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尾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

摩托车尾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

一、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华[1](2020)在《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的汽车行业通过价格战抢占了销售市场,但是20世纪70年代后,汽车行业面临石油危机、滞涨和环境管制的多重压力,丧失了部分轻型车和小型车的市场,被日本、西欧等国的汽车制造商占领。面对危机,美国汽车行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迅速做出回应,通过联邦政府限制进口、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方式促使危机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美国汽车行业各方措施并举,应对日益严苛的环境管制,不过传统的命令-控制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调节机制作用下的汽车行业发展,因此政府顺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管制政策,适应经济发展规律。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就已开始对汽车行业进行环境管制。通过了1963的《清洁空气法》,加紧了联邦空气污染研究计划的步伐,之后沿用命令-控制的手段在1965年对法案进行了修正,《汽车空气污染控制法》成为《清洁空气法》的有机构成部分。早期的环境立法虽然明确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也对其排放标准、认证过程作出明确规定,但是美国汽车行业并没有积极响应,导致法案的实施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1970年美国环保局成立,《清洁空气法》也进行了修正,这次修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修正了关于汽车排放的管制,并授权美国环保局执行监管责任。面对美国环保局的管制,美国汽车行业与监管部门展开利益的角力,汽车制造商们在分析了安装排放控制系统的成本-效益后,初期采取了消极抵抗态度,对汽车排放问题进行简单的机外净化与机内净化的技术创新,最终过于严格的管制标准与汽车行业消极应对导致管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市场自主调节导致对汽车行业的技术与资金投入不足,1977年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正,新标准是根据市场反馈制定的。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得美国汽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管制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不前。面对能源短缺的情况,国家对平均燃油经济性的关注度提升并制定了标准,但是汽车制造商开始以逃避的方式应对,日本、西欧汽车厂商抓住机遇涌入美国市场,使得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销售市场丧失。面对竞争美国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继续研制更环保的技术,随后三效催化器被引入市场,汽油无铅化也逐步施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里根执政期间美国的环境管制趋于平缓,为了改变这种短暂的停滞,国会于1990年再次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正。这次的修正中关于汽车排放的管制更加严格,结合轻型车市场的变化,加紧对不同车型的管制,同时对清洁燃料汽车的关注度也上升。美国汽车行业也觉察到新的市场变化,发展电动汽车技术,但却受到各方阻力,在20世纪末没能实现大规模推广。20世纪末,汽车排放的管制从技术层面进入到燃料源头控制,最终使美国汽车行业的一氧化碳、铅、氮氧化物排放都大幅减少。底特律这一个案纳入其中,阐述了环境管制对底特律的汽车行业、就业及郊区化的影响。

郭大江[2](2020)在《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导致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其中,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因此,科学高效的降低汽车尾气中NOx等有害污染气体的排放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点。而传统的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技术,均会给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带来弊端。目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在汽车尾气和其他燃烧烟气排放中NOx的净化处理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低温等离子技术可以活化反应气体成分,在常温条件下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结合后又可发挥催化反应高选择性的优势以及等离子体在常温下活化反应分子的特性,对NOx的净化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低温等离子体的基本理论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研究方法,研制了该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搭建了实验系统平台,采用介质阻挡放低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完成了模拟汽车尾气中NO净化的基础实验研究与部分反应机理分析。具体实验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根据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介质阻挡放电净化NOx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确定了实验研究方法。自制了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和搭建了实验系统平台,明确了实验操作流程与步骤。第二,利用自制的反应器,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法净化模拟汽车尾气中的NO。实验分析了在模拟气体NO+N2中反应器结构参数、放电参数、气体参数和温度参数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NO净化效率随放电间隙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放电间隙为2mm;随放电外电极长度的增长而增大;输入电压的升高有利于NO的净化;输入电压为140V时存在最佳净化效率的频率为10kHz,且对NO净化效率为75.6%;气体浓度和流量的增大均不利于NO的净化;O2和CO2的存在也均抑制了NO的净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产生介质阻挡放电现象和促进NO的净化,且200℃时为实验最佳温度。第三,选购并制备了5%CuO/γ-Al2O3催化剂,利用自制的反应器,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净化模拟汽车尾气中的NO。实验分析了在模拟气体NO+N2中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剂不同协同方式、催化剂不同负载量、催化剂不同粒径、NO浓度、气体流量以及气体温度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法中一段式协同、催化剂满负载、催化剂粒径3mm均更有利于NO的净化。相较于介质阻挡放电法,在NO不同输入浓度下NO的净化效率整体提升了12.7%60%;在气体不同输入流量下NO的净化效率整体提升了8%58.1%;在不同输入气体温度下NO净化效率整体提升了7.4%59.6%,且200℃时为最佳净化效率的温度。最后,本文对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法和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净化汽车尾气中的NO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李俊华,贺泓[3](2016)在《第八章 环境催化》文中认为8.1环境催化及其特殊性自从1836年由瑞典化学家Berzelius提出催化(Catalysis)概念以来,催化科学和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现代工业文明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石之一。事实上,催化技术是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最核心技术。例如,80%以上的化学工业涉及催化技术,全球催化剂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催化技术所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4](2015)在《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4年发展报告》文中提出综述了2014年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的总体概况及发展的环境,以及行业的技术发展进展;介绍了行业主要(骨干)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控制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5](2011)在《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2010年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行业的技术发展进展、新技术开发应用情况和市场特点;介绍了行业主要(骨干)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2010年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明彩兵,叶代启,付名利,徐楠[6](2007)在《摩托车排放后处理技术现状》文中指出简述了为减少摩托车污染物排放而采用的二次空气、多级补气和电控补气、燃油电喷技术等摩托车排放后处理技术,进一步阐述了这些技术与催化剂结合在降低摩托车排放污染物上的应用,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同时对其优势和缺点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目前排放后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林漫群[7](2007)在《小型汽油机乙醇汽油适用性与排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石油用量增长,为解决燃油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我国已决定推广使用可再生的清洁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环境友好燃料可与汽油混合使用以缓解不断增长的燃油需求。目前国内约有10个省份正在使用E10乙醇汽油。小型汽油机,如摩托车和非道路小型点燃式发动机(通机)产量巨大但较少引人关注。随着E10乙醇汽油在我国迅速增长,有关小汽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磨损、常规与非常规污染物排放和催化净化等关键技术问题亟待开展系统研究。据此作者选择小型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乙醇汽油适用性和排放控制研究工作。非道路发动机排放控制是与道路车辆相对的全新研究领域,特别是非道路小汽油机,欧美近几年方才起步。作者在国内建成首个符合美国环保署要求并通过我国国家实验室认可的通机排放实验室,率先开展了国外非道路发动机排放标准体系研究,通过试验对比测定通机燃用普通汽油和乙醇汽油性能与工况法排放差异。摩托车作为小型道路车辆亦对比测定不同燃油条件下工况法排放与整车性能,其间供油系统未做调整。数据显示,小型汽油机使用乙醇汽油后,CO和HC初始排放有所下降,而NOx有升有降,动力性随乙醇含量提高而有所下降。另外发现随乙醇混合比提高供油系统的供油量呈现降低趋势。乙醇做为含氧添加剂潜在排放更多有毒有机物的危险性,为此开展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研究,工作包括发动机尾气非常规污染物采集、分离和定量测量等。其间作者除了使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外,针对甲醛含量低难以测定的现状探索了新的方法,成功地利用水吸收法富集甲醛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定,显着地改善了现有甲醛分析的灵敏度,测量下限达到0.02×10-6 (体积分数)。另使用涂敷二硝基苯肼(DNPH)的固相萃取柱进行采集,用乙腈洗脱后用液相色谱分析法测量发动机尾气中醛和酮类有毒有机物的新方法。截至目前已经在小汽油机尾气中检出包括醇类、苯系物、醛和酮等二十余种有机物并发现燃用乙醇汽油后高毒性物质——甲醛排放明显增高,值得关注。以工况法排放为指标考察摩托车使用普通汽油和E10乙醇汽油在10,000km道路耐久前后催化器净化率变化情况,对经过耐久考核的催化器进行了失活分析。研究发现摩托车催化器使用乙醇汽油后表面积碳聚合物种类以及部位存在差异,初步探讨了导致同型催化器在不同燃油条件下活性劣化程度存在差异的机理。开发了高精度催化剂活性评价设备,以催化器起燃温度为活性指标,对比测试多种催化器样品分别在燃用普通汽油和乙醇汽油的真实废气环境中活性劣化情况。发现不同催化器样品在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条件下表现各有优劣,应依据使用地区的燃油供应条件开展催化器开发与选配。另外,道路耐久后测试发现摩托车使用E10乙醇汽油后磨损偏大,两台二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均发生了拉缸现象。作者注重科研成果标准化工作,牵头起草了我国第一部通机排放国家标准,以及另外两个关于摩托车催化器评价标准以及二次空气阀性能试验方法的标准。

余秋兰[8](2007)在《基于纳米还原剂的摩托车催化器流场研究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摩托车工业迅速发展,摩托车的保有量迅速增加,摩托车排气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家控制排放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目前控制排放污染的方法和手段有多种,如化油器结构改进,采用电喷技术,采用催化转化器,使用电动摩托车等等。其中安装催化转化器技术进行排气后处理是目前减少摩托车排放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催化转化效果较好的是采用贵金属的三效催化剂,其主要活性成分为Pt、Pd和Rh等贵金属,它对CO、HC和NOx同时具有很高的催化转化率。但是贵金属资源短缺,价格昂贵,相对于成本低廉的摩托车而言,不太适宜。同时大量研究表明,稀土金属非常活泼,同样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且成本低廉。本文以稀土氧化物及化学纯Mn(NO3)2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真空干燥技术制备出了纳米稀土复合催化剂,试验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催化转化效果除了与催化剂的成分有关外,还和催化器内部的流场的均匀性有关。本文以五羊125型摩托车排气管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FLUENT对排气管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研究对比其内部流动情况,确定了符合该排气管的催化转化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对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的模拟表明,催化器的锥角以及陶瓷载体前后的空腔长度对催化剂催化效果影响较大,通过改变其数值,选择了最佳的催化器的锥角以及陶瓷载体前后的空腔长度,优化了催化转化器的结构。

冯长根,刘思宏,陈建军,王亚军[9](2004)在《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金属载体、催化剂助剂CexZr1-xO2固溶体和以稀土为主添加少量贵金属的活性组分等方面综述了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的研究进展。对用于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新兴纳米材料的制备进行了概述。

Waste Gas Purification Committee of CAEPI[10](2004)在《我国废气治理行业发展评述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文章概述了我国废气治理行业2003年的发展,并从汽车排气催化转化器等9个方面对行业内产品发展作了评述和展望。

二、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1.现实意义
        2.学术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1.原始资料
        2.外文研究专着概述
        3.中文专着概述
        4.问题意识与研究思路
    (三)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美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初期管制
    (一)美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快速发展阶段(1900年-1970年)
        2.相对衰落期(1970年-2000年)
    (二)早期机动车空气污染治理进程及研究
        1.早期机动车污染治理进程
        2.汽车尾气污染物铅排放的研究
        3.曲轴箱控制系统研究
    (三)汽车空气污染报告
        1.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联邦汽车认证
二 1970年《清洁空气法》对汽车行业的管制及其反应
    (一)1970年《清洁空气法》中的汽车管制
        1.1970年《清洁空气法》对汽车排放标准的规定
        2.美国环保局对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行政监管
    (二)美国监管部门敦促汽车制造商技术创新
        1.美国环保局的监管行为
        2.监管视域下的技术创新
    (三)联邦政府的管制强制性与汽车制造商的应对
        1.安装排放控制装置的成本变化与公众利益
        2.发动机系统的改进
        3.汽油车机外净化系统
三 1977年《清洁空气法》对美国汽车行业的管制及反应
    (一)1977年《清洁空气法》对汽车排放的修订
        1.国会与美国环保局的延期谈判
        2.机动车排放标准及燃油经济性的规定
    (二)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行动
        1.美国汽车制造商对平均燃油经济性的逃避和遵从
        2.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技术与专利变化
    (三)环境管制下的成本效益变化
        1.环境管制下的政府增量成本分配
        2.汽油无铅化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四 1990年《清洁空气法》对美国汽车行业的管制及反应
    (一)1990年《清洁空气法》对汽车排放的新规定
        1.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修订
        2.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的变化
        3.轻型清洁燃料机动车的规定
    (二)美国汽车制造商对平均燃油经济性和清洁燃料汽车的态度
        1.汽车制造商对平均燃油经济性变化的态度
        2.制造商和燃料供应商的相互依赖
    (三)电动汽车推广的阻力
        1.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2.电动汽车高昂的成本投入
        3.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局限
五 环境管制作用下的汽车排放及底特律汽车城的变化
    (一)环境管制下汽车排放物的变化
        1.一氧化碳排放
        2.铅排放
        3.氮氧化物排放
    (二)环境管制下与底特律汽车城
        1.环境管制下底特律汽车行业的战略调整
        2.底特律就业率的变化
        3.底特律郊区化与平均燃油经济性的相互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现状及危害
        1.2.1 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现状
        1.2.2 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1.3 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
        1.3.1 机内净化技术
        1.3.2 机外净化技术
    1.4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尾气的研究现状
    1.5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净化汽车尾气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尾气的基本原理
    2.1 等离子体的理论基础
        2.1.1 等离子体分类
        2.1.2 低温等离子体的放电形式
    2.2 介质阻挡放电的基本原理
        2.2.1 介质阻挡放电基本概念
        2.2.2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结构
        2.2.3 介质层与内电极材料的选择
    2.3 介质阻挡放电物理与化学反应过程
        2.3.1 介质阻挡放电的物理反应过程
        2.3.2 介质阻挡放电的化学反应过程
    2.4 介质阻挡放电净化NOx反应过程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实验研究方法与实验系统装置
    3.1 实验研究方法
        3.1.1 介质阻挡放电功率测量方法
        3.1.2 介质阻挡放电电压电流测量方法
        3.1.3 介质阻挡放电放电气隙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3.1.4 实验气体净化效率计算方法
    3.2 实验系统及装置
        3.2.1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结构设计
        3.2.2 实验系统平台搭建
        3.2.3 实验流程与步骤
    3.3 本章小结
4 介质阻挡放电净化模拟汽车尾气中NO的实验研究
    4.1 反应器结构参数对NO净化效率影响的实验分析
        4.1.1 放电间隙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4.1.2 放电外电极长度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4.2 放电参数对NO净化效率影响的实验分析
        4.2.1 电压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4.2.2 频率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4.3 气体参数对NO净化效率影响的实验分析
        4.3.1 NO初始浓度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4.3.2 输入气体流量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4.3.3 O_2 含量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4.3.4 CO_2和O_2的加入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4.4 环境温度参数对NO净化效率影响的实验分析
        4.4.1 反应器温度对放电电压的影响
        4.4.2 气体温度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净化模拟汽车尾气中NO的实验研究
    5.1 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的工艺路线
    5.2 催化剂的选择与制备
    5.3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对NO净化效率影响的实验分析
        5.3.1 不同协同方式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5.3.2 催化剂负载量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5.3.3 催化剂粒径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5.3.4 协同作用下NO初始浓度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5.3.5 协同作用下输入气体流量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5.3.6 协同作用下输入气体温度对NO净化效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第八章 环境催化(论文提纲范文)

8.1环境催化及其特殊性
    8.1.1环境催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8.1.1.1消除已经产生的污染
        8.1.1.2减少能源转化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
        8.1.1.3将废物转化为有用之物
        8.1.1.4非均相大气化学中的催化过程
    8.1.2环境催化的特殊性
8.2移动源燃烧排放的催化净化
    8.2.1汽油车尾气催化净化
        8.2.1.1汽油车尾气排放特点
        8.2.1.2催化转化器
        8.2.1.3汽油车排放污染控制三效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8.2.2柴油机和稀燃汽油机尾气催化净化
        8.2.2.1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技术(SCR)
        8.2.2.2贮存-还原氮氧化物(NSR)
    8.2.3清洁燃料车尾气催化净化
        8.2.3.1甲烷氧化催化剂
        8.2.3.2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催化剂
        8.2.3.3含氧燃料汽车尾气净化方法
8.3固定源燃烧排放的催化净化
    8.3.1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原理和技术
        8.3.1.1 SCR的工作原理
        8.3.1.2 SCR催化剂
        8.3.1.3 SCR催化反应机理
        8.3.1.4 SCR反应动力学
        8.3.1.5 SCR系统及应用
    8.3.2烟气催化脱硫
        8.3.2.1 SO2的催化氧化
        8.3.2.2 SO2的催化还原
    8.3.3同时催化脱硫脱硝技术
        8.3.3.1催化氧化二氧化硫同时还原氮氧化物
        8.3.3.2同时催化氧化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8.3.3.3同时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8.4室内空气催化净化
    8.4.1室内空气光催化净化
        8.4.1.1光催化原理
        8.4.1.2常见光催化剂
        8.4.1.3光催化净化室内污染物
    8.4.2室内空气常温催化净化
        8.4.2.1常温催化净化室内一氧化碳
        8.4.2.2常温催化净化室内甲醛和VOCs
    8.4.3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
        8.4.3.1低温等离子体产生方式
        8.4.3.2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作用机理
        8.4.3.3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净化室内VOCs
        8.4.3.4常温催化净化室内微生物
8.5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相催化
    8.5.1光催化水处理技术
    8.5.2绿化催化新工艺———芬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8.5.3臭氧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
    8.5.4湿式催化氧化技术
    8.5.5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去除水中硝酸盐
8.6温室效应和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催化转化
    8.6.1 CH4-CO2催化重整
        8.6.1.1 CH4-CO2重整反应的热力学
        8.6.1.2催化剂体系
        8.6.1.3 CH4-CO2重整反应的动力学
        8.6.1.4反应机理
    8.6.2氧化亚氮的催化消除
        8.6.2.1氧化亚氮的来源、危害和对策
        8.6.2.2氧化亚氮直接催化分解反应及反应机理
        8.6.2.3氧化亚氮的催化分解催化剂
    8.6.3氯氟烃的无害化
        8.6.3.1氯氟烃的来源、危害和消除对策
        8.6.3.2氯氟烃的催化分解
        8.6.3.3氯氟烃的光催化分解
        8.6.3.4氯氟烃的催化氢化脱氯无害化
    8.6.4羰基硫的催化水解和氧化
        8.6.4.1羰基硫的环境效应
        8.6.4.2羰基硫的催化水解和氧化

(4)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4年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2014年行业发展状况
    1.1行业发展环境
    1.2国家及地方政策动态
        1.2.1国务院明确2014年各地“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
        1.2.2 5部委联合发布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工作方案
        1.2.3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重型车排放控制的有关规定
        一、OBD系统功能要求
        二、环保目录申报要求
        三、其他事项
        1.2.4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实施轻型汽车第五阶段标准中车载诊断系统两项排放监测功能有关事项的公告
        1.2.5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
        1.2.6 12部委联合印发《加强“车、油、路”统筹, 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1.2.7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低速货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升级并轨工作的通知》
        1.2.8青岛市实施黄标车“黄改绿”, 车主可自愿申请治理改造
        1.2.9武汉市实施黄标车“黄改绿”
    1.3 2014年国家及地方标准动态
        1.3.1环保部发布《城市车辆用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WHTC工况法) 》 (HJ689-2014)
        1.3.2环保部《关于发布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三、四阶段) 》的公告》
        1.3.3《金属催化转化器中铂、钯、铑含量的测定方法》于2014年10月1日实施
        1.3.4《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GB30510-2014) 于2014年7月1日实施
2行业技术发展
    2.1行业总体技术现状
    2.2国Ⅳ/Ⅴ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
    2.3重型柴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
    2.4轻型柴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
    2.5柴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原理
    2.6国Ⅳ/Ⅴ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
    2.7国Ⅲ摩托车排放控制技术
3行业主要 (骨干) 企业发展情况
    3.1企业总体情况
    3.2产业总体规模分布情况
    3.3行业骨干企业
        (1)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2) 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
        (3) 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4)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5) 康宁 (上海) 有限公司
        (6) 巴斯夫催化剂 (上海) 有限公司
        (7) 优美科汽车催化剂 (苏州) 有限公司
        (8) 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9) NGK (苏州) 环保陶瓷有限公司
        (10) 上海天纳克研发中心
        (11) 佛吉亚 (中国) 排放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12) 庄信万丰 (上海) 化工有限公司
        (13) 北京绿创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4) 苏州派格力减排系统有限公司
        (15) 浙江邦得利汽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6) 贵州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
        (17) 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
        (18) 安徽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4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3.5国内机动车后处理装置市场规模
4 2014年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 尾气后处理装置售后市场混乱
    (2) 国内自主企业整体发展比较落后
    (3) 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企业产品生产一致性存在问题
    (4) 外国公司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
5 2015年机动车排放控制行业发展展望

(6)摩托车排放后处理技术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摩托车的现状
2 现有的净化技术
    2.1 二次空气加热反应器
    2.2 二次空气加催化剂
        2.2.1 稀燃电控补气加OC
        2.2.2 化油器精调加RC加二次补气加OC
    2.3 燃油电喷加TWC
3 结束语

(7)小型汽油机乙醇汽油适用性与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能源分类与生物质能源概述
    1.2 国外乙醇汽油的发展
    1.3 中国乙醇汽油的发展
    1.4 燃料乙醇与乙醇汽油
    1.5 小型汽油机工业背景
    1.6 小型汽油机排放控制与催化净化
    1.7 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第二章 乙醇汽油适用性
    2.1 适用性研究现状
    2.2 乙醇汽油摩托车适用性试验验证
    2.3 乙醇汽油通机适用性研究
    2.4 乙醇汽油适用性小结
第三章 常规污染排放
    3.1 研究现状
    3.2 摩托车排放对比试验
    3.3 通机排放影响
    3.4 常规排放影响小结
第四章 非常规污染物采样与分析
    4.1 研究现状与分析
    4.2 色谱
    4.3 质谱原理
    4.4 摩托车非常规污染物分析
    4.5 甲醛采样与分析方法探索
    4.6 DNPH 衍生法富集与液相色谱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催化净化与失活
    5.1 摩托车催化器失活研究
    5.2 通机催化器活性研究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纳米还原剂的摩托车催化器流场研究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3 纳米技术及其在三效催化剂中的应用
    1.4 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重点和意义
第二章 纳米催化转化技术
    2.1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的产生机理、危害及影响因素
    2.2 催化转化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3 纳米催化转化技术
    2.4 纳米催化剂在尾气三效催化剂中的应用
    2.5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表征技术
    2.6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7 小结
第三章 摩托车排气管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3.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与FLUENT 软件简介
    3.2 摩托车排气管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4.1 催化转化器内流动模型
    4.2 催化转化器实体建模
    4.3 催化转化器扩张角对流动的影响
    4.4 催化转化器内容积对流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9)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剂载体
2 助催化剂
3 催化剂活性组分
4 纳米材料的应用
5 结 语

(10)我国废气治理行业发展评述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3年产业的总体情况
二、行业评述与展望
    1. 汽油车排气催化转化器
    2. 摩托车排气催化转化器
    3. 关于电动自行车推广问题
    4. 关于汽油清净剂的应用
    5. 步入倒计时的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控制
    6. 必须十分关注电动汽车和乙醇汽油汽车发展
    7. 饮食业油烟污染净化器
    8. 工业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9. 室内空气质量

四、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D]. 王晓华.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研究[D]. 郭大江.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3]第八章 环境催化[J]. 李俊华,贺泓. 工业催化, 2016(05)
  • [4]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4年发展报告[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 2015
  • [5]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控制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 2010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 2011
  • [6]摩托车排放后处理技术现状[J]. 明彩兵,叶代启,付名利,徐楠. 车用发动机, 2007(05)
  • [7]小型汽油机乙醇汽油适用性与排放研究[D]. 林漫群. 天津大学, 2007(04)
  • [8]基于纳米还原剂的摩托车催化器流场研究与结构优化[D]. 余秋兰. 武汉科技大学, 2007(02)
  • [9]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J]. 冯长根,刘思宏,陈建军,王亚军. 工业催化, 2004(12)
  • [10]我国废气治理行业发展评述及展望[J]. Waste Gas Purification Committee of CAEPI. 中国环保产业, 2004(11)

标签:;  ;  ;  ;  ;  

摩托车尾气催化净化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