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低于0.12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禹乔[1](2021)在《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访12月前瞻性随机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0人(70眼),随机分为两组。35人(35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手术(Phaco-Ex PRESS组),35人(35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Phaco-Trab组)。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视野检查(Visual Field Test)、视盘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Average 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Average p RNFL)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随访时间术后2周、1月、3月、6月及12月。靶眼压定义为:轻度视野缺损,眼内压下降不少于20%且眼内压不超过21mm Hg;中度视野缺损,眼内压下降不少于30%且眼内压不超过18mm Hg;重度视野缺损,眼内压下降不少于40%且眼内压不超过15mm Hg。完全成功是指无需降眼压药物控制下可达到靶眼压,术后视力下降不超过2行(Snellen表)。若在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下可达到靶眼压,视力下降不超过2行(Snellen表),则视为部分成功。结果:随访12月,入组患者术前眼压范围为10-31mm Hg,其中Phaco-Ex PRESS组2人失访(5.71%),Phaco-Trab组1人失访(2.86%)。两组患者的BCVA均较术前提高2行或以上。Phaco-Ex PRESS组及Phaco-Trab组患者术前眼压由21.61±5.72mm Hg和21.60±3.49mm Hg分别下降至12.57±2.81mm Hg和13.29±3.67mm Hg,下降幅度分别为8.70±5.42mm Hg和8.41±4.53mm Hg(P=0.82),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均低于术前(P<0.01)。除术后2周及1月PhacoEx PRESS组眼压显着低于Phaco-Trab组(P<0.05),其他随访时间两组间眼压无差异。术后12月,两组术后抗青光眼药物较术前减少(2.42±1.20 VS 0.24±0.56,P<0.01),但Phaco-Trab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47±0.86 VS 1.02±1.08,P=0.60),Phaco-Ex PRESS组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显着低于Phaco-Trab组(0.24±0.56 VS 1.02±1.08,P<0.01)。术后12月完全成功率在Phaco-Ex PRESS组和Phaco-Trab组分别为69.70%(23眼)和35.29%(12眼)(P<0.01);部分成功率分别为75.76%(25眼)和64.7%(22眼)(P=0.43)没有差异。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滤过泡结膜切口渗漏,浅前房,滤过泡包裹,没有脉络膜脱离,脉络膜出血,角膜内皮失代偿,持续性低眼压等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并发症没有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或联合小梁切除术都可以安全有效的降低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联合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能够更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种类。第二部分目的:利用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手术后的滤过泡形态与功能。方法:观察对象同第一部分。Phaco-Ex PRESS组33人(33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手术,Phaco-Trab组34人(34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接受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和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根据IBAGS(Indian Bleb appearance Grading Scale)评分对裂隙灯检查结果进行分级,AS-OCT扫描滤过泡有无条纹征(由于筋膜囊层间存在引流通道,组织间出现的筋膜囊层间腔隙现象,是功能型滤过泡的特征之一)。IVCM分别扫描滤过泡最上方、最右方、最下方、最左方及最高点共5个扫描点,每个扫描位置获取不重叠的5张结膜上皮组织图像及1张纤维组织图像,计算结膜上皮组织平均微囊面积,平均高反射点密度和纤维组织分级。取患者的滤过泡上方最高点结膜刮取结膜组织,利用姬姆萨染色确定IVCM中结膜上皮高反射点性质。随访时间术后2周、1月、3月、6月及12月。结果:术后12月根据IBAGS分级,Phaco-Ex PRESS组滤过泡高度>2和范围>2的患者显着高于Phaco-Trab组(84.8%VS 47.1%,P<0.01;93.9%VS 50.0%,P<0.01);苍白无血管滤过泡在Phaco-Ex PRESS组更高(36.4%VS 11.8%,P=0.02)。术后12月,Phaco-Ex PRESS组滤过泡微囊面积大于Phaco-Trab组(P<0.001)、高反射点密度及纤维组织分级低于Phaco-Trab组(P<0.01)。与基线指标相比,各随访时间点,Phaco-Ex PRESS组微囊面积增加(P<0.01),高反射点密度减少(P<0.05),纤维组织分级变化不明显(P>0.05);而Phaco-Trab组微囊面积减少(P<0.05),高反射点密度增加(P<0.05),纤维组织分级升高(P<0.05)。术后12月,AS-OCT结果显示Phaco-Ex PRESS组和Phaco-Trab组分别有69.7%(23眼)和38.2%(13眼)出现了条纹征(P=0.01)。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滤过泡结膜组织内高反射点,经过姬姆萨染色表现为单核及多核的炎症细胞。共聚焦显微镜量化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发现,炎症细胞密度与微囊面积呈负相关(r=-0.664,P<0.001),与纤维组织分级呈正相关(r=0.531,P<0.001),微囊面积与纤维组织分级呈负相关(r=-0.660,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术比联合小梁切除术形成滤过泡功能更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术后滤过泡有更大的微囊面积,更少高反射点和炎症细胞浸润及更疏松纤维组织结构。第三部分目的:分析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AS-OCT)及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青光眼滤过泡成像特点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同第一部分,共67人(67眼)。裂隙灯检查滤过泡采用IBAGS评分方法评估滤过泡的范围、高度及血管化程度;AS-OCT检测滤过泡的总高度、囊腔高度、囊壁厚度及囊壁条纹征(由于筋膜囊层间存在引流通道,组织间出现的筋膜囊层间腔隙现象,是功能型滤过泡的特征之一);IVCM检测上皮层微囊面积、炎症细胞密度(在第二部分中已证实,滤过泡上皮层在IVCM中的高反射点为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及纤维组织分级。分析三种不同检查间各种滤过泡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2个月,分析发现:1)裂隙灯IBAGS分级中,滤过泡的范围越大、高度越高,IVCM中滤过泡的微囊面积越大、炎症细胞密度越低(P<0.01);而滤过泡血管化程度越高,则IVCM中滤过泡微囊的面积就越小,炎症细胞密度越高(P<0.01)。2)在AS-OCT中,滤过泡囊腔高度与IVCM中滤过泡的纤维组织等级呈负相关(r=-0.512,P=0.01),而滤过泡总高度、囊腔高度及囊壁平均厚度与滤过泡炎症细胞的密度无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有条纹征组(35眼,52.25%)比无条纹征组(32眼,47.76%)滤过泡微囊面积更大、炎症细胞密度更低(P<0.01)纤维组织分级无显着差异(P=0.14)。而在术后12月出现条纹征的滤过泡从术后3月开始微囊面积逐渐增加(术后2周0.10±0.05 VS术后3月0.16±0.08 VS术后6月0.18±0.09 VS术后12月0.20±0.09,P<0.01),术后6月开始炎症细胞密度逐渐降低(术后2周124.08±94.01 VS术后6月24.82±44.87 VS术后12月18.75±53.19,P<0.05),及纤维组织分级术后3月开始逐渐降低(术后2周1.50±0.70 VS术后3月2.00±0.74 VS术后6月2.00±0.60 VS术后12月2.15±0.70,P<0.01)。结论:裂隙灯IBAGS分级滤过泡的范围、高度及血管化程度及AS-OCT条纹征与IVCM滤过泡的微囊面积、炎症细胞的密度及纤维组织分级相关。IVCM从细胞层面评估滤过泡,能更好预测滤过泡的功能。
柯卓然[2](2021)在《除翳明目饮对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目前,白内障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白内障手术方式及手术仪器的不断改进,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当代主要的手术方式之一。在过去的十年里,医疗水平逐渐提高,白内障术后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少,但无论是更加成熟的医疗技术,还是更加先进的医疗器械,都不能完全消除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当代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控制眼前节炎症的主要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非甾体消炎药,但是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副作用。诸多研究表明运用中医药联合激素滴眼液可以提高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的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除翳明目饮对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眼科门诊就诊,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 L术)的患者70例,并使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患者口服除翳明目饮颗粒剂加减,每日服用两次,一次一剂,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行抗眼前节炎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行抗眼前节炎症治疗。中药颗粒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滴眼液6周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眼前节炎症评分、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央角膜厚度,观察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时间点分别为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有效病例数61例(61眼),其中试验组病例数31例(31眼),对照组病例数30例(30眼),经SPSS26.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基线情况良好,组间可比性高。1.在治疗14天后试验组术后眼前节炎症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在用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眼前节炎症评分与用药前相比较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变化趋势相同,显示两组内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眼前节炎症评分在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组间对比,发现两组间眼前节炎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试验组眼前节炎症总评分和角膜后沉着物评分的好转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与体征炎症评分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在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14天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CC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两组间C CT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组间CCT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均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且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14天在两组内分别进行组内视力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7天试验组视力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14天两组组间对比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自拟中药方除翳明目饮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对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有效,而且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单独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尤其在角膜后沉着物的改善方面具有很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2.除翳明目饮可能加速了白内障术后中央角膜厚度、视力的恢复,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证明。
向永国[3](2021)在《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重庆区县白内障手术后中远期手术效果以及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从重庆市各区县选取6个调查点医院纳入60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600例同期接受普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术前测量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主客观验光、眼压(IOP),并完成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VF-QOL量表)评分,在术后1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通过组间比较和自身前后对照评估患者术后中远期的手术效果以及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和术前VF-QOL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的UCVA,BCVA和VF-QOL量表得分均显着优于术前,但显着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的UCVA,BCVA和VF-QOL量表得分均显着低于术后1个月(P<0.05)。在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患者屈光状态<-1.5D和≥0.5D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vs 15.0%,P<0.05)。影响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UCVA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残留屈光不正(37.2%)、后发性白内障(29.6%)和眼底病变(19.3%)。结论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总体情况良好,但低于同期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影响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原因主要为残留屈光不正和后发性白内障。
国艳华[4](2020)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变化及眼底病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人行Phaco+PcIOL术后不同时间段角膜内皮的变化,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六角形细胞比率(HEX)、变异系数(CV),并分析术后1周糖尿病病人眼底病变程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观察糖尿病病人术前术后黄斑水肿(CSME)的变化,为诊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资料均随机选取我院2019.0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行Phaco+PcIOL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其中一组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另一组为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研究记录术前、术后各组最佳矫正视力,并采用Topcon Sp-3000 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在术前及术后1周、1月对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率、变异系数进行观察,术前、术后1周分别采用日本佳能CR-2AF自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和美国OPTOVU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对同期的糖尿病患者眼底情况进行拍照和断层扫描,分析眼底病变程度与术后BCVA的关系,观察术前、术后CSME的患者,总结糖尿病患者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结果:1.术前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在年龄、性别、血糖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方面低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方面高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明显减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明显增大,两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术后1周糖尿病组眼底非增殖期病变患者BCVA明显好于增殖期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眼底病变程度越重,术后视力越差。术前两组出现CSME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CSME的患者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白内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较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不同,且在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内皮细胞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受到损伤,术后恢复也比较慢,因此角膜内皮情况要受到白内障医生的关注,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越严重,术后疗效越差,需要及时正确的进行眼底治疗,对糖网不同的病变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PRP、抗-VEGF、手术等)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巩固糖尿病患者术后疗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控制外,对于眼底病变要做到早筛查、早治疗、定期复查。
梁嘉慧[5](2020)在《加减五苓散干预糖尿病并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加减五苓散对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后黄斑水肿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临床观察研究。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96例(99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8例(50眼),研究组患者48例(49眼)。所有病例均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0.1%玻璃酸钠滴眼液(海露)持续点眼1周,1-2滴/次,4次/日。研究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予口服加减五苓散煎剂。观察并收集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和黄斑水肿发病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BCVA、眼压、CMT变化情况及黄斑水肿发病率。结果:1.在术后1周,两组BCVA均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BCVA在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月,对照组BCVA改善与术后1周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CVA改善对比术后1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视力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CMT整体趋势均增高。对照组CMT在术后1周显着高于术前(P<0.05),术后1月显着高于术前、术后1周(P<0.05)。研究组CMT在术后1周、1月较术前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CMT在术前、术后1周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对照组CMT显着高于研究组(P<0.05)。3.对照组、研究组眼压在术后整体趋势均下降(P<0.05)。对照组、研究组眼压在术后1周、术后1月均显着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及研究组眼压在手术后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黄斑水肿发病率为12.0%,研究组黄斑水肿发病率为4.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月黄斑水肿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减五苓散可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PHACO术后1月视功能恢复。2.加减五苓散可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PHACO术后1月CMT增加。3.加减五苓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患者PHACO术后1周、1月眼压。4.本研究基于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体质分布及黄斑水肿中医发病特点,认为加减五苓散可能对糖尿病患者PHACO术后黄斑水肿有一定防治作用。
张春建[6](2020)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PCR)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PCR的发生提供对策,提高手术术后效果。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 415例患者(5 743只眼)资料,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完成。将术中发生晶状体PCR的120眼(105例患者)纳入后囊膜破裂组,按照1∶4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PCR的480眼(4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本因素(性别、年龄)、全身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吸烟史、饮酒史)、眼科基本因素(眼别、术前视力、术前眼压、眼轴长度)、眼科危险因素(青光眼病史、高度近视病史、角膜病史、葡萄膜炎病史、玻璃体手术史)和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进行比较,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结果后囊膜破裂组患眼术前标准化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1.0[89.2%(107/120)vs 58.1%(279/480)]、玻璃体手术史[20.8%(25/120)vs 4.8%(23/48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分为短眼轴(AL<22mm)、中眼轴(22mm≤AL≤26mm)、长眼轴(AL>26mm)。后囊膜破裂组患者短眼轴54眼(45.0%)、中眼轴31眼(25.8%)、长眼轴35眼(29.2%);对照组患者短眼轴46眼(9.6%)、中眼轴376眼(78.3%)、长眼轴58眼(12.1%)。两组眼轴长度分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的差异(P<0.001),后囊膜破裂组在短眼轴(AL<22mm)时,PCR的发生率显着增高。根据Emery核分级标准,将后囊膜破裂组中111眼(97例患者)、对照组中459眼(43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后囊膜破裂组中核硬度分级分布情况为:Ⅰ级核9眼(8.1%)、Ⅱ级核11眼(9.9%)、Ⅲ级核10眼(9.0%)、Ⅳ级核46眼(41.4%)和Ⅴ级核35眼(31.5%),对照组中核硬度分级分布情况为:Ⅰ级核88眼(19.2%)、Ⅱ级核82眼(17.9%)、Ⅲ级核109眼(23.7%)、Ⅳ级核97眼(21.1%)和Ⅴ级核83眼(18.1%),两组核硬度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囊膜破裂组核分级越高,尤其是在大于Ⅲ级核时(Ⅳ级核和Ⅴ级核),PCR的发生率显着增高。后囊膜破裂组术前log MAR视力为2.11±0.98,术后恢复到1.07±0.44,术后与术前相比log MAR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前log MAR视力为1.37±0.90,术后恢复到0.72±0.37,术后与术前相比log MAR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囊膜破裂组术前和术后的log MAR视力均差于对照组(术前:P<0.001;术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og MAR视力>1.0、眼轴长度(AL<22mm)、玻璃体手术史以及晶状体核硬度等级(≥Ⅳ级)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结论1、术前log MAR视力>1.0、眼轴长度(AL<22mm)、玻璃体手术史以及晶状体核硬度等级(≥Ⅳ级)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2、手术医生应通过评估PCR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宣教,完善手术计划,最大程度降低PCR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视功能。
南炜瑾[7](2020)在《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Centurion超声乳化仪主控液流系统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90例(90眼),其中有其它眼部疾病史、眼部手术史或患有影响视力的全身疾病者予以排除。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主控液流系统),对照组(重力液流系统)。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所需累计耗散能量(CDE)和液流量(EFU),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CFT)。结果:1、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中的CDE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0,p<0.05),EF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39,p(29)0.05)。2、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ECD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82,0.082,0.074;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ECD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57,-5.841,-5.841;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ECD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1,-5.841,-5.841;p值均小于0.001)。3、中央角膜厚度(CCT)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CCT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C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6,-0.653;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C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512,-5.445,-4.764;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C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79,-5.714,-4.930;p值均小于0.001)。4、最佳矫正视力(BCVA)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LogMAR)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88,-0.098,-0.832;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LogMAR)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3,-5.844,-5.844;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LogMAR)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2,-5.843,-5.843;p值均小于0.001)。5、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CFT)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F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42,-0.876,-0.345;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CFT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6,p(29)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F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8,-5.312;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F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34,p<0.05;t=16.256,p<0.001;Z=-5.724,p<0.001)。结论:1、Centurion超声乳化仪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能够维持恒定的眼压,提高了前房稳定性,使得手术更为安全和有效。2、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在主控液流系统和重力液流系统中差异不大。3、术后早期,主控液流系统组的患者可以尽快地恢复到理想的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较轻,发生率较低。
范巍[8](2020)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白内障及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病例的长期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论文旨在对比飞秒激光与传统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法对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中央角膜厚度(CCT)变化情况,评估此类患者在不同白内障手术方案下的角膜内皮功能;并探索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飞秒激光技术的最佳手术适应症,以期重新定义术前“安全区”中央角膜厚度,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本研究通过飞秒激光技术,量化撕囊口直径,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远、中、近视力,近立体视功能、旋转稳定性等指标,评估Toric IOL在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并探究术后Toric IOL轴位旋转的最佳评估方法。方法:1、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轻度或中度(Kramcher法分级2至4期)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18例(31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飞秒激光组10例(15眼)与传统超乳组8例(16眼),对比两组术中累计超声乳化能量(CDE)及术前、术后3天、1月、3月、6月、12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等指标;2、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30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乳手术,按照Krachmer法裂隙灯分级将FECD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6例(10眼);中度组:11例(14眼);重度组:6例(6眼),测量术前CCT、ECD、周边3mm角膜厚度(PCT3mm)、PCT4mm与FECD分组的相关性,并评估术后3天、1月、3月、6月CCT及并发症情况;3、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双眼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并双眼均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飞秒激光联合Toric IOL植入组20例(40眼),B1组:飞秒激光联合IQ IOL植入组20例(40眼),B2组:传统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组20例(40眼)。对比三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目标残留散光及术后7天、1月、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实际残留散光、近立体视锐度、Toric IOL轴位旋转度、全眼高阶像差、全眼球差等指标。结果:1、飞秒激光组通过预劈核模式,术中CDE(4.50±2.43)较传统超乳组(7.17±2.80)显着减少(P<0.05),术后1月、3月、6月、12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显着低于传统超乳组(P<0.05);术后1月、3月、6月CCT飞秒激光组亦显着低于传统超声乳化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期内ECD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尽管两组患者术后中央角膜厚度逐渐降低,但术后所有随访期内两组CCT均大于术前(P<0.05)。随访12月内,两组均未出现大疱性角膜病变或其他术中并发症。2、术前ECD、术前PCT3mm、术前PCT4mm在FECD的轻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组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于中度组与重度组的FECD患者,术前ECD、PCT3mm、PCT4mm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术前CCT对于FECD轻、中、重度组患者,两两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术前CCT与FECD分期线性相关性最强(r=0.882,P<0.05);而术前ECD、术前PCT3mm、术前PCT4mm与FECD分期相关性较弱(r分别为-0.503,0.682,0.577,P<0.05),且PCT受年龄因素影响明显,越靠周边角膜与年龄相关趋势越大。3、当术前CCT小于640μm时,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术后6月随访期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者,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术。4、通过飞秒激光技术,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中CDE(5.43±2.52)显着低于传统超乳组(7.64±3.07),EPT(32.22s±9.36s)亦较传统超乳组(41.77s±9.03s)显着减少,减少了高度近视眼术中眼部损伤。5、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较不矫正散光组,显着改善了术后7天、1月、3月裸眼中、近视力,Titmus近立体视锐度及残留散光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而术后7天、1月、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全眼高阶像差及全眼角膜球差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6、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术后各随访期等效球镜、残留散光、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Len SAR飞秒激光系统囊膜标记技术,术后3月Toric IOL旋转度为(4.08°±2.25°),显着低于传统术中手工标记及术后裂隙灯光带轴向定位法(5.95°±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月,囊膜标记法轴位旋转度30眼(75%)<5°,未出现轴位旋转超过10°患者,裂隙灯光带法20眼(50%)<5°,39眼(97.5%)<10°,1例轴位旋转为12°。结论:1.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较传统超乳相比,通过预劈核模式,降低了术中CDE,减少了FECD患者术后中央角膜厚度,降低了角膜内皮丢失率,是减少此类患者术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有效手术方法;2、在白内障合并FECD患者中,尽管白内障术后CCT逐渐降低,但术后12月随访期中CCT均大于术前水平,预示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角膜内皮失代偿风险较高;3、对于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FECD患者,当术前CCT小于640μm时,术后6月随访期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者;重新定义了FECD患者术前“安全区”中央角膜厚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术;4、术前CCT与裂隙灯主观法评价FECD分期相关性最强,是一个预测FECD预后及手术适应症的可重复性客观指标;5、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通过飞秒激光技术,量化了撕囊口直径,与传统手术相比,降低了术中CDE、EPT,减轻了对眼部组织的损伤;6、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能有效矫正角膜规则散光,提高了术后裸眼中、近视力及近立体视功能,减少了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7、通过Len SAR飞秒激光系统囊膜标记技术,与传统术中标记、术后裂隙灯光带法轴向定位相比,显着提高了术后Toric IOL轴向定位的精准度,可作为Toric IOL术前标记、术后轴位旋转度观察的新方法。
孙珂[9](2020)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及术后中药干预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以及术后采用中药干预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术后予以常规眼药水治疗,为对照组;一组术后予以常规眼药水联合口服白内障围手术期中药协定方(简称协定方),为试验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术后15天检测患者术眼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角膜黏滞性CH、角膜阻力因子CRF)、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试验(SⅠt)、Mc Monnies干眼病史调查评分(MQ评分)、矫正远视力(CDVA)。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3眼(试验组31眼,对照组32眼),入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不良事件发生,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1)两组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在术后1天均显着升高(均P<0.001),后两组均逐渐下降,试验组下降更快,于术后7天、术后15天均低于对照组(P=0.004<0.05,P=0.007<0.05),且试验组在术后15天时已降至术前水平(P=0.423>0.017)。(2)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在术后1天均显着增厚(均P<0.001),术后7天,两组中央角膜均较术后1天逐渐恢复(变薄),但试验组恢复更快(P=0.043>0.05),术后15天时试验组CC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102>0.017)。(3)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1天均显着减少(均P<0.001),随后继续呈缓慢下降趋势,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320>0.05,P=0.264>0.05,P=0.286>0.05)。(4)两组患者的角膜生理力学参数CH与CRF在术后1天均显着下降(均P<0.001),随后两组患者CH均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恢复快于对照组(术后7天,P=0.046<0.05);两组患者CRF于术后1天后均继续下降,两组间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794>0.05,P=0.596>0.05,P=0.377>0.05)。(5)两组BUT在术后1天均显着缩短(均P<0.001),于术后7天、15天均逐渐延长,试验组恢复较快,术后15天时,试验组BU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654>0.017),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6)两组SⅠt于术后1天均显着增加(均P<0.001),而后两组均减少至术前水平(P=0.118>0.017,P=0.863>0.017),随后,试验组稍有增加,但对照组继续下降,术后15天时显着低于术前水平(P<0.001)。两组间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650>0.05,P=0.635>0.05,P=0.099>0.05)。(7)两组MQ评分在术后1天、7天时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01),试验组在术后7天、术后15天评分逐渐下降,且于术后15天时低于对照组(P=0.003<0.05)。(8)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CDVA均显着提高(均P<0.001)(log MAR在数值上表现为下降),术后7天,试验组CDVA优于对照组(P=0.007<0.05),术后15天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35>0.05),表明试验组矫正远视力更早到达更优水平。研究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会对角膜组织造成多方面的损伤,包括中央角膜厚度增加,角膜上皮缺失,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改变。(2)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亦会对泪膜产生损伤,包括BUT缩短、SⅠt波动、从而使患者产生眼部不适症状。(3)术后采用白内障围手术期协定方干预,可从多方面促进术后角膜和泪膜损伤的恢复,包括促进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加快中央角膜厚度恢复、促进角膜黏滞性恢复、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减少患者主观不适感,从而更早到达更优的视力水平。
马玉均[10](2020)在《两种囊膜抛光方式的手术安全性及视觉质量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两种囊膜抛光方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去除囊袋残留皮质纤维和上皮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视觉质量进行分析,为临床上探寻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并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资料。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2眼)为单纯I/A(irrigation/aspiration,I/A)抛光囊膜组:常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术中I/A抛光晶体前、后及部分赤道部囊膜。B组(28眼)为I/A抛光联合水抛光囊膜组:常规行超声乳化技术,术中用I/A头抛光晶体前囊膜,后囊膜及部分赤道部囊膜则采用水抛光法。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内高阶像差(internal higher order aberration,Internal HO A)、三叶草差(trefoil)、慧差(com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及术中并发症情况,采取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每组治疗前后随访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之间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两组患者BCVA得到显着提高,两组间随访期各时间点术后1天、1周的BCVA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月及3个月两组间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Internal HOA均较术前显着减小,两组间随访期各时间点术后1周、1月及3月Internal HOA、trefoil、coma的RMS值B组小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两组患者所用C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中注吸液用量(estimated fluid used,EDU)B组显着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术后第一天CCT均较术前显着增厚(P>0.05),且术后第一天A组的CCT显着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后ECD均显着减少,两组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仍分别显着小于该组术前水平(P<0.05);随访期间术后1月及3月A组显着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0例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人工晶体均在囊袋中,未发现人工晶体偏位、囊袋皱缩及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术中采用全囊膜抛光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预防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提升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水抛光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一种快速的、安全有效地囊膜抛光技术,该技术不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手术操作简单。相较常规I/A头抛光能更安全的清除残留皮质,术后视觉质量提升更明显,并且大大降低了角膜内皮损伤及后囊膜破裂的风险。
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低于0.12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低于0.12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汇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超声乳化联合引流钉植入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引流钉植入手术后滤过泡形态及功能评估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与共聚焦显微镜在青光眼滤过泡成像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问题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除翳明目饮对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的临床表现 |
2 病因研究 |
3 发病机制 |
4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白内障及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白内障的历史源流 |
2 古代医家对白内障病因病机认知 |
3 现代中医对白内障病因病机认知 |
4 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的中医相关认知 |
6 中药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的临床运用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1 临床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诊疗标准 |
1 诊断标准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剔除和脱落标准 |
5 观察指标与方法 |
6 评分标准 |
7 疗效评定标准 |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总体病例质量 |
2 一般资料 |
3 疗效分析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的认知 |
2 中医学对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的认知 |
3 中医治疗组方的理论基础与分析 |
4 研究效果与疗效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眼前节症状与体征评分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其他工作 急性高海拔暴露对健康成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血流灌注的影响 |
附图及附表 |
文献综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变化及眼底病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术前检查 |
3.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
4.手术方法 |
5.术后随访及观察指标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一般情况构成 |
2.最佳矫正视力 |
3.角膜内皮细胞比较 |
4.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眼底病变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5)加减五苓散干预糖尿病并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学对黄斑水肿的认识 |
一、黄斑水肿的中医病名 |
二、病因病机 |
三、中医药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治疗 |
第二节 西医学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认识 |
一、糖尿病性白内障概述 |
二、发病机制 |
三、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 |
第三节 西医学对糖尿病并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认识 |
一、糖尿病并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概述 |
二、危险因素 |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
四、预防与治疗 |
第四节 加减五苓散防治糖尿病并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理论依据 |
一、运用加减五苓散防治糖尿病并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必要性 |
二、原方解析 |
三、临床应用 |
四、加减五苓散的药理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病例收集及分组 |
二、资料登记 |
三、观察指标 |
四、治疗方案 |
五、资料整理 |
六、统计学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 |
三、眼压变化情况比较 |
四、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
五、两组患者黄斑水肿发病率比较 |
六、两组安全性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分析 |
第二节 术后视力变化情况分析 |
第三节 术后眼压变化情况分析 |
第四节 术后黄斑水肿发病率情况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目的 |
二、引言 |
三、资料和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文献综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对角膜的影响 |
2.1.1 角膜内皮的损伤 |
2.1.2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
2.2 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对前房稳定的支持 |
2.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眼压的变化及其影响 |
2.3.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眼压的变化 |
2.3.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眼压急剧升高及大幅波动的影响 |
2.3.2.1 对眼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3.2.2 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2.4 主动液流系统 |
2.5 小结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方法 |
3.3 收集资料 |
3.3.1 术前及术后资料 |
3.3.2 术中资料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术前资料 |
4.3 术中情况 |
4.4 术后参数分析 |
4.4.1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
4.4.2 中央角膜厚度 |
4.4.3 最佳矫正视力 |
4.4.4 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 |
4.5 术前与术后参数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超声乳化仪的基本原理 |
5.2 超声乳化术对角膜的影响 |
5.3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超声能量 |
5.4 超声乳化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恢复 |
5.5 超声乳化术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白内障及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病例的长期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临床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对象 |
1.1.2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发病率及基本资料情况 |
1.2.2 术后数据分析 |
1.2.3 术前、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对比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FECD患者手术适应症分析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对象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术前基本资料 |
2.2.2 相关性分析 |
2.2.3 中央角膜厚度(CCT)与并发症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应用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对象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A组(飞秒激光联合Toric IOL)与B1组(飞秒激光联合IQ IOL)对照 |
3.2.2 A组(飞秒激光联合Toric IOL)与B2组(传统超乳联合Toric IOL)对照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飞秒激光与数字导航系统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及术后中药干预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主要检查设备 |
1.3 手术方法 |
1.4 观察指标和测量方法 |
1.5 统计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术中累积耗散能量(CDE) |
2.3 角膜相关指标 |
2.4 泪膜相关指标 |
2.5 矫正远视力 |
第三章 讨论 |
3.1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的影响 |
3.2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泪膜的影响 |
3.3 矫正远视力 |
3.4 中医对白内障及白内障手术的认识 |
3.5 本研究所用中药协定方的治疗原则 |
3.6 创新点 |
3.7 不足和展望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损伤的防治进展 |
1.术前 |
2.术中 |
3.术后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两种囊膜抛光方式的手术安全性及视觉质量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液化性后发性白内障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低于0.12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D]. 张禹乔. 汕头大学, 2021(02)
- [2]除翳明目饮对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炎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柯卓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D]. 向永国.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变化及眼底病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D]. 国艳华. 青岛大学, 2020(01)
- [5]加减五苓散干预糖尿病并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D]. 梁嘉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D]. 张春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7]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观察[D]. 南炜瑾. 吉林大学, 2020(08)
- [8]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白内障及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病例的长期临床分析[D]. 范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及术后中药干预的临床疗效[D]. 孙珂.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两种囊膜抛光方式的手术安全性及视觉质量对比分析[D]. 马玉均.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