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路基病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一、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白利茹,柴明堂,武立波,张雪莹,曹金生[1](2021)在《青藏公路病害图像提取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青藏公路作为进出西藏的主要干道,对西藏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受多年冻土的影响,青藏公路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病害。为研究多年冻土区青藏公路楚玛尔河K2942路段公路病害与路面平整度,通过采用无人机航拍来获得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图像分析软件中的图像分割功能对研究区域的病害类型和发生面积进行了定量化分类提取,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空间分析技术获取了路面平整度信息。通过研究,提出了以无人机航拍图像为基础进行公路病害定量提取的新方法,为更高效、快速、便捷地研究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提供参考。

吴登岳[2](2021)在《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成因与防治——以青海省二(道沟)治(多)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工程热扰动,路基下覆多年冻土不断升温退化,冻土上限逐渐降低,导致路基病害频发,最突出的是热融、沉陷问题。多年冻土融化下沉导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引发路面产生变形或开裂。在多年冻土地区新建、改建道路,首要要处理好多年冻土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多年冻土地区二(道沟)治(多)公路改建工程为例,在对路基路面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刘峰[3](2021)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松嫩平原北部和青藏高原等高山地带,总面积约2.15×106km2,其中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约为1.4×106km2。青藏高原地理独特,气候条件特殊,以高温高含冰多年冻土为主。这类多年冻土热敏感性高、热稳定性差,更容易受季节更替的影响。青藏公路自通车以来,受青藏高原气温升高和人为扰动的影响,导致多年冻土上限逐渐下移,含冰层加速消融退化,加剧了沿线公路路基的破坏,对交通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青藏公路路基为研究对象,考虑了车辆荷载对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边界条件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演变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归纳了多年冻土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和影响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稳态和非稳态条件下的冻土路基热传递方式,并考虑水分迁移,建立了水、热、力三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其次,根据车辆荷载对路基的作用特点,建立了基于二自由度的车辆-路面耦合振动模型,并推导了车辆荷载的计算公式。最后,考虑气候变暖和车辆荷载对冻土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利用ABAQUS建立了水、热、力三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未来50年升温2.6℃和限制本世纪末升温1.5℃条件下,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和变形场的时效变化规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当未来50年升温2.6℃时,1月份路基融化核面积逐年增大,融化核内平均温度逐渐升高,冻结线逐渐下移,50年后路基中线处冻结线距离天然地表约5.7m;7月份路基的融化深度逐年增大,路基内温度整体升高,融化范围也逐渐增大。(2)当限制本世纪末升温1.5℃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内温度大小和分布以及冻结线位置基本保持不变。(3)在车辆荷载和重力作用下,50年后路基顶面呈“凹”形。若未来50年升温2.6℃,50年后1月份和7月份路基的最大沉降量分别为18.13mm和18.52mm;如果将本世纪末升温控制在1.5℃时,50年后1月份和7月份路基的最大沉降量均为8.76mm,较前者分别下降了51.68%和52.69%。

韩良庆[4](2021)在《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沼泽湿地与一般地区的沼泽湿地存在极大的差异,主要在于在一定厚度的草皮与泥炭层下发育着多年冻土。沼泽湿地与其下伏冻土构成共生系统,互相依存,致使该地区路基施工存在极大特殊性。本文以省道S224线二道沟兵站109岔口至治多段为依托,基于现有研究资料,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归纳了多年冻土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梳理了其工程特性和常见的路基病害形式,并对病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沼泽湿地草皮层的导热系数是影响路基温度场的关键,对其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分析,表明草皮层具有较好的隔热性。从沼泽发育程度与筑路工程相结合的角度对冻土沼泽湿地进行分类研究。借助无人机低空航测技术生成沼泽湿地模型,应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提取沼泽湿地模型表面微地貌形态参数,结合下伏多年冻土类型和草皮的发育程度,采用三级指标来对湿地类型进行划分。为了分析是否清除沼泽湿地地表草皮的不同施工方式和不同施工季节对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温度场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典型断面冻土沼泽湿地路基的温度场模型,计算10年时间路基内部温度场情况,分析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温度变化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推荐了采用不清除地表草皮的施工方式,以及最好在秋季进行路基施工。结合典型沼泽湿地路段的试验路铺筑,归纳总结了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沼泽湿地路基施工工艺和流程。

杨昊[5](2021)在《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机理及规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猛,2014年建成通车的兰新高铁连接兰州与新疆,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最长的高速铁路线路,同时也是亚欧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兰新高铁的通车运营,形成辐射范围更广的西部铁路运输网路,极大便利西北地区人口的出行,带动西部经济发展。虽然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的冻土区域,环境恶劣,地理条件复杂,因此仍需结合路基冻胀的实际情况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兰新高铁门源至浩门段冻胀非常严重的高填土路堤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等方式和手段,对线路冻胀特性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内容包括为期两年的冻胀观测,路基填料的冻胀特性试验,以及路基温度场、渗流场和变形场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门源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分析兰新高铁路基冻胀机理以及影响冻胀发展的因素。对门源至浩门段(K1934+969~K1935+969)路基冬期冻胀变形进行长期的观测,总结分析路基冻胀变形随着温度的变化规律。(2)在兰新高铁冻胀较严重的门源至浩门段选取有代表性路基段的路基填料进行常规土工试验,运用筛分法测定路基土的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判定该土体级配;运用烘干法测定路基土的含水率;采用击实试验测定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3)结合路基土土工试验结果进行相应的冻胀试验,首先是研究温度梯度作用下路基填料试件内部温度场的变化,以及冻结过程中试样冻胀量的变化情况;其次是分析不同含水率土柱试样冻结完成后的水分迁移情况;最后分析压实度为90%时不同含水率试件经多次冻融循环后,冻胀变形随试件冻结次数的变化规律。(4)首先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冻土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变场的耦合方式的分析,然后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对冻土路基水-热-力进行三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冻结过程中路基结构温度场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路基内水分迁移随冻结程度的加深而变化的规律,以及冻结过程中冻胀量的变化规律。(5)分析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多的冻胀处理措施及效果,并结合本研究的沉降观测、冻胀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开发了路基边坡防水、路基排水排湿以及路基加热保温的的新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路基的冻胀防治效果。

魏仲赟[6](2021)在《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特征分析及整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西北部经济建设发展中,高速铁路的建设尤为重要,而西北部地区大多属于季节冻土区,土体经常发生冻胀,路基冻害问题严重,既有线路路基稳定性较差,达不到列车提速要求,严重阻碍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了保证季节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冻胀问题以及路基冻害整治技术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结合兰新铁路西段路基改造工程,通过对实体试验段路基冻害的相关监测数据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路基温度场以及冻害整治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选取路基严重冻害段布设监测点,通过路基内部土体温度和水分相关监测数据,分析在大气温度作用下季节冻土区路基土体冻融循环过程中温度、水分变化规律以及土体温度对大气温度的响应,研究了路基内部土体温度与水分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冻融循环过程中,各深度路基土体温度变化走向与含水量变化趋势几乎保持一致,但受到土壤热容与水热容的影响,路基土体温度变化峰值总是滞后于含水率峰值。(2)依据兰新铁路西段气候特征和近3年路基冻结深度情况,探索路基土体冻结深度的发展规律,参考国内外季节冻土区铁路路基冻结深度计算理论,采用函数拟合法,得出冻结指数与冻结深度之间表现为乘幂函数关系,提出了兰新铁路西段冻结深度的估算方法,并发现冻结指数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3)基于热传导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存有相变的非稳态路基温度场模型,将太阳辐射、路面有效辐射和气温及对流热交换等作为上边界条件,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并与监测数据对比验证,分析了外界气温变化和土壤冻融相变过程对土体热参数变化的影响,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4)通过在路基土体温度、水分以及变形等方面对试验段路基冻害整治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了路基本体冻害整治宜采用布设横向渗沟和疏干排水孔的整治技术,其中采用逐孔开挖和隔一挖一设置横向渗沟的整治效果最佳,并发现隔一挖一设置渗沟深度为80cm和60cm的整治效果相差较小,应选用深度60cm的横向渗沟。路涵过渡段冻害整治宜采用设置横向渗沟+注浆补强的综合整治技术,其中隔一挖一+注浆补强的整治效果要优于隔三挖一+注浆补强。

程有坤[7](2021)在《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变形监测技术及稳定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季节性冻土分布广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季冻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迅猛发展。但季冻区环境复杂,交通基础设施面临着冻融威胁,存在多因素协同致灾的客观条件。粉质黏土是季冻区路基土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粉质黏土具有强塑性、吸水性以及膨胀性等特点,在冻融循环和车辆荷载作用下,内部更易发生不均匀变形,严重时会发生翻浆、融沉等病害,影响路基稳定性。掌握准确有效的路基变形是路基稳定性评价的关键。但是路基作为隐蔽工程,受以往监测手段精度及时空响应不足的限制,复杂水热和荷载工况下路基变形尤其是动态变形的解析很难实现,加之季冻土路基稳定性评价理论的不足,使解决这一工程技术难题变得更为困难。鉴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室内外实验研究基础上,考虑温度及冻融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FBG传感技术的路基变形监测系统,揭示了车辆动荷载作用下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变形响应规律,解析路基响应的时空效应,建立了不同条件下季冻土路基永久变形的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工程稳定性评价方法,主要研究以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FBG理论模型以及应变、温度传感特性,推导应变和温度灵敏度系数公式,简化应变与温度协调作用下FBG波长计算公式,建立了力与温度协同作用下FBG解耦机制;优选FBG传感器封装基材和封装方法,构建了 FBG灵敏度系数实验室标定的电阻应变比对法,给出了 FBG应变和温度灵敏度系数。(2)依据等强度梁的电阻应变片和FBG传感器的应变结果对比,提出FBG悬臂梁式路基变形监测模式,构建了波分-空分混合复用FBG悬臂路基变形监测系统。运用力学原理建立了外场作用下悬臂监测梁轴向应变与路基变形的数学解析式,实现了路基水平向多点位、纵向多深度的变形与温度监测。基于波分-空分混合复用FBG悬臂路基监测系统的校园试验路测试,验证该系统的适用性、准确性。(3)运用波分-空分混合复用FBG悬臂路基变形监测系统展开四个冻融循环周期的路基变形监测,考虑冻融过程,揭示了车辆动荷载作用下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变形响应规律,解析了路基响应的时空效应,建立了不同条件下季冻土路基永久变形的预测模型。(4)分析路基温度场、水分场及行车荷载等影响因子,获取了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不稳定变形规律,通过对输入、输出特征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提取,实现了路基稳定性参数特征量优选,构建了路基不稳定变形影响因素数据与路基稳定性评价之间的非冗余映射函数,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工程稳定性评价模型,实现路基变形分析预测,对比实际监测值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张传峰[8](2020)在《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研究早在青藏铁路及公路建设过程中就逐步展开,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对于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及低等级公路路基的变形问题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及防治措施。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增加,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高速公路必将成为常态化。多年冻土造成路基冻胀融沉及变形的不稳定性与高速公路建设高标准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尤其是复杂水热环境下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的防治问题已经成为新的难题。而公路路基和铁路路基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不能照搬青藏铁路关于路基变形及防治的一些研究成果,需要研究出适用于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区的理论和防治措施。本文针对共玉高速公路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以“共玉高速公路冻土沼泽地段路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依托,以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变形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研究。多年冻土区冻土沼泽形成时存在一种天然的水热平衡,这种水热平衡对保护多年冻土是有利的。然而高速公路的修建势必会破坏原来的水热平衡体系,进而形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水热环境。本文通过对共玉高速沿线冻土沼泽区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分区特征分析,同时结合气候、太阳辐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影响水热环境的因素,进而更加深入地从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复杂融区水热环境、复杂工程建设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进而得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主要是由于水、热、工程建设等综合因素所致,这种复杂的水热环境导致路基变形特征的独特性。2、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特征研究。复杂的水热环境加剧了路基的冻胀融沉,对路基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准确研究水热环境对路基变形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既有G214及共玉高速路基病害调查,并结合各病害分布特征,深入分析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路基变形的影响因素、过程及类型特征。得出路基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不均匀沉降、边坡失稳等,为了规避这种变形(病害)就需要对内在变形机理进行深入研究。3、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研究。地基土和路基填料组成了新的路基结构,这种结构在构建新的水热平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冻融现象,而这种冻融现象又会产生大量的路基病害。根据在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填料的颗粒分析试验、易溶盐试验、击实试验、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渗透试验、冻胀特性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地基土的冻胀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液塑限试验、融沉特性试验的基础上,从路基填料和地基土这两个微观方面深入分析了路基的冻融特性。同时,为了准确研究水热环境改变对路基地温场变化以及路基变形的影响,通过路基地温场及位移监测,采集公路建设各阶段路基地温场及变形监测值,深入分析复杂水热环境下监测断面的路基地温场和沉降变形的相关性。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并从力学角度深入分析了产生路基变形的水分迁移、温度场效应及冻融循环理论,进而总结出复杂水热环境下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为科学有效的采用变形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冻土沼泽区公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4、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防治措施研究。原G214线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路基病害,针对不同的路基病害也采用了很多防治措施,这些措施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解决水热平衡问题,人为快速地使路基和天然土体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融合,构建新的平衡,进而减小水热交换对路基的破坏。目前常用单一的或简单的复合路基防治措施只能片面地解决复杂水热环境的某个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复杂水热环境的要求,故而需要研究出适应复杂水热环境的一套综合整治措施。本文结合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路基变形特征、路基变形机理等研究成果,提出7种防治措施,并详细分析这7种防治措施的特点以及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这7种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而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的路基变形的防治措施。新提出的热棒+保温板+遮阳板+片石路基+砂垫层综合防治方案,更好地适应了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建设环境,既解决了路基热量问题又解决了路基排水问题,对于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变形控制具有显着效应,能明显提升冻土沼泽区多年冻土上限,降低路基累积沉降量,解决了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问题。本措施成功应用于共玉高速路基变形防治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掌握了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研究了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的变形特征及变形机理,提出了新的综合防治措施。本研究成果对多年冻土沼泽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显着。

杨国涛[9](2020)在《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冻胀机理与轨道平顺性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对线路的平顺性有极高的要求,我国东北季节性冻土区特殊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冻胀作用下高速铁路平顺性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开展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机理与线路平顺性控制技术研究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能够为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的修建及运营提供支撑,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希望为季节性冻土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本论文以哈大、哈齐等高速铁路工程为背景,以微观和宏观不同角度,从研究填料的冻胀特性、冻胀机理出发,以现场调查、模型试验、现场测试、数值分析以及理论推导为手段,探明了粗粒土填料的冻胀特性。在此基础上,以寒区铁路路基-轨道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冻胀对线路的影响,建立了路基冻胀的控制标准,提出了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冻胀改性方法,并对哈齐客运专线防冻胀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揭示了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冻胀机理。由于目前尚未系统的对粗粒土填料内在的冻胀机理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基于X-CT扫描及图像重构技术,对微冻胀填料结构状态与水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开展试验模型,研究了粗粒土冻胀的水热特征,并分析得到相应规律。细颗粒含量对冻胀量的贡献作用要大于含水量对冻胀的作用,且含水量的增加对冻胀的贡献依靠细颗粒的含量。(2)提出了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变形传递规律。基于路基冻胀-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轨道几何不平顺传递耦合分析模型,对冻胀时空分布曲线进行了预测,揭示了冻胀对无砟轨道各层平顺性及轨面不平顺的影响规律,评估了路基冻胀对行车安全、舒适性和线路运营可靠性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冻胀的波幅比(波长/幅值)增大时,轨道结构与路基变形趋于一致;波长一定时,冻胀对轨道板及底座板受力影响程度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3)建立了基于静、动态分析的路基冻胀控制标准。由于轨道的静、动态不平顺受不均匀路基冻胀局部变形影响显着,因此基于冻胀对结构及行车的影响,将冻胀程度通过两条临界曲线划分呈3个区域,冻胀程度位于区域I时,可通过《高速铁路轨道几何状态验收管理标准》中的幅值允许偏差对轨道不平顺进行控制,冻胀程度达到区域Ⅱ时需着重检查冻胀位置处板下离缝并做小范围修补,区域Ⅲ内冻胀需立即采取措施保证线路安全。(4)提出了高速铁路基粗粒土填料冻胀改性方法。由于仅依靠扣件自身的调整量可能无法满足冻胀的控制要求,因此在应对冻胀变形问题时,需要研究路基基床自身防冻胀特性。本文研究了颗粒级配、水泥掺量对级配碎石冻胀性能、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得出当水泥掺量为3%时,试样的冻胀率显着下降,相较未改性填料,改性粗粒土填料冻胀率降低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当水泥掺量达到5%时能明显提高材料的抗冻胀性能。并提出级配建议:无渗水性基床要求填料选用3%细粒土含量、3%水泥掺量的级配碎石;有渗水性要求的,宜去除0.5mm以下颗粒、选用3%~5%水泥掺量的级配碎石。(5)评估了防冻胀水泥稳定碎石基床的服役特性。由于改性后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床在实际工程的防冻胀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因此本文基于静态路基变形冻胀监测和动检车动态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防冻胀水泥稳定碎石基床防冻胀特性进行评估,并对特殊冻胀地段应急处理措施进行了说明。评估结果表明,采用防冻胀水泥稳定碎石基床能够有效抑制冻胀,能够满足不均匀冻胀控制标准要求。

刘晓强[10](2020)在《重载铁路细粒土填料冻胀变形及力学性质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在20世纪投入运营的重载铁路因地制宜地使用细粒土作为路基基床填料,但冻融过程使寒区细粒土填料路基发生多种工程冻害,影响到繁忙货运线路的运输效率及安全。对重载铁路细粒土填料冻胀变形及力学性质的研究,对于指导既有线线路运营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现场调研讨论神朔铁路严重冻害段的冻害类型及其病因;通过现场监测研究路基寒季地温及冻胀变形规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细粒土的冻胀特性、力学特性和缓解冻胀措施。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调研显示寒区气温和浅潜水是造成冻胀敏感细粒土路基出现严重冻害的主因。冻结作用主要造成路基较大冻胀。春融后填料力学性质衰减,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路基产生外挤下沉病害。现场地温监测表明路基受浅潜水的影响,地层冻深减小,地层的冻结起始时间和融化终止时间延后。水准测量表明路基南北两侧路肩的冻胀不低于8cm且呈现差异化变形特点。Stefan方程也可根据地表冻结指数预测浅潜水地段路基的最大冻结深度。(2)开展了不同阶跃型降温路径、饱和含水率和荷载类型的一维冻胀正交试验,分析了考虑重载列车荷载作用和补水条件的试验过程中冻结深度、冻胀量和冻胀率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试验结束时试验因素对试样冻深和冻胀率的影响程度。阶跃型降温路径对试样冻深的影响最大,而对冻胀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因荷载类型和补水条件而有所差异。循环荷载均值和频率对冻胀率的影响很小,表明车辆轴重的增加和运行速度的提高对填料冻胀特性的影响较小。(3)设置室温养护组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了冻融循环组试样在不同围压、冻融次数、冷却温度和含水率时的力学性质,讨论了剪切强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受试验条件的影响,并验证了邓肯-张模型处理应力-应变曲线的适用性。室温养护组试样的粘聚力高于冻融循环组试样的粘聚力。含水率14.5%时,室温养护组的内摩擦角小于冻融循环组;含水率17.6%时,反之。初始含水率不同时,对土样力学性质最不利的冷却温度不同。对于含水率17.6%试样,冻融循环组的邓肯-张模型参数K和n均小于室温养护组,而破坏比Rf大于室温养护组。(4)验证了橡胶颗粒-沥青-聚丙烯纤维混合料圆柱体填充释压孔的方法显着减小冻胀的效果。应变小于5%时,融土的弹性模量显着大于混合料的弹性模量。有混合料填充土体沿高度方向的含水率低于无混合料填充土体的含水率。混合料有较小的弹性模量,且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是其缓解土体冻胀的主要机理。

二、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公路病害图像提取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2 路面病害分类及提取
    2.1 楚玛尔河段路基变形特征
    2.2 公路病害分类与提取
3 路面平整度信息提取
    3.1 路基高度变化特征
    3.2 路面平整度提取
4 结语

(3)车辆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分析
    2.1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类型
    2.2 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
        2.2.1 外部气侯因素
        2.2.2 冻土内在因素
        2.2.3 工程特征和车辆荷载
    2.3 本章小结
3 多年冻土路基水热力三场耦合研究
    3.1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3.2 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控制方程
        3.2.1 稳态温度场控制方程
        3.2.2 非稳态温度场控制方程
    3.3 多年冻土路基水热力三场耦合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车辆-路面耦合研究
    4.1 车辆荷载的简化
    4.2 车辆-路面耦合数学模型
    4.3 车辆-路面耦合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温度场有限元数值模型建立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车辆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分析
    6.1 变形场有限元数值模型建立
    6.2 模拟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湿地类型研究
        1.2.2 高寒地区沼泽湿地路基稳定性与施工技术研究
        1.2.3 研究现状综合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热物理特性及路基的病害类型
    2.1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与道路工程概况
        2.1.1 自然环境特征
        2.1.2 道路工程概况
    2.2 多年冻土沼泽湿地及其形成原因
        2.2.1 多年冻土沼泽湿地
        2.2.2 多年冻土沼泽湿地形成原因
    2.3 多年冻土沼泽湿地热物理特性
        2.3.1 现有冻土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
        2.3.2 沼泽湿地草皮层的导热系数试验
        2.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的病害类型
        2.4.1 多年冻土沼泽湿地地区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
        2.4.2 多年冻土沼泽湿地地区路基纵向裂缝
        2.4.3 影响冻土沼泽湿地路基病害的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无人机低空航测技术的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类型划分
    3.1 应用无人机低空航测典型沼泽湿地路段
        3.1.1 航测无人机参数特征
        3.1.2 无人机低空航测技术
        3.1.3 其他注意事项
    3.2 地形三维建模
        3.2.1 沼泽湿地三维建模软件
        3.2.2 三维建模流程
    3.3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沼泽湿地微地貌形态参数提取
        3.3.1 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3.3.2 微地貌形态参数的确定
    3.4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类型确定
        3.4.1 沼泽湿地类型划分原则
        3.4.2 沼泽湿地类型划分参数的确定
        3.4.3 沼泽湿地类型划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工方式和施工季节对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温度场的影响
    4.1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4.1.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及计算方案
        4.1.2 数值模型建立基本假设
        4.1.3 路基温度场控制方程
        4.1.4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4.1.5 边界条件确定及计算参数
        4.1.6 数值模拟过程控制
    4.2 施工方式对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温度场的影响
        4.2.1 施工方式对温度场分布特征影响
        4.2.2 施工方式对路基冻土上限的影响
    4.3 施工季节对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温度场的影响
        4.3.1 施工季节对温度场分布特征影响
        4.3.2 施工季节对路基冻土上限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典型路段路基施工
    5.1 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填筑施工的关键技术
    5.2 多年冻土沼泽湿地典型试验路段现场铺筑
    5.3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施工工艺
        5.3.1 工艺流程
        5.3.2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机理及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研究现状
        1.2.2 温度场研究现状
        1.2.3 渗流场研究现状
        1.2.4 冻土耦合场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兰新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区段冻害分析
    2.1 兰新铁路工程概况
        2.1.1 工程简介
        2.1.2 地理条件
        2.1.3 地质水文情况
        2.1.4 天气状况
    2.2 兰新铁路冻害成因分析
        2.2.1 冻害机理分析
        2.2.2 冻胀影响因素分析
        2.2.3 兰新铁路冻害成因
    2.3 冻胀情况调研
        2.3.1 调研方法设计
        2.3.2 冻害实地调研
        2.3.3 数据统计和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基填料冻胀特性试验研究
    3.1 路基填料的土工常规试验
        3.1.1 路基填料的颗粒级配分析
        3.1.2 路基填料的含水率分析
        3.1.3 路基填料的击实试验
    3.2 冻结深度试验研究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件制备
        3.2.3 温度场观测结果
        3.2.4 冻胀变形结果分析
    3.3 试件水分迁移试验
        3.3.1 试验方案
        3.3.2 试验设备
        3.3.3 结果分析
    3.4 基于冻融循环的试件变形研究
        3.4.1 试验方案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基冻胀的水-热-力耦合模拟分析
    4.1 路基结构水-热-力分析理论
        4.1.1 温度场控制方程
        4.1.2 水分场控制方程
        4.1.3 水-热两场的耦合
        4.1.4 路基结构水-热-力三场耦合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COMSOL软件介绍及模块选择
        4.2.2 基本假定
        4.2.3 路基模型的建立
        4.2.4 边界条件的确定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路基温度场结果分析
        4.3.2 路基水分迁移结果分析
        4.3.3 路基冻胀变形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铁路路基冻胀防治措施
    5.1 路基冻害防治原则
    5.2 路基冻胀总体整治措施
        5.2.1 换填法
        5.2.2 保温隔热防治法
        5.2.3 注盐法
    5.3 路基冻胀防治设备及工艺研究开发
        5.3.1 边坡防渗设计
        5.3.2 路基排水排湿装置设计
        5.3.3 路基加热装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特征分析及整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冻胀理论研究
        1.2.2 冻土区路基温度场研究
        1.2.3 路基冻胀整治技术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现状及冻结深度估算方法
    2.1 工程概况
        2.1.1 气候特征
        2.1.2 工程地质特征
        2.1.3 水文地质条件
    2.2 路基冻害现状
        2.2.1 路基冻害类型
        2.2.2 路基冻害分布
    2.3 路基冻害成因分析
        2.3.1 温度
        2.3.2 水分
        2.3.3 土质
    2.4 路基冻结深度估算方法
        2.4.1 国内外铁路路基冻结深度计算方法
        2.4.2 兰新铁路西段各站点气温冻结指数
        2.4.3 气温冻结指数预测冻结深度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段路基土体温度及水分变化特征分析
    3.1 试验段工程概括
    3.2 监测点布置方案
        3.2.1 监测断面布设
        3.2.2 监测点布设
    3.3 试验段路基土体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3.3.1 试验段日平均气温及冻结深度分析
        3.3.2 冻融循环中路基土体温度变化特征
        3.3.3 试验段路基土体温度对气温的响应
        3.3.4 试验段路基最大冻深对气温的响应
    3.4 试验段路基土体水分变化特征分析
        3.4.1 试验段路基土体水分变化规律分析
        3.4.2 冻融循环中路基土体水分变化特征
        3.4.3 试验段路基土体含水率分布特征
        3.4.4 路基土体温度与含水率耦合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段路基温度场研究
    4.1 季节冻土区路基温度场有限元基本理论
        4.1.1 基本假定
        4.1.2 路基温度场控制方程
        4.1.3 模型热学参数
        4.1.4 边界条件分类
    4.2 路基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几何模型
        4.2.2 网格划分
        4.2.3 材料参数
        4.2.4 边界条件
        4.2.5 初始条件
        4.2.6 模型验证
    4.3 路基温度场有限元计算分析
        4.3.1 路基温度场特征分析
        4.3.2 冻融时期地温沿深度变化分析
        4.3.3 两处冻害段温度场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段路基冻害整治技术及效果评价
    5.1 路基冻害整治措施研究
        5.1.1 横向渗沟
        5.1.2 疏干排水
        5.1.3 铺盐
    5.2 试验段路基冻害整治技术
        5.2.1 试验段工程整治措施
        5.2.2 试验段整治措施设计
    5.3 试验段路基冻害整治效果评价
        5.3.1 路基本体整治效果分析
        5.3.2 路涵过渡段整治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变形监测技术及稳定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变形监测技术
        1.2.2 FBG传感技术
        1.2.3 路基的冻融破坏研究
        1.2.4 路基稳定性分析
        1.2.5 人工神经网络的工程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FBG的传感特性分析与封装标定
    2.1 引言
        2.1.1 光纤光栅概念
        2.1.2 光纤光栅特点
        2.1.3 光纤光栅的主要分类
    2.2 FBG的传感原理
        2.2.1 FBG的光学性质
        2.2.2 理论模型
        2.2.3 应变传感特性分析
        2.2.4 温度传感特性分析
        2.2.5 应变与温度协同作用特性分析
    2.3 FBG的封装与基材优选
        2.3.1 封装基本要求
        2.3.2 常用的封装形式
        2.3.3 基材优选
    2.4 灵敏度系数标定
        2.4.1 应变灵敏度系数标定
        2.4.2 温度灵敏度系数标定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FBG的路基变形监测方法设计与解析
    3.1 引言
    3.2 监测方案设计
        3.2.1 监测系统的初步构建
        3.2.2 悬臂梁式监测结构设计
        3.2.3 波分-空分混合复用FBG监测系统
    3.3 外场作用下变形监测解析
    3.4 路基变形监测的校园验证
        3.4.1 校园验证方案设计
        3.4.2 FBG监测系统的标定
        3.4.3 监测系统的校园埋设
        3.4.4 监测系统的校园验证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车辆荷载下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变形监测与分析
    4.1 引言
    4.2 工程概况
    4.3 粉质黏土动力特性分析
        4.3.1 试验仪器
        4.3.2 试验准备
        4.3.3 试验结果分析
    4.4 FBG悬臂路基监测系统的布设
        4.4.1 FBG监测点位设置
        4.4.2 监测系统硬件及传感设施
        4.4.3 现场监测系统埋设
    4.5 路基变形与温度的现场监测
        4.5.1 FBG初始值采集及灵敏度系数确定
        4.5.2 FBG中心波长初始化及路基温度解算
        4.5.3 施工期路基变形监测
        4.5.4 长期变形监测实施
        4.5.5 荷载作用下FBG波长波动分析
    4.6 监测结果及分析
        4.6.1 路基变形与温度解算
        4.6.2 不同季节永久变形规律分析
        4.6.3 不同动力反应下永久变形分析
        4.6.4 累计永久变形分析
        4.6.5 路基温度变化曲线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粉质黏土路基工程稳定性评价
    5.1 引言
    5.2 路基不稳定变形规律分析
        5.2.1 温度影响分析
        5.2.2 水分影响分析
        5.2.3 行车载荷影响分析
    5.3 路基稳定性参数特征量优选
    5.4 评价模型构建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路基稳定性温度影响分析
        5.5.2 路基稳定性水分影响分析
        5.5.3 路基稳定性行车载荷影响分析
        5.5.4 路基不稳定变形的预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8)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研究现状
        1.2.2 冻土沼泽区路基冻融特性研究现状
        1.2.3 冻土沼泽区路基结构研究现状
        1.2.4 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研究现状
        1.2.5 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2.6 研究现状的不足与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
    2.1 冻土沼泽区分布
    2.2 冻土沼泽区工程地质分区
    2.3 复杂水热环境影响因素
        2.3.1 气候
        2.3.2 太阳辐射
        2.3.3 地形地貌
        2.3.4 地层岩性
        2.3.5 水文地质
    2.4 复杂水热环境成因
        2.4.1 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
        2.4.2 复杂的融区水热环境
        2.4.3 复杂的工程建设环境
        2.4.4 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综合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特征
    3.1 路基病害分布特征
        3.1.1 原国道G214路基病害调查
        3.1.2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调查
        3.1.3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分布特征
    3.2 路基变形影响因素
        3.2.1 水热环境因素
        3.2.2 工程建设因素
    3.3 路基变形特征
        3.3.1 路基变形过程
        3.3.2 路基变形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
    4.1 路基冻融特性试验
        4.1.1 路基填料冻融特性试验
        4.1.2 地基土冻融特性试验
        4.1.3 试验结果分析
    4.2 路基变形监测
        4.2.1 监测断面选择原则
        4.2.2 监测断面概况
        4.2.3 路基地温场及变形监测系统
        4.2.4 路基断面地温监测结果
        4.2.5 路基断面变形监测结果
        4.2.6 路基变形监测结果特征分析
    4.3 路基变形机理
        4.3.1 水分迁移
        4.3.2 温度场效应
        4.3.3 冻融循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防治措施研究
    5.1 路基变形防治原则
    5.2 路基变形常用防治措施适用性分析
        5.2.1 单一防治措施
        5.2.2 复合防治措施
    5.3 路基变形综合防治措施数值模拟研究
        5.3.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5.3.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5.3.3 数值计算模型
        5.3.4 边界条件设定
        5.3.5 模型计算参数
        5.3.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7 不同防治方案效果对比
    5.4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防治实例
        5.4.1 醉马滩冻土沼泽区
        5.4.2 长石头山冻土沼泽区
        5.4.3 巴颜喀拉山冻土沼泽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冻胀机理与轨道平顺性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季节性冻土分布情况
        1.1.2 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及高铁分布情况
        1.1.3 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铁路冻害情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冻土的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1.2.2 细粒土冻胀理论研究现状
        1.2.3 粗粒土冻胀特性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铁路路基防冻胀结构设计研究现状
        1.2.5 既有路基冻胀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2.6 路基-无砟轨道相互作用关系及力学行为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冻胀机理
    2.1 级配碎石标准及冻胀分类
        2.1.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标准
        2.1.2 土体冻胀分类指标
    2.2 粗粒土填料冻胀微观特性分析
        2.2.1 粗粒体不同组分的存在状态分析
        2.2.2 粗粒体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水分分布
    2.3 粗粒土冻胀水热特征分析
        2.3.1 温度变化特性
        2.3.2 水分迁移特征
    2.4 粗粒土填料冻胀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2.4.1 细颗粒含量对粗粒土冻胀的影响
        2.4.2 水含量对粗粒土冻胀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冻胀层间传递规律
    3.1 CRTSⅢ型无砟轨道-路基冻胀分析模型
        3.1.1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模型
        3.1.2 钢轨及其他结构模型
    3.2 路基冻胀时空分布曲线预测仿真
        3.2.1 冻胀发展时间分布预测
        3.2.2 冻胀发展空间分布预测
    3.3 不均匀冻胀对CTRSⅢ板式轨道变形状态影响
        3.3.1 冻胀位置对无砟轨道平顺性传递规律影响
        3.3.2 路基冻胀-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平顺性传递规律
        3.3.3 不均匀冻胀变形-板式轨道结构约束变形规律
        3.3.4 冻胀下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及演变机理
    3.4 不均匀冻胀对CRTSⅢ板式轨道受力状态影响
        3.4.1 不同冻胀程度对轨道板受力影响
        3.4.2 不同冻胀程度对底座板受力影响
        3.4.3 不同冻胀程度下结构受力影响规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路基冻胀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动力学及控制标准
    4.1 高速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模型
    4.2 基于轨检数据的冻胀区车辆动态响应分析
    4.3 冻胀区行车条件下车辆-轨道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4.3.1 不同波长冻胀变形行车动力学性能分析
        4.3.2 不同冻胀量冻胀变形行车动力学性能分析
    4.4 季冻区无砟轨道冻胀控制标准研究
        4.4.1 板式无砟轨道离缝发生临界曲线
        4.4.2 不均匀冻胀临界曲线界定
        4.4.3 基于静、动力分析的不均匀冻胀控制标准
    4.5 本章小结
5.级配碎石基床表层防冻胀措施及改性试验研究
    5.1 掺水泥级配碎石抗冻性宏观试验研究
    5.2 掺水泥冻胀改性微观机理研究
        5.2.1 水泥微观表征
        5.2.2 微结构重构与3D模拟
        5.2.3 水化过程模拟
    5.3 粗粒土冻胀改性试验对比研究
        5.3.1 粗粒土冻胀性能大直径试验装置设计
        5.3.2 试验材料选择
        5.3.3 试验方案设计
        5.3.4 多次反复冻胀融沉性能分析
    5.4 荷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力学性能
        5.4.1 冻深分析
        5.4.2 动态响应分析
        5.4.3 融沉位移过程分析
    5.5 改性后粗粒土强度特性与渗透性能分析
        5.5.1 无侧限抗压强度
        5.5.2 渗透系数
        5.5.3 试验分析
    5.6 本章小结
6.基于改性基床的路基防冻胀特性评估分析
    6.1 基于静态监测的水稳基床防冻胀特性评估方法
        6.1.1 静态监测方法
        6.1.2 动态检测方法
    6.2 水泥稳定碎石基床路基冻胀变形监测分析
        6.2.1 路基变形监测试验段工程简介
        6.2.2 路基冻深统计分析
        6.2.3 冻胀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6.3 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地段动态响应检测分析
        6.3.1 不同时间对比
        6.3.2 不同线路对比
    6.4 特殊冻胀地段应急处理措施
        6.4.1 调低型扣件及撤垫板措施
        6.4.2 预垫板作业
        6.4.3 预撤板作业
    6.5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重载铁路细粒土填料冻胀变形及力学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填料经冻融作用后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2.2 列车荷载对路基填料冻胀变形的研究现状
        1.2.3 既有线路基治理冻胀措施研究现状
    1.3 研究不足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本文技术路线
2 神朔铁路严重冻害段线路病害成因及类型分析
    2.1 神朔铁路简介
    2.2 神朔铁路严重病害段病害成因
        2.2.1 路基填料
        2.2.2 现场地形地貌
        2.2.3 水文概况
        2.2.4 冻害段气温及冻结深度
    2.3 神朔铁路严重冻害段线路典型病害
        2.3.1 路基冻害
        2.3.2 其他冻害
    2.4 本章小结
3 神朔铁路严重冻害段路基地温及变形监测
    3.1 地温监测点及水准测量点布设
        3.1.1 路基地温监测点概况
        3.1.2 冻害段冻胀变形的水准测量
    3.2 浅潜水引起的地温差异和路基变形
        3.2.1 浅潜水对路基地温的影响
        3.2.2 地表冻结指数与最大冻结深度间的关系
        3.2.3 基于导热系数的Stefan方程适用性验算
        3.2.4 严重病害段路基冻胀变形测量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低液限粉土路基填料的冻胀特性
    4.1 试验用土及试验方案
        4.1.1 试验用土
        4.1.2 试验因素及水平的取值
        4.1.3 阶跃型降温路径与循环荷载作用下填料的冻胀试验方案
        4.1.4 阶跃型降温路径与均布荷载作用下填料的冻胀试验方案
    4.2 循环荷载作用下低液限粉土冻胀特性
        4.2.1 开放系统中冻胀试验结果
        4.2.2 封闭系统中冻胀试验结果
        4.2.3 水分补充对冻胀试验结果的影响
        4.2.4 循环荷载作用下填料冻胀特性的显着性分析
    4.3 均布荷载作用下低液限粉土冻胀特性
        4.3.1 开放系统中冻胀试验结果
        4.3.2 封闭系统中冻胀试验结果
        4.3.3 水分补充对冻胀试验结果的影响
        4.3.4 均布荷载作用下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权重分析
    4.4 荷载类型对冻胀试验结果的影响
        4.4.1 荷载作用对开放系统冻胀试验的影响与分析
        4.4.2 荷载作用对封闭系统冻胀试验的影响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冻融作用对低液限粉土填料力学性质的影响
    5.1 试验方案
    5.2 各因素对低液限粉土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的影响
        5.2.1 初始含水率对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影响
        5.2.2 冻融次数对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影响
        5.2.3 温度对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影响
    5.3 各因素对低液限粉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直观分析
        5.3.1 初始含水率与冻融循环次数对抗剪强度参数影响
        5.3.2 温度对抗剪强度参数影响
    5.4 各因素对低液限粉土抗剪强度及强度参数的方差分析
        5.4.1 有交互作用的四因素方差分析
        5.4.2 试验因素对试样抗剪强度的显着性分析
        5.4.3 试验因素对试样抗剪强度参数的显着性分析
    5.5 试验因素对低液限粉土邓肯-张模型参数的影响
        5.5.1 邓肯-张模型的理论基础
        5.5.2 冻融次数对K、n和破坏比Rf的影响
        5.5.3 温度对K、n和破坏比Rf的影响
        5.5.4 邓肯-张模型的适用性
    5.6 本章小结
6 橡胶-沥青-纤维混合料填充释压孔缓解冻胀的试验研究
    6.1 试样准备及试验方案
        6.1.1 缓和料的材料性能
        6.1.2 试样制备
        6.1.3 试验方案
    6.2 试验结果及讨论
        6.2.1 混合料抗冻胀效果
        6.2.2 融土及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对比
        6.2.3 混合料抗冻胀机理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公路病害图像提取及分析[J]. 白利茹,柴明堂,武立波,张雪莹,曹金生. 公路, 2021(11)
  • [2]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成因与防治——以青海省二(道沟)治(多)公路改建工程为例[J]. 吴登岳. 青海交通科技, 2021(04)
  • [3]车辆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分析[D]. 刘峰.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韩良庆. 长安大学, 2021
  • [5]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机理及规律研究[D]. 杨昊.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6]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特征分析及整治技术研究[D]. 魏仲赟.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7]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变形监测技术及稳定性评价[D]. 程有坤.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8]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D]. 张传峰.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9]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冻胀机理与轨道平顺性控制研究[D]. 杨国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10]重载铁路细粒土填料冻胀变形及力学性质研究[D]. 刘晓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标签:;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