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钙钛矿型La_(0 .8)Sr_(0 .2)CoO_3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伊,牛晓巍[1](2021)在《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钙钛矿型催化剂由于其结构稳定和特殊的物化性质,逐渐成为材料类学科的研究热点。介绍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污染气体的催化氧化性能,综述了近年来钙钛矿型催化剂在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陈汉林[2](2019)在《钴酸镧微结构调控及其热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中,严重降低空气质量和危害人类健康。作为细颗粒物(PM2.5)和大气光化学臭氧(O3)的重要前驱体,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中要求:2020年的VOCs排放总量比2015年减少39万吨以上,重点行业VOCs排放总量减少20万吨以上。其中,末端控制VOCs污染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热催化氧化法是处理VOCs污染的有效、经济、绿色方法之一。钙钛矿型氧化物(ABO3)具有组成灵活、氧化还原性能好、热稳定性优异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VOCs热氧化催化剂。其中,具有强催化活性的钴酸镧(LaCoO3)最受关注,但是与贵金属催化剂相比,钴酸镧的催化活性仍较弱。如何进一步提升和调控钴酸镧的催化活性,将有助于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在VOCs去除中的应用。尽管掺杂和负载被认为是提高催化剂活性的有效方法,但是有关上述方法在调控钴酸镧热催化氧化活性的研究中仍不多见,相关调控和反应机制仍不明确。本论文以甲苯作为模拟VOCs污染物,考察掺杂,负载,煅烧以及表面酸处理等方法对钴酸镧热催化氧化活性的调控机制和制约因素,运用现代谱学和微区技术对改性钴酸镧的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相关改性钴酸镧催化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与热催化氧化VOCs性能的构效关系。本论文获得了如下主要认识与成果:一、阐明了钴酸镧自旋状态对其热催化氧化活性的制约机制。本论文以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钴酸镧,通过不同煅烧温度(600-1000 oC)调控钴酸镧中钴离子的自旋状态。随着温度升高,钴酸镧中的高自旋态比例增加,催化活性增强。当煅烧温度为700 oC时,钴酸镧的电子构型为t52geg1(过渡自旋态),催化活性最强。随着煅烧温度进一步提升,催化活性逐渐降低。催化活性与eg呈“火山型”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O p能带中心变化,证明了钴酸镧电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当O p能带中心适中时,此时催化剂的表面氧与甲苯的作用温和,催化剂体现最佳的催化活性。二、阐释了钴酸镧中银的赋存形态对热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本论文制备了银掺杂/负载钙钛矿型钴酸镧催化剂,考察了银赋存状态对LaCoO3催化活性的影响。随着银掺杂量的提高,钴酸镧催化活性增强。这主要归因于,银掺杂提升了钴酸镧的表面氧浓度和Co3+的还原活性。其中,Co3+还原性能增强不仅加速吸附态甲苯的氧化,也提高了气态氧对催化剂的氧化再生以及表面氧的生成速率。当掺杂量达到5%,银逐渐扩散至钴酸镧表面。当煅烧温度为250 oC和450 oC时,LaCoO3表面银的形态分别为Ag2O、Ag0和,而当煅烧温度为700 oC时,Ag0与掺杂态Ag+共存。对于银负载钴酸镧,Ag不仅是活性中心,还通过Ag与LaCoO3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提高催化性能。三、揭示了钙掺杂对钴酸镧热催化氧化活性的增强机理。本论文制备了不同钙掺杂量的钙钛矿型钴酸镧催化剂,考察了钙掺杂对LaCoO3理化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增强机理。由于Ca2+的离子半径(1.18?)与La3+(1.22?)相近,远大于Co3+(0.63?),故Ca2+主要取代La3+。随着钙掺杂量增加,晶胞参数变小,晶粒尺寸和颗粒粒径减小,但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这主要与晶粒团聚体或孔结构形成有关。钙掺杂显着提升Co3+的还原性能和增加表面氧的浓度,增强甲苯的催化性能。当钙掺杂程度为20%时,钴酸镧热催化氧化甲苯的活性最高。此外,催化剂中的表面氧和晶格氧对催化性能产生影响存在显着差异,而表面氧的浓度起决定作用。和其他类型的含催化剂相比,钙掺杂钴酸镧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四、阐述了表面酸处理对钙掺杂钴酸镧热催化氧化活性的调控机理。本论文选择柠檬酸对钴酸镧表面进行刻蚀,不仅能保持其钙钛矿结构,还实现其热催化氧化活性的显着增强。增强机制为,酸处理增加了表面氧空位和表面活性氧物种,以及增强表面酸性和还原性能。另外,酸处理还减弱了水分子对钴酸镧表面活性位点的竞争,促进表面活性氧物种的生成,实现抗水性的提高。该催化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抗水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为钙钛矿型催化剂在热催化氧化VOCs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实现VOCs的有效减排提供理论支撑。
严欣[3](2014)在《M(Ca,Sr,Ba)TiO3的合成、CaTiO3的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催化性能,钙钛矿型催化剂可以在保持晶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掺杂改性来提高其催化性能,因此,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进行改性增强其光催化性能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选用能隙值较大的钛酸钙作为光催化剂,致力于通过控制形貌以及对其进行离子掺杂改性来减小带宽提高其催化性能,探索了制备性能优越的催化剂的最佳实验条件以及光反应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分析(TG-DSC)、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材料的形貌、结构、光电化学性能及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检测。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aTiO3、SrTiO3和BaTiO3三种催化剂,对三种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CaTiO3具有最好的催化性能。本实验继续探讨了合成性能最好的CaTiO3的最佳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并对所合成的CaTiO3的电化学性能和抑制光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00℃下煅烧5h能得到结晶良好、催化性能较好的CaTiO3光催化剂,当催化剂的浓度为0.1g·dm3时,光照80min后,对10mg·dm3的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0.36%,但其光电流密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减,随着催化反应次数的增加,其催化性能迅速减弱,反应后的催化剂有少部分分解为TiO2。(2)采用模板法,在前一章的煅烧条件下合成了棒状结构的CaTiO3,棒状结构的能隙值比颗粒状的CaTiO3有所减小。实验探讨了催化剂的投入量以及甲基橙的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在催化性能、光电流测试以及抑制光腐蚀性能的测试中,棒状结构的CaTiO3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当催化剂浓度为0.3g·dm3时,光照40min后,对10mg·dm3的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9.03%;棒状结构的CaTiO3光电流密度大小是颗粒状的两倍,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电流密度仍能保持稳定;在重复性试验中,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棒状结构的CaTiO3催化性能衰减的比较缓慢,说明棒状结构催化剂的抗腐蚀性能增强。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棒状结构的CaTiO3的形貌由棒状变成立方体结构,但晶体没有被分解,而是转化成CaTi4O9。(3)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aZrxTi1-xO3(x=0.00,0.02,0.05,0.08),探讨了煅烧温度、升温速率以及Zr的掺杂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至850℃煅烧3h的样品的结晶性良好,且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当Zr的掺杂量为0.05时,光电流密度为未掺杂的CaTiO3的13倍,光照30min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91.44%,是CaTiO3的2.5倍。但CaZr0.05Ti0.95O3的抑制光腐蚀性能较差,随着重复次数增加,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迅速降低,反应后的催化剂仍然有较好的结晶性,但衍射峰向大角度方向发生微小的偏移,说明晶格中的Zr从晶体内部逃逸到表面,形成电子空穴的复合中心,导致催化性能的降低。
柴春霞,杨晓通,郭曼,陈闯,田林昕,白灿亮,彭鹏[4](2014)在《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概述了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该类型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光催化降解、NOX与SO2的消除、汽车尾气净化、石油炼制加工及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该类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亚子[5](2013)在《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的结构;概括了其主要的制备方法,包括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以及化学共沉淀法等并进行了比较;综述了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机理及光催化活性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强调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莹莹[6](2012)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介绍了不同形貌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由于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较多,文中简单列举了近年来出现的与新的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新合成技术。综述了复合氧化物在烃类催化燃烧、光催化分解水、汽车尾气净化、固体燃料电池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许树军,朱宇君,李丽,鲁国明,袁福龙[7](2011)在《LaCoO3掺杂Ba和Fe催化分解NO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Ba)Co(Fe)O3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PS、XRD、H2-TPR、FT-IR、BET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催化剂分解NO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LaCoO3的A位掺杂适量Ba可以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浓度,La0.8Ba0.2CoO3的B位掺杂Fe,活化了Co-O键,产生协同作用,提高了分解NO的催化活性。
严启龙,秦明娜,宋振伟,刘萌,齐晓飞[8](2011)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概述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特征,阐述了在光催化降解、汽车尾气净化、烟气催化脱硫、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及固体推进剂催化燃烧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类催化剂在各应用领域存在的技术难题以及发展前景。
张晓菲,郭娟娟[9](2010)在《钙钛矿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钙钛矿型氧化物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和特殊的物化性能,日益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能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年来钙钛矿型氧化物在催化及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
周芬,仲崇英,宋希文,李培忠,郝喜红,安胜利[10](2009)在《尿素燃烧法合成La0.8Sr0.2FeyCo1-yO(3-δ)及其性能表征》文中提出采用尿素燃烧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0.8Sr0.2FeyCo1-yO3-δ粉体。分别利用TG-DSC、XRD和SEM对产物的形成过程、晶体结构和显微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0.8Sr0.2FeyCo1-yO3-δ粉体的主晶相为钙钛矿结构,个别试样伴有少量杂峰。采用直流四端子法测试了烧结后试样在500℃800℃范围内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y=0时,样品的电导率最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单调下降呈金属型导电;其它样品(y=0.20,0.25,0.30,0.35,0.40)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材料的电导率均大于400S/cm。
二、钙钛矿型La_(0 .8)Sr_(0 .2)CoO_3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钙钛矿型La_(0 .8)Sr_(0 .2)CoO_3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 |
2.1 制备方法对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2.1.1 溶胶-凝胶法 |
2.1.2 共沉淀法 |
2.1.3 水热合成法 |
2.2 A,B位离子对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2.2.1 钙钛矿型催化剂B位离子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2.2.2 钙钛矿型催化剂A位离子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2.3 酸改性对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3 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应用 |
3.1 对VOCs的催化氧化 |
3.2 对NOX的催化氧化 |
3.3 对CO的催化氧化 |
4 展望 |
(2)钴酸镧微结构调控及其热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VOCs的污染及控制技术 |
1.2.1 VOCs分类、来源和危害 |
1.2.2 VOCs的污染控制现状 |
1.3 VOCs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
1.3.1 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 |
1.3.2 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
1.4 常用催化剂的种类 |
1.4.1 贵金属催化剂 |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1.4.3 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
1.5 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 |
1.5.1 钙钛矿型氧化物基本特征 |
1.5.2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
1.5.3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性质 |
1.5.4 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在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 |
1.5.5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催化氧化性能及改性手段 |
1.5.6 抗水性能 |
1.6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章 煅烧温度对LaCoO_3甲苯催化性能的影响及机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催化剂制备 |
2.2.2 催化剂表征 |
2.2.3 活性评价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催化剂表征 |
2.3.2 甲苯催化活性 |
2.3.3 构效关系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银掺杂对LaCoO_3催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催化剂制备 |
3.2.2 催化剂表征 |
3.2.3 催化活性评价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催化剂表征 |
3.3.2 催化性能评价 |
3.3.3 构效关系 |
3.3.4 水汽影响及稳定性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银负载对LaCoO_3催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4.2.2 催化剂的表征 |
4.2.3 催化活性评价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催化剂的表征 |
4.3.2 催化活性评价 |
4.3.3 构效关系 |
4.3.4 稳定性与抗水性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钙掺杂对LaCoO_3催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催化剂的制备 |
5.2.2 催化剂的表征 |
5.2.3 催化剂活性评价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La_(1-x)Ca_xCoO_3 的化学组成与表面元素分布 |
5.3.2 La_(1-x)Ca_xCoO_3 的晶体结构特征 |
5.3.3 La_(1-x)Ca_xCoO_3 的形貌与孔结构特征 |
5.3.4 甲苯催化活性 |
5.3.5 构效关系分析 |
5.3.6 催化剂抗水性与稳定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表面酸处理对La_(0.9)Ca_(0.1)CoO_3 催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催化剂的制备 |
6.2.2 催化剂的表征 |
6.2.3 催化剂活性评价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催化剂结构及元素表征 |
6.3.2 甲苯催化活性 |
6.3.3 构效关系分析 |
6.3.4 .抗水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M(Ca,Sr,Ba)TiO3的合成、CaTiO3的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
1.2.1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1.2.2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机理 |
1.3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BO_3)的研究现状 |
1.3.1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特征 |
1.3.2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性能研究现状 |
1.4 钙钛矿材料的合成方法 |
1.4.1 固相反应法 |
1.4.2 水热合成法 |
1.4.3 溶胶-凝胶法 |
1.4.4 微乳液法 |
1.4.5 化学共沉淀法 |
1.5 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方法 |
1.6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M(Ca, Sr, Ba)TiO_3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对比 |
2.1 前言 |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内容 |
2.3.1 样品的制备 |
2.3.2 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MTiO_3(M = Ca, Sr, Ba)的物相分析 |
2.4.2 MTiO_3(M = Ca, Sr, Ba)的形貌分析 |
2.4.3 MTiO_3(M = Ca, Sr, Ba)的光学性能分析 |
2.4.4 MTiO_3(M = Ca, Sr, Ba)的催化性能分析 |
2.4.5 煅烧温度对 CaTiO_3性能的影响 |
2.4.6 煅烧时间对 CaTiO_3性能的影响 |
2.4.7 CaTiO_3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2.4.8 CaTiO_3催化剂的重复性实验 |
2.5 小结 |
第3章 棒状 CaTiO_3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3.3 实验内容 |
3.3.1 样品的制备 |
3.3.2 样品的表征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棒状 CaTiO_3的光学性能的研究 |
3.4.2 棒状 CaTiO_3的光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3.4.3 催化剂的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 |
3.4.4 甲基橙的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 |
3.4.5 棒状 CaTiO_3的催化性能的研究 |
3.4.6 棒状 CaTiO_3催化剂抑制光腐蚀性能研究 |
3.4.7 CaTiO_3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机理 |
3.5 小结 |
第4章 CaZr_xTi_(1-x)O_3(x = 0.02 ~ 0.08 )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4.3 实验内容 |
4.3.1 样品的制备 |
4.3.2 样品的表征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4.2 升温速率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4.3 Zr 的掺杂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4.4 CaZr_(0.05)Ti_(0.95)O_3抑制光腐蚀性能研究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提交)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的氧化物催化剂的应用 |
1.1 催化氧化 |
1.1.1 CO的催化氧化 |
1.1.2 烃类的催化氧化 |
1.2 光催化降解 |
1.3 NOX与SO2的消除 |
1.4 汽车尾气净化 |
1.5 石油炼制加工 |
1.6 燃料电池的应用 |
2 制备方法 |
2.1 机械混合法 |
2.2 化学共沉淀法 |
2.3 溶胶-凝胶法 |
2.4 微乳液法 |
2.5 水热合成法 |
3 发展前景 |
(5)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结构特征 |
2 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
2.1 光催化机理 |
2.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2.2.1 粒径的影响 |
2.2.2 B离子电负性的影响 |
2.2.3 电子构型的影响 |
2.2.4 A、B离子价态的影响 |
2.2.5 掺杂的影响 |
2.2.6 外加氧化剂的影响 |
2.2.7 负载的影响 |
3 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的制备 |
3.1 水热合成法 |
3.2 共沉淀法 |
3.3 溶胶-凝胶法 |
4 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展望 |
(6)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形貌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制备方法 |
1.1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
1.1.1 微波法 |
1.1.2 超声法 |
1.1.3 水热法 |
1.2 一维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制备方法 |
1.2.1 静电纺丝法 |
1.2.2 改进固相法 |
1.3 二维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制备方法 |
1.3.1 脉冲激光沉积法(PLD) |
1.3.2 射频磁控溅射法 |
2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应用研究 |
2.1 燃烧催化材料 |
2.2 光催化氧化 |
2.3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 |
2.4 钙钛矿在SOFC阴极中应用 |
2.5 其他 |
3 结 语 |
(7)LaCoO3掺杂Ba和Fe催化分解NO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实验部分 |
1.1 催化剂的制备 |
1.2 催化剂的表征 |
1.3 NO直接分解的活性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XRD表征 |
2.2 XPS表征 |
2.3 FT-IR表征 |
2.4 H2-TPR表征 |
2.5 催化分解NO的活性 |
3 结 论 |
(9)钙钛矿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1.1 共沉淀法[1, 2] |
1.2 溶胶-凝胶法 |
1.3 水热合成法[1, 2] |
1.4 微乳液法 |
1.5 燃烧法 |
1.6 其他方法 |
2 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应用 |
2.1 氧化还原催化剂 |
2.1.1 光催化氧化 |
2.1.2 汽车尾气净化 |
2.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 |
2.3 气体分离膜与气敏材料 |
3 钙钛矿型催化剂应用的研究概况 |
4 结论 |
(10)尿素燃烧法合成La0.8Sr0.2FeyCo1-yO(3-δ)及其性能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
1.2 电性能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前驱体的热分析 |
2.2 粉体表征 |
2.3 样品的SEM分析 |
2.4 电性能研究 |
3 结论 |
四、钙钛矿型La_(0 .8)Sr_(0 .2)CoO_3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进展[J]. 王晓伊,牛晓巍.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1(06)
- [2]钴酸镧微结构调控及其热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研究[D]. 陈汉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9(07)
- [3]M(Ca,Sr,Ba)TiO3的合成、CaTiO3的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 严欣. 湖南大学, 2014(04)
- [4]钙钛矿掺杂镧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柴春霞,杨晓通,郭曼,陈闯,田林昕,白灿亮,彭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5]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J]. 刘亚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6]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研究进展[J]. 李莹莹. 广州化工, 2012(24)
- [7]LaCoO3掺杂Ba和Fe催化分解NO的研究[J]. 许树军,朱宇君,李丽,鲁国明,袁福龙.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1(02)
- [8]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应用研究进展[J]. 严启龙,秦明娜,宋振伟,刘萌,齐晓飞. 工业催化, 2011(05)
- [9]钙钛矿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张晓菲,郭娟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0)
- [10]尿素燃烧法合成La0.8Sr0.2FeyCo1-yO(3-δ)及其性能表征[J]. 周芬,仲崇英,宋希文,李培忠,郝喜红,安胜利. 稀土,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