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成铁路增建二线站场改造施工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娜[1](2019)在《中国共产党与“一五”时期的铁路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铁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铁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在此背景下,铁路建设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然而,“一五”时期(1953-1957年)作为新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长期以来缺乏应有关注。以此为切入点,本研究采用文献综法、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着重对此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铁路建设展开系统研究,以期全面认识和了解“一五”时期党领导下的铁路建设的基本面貌。中国共产党与“一五”时期的铁路建设是共和国铁路史、新中国早期工业化、现代化史的重要课题。文章首先回顾了“一五”时期之前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对旧中国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铁路建设的有关内容进行具体阐述。其次,对中国共产党在“一五”时期的铁路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再次,归纳总结了“一五”时期铁路建设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此时期铁路建设的主要特征具体体现为:战备状态兴建铁路的军事性;北京辐射全国的集权性;重点配合工业发展的服务性;普通民众参与建设的广泛性;注重厉行节约的经济性。复次,对中国共产党“一五”时期的铁路建设做简单评价。一方面“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视铁路的先行作用,并以合理正确的顶层设计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动员方法保证铁路建设的进行,确保铁路先行官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经验是值得肯定;另一方面,“一五”时期,急躁冒进思想对铁路建设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最后是结论,对整篇文章所探究的内容给予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五”时期铁路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其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动员方法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制度选择的正确性,更是经济不发达时期铁路大发展的关键所在等。
张红波[2](2019)在《电气化铁路既有站场改造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电气化铁路既有线站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劳力密集型工程,涉及铁路所有专业。具有工期紧、投入劳力多、工效低、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如何在满足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封锁施工的顺利、安全、正点完成站场改造一直是轨道工程施工的重难点。本文结合南昆线南百段增建二线江西村站改造设计方案的优化实例,为类似施工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李育家[3](2019)在《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路局”或“广州局集团”)管内,石长铁路是该铁路局有史以来第一条在单线半自动闭塞、非电气化铁路基础上,进行增建第二线并同步进行自动闭塞和电气化改造的既有线铁路。增建、改造完成后,湖南省政府和广州局集团随即又在该线路上开行了时速160km/h动车组列车,这在全路都属首创。论文以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的管理过程和内容,并讨论了施工计划管理对施工维修作业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施工现场协调等问题。论文分别绘制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作业流程示意图、人工铺轨施工工艺流程图等,以上图示从作业流程和施工工艺的角度,剖析施工作业过程,使施工方案制订、施工计划安排结合施工作业过程。具体做法为,根据施工工艺测算单项施工所需天窗时分,如某一项施工在实施过程中,在非天窗调整日进行施工作业时,其在一个天窗点内作业所需时分大于施工所在线路(分繁忙干线和干线)图定天窗时分(石长铁路属干线,图定天窗时分为施工天窗180分钟、维修天窗120分钟)。原则上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施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由广州局集团运输部负责日常管理)施工月计划管理工程师会要求施工单位重新优化施工方案和作业流程,完善施工工艺,分劈单个天窗日施工工作量,压缩单次施工要点时分。当然,如果施工单位在分劈优化后,单次施工天窗所需时分确实无法小于图定天窗时分的,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专项施工计划协调会,根据会议研究结果,按规定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调度部拍发请示电报。本文基于施工计划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大数据化为发展背景,通过分析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施工计划管理规章体系、优化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严格施工延点考核促施工计划兑现、加强石长铁路开行动车组后施工计划管理、提高安排施工计划的服务意识等角度,提出了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建议与举措。作者寄希望通过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在预防石长铁路施工、行车事故,提高施工效率、区间使用率和天窗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李彪[4](2018)在《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区段运输能力分析及提升改造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大准-大秦通道是蒙西地区煤炭外运运价最低、运距最短的一条径路,极具有市场竞争力。大准铁路上、下游通道运输能力远远大于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单线区段的运输能力,因此,九苏木至燕庄单线区段已成为大准-大秦通道煤炭外运的限制区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是运输能力紧张和运输质量不高,提升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区段通过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首先概述国内外铁路运输能力提升理论研究的成果,并介绍了运输能力提升的理论依据,总结得出铁路运输能力提升的主要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单线区段现有运输设备的基础条件和实际运输组织生产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计算法计算其现有运输条件下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区段的运输能力,提出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单线区段运输能力无法满足近远期运输需求的问题。在对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区段存在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升级和改造有关站场、线路、机车车辆以及优化运输组织方式等提升区段运输能力的方案。同时对这些方案实施后的运输能力进行计算,发现依然无法满足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区段的远期运输需求。最后,提出增加二线的方案且对实施该方案后提升的运输能力进行分析计算,与远期运输需求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增建二线方案能有效地提高九苏木至燕庄区段的铁路运输能力并满足其远期的运输需求。论文针对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区段进行铁路运输能力提升改造方案的分析设计,符合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单线区段运输现状的需求,同时对类似区段及企业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向淑智[5](2017)在《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以宁西增建二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署和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铁路通道网的建设得到了持续发展,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也获得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日益竞争,施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大、效益低的现象,尤其是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水平低更为突出,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保持企业稳步发展,加强施工企业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提高营业线施工管理水平,成为施工企业在营业线施工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为了增强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水平,解决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降低营业线施工成本,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资料查阅等方法进行研究。以宁西增建二线营业线铺架施工成本控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管理理论,对营业线铺架施工成本控制的案例从营业线铺架基地建设、营业线线路改造、铺轨架梁以及铺轨架梁后续施工等施工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了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有思想上重干轻算、成本制度执行不到位、定额单价偏低、作业效率不高、任务分解不彻底、责任落实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均衡、奖惩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同时针对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对策建议,具体提出了:从成本控制思想认识方面:提高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和丰富员工成本控制知识;从成本控制体系方面:以系统理论改进核算单元、以界面理论界定任务分解、以责任成本管理理论划分责任中心、以PDCA理论改进核算体系;从成本控制手段方面:利用技术方法、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措施、利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建议,如完善定额单价、制度与利益挂钩等。
周继广[6](2017)在《Q局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批准,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家大型基建投资项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铁路建设成为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数年铁路对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不可替代,但铁路建设周期过长是铁路建设事业发展的短板。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是制约项目管理的重要因素,对项目进度进行计划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研究发展迅速,但理论最终是需要实际应用检验并在实际项目中改进的,现阶段广泛的实践应用却仍处在一个瓶颈阶段。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铁路工程项目的进度落后、工期延误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对Q局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为在铁路大型工程项目中应用进度管理思想提高具体项目的进度管理水平,为铁路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提供借鉴,整体促进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首先,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进度管理发展的情况,并对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其次开始具体分析Q局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现状,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运用先进的进度管理方法思想,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分析优化,管理过程中主要对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做两点改进:用关键链方法对进度计划进行改进和控制;对于缓冲区的计算采用更加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新计算方法。再后,对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并持续改进。论文最后,对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完工以后的进度管理效果进行了归纳,主要是实现了工期缩短和节约成本的理想效果。并进行了全文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侯栋梁[7](2016)在《渝怀铁路增建二线黔江站站场施工过渡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既有线改建过程中施工过渡方案是站场改建施工顺利开展和完成的关键。本文结合渝怀铁路增建二线黔江站改建工程情况,在分析既有铁路站场施工过渡原则的基础上,从站场专业的角度为黔江站改建施工制定出了一套合理的施工过渡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
王鹏[8](2007)在《川渝黔地区铁路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十一五”时期是加快铁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在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均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克服西南地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的先天不足。在西部大开发及铁路跨越式发展政策提供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下,要实现地方“十一五”规划,铁路应该是先行实施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铁路“十一五”规划制定的路网布局,结合川渝黔两省一市在“十一五”期间的相关规划目标,对川渝黔两省一市在现阶段及未来的经济发展及交通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区域内经济发展与铁路配套规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对处于区域核心地位的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及交通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研究当中发现的问题在铁路既有线扩能、枢纽规划布局及高速铁路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在完成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铁路、公路、航空三种运输方式在区域内的功能优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在三种方式如何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终提出了和谐发展川渝黔地区交通运输网的论断。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结合川渝黔两省一市“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和近年来区域内铁路市场调查,系统分析了铁路在适应地区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提高干线能力、打破枢纽瓶颈、扩大路网规模等应对措施提供了研究依据。2、以成都为例,具体研究了成渝城市群的对外运输通道状况,并对成都市的对外交通需求进行预测,提出的结论是要加快成都、重庆两大铁路枢纽之间高速客运专线和重载货运专线的通道建设进程,以满足成渝经济圈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3、针对区域内铁路要适应两省一市“十一五”工业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川渝黔地区铁路客货运快速通道的建设构想,即形成以兰昆、沪汉蓉、蓉筑穗、沪昆和西南出境通道为主的五大通道。4、综合分析比较了铁路、公路、航空三种运输方式在区域内的功能优劣,即当运距为205km以下时优先发展公路运输,205km~1058km时优先发展铁路运输,当运距达到1058km以上时,优先发展航空运输。并阐述了各种交通方式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和谐发展川渝黔地区交通运输网的论断。
李素红[9](2006)在《电气化铁路增建二线机械铺轨架梁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铁路建设经常采用分期投资、双线单建的方法,即先建设单线投入运营,经过一段时间筹集资金后,再增建二线。这样增建二线的施工就是在先建铁路通车运营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程度地受到运营的制约。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增建二线小间距(4m)、小半径曲线(R-400m)、隧道口架梁等地段,国内现有铺架机械作业均需特殊措施才能顺利施工。神朔铁路复线铺架工程为国内第一条既有线为电气化铁路、设计小间距、小半径曲线的条件下实行机械铺轨架梁的铁路。本文结合神(木北)朔(州)神木北至神池南段增建二线铺架施工,对各种条件下的铺轨架梁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研究。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较详细地介绍了神(木北)朔(州)神木北至神池南段增建二线铺架标段的工程概况及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2.针对神(木北)朔(州)神木北至神池南段增建二线既有线路状况、铺架基地的设置及铺架顺序安排,制定了适合本项目的桥梁、轨排、道碴运输组织机构、行车组织及安全保障措施。 3.详细阐述了自动翻匀枕生产线在既有线铺架施工中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硫磺锚固前的一次翻枕的机械操作、人工挂模锚固速度太慢、组装桥面枕的二次自动翻枕、差速匀枕等。 4.铺轨架梁:采用经改造过的DPK-32型铺轨机和DJK-140型架桥机、并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实现了各种条件下的铺架作业。 (1)采用改造铺轨机和偏铺的方法,合理确定偏铺距离、在偏铺地段两端设计合适的过渡曲线,从而实现了间距4m直线、内曲线、外曲线地段的顺利铺轨。 (2)通过改造架桥机0#柱、2#柱帽和1#柱,实现了架桥机低臂状态顺利在车站、区间接触网下带电运行。 (3)通过详细计算,确定了4m间距内直线、曲线、外曲线、隧道口地段架梁措施。 (4)详细阐述了多处换侧拨接、站场改造和上碴整道的施工机具、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合理组织人员、机械,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拨接成功。采用上下行分步开通的方法施工,减少了施工和运输之间的交叉
Design Department of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ration[10](2005)在《铁路工程地质大事记》文中提出本文简要回顾了1950-2005年间,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系统在铁路基本建设的各个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二、宝成铁路增建二线站场改造施工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成铁路增建二线站场改造施工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与“一五”时期的铁路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一五”时期之前的铁路建设 |
一、旧中国铁路概述 |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铁路建设 |
第二章 “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铁路建设 |
一、新线建设 |
二、旧线改造 |
第三章 “一五”时期铁路建设的主要特征 |
一、军事性:战备状态下的铁路建设以及半军事化的铁路管理 |
二、集权性:北京辐射全国的铁路建设以及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 |
三、服务性:配合重工业发展为服务重点 |
四、广泛性:铁路系统内部的全员性以及某种程度的全民性 |
五、经济性:厉行节约的建设原则以及修路促经济的建设目的 |
第四章 “一五”时期铁路建设评析 |
一、“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 |
二、“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铁路建设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电气化铁路既有站场改造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既有车站概况 |
2 原设计方案 |
3 方案分析及优化 |
3.1 设计方案分析 |
3.2 优化方案与原设计方案对比 |
3.3 优化后方案 |
4 现场施工组织 |
4.1 施工步骤划分 |
4.2 施工要点 |
5 结语 |
(3)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在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
2.1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的作用 |
2.2 国外典型施工计划管理模式简介 |
2.3 我国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简介 |
2.4 国铁的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制 |
2.4.1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岗位设置 |
2.4.2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构职责 |
2.4.3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的工作流程 |
2.4.4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制度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
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
3.1.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定义 |
3.1.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分类 |
3.1.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规律 |
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特点 |
3.2.1 目标侧重不同 |
3.2.2 资源占用不同 |
3.2.3 管理力度不同 |
3.2.4 结合部难管理 |
3.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导致事故典型案例 |
3.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
4.1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模式 |
4.2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影响 |
4.2.1 人的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
4.2.2 设备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
4.2.3 环境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
4.2.4 管理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
4.3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 |
4.3.1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不足 |
4.3.2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阶段划分 |
4.4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剩余工程施工计划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研究 |
5.1 优化规章制度 |
5.1.1 确保规章制度的完整性 |
5.1.2 确保规章制度的时效性 |
5.1.3 确保规章制度的准确性 |
5.1.4 确保规章制度的直观性 |
5.1.5 配套完善修程修制改革 |
5.1.6 制定防止漏交命令措施 |
5.2 优化运输组织 |
5.2.1 实行施工分号列图 |
5.2.2 加强施工现场协调 |
5.2.3 完善施工信息平台 |
5.2.4 完善车站可视系统 |
5.2.5 优化调车天窗设置 |
5.3 优化知识培训 |
5.3.1 培训优化车务专业管理知识 |
5.3.2 培训优化施工计划管理知识 |
5.3.3 培训优化天窗综合利用知识 |
5.3.4 培训优化施工实施工艺知识 |
5.3.5 培训优化施工正点组织知识 |
5.3.6 培训优化动车天窗计划知识 |
5.3.7 培训优化计划文字表述知识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区段运输能力分析及提升改造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铁路运输能力研究现状 |
1.3.1 国内铁路运输能力研究现状 |
1.3.2 国外铁路运输能力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相关基础理论 |
2.1 铁路运输的特点及其组织方式 |
2.1.1 铁路运输的特点 |
2.1.2 铁路运输组织 |
2.2 铁路运输能力的涵义 |
2.2.1 铁路运输能力 |
2.2.2 铁路通过能力 |
2.2.3 铁路输送能力 |
2.3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
2.4 铁路运输能力提升措施 |
2.4.1 影响铁路运输能力的因素 |
2.4.2 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措施 |
2.5 本章小节 |
3 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段运输能力现状分析与计算 |
3.1 九苏木至燕庄段主要技术设备概况 |
3.1.1 车站基本概况 |
3.1.2 线路 |
3.1.3 轨道 |
3.1.4 路基 |
3.1.5 电气化 |
3.1.6 机务、车辆 |
3.1.7 通信、信号 |
3.1.8 电力 |
3.2 九苏木至燕庄区段现有运输能力的分析计算 |
3.2.1 各个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
3.2.2 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
3.2.3 整体运输能力分析 |
3.3 九苏木至燕庄区段近远期运输需求分析 |
3.3.1 地方运量需求分析 |
3.3.2 通过运量需求分析 |
3.3.3 区段货流密度需求分析 |
3.4 九苏木至燕庄区段现有设备和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现有设备对运输能力的影响 |
3.4.2 运输组织方式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近期九苏木至燕庄区段运输能力的提升改造方案设计 |
4.1 近期运输能力提升的措施 |
4.2 运输设备改造方案 |
4.2.1 车站现有设备改造方案 |
4.2.2 线路现有设备改造方案 |
4.2.3 机车车辆及有关设备改造方案 |
4.2.4 改造方案提升运输能力的效果 |
4.3 运输组织方式改造方案 |
4.3.1 行车闭塞方式升级改造 |
4.3.2 增加列车编组 |
4.3.3 加强运输组织管理 |
4.3.4 优化方案提升运输能力的计算 |
4.4 本章小节 |
5 远期九苏木至燕庄区段运能方案设计 |
5.1 增建二线方案的提出 |
5.2 增建二线方案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
5.3 增建二线左、右侧的选择 |
5.4 增建二线路线选择概况 |
5.5 增建二线后运输能力提升计算分析 |
5.5.1 各个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
5.5.2 整体运输能力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以宁西增建二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成本控制的定义 |
2.2 成本控制的要素 |
2.2.1 成本控制的对象 |
2.2.2 成本控制主体 |
2.2.3 成本控制目标 |
2.3 成本控制的原则 |
2.4 成本控制理论 |
2.4.1 责任成本理论 |
2.4.2 界面理论 |
2.4.3 系统理论 |
2.4.4 PDCA理论 |
第三章 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案例 |
3.1 宁西增建二线的基本情况介绍 |
3.1.1 项目概况 |
3.1.2 营业线施工组织机构 |
3.1.3 成本控制理念 |
3.1.4 成本编写内容 |
3.1.5 成本控制程序 |
3.1.6 营业线成本控制开展情况 |
3.2 营业线施工成本形成 |
3.2.1 工程数量 |
3.2.2 营业线施工部署 |
3.2.3 工程划分及资源配置 |
3.2.4 营业线施工初始成本测算 |
3.2.5 营业线施工成本形成过程 |
3.3 营业线施工最终成本核算 |
第四章 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
4.1 营业线铺架基地施工方面 |
4.2 营业线线路改造方面 |
4.3 营业线铺轨架梁施工方面 |
4.4 营业线铺轨架梁后续施工方面 |
4.5 初始与结束时成本核算方面 |
第五章 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思想上重干轻算 |
5.2 任务分解不彻底 |
5.3 责任落实不到位 |
5.4 资源配置不均衡 |
5.5 成本制度执行不到位 |
5.6 定额单价偏低 |
5.7 作业效率不高 |
5.8 奖惩力度不够 |
第六章 改进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
6.1 从成本控制认识方面 |
6.2 从现有成本控制体系方面 |
6.2.1 以系统理论改进任务核算单元 |
6.2.2 以界面理论界定任务分解 |
6.2.3 以责任成本控制理论建立责任中心 |
6.2.4 以PDCA循环理论改进核算体系 |
6.3 从成本控制手段方面 |
6.3.1 利用技术方法 |
6.3.2 加强制度建设 |
6.3.3 完善组织措施 |
6.3.4 利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Q局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项目进度管理发展情况 |
1.2.1 国外项目进度管理发展情况 |
1.2.2 国内项目进度管理发展情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
2.1 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理解 |
2.1.1 项目的概念及任务分解 |
2.1.2 项目进度管理概念 |
2.1.3 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
2.2 关键链法项目进度管理 |
2.2.1 关键链方法的理论基础 |
2.2.2 关键链方法的基本思想 |
2.2.3 关键链方法和传统关键线路法的区别 |
2.2.4 关键链法项目进度管理的优点 |
2.2.5 关键链法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步骤 |
2.3 关键链的项目缓冲区计算和管理 |
2.3.1 项目缓冲区的尺寸计算 |
2.3.2 关键链项目缓冲区的管理 |
第三章 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主要概况 |
3.1.1 各子项目主要概况 |
3.1.2 各子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表 |
3.2 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现状 |
3.2.1 项目组织机构设立 |
3.2.2 各子项目主要工作流程 |
3.2.3 项目工期计划安排 |
3.2.4 劳力、设备、物质等资源供应计划 |
3.3 项目的进度控制 |
3.4 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影响本工程项目进度目标的主要因素 |
3.4.2 项目进度计划存在的问题 |
3.4.3 项目进度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优化 |
4.1 项目组织机构的优化 |
4.2 各子项目主要施工工序流程的优化 |
4.3 项目进度计划的优化 |
4.3.1 识别各子项目施工工期的制约因素 |
4.3.2 对项目总体关键链分析 |
4.3.3 分析接触网子项目关键链 |
4.3.4 项目的整体优化 |
4.4 劳力、设备、物质资源优化 |
第五章 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 |
5.1 通过对缓冲区监控实现进度的控制和持续优化 |
5.1.1 缓冲区监控实现进度的控制 |
5.1.2 关键链上首个分部工程完成后的继续优化 |
5.2 项目进度的管理控制措施 |
5.2.1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与管理的流程 |
5.2.2 项目进度计划的现场管理 |
5.3 建立项目进度计划执行激励考核机制 |
第六章 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效果 |
6.1 进度计划更加合理,实现了工期缩短 |
6.2 充分考虑资源约束,降低了项目成本 |
6.3 实行考核激励,提高了组织效率 |
6.4 项目进度管理成果在Q局得到推广应用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
7.3.1 不足之处 |
7.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渝怀铁路增建二线黔江站站场施工过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黔江站工程概况 |
1.1 既有黔江站概况 |
1.2 渝怀增建第二线黔江站改建情况 |
1.2.1 增建二线黔江站设计情况 |
1.2.2 黔江站改建重点工程概述 |
2 黔江站施工过渡方案设计 |
2.1 站场施工过渡方案制定原则 |
2.2 过渡方案设计 |
2.3 过渡方案优化 |
3 结语 |
(8)川渝黔地区铁路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川渝黔地区铁路发展现状 |
1.3 川渝黔地区社会发展对铁路的需求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和方法 |
第2章 "十一五"川渝黔两省一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区域内铁路市场调查 |
2.1 四川省 |
2.2 重庆市 |
2.3 贵州省 |
2.4 两省一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
2.5 两省一市铁路运量趋势 |
2.6 2006年两省一市铁路吸引区内经济现状及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
2.6.1 2006年吸引区两省一市经济现状 |
2.6.2 2006年吸引区两省一市社会运量现状 |
2.6.3 2006年两省一市铁路主要营销指标完成情况 |
2.6.4 2007年吸引区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
2.7 客流趋势预测 |
2.7.1 客运市场分析 |
2.7.2 2006年铁路定期客流旅客问卷调查情况 |
2.7.3 2006年两省一市铁路春、暑运及黄金周旅客运输完成情况 |
2.7.4 2007年铁路客运市场预测分析 |
2.8 货源趋势预测 |
2.8.1 2007年两省一市铁路市场需求 |
2.8.2 2007年市场铁路货源变化情况 |
2.8.3 铁路有效货源预测 |
2.9 运输能力分析 |
2.9.1 线上能力 |
2.9.2 点上能力 |
2.9.3 局间交接口能力 |
2.9.4 机车能力 |
2.9.5 能力补强重点 |
2.10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成渝城市群的对外交通发展 |
3.1 成渝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
3.1.1 成渝城市群的比较优势 |
3.1.2 成渝城市群的劣势 |
3.2 成都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3.2.1 公路、铁路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3.2.2 民航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3.3 成都市对外运输通道现状 |
3.3.1 成渝通道现状 |
3.3.2 铁路运输服务水平 |
3.3.3 公路运输网络服务水平 |
3.3.4 成都市对外运输存在的问题 |
3.4 成都市对外交通需求预测 |
3.4.1 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
3.4.2 客运量预测 |
3.4.3 货运量预测 |
3.4.4 方向运量比重预测 |
3.4.5 方向运量预测 |
3.4.6 成渝方向客运交通量预测 |
3.4.7 成渝方向货运交通量预测 |
3.5 成都市对外交通的规划研究 |
3.5.1 成都市对外交通成渝方向的规划研究 |
3.5.2 广域网运输大通道的规划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铁路要适应两省一市"十一五"工业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4.1 川渝黔两省一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目标 |
4.1.1 四川省 |
4.1.2 重庆市 |
4.1.3 贵州省 |
4.2 铁路要适应两省一市"十一五"工业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4.2.1 路网总体规模不够 |
4.2.2 干线能力不足 |
4.2.3 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不高,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4.2.4 枢纽能力不足,设施不健全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川渝黔地区铁路客货运快速通道建设 |
5.1 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
5.2 高速铁路的优势 |
5.3 川渝黔地区快速客货运通道建设 |
5.3.1 四川省以成都为中心的快速客货运通道建设 |
5.3.2 重庆市客货运通道建设 |
5.3.3 贵州省以贵阳为中心的客货运通道建设 |
5.3.4 西南出境通道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三大铁路枢纽建设及运量规划 |
6.1 三大枢纽概况 |
6.1.1 成都枢纽 |
6.1.2 重庆枢纽 |
6.1.3 贵阳枢纽 |
6.2 三大铁路枢纽客货运建设规划 |
6.2.1 成都枢纽 |
8.2.2 重庆枢纽 |
6.2.3 贵阳枢纽 |
6.2.4 货运战略装车点建设 |
6.2.5 货场功能的完善 |
6.2.6 机车车辆基地建设 |
6.3 三大枢纽客货运规划建设保障措施 |
6.3.1 优化运输组织,挖掘运输潜力,努力实现运输效率效益最大化 |
6.3.2 推进枢纽站场现代化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铁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货服务体系建设 |
7.1 面向客货需求,加强市场营销 |
7.1.1 巩固和提高铁路在中长途客运和大宗货运市场中的份额 |
7.1.2 提高短途客运和高附加值货运市场份额 |
7.1.3 重点拓展商务高端客流和旅游客流 |
7.2 完善客运服务设施,提高竞争力 |
7.2.1 完善客运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
7.2.2 提高客站自动化水平,为旅客提供便捷的乘车服务 |
7.3 补强货运设施,完善货场功能 |
7.4 以信息化手段完善客货运服务体系 |
7.4.1 实现运输管理智能化 |
7.4.2 实现客货营销管理社会化 |
7.4.3 实现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
7.4.4 实现面向客户的旅客出行信息及货运信息地有效传递 |
7.5 大力引进新型客车车辆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和谐发展西南综合交通运输网 |
8.1 公路、铁路、航空发展现状及趋势 |
8.1.1 我国公路建设与发展概况 |
8.1.2 我国航空发展概况 |
8.1.3 我国铁路建设与发展概况 |
8.1.4 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区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8.2 三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功能定位 |
8.2.1 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
8.2.2 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性 |
8.2.3 民航运输的技术经济特性 |
8.2.4 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比较 |
8.2.5 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
8.3 铁路快速发展的动因 |
8.3.1 铁路建设与国民经济计划的适应性 |
8.3.2 四川、贵州及重庆的客货运输总体需求增长 |
8.3.3 铁路建设面临的紧迫性 |
8.4 区域背景下西部铁路建设的必要性 |
8.4.1 川渝黔地区铁路建设的区域特性 |
8.4.2 区域内未来铁路运量预测 |
8.4.3 区域内铁路建设面临的形势 |
8.4.4 成渝运输市场的竞争概况及趋势 |
8.5 发达国家铁路发展水平以及对我国铁路建设的启示 |
8.5.1 工业化发展阶段铁路运输的特点 |
8.5.2 工业化发展阶段铁路运输的经济社会特点和发展趋势 |
8.5.3 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
8.5.4 对我国现阶段铁路运输的对策建议 |
8.6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主要工作业绩 |
(9)电气化铁路增建二线机械铺轨架梁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现状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神(木北)朔(州)二线工程简介 |
2.1 工程概况 |
2.2 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
2.3 主要工程数量 |
第3章 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
3.1 临时设施 |
3.2 组织机构及劳力布置 |
3.3 材料计划 |
3.4 主要机械设备安排 |
3.5 总体施工方案和工期安排 |
第4章 运输方案 |
4.1 增建第二线铺架施工中运输的特点 |
4.2 工程运输机构的设置、作业范围、定员即投入的技术设备 |
4.3 铺架期间的临时通信、信号及行车指挥系统 |
4.4 既有线铺架施工运输行车组织 |
第5章 自动翻匀枕生产线组装铁路轨节施工技术 |
5.1 生产线的基本构造及特点 |
5.2 施工工艺 |
5.3 设备人员 |
5.4 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 |
第6章 铺架施工 |
6.1 机械铺轨 |
6.2 机械架梁 |
6.3 换侧拨接 |
6.4 站场改造 |
6.5 上碴整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技术简历 |
四、宝成铁路增建二线站场改造施工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与“一五”时期的铁路建设[D]. 王丽娜.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2]电气化铁路既有站场改造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的探讨[J]. 张红波. 价值工程, 2019(14)
- [3]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D]. 李育家.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4]大准铁路九苏木至燕庄区段运输能力分析及提升改造方案设计[D]. 李彪.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5]营业线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以宁西增建二线为例[D]. 向淑智.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03)
- [6]Q局干武铁路四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周继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7)
- [7]渝怀铁路增建二线黔江站站场施工过渡方案研究[J]. 侯栋梁. 重庆建筑, 2016(04)
- [8]川渝黔地区铁路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D]. 王鹏.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6)
- [9]电气化铁路增建二线机械铺轨架梁施工技术[D]. 李素红.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10]铁路工程地质大事记[J]. Design Department of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ration. 铁道工程学报, 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