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蜇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焦金菊,张玉钦,张金浩,李灵智,邱盛尧[1](2021)在《山东省海蜇增殖放流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营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深5~20m的水域[1-2],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等沿海地区[3-4]。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种类[5],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碘、磷、铁、盐以及维生素B1、B2等多种营养元素[6-7],另外,还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降血脂等药用功能[8-11]。海蜇的生命周期较短,具有活动能力弱、食物链短、生产速度快、能够形成渔汛、易于捕捞、加工较为便捷等特点,成为较理想的增殖放流品种。
李云峰,孙巍,周贺,李玉龙,鲍相渤[2](2020)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染色体及其核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囊胚期的胚胎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经Giemsa和DAPI染色后,观察和分析囊胚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海蜇染色体数2n=42,核型公式为2n=10m+14sm+12st+6t,NF=78,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比较分析表明,海蜇是腔肠动物中的原始类群。本研究结果将为染色体操作育种、杂交育种等育种方法在海蜇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李云峰,李玉龙,周遵春,田梅琳,鲍相渤,赫崇波[3](2020)在《我国北方地区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在中国沿海、日本西部、朝鲜半岛西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均有分布[1-4]。海蜇是近岸营浮游生活的暖水性大型水母,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水母之一,食之具有降低血压,消痰散气,预防肿瘤、动脉硬化等功效[5-10],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郭文场,刘佳贺,李悦[4](2018)在《海蜇的食、药用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蜇不仅是筵席佳肴,而且是治病良药。我国"食用海蜇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东海有物,状如凝血,从广数尺方圆,名曰鲊鱼,无头目处所,无内脏,众虾附之,随其东西,人煮食之。"随后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关于海蜇入馔多有记载,如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清郭柏苍《海错百一录》以及其他历史书刊也有记述,可见海蜇作为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海蜇在医药学上的应用亦较
李建生,凌建忠,程家骅[5](2014)在《中国海域两种大型食用水母利用状况分析及沙海蜇资源量评估》文中研究表明依据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两种大型食用水母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海蜇的年间数量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为海蜇的产量高峰期,1998年产量最高达43×104t,21世纪以来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的年产量在20×104t左右。随着近年来沙海蜇的持续爆发,该种类也成为主要的食用水母。根据近5年的监测结果,沙海蜇的年捕捞产量波动范围(11.0355.22)×104t,年平均产量28.63×104t,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东海区的年产量维持在10×104t左右;黄渤海的年产量持续增加,2013年已达40×104t以上。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海域的沙海蜇资源量为266.75×104t。目前,大型食用水母利用的主体已经由海蜇转变为沙海蜇,沙海蜇的利用水平为其资源量的1/5左右,有加大开发利用的潜力。针对海蜇资源衰退和沙海蜇资源量较大的现实,今后应该继续加强海蜇的增殖放流工作,加大捕捞外海沙海蜇的强度,继续加强食用水母的资源监测工作。
王国善,于志刚,米铁柱,姚庆祯,甄毓,陈四清,王建艳[6](2014)在《环境因子对海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隶属于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Hizostomadae),海蜇属(Rhopilema)[1]。海蜇为进化比较保守的两胚层动物[2]。丁耕芜等[3]首次报告了海蜇的整个生活史。海蜇生活史具有刺胞动物门典型的世代交替特征,分为两个世代:水螅体世代和水母体世代。在水螅体世代整个过程中,海蜇螅状体于海底基质上营固着生活,以无性生殖
游奎,迟旭朋,马彩华,刘心田,穆迎春,韩志强,高增祥,丁马林,罗春叶[7](2012)在《我国海蜇产业发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海蜇位列海产八珍品之一,兼有多种药用功效,在我国向来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渔业产品之一。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海蜇产业的发展历程,提出我国海蜇产业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前靠天吃饭的渔业捕捞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试验性增殖放流阶段,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海蜇增养殖产业兴起阶段。论文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兴起的海蜇养殖产业发展状况,初步估计当前海蜇产业规模在百亿元左右,认为相对于其他传统海洋经济生物而言,海蜇相关科学理论以及渔业管理研究比较滞后,并有可能阻碍海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顶海,张继红,陈四清,方建光,燕敬平,刘春胜,高亚平,张树森[8](2011)在《海蜇池塘养殖生长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0年6月上旬~8月上旬,对山东荣成靖海湾池塘养殖的海蜇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蜇幼体放入池塘后生长迅速,从6月1日放苗到8月1日收获海蜇,伞径从2 cm左右生长至30~40 cm,甚至可以长至50 cm。不同大小海蜇的体重(湿重)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0.176 x2.8914(R2=0.990 7)。海蜇池塘养殖后期,常出现饵料不足、夜光虫大量繁殖、海月水母爆发等问题,均对池塘养殖海蜇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孙明,董婧,王文波,王彬[9](2011)在《环境因子对海蜇横裂生殖的综合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海蜇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是中国渔业重要的捕捞和增养殖对象。本文设计了三因素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投饵频次和盐度三个环境因子对海蜇螅状体横裂繁殖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海蜇螅状体横裂碟状幼体的数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少。温度、投饵频次、盐度以及这3个环境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海蜇累计横裂碟状幼体数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实验最终得出在15℃每三天投喂一次盐度20组合下的海蜇螅状体累计横裂出的碟状幼体数量最多,且优势明显。
车向庆,王会芳,谭学群,冷忠业,吴庆东[10](2011)在《引进江苏海蜇育苗与养殖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海蜇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北自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均有分布。东港市拥有12万亩海水养殖池塘,从2001年开始试
二、海蜇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蜇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海蜇增殖放流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海蜇生产情况概述 |
1.1 捕捞生产 |
1.2 养殖生产 |
2 山东省海蜇增殖放流 |
2.1 增殖放流概述 |
2.1.1 发展历程 |
2.1.2 放流规模 |
2.2 增殖放流效果分析 |
2.2.1 回捕效率 |
2.2.2 生态效益及生态影响 |
2.2.2.1 资源补充和修复 |
2.2.2.2 对灾害性水母生态位的控制 |
2.2.2.3 海蜇增殖放流与碳汇渔业 |
2.2.2.4 生态风险 |
2.2.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3 对海蜇增殖放流的思考 |
(2)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染色体及其核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染色体制备 |
1.2.2 染色体核型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海蜇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 |
2.2 染色体核型分析 |
3 讨论 |
(3)我国北方地区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蜇池塘养殖的兴起 |
2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 |
2.1 大规格海蜇苗种培育技术 |
2.2 海蜇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 |
2.3 多茬养殖技术 |
2.3.1 两次投苗,两茬收获 |
2.3.2 三次投苗,三茬收获 |
2.3.3 多次投苗、多茬收获 |
3 海蜇池塘养殖模式 |
3.1 单养模式 |
3.2 生态立体混养模式 |
4 海蜇池塘养殖环境条件 |
4.1 水质环境条件 |
4.2 生态环境条件 |
5 海蜇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
5.1 提高海蜇品质,加强海蜇良种选育 |
5.2 开展海蜇饵料相关研究,加快海蜇人工饲料的开发 |
5.3 新型养殖技术和模式开发 |
(4)海蜇的食、药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种类和分布 |
2 形态 |
3 习性 |
4 食用 |
4.1 营养成分 |
4.2 菜肴 |
4.2.1 凉拌 |
4.2.2 热菜 |
5 药用 |
5.1 化学成分和药理 |
5.2 性状鉴别 |
5.3 炮制 |
5.4 饮片鉴别 |
5.5 功能与主治 |
5.6 商品规格 |
5.7 临床应用 |
5.7.1 清热化痰 |
5.7.2 消积破滞 |
5.7.3 祛风止痛 |
5.7.4 解毒散结 |
5.7.5 催乳止痛 |
5.7.6 补益强壮 |
5.7.7 润肠通便 |
5.7.8 降压 |
5.7.9 中毒 |
(5)中国海域两种大型食用水母利用状况分析及沙海蜇资源量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数据转换和资源量评估方法 |
2 结果 |
2.1 海蜇的历年产量变化 |
2.2 沙海蜇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
2.3 沙海蜇资源密度变化和资源量评估 |
3 讨论与建议 |
3.1 继续开展海蜇资源养护和增殖放流工作 |
3.2 加大开发利用外海的沙海蜇资源 |
3.3 加强沙海蜇资源监测,对重点渔场开展预警工作 |
(6)环境因子对海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蜇生活史和生理生态学的研究 |
1.1 海蜇水母体的有性生殖 |
1.2 海蜇受精卵的发育和浮浪幼虫的变态附着 |
1.3 螅状体阶段 |
1.3.1 螅状体的无性生殖—足囊生殖 |
1.3.2 螅状体的无性生殖—横裂生殖 |
1.4 海蜇的碟状体和水母体 |
2 结语与展望 |
(7)我国海蜇产业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蜇的经济价值 |
二、海蜇产业发展历程 |
(8)海蜇池塘养殖生长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海蜇养殖期间池塘水温和盐度的变化 |
2.2 海蜇伞径的生长规律 |
2.3 海蜇体重与伞径的关系 |
2.4 海蜇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 |
2.4.1 饵料不足 |
2.4.2 夜光虫危害 |
2.4.3海月水母危害 |
3 讨论 |
(10)引进江苏海蜇育苗与养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工厂化育苗 |
1. 育苗池条件 |
2. 螅状幼体引进 |
3. 螅状幼体培育 |
4. 蝶状幼体培育 |
5. 幼蜇培育 |
(二) 大规格海蜇苗培育对比试验 |
1. 池塘条件 |
2. 苗种放养 |
3. 培育期管理 |
(三) 养成对比试验 |
1. 池塘准备 |
2. 大规格苗种放养 |
3. 日常管理 |
4. 起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海蜇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海蜇增殖放流回顾与思考[J]. 焦金菊,张玉钦,张金浩,李灵智,邱盛尧. 水产科学, 2021(01)
- [2]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染色体及其核型分析[J]. 李云峰,孙巍,周贺,李玉龙,鲍相渤. 水产学杂志, 2020(02)
- [3]我国北方地区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 李云峰,李玉龙,周遵春,田梅琳,鲍相渤,赫崇波. 水产科学, 2020(02)
- [4]海蜇的食、药用概述[J]. 郭文场,刘佳贺,李悦.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01)
- [5]中国海域两种大型食用水母利用状况分析及沙海蜇资源量评估[J]. 李建生,凌建忠,程家骅. 海洋渔业, 2014(03)
- [6]环境因子对海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王国善,于志刚,米铁柱,姚庆祯,甄毓,陈四清,王建艳. 海洋科学, 2014(01)
- [7]我国海蜇产业发展分析[J]. 游奎,迟旭朋,马彩华,刘心田,穆迎春,韩志强,高增祥,丁马林,罗春叶. 中国渔业经济, 2012(05)
- [8]海蜇池塘养殖生长规律的研究[J]. 刘顶海,张继红,陈四清,方建光,燕敬平,刘春胜,高亚平,张树森. 湖南农业科学, 2011(17)
- [9]环境因子对海蜇横裂生殖的综合影响研究[A]. 孙明,董婧,王文波,王彬. Environmental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CESSE 2011 V1), 2011
- [10]引进江苏海蜇育苗与养殖试验[J]. 车向庆,王会芳,谭学群,冷忠业,吴庆东. 科学养鱼,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