物理性能预测主观总体评价模型的建立
    6.2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的织物主观总体评价预测
        6.2.1 人工神经网络和MATLAB概述
        6.2.2 BP神经网络的设计及其算法
        6.2.3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7 功能针织面料的动态湿传递性能分析与预测
    7.1 织物动态湿传递性能实验设计
        7.1.1 MMT方法介绍
        7.1.2 测试指标与定义
        7.1.3 实验装置与试样的制备
        7.1.4 MMT操作程序与数据获取
    7.2 织物动态湿舒适性实验结果
        7.2.1 几类典型曲线特征分析
        7.2.2 测试指标聚类分析
    7.3 客观静态、动态及主观实验热湿指标相关性分析
        7.3.1 客观静态与客观动态实验热湿指标相关性分析
        7.3.2 客观动态实验与主观实验湿感觉因子相关性分析
        7.3.3 客观动态实验与湿舒适主、客观综合评价分析
    7.4 基于MATLAB的织物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的预测
        7.4.1 数据预处理与网络训练
        7.4.2 模型的验证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粒径测试数据
附录2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实验面料照片
附录3 主观舒适性评价实验问卷
附录4 主观评价实验数据
附录5 珍珠纤维面料主观感觉的多重比较结果
附录6 珍珠纤维面料主观评价不同阶段的权值系数表
附录7 实验面料照片(夏季运动针织面料)
附录8 COOLMAX7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物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附录9 夏季功能针织面料的主观实验数据
附录10 夏季功能针织面料预测模型的原始数据
附录11 疏水面料与渗水面料的MMT测试结果
附录12 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
附录13 针织面料动态湿传递性能预测模型的原始数据
附录14 专家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其他会议宣讲并收录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专利
获奖
致谢

(10)Texcote纳米整理剂的应用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2 试验
    2.1 试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2.2 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
        2.2.1 浸渍法
        2.2.2 浸轧法
        2.2.3 抗皱工艺及处方比较
    2.3 性能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纤维的拒水、拒油及耐洗性
    3.2 抗菌性测试
    3.3 防污性测试
    3.4 抗皱性测试
    3.5 透气性、透湿性测试
    3.6 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试验 (表6)
    3.7 可溶重金属、禁用芳胺测试
4 结论

四、涤/棉针织袜抗菌防臭的整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棉质衬衫抗菌免烫复合整理工艺的研究[J]. 杨艳,赵维强. 山东纺织科技, 2021(05)
  • [2]某型织物长效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效果分析[J]. 王海玲,李骁飞,孙晓玲,曾家慧,程盼盼,崔瑛. 预防医学论坛, 2021(07)
  • [3]植物中药用于制备抗菌防螨功能棉纤维的研究[D]. 吕存东. 青岛大学, 2020(01)
  • [4]功能性针织面料在床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 钟琴莉,陈运能,张昭,郑莉.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2)
  • [5]热湿气候个体防护服装面料性能表征与评价[D]. 张富丽. 东华大学, 2011(06)
  • [6]医用功能纤维的分类及生产方法[J]. 严方平. 中国纤检, 2011(13)
  • [7]纳米抗菌纤维针织产品服用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D]. 孙敏. 东华大学, 2011(07)
  • [8]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及染整关键技术[A]. 梅士英,唐人成. 高技术纤维及其面料开发应用论坛论文集, 2010
  • [9]基于新型功能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评价及湿传递性能预测[D]. 李敏. 东华大学, 2010(05)
  • [10]Texcote纳米整理剂的应用工艺[J]. 夏冬,苏志军. 印染, 2006(22)

标签:;  ;  

涤棉针织袜的抗菌除臭整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