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刍议旅游院校学生的观念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蔡雅男[1](2018)在《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邮轮旅游是一种以海上旅游为主岸上旅游为辅的新兴海洋旅游方式,逐渐成为国际旅游业最具发展前景的旅游业态,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使其市场规模持续提升,也促使国际邮轮市场运力的大幅度增长。在我国旅游市场产品多元化的背景下,邮轮旅游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全新旅行方式逐渐受到游客的偏爱,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领先全球平均水平,逐渐成为我国游客参与出境旅游的特色旅游产品选择之一。邮轮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邮轮旅游人才作为支撑,邮轮旅游人才供需问题是学术界和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推进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发展是邮轮旅游市场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通过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当前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旅游人才供需平衡的研究较多,对国际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研究较少。文章首先我国邮轮旅游人才供需进行研究,从我国邮轮旅游人才的供给来源、供给类型、供给数量等方面对供给进行研究,从邮轮旅游人才的需求量、需求质量、需求类型等方面对需求进行研究。其次,对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进行研究,主要是从邮轮旅游人才相关高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供给现状进行研究,从需求质量和需求数量等方面进行需求分析,并对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平衡度进行测算。然后,对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从经济发展因素、旅游业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居民消费能力因素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最后,从政府引导、学校人才培养、行业支持等方面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通过文章的研究得出,我国邮轮旅游人才供给的来源较为多样化,有来自邮轮院校专业教育的毕业生以及其他旅游相关行业转化而来,供给类型涵盖邮轮经营管理、船上及岸上服务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等类型多样的人才。我国旅游院校数量较多,但邮轮旅游相关院系数量较少,本科邮轮院校数量较少,大部分是培养邮轮乘务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使得邮轮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足。我国邮轮船队规模不断增大,通过测算,在2020年船员数量将达到25768人,2022年需求量达到31200人,并且对各类邮轮旅游人才质量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邮轮市场,也是我国邮轮人才培养较为先进的区域,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国际先进性。通过对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度测算,测评结果得到供需平衡度的分值为74.0277,供需平衡处于一个中等的水平,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通过对影响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动态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得出需求动力因子、市场发展潜力以及供给动力等三个主因子。针对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提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邮轮人才教育的引导与监管等措施,在高校层面要创新培养模式,加强与邮轮相关企业的协作融合,在行业层面要建立邮轮信息库等举措,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发展。
杨伯儒[2](2016)在《云南省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优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伴随旅游业国际化、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旅游业对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旅游人才作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载体,正在成为国际化竞争的战略资源,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越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服务业经济长足发展、旅游行业逐渐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过程中,如何建设完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得到了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自然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但是受区域发展限制和长期暴露出的人才建设问题仍然存在,导致云南旅游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较低、高层次旅游人才匮乏等因素依然制约着云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论文在云南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研判的基础上,归纳了影响云南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层面和具体要素,结合文献综述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类、整合,利用头脑风暴法构建云南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策略备选方案,结合网络分析法,建立策略评价模型,进而为后续进行的云南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提供了针对性建议。本论文能够为构建和完善云南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体系,促使云南省旅游人才流动和人才使用保持良好配比,引导旅游企业正视人才引进和管理,提高旅游人才教育水平和自身素质,有力保障旅游业成为促进云南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提供一定参考意见,并为其他省市和地区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肖寒[3](2013)在《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竞争力的基础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国家拥有的人才其知识创新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该国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之一,其发展直接影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应了解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本文以旅游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价值。其次,对创新、创新能力、旅游专业学科特点、旅游行业用人特征等进行梳理。再次,分析旅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开发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量表。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诸多影响因子进行影响程度分析。最后,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结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价值、研究内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最后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理论基础。介绍创新、创新能力、旅游教育相关理论。为下文的研究做理论上的指导。第三章,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分析。对旅游专业学生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确定影响因素中各影响因子,编制关系量表。第四章,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实证研究。根据第三章关系量表,设计访谈大纲和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回收数据,进行前期的数据检验,提出影响机制的假设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第五章,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针对研究结果,做出研究结论,探讨研究不足。本文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探讨旅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以及对诸多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机制的分析,识别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为旅游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科学的方向,令高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略改革,以促使旅游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从而推进旅游业不断向前发展。对高等旅游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如何开发自身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张晓,马丽卿[4](2011)在《我国旅游人才结构问题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朝阳产业——旅游业在全球经济的发展浪潮中已经谋得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伴随着持久不衰的前进势头,旅游人才的潜在竞争同样愈演愈烈。文章着重探讨由于我国旅游行业没能提供滋养旅游人才的优质土壤及由此带来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并指明了未来的走向,以期对症下药,获得重生。
袁国宏,刘人怀[5](2008)在《旅游供应系统与求学供应系统的类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中国旅游学术界,旅游产品成了一个泛称,可分为核心性旅游产品、便利性旅游产品、支持性旅游产品和扩展性旅游产品四个层次。在全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的基础上,将旅游供应系统与求学供应系统进行类比研究,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目的地的旅游线路、旅游者的日程安排在何种意义上被认为是旅游产品进行了合理解释。
袁国宏,张月芳[6](2004)在《刍议旅游院校学生的观念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着眼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和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成才”观念 ,一是要树立目标 ,二是要自强不息。旅游业是一个从需求方角度定义的产业 ,它既强调空间意识 ,更强调时间意识 ,由此决定了旅游院校的学生应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
二、刍议旅游院校学生的观念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刍议旅游院校学生的观念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邮轮旅游市场稳健发展 |
1.1.2 我国邮轮旅游业亟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1.1.3 “一带一路”为邮轮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1.1.4 上海邮轮旅游市场核心优势明显 |
1.1.5 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失衡问题逐渐凸显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数理统计法 |
1.3.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外邮轮旅游相关研究 |
2.1.2 国外人才供需相关研究 |
2.1.3 国外邮轮邮轮旅游人才研究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国内对邮轮旅游相关研究 |
2.2.2 国内人才供需相关研究 |
2.2.3 国内邮轮旅游人才相关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2.4 理论基础 |
2.4.1 人力资本理论 |
2.4.2 人才预测理论 |
2.4.3 供需平衡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邮轮旅游人才供需研究 |
3.1 邮轮旅游人才相关概念 |
3.1.1 旅游人才 |
3.1.2 邮轮旅游 |
3.1.3 邮轮旅游人才 |
3.1.4 供需平衡度 |
3.2 我国邮轮旅游人才的供给分析 |
3.2.1 我国邮轮旅游人才供给的来源 |
3.2.2 我国邮轮旅游人才供给的类型 |
3.2.3 我国邮轮旅游人才供给的数量 |
3.3 我国邮轮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 |
3.3.1 我国邮轮旅游人才需求量分析 |
3.3.2 我国邮轮旅游人才需求质量分析 |
3.3.3 我国邮轮旅游人才需求类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研究 |
4.1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给研究 |
4.1.1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相关高校的培养模式 |
4.1.2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相关高校的课程设置 |
4.1.3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的供给现状分析 |
4.2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需求研究 |
4.2.1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需求质量分析 |
4.2.2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
4.3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度研究 |
4.3.1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4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3.5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影响因素研究 |
5.1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影响因素 |
5.1.1 经济发展因素 |
5.1.2 旅游业发展因素 |
5.1.3 社会发展因素 |
5.1.4 居民消费能力因素 |
5.2 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5.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5.3 因子分析法在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
5.3.1 数据来源 |
5.3.2 数据处理 |
5.3.3 因子分析过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对策建议 |
6.1 政府层面 |
6.1.1 加大对邮轮专业教育的引导 |
6.1.2 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 |
6.1.3 加大对邮轮旅游人才的支持力度 |
6.2 学校层面 |
6.2.1 创新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
6.2.2 加强与邮轮相关企业的协作融合 |
6.2.3 加强邮轮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
6.3 行业层面 |
6.3.1 建立邮轮旅游人才信息库 |
6.3.2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2)云南省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评述 |
1.3 论文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 |
2.1 旅游人才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
2.2 人才资源和人才培养理论 |
2.3 ANP方法与策略优选 |
第三章 云南省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
3.1 南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
3.1.1 旅游人才政策法律建设逐步完善 |
3.1.2 旅游人才队伍培训逐渐受到重视 |
3.1.3 高层次的旅游院校设置逐步增多 |
3.2 南省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法制环境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
3.2.2 行业环境不健康,企业用人机制有待提升 |
3.2.3 教育环境有缺口,教育方法及理念需转变 |
3.2.4 社会环境不健康,对人才社会观念有欠缺 |
3.3 云南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3.3.1 受政府政策措施的制约 |
3.3.2 受行业发展水平的制约 |
3.3.3 受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 |
第四章 云南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 |
4.1 影响因素筛选的目标 |
4.2 影响因素筛选的原则 |
4.3 影响因素的构成 |
4.3.1 政府层面 |
4.3.2 企业层面 |
4.3.3 教育层面 |
第五章 云南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的方案优选 |
5.1 建设策略备选方案 |
5.1.1 建设策略备选方案简介 |
5.1.2 建设策略备选方案简析 |
5.2 构造系统分析结构 |
5.3 构建超矩阵 |
5.4 构造加权超矩阵并求解极限超矩阵 |
5.5 评价筛选最优策略 |
5.6 评价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提升云南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政府层面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
6.2 企业层面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
6.3 教育层面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价值 |
(四)研究内容 |
(五)文献综述 |
(六)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二、理论基础 |
(一)创新与创新能力相关理论 |
(二)旅游学科教育相关理论 |
三、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分析 |
(一)旅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分类 |
(二)旅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分析 |
(三)影响机制概念模型 |
四、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实证研究 |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
(二)问卷设计、调查与结果分析 |
五、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
(一)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我国旅游人才结构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游教育的中外比较 |
(一) 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 |
(二) 国外旅游教育的情况 |
二、旅游人才结构内涵 |
(一) 旅游人才的学历结构 |
(二) 旅游人才的知识结构 |
(三) 旅游人才的能力结构 |
(四) 旅游人才的经验结构 |
三、我国旅游人才结构弊端及原因分析 |
(一) 旅游人才结构弊端 |
1、知识和能力产生条块分割, 出现失衡现象 |
2、缺乏专家赖以生存的沃土, 人才流动频繁 |
3、学科体系建设上漏洞较多, 不能整齐划一 |
(二) 现象背后的原因 |
1、追求单一向度, 专业基础薄弱 |
2、需求无法对接, 理论实践脱节 |
3、教育资源不足, “双师”严重匮乏 |
四、举措与发展愿景 |
(一) 解决对策 |
(二) 美好图景 |
四、刍议旅游院校学生的观念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邮轮旅游人才供需平衡研究[D]. 蔡雅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8(04)
- [2]云南省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优选研究[D]. 杨伯儒.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3]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D]. 肖寒. 辽宁师范大学, 2013(05)
- [4]我国旅游人才结构问题探究[J]. 张晓,马丽卿.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4)
- [5]旅游供应系统与求学供应系统的类比研究[J]. 袁国宏,刘人怀. 商业研究, 2008(01)
- [6]刍议旅游院校学生的观念建设[J]. 袁国宏,张月芳. 旅游学刊,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