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鼻咽癌患者回顾性分析

复发性鼻咽癌患者回顾性分析

一、鼻咽癌复发患者回顾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美霖,易俊林[1](2021)在《复发鼻咽癌治疗现状》文中指出基于IMRT的综合治疗使初治非转移性鼻咽癌的5年总生存率达到80%左右, 局部区域控制率达90%以上, 但初程治疗后仍有10%~15%的患者出现局部和/或区域复发。鼻咽癌初程治疗后出现局部和/或区域复发的原因、再程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再治后的不良反应和疗效, 是影响再程治疗决策的主要因素。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近年进展进行综述。

丁乃昕,张楠,黄生富,何侠,陈震章[2](2021)在《血浆EB病毒DNA与鼻咽癌预后关系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 DNA)水平与鼻咽鳞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初治319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均行调强放疗联合或不联合辅助化疗,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复发、转移情况。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放疗结束时、治疗后随访期检测血浆EBV DNA,比较治疗前、放疗结束时血浆EBV DNA的水平,分析血浆EBV DNA水平与患者的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总体5年总生存率77%,5年无病生存率68.9%,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4.9%。治疗前血浆EBV DNA阳性与阴性者、放疗结束时血浆EBV DNA阳性与阴性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1.2%和90.6%,62.2%和86.1%,80.7%和96%; 35.6%和81.7%,34.4%和72.3%,44.7%和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局部复发的患者治疗前、放疗结束时的血浆EBV DNA水平高于无局部复发的患者,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治疗前、放疗结束时的血浆EBV DNA水平也高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放疗结束时的血浆EBV DNA水平是鼻咽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血浆EBV DNA水平可作为判断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血清学标志,治疗后随访期应复查血浆EBV DNA水平,对阳性者加强随访,以期及时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予以挽救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胡耀仁[3](2021)在《诱导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比较诱导化疗(induced chemotherapy,IC)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nimotuzumab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NRT)(IC+NRT)与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radiochemotherapy,CRT)(IC+C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2.探讨影响使用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NP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并进行治疗的121例局部晚期NPC患者资料。比较研究组(IC+NRT组)和对照组(IC+CRT组)在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d rate,ORR)、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ocoregional relaspse-free survival,LRRFS)、无远处转移复发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和早期、晚期毒副反应的差异。对研究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理分型、TNM分期、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定量、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载量、诱导化疗方案、诱导化疗次数和是否辅助化疗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121例,其中IC+NRT组25例,IC+CRT组96例。近期疗效:IC+NRT组ORR为96%,IC+CRT组ORR为95%,两种方案无明显差异性(P=0.804)。远期疗效:IC+NRT组和IC+CRT组的3年DFS分别为75.8%vs74.5%,两组患者3年DFS无显着差异(P=0.766);3年OS分别为79.5%vs 89.3%,两组患者3年OS无显着差异(P=0.184);3年LRRFS分别为79.1%vs 86.8%,两组患者3年LRRFS无显着差异(P=0.302);3年DMFS分别为79.0%vs 84.8%,两组患者3年DMFS无显着差异(P=0.565)。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症:IC+NRT组I/II级和III/IV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0%和0.0%,IC+CRT组分别为44.8%和6.3%,两组患者有显着差异(P=0.013)。放射性黏膜炎:IC+NRT组I/II级和III/IV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0%和48.0%,IC+CRT组分别为69.8%和24.0%,两组患者有显着差异(P=0.047)。其余毒副反应未见显着性差异。研究组的亚组分析中,T4分期是影响该组患者LRRFS及O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获益上都不劣于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血液学毒性上尼妥珠单抗较同期化疗更轻,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率相对化疗更重。2.对于使用尼妥珠单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T4分期是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高危因素。

刁运连[4](2021)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不同周期诱导化疗预后分析以及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后序贯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放化疗综合治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的主要治疗手段。在调强放疗(IMRT)时代,仍有20%左右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证实,同步放化疗(CCRT)联合化学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目的:探索诱导化疗(IC)周期对LA-NPC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评估诱导化疗结合辅助化疗(AC)治疗模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诱导化疗(1-6周期),根据诱导化疗周期分为IC<3治疗组和IC≥3治疗组,结合有无序贯辅助化疗进一步分为4组治疗模式(IC≥3+AC、IC≥3+non-AC、IC<3+AC、IC<3+non-AC);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诱导化疗周期对患者3年总生存(O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以及4组治疗模式间预后的差异。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和毒性反应。结果:共纳入52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患者(IC<3治疗组247例、IC≥3治疗组139例)。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2-74个月),患者的3年OS、LRFS、DMFS和PFS率分别是90.4%、88.9%、86.5%和78.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C≥3治疗组的3年OS率显着优于IC<3治疗组(94.6%VS 89.1%,P=0.020);亚组分析显示,在IC<3组中,IC+CCRT/IMRT后序贯辅助治疗(AC)可进一步改善患者OS(89.3%VS 79.7%,P=0.030),与IC+CCRT(IC≥3)治疗预后相似(89.3%VS 95.2%,P=0.150),并且不增加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风险。治疗模式组间预后差异分析得出,IC<3+non-AC组的OS显着低于其他3组(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诱导化疗周期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HR=0.326,P=0.007),临床分期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539,P=0.007)。结论:诱导化疗周期是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的独立预后因素,接受≥3周期的诱导化疗(IC≥3)可显着改善总生存期(OS);若诱导化疗<3周期(IC<3),IC+CCRT/IMRT后序贯辅助治疗(AC)可进一步提高患者OS,并且不增加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风险。

马双双[5](2021)在《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预后多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指发生于鼻咽及其侧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我国头颈部肿瘤的首位。鼻咽癌有三种病理亚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又分为分化癌和未分化癌。鼻咽癌具有发病部位隐匿,易发生转移和复发的特点,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因此,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预后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发病情况与地域、种族有一定的相关性,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相对复杂,且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的影响因素鲜有相关报道,因此研究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的预后因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建立有效的疗效预测及预后模型,以达到降低鼻咽癌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的目的,同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收治入院的67例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通过对病例资料进行筛选,最终入组53例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并对纳入本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建立详细的临床研究数据库。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用Kaplan-Meire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缺失值的处理采用序列平均值填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例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0%、59.90%、47.60%;总生存率分别为93.90%、64.40%、50.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P=0.014)、远处转移(M分期,P=0.044)、中性粒细胞(P<0.001)、血小板(P=0.01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41)、是否放疗(P<0.001)、同步放化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P=0.036)与鼻咽癌患者PFS有相关性。临床分期(P=0.040)、远处转移(M分期,P=0.011)、白细胞(P=0.008)、中性粒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40)、是否放疗(P<0.001)、中医药治疗时间(P=0.014)与鼻咽癌患者OS有相关性。非角化性分化型和非角化性未分化型与本组患者PFS和OS无统计学显着意义(PFS:P=0.291;OS:P=0.19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本组复发、无法切除或转移性非角化性鼻咽癌的患者未产生生存获益(P=0.644),考虑与本组样本量少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P=0.005)、血小板(P=0.011)、同步放化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P=0.004)是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型鼻咽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分期(P=0.002)、白细胞(P=0.01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30)、同步放化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P=0.004)、中医药治疗时间(P=0.002)是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型鼻咽癌患者的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临床分期、血小板水平、炎症状态均是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换言之,临床分期越晚,血小板水平及炎症状态越高,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越差。饮酒也是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化程度并不能成为影响非角化性鼻咽癌的预后因素。以放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本研究中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可显着提高患者PFS,考虑同步放化疗联合以尼妥珠单抗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对鼻咽癌患者产生生存获益。免疫治疗对本组复发、无法切除或转移性非角化性鼻咽癌的患者未产生生存获益。中医药治疗高暴露(≥4M)是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保护因素,配合中药治疗时间延长,可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同时也为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策略。

刘会[6](2021)在《Ki67增殖抗原表达水平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中的预测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探索在肿瘤体积中Ki67增殖抗原表达水平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LA-NPC)中预测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IC)治疗疗效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3年至2019年390例III-IVa期初治鼻咽癌病人,其中195例患者接受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IC+CCRT),195例患者接受单纯的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病历系统收集所有患者包括原发灶Ki67值在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所有入组患者。统计方法使用Med Calc统计软件中ROC曲线,针对总的患者分析得出Ki67截断值;Rstudio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分析挑选出最终纳入本研究的两组典型患者(IC+CCRT组,CCRT组),共334位患者,再根据最终确定纳入的334位共两组患者的个人临床资料分别进行生存分析;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中使用kaplan-meier,针对最终确定纳入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患者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患者生存分析,包括每组患者的疾病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ce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根据Ki67表达水平对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新辅助中的获益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分析截断值两端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的OS、DMFS、LRFS、PFS是否有差别。结果:Med Calc统计软件ROC曲线分析得出390例患者的Ki67截断值为50%。Rstudio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分析挑选出最终334例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其中167例LA-NPC病员接受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IC+CCRT),167例LA-NPC病员接受单独同步放化疗(CCRT)。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IC+CCRT)对比单独同步放化疗(CCRT)的OS为93.4%vs78.6%(P=0.0.038),DMFS为87.5%vs77.3%(P=0.027),LRFS为90.0%vs95.7%(P=0.697),PFS为80.8%vs77.3%(P=0.065)。Ki67增值抗原表达水平大于50%时IC+CCRT对比CCRT的OS为96.7%vs75.5%(P=0.011),DMFS为91.9%vs66.7%(P=0.003),LRFS为88.9%vs94.1%(P=0.530),PFS为81.7%vs66.7%(P=0.007)。Ki67增值抗原表达水平小于50%(包含50%)时IC+CCRT对比单纯CCRT的OS为91.1%vs80.4%(P=0.631),DMFS为84.0%vs85.2%(P=0.913),LRFS为91.6%vs96.7%(P=0.312),PFS为80.9%vs85.2%(P=0.921)。结论:当纳入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瘤体中Ki67增殖抗原表达水平大于50%时,病人接受IC+CCRT治疗方案后OS、DMFS、PFS明显优于单纯CCRT治疗方案(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当纳入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瘤体中Ki67增殖抗原小于50%(包括50%)时,两组患者的OS、DMFS、PF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甚至在这种情况下直接采用单纯CCRT方案可能减少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复发。

赵以谦,练键勤,罗春林[7](2020)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的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资料、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NLR进行记录,比较未复发组与复发组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255例鼻咽癌患者中123例患者复发,132例患者未复发,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未复发组,淋巴细胞水平低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组患者的NLR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LR诊断鼻咽癌复发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当NLR<3.69时未复发率明显高于复发率,当NLR≥3.69时未复发率明显低于复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咽癌预后复发评估中NLR可发挥一定价值,可能成为临床上对鼻咽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的方便指标。

姚敬心,朱镇华[8](2020)在《回顾性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鼻咽癌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机体免疫功能与鼻咽癌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关系,并对机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评估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价值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1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接受鼻咽癌放疗的121例鼻咽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同时对其治疗后2年生存状态的随访结果进行追踪,本研究中鼻咽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包括Ⅰ期12例、Ⅱ期22例、Ⅲ期63例、Ⅳ期23例,采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鼻咽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分析探讨机体免疫功能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鼻咽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分别有23、37、36、25例,不同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鼻咽癌患者在接受鼻咽癌放疗的不同阶段的机体免疫功能指标与生存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 <0.05);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机体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存在密切联系。结论:多数鼻咽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可能是鼻咽癌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功能对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存在较高的反映价值。

徐文瑞[9](2020)在《侵袭转移相关标志物ELMO1、ROCK1和ROCK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细胞迁移是通过多种蛋白相互协作调控完成的,是癌细胞侵袭性和转移性的基础。近年的研究发现吞噬和运动蛋白1(Engulfment and cell motility 1,ELMO1)、Rho相关卷曲螺旋形蛋白激酶1(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1、ROCK1)和Rho相关卷曲螺旋形蛋白激酶2(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2,ROCK2)在细胞迁移中发挥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并与肺癌、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侵袭性、转移性相关。在鼻咽癌方面,上述蛋白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检测ELMO1、ROCK1、ROCK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ELMO1、ROCK1、ROCK2的表达水平是否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存在联系,期望为鼻咽癌的诊疗及预后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实验组: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咽部活检并诊断为鼻咽癌的病理组织石蜡标本65例。对照组:收集同期诊断为慢性鼻咽炎的组织石蜡标本28例。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染色法检测ELMO1、ROCK1、ROCK2在鼻咽癌组与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26.0 for Mac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鼻咽癌组与对照组ELMO1、ROCK1、ROCK2表达情况以及上述蛋白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级、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鼻咽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ELMO1、ROCK1、ROCK2在鼻咽癌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43,P<0.05;χ2=19.323,P<0.05;χ2=9.347,P<0.05)。2.在T分级方面,ELMO1、ROCK2在鼻咽癌组T3、T4病变组织的阳性率高于T1、T2病变组织的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χ2=5.149,P<0.05);ROCK1在T1、T2的阳性率为71.7%,在T3、T4的阳性率为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05)。3.在颈淋巴结转移方面,ELMO1、ROCK1、ROCK2在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的阳性率高于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871,P<0.05;χ2=6.414,P<0.05;χ2=7.017,P<0.05)。4.在临床分期方面,ELMO1、ROCK1、ROCK2在鼻咽癌组III、IV期病变组织的阳性率高于I、II期病变组织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4,P<0.05;χ2=4.392,P<0.05;χ2=25.147,P<0.05)。5.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算的ROCK2阳性表达的鼻咽癌患者0.5年、1年、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221,P<0.05)。虽然ELMO1、ROCK1阳性表达的鼻咽癌患者0.5年、1年、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969,P>0.05;χ2=2.888,P>0.05)。6.ELMO1、ROCK1、ROCK2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组患者的性别无关(χ2=0.975,P>0.05;χ2=1.171,P>0.05;χ2=0.595,P>0.05),与年龄无关(P>0.05;χ2=1.789,P>0.05;χ2=0.176,P>0.05)。结论1.ELMO1、ROCK1、ROCK2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2.ELMO1、ROCK1、ROCK2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ELMO1、ROCK2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的T分级有相关性。3.ROCK2与鼻咽癌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4.ELMO1、ROCK1、ROCK2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观察鼻咽癌的侵袭性、转移性。

潘媛媛[10](2020)在《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Cancer 1ARC)显示2012年中国新发鼻咽癌约占全球新发鼻咽癌的38%,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的发展,鼻咽癌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2014年我国鼻咽癌新发病例数约为4.46万例(男性约3.16万例,女性约1.30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17%,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第20位。在我国鼻咽癌发病比较集中地区主要为南方的五省(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其中广东省的发病率最高。鼻咽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较为肯定的致病因素有:遗传易感性、EB病毒感染及其他环境危险因素,如食用高含量亚硝酸盐食物、吸烟、饮酒、化学气体和既往接受过射线照射等。由于鼻咽部解剖结构复杂及鼻咽癌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约60%~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颅底破坏,约18%的患者伴有颅内或海绵窦的侵犯,约85%的患者伴有颈部和(或)咽后淋巴结的转移,丧失了手术的机会。鼻咽肿瘤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未分化癌为主,对放疗敏感。因此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近年来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但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仍然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鼻咽癌治疗后复发其病灶对放疗及化疗的敏感性降低,治疗效果较差。目前临床上对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并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因此探索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方案仍是治疗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比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与单纯应用GP方案治疗复发或者转移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为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38例,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应用GP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期以上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客观缓解率为59.1%,疾病控制率为81.%;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为25.0%,疾病控制率为75.0%;两组之间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为7.3个月,4.8个月,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与单纯应用GP方案化疗相比,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客观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二、鼻咽癌复发患者回顾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咽癌复发患者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血浆EB病毒DNA与鼻咽癌预后关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血浆EBV DNA定量检测
    1.3 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
    2.2 EBV DNA水平变化
    2.3治疗前血浆EBV DNA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2.4 治疗前、放疗结束时血浆EBV DNA水平与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
    2.5 治疗前、放疗结束时血浆EBV DN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2.6 预后分析
3 讨论

(3)诱导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搜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数据搜集
    2.3 治疗方法
        2.3.1 诱导化疗
        2.3.2 调强放射治疗
        2.3.3 两组同期治疗方案
    2.4 治疗评价及随访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统计
    3.2 疗效评价
        3.2.1 近期疗效
        3.2.2 远期疗效
    3.3 毒副反应
        3.3.1 早期毒副反应
        3.3.2 晚期毒副反应
    3.4 亚组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尼妥珠单抗疗效获益分析
    4.2 尼妥珠单抗毒副反应分析
    4.3 尼妥珠单抗风险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4)局部晚期鼻咽癌不同周期诱导化疗预后分析以及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后序贯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初始病例资料
    2.3 放射治疗
    2.4 化学治疗
    2.5 观察终点与毒性反应
    2.6 治疗分组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纳入流程
    3.2 基线特征
    3.3 治疗失败模式
    3.4 生存分析
    3.5 预后因素分析
    3.6 辅助化疗
    3.7 治疗模式分组
    3.8 治疗组间生存分析
    3.9 安全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部晚期鼻咽癌最佳治疗选择的新数据
    参考文献

(5)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预后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鼻咽癌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认识
        2 中医诊断
        3 中医治疗
        4 预后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鼻咽癌的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特点
        2 鼻咽癌主要病因
        3 诊断方法
        4 治疗方案
        5 预后因素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二、研究内容
        1 临床病例资料
        2 治疗相关数据
        3 生存数据
    三、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的采集
        2 随访
        3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一、临床病例资料
        1 基本信息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4 治疗方案
        5 生存资料分析
    二、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1 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PFS的单因素分析
        2 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PFS的多因素分析
    三、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1 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OS的单因素分析
        2 影响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OS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生活习惯对NPC患者预后的影响
    二、临床分期对NPC患者预后的影响
    三、实验室检查指标对NPC预后的影响
        1 炎症因子
        2 血小板
    四、治疗方式对NPC预后的影响
        1 手术治疗
        2 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4 中医药治疗时间
第五部分 结论
    一、小结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Ki67增殖抗原表达水平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中的预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Ki67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鼻咽癌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2.2 各项指标诊断鼻咽癌复发的价值分析
3. 讨论

(8)回顾性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鼻咽癌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伦理审查
    1.5 研究方法
    1.6 疗效评价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效果的鼻咽癌患者在各阶段机体免疫相关指标及1年生存情况
    2.2 不同预后情况鼻咽癌患者各阶段机体免疫相关指标及2年生存情况
    2.3 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9)侵袭转移相关标志物ELMO1、ROCK1和ROCK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实验试剂
    3.实验设备
    4.实验方法
    5.染色结果判读
    6.统计方法
结果
    1.ELMO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2.ROCK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3. ROCK2 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结果
讨论
    1.ELMO1的生物学特点和临床意义
    2.ROCK1、ROCK2 的生物学特点和临床意义
    3.ELMO1、ROCK1、ROCK2 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4.本研究的缺点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综述一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复发鼻咽癌挽救性手术方法研究进展
        综述二参考文献
    综述三 棒球之神与鼻咽癌的抗争
        综述三参考文献
    综述四 ELMO1、ROCK1、ROCK2 与肿瘤侵袭转移性的研究进展
        综述四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10)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LNCRNA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鼻咽癌复发患者回顾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发鼻咽癌治疗现状[J]. 何美霖,易俊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11)
  • [2]血浆EB病毒DNA与鼻咽癌预后关系的临床观察[J]. 丁乃昕,张楠,黄生富,何侠,陈震章.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1(10)
  • [3]诱导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回顾性分析[D]. 胡耀仁. 南昌大学, 2021(01)
  • [4]局部晚期鼻咽癌不同周期诱导化疗预后分析以及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后序贯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D]. 刁运连. 南昌大学, 2021(01)
  • [5]Ⅲ-ⅣB期非角化性鼻咽癌预后多因素分析[D]. 马双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Ki67增殖抗原表达水平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中的预测作用[D]. 刘会.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7]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的价值分析[J]. 赵以谦,练键勤,罗春林. 新疆医学, 2020(07)
  • [8]回顾性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鼻咽癌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关系[J]. 姚敬心,朱镇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20(19)
  • [9]侵袭转移相关标志物ELMO1、ROCK1和ROCK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徐文瑞. 青岛大学, 2020(01)
  • [10]阿帕替尼联合GP方案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观察[D]. 潘媛媛.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复发性鼻咽癌患者回顾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