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清除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有效清除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一、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清除(论文文献综述)

刘昱秀[1](2021)在《格林模式促进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系统评估ICU护士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教育培训需求现状。针对问卷结果分析目前护士在气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原因制定干预培训计划且进行效果评价,以此来提高ICU护士的气囊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及行为依从性,降低因气囊管理不善给患者造成的不必要伤害,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方法:1.设计问卷:查阅文献,以格林模式为理论依据,构建问卷初稿并完成信效度检验。2.基线调查:运用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对山西省8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ICU护士共371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护士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认知行为现状及其接受的气囊管理教育和培训需求现状。3.干预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从山西省三甲综合医院中选取其中的2所,按照整群抽样原则,将其中一所医院神经外科ICU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5名护士为干预组接受基于格林模式的干预培训方案,另一所医院神经外科ICU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3名护士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业务学习。运用《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认知行为调查问卷》、《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试题考卷》、《气囊管理评估与实践调查问卷》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一个月、干预后两个月比较两组护士的气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得分,知识考卷得分及气囊管理各项措施的执行率,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评价格林模式在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371名ICU护士气囊管理的知识部分最低得分为2分,最高15分,平均分(7.04±2.715),合格率为28.03%。其中,护士尤其在气囊材质、形状、气囊充气方式、漏气判断方法及测压时机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态度部分最低分为27分,最高分为45分,平均得分(38.09±4.973),合格率为100%;行为部分最低分为14分,最高70分,平均得分(45.25±7.710),合格率为61.46%。2.将近19.14%的ICU护士没有接受过气囊管理知识培训,22.91%的护士参加过一次培训,参加过两次、三次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8.06%和39.89%。愿意参加有关气囊管理培训教育的护士占比为97.04%,仅有2.9%的护士不愿参加相关培训教育。3.干预后,两组护士的气囊管理知-信-行问卷得分、知识考卷得分及气囊管理措施执行率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干预组护士的气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知识考卷得分及行为依从性提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山西省ICU护士有关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相关知识缺乏,主要体现在气囊的工艺管理、气囊充气、测压及漏气判断方法等方面。气囊管理态度较积极,但气囊管理行为依从性较差,主要体现在气囊管理各项措施的规范执行较差。2.格林模式指导下的气囊管理干预培训模式和常规业务学习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护士的气囊管理认知执行能力,但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可进一步将其推广应用到护理继续教育中。

廉洁[2](2021)在《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采取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旨在探讨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的效果,以及对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VAP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实验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湖州市某三甲医院入住ICU,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气管切开术的62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术中在经口插管气囊放气前采取常规负压吸引,吸除气囊上滞留物;实验组术前术后护理同对照组,术中在临床医师行常规消毒等操作时,研究者于患者床头实施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记录两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前一天、气管切开术后48小时气囊上滞留物的细菌培养情况及VAP发生率例数。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两组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前一天的气囊上滞留物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术后实验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菌落数(1.24±0.30)显着低于对照组(3.1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有7例患者发生VAP(22.5%),实验组有1例患者发生VAP(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合计为62.5%。3.两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在经口气管插管阶段、气切术前一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术后48小时对照组(72.92%)显着高于实验组(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分别分离出细菌115株、106株,其菌群类型和分布相近,两组患者细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对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采取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可更有效减少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定植,降低了VAP发生率。2.两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为62.5%,表明VAP的发生与气囊上滞留物坠入下呼吸道有关。3.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能有效降低气囊上滞留物的致病菌阳性率,但对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阳性率无显着影响。4.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细菌菌种、构成比较为相似。5.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卢昆[3](2021)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咳嗽反射受损、粘膜纤毛清除率降低和粘液产生增加等原因,易导致气道粘液(痰液)产生及性状的改变,是引起拔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作为粘液溶解剂之一,目前被用于降低痰液粘稠度,增加痰液的清除率,减少痰液细菌滋生,从而改善肺功能。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ICU患者中,使用NAC可能有好处;但证据有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影响,评估其改善气道粘液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NAC雾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ICU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男性69例,女性51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四组,实验组1即乙酰半胱氨酸雾化组,实验组2即乙酰半肮氨酸+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组,对照组即0.9%生理盐水雾化组,常规组即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组。四组患者在进行48小时的雾化治疗后,比较四组患者患者气道黏液的分度以及雾化结束后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呼吸(Respire,R)及血气参数,包括氧和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氧饱和度(Saturation Pulse Oxygen,SPO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Inspired Oxygen,FiO2)、氧分压(Alveolar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结果]雾化治疗48h后,对照组、常规组与实验组1和实验组2痰液分度降为Ⅰ度的有效性存在明显差异(0 vs 30%vs 90%vs 100%,P=0.003)。使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的常规组,达到痰液分度为Ⅰ度的有9人(30%),达到痰液分度为Ⅱ度的有15人(50%)。单独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的实验组1,达到痰液分度为Ⅰ度的有27人(90%),达到痰液分度为Ⅱ度的有3人(10%)。两者合用的实验2达到痰液分度为Ⅱ度的有30人(100%)。三组入组患者在痰液达到Ⅰ度的比例上有明显差异,实验组2和实验组1明显高于常规组(100%vs 90%vs 30%,P=0.020)。使用0.9%生理盐水雾化的对照组,达到痰液分度为Ⅰ度的有0人,达到痰液分度为Ⅱ度的有10人。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的实验组2对气道粘液改善的有效性在雾化治疗12小时后达到50%,乙酰半胱氨酸对气道粘液改善的有效性在雾化治疗24小时后达到50%,而常规组则需要36小时才能达到50%的有效率。而在雾化后48小时后,实验组2患者痰液分度全为Ⅰ度,实验组1患者痰液分度均为Ⅰ度和Ⅱ度,其有效率均达到了 100%,对照组和常规组有效率分别为30%和80%。与雾化前相比,雾化治疗48小时候后常规组、实验组1及实验组2的OI、PaO2较雾化前明显升高。与雾化前相比,雾化治疗48小时候后实验组1及实验组2氧饱和度(SpO2)较雾化前明显升高,呼吸、心率、FIO2及PaCO2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1、实验组2与常规组和对照组在心率、呼吸、SpO2、PaO2和PaCO2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OI(P1=0.012)与FIO2(P1=0.014)上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常规雾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粘稠度。2、单用乙酰半胱氨酸足以达到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粘液的临床效果。

伍湛[4](2021)在《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重症肺炎的预后差,死亡率高达17%-49%。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占22%。目前针对病毒性肺炎的研究多关注于轻症患者,关于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相关报道较少。而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与临床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目的明确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构成。探索咽拭子、ETA、BALF三种标本检测结果的异同。探索呼吸道病毒阳性与临床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从2019年03月1日至2020年06月30日期间,共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共115例。在入组48小时内及第7天,同时取患者咽拭子、气管内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2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并记录其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检测呼吸、心脏、肝肾、凝血、感染、免疫功能、胸部影像学等指标。随访入组后90天生存情况。主要终点:90天生存情况。次要终点包括:机械通气天数、ICU滞留天数、全院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最终得出结果:重症肺炎病原学构成、三种不同部位气道分泌物行病毒检测结果异同、病毒阳性与预后关系。结果1.2019年03月1日至2020年06月30日共入组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115例,其中呼吸道病毒阳性的患者人数69(60.00%)。2.呼吸道病毒中,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是:人巨细胞病毒43人(37.39%),腺病毒13人(11.30%),流行性感冒病毒A型H1N120096人(5.22%)等。19人(16.52%)合并两种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1人(0.87%)合并三种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8人(6.96%)出现医院内新检出病毒。3.采集不同部位的呼吸道分泌物行病毒检测,病毒阳性率:BALF近似于ETA>咽拭子。病毒载量:BALF>ETA>咽拭子。Ct值:咽拭子>ETA(29.45(27.51-36.11)vs.19.79(20.79-31.66),P=0.001);ETA>BALF(27.02±7.13vs.24.16±6.07,P=0.04);咽拭子>BALF(27.96±4.17 vs.23.42±7.17,P=0.02)。4.病毒阳性组的90天死亡率27.54%,病毒阴性组的90天死亡率32.61%,二者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病毒阳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天数(32.00(13.00-60.00)vs.17.00(10.00-34.25),P=0.02)、ICU滞留天数(36.00(17.00-60.50)vs.22.00(12.75-38.00),P=0.02)、总住院天数(51.00(34.50-77.50)vs.32.00(21.00-58.25),P<0.01)、住院总费用(万元)(28.88(10.32-55.06)vs.17.02(6.67-45.68),P=0.04)均比病毒阴性组长/高。结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60%患者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及病毒载量较高。与病毒阴性组比较,病毒阳性组患者虽然90天死亡率没有差异,但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延长及住院费用增加。

曾赛珍[5](2021)在《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流行病学及病毒载量动力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腺病毒(Humanadenovirus,HAdV)可引起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严重后遗症甚至致命。系统了解儿童HAdV肺炎尤其是重症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重症HAdV肺炎儿童病毒载量动力学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将为儿童HAdV肺炎的精准防控和临床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13~2020年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HAdV肺炎患儿的临床和流行病资料;前瞻性监测流行期14岁以下重症HAdV肺炎儿童,动态采集病例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e,NPA)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AdN DNA载量,并应用nest-PCR结合测序确定HAdV基因分型;对HAdV-7重症肺炎儿童免疫干预治疗进行分类,观察和分析不同治疗组患儿HAdV DNA载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在2013~2020年间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0805例患儿中,HAdV阳性总检出率13.11%(6662/50805)。男童检出率高于女童(χ2=22.64,P=0.000),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χ2=987.09,16.65%)(P=0.000)。夏季检出率最高(χ2=143.1,P=0.000)。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1.61%)、发热(82.18%),其中>39℃ 占 80.02%。HAdV 载量范围为 5.20(3.57,6.78)copies/mL。HAdV 阳性患儿中,37.89%白细胞增多,42.73%C反应蛋白升高,54.94%伴CK-MB升高,87.41%伴LDH升高。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HAdV阳性占24.84%。重症HAdV肺炎以男性多见,6月-2岁年龄段多见。(2)前瞻性监测研究纳入132例重症HAdV肺炎儿童进行病毒载量动力学观察,其中HAdV-7 105例,HAdV-3 12例,共收集1372份合格NPA样本。分析发现NPA样本中HAdV病毒载量与病程呈显着负相关(Spearman r=-0.547,P=0.000)。不同基因型病毒动力学特征存在不同,NPA样本中HAdV-7病毒载量下降速率为每天0.089 log10 copies/mL,预测的排毒持续时间为96.9天(y=8.624-0.089x),较 HAdV-3 预测的排毒时间 51.4 天更长(y=9.558-0.186x)。在≤2岁及>2岁年龄组、不同性别组、有无基础疾病组及有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后遗症组之间病毒载量动力学相似。(3)共计对105例HAdV-7感染的重症肺炎患儿,开展不同干预治疗对病毒载量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组HAdV-7 DNA下降速率更快,每天下降速度为0.127 log10 copies/mL,预测的排毒持续时间为73.46天(y=9.329-0.127x),明显短于小剂量IVIG组预测的排毒时间102.3天(y=102.37-0.083x)。在不同剂量激素治疗组、不同疗程激素治疗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NPA样本中的病毒载量动力学没有差异。结论HAdV是近年来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重症HAdV肺炎儿童NPA中排毒时间长,其中HAdV-7较HAdV-3更明显,预测时间超过3月。大剂量IVIG治疗可缩短重症肺炎儿童的排毒时间。提示监测HAdV肺炎特别是重症患儿的病毒载量动力学变化,有助于认识疾病过程,为调整感染控制策略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王玮琴[6](202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标本检出念珠菌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气道疾病是我国最为常见、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慢性疾病种类之一,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为代表。并且由于人口老龄化、吸烟、吸入二手烟、空气污染、生物燃料的使用以及药物可及性在不同地区差异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未来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念珠菌属广泛存在于人体和环境当中,属于人体的正常菌群之一,而在念珠菌属之中,比较普遍的一类条件致病真菌就是白念珠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气道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治疗,使得此类患者念珠菌的定植率呈现升高趋势,由此导致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再加上真菌与细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影响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病程、预后及转归。因此,探讨慢性气道疾病念珠菌定植及感染的特点,对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研究目的明确下呼吸道标本检出念珠菌对慢性气道疾病的急性加重、病情严重度、治疗反应和疾病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等上海市27家三级、二级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和(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下呼吸道标本涂片和(或)培养念珠菌阳性者为阳性组,以同期AECOPD和(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而真菌阴性者为阴性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信息、稳定期临床表现、肺功能情况、治疗状况、本次急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以及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再发急性加重情况及死亡情况。主要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死亡率、出院后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再次入院时间间隔以及出院后1年内死亡情况。以出院1年死亡为结局事件,根据卡方检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去除缺失关键临床资料的病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念珠菌阳性仅8例,真菌阴性仅17例,样本量不足,故未纳入最终的结果统计分析,最终纳入分析的AECOPD患者念珠菌阴性者(459例)有吸烟史者显着多于念珠菌阳性者,同时,稳定期FEV1/FVC%也显着高于念珠菌阳性患者(633例),P均小于0.01,其他资料无明显差异;去除无1年内生存随访患者后,两组患者吸烟史差异显着(P<0.01),稳定期FEV1/FVC%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念珠菌阳性组中微生物组成分析发现真菌培养结果为念珠菌的共582例次,共625个念珠菌分离株,其中白念珠菌529株(84.4%),非白念珠菌80株,包括光滑念珠菌51株(8.1%),热带念珠菌22株(3.5%),近平滑念珠菌5株(0.8%),克柔念珠菌1株(0.2%),其他1株(0.2%),未区分白念珠菌及非白念珠菌16株(2.6%),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混合41例;纳入阳性组患者中共有452例患者记录了口腔黏膜白斑情况,其中20例(4.4%)有口腔黏膜白斑,余432例(95.6%)无口腔黏膜白斑。临床预后指标分析显示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比例、住院死亡率、1年内再发急性加重次数均没有显着差异,P均大于0.05;念珠菌阳性患者住院天数显着长于阴性组,P=0.008;阳性组患者住院费用显着高于阴性组,P=0.001;患者出院1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比例比对中,阳性组患者比例显着高于阴性组,P=0.019;1年内阳性组患者死亡比例以及再次急性加重入院间隔天数显着高于阴性组患者,P=0.000。去除无1年生存随访的患者信息进行临床预后信息比对,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比例、有创和无创比例、住院天数、住院死亡比例、1年内加重次数没有显着差异,P均>0.05;阳性组患者住院花费、1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加重、1年内死亡比例、再次发生急性加重入院间隔天数均显着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阳性组及阴性组合并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心衰、心房纤颤例数作比较,其相互之间的不同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其中P>0.05);两组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呼吸衰竭、合并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种类≧2种、合并糖尿病方面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备一定的意义(其中P<0.05)。在上述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做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结果表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OR数值是3.406,94%CI:1.273~9.120,P<0.05)、合并糖尿病(OR数值是5.321,95%CI:1.562~18.120,P<0.05)、使用抗菌药物在两种以上的(OR值为3.666,95%CI:1.218~11.035,P<0.05)是念珠菌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标本检出念珠菌,可以加重患者疾病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念珠菌长期定植,可使患者更容易再发急性加重,并且更易导致死亡;念珠菌阳性和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心房纤颤、慢性心衰不具有相关性;念珠菌阳性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呼吸衰竭、合并低蛋白血症、使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合并糖尿病具有相关性;其中合并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两种以上抗菌药物,是引起念珠菌阳性主要危险因素。

杨阳,武淑萍,袁熹娜[7](2020)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的临床实践与进展》文中提出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点内容,分泌物清除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的预后。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评估、仪器辅助排痰方法、气道内负压吸引及气囊上分泌物清除等重点环节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分析气道分泌物清除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旨在为人工气道分泌物清除的护理实践及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姚敏,包芸,沈丽娟,姬文华,徐巍[8](2020)在《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在清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综合ICU病房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 h的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声门下吸引法清除囊上滞留物,试验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法清除囊上滞留物。比较两组患者囊上滞留物吸引量、VAP发生率、呛咳、囊上分泌物含菌量、气道黏膜受损出血及吸引管堵塞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VAP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9,P=0.000);试验组患者囊上分泌物分离出细菌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2,P=0.011);试验组患者呛咳、吸引管堵塞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囊上滞留物吸引量平均为(52.23±7.08)mL/d,较对照组(45.02±7.27)m L/d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肉眼可见血性液体、隐血试验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法较常规吸引法更有效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进而减少呛咳、吸引管堵塞相关并发症,降低VAP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朱艳飞,宋文静,杨燕娣,王莹,窦琳[9](2020)在《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的预防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3—8月入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滞留物吸引(SSD),对照组采用间断SSD,比较2组24 h囊上滞留物总量、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并比较操作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24 h囊上滞留物总量、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分别为2.9%(1/34)、(19.37 ± 5.52)ml、17.6%(3/34),对照组分别为20.0%(7/35)、(14.98 ± 3.77)ml、25.7%(1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896、7.239,t值为5.315,P<0.05或0.01)。囊上滞留物培养病原菌阳性率为54.6%(113/207)、病原菌149株,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率为12.6%(26/207)、病原菌37株,2组囊上滞留物病原菌构成相似,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组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操作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SSD能有效清除气囊皱褶和集聚于囊上的滞留物,可减少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预防微误吸的发生,降低VAP发生率。

杨萍萍[10](2020)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在肺癌患者术后肺康复中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辅以情绪管理对提高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辅助临床治疗的效果,为肺癌患者的快速肺康复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胸外科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名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月入组)和ACBT干预组(7-10月入组),每组50例。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肺康复训练,ACBT干预组给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基础上的肺康复训练。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出院时、术后1月基础肺功能指标;采用无创脉搏血氧仪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血氧饱和度;采用疼痛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主观疼痛情况;采用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记录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第一口痰咳出时间、住院天数及入院一般资料;采用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生活质量及不良临床症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指标、主观疼痛评分、HA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肺功能资料组间比较,ACBT干预组患者出院时PEF、术后1月FEV1/FVC及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功能资料组内比较,与术前比,两组患者出院时PEF降低、术后1月FEV1/FVC降低、术后1月VC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复测量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FEV1交互效应、分组效应、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重复测量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PO2交互效应、分组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固定时间效应,ACBT干预组术后3天患者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分组效应,与术后3天相比,ACBT干预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患者SPO2降低,对照组患者SPO2术前、术后2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重复测量资料结果显示,患者疼痛评分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天下午相比,术后1天上午和术后1天下午患者疼痛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HADS评分组间比较,术后3天ACBT干预组焦虑、抑郁、总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DS组内比较,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天焦虑、抑郁、总体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术后快速康复指标组间比较,ACBT干预组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第一口痰咳出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ACBT干预组患者躯体、情绪、社会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评分组内比较,与术前相比,ACBT干预组各维度评分升高,对照组躯体、社会两个维度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进行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和血氧饱和度指标,提高患者排痰能力,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清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清除(论文提纲范文)

(1)格林模式促进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现状
        2.2 国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现状
    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相关概念
    5 理论框架
    6 研究设计
    7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基线调查
    1 问卷的构建
        1.1 问卷的编制过程
        1.2 问卷函询与分析
        1.3 预调查
        1.4 问卷结构及条目
        1.5 问卷质量评价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样本量计算
        2.4 资料收集方法及步骤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质量控制
    3 基线调查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得分情况
        3.3 ICU护士气囊管理教育现状
        3.4 ICU护士气囊管理教育需求
    4 讨论
        4.1 一般特征情况
        4.2 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掌握不足
        4.3 ICU护士的气囊管理态度积极
        4.4 ICU护士的气囊管理行为能力不足
        4.5 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教育与需求现状
    5 结论
第三部分 干预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研究方法
    4 研究过程
        4.1 干预组方案实施
        4.2 对照组方案实施
        4.3 效果评价
    5 统计分析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6.2 干预前后两组护士气囊管理知识得分比较
        6.3 干预前后两组护士气囊管理态度得分比较
        6.4 干预前后两组护士气囊管理行为得分比较
        6.5 干预前后两组护士气囊管理知识考卷得分比较
        6.6 干预前后两组护士气囊管理行为依从性比较
    7 讨论
        7.1 基于格林模式构建的干预方案可提高护士气囊管理知识
        7.2 基于格林模式构建的干预方案能改善护士气囊管理态度
        7.3 基于格林模式构建的干预方案可规范护士气囊管理行为
        7.4 基于格林模式构建的干预方案能提高护士气囊管理行为依从性
    8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及建议
    1 本课题的结论
    2 本课题的创新点
    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1.1.2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操作步骤
        1.1.3 经皮气管切开术中气道分泌物的清理措施
        1.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1.5 国内外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研究步骤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计类型及样本量
        2.2.2 随机方法
        2.2.3 干预方法
        2.2.4 评价方法
        2.2.5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2.2.6 实验的质量控制与风险控制
        2.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比较
        3.2.1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培养菌落数
        3.2.2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阳性率比较
        3.2.3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细菌分布比较
    3.3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3.3.1 两组VAP发生率
        3.3.2 两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
4 讨论
    4.1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影响
    4.2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VAP发生率的影响
    4.3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具有安全性
5 结论
6 研究创新点、局限性与展望
    6.1 创新点
    6.2 局限性
    6.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气管切开术中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雾化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收集
    二、研究技术路线
    三、研究对象
    四、实验材料、方法和过程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腺病毒肺炎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一)
    附录 (二)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流行病学及病毒载量动力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2013年~2020年湖南地区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前言
    1.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重症腺病毒肺炎儿童病毒载量动力学特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干预因素对HAdV-7感染重症肺炎病毒载量动力学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腺病毒病毒载量在临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
致谢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标本检出念珠菌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念珠菌研究概述
    1.2 下呼吸道念珠菌定植研究概述
    1.3 下呼吸道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1.4 念珠菌感染疾病的治疗方面的研究
        1.4.1 针对病原的有效性治疗
        1.4.2 经验性治疗
        1.4.3 预防性的治疗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1.1 纳入标准
        2.1.2 COPD及哮喘诊断标准、急性加重/发作定义
        2.1.3 实验分组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终点
    2.3 样本来源
    2.4 纳入患者临床资料
        2.4.1 基本信息
        2.4.2 预后指标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患者基本资料
    3.2 念珠菌阳性病例组中微生物学情况
    3.3 阳性病例组念珠菌阳性者有无口腔黏膜白斑
    3.4 临床预后指标
    3.5 念珠菌阳性相关因素分析
    3.6 念珠菌阳性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1.1 年龄
        4.1.2 吸烟史及吸烟量
        4.1.3 稳定期肺功能
    4.2 念珠菌阳性病例组中微生物学情况
    4.3 口腔黏膜白斑
    4.4 临床预后指标
        4.4.1 机械通气
        4.4.2 住院天数
        4.4.3 住院死亡率
        4.4.4 出院后1 年内急性加重次数
        4.4.5 住院费用
        4.4.6 1 年内再次急性加重率、再次急性加重住院间隔天数、1 年内死亡率
    4.5 念珠菌阳性危险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气道疾病念珠菌定植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在清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试验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方法
        1.2.2 对照组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方法
        1.2.3 标本采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囊上分泌物含菌量和VAP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3.1 两种清除囊上滞留物方法与VAP发生的关系
    3.2 两种清除囊上滞留物方法的相关并发症

(10)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在肺癌患者术后肺康复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计算
    2 研究小组及伦理原则
        2.1 成立本试验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分工
        2.2 伦理原则
        2.3 梳理工作流程
    3 研究方案
        3.1 对照组与ACBT干预组围手术期基本护理方案
        3.2 对照组肺康复训练方案
        3.3 ACBT干预组肺康复训练方案
    4 研究工具及指标评价
        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4.2 简易肺功能仪
        4.3 无创脉搏血氧仪
        4.4 疼痛数字分级法
        4.5 HADS量表
        4.6 QLQ-LC30肺癌生活质量量表
    5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比较
    2 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的比较
    3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指脉SPO2的比较
    4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5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6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快速康复指标的比较
    7 两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讨论
    1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1.1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
        1.2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1.3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排痰能力的影响
    2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3 情绪管理对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4 ACBT辅以情绪管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5 本临床试验的研究偏倚及偏倚控制
结论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清除(论文参考文献)

  • [1]格林模式促进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效果研究[D]. 刘昱秀.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D]. 廉洁.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影响[D]. 卢昆.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成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及预后分析[D]. 伍湛.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5]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流行病学及病毒载量动力学特征研究[D]. 曾赛珍.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标本检出念珠菌临床意义的研究[D]. 王玮琴.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的临床实践与进展[J]. 杨阳,武淑萍,袁熹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30)
  • [8]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在清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中的应用[J]. 姚敏,包芸,沈丽娟,姬文华,徐巍. 中国现代医生, 2020(26)
  • [9]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的预防效果研究[J]. 朱艳飞,宋文静,杨燕娣,王莹,窦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19)
  • [10]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在肺癌患者术后肺康复中的研究[D]. 杨萍萍. 青岛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有效清除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