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实践

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实践

一、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论文文献综述)

王焱,华向东[1](2022)在《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检测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62例CRC患者作为CRC组,另选取同期在本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对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CR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CEA水平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CRC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CE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RC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CRC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CEA检测值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1),CRC患者治疗后恶化时的D-二聚体检测值、CEA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后好转时的检测值(P<0.01),CRC患者术前D-二聚体检测值、CEA检测值明显低于术后检测值(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E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 CRC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疾病处于晚期或预后不良,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CRC病情进展和临床疗效的检测指标。

荣智慧,谢晓燕[2](2021)在《sdLDL-C、Hcy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指标检测运用于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文章将2019年1月—2020年5月本院诊断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用作试验组分析指标资料,并对试验组开展亚组区分,将单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三支病变患者分别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同时选用同时间段内100个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指标资料,关注对照组与试验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数据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数据结果、D-二聚体检测数据结果,分析试验组各亚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数据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数据结果、D-二聚体检测数据结果,统计血清sdLDL-C、Hcy、D-二聚体含量与CHD病变支数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检测数据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试验3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检测数据结果明显高于试验1组(P <0.05),试验3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检测数据结果明显高于试验2组(P <0.05);血清sd LDL-C、Hcy、D-二聚体含量与CHD病变支数均有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诊断过程中选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指标检测有助于其临床诊断。

赵淑慧[3](2021)在《28~34孕周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HDP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28~34孕周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与HDP发生、进展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HDP的可能预测价值,通过分析孕期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早期发现HDP、延缓HDP的进展、改善母婴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收住的HDP孕妇1175例,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HDP孕妇222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91例为对照组,共纳入研究对象313例。222例HDP孕妇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A组)75例,非重度子痫前期组(B组)64例,重度子痫前期组(C组)83例,对照组(D组)91例。研究对象入院后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龄、孕次、产次等。均于空腹抽血化验,随后立即送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将各项纳入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HDP中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比较各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HDP发生及严重性的预测价值并获得理想的截断值。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A+B+C组FIB为(4.68±0.77)g/L,D组FIB为(4.07±0.50)g/L;A+B+C组PT为(9.78±0.53)s,D组PT为(10.83±1.15)s;A+B+C组TT为(12.77±0.90)s,D组TT为(13.60±0.70)s;A+B+C组D-二聚体为(2.63±2.98)ug/ml,D组D-二聚体为(0.79±0.33)ug/ml。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T、TT降低,FIB、D-二聚体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A+B+C组PLT为(179.90±49.94)×109/L,D组PLT为(242.31±55.06)×109/L;A+B+C组MPV为(11.82±1.35)fl,D组MPV为(10.61±0.87)fl;A+B+C组PCT为(0.21±0.006)%,D组PCT为(0.24±0.006)%;A+B+C组PDW为(15.40±2.45)%,D组PDW为(12.84±1.66)%。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T、PCT降低,MPV、PDW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组间凝血功能指标比较:FIB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T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观察组组间血小板参数比较:PLT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MPV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T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W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B的OR值为2.591,P=0.054;PT的OR值为0.429,P=0.026;TT的OR值为0.789,P=0.422;D-二聚体的OR值为61.348,P=0.000;PLT的OR值为0.986,P=0.047;MPV的OR值为0.993,P=0.979;PCT的OR值为284.971,P=0.365;PDW的OR值为1.274,P=0.057。结果显示PT、D-二聚体、PLT对HDP有预测价值(P<0.05)。7.使用统计学软件绘制ROC曲线,PT预测HDP的曲线下面积为0.850,P<0.05,表明PT对HDP的诊断有预测意义,灵敏度为74.8%,特异性为80.2%,界值为10.05s;D-二聚体预测HDP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P<0.05,表明D-二聚体对HDP的诊断有预测意义,灵敏度为81.1%,特异性为96.7%,界值为1.355ug/ml;PLT预测HDP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P<0.05,表明PLT对HDP的诊断有预测意义,灵敏度为74.8%,特异性为74.7%,界值为207.75×109/L。联合检测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LT+PT、PLT+D-二聚体、PT+D-二聚体、PLT+PT+D-的灵敏度分别为82.9%、90.1%、87.8%、90.1%,特异性分别为86.8%、90.1%、93.4%、92.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大于单独检测,对HDP的诊断有较好的预测意义,有较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8.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D-二聚体、MPV、PDW与HD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67,0.598,0.385,0.275,P<0.05;PT、TT、PLT、PCT与HDP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34,-0.234,-0.461,-0.349,P<0.05。PLT、PT、D-二聚体三者具有相关性,PLT与PT呈正相关,r=0.320,P<0.05;PLT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329,P<0.05;PT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219,P<0.05。结论:1.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HDP有相关性,且与正常妊娠相比,HDP患者的PT、TT、PLT、PCT降低,FIB、D-二聚体、MPV、PDW升高。2.随着HDP病情的加重,血小板活化异常明显,血液高凝状态程度进一步加重。3.D-二聚体、PT和PLT三者具有相关性,对HDP有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袁野[4](2021)在《早期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在单侧TKA及UKA术后发生DVT的预测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早期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及单侧膝单髁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测价值,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骨科住院,确诊为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行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男性16例,女性58例,年龄50-86岁。收集整理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全膝关节置换组(TKA)患者38例,膝单髁置换组(UKA)患者36例;根据术后7天内下肢深静脉及肌间静脉多普勒彩色超声结果有无血栓形成各分两个亚组:其中全膝关节置换组分为非血栓组(TKA-1)28例,血栓组(TKA-2)10例(均为无症状血栓患者)。其中膝单髁置换组分为非血栓组(UKA-1)27例,血栓组(UKA-2)9例(均为无症状血栓患者);收集术前及术后1 d、2 d、5 d、7 d的D-二聚体值及下肢深静脉及肌间静脉多普勒彩色超声结果,并统计分析D-二聚体值对不同术式术后发生DVT的影响。结果:TKA-1组与TKA-2组相比,两组的D-二聚体的峰值均出现2次。两组峰值均为术后第1 d和术后第5 d。D-二聚体峰值在TKA-2组中表现为术后1d达到,术后2 d数值下降,第二次峰值出现在术后5 d。术后1 d中位数为5.03mg/L,四分位数范围(4.22-5.78)mg/L。术后5d中位数为2.87 mg/L,四分位数范围(2.43-2.97)mg/L。与TKA-1组相比,TKA-2组术后1 d,2 d,5 d,7 d 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绘制ROC曲线时需要测得TKA-1组与TKA-2组对应时间点的D-二聚体值,得到术后第2 d截断点为1.010 mg/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0%和92.86%;术后第5 d截断值为2.330 mg/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和82.14%,术后第5 d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UKA-1组与UKA-2组相比,两组的D-二聚体的峰值均出现2次。两组峰值均为术后第1 d和术后第5 d。D-二聚体峰值在TKA-2组中表现为术后1 d达到,术后2 d数值下降,第二次峰值出现在术后5 d。D-二聚体峰值在UKA-2组中表现为术后1 d达到,术后2 d数值下降,第二次峰值出现在术后5 d。术后1d中位数为3.97 mg/L,四分位数范围(3.04-5.35)mg/L,术后5 d中位数为2.97mg/L,四分位数范围(2.10-3.43)mg/L。与UKA-1组相比,UKA-2组术后1 d,2 d,5 d,7 d D-二聚体的检测检测结果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绘制ROC曲线时需要测得UKA-1组与UKA-2组对应时间点的D-二聚体值,可得到术后第5 d截断值为1.920 mg/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9%和85.19%,术后第7 d截断值为1.370 mg/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56%和96.30%。术后第5 d 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结论:1.TKA术后第2 d D-二聚体的变化,对排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TKA术后第5 d D-二聚体的变化,对于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UKA术后第5 d D-二聚体的变化,对于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UKA术后第7 d D-二聚体的变化,对排除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TKA及UKA术后早期D-二聚体呈双峰状变化,对术后DVT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指导临床治疗。

张晖[5](2021)在《d-二聚体在诊断慢性假体周围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纤维蛋白原在慢性假体周围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关节科就诊106例慢性假体周围感染、无菌性松动、骨关节炎患者,依据严格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6例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分为三组:A组20例患者行一期感染旷置术+二期翻修术;B组26例无菌性松动患者行一期关节翻修术;C组30例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膝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来评估血清d-二聚体在三组间的应用价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进行统计评估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等诊断效力。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组d-二聚体水平为935(753,1250)ng/m L,高于松动组的152(122,288)ng/m L和正常组的127(96,195)n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3,P<0.05;Z=5.09,P<0.05)。将感染组作为实验组,其余两组作为对照组,对各炎性指标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慢性假体周围感染的d-二聚体最佳阈值397ng/m L,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3.33%,AUC为0.964;C反应蛋白最佳阈值4.72mg/L,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1.11%,AUC为0.786;血沉的最佳阈值为43mm/h,灵敏度为70.59%、特异度为95.56%,AUC为0.81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最佳阈值为2.66ug/ml,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8.89%,AUC为0.786;纤维蛋白原最佳阈值为3.64g/L,灵敏度为47.06%、特异度为95.56%,AUC为0.786。结论:慢性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较高,是诊断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的一个有前景的指标。

王义[6](2021)在《不同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筛查脑卒中患者下肢DVT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收集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不同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靠性,并根据统计结果重新界定风险评估等级,更加准确地筛查出高危患者。最终为脑卒中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防治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分级干预策略,为各医院脑卒中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防治流程提供借鉴。[方法]1.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本组病例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某三甲医院329名脑卒中患者,确诊为深静脉血栓的96例患者作为血栓组,未诊断为深静脉血栓的233例患者为无栓组。2.使用Excel2007数据库收集数据并双人核查录入,使用SPSS19.0软件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风险因素。3.计算Padua评分量表、Wells评分量表、D-二聚体及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等,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估单独应用Pauda评分量表、Wells评分量表和D-二聚体及两两联合使用预测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的筛查能力;[结果]1.患者基本信息:本研究共纳入329名脑卒中住院患者,其中233为非深静脉血栓患者,96例为深静脉血栓患者,经Padua评分量表有140例高危患者占42.55%,经Wells评分量表有175例中危患者占53.19%,高危患者68例,占20.67%,有149名D-二聚体阳性患者,占45.29%。96例脑卒中患者确诊深静脉血栓,其中D-二聚体阳性有86例占89.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D-二聚体、NIHSS量表、Padua评分量表、Wells评分量表、BI指数、吸烟史、卧床>3天、脱水治疗、康复治疗、抗凝治疗、糖尿病、冠心病、感染、高脂血症与DVT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进一步对相关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D-二聚体是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临床评分量表对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测价值:329例患者中,采用Padua评分量表二分类法临床评估为低危组(189例),占总人数57.45%、高危组(140例),占总人数42.55%;Padua评分量表对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其敏感度为81.30%,特异度为76.00%,约登指数0.57,Wells评分量表三分类法临床评估为低危组(86例),占总人数26.14%、中危组(175例),占总人数53.19%、高危组(68例),占总人数20.67%;Wells评分量表对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其敏感度为78.00%,特异度为66.00%,约登指数0.44。3.D-二聚体对确诊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测价值:329例研究对象中,D-二聚体检测结果范围0.80-1.00mg/L,其中阳性结果149例中,经下肢血管彩超确诊深静脉血栓者86例(57.71%);阴性180例,确诊深静脉血栓者10例(5.56%),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75.00%,约登指数为0.64。4.临床评分量表及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Padua量表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为0.845;Wells量表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为0.741;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Padua量表联合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Wells量表联合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结果显示Padua量表联合D-二聚体优于单独采用Padua量表与D-二聚体检测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统计学分析显示该ROC曲线下面积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较高,由于其解剖因素多发生于单侧肢体,左侧肢体常见。2.冠心病及D-二聚体升高是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3.单独使用Padua评分量表筛查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优于Wells评分量表。4.采用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可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且Padua量表联合D-二聚体的筛查效果优于Wells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有助于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患者。

杨俊英,马骏,王天雄,郑连鹏[7](2021)在《D-二聚体升高和肿瘤良恶性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探究D-二聚体检测值升高与消化道肿瘤良恶性之间的关系,为更好的进行消化道肿瘤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现肿瘤转移灶分为发现转移组和未发现转移组;按照是否进行化疗分为化疗组和非化疗组;按照国际ULCC2002分期分为I+II期组和III+IV期组,利用全自动血凝检测仪检测患者血浆的D-二聚体数值,对比分析D-二聚体检测值与消化道肿瘤良恶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转移组患者D-二聚体(9.74±0.73)mg/L,高于未发现转移组(3.29±0.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D-二聚体(5.47±0.13)mg/L,高于非化疗组(3.28±0.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期组D-二聚体(2.48±0.11)mg/L,低于III+IV期组的(6.46±0.1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胰腺癌D-二聚体值最高,肠癌、胃癌、食管癌依次下降。结论 D-二聚体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指标,对于观察病情以及评价化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为,D-二聚体检测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的进展,所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发展程度。

张梦显[8](2021)在《多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测的效能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体检者的这三项血清学指标数值是否不同,如果不同,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下,三项抽血化验的结果各自检测与一起检测结果比较,哪种检测方法更具有优势。该疾病患者的卒中量表与三项血清学指标数值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近三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来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本病患者于入院第二日清晨抽取静脉血接受抽血化验检测,并由两位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检查并填写卒中评分量表,嘱咐患者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健康体检者于体检当日抽血检测。比较两组间基本情况有无差异。比较两组间的三项抽血化验结果有无差别。比较观察组中卒中评分量表与三项抽血化验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分析本病患者中三项抽血结果中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误诊率等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抽血化验结果,本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抽血化验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分析发现卒中评分量表与本病患者的胱抑素C、D-二聚体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具有正向的相关性(均P<0.05),而与同型半胱氨酸无关(P>0.05)。本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抽血化验结果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病患者的多指标联合检测该疾病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98%、93%,均高于三种指标各自的检测结果。经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在检测该疾病中都有很好的效果。分析发现,单一指标抽血化验结果与多指标联合分析结果有差异。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评分量表与胱抑素C、D-二聚体水平均具有正向的相关性,而与同型半胱氨酸无关。患者的三项抽血化验的结果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效果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吕志明[9](2021)在《联合检测术前D-二聚体、CA199、NLR在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术前D-二聚体、CA19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患者共142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胰腺癌组(79)和良性病变组(63),比较二组的一般资料及术前D-二聚体、CA199、及NLR有无统计学差异。绘制术前D-二聚体、CA199、NLR预测胰腺恶性肿瘤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YOUDE指数得出各自的敏感性、特异度及临界值。在胰腺癌组中根据三者所对应临界值将其各自分为高低二组。比较各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P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及术后生存时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CA199、D-二聚体及NLR的值为胰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胰腺癌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CA199为0.900(95%CI 0.845-0.954),D-二聚体为0.891(95%CI0.835-0.946),NLR为0.768(95%CI 0.691-0.844),所对应敏感度,特异度,界值分别为;(CA199:74.7%,93.7%,108),(D-二聚体:84.8%,84.1%,306),(NLR:50.6%,93.7%,3.2)。三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 0.886-0.975),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87.3%。NLR=3.2为临界值时,高NLR组与低NLR组在肿瘤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二聚体为306为临界值时,高D-二聚体组与低D-二聚体组在肿瘤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199=108为临界值时,高CA199组与低CA199组在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切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高CA199、高D-二聚体及高NLR为胰腺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应的HR(95%CL)分别为1.001(1.000-1.002)、1.004(1.002-1.005)、1.184(1.106-1.267),所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4、0.000、0.000。术后中位生存时间;高CA199组为9月(95%CI 10.238-11.762)、低CA199组为20月(95%CI 16.323-23.677)(?2值41.734,P值0.000);高D-二聚体组为9月(95%CI 8.119-9.881)、低D-二聚体组为13月(95%CI 9.442-16.558)(?2值7.689,P值0.006);高NLR组为9月(95%CI 8.174-9.826)、低NLR组为18月(95%CI 15.798-20.202)(?2值28.939,P值0.000)。结论:术前CA199、D-二聚体及NLR的值有望成为术前预测胰腺肿瘤性质的指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胰腺恶性肿瘤可否切除及预测术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宫春雨[10](2021)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诊疗提出新的思考方向。方法本论文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结直肠癌组:选取2015年6月-2020年9月于我院(现辽宁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已确诊为结直肠癌,并且术后免疫组化结果明确指出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共100例。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45岁-80岁。对照组:随机抽取医院10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43岁-77岁。将结直肠癌组按术后分化程度、病理分期(p TNM)、Dukes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再分别测定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其中结直肠癌组入选标准:既往无其他肿瘤病史;影像学诊断为CRC,并且术前明确病理学结果;近1个月内未实施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无血栓及出血性疾病病史以及曾服用止血药物病史;一般身体状况较好,可耐受腹部大手术;无糖尿病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无肝转移癌的患者。对照组:近1个月内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无血栓及出血性疾病病史;近2个月内未口服过或用过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无心脏、肝脏、肾脏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近2个月内无活动性的出血者;无急性炎症反应的患者;无糖尿病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其结直肠癌组排除标准:既往有其他肿瘤病史;影像学诊断为结直肠癌,但没有术前明确的病理学结果;近1个月内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有血栓及出血性疾病病史;2个月内曾经服用过影响止血以及凝血的药物;一般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腹部大手术;患有糖尿病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有肝转移癌的患者。对照组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有血栓及出血性疾病病史;2个月内曾经服用过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有心脏、肝脏、肾脏等多脏器功能障碍者;近2个月内有活动性的出血者;有急性炎症反应的患者;患有糖尿病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结果1.CRC患者(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2.血浆D-二聚体水平确实与分化程度、病理分期、Dukes分期,肿瘤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低分化癌显着高于高分化癌,晚期患者显着高于早期患者,肿瘤侵犯程度较深的患者显着高于侵犯深度较浅者,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者显着高于无转移者。结论血浆D-二聚体如一名监管员,它能管理人类机体的抗凝血功能,同时也是一种预测因子。在结直肠癌的各种分型与分期中,血浆D-二聚体充分展示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并对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极大的指向性。无论是在隆起型、浸润型、还是溃疡型,或其余一些罕见的分型中,它都有指向功能,不仅提示机体的凝血功能,当其数值升高时,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因子,及产生纤溶亢进的重要分子标志物。目前医院有些临床科室对于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的相关复查生化指标上均不常行血浆D-二聚体的检查,本研究对于结直肠癌诊疗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并且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给予临床值班医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论文提纲范文)

(1)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检测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
        1.3.2 治疗方法
        1.3.3疗效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
    2.2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CRC患者D-二聚体检测水平比较
    2.3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CRC患者CEA检测水平比较
    2.4 CRC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CE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28~34孕周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HDP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第2章 综述
    2.1 正常机体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
        2.1.1 正常机体的凝血功能指标
        2.1.2 正常机体的血小板参数
    2.2 正常妊娠期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2.2.1 正常妊娠期凝血系统的变化
        2.2.2 正常妊娠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2.3 HDP的发病机制
    2.4 HDP凝血-抗凝系统的变化
        2.4.1 血管内皮损伤
        2.4.2 血小板活化
        2.4.3 抗凝物质的改变
    2.5 HDP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改变
    2.6 HD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2.7 小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检测仪器和研究方法
        3.2.1 检测仪器
        3.2.2 研究方法
    3.3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纳入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的分析
    4.2 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4.3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的比较
    4.4 各观察组组间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4.5 各观察组组间血小板参数水平的比较
    4.6 各血液检测指标对HDP发病风险的高危因素分析
    4.7 PT、D-二聚体、PLT对 HDP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4.7.1 PT、D-二聚体、PLT单独检测对HDP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4.7.2 PT、D-二聚体、PLT联合检测对HDP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4.8 相关性分析
        4.8.1 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与HD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4.8.2 HDP中 PLT、PT和 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凝血功能指标与HDP的相关性
    5.2 血小板参数与HDP的相关性
    5.3 HDP的危险因素
    5.4 展望与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早期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在单侧TKA及UKA术后发生DVT的预测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d-二聚体在诊断慢性假体周围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患者一般资料
    1.3 治疗策略
    1.4 血液参数检测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感染组、松动组和正常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2.2 d-二聚体、血沉、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纤维蛋白原对慢性PJI的诊断价值
    2.3 感染组、松动组、正常组间不同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讨论分析及原因
    3.2 本研究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d-二聚体在诊断慢性假体周围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不同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筛查脑卒中患者下肢DVT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与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D-二聚体升高和肿瘤良恶性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发现转移组与未发现转移组消化道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比较
    2.2 化疗组与非化疗组消化道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比较
    2.3 I+II期组与III+IV期组消化道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比较
    2.4 消化道不同位置的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比较
3 讨论

(8)多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测的效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内容
    4.统计分析
    5.质量控制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多种血清学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联合检测术前D-二聚体、CA199、NLR在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收集指标
        1.3 术后随访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式
        2.2 统计学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发生胰腺癌的多因素的分析
    3.3 术前NLR、CA199、D-二聚体对胰腺癌诊断的ROC曲线
    3.4 NLR、D-二聚体、CA199的临界值在不同标准下的对比
    3.5 联合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
    3.6 NLR、CA199及D-二聚体在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3.7 NLR、CA199及D-二聚体在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3.8 NLR、CA199及D-二聚体在胰腺癌术后患者生存性分析
讨论
    1 CA199 与胰腺癌的关系
    2 NLR 与胰腺癌的关系
    3 D-二聚体与胰腺癌的关系
    4 D-二聚体、CA199 及 NLR 临界值的确定
    5 D-二聚体、CA199 及 NLR 的临床价值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术前CA199、CRP及NLR在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病理诊断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D-二聚体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四、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论文参考文献)

  • [1]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检测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王焱,华向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01)
  • [2]sdLDL-C、Hcy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 荣智慧,谢晓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6)
  • [3]28~34孕周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HDP的临床研究[D]. 赵淑慧. 吉林大学, 2021(01)
  • [4]早期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在单侧TKA及UKA术后发生DVT的预测分析研究[D]. 袁野.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5]d-二聚体在诊断慢性假体周围感染中的临床应用[D]. 张晖.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6]不同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筛查脑卒中患者下肢DVT价值探讨[D]. 王义.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D-二聚体升高和肿瘤良恶性关系[J]. 杨俊英,马骏,王天雄,郑连鹏.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4)
  • [8]多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测的效能分析[D]. 张梦显.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联合检测术前D-二聚体、CA199、NLR在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D]. 吕志明.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10]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D]. 宫春雨. 沈阳医学院, 2021(09)

标签:;  ;  ;  ;  ;  

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