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SP203在云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伍小刚[1](2020)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与解译阈值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隧道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西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决定了隧道建设的必要性。隧道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不良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有破碎岩体、软弱带、断层、溶洞等,这些不良地质容易引起隧道塌方、突泥、涌水等灾害。为了查明隧址区不良地质情况,有效避免施工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被引入隧道工程中,在隧道开挖前查明掌子面前方一定区域内的不良地质情况。物探法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法有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红外探水法、陆地声呐法。本文以天池隧道工程为依托,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和瞬变电磁法在物探预报方案中的重要性权重,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物探预报方案。然后,总结鹧鸪山隧道、铜锣山隧道、大巴山隧道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预报资料,得出常见不良地质的纵波波速变化值(△vp)和纵横波速比变化值(△vp/vs)的规律;总结铜锣山隧道和明月隧道瞬变电磁法地质预报资料,得出常见不良地质的视电阻率(ρT)的变化规律。最后,将这些规律应用于九绵高速公路天池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解译中,达到提高解译准确性和效率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地震波反射法解译中,纵波波速(vp)、横波波速(vs)、纵横波速比(vp/vs)是3个重要参数,这3个参数共有13种变化模式。△vp可反映岩体完整性变化情况,△vp/vs可反映地下水发育情况,通过数理统计得出3种最有可能反映不良地质情况的模式对应的△vp和△vp/vs阈值范围。将其应用到天池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首先根据常规解译对岩体的完整性和富水性情况进行初步判定,再通过查表的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解译,这种方法有提高地震波反射法解译准确性和效率的效果。(2)瞬变电磁法解译中,视电阻率(ρT)是反映地下水发育情况的重要参数。通过数理统计得出常见含水节理裂隙、富水岩溶区域的ρT阈值范围,并将其应用在天池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首先根据常规解译对岩体富水性情况进行初步判定,再通过查表的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解译,这种方法有提高瞬变电磁法解译准确性和效率的效果。(3)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选择方面,将层次分析法用于物探法预报方案中的重要性权重计算,建立了一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探法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层次分析模型中包含了影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法选择的所有因素,首次预报考虑了所有影响因素选择一种物探法进行预报,当首次预报发现不良地质时则针对不良地质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再选择一种物探法进行复测,通过两种及以上物探法尽可能消除预报多解性,提高预报准确性。
周轮,李术才,许振浩,李利平,黄鑫,何树江,李国豪[2](2017)在《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岩溶隧道单一超前预报方法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露情况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来提高对不良地质体预报的准确率,即采用宏观地质分析法、TSP地震波法、地质雷达法、掌子面围岩预判以及超前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各种预报方法的优势并进行相互补充和印证,提高不良地质体超前地质预报精度。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利万高速谋道连接线齐岳山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避免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以里程桩号GK0+708GK0+720段范围内大型充水夹泥溶洞预报为例,详细阐述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流程,并根据预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治措施,避免了溶洞塌方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结果对类似岩溶地区的超前预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田洪义[3](2014)在《复杂岩溶地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模式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溶问题始终是困扰隧道工程界的一个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祖国开发建设的需要,公路和铁路隧道不可避免地穿越岩溶地区。导致施工难度日益增大,如何提高岩溶地区地质预报准确性己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以复杂岩溶地区超前地质预报模式的应用与研究为题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复杂岩溶地区地质超前预报准确率。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为:(1)探讨了TSP203、地质雷达、高分辨电法、红外探测法的工作原理、观测方式和资料解译方法,对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中常见典型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建立了常见不良地质体的地质解译模型。(2)基于TSP203、地质雷达、高分辨电法、红外探测法等四种物探方法的地质解译模型,分析每种模型中的主要技术指标、重要性及权重比例,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复杂岩溶隧道超前预报综合集成系统。(3)针对超前地质钻孔法在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存在的不足,进行设备优选及防突涌装置的研究,以完善超前地质钻孔的施工工艺。(4)基于数理统计的原理,量化分析钻孔的完整率,出水量、破碎钻孔及含大量泥沙钻孔占总孔数量的百分数沿隧道纵向里程的分布,以建立预报隧道岩溶发育的概率分析模型。
梁为群[4](2014)在《某长大高风险铁路隧道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要:本文以某长大高风险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查阅了大量的地质预报文献、现场实践和经验总结的方式,对断层破碎带与岩溶等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进行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常用地质预报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合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提出按地质异常的大小程度将地质预报分成四个等级,合理安排相应的预报方法,并应用于长大高风险隧道地质预报,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2)通过对某长大高风险隧道地质预报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地质预报的四个原则:地质为核心、综合预报、有机结合、动态调整。在工程中得到了验证。(3)通过对断层、岩溶的致灾机理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断层、岩溶的特征及前兆标志,并在长大高风险铁路隧道得到了应用和验证,效果较好。(4)甲级预报方法为:地质跟踪预报、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钻孔,可以预报断层与岩溶多方面信息,预报准确性较高,但考虑预报成本和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仅推荐在高危险性的大型断层与岩溶发育区段使用。
梅华[5](2014)在《十天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TSP)与围岩分级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TSP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是目前长距离物探预报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在不少隧道中进行了比较准确的预报。目前,关于TSP预报的工程实例运用较多,但真正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还是比较少见。作为一种物探方法其预报结果的多解性和不同复杂地质情况的解译特征有待分析。所以,开展不同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TSP探测和解译研究,不断的积累该方面的资料,对于提高TSP探测的精度和解译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总结TSP探测基本原理和搜集TSP超前地质预报实例文献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关于TSP解译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并对几种常见地质体的对应探测成果图特征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对十天高速公路小川隧道和成州隧道两种不同地质情况条件下进行预报,并对预报成果图特征进行解译分析,得出预报结论。其次,通过对掌子面开挖进行连续地质描述,还原TSP预报段前100m的实际围岩地质情况,以此来对TSP探测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探测成果图对应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解译规律和经验。同时,对比分析TSP与地质雷达预测存在的差异,以此探讨TSP203的探测特征和适用性。最后,通过TSP203探测特征选取围岩分级预测指标,并根据探测结果对指标进行取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计算其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围岩等级进行预测。结合实际开挖进行BQ法围岩分级,并将FAHP-TSP法分级结果与之对比,验证其准确性。
马忠政[6](2013)在《TSP203plus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TSP203plus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在隧道等开挖工程的超前地质预报领域内较为先进的探测设备。本文介绍了该系统在牛车顶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得到探测范围内主要存在节理裂隙发育、局部破碎含水等工程地质问题,为施工方进行安全施工和采取相应超前支护措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指导。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TSP203plus系统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具有良好的预报效果,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隧道及地下开挖工程掌子面前方岩体中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其方位等。
肖宽怀[7](2012)在《隧道超前预报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中、西部为多山地区,在地铁、隧道、引水隧洞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地下工程占有比重较大,并多为项目建设的控制性工程。在地形条件较差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断层带、褶皱、节理裂隙等构造比较发育,地下水丰富,隧道围岩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增加了隧道施工难度和危险。在隧道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隧道开裂、侧移、坍方冒顶、突泥、涌水、诱发山体滑坡等工程与地质病害频繁发生。为保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工期、投资和人员设备安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已被列为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是一个国际前沿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各国都在进行研究。就国内外目前应用和研究的总体水平来看,超前预报技术还处于发展之中,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本次研究工作及成果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将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研究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成果与预报实验结合,对现有预报技术特别是TSP预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改进了观测系统布置、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扩展了其适用范围,提高了预报精度。2、将地震偏移成像技术和散射成像技术应用到隧道超前预报中,实现了高精度波速分析和高频能量谱成像,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实现了方向扫描,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通过超前预报研究和实验,引进了新的预报理念,提出并应用了隧道内与隧道外探测相结合、地震波的构造探测与电磁法的含水性探测相结合、地球物理探测与地质调查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论证了地震反射方法用于隧道超前预报的可行性。通过隧道超前预报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地震波的特点及其在隧道内介质条件下的传播规律,为预报最佳观测方案的设计、观测系统的合理布置、接收传感器频率的正确选择、波相的准确识别和拾取提供了理论及科学依据。通过理论研究和方法实验提出的隧道综合预报技术理念突破了国内外现行超前预报的传统观念,提高了预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国内隧道超前预报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能起到极积的推进作用。
王明柱,叶建[8](2011)在《TSP203系统在保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TSP203系统是以地震波反射法为原理的新型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其操作简便、预报准确的特性深受施工单位的喜爱,现已普及到与隧道施工相关的各个行业。文中结合该系统在保上隧道的应用实例,介绍了TSP203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阐述了该系统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分析了其在超前地质预报应用中的优越性和准确性。
刘云祯,梅汝吾[9](2011)在《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优势》文中研究说明地震波预报是实现长距离地质超前预报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成果质量对于隧道的安全施工和信息化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地震波预报技术的研究进程、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与适应性、检波器与多波多分量检测工作要求、接收耦合条件与信号的幅频特征、采集的触发方式与误差、干扰波的认识与处理、成果的可靠性分析、3D地质预报成果图的内容与表现方式、信号的重复利用与对比分析、参数法预报的评述与岩体的各向异性等10个方面进行论述。理论分析合理,工程实践证明可靠有效。对于促进地震波预报技术的科学发展、克服目前工作中的盲目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林建宁,李庶林,焦玉勇,王伟[10](2010)在《TSP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高效,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TSP是瑞士Amberg测量技术公司专门为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而设计的一套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与其他预报方法相比,该探测技术系统从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解释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从TSP原理、功能特点、技术发展、存在问题等方面对TSP作了系统阐述。并对TSP探测技术作了简要的总结,从而推广TSP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二、TSP203在云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SP203在云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与解译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
1.1.1 研究意义 |
1.1.2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发展状况 |
1.2.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状况 |
1.2.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解译状况 |
1.2.4 目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的不足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物探方法 |
2.1 地震波反射法 |
2.1.1 地震波反射法基本原理 |
2.1.2 地震波反射法数据采集 |
2.1.3 地震波反射法数据处理 |
2.1.4 地震波反射法地质解译 |
2.1.5 地震波反射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案例 |
2.2 瞬变电磁法 |
2.2.1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
2.2.2 瞬变电磁法数据采集 |
2.2.3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 |
2.2.4 瞬变电磁法地质解译 |
2.2.5 瞬变电磁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案例 |
2.3 探地雷达法 |
2.3.1 探地雷达法基本原理 |
2.3.2 探地雷达法数据采集 |
2.3.3 探地雷达法数据处理 |
2.3.4 探地雷达法地质解译 |
2.3.5 探地雷达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案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物探方法选择 |
3.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适用性分析 |
3.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 |
3.2.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原理 |
3.2.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模型建立 |
3.2.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和结果分析 |
3.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综合物探法预报体系 |
3.3.1 物探方法解译指标选取 |
3.3.2 综合物探预报法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隧道不良地质地震波反射法解译阈值研究 |
4.1 地震波反射法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
4.1.1 解译参数变化模式 |
4.1.2 解译参数实测值统计 |
4.1.3 隧道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
4.2 基于地震波反射法解译阈值的隧道不良地质解译方法 |
4.2.1 基于解译阈值的地震波反射法解译流程 |
4.2.2 基于解译阈值的地震波反射法解译案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隧道不良地质瞬变电磁法解译阈值研究 |
5.1 瞬变电磁法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
5.1.1 解译参数实测值统计 |
5.1.2 隧道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
5.2 基于瞬变电磁法解译阈值的隧道不良地质解译方法 |
5.2.1 基于解译阈值的瞬变电磁法解译流程 |
5.2.2 基于解译阈值的瞬变电磁法解译案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程应用 |
6.1 工程概况 |
6.2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左线岩溶裂隙带的应用 |
6.3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左线断层破碎带的应用 |
6.4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右线岩溶裂隙带的应用 |
6.5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右线断层破碎带的应用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
附录A 天池隧道左线工程地质断面图 |
附录B 天池隧道右线工程地质断面图 |
(2)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综合超前预报技术理论体系概述 |
1.1 宏观地质分析法 |
1.2 TSP地震波法 |
1.3 地质雷达法 |
1.4 掌子面围岩预判 |
1.5 超前钻探 |
2 工程案例 |
2.1 工程概况 |
2.2 探测结果及分析 |
(1)宏观地质分析 |
(2)TSP探测结果分析 |
(3)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分析 |
(4)掌子面围岩预判 |
(5)超前钻探 |
2.3 综合分析及施工验证 |
2.4 溶洞处治 |
3 结论 |
(3)复杂岩溶地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模式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及选题的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岩溶隧道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
1.2.2 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象山隧道工程背景 |
1.4.1 工程概况 |
1.4.2 地层岩性 |
1.4.3 水文地质 |
1.4.4 主要不良地质 |
第二章 TSP203 方法研究与资料处理解译 |
2.1 TSP203 系统研究 |
2.1.1 TSP203 系统简介及探测原理 |
2.1.2 TSP203 系统数据采集 |
2.2 TSP203 资料后期处理及地质解译模型建立 |
2.2.1 TSP203 系统数据处理 |
2.2.2 TSP203 解译模型建立 |
2.3 TSP203 预报系统在象山隧道岩溶段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质雷达岩溶超前预报方法研究 |
3.1 地质雷达基本理论 |
3.1.1 地质雷达探测的工作原理 |
3.1.2 岩石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 |
3.1.3 地质雷达探测的探测频率 |
3.2 地质雷达现场数据采集 |
3.2.1 测线布置 |
3.2.2 采集设置 |
3.2.3 数据采集 |
3.3 地质雷地质解译模型 |
3.4 地质雷达在象山隧道岩溶段的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分辨直流电法及红外探测研究 |
4.1 高分辨直流电法 |
4.1.1 原理 |
4.1.2 YD32(A)高分辨电法仪介绍 |
4.1.3 高分辨直流电法现场施作 |
4.1.4 高分辨直流电法地质解译模型 |
4.2 红外探测技术 |
4.2.1 原理 |
4.2.2 应用范围 |
4.2.3 红外探水预报断面及测线设置 |
4.2.4 红外探水预报地质解译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杂岩溶超前预报综合集成系统研究 |
5.1 综合超前预报指标研究 |
5.1.1 TSP203 探测技术指标 |
5.1.2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指标 |
5.1.3 红外探测技术指标 |
5.1.4 高分辨直流电法技术指标 |
5.2 综合超前预报指标权重分配 |
5.3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5.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4.1 系统主界面 |
5.4.2 进入系统 |
5.4.3 退出系统 |
5.4.4 帮助 |
5.4.5 数据集成 |
5.4.6 综合集成系统核心界面 |
5.5 集成数据设计 |
5.6 系统的开发与集成 |
5.6.1 系统的开发原则 |
5.6.2 系统开发平台 |
5.6.3 系统的集成 |
5.7 系统应用实例 |
5.7.1 程序运行 |
5.7.2 系统评价举例 |
5.7.3 结果显示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超前钻孔法在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
6.1 超前地质钻孔法的分类及特点 |
6.2 快速超前地质钻探设备优选及孔口防突涌水研究 |
6.2.1 快速超前地质钻探设备优选研究 |
6.2.2 孔口防高压突水研究 |
6.3 超前钻孔法在常规性溶洞分析中的应用 |
6.4 超前钻孔在串珠状溶洞段的应用 |
6.4.1 原理简介 |
6.4.2 超前钻孔在串珠状溶洞段的具体工程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4)某长大高风险铁路隧道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简要发展史 |
1.2.2 预报方法分类 |
1.2.3 工程应用 |
1.2.4 研究趋势 |
1.2.5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某长大高风险隧道工程概况 |
2.1 隧道概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2.2.1 地质概况 |
2.2.2 地层岩性 |
2.2.3 地质构造 |
2.2.4 水文地质与气象特征 |
2.2.5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现象 |
2.2.6 需要重点预报的地质异常体 |
2.2.7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2.3 本章小结 |
3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其选择 |
3.1 常用的地质预报方法 |
3.1.1 常用的预报方法 |
3.1.2 常用预报方法适用范围 |
3.2 地质预报方法选择 |
3.2.1 预报等级 |
3.2.2 选择预报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4 断层地质预报 |
4.1 断层及其灾害 |
4.1.1 断层的致灾机理 |
4.1.2 断层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
4.1.3 断层致灾的影响因素 |
4.2 断层特征 |
4.2.1 地质特征 |
4.2.2 物理性质特征 |
4.3 断层地质预报实例 |
4.3.1 宏观地质分析 |
4.3.2 预报实例一 |
4.3.3 预报实例二 |
4.3.4 断层预报经验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5 岩溶地质预报 |
5.1 岩溶及其灾害 |
5.1.1 岩溶形成的化学原理 |
5.1.2 岩溶的致灾机理 |
5.1.3 岩溶引发的地质灾害 |
5.1.4 岩溶发生的影响因素 |
5.2 岩溶特征 |
5.2.1 地质特征 |
5.2.2 物理性质特征 |
5.3 岩溶地质预报实例 |
5.3.1 宏观地质分析 |
5.3.2 预报实例一 |
5.3.3 预报实例二 |
5.3.4 岩溶预报总结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5)十天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TSP)与围岩分级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概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TSP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
2.1 TSP203 探测基本原理 |
2.1.1 探测基本原理 |
2.1.2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
2.2 TSP203 系统解译标志 |
2.2.1 探测成果解译规律 |
2.2.2 常见地质体判识成果图特征 |
2.3 常见地质体的 TSP203 预报效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十天高速 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 |
3.1 小川隧道 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 |
3.1.1 隧道设计概况 |
3.1.2 现场数据采集 |
3.1.3 数据处理成果图 |
3.1.4 解译分析与预报 |
3.2 成州隧道 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 |
3.2.1 隧道设计概况 |
3.2.2 现场数据采集 |
3.2.3 数据处理成果图 |
3.2.4 解译分析与预报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掌子面描述与 GPR 的 TSP 探测对比分析 |
4.1 小川隧道掌子面描述与 TSP 探测对比分析 |
4.1.1 掌子面开挖地质描述 |
4.1.2 对比分析 |
4.2 小川隧道 TSP 与地质雷达探测对比分析 |
4.3 成州隧道掌子面描述与 TSP 探测对比分析 |
4.3.1 掌子面开挖地质描述 |
4.3.2 对比分析 |
4.4 成州隧道 TSP 与地质雷达探测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TSP 探测结果的围岩分级预测与验证 |
5.1 基于 TSP203 探测的 FAHP 法围岩分级 |
5.1.1 基于 TSP203 确定分级指标 |
5.1.2 隶属函数选取 |
5.1.3 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 |
5.1.4 小川隧道 FAHP-TSP 围岩分级 |
5.1.5 成州隧道 FAHP-TSP 围岩分级 |
5.2 实际开挖围岩分级 |
5.2.1 BQ 法简介 |
5.2.2 小川隧道 BQ 法围岩分级 |
5.2.3 成州隧道 BQ 法围岩分级 |
5.3 FAHP-TSP 与 BQ 法分级结果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研究结论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6)TSP203plus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TSP203plus工作原理 |
2 工程概况 |
3 探测现场准备 |
3.1 探测现场布置 |
3.2 系统参数设置 |
4 探测结果与分析 |
4.1 探测结果 |
4.2 结果分析 |
5 结语 |
(7)隧道超前预报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工程地质调查、推断与超前导坑和超前钻探 |
1.2.2 地质雷达探测预报方法 |
1.2.3 红外线探水预报 |
1.2.4 瞬变电磁法探水预报 |
1.2.5 隧道内地震反射预报方法 |
1.2.5.1 负视速度法 |
1.2.5.2 陆地声纳法(LDS) |
1.2.5.3 水平地震剖面法(HSP) |
1.2.5.4 TBM 掘进机施工的隧道超前预报 |
1.2.5.5 TSP 超前预报技术 |
1.2.5.6 TGP 超前预报技术 |
1.2.5.7 TRT 反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
1.3 隧道超前预报方法技术的发展方向-综合预报法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成果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隧道超前预报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
2.1 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2.1.1 广义胡可定律 |
2.1.2 运动微分方程 |
2.1.3 几何方程 |
2.1.4 弹性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
2.2 波场特征及其在界面的耦合关系 |
2.3 二维幅度谱及震源频谱 V(ω)对测量波形二维谱的影响 |
2.3.1 二维幅度谱 |
2.3.2 震源频谱 V(ω)对测量波形二维谱的影响 |
2.4 隧道表面地震波的转换与传播特征 |
2.5 隧道与围岩中的波场分析及其波相识别 |
2.6 开挖面前方地质体反射波的模型实验 |
2.7 隧道超前预报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 |
第3章 隧道超前预报实验 |
3.1 超前预报实验工作概况 |
3.1.1 GPR 探测预报实验 |
3.1.2 TSP 探测预报实验 |
3.1.3 预报实验效果分析 |
3.2 大风垭隧道超前预报的效果分析 |
3.2.1 断裂带的预报效果 |
3.2.2 围岩富水带的预报效果 |
3.2.3 软弱岩层的预报效果 |
3.2.4 排除断层的预报效果 |
3.2.5 围岩岩性识别的预报效果 |
3.2.6 围岩工程类别的预报效果 |
3.3 布陇箐隧道超前预报的效果分析 |
3.4 地震反射波特征与地质因素关系的分析研究 |
3.5 地质调查及岩石样品采集与测试 |
3.5.1 现场地质调查 |
3.5.2 岩样采集与测试 |
第4章 对 TSP 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
4.1 TSP 技术分析 |
4.2 对 TSP 存在问题的改进 |
4.2.1 对 TSP 数据采集方法的改进 |
4.2.2 对 TSP 系统触发方式的改进 |
4.2.3 传感器套管与围岩耦合质量的提高 |
4.2.3.1 环氧树脂耦合 |
4.2.3.2 锚固剂耦合 |
4.2.4 围岩直达纵波速度分析存在的影响因素 |
4.2.5 对 TSP 技术地质解释准则需要完善 |
4.2.6 需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 |
4.2.7 提高识别围岩工程类别的能力 |
第5章 地震偏移成像技术 |
5.1 地震资料的预处理 |
5.1.1 二维滤波与消除面波处理 |
5.1.2 剔除面波处理 |
5.1.3 小波变换与地震反射信号的识别与加强 |
5.1.4 瞬态谱分析与能量谱吸收特征分析 |
5.1.5 地震波走时的读取 |
5.2 地震偏移成像技术 |
5.2.1 地震记录的编排与观测系统几何参数编辑 |
5.2.2 偏移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
5.2.3 偏移成像中的速度扫描 |
5.2.4 偏移成像中的方向扫描 |
5.2.5 地震波高频能量衰减偏移成像 |
5.2.6 地震波前法走时反演成像 |
5.2.7 地震偏移成像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6章 综合预报技术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
6.1 个旧至大屯公路明珠隧道综合预报 |
6.1.1 工程概况 |
6.1.2 综合预报 |
6.2 掌鸠河引水工程厂口隧洞综合预报 |
6.2.1 工程概况 |
6.2.2 高密度电法探测 |
6.2.3 地震 CT 探测 |
6.2.4 TSP 探测 |
6.2.5 综合探测预报成果 |
6.3 国道 213 线大风垭隧道综合预报 |
6.3.1 工程概况 |
6.3.2 GPR 探测预报 |
6.3.3 高密度电法探测预报 |
6.3.4 TSP 探测预报 |
6.3.5 地震 CT 探测 |
6.3.6 综合预报成果及施工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件 |
四、TSP203在云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与解译阈值研究[D]. 伍小刚.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 周轮,李术才,许振浩,李利平,黄鑫,何树江,李国豪.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02)
- [3]复杂岩溶地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模式的应用与研究[D]. 田洪义. 湖南科技大学, 2014(05)
- [4]某长大高风险铁路隧道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报研究[D]. 梁为群. 中南大学, 2014(03)
- [5]十天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TSP)与围岩分级预测研究[D]. 梅华. 长安大学, 2014(03)
- [6]TSP203plus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J]. 马忠政. 低温建筑技术, 2013(11)
- [7]隧道超前预报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 肖宽怀. 成都理工大学, 2012(02)
- [8]TSP203系统在保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J]. 王明柱,叶建. 公路与汽运, 2011(03)
- [9]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优势[J]. 刘云祯,梅汝吾. 隧道建设, 2011(01)
- [10]TSP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A]. 林建宁,李庶林,焦玉勇,王伟. 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