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上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涂道月[1](2021)在《宫颈癌筛查中TCT漏诊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宫颈癌筛查中TCT阴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寻找TCT漏诊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宫颈活检提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且活检前有TCT检查结果的患者451例,根据术前TCT结果分为两组:TCT阴性组231人,TCT阳性组220人,回顾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对两组患者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TCT漏诊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果1.TCT阴性的CIN及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总结1)231例TCT阴性组患者年龄、妊娠次数、HPV阳性率、病变面积、病变累及象限数均低于TCT阳性组患者,但其具有临床表现及宫颈治疗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T阳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阴性组组织学诊断为低级别病变、ECC及锥切诊断阴性人数高于TCT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TCT阴性的宫颈癌患者有临床表现比例低于TCT阳性组,阴道镜表现为低度CIN及宫颈锥切检出宫颈癌比例更高。8例TCT阴性的宫颈癌患者中,有4例鳞癌、3例腺癌、1例腺鳞癌,腺鳞比(3:4)高于TCT阳性患者(2:17)。宫颈癌FIGO分期有3例IA1、3例IB1、1例IIIB、1例IIIC。2.TCT漏诊CIN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分析年龄<35岁、妊娠<3次、病变/宫颈面积<50%、有临床表现和宫颈治疗史、HPV阴性是TCT漏诊CIN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年龄、妊娠次数及病变面积与TCT假阴性风险成反比,临床表现、宫颈治疗史与TCT假阴性风险成正比。HPV结果中TCT假阴性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HPV阴性、16/18型HPV感染、其他高危型感染、低危型HPV感染。结论TCT初筛漏诊的CIN及宫颈癌患者年龄小、妊娠次数少,有临床表现及宫颈治疗史比例高,HPV阳性率低,阴道镜下病变面积小、病变累及象限数少,宫颈活检多为低级别上皮内病变,ECC及宫颈锥切阴性比例高。对于有临床表现及宫颈治疗史的TCT阴性患者,应结合其年龄、妊娠次数、HPV及阴道镜特点判断其TCT假阴性风险。
杨旎[2](2021)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人性化诊断及治疗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引入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将患者信息从入院到诊疗到随访全方位详细系统全程监控,高效获取患者诊疗信息,为我国宫颈癌筛查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信息资源。第二,通过细胞学、组织学双染技术进行疾病分流,更准确地对疾病发生发展做出判断,提高国家及患者诊疗经济效益,避免过度医疗及资源浪费。第三,探索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生发展基因变化,寻找新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建立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将整个医疗过程录入大数据系统,完成患者病历数据采集,随访,分析,远程会诊等功能。收集临床宫颈脱落细胞,同时行TCT,hrHPV检测,结合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剩余宫颈上皮脱落细胞标本进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对比细胞学p16/Ki-67双染检测和hrHPV对CIN2级及以上病变的诊断效能;收集宫颈组织学标本,进行p16/Ki-67组织学双染,比较组织学p16/Ki-67双染结果与病理的符合度。收集宫颈癌样本进行显微切割,收集同一组织不同程度病变,提取DNA进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进行错义突变、拷贝数变异,高频突变、易感、驱动基因以及克隆分析,以明确宫颈不同病变程度成份之间的关系。结果:细胞学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大致成正比,符合度高于hrHPV检测(p=0.6963);双染检出 CIN2+的特异度(57%vs.15.8%,p=0.0014),总体符合率(67.7%vs.38%,p=0.0058),阳性预测值(46.2%vs.30.4%,p=0.2829),阴性预测值(97%vs.90%,p=0.4958)和 kappa 系数(0.395 vs.0.068)均优于hrHPV检测,可减少29.7%阴道镜分流;组织学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大致成正比。最终我们选则了 22例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我们发现这些样本中有大量独有的拷贝数变异以及体细胞SNV,同时在患者的LSIL、HSIL及CC细胞中,也存在大量的共有体细胞拷贝数变异和错义SNV(包括SNV,插入缺失)。结论: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可便于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远程会诊,提高基层医疗诊断水平。细胞学p16/Ki-67双染是一个较好的宫颈癌筛查分流手段,可提高CIN2+检出效能,降低误诊率及过度治疗。组织学p16/Ki-67双染是一组良好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辅助宫颈病变的诊断。不同患者宫颈病变具有明显的肿瘤异质性,同一患者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有相似突变频谱,但一个宫颈上不同程度病变并非总由同一来源LSIL逐渐过渡而来。
李美波,晁远,宋安辉,蔡双,叶健威,黄志娴[3](2021)在《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P16蛋白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P16免疫细胞染色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5月至10月在本院就诊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宫颈脱落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16表达;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TCT)对脱落细胞进行宫颈癌筛查;在阴道镜下对可疑病变区进行多点病理活组织取样, 进行病理学诊断。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比较TCT、P16及两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等指标。结果 TCT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53%、90.63%及87.04%, TCT检测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1)。P16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7.11%、93.75%及75%, P16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1), 但P16特异性高并且对高级别CIN病变灵敏度高。TCT+P16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74%、84.38%及91.67%;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高度一致(Kappa=0.798), 与P16或TCT单独检测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 TCT和P16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对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有重要临床价值。
毕莹[4](2021)在《DH3 HPV检测结合TCT在评估宫颈病变中的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诣在探讨DH3 HPV检测在低级别宫颈病变和高级别宫颈病变中,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判断HPV载量是否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针对研究结果,可以判断DH3检测技术对于诊断宫颈病变的可靠性和敏感性,从而判定该方法能否成为临床上监测宫颈病变的辅助诊断。方法:回顾性统计2017年8月-2019年5月就诊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年龄在25-65岁有性生活或性行为史,且三天内无阴道上药、未进行阴道灌洗、无性行为自愿接受筛查的部分患者共1213例,行Cobas 4800 HPV检测及TCT的联合筛查,对标本同时行DH3 HPV检测。对TCT异常和(或)Cobas 4800 HPV检测异常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根据阴道镜检查结果必要时行宫颈活检,将活检组织送病理,从该样本中统计出具有活检病理结果的591例患者。本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秩和检验分析及ROC曲线三种统计学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从不同角度研究DH3 HPV检测在评估宫颈病变中的有效性。结果:1.在相关性分析中,宫颈病变等级与16及18HPV载量的相关系数r是0.326(P<0.05),其他12种HPV载量的相关系数r是0.208(P<0.05),宫颈病变等级与DH3定量检测数值呈正相关。在病理分组中,慢性宫颈炎、LSIL、HSIL及宫颈癌其16及18HPV载量及其他12种HPV载量中位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秩和检验分析中,剔除3例宫颈癌样本,588例样本分析结果显示,无论16及18HPV载量还是其他12种HPV载量,在慢性宫颈炎、LSIL、HSIL不同病变等级中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两两比较,16及18HPV载量在三种病变等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病变等级也越高。根据TCT结果将588例样本分组,分为TCT为NILM组、TCT为ASC-US组、TCT≥LSIL组,在这三组中,16及18HPV载量在慢性宫颈炎、LSIL、HSIL不同病变等级中均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12种HPV载量在TCT≥LSIL组中,不同病变等级无差异。再将三种宫颈病变等级进行两两比较,TCT为NILM组中,16及18HPV载量在慢性宫颈炎和LSIL、慢性宫颈炎和HSIL组间存在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CT为ASC-US组中,16及18HPV载量在慢性宫颈炎和HSIL、LSIL和HSIL组间存在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CT≥LSIL组中,16及18HPV载量在慢性宫颈炎和HSIL、LSIL和HSIL组间存在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CT为NILM组中,其他12种HPV载量在慢性宫颈炎和LSIL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CT为ASC-US组中,其他12种HPV载量在慢性宫颈炎和LSIL、慢性宫颈炎和HSIL组间存在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在ROC曲线分析中,591例全样本中,16及18HPV载量与其他12种HPV载量均能预测病理结果,同时,16及18HPV载量与其他12种HPV载量预测效果存在差异,16及18HPV载量预测效果更佳。当TCT为NILM时,16及18型HPV载量能预测病理结果,预测值为0.245pg/m L,若cut-off值≥0.245pg/m L,检验结果为高级别病变的可能性大;TCT为ASC-US时,16及18型HPV载量能预测病理检验结果,若cut-off值≥0.285pg/m L,检验结果为高级别病变可能性大;TCT≥LSIL时,16及18HPV载量能预测病理检验结果,若cut-off值≥1.21pg/m L,检验结果为高级别病变可能性大;其他12种HPV载量在分组中对于病理检验结果的预测均无作用。结论:DH3检测技术中,16及18HPV载量和其他12种HPV载量与宫颈病变存在相关性。根据秩和检验结果分析,16及18HPV载量在不同宫颈病变等级(慢性宫颈炎、LSIL和HSIL)中均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16及18HPV载量越高,宫颈病变等级越高,然而其他12种HPV载量在不同宫颈病变等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12种HPV载量评估宫颈病变的有效性尚需继续进一步研究。ROC曲线结果证明,在591例全样本中,16及18病毒载量和其他12种病毒载量对宫颈高级别病变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16及18病毒载量预测效果更佳。但在TCT三个分组中,即当TCT为NILM时、当TCT为ASC-US时、当TCT≥LSIL时,16及18型HPV载量对宫颈高级别病变具有预测效果,而其它12种HPV载量在预测效果需继续加大样本数量研究证实。DH3检测联合TCT检查能否作为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筛查指标还需进一步证实。
宋明泽,程一鸣,李刚,王振明,李世荣[5](2020)在《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以下的患者、31例CIN2级患者、27例CIN3级患者和12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和P16/Ki-67双染检测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用作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分流的可行性。结果 HPV DNA、TCT和P16/Ki-67双染检测诊断<CIN2级的敏感性分别为80.91%、75.45%、81.82%,特异性分别为91.43%、87.14%、97.1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68%、90.22%、97.8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29%、69.32%、77.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42;χ2=4.736,P=0.034;χ2=4.667,P=0.037;χ2=1.564,P=0.048),P16/Ki-67双染检测的特异性高于HPV DNA及TCT,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TCT(均P<0.012 5)。3种方法诊断CIN2级的敏感性分别为90.32%、83.87%、96.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P=0.029);特异性分别为80.91%、75.45%、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5,P=0.06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10%、49.10%、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9,P=0.07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0%、94.30%、9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75,P=0.013);P16/Ki-67双染检测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CT(均P<0.012 5)。3种方法诊断CIN3级的敏感性分别为92.59%、96.30%、9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P=0.780);特异性分别为80.91%、75.45%、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7,P=0.03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30%、49.10%、5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0,P=0.04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0%、98.80%、9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1,P=0.802);P16/Ki-67双染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TCT(均P<0.012 5)。3种方法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67%、75.00%、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93,P=0.034);特异性分别为80.91%、75.45%、81.8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4.40%、25.00%、37.5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90%、96.50%、10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36,P=0.255;χ2=1.834,P=0.400;χ2=3.075,P=0.081);P16/Ki-67双染检测的敏感性高于TCT(P<0.012 5)。针对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的分流,P16/Ki-67双染检测及TCT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8.44%、89.06%,特异性分别为85.71%、61.9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0%、6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χ2=3.079,P=0.039;χ2=5.284,P=0.02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50%、87.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5,P=0.109)。结论细胞学P16/Ki-67双染检测诊断<CIN2级的特异性高于HPV DNA及TCT,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高于TCT;诊断CIN2级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CT;诊断CIN3级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TCT;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高于TCT。在对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的分流当中,P16/Ki-67双染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敏和准确的分流路径。
热米拉·热扎克[6](2020)在《宫颈癌筛查中HPV阳性妇女的分流策略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标索基于细胞学、病毒载量、HPV基因分型、HPV E6/E7癌蛋白、p16蛋白等多种分子标志物的单独或联合分流策略用于HPV阳性女性分流的效果,为优化HPV检测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基于在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山西省襄垣县开展的两项“山西省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SPOCCS1和SPOCCS2),以该两项研究最后一次随访人群为研究对象(SPOCCS1:n=1416,SPOCCS2:n=2112),对初筛HPV阳性人群的既往或新鲜标本采用细胞学、HPVDNA基因分型、E6/E7癌蛋白、p1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IN2+)、3级及以上(CIN3+)病变作为疾病结局,通过计算不同分流策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等指标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评价各分流策略的临床效果。同时计算和比较不同分流策略的相对灵敏度及相对特异度。通过计算阴道镜转诊率和每检测一例CIN2+或CIN3+病例所需的阴道镜检查数量,评估各分流策略的效率。绘制检测前后风险预测图(PPP图)揭示不同分流策略对临床决策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SPOCCS研究HPV阳性人群中细胞学ASC-US+对CIN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61.2%。细胞学阳性判断值提高(LSIL+或ASC-H+),分流灵敏度下降,特异度升高,阴道镜转诊率显着下降。用病毒载量分流方法时,随着病毒载量临界值的提高,也出现同样的趋势。当病毒载量在40 RLU/CO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和61.7%,与细胞学分流基本相似。基因分型用于分流时,随着目标HPV型别的增加灵敏度升高、特异度下降,当目标型别扩展至HPV16/18/31/33/45五种hrHPV时,灵敏度升至71~73%,显着高于HPV16/18分流(51-55%)。继续扩展至HPV16/18/31/33/45/52/58七种hrHPV时,灵敏度提升至—90%,而特异度仅为-45%。八种hrHPV E6/E7癌蛋白分流策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7%和89.5%,与HPV16/18E6癌蛋白分流相比灵敏度提升了-15%,而特异度损失仅-4%。p16蛋白分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68.8%,均稍优于细胞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独分流策略相比,联合分流策略实现了显着高的灵敏度,HPV16/18联合细胞学分流的灵敏度为98.0%,显着高于细胞学单独分流,特异度-57%,低于细胞学。而HPV16/18联合p16的分流策略灵敏度同样为98.0%,但特异度稍高(—61%)。PPP图显示,采用联合分流策略时,若两步分流均为阴性,妇女CIN2+风险<2%,CIN3+风险<1%,处在较“安全”的阈值内。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适当扩展目标基因型别,提高病毒载量cut-off值可以获得与细胞学分流相似的效果。E6/E7癌蛋检测分流在特异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相比之下,p16分流更好的结合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上述分流方法均基于分子检测技术,结果判读更客观,可作为细胞学分流的有效替代方案。联合分流策略显示了较明显的风险分层能力,在最大程度检出病变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或重复检测。不同国家/地区应根据当地疾病负担、卫生资源等多方因素考虑,制定适宜本地的风险阈值,从而优化宫颈癌筛查方案。
龙小琴[7](2020)在《HPV L1、P16对宫颈SIL检出的临床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为探讨HPV L1壳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 L1 capsid protein,HPV L1)、P16蛋白(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P16)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之间的关系及二者对宫颈SIL的检出能力,评估使用HPV L1及P16免疫细胞化学弥补细胞学的不足,从而作为宫颈癌筛查相关指标的可行性。2.根据HPV L1、P16的表达情况,预测宫颈SIL的风险,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选取2019年04月至2019年10月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有效研究对象共612例,均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liquid-based cytol ogy,LBC)、HPV L1及P16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根据HPV分型及LBC检测结果,诊断异常者转入阴道镜门诊,行宫颈活检。2.对组织病理确诊为宫颈SIL的患者进行临床管理,诊断为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患者,均予随诊观察。诊断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 n,HSIL)的所有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除了行子宫全切的患者均于初次诊断后的第3、6、9月返院复诊行HPV分型检测、LBC检测,HPV L1及P16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1.HPV L1表达与宫颈SIL的关系:(1)在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中,HPV L1的阳性率均随着宫颈SIL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在病理学诊断中,LBC检测的阳性率随着宫颈SIL程度的加重呈升高趋势。(2)在病理诊断为LSIL+及HSIL中,HPV L1检测的特异度均高于LBC检测。(3)在病理诊断为LSIL+中,HPV L1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LBC检测。2.P16表达与宫颈SIL的关系:(1)在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中,P16的阳性率均随着宫颈SIL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2)在病理学诊断为LSIL+中,P16检测的特异度高于LBC检测。在病理学诊断为HSIL中,P16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LBC检测。(3)在病理诊断为LSIL+及HSIL中,P16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LBC检测。3.HPV L1、P16单独及联合表达与宫颈SIL的关系:(1)在病理诊断为LSIL+及HSIL人群中HPV L1联合P16检测的敏感度均高于HPV L1、P16、LBC检测,HPV L1联合P16检测的特异度高于LBC检测。(2)在病理诊断为LSIL+中,HPV L1联合P16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HPV L1、P16单独检测及LBC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在HSIL的研究对象中,P16检测与HPV L1联合P16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HPV L1检测。HPV L1联合P16检测的真实性均高于HPV L1、P16、LBC检测。4.HPV HPV L1联合P16检测的时序表达与宫颈SIL的关系:HPV L1(-)/P16(-)的时序表达随病理诊断程度的加重呈下降趋势。HPV L1(-)/P16(+)的时序表达随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呈上升趋势。5.宫颈SIL分层管理复诊情况:在复诊时,在细胞学诊断较初次诊断进展时,以HPV L1(-)/P16(+)及HPV L1(+)/P16(+)转化为HPV L1(-)/P16(+)的时序表达为主,在细胞学诊断较初次诊断消退时,以HPV L1(-)/P16(-)及HPV L1(+)/P16(-)转化为HPV L1(-)/P16(-)为主。结论:1.HPV L1联合P16检测比LBC检测对宫颈SIL的病人有更好的检出能力,拥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说明HPV L1及P16可作为宫颈SIL筛查的分子标志物。2.HPV L1联合P16检测的时序表达的不同,可能代表着宫颈SIL危险程度的不同,可以对宫颈SIL进行风险评估。
岳雅清[8](2020)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FRD)与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有效性来探讨FRD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2018年11月-2019年9月行宫颈癌两项(TCT及HPV-DNA)及FRD筛查后拟诊有宫颈病变的患者(符合阴道镜转诊条件),加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FRD检查提示宫颈管阳性者或细胞学结果为AGC者行子宫颈管搔刮术检查宫颈管内病变。以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FRD及T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共纳入308例病例,受试者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0.53±10.74岁,中位年龄40岁。TCT检查提示阳性者共148例(48.05%),其中ASCUS 84例(27.27%),ASC-H 10例(3.25%),LSIL 36例(11.69%),HSIL 16例(5.19%),AGC 2例(0.65%)。FRD检查提示阳性者共148例(48.05%),其中宫颈口染色提示阳性者共148例(48.05%),宫颈管染色阳性者30例(9.74%)。宫颈活检病理结果:142例宫颈炎或正常(46.10%),92例LSIL(29.87%),64例HSIL(20.78%)和10例宫颈癌(3.24%)。2.以病理学检查HSIL以上病变为阳性标准,TCT诊断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7.57%、58.12%和60.39%,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33.78%和85.00%。检验一致性的Kappa值为0.19。FRD诊断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2.97%、59.83%和62.99%,PPV和NPV值分别为36.49%和87.50%。检验一致性的Kappa值为0.24。结论:1.FRD及TCT与活检病理的诊断一致性均较差,Kappa值均低于0.40。2.与TCT相比,FRD的检测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及检验一致性略好,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虽然FRD检测技术存在着一定自身的局限性,但其在检测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筛查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缺乏细胞病理学医师的欠发达地区。
韩少聪[9](2020)在《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持续威胁着女性生殖健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多见于性活跃女性,女性终其一生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机率超过80%,但大多数HPV感染是短暂的,1-2年内由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仅小部分感染会引起病变,从感染到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再逐渐发展成浸润癌是一个连续且漫长的病理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为宫颈癌筛查提供了时机。随着宫颈癌疫苗在临床的应用,一级预防有望预防高达70%的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子宫颈癌,但是宫颈癌筛查作为二级预防,仍然是早期识别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关键策略。目前临床常用的筛查方法是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 HPV DNA 检测。二者均存在局限性:TCT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低,容易受病理科医师主观判断的影响;HPVDNA检测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较低,HPV阳性只能说明感染了病毒,但对于病毒的转录表达、病毒载量都不能体现,假阳性率高,容易导致过度诊疗。为了提高联合筛查的完善度,不断寻找更好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焦点。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研究机制的深入,当HPVDNA整合到宿主细胞中时,E2蛋白对E6和E7癌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丧失,E6和E7基因转录随后上调,转录大量的E6、E7 mRNA,后由mRNA翻译成相应的癌蛋白,E6和E7蛋白通过磷酸化及泛素化途径使抑癌基因失活,进而导致宫颈病变。在此过程中,E6/E7 mRNA的大量翻译是宫颈细胞可能发生病变的信号之一,这就为HR-HPV感染导致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HPV E6/E7 mRNA检测能否反映HPV的复制转录情况、鉴别HPV的一过性感染、成为宫颈病变筛查的新工具,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从临床出发,以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评价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及作用;并与TCT、HPV DNA检测进行联合筛查,寻找更高效的筛查组合。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HPV E6/E7 mRNA检测、HPVDNA检测、TCT及宫颈活检组织病理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患者。HPV E6/E7 mRNA的拷贝数<1.0为阴性,≥1.0为阳性;HPVDNA检测结果自动判读为阴性和阳性;TCT报告采用TBS分类标准,将未见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细胞定义为阴性,其余细胞学异常为阳性;将宫颈组织病理报告中的慢性宫颈炎及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定义为阴性,写做≤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癌定义为阳性,写做≥HSIL。以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HPV E6/E7 mRNA、HPV DNA、TCT、HPV E6/E7 mRNA+TCT、HPV DNA+TCT、HPV E6/E7 mRNA+TCT+HPV DNA6种方案对≥HSIL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ROC曲线评价6种方案对≥HSIL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分析HPV E6/E7 mRNA检测在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中的检出情况;采用Kappa系数评价HPV E6/E7 mRNA、HPVDNA两种方法在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和不同细胞学病理分级的一致性,探讨两种方法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在细胞学病理报告为ASCUS的患者中,对HPV E6/E7 mRNA、HPV DNA两种方法的检验效能进行对比,明确HPV E6/E7 mRNA检测对该ASCUS患者的分流意义。结果1.HPVE6/E7mRNA、HPV DNA、TCT、TCT+HPV DNA、TCT+HPVE6/E7 mRNA、TCT+HPVDNA+HPVE6/E7 mRNA(三者联合)6 种方案在≥HSIL 病变中的诊断效能对比: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的是三者联合检测(0.672),而后依次为TCT+HPV E6/E7 mRNA、TCT+HPV DNA、TCT、HPV E6/E7mRNA、HPV DNA(0.669、0.669、0.657、0.642、0.583),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联合的特异度最高71.43%,且约登指数最高0.343,诊断价值最高;认为三者联合筛查在≥HSIL病变中诊断价值最高,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2.HPV E6/E7 mRNA检测在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中的检出率:320例患者的组织病理学报告为宫颈炎(115例)、低级别上皮内病变(46例)、高级别上皮内病变(119例)、浸润癌(40例)。HPV E6/E7 mRNA检测在4个组织病理学分级中的阳性检出率(阳性数/总例数)分别为48.70%、82.61%、89.08%、80.00%。CA趋势检验结果示HPV E6/E7 mRNA检测的检出率与组织病理学存在线性关系(Z=5.899,P<0.05),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HPV E6/E7mRNA 检测的检出率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存在正相关关系(β=0.8)。3.HPV E6/E7 mRNA与HPV DNA的一致性分析:二者在细胞病理学分级中的Kappa 系数依次为 ASCUS 组 0.598、NILM 组 0.496、HSIL 组 0.377、LSIL组0.367。在细胞学病理学ACSUS中一致性最高。二者在组织病理学分级中的Kappa系数依次为癌症组0.590、炎症组0.45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0.348、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组0.246,总体的Kappa系数为0.443。HPVE6/E7 mRNA与HPV DNA两种检测方法在组织学病理学癌症组中的一致性最高,在总体上呈中度一致性,可作为宫颈病变的初筛工具。4.HPV E6/E7 mRNA检测在细胞病理学ASCUS患者中的分流作用:TCT结果为ASCUS的患者共89例,其中组织病理学报告≥HSIL病变患者有53例。在识别≥HSIL过程中,HPV E6/E7 mRNA检测的特异度高于HPV DNA检测(36.11%>22.22%,χ2=14.69,P<0.01),但灵敏度较低(84.91%<94.25%,χ2=7.59,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PV E6E7 mRNA和HPV DN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6.18%和63.64%、61.9%和6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PV E6E7 mRNA 和 HPV DNA 的 ROC 曲线下面积 0.664>0.573,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HPV E6E7 mRNA检测识别≥HSIL病变的诊断明显高于HPV DNA检测。结论1.TCT、HPV DNA及HPV E6/E7 mRNA检测联合筛查的诊断准确性最高。2.HPV E6/E7 mRNA的检出率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升高而增加。3.HPV E6/E7 mRNA检测可作为宫颈病变的初筛工具。4.HPV E6/E7 mRNA检测可为ASCUS患者的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古力米热·乃扎尔[10](2020)在《新疆地区宫颈癌多种筛查方案的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选取新疆喀什巴楚县农村地区妇女行宫颈癌筛查,了解该地区子宫颈癌发病情况,早期诊断现状以及相关基本信息,评价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LI),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VIA),care HPV等初筛方法的诊断效果,各种筛查方案进行评价,拟寻找适合新疆农村地区妇女有效的子宫颈癌筛查手段;评价care HPV初筛时cervista,cobas,aptima高危型HPV DNA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等分流方法在预测农村妇女宫颈病变的价值。2.现场调查结束后通过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女性进行care及HC2高危型HPV检测方法,探讨care HPV及HC2高危型HPV-DNA检测在ASC-US女性分流中的一致性来验证care HPV用于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应用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1.2015年8月10日至2015年9月20日期间,对巴楚县4个乡2个镇35-64岁的已婚妇女3000人作为调查对象,期间采用访谈方式进行妇女基本信息(筛查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收入等)和行为因素(月经初潮年龄、初婚年龄和活产次数等)的问卷调查及妇科检查,通过研究中心设计好的随机自动分组系统、将妇女身份证输入电脑来分组,其中1993人采取care HPV检测、1007名妇女进行VILI和VIA。其中care HPV阳性者、则行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Cobas 4800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技术、aptimaHPV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care HPV或VIA/VILI中任意一项阳性者,通过阴道镜技术对子宫颈进行活检。首先是对该地区妇女的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二步,将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当作金标准,对筛查方法几个指标进行计算,即是: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再对几种筛查方式模拟相互组合,通过对各种方案合理分析,选择效果最好的方案,判断其在农村地区的实施的可行性和其主要影响要素,从而选择出一套对新疆落后农村地区宫颈癌早期检测行之有效的方案。2.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年龄范围为21-64岁的ASC-US的妇女120例,采用care HPV及HC2高危型检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种筛查方法的诊断指标,进一步验证careHPV与HC2高危型HPV检测的一致性来推断care HPV用于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应用可行性及可靠性。结果:1.巴楚县宫颈癌筛查研究应筛查妇女共3000名,在实际筛查中完成3000人,通过现场问卷的方式加上宫颈癌的检测,完成率达百分百。数据经统计发现,各组之间受试者年龄、婚姻情况、文化程度、收入等基本状况和行为情况(月经初潮年龄、初次性行为年龄,初婚年龄,活产次数,绝经情况等)等指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筛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约有77.87%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其中,最大及最下年龄分别为64岁、35岁,年龄均数为44.95士6.66岁,总宫颈活检人数569名,其中慢性宫颈炎500例,CINⅠ35例,CINⅡ9例,CINⅢ21例,鳞癌4例、阳性率为2.3%(69/3000),CINⅡ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检出率为1.13%(34/3000)。2.筛查方法的特性:VIA/VILI组:VIA/VILI阳性检出率7.85%,病理结果中无癌,CINⅡ及以上病例9例,检出率0.89%;VIA,VILI的Se:均为55.6%,Sp分别为68.3%,68.8%,PPV分别为7.4%,7.5%,NPV97.1%,97.2%;VIA、VILI两种筛查方法进行诊断效果评价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IA、VILA两种筛查方法在我院与巴楚县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的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care HPV阳性检出率为10.9%,鳞癌4例、CINⅡ及以上病例25例,检出率为1.25%。HPV感染率有两个高峰年龄40-45及60-64岁。50-54岁妇女CINⅡ级以上病变的发生率高.care HPV检测的Se,Sp,PPV,NPV分别为92%,42.3%,10.6%,98.6%,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HPV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也在逐渐增高。各筛查方法中,care HPV和VIA/VILI初筛效果比较,care HPV初筛检测结果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1,高于VIA/VILA检测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19),care HPV Kappa值(0.075)高于VIA/VILI(0.058),care HPV诊断价值高于VIA/VILA检测方法.3.将care HPV初筛,各种分流方法模拟组合,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Cobas4800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技术,aptimaHPV检测及TCT分流法中,TCT分流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为0.802,Se,Sp,PPV,NPV分别为64%,96.4%,57.1%,97.3%,其次,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分流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大,AUC为0.747,Se,Sp,PPV,NPV分别为84.0%,65.5%,15.3%,95.2%;第三为Cobas4800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技术分流,AUC为0.723,Se,Sp,PPV,NPV分别为92.0%,52.7%,12.6%,98.9%;Aptima分流法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相对最小,AUC为0.679,Se,Sp,PPV,NPV分别为95.7%,40.2%,15.9%,98.7%;care HPV初筛TCT分流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最有价值。4.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门诊机会性筛查ASC-US女性分流的结果显示,病理活检为鳞状细胞癌4例,CIN2以上病变检出率为23.33%(28/120);HC2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高级别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7.7%和3.9%(P<0.01);care 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高级别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7.5%和7.1%(P<0.01);HC2与care HPV的Kappa值:0.815,有较好的一致性;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HC2及care HPV检测预测CIN2及以上病变的Se,Sp,PPV,NPV分别为92.9%、53.3%、37.7%、96.1%;85.7%、56.5%、37.5%、92.9%;HC2和care HPV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731,0.711,两种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基本相近。结论:1.该地区农村妇女的CINⅡ级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检出率是1.13%,HPV的感染率为10.89%,低于中国其他宫颈癌高发地区,50-54岁的妇女CINⅡ级以上病变的检出率高,HPV感染率有两个年龄出现高峰、分别为40-44及60-64岁。2.VILI与VIA比较,二者筛查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的准确性相当;VIA,VILI两种筛查方法灵敏度及特异度低,但是成本较低,易培训、可以反复进行,无需实验室人员和设备,为即查即治,可减少失访,适合欠发达地区使用;在我院与巴楚县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的诊断结果相等,加强基层妇科医生的专科培训可达到预期的效果。3.care HPV和VIA/VILI初筛效果比较,care HPV诊断价值高于VIA/VILA检测方法,虽然VIA/VILI在农村地区仍然是一种有价值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但是主观性强,如果条件允许,在农村地区推广用care HPV。4.将care HPV初筛各种分流方法,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Cobas 4800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技术,aptimaHPV检测及TCT方法分流的模拟组合筛查方案中,TCT分流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are HPV初筛TCT分流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最有价值。如液基细胞学检查条件欠缺时可选择care HPV初筛cervistaHPV检测分流的筛查方案。5.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HPV-DNA检测在ASC-US人群分流时,care及HC2高危型HPV有较好的一致性,careHPV可用于新疆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
二、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上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上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宫颈癌筛查中TCT漏诊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宫颈癌初筛方法研究进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
(2)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人性化诊断及治疗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医疗全程管理体系的建立 |
概要 |
研究目标 |
材料与方法 |
1、入排标准 |
2、研究流程 |
结果 |
1、细胞学取样、保存及判读的标准制定 |
2、HPV取样、保存及判读的标准制定 |
3、阴道镜取样及判读的标准制定 |
4、组织病理判读的标准制定 |
5、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医疗管理系统的建立 |
第二部分: 双染技术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分流中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原理 |
1、材料及试剂 |
2、染色过程 |
3、处理后过程-封固和加盖玻片 |
4、质控 |
5、染色解释/预期结果 |
6、局限性 |
7、故障排除 |
8、性能特征 |
结果 |
第三部分: 宫颈癌发生发展及新的生物标记物的探索 |
概要 |
材料与方法 |
1、患者与组织样本 |
2、显微切割 |
4、提取DNA |
5、构建库与测序 |
6、生物信息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综述 宫颈癌筛査策略发展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DH3 HPV检测结合TCT在评估宫颈病变中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方法 |
2.1 TCT检测及Cobas4800 HPV检测 |
2.2 DH3 HPV检测 |
2.3 阴道镜下子宫颈组织活检 |
2.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全样本DH3检测HPV感染情况分布 |
2.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宫颈病变等级与16及18HPV载量,其他12种HPV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
3.不同病毒载量下的宫颈病变等级的差异性分析 |
3.1 588例样本,DH3 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等级的差异性分析 |
3.2 TCT不同分组下,DH3 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差异性分析 |
4.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病毒载量对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 |
4.1 591例全样本病毒载量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ROC曲线 |
4.2 TCT为NILM时病毒载量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ROC曲线 |
4.3 TCT为ASC-US时病毒载量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ROC曲线 |
4.4 TCT≥LSIL时病毒载量预测宫颈高级别病变ROC曲线 |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宫颈癌筛查策略进展及挑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宫颈癌筛查中HPV阳性妇女的分流策略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研究目标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实验室检测 |
4. 临床诊断过程 |
5.质量控制 |
6.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研究人群基本信息 |
2. 细胞学分流策略 |
2.1 不同细胞学结果在病理级别中的分布情况 |
2.2 细胞学检测在HPV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 |
2.3 细胞学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3. 病毒载量分流策略 |
3.1 病毒载量和病理级别间的关系 |
3.2 病毒载量在HPV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 |
3.3 病毒载量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4. HPV DNA基因分型分流策略 |
4.1 HPV (HC2)阳性妇女中各基因型别的检出率 |
4.2 不同基因型别在各病理级别中的分布情况 |
4.3 HPV基因分型在HPV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 |
4.4 HPV基因分型分流与细胞学分流的对比 |
4.5 HPV基因分型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5. E6/E7癌蛋白分流策略 |
5.1 八种hrHPV型别E6/E7癌蛋白与相应HPV DNA型别阳性率比较 |
5.2 E6/E7癌蛋白表达与HPV病毒载量间的关系 |
5.3 E6/E7癌蛋白在不同病理级别中的表达情况 |
5.4 E6/E7癌蛋白在HPV阳性妇女中的分流效果 |
5.5 E6/E7癌蛋分流风险预测图(PPP图) |
5.6 拓展分析:以往HPV感染与E6/E7癌蛋白表达间的关联 |
5.7 拓展分析:HPVE6癌蛋白检测在不同介质标本中的一致性分析 |
6. p16蛋白分流策略 |
6.1 p16蛋白在不同细胞学及病理级别中的表达情况 |
6.2 HPV阳性妇女中p16蛋白表达与HPV感染型别之间的关系 |
6.3 p16蛋白表达与病毒载量间的关系 |
6.4 p16蛋白在HPV阳性妇女中的分流效果评价 |
6.5 p16蛋白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6.6 拓展分析: p16在宫颈癌初筛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
6.7 拓展分析: 宫颈癌初筛中不同筛查结果的CIN2+/CIN3+风险预测 |
7. 联合(两步)分流策略 |
7.1 联合(两步)分流策略分流效果评价 |
7.2 联合(两步)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讨论 |
1. 细胞学分流策略 |
2. 病毒载量分流策略 |
3. HPV DNA基因分型分流策略 |
4. E6/E7癌蛋白分流策略 |
5. p16蛋白分流策略 |
6. 联合(两步)分流策略 |
7. 分流前后风险预测图(PPP图)探讨 |
8. 创新点及局限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 |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
文献综述 HPV E6/E7癌蛋白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HPV L1、P16对宫颈SIL检出的临床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一部分 HPV L1、P16 对宫颈SIL的检出能力结果 |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HPVL1及P16的时序表达和临床管理结果 |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防治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第2章 综述 |
2.1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式 |
2.1.1 宫颈细胞学筛查 |
2.1.2 HPV检测 |
2.1.3 阴道镜检查 |
2.1.4 宫颈活组织检查 |
2.1.5 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FRD) |
2.2 叶酸受体介导诊断及治疗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 |
2.2.1 可溶性FR-α(Soluble FR-α ,s FR-α) |
2.2.2 FR-α介导的诊断及治疗在卵巢癌中的应用 |
2.2.3 FR-α介导的诊断及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 |
2.2.4 FR-α介导的诊断及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3 流程图 |
3.4 标本采集 |
3.4.1 宫颈TCT检测 |
3.4.2 HPV-DNA检测 |
3.4.3 宫颈细胞FRD的检测方法 |
3.4.4 检测顺序 |
3.5 结果判定 |
3.5.1 TCT结果判定 |
3.5.2 HPV-DNA检测结果判定 |
3.5.3 FRD结果判定 |
3.5.4 阴道镜转诊条件 |
3.5.5 活检病理结果判定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总受试者基本资料 |
4.2 TCT检查的诊断价值评估 |
4.3 FRD检查的诊断价值评估 |
4.4 FRD检查、TCT检查与活检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评估 |
4.5 各项筛查方式诊断性指标的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FRD检测原理 |
5.2 TCT检测原理 |
5.3 FRD与 TCT检测相比的优势和局限性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检测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中患者年龄的比较 |
3.2 三种筛查方法及联合检测在≥HSIL病变中的诊断效能对比 |
3.3 HPV E6/E7 mRNA检测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中的检出率 |
3.4 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检测的一致性分析 |
3.5 HPV E6/E7 mRNA检测在细胞学提示ASCUS患者中的分流作用 |
4 讨论 |
4.1 HPV E6/E7 mRNA检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
4.2 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联合筛查中的作用 |
4.3 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检测的一致性 |
4.4 HPV E6/E7 mRNA检测在ASCUS患者中的分流作用 |
4.5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新疆地区宫颈癌多种筛查方案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VIA/VILI与care 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
研究背景 |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筛查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质控 |
1.4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CARE HPV初筛后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COBAS4800 高危HPV检测技术、APTIMA高危型HPV检测方法分流的筛查评价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筛查对象 |
1.3 筛查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CARE HPV初筛TCT分流策略及三种高危型HPV检测分流的筛查结果的分析及比较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筛查对象 |
1.3 筛查方法 |
1.4 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HPV-DNA检测在门诊机会性筛查ASC-US患者分流管理中的研究(两种HPV检测一致性验证)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四、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上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宫颈癌筛查中TCT漏诊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 涂道月.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人性化诊断及治疗的探索[D]. 杨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3]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P16蛋白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 李美波,晁远,宋安辉,蔡双,叶健威,黄志娴.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1(01)
- [4]DH3 HPV检测结合TCT在评估宫颈病变中的有效性研究[D]. 毕莹.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J]. 宋明泽,程一鸣,李刚,王振明,李世荣.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0(11)
- [6]宫颈癌筛查中HPV阳性妇女的分流策略评价研究[D]. 热米拉·热扎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7]HPV L1、P16对宫颈SIL检出的临床价值的研究[D]. 龙小琴.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8]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D]. 岳雅清. 吉林大学, 2020(08)
- [9]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D]. 韩少聪. 郑州大学, 2020(02)
- [10]新疆地区宫颈癌多种筛查方案的评价研究[D]. 古力米热·乃扎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宫颈癌论文; 液基细胞学检查论文; tct检查论文; tct宫颈癌筛查论文; 病理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