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室番茄产生畸形果的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黄训兵,李辉,陈浩,郑礼,翟一凡,朱佩群[1](2022)在《熊蜂授粉对北方冬季温室不同品种番茄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以硬果型番茄、口感型番茄和樱桃番茄为试材,采用熊蜂授粉和激素蘸花的方法,研究了2种处理方式对北方冬季温室3种番茄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熊蜂授粉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激素蘸花相比,熊蜂授粉的3种番茄坐果率分别升高9.2%、8.5%和6.2%,畸形果率分别降低58.6%、41.3%和44.9%,种子数量分别增加118.6%、158.3%和93.2%,番茄红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升高(P<0.05),口感评分值均显着提高(P<0.05)。因此,采用熊蜂授粉技术能够显着提高北方冬季温室番茄的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熊蜂授粉技术在北方冬季温室番茄生产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张红[2](2021)在《设施番茄花香气味对传粉蜂访花行为的调控作用》文中指出花香气味在传粉蜂-植物互作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粉蜂对植物花香气味的本能行为反应和后天学习经历共同影响其访花行为。蜜蜂和熊蜂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粉蜂种,多种农作物的坐果结实和丰产栽培均依赖于蜜蜂和熊蜂传粉。和熊蜂相比,蜜蜂对番茄这一重要经济蔬菜作物的访花频率低、传粉效果差。目前,不同传粉蜂对番茄花香气味的行为响应方式以及番茄花香气味对传粉蜂访花行为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西方蜜蜂和兰州熊蜂为实验对象,围绕不同传粉蜂对番茄花香气味的偏好响应这一科学问题,采用传粉生态学、昆虫行为学及化学生态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传粉蜂对番茄花的采集行为特征及番茄花香气味对蜜蜂和熊蜂传粉行为的调控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传粉蜂对设施番茄的访花行为特征。本研究系统观察了西方蜜蜂和兰州熊蜂在番茄日光温室内的进出巢活动规律、访花密度及采粉行为,结果发现2种蜂对温室番茄的访花行为存在显着差异。兰州熊蜂在番茄温室内不同花期的出巢工蜂数量(F2.340,124.041=4.042,P=0.015)及访花密度(F2.606,416.955=18.648,P<0.000)均显着高于西方蜜蜂,并且兰州熊蜂在番茄温室内采集花粉的工蜂比例显着高于西方蜜蜂(F1,53=80.216,P<0.000);西方蜜蜂对番茄花的采集积极性弱,随着番茄开花时间的推移,西方蜜蜂在番茄温室内的出巢工蜂数量(F1,3=18.58,P=0.04)及访花密度(F1,3=91.518,P=0.01)均呈现出显着下降趋势。2.不同传粉蜂对番茄花香气味的偏好响应。本研究分析了先天本能反应和后天经历如何影响西方蜜蜂和兰州熊蜂对番茄花香气味的偏好响应。结果发现获得食物回报的后天气味学习经历或者访花取食经历能够改变传粉蜂对花香气味的本能偏好。本实验中,无番茄接触或者访花经历的西方蜜蜂在Y型嗅觉仪中更偏好选择空白对照气味(χ2=4.829,P=0.028),无经验的兰州熊蜂未对花香气味和对照气味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χ2=2.400,P=0.121);但具备番茄访花经历的兰州熊蜂更偏好选择番茄花香气味(χ2=6.400,P=0.011),而具备番茄访花经历的西方蜜蜂仍偏好于选择空白对照气味(χ2=4.800,P=0.028);在喙伸实验中,传粉蜂在番茄花香气味和食物回报之间建立正向联系后,蜜蜂和熊蜂均对番茄花香气味表现出选择偏好性,并且蜜蜂对花香气味的学习速度(F1,800=4.950,P=0.026)及记忆能力(F1,240=10.169,P=0.002)均优于熊蜂。3.番茄花香气味学习对传粉蜂田间访花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评估了番茄花香气味-食物学习训练对西方蜜蜂在番茄温室内访花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对蜜蜂蜂群进行番茄花香气味学习训练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蜜蜂对温室番茄的采集积极性。本实验中,经过番茄花香气味学习的蜜蜂蜂群进入番茄温室后,蜜蜂工蜂出巢数量(F1.507,87.409=88.847,P=0.000)和对番茄的访花密度(F1.806,321.425=21.137,P<0.000)均显着高于未经过气味学习的蜂群;但同时也发现经过气味学习后的蜜蜂,对番茄花的采集积极性随着进入温室后工作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4.不同品种番茄花香气味及食物回报对传粉蜂访花行为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品种番茄的花香气味和花粉含量对兰州熊蜂访花行为的影响,发现当传粉蜂面对具有相同食物回报的开花植物时,花香气味对其采集策略的制定发挥着关键作用。本实验中,兰州熊蜂对不同品种番茄的访花密度(H=18.717,P<0.000)及传粉水平(χ2=41.997,P<0.000)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熊蜂对番茄“京丹小黄玉”的访花积极性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品种;不同品种番茄的花粉含量(H=45.573,P=0.000)及花香气味组成(F3,14=1.716,P=0.0032)存在较大差异,“京丹小黄玉”和“千禧”花粉含量类似且少于另外两个品种,“京丹小黄玉”花香物质组成与其他三个品种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在Y型嗅觉仪中,兰州熊蜂仅对番茄“京丹小黄玉”的花香气味表现出了本能选择“厌恶性”(χ2=4.455,P=0.035)。通过GC-EAD及行为选择实验,只在番茄“京丹小黄玉”中发现了特异性活性物质-异佛尔酮,该挥发物对兰州熊蜂具有显着的驱避效果(χ2=5.565,P=0.018)。本研究表明,蜂类在访花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花香气味-食物回报之间建立正向联系形成对该花香气味的选择偏好,从而提高其对开花植物的采集积极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阐明花香物质在传粉蜂-开花植物互作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也为实际生产中改善并提高农作物蜂传粉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岩文[3](2021)在《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日益增加,以至于设施番茄栽培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但由于设施结构单一、管理不当及秋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弱光、不良气候灾害等逆境胁迫影响,植株易感染病害,对植株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严重阻碍设施番茄增产增收。有大量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BR)、外源钙可通过提高番茄植株抗病及抗逆性,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但前人对二者功能研究多集中在盆栽试验,在设施应用研究较少,且二者配施方面的研究报道更少。因此为了检验BR及配施外源钙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设施番茄试验,探究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坐果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生理、病害及产量的影响:BR处理可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叶片数,以0.5 mg/L BR处理效果显着。高浓度BR处理抑制番茄坐果率并降低产量,而适宜浓度BR处理可通过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适宜浓度BR处理可显着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高浓度BR处理可能抑制光合进程。适宜浓度BR处理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加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喷施BR处理可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BR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增加叶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Pro、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植株抗病性,从而提高产量。由此表明,0.5 mg/L BR处理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应用于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及防治TY病毒病。2.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着增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减缓叶片MDA含量增加并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增加番茄叶片的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或低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促进果实膨大,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后番茄叶片数显着增加,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面积、加快光合进程,进而促进果实膨大、显着提高果实产量。3.BR及配施外源钙对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喷施BR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增加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且各指标随BR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以0.1 mg/L BR处理效果最明显。喷施BR处理可降低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但低浓度BR与CK1相比达到显着差异水平。此外,BR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增长虽无明显作用,但其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及根系发育水平高于BR或0.2%氯化钙(0.2%CaCl2)单一处理。
张泽[4](2021)在《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时代通过数字化赋能已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设施农业的数字化生产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生产可将“经验”转化为标准化的操作步骤,便于为作物生长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发育条件,从而提高作物生产管理能力。当前作物种植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较低,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为提高番茄精细化管理能力,开展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拟通过番茄生产的数字化实现番茄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番茄生长模型研究环境因子是影响设施番茄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以温室温度、有效光辐射、空气湿度、空气CO2浓度以及土壤温度为主要环境因子,选取番茄叶面积、株高、叶片数及茎粗等长势特征指标,创新性的运用主成分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岭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Lasso回归的组合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番茄生长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在苗期和开花坐果期叶面积指数是能显着表征番茄长势的重要特征指标,这为农户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合理判断番茄长势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生长模型分析发现,不同环境因子对设施番茄不同生长时期长势的影响差异较大:苗期影响番茄生长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空气温度、有效光辐射、空气湿度及土壤温度,开花坐果期为有效光辐射、空气温度及空气CO2浓度,结果期为空气温度、有效光辐射,这为温室环境的精准调控及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奠定了基础。(2)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生产过程数字化是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的基础。研究构建番茄苗期、开花坐果期及结果期的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实现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数字化。首先以知识类别的形式构建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种植管理方案,将各时期的种植管理划分为环境数字化调控、病虫害数字化处理及日常农事数字化管理;其次,依据专家经验、实地调研以及文献查阅等,建立设施番茄不同生长时期种植管理知识库,并采用产生式规则法与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推断出具体的可行性管理方案,形成生产管理规则库,为农户种植提供辅助决策;最后结合种植管理方案以及构建的知识库与规则库,创新性的借助虚拟变量建立各生长时期不同生产管理指标的虚拟变量函数,根据虚拟变量函数建立不同生产时期的环境数字化调控模型、病虫害数字化诊断模型以及农事数字化管理模型,最终建立全周期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实现设施番茄种植管理过程的数字化。(3)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实现研发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是实现设施番茄数字化生产种植、精准管理的有效平台。结合设施番茄生长模型与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设计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系统集成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分析等功能,结合生产需求完成的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为番茄从业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提供决策服务。
孙美华[5](2020)在《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fasciated位点基因解析》文中指出我国设施番茄冬春生产中,常易产生畸形果,严重影响番茄品质及经济效益,因此畸形果防控是设施番茄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番茄心室数量与畸形果发生呈正相关,即心室数量越多,越容易产生畸形果。目前遗传研究发现控制番茄心室数量两个重要位点:fas(fasciated)位点和lc(locule number)位点。其中fas位点的作用值高达37%,有两个候选基因SlCLV3(CLAVATA3)和SlYABBY2b,但不同学者研究这两个基因功能却得出不同结论,有人认为SlYABBY2b调控了番茄子房心室形成,有人则认为SlCLV3调控了番茄子房心室形成,至今尚未有定论,更未能明确fas位点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作用机制,因此进一步解析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fas位点基因,对于研制出防止畸形果发生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试图通过构建fas位点的候选基因clv3和yabby2b突变体,分析纯合突变体花器官数量及果实心室数量变化,验证出调控番茄子房心室形成的fas位点候选基因;再通过分析fas位点候选基因突变体的转录组数据以及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fas位点遗传背景材料中的表达水平,筛选出fas位点候选基因的下游候选基因,并通过表达模式分析和进化树分析初步探讨了下游候选基因在番茄花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构建下游候选基因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验证其基因功能以及初步探讨SlCLV3基因通过其基因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fas位点候选基因—SlCLV3和SlYABBY2b纯合突变体。分析clv3和yabby2b两个纯合突变体的花器官数量和果实心室数量变化,发现clv3突变体的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数量较野生型显着增加,果实心室数量和果实重量也显着增加。而yabby2b突变体的花器官数量和果实心室数量均无显着变化,表明SlCLV3基因是调控番茄花器官数量和果实心室数量的主效基因,是调控番茄子房心室形成的fas位点候选基因。另外调查还发现,clv3突变体的花序分枝多、雄蕊败育等表型。综上认为,SlCLV3基因是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fas位点候选基因,且在花序分枝和雄蕊发育上也起重要作用。另外,明确了SlYABBY2b基因无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功能,但是在调控植株高度上起重要作用。2.分析番茄clv3突变体转录组数据以及差异基因在不同fas位点遗传背景材料中的表达水平,筛选出SlCLV3基因下游的2个候选基因:SlGIF1和SlLET6基因。在番茄心皮形成前期的花芽中,clv3突变体的SlGIF1和SlLET6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增加,且这两个基因在fas位点突变型材料中的表达量也显着高于fas位点野生型材料,这一结果暗示SlCLV3基因可能调控SlGIF1和SlLET6基因的表达。3.分析番茄SlGIF1和SlLET6基因表达模式,表明SlGIF1基因在叶、顶端分生组织、花/花序分生组织、幼嫩花芽、开放的花、果实以及根中均有表达,而且在花芽分化组织中如顶端分生组织、花/花序分生组织、幼嫩花芽中大量表达。SlLET6也在叶、顶端分生组织、花/花序分生组织、幼嫩花芽、开放的花、果实以及根中均有表达,而且在花芽分化组织中如顶端分生组织、花/花序分生组织、幼嫩花芽中均大量表达。这一结果表明SlGIF1和SlLET6基因可能在番茄花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番茄SlGIF1基因编码钙响应反式激活子,包含SSXT结构域,是SSXT蛋白家族中的一员。SlLET6编码1 knotted-like结构域蛋白LET6,包含KNOX结构域,是KNOX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分析系统进化树发现在拟南芥、番茄、水稻、小麦和苹果中均有SSXT家族成员,番茄SlGIF1与拟南芥At AN3高度同源。KNOX家族成员在拟南芥、番茄、大豆和苹果中均有发现,该基因家族成员功能主要与分生组织调控以及叶和花发育调控有关,番茄SlLET6与拟南芥At STM高度同源。5.成功构建番茄SlGIF1和SlLET6基因CRISPR/Cas9载体和过表达载体。成功获得番茄SlGIF1和SlLET6转基因植株:gif1突变体7株,其中有3株纯合突变体、4株杂合体/嵌合体;成功获得SlLET6基因过表达植株7株,其中SlLET6基因表达水平增加了2-7倍。构建番茄SlGIF1和SlLET6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验证SlGIF1和SlLET6基因功能以及初步探讨SlCLV3基因通过SlGIF1和SlLET6基因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材料。
闫启超[6](2020)在《不同夜间加温控制目标对冬季温室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影响的探究》文中指出黄瓜是日光温室栽培生产的主要经济蔬菜作物之一。目前对温室黄瓜栽培的管理,大多数生产集中在白天温度管理,忽视了夜温管理的重要性,而夜间是黄瓜干物质累积的重要时期,粗犷的温度管理会导致产量降低,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同时,不恰当的夜温控制选择会增加生产中的可变成本,减少产量和品质从而降低经济收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试验运用经济学分析法得出了冬季温室加温生产的最经济温度和最大利润值。同时提出建议黄瓜加温生产的盈利区和不建议加温生产的第二段亏损区。最后得出不同夜温下各个经济指标对利润影响的强弱。在当前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本试验提出的夜间最经济温度和加温时间选择的经济性,对于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得出,在19℃和16℃夜温控制目标处理下盈亏平衡点所构成的产量利润区间较大,分别为1178.29 kg/667m2~3053.35 kg/667m2、1160.4 kg/667m2~3590.97 kg/667m2,经济弹性较大,获利期望值更高,CK盈利区间最小,在生产中面临亏损的可能性更大。随着夜间温度梯度的增加,各处理最大利润值呈上升趋势。19℃的最大利润值仅比16℃高616.87元/667m2,差异并不显着,而16℃的加温费相较19℃明显降低,用较低的加温成本达到了与19℃相当的最大利润值。综合投入产出率和温室节能减排等因素来看,16℃夜温控制管理更为经济可行。依据敏感性分析法可以得出,10℃下对利润影响正负相关敏感系数最大的因素是产量和加温费,其总额每增加1%会引起利润提高92.25元、降低45.52元。13℃、16℃和19℃对利润影响正负相关敏感系数最大的是价格和加温费,其总额每增加1%会引起利润分别提高215.27、195.98和250.05元,利润降低110.74、169.74和182.01元。各处理农药、肥料费和折旧敏感系数较低,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最小。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夜温管理下应将产量控制在盈利区域内,防止在第二段亏损区域进行加温生产,如出现生产亏损区域时,要通过提高商品果产量或者降低人工和不必要的加温成本来提高效益。黄瓜生产时期要实时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动,价格是由市场变动因素所决定,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要提前应对不可控因素的变化,从而增加实际生产利润。同时要着重注意产量和加温费指标,在黄瓜结果期要加强水肥和温光环境管理,改善温室的保温性能和加温利用率。
吴新亮[7](2020)在《细胞分裂素对番茄多心室畸形果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重要园艺作物,但在我国冬春季节设施栽培中易受低温影响而诱发畸形果,影响产量与品质。已有研究表明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调控多心室畸形果的作用,如2,4-D可降低多心室畸形果发生,而赤霉素则增加发病率,但细胞分裂素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以易发生畸形果的多心室番茄品系LA2006和少心室番茄品系Micro-Tom为试材,对花芽分化各个时期(花芽分化前期、中期、后期)低夜温(28/10℃)处理,明确低夜温对番茄心室数量及番茄茎尖CTK(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对LA2006喷施清水作为对照,外源施用CTK及其抑制剂YZJ(洛伐他汀)进行处理,通过转录组分析,探讨CTK调控番茄心室形成中相关的代谢途径;应用CRRSPR技术构建CTK合成的关键酶基因cyp735a敲除突变体,探讨CTK对心室调控的分子机制。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番茄花芽分化初期开始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夜温与外源CTK处理,测定茎尖中CTK含量及果实心室数目,结果表明,低温显着增加了多心室品系LA2006的果实心室数目,但对少心室的Micro-Tom增加并不显着;10℃低夜温处理20d,显着增加了番茄茎尖中iP(异戊烯基腺嘌呤)与iPT(异戊烯基腺苷)的含量,但Zt(玉米素)和tZ(反式玉米素)含量无显着变化;外源iP与ZR处理均显着增加果实心室数目,但对LA2006的处理效应更强,且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心室数显着增加,且iP的处理效果显着高于ZR处理;对细胞分裂素合成关键酶CYP735A的表达量测定表明,CYP735A1的表达量在多心室品系的花芽分化中期显着高于少心室品系。番茄茎尖转录组数据KEGG途径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植物激素合成及信号传导途径,外源施用iP后,葡萄糖基转移酶合成基因、亚油酸酯合成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细胞分裂素氧化脱氢酶基因以及ARR8和ARR9等基因均上调表达,β-葡萄糖苷酶和β-甘露糖苷酶基因、磷脂酶合成基因、玉米蛋白O-葡萄糖基转移酶等相关差异基因下调表达。为了验证CTK在番茄心室形成中的作用,构建cyp735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农杆菌,利用农杆菌的介导转化法获得cyp735a敲除突变体T0代植株,定植后观察其心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敲除突变体植株番茄畸形率由28.95%降低到11.11%,且果实显着变小,说明CTK正调控番茄心室数,并为下一步研究细胞分裂素对番茄心室形成的调控提供重要材料。
谢军[8](2020)在《微咸水滴灌下施用改良剂对番茄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微咸水以补充淡水资源的不足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微咸水灌溉时,不仅要关注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必须要确保土壤环境的安全。本研究开展小区试验,设置灌溉不同盐浓度微咸水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探索在灌溉不同盐浓度微咸水的条件下施用土壤改良剂对番茄植株生长生理、果实产量、营养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1)与T0处理相比,T3、T4、T5处理下,增大灌溉微咸水的盐浓度可降低番茄幼苗株高6.32%~13.14%,茎粗7.25%~11.83%,主根长14.75%~21.08%,侧根数13.08%~16.38%,根表面积6.87%~12.88%,根体积8.27%~12.01%,以及根系干物质量17.69%~30.77%、地上部分干物质量20.39%~43.62%,而提高番茄幼苗的根冠比。其中,T2处理与T0处理的生长影响显着和光合特性差异不显着。(2)与T0处理相比,增大灌溉微咸水的盐浓度显着降低番茄的叶面积指数、叶干物质量、茎干物质量、根长密度、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均值,而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有效缓解微咸水灌溉对番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3)与T0处理相比,增大灌溉微咸水盐浓度平均(两茬)降低番茄单株产量8.11%~65.36%,而平均(两茬)增加畸形果率17.31%~200.50%;与未施用土壤改良剂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平均(两茬)增大番茄单株产量7.48%~44.52%,而平均(两茬)降低畸形果率12.41%~38.1%。随着灌溉微咸水盐浓度的增大,番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呈先增后减,而维生素C的含量呈降低趋势,有机酸含量呈增大趋势。与未施用土壤改良剂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提高番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4.78%~13.7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6.45%,维生素C含量4.58%~24.49%,而降低有机酸含量2.10%~21.55%。(4)土壤含水率、全盐含量、p H、Na+含量和Ca2+含量随着灌溉微咸水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随之减小。与未施用土壤改良剂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显着降低土壤全盐含量、Na+含量和Ca2+含量,提高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p H,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综上所述,利用微咸水灌溉会抑制番茄的生长和光合特性,降低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畸形果率,减少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大土壤的含盐量,造成土壤盐分累积。而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有效降低土壤的含盐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的p H,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促使土壤向良性方向转化,最终缓解微咸水灌溉对番茄生长的抑制,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郭军[9](2019)在《温室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番茄生长、品质和耗水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获得华北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优质高产滴灌灌溉制度。【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布置了7个不同土壤基质势阈值的试验,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分别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阈值在-15kPa和-15 kPa(S1)、-15 kPa和-30 kPa(S2)、-15 kPa和-45 kPa(S3)、-25 kPa和-25 kPa(S4)、-30 kPa和-15 kPa(S5)、-30 kPa和-30 kPa(S6)以及-30 kPa和-45 kPa(S7),研究了番茄生育期内土壤基质势动态调控对番茄生长、果实品质、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控制的土壤基质势范围内,①在番茄开花坐果期,番茄株高和茎粗均随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升高而增加,进入结果期后不同土壤基质势处理下的番茄株高差异不明显,但茎粗仍随着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升高而增加;②开花坐果期不同土壤基质势处理下的叶片SPAD值(相对叶绿素量)无显着差异,但结果期不同处理叶片SPAD值差异明显,表现为开花坐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高于低处理(S5、S6和S7)的叶片SPAD值;③对于开花坐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较低的处理,其畸形果率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量高,并且随着结果期土壤基质势的降低,畸形果率呈降低趋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量呈升高趋势;④番茄产量随着结果期土壤基质势阈值的降低而升高,-45 kPa处理番茄的产量最高;⑤随着整个生育期土壤基质势阈值的升高,番茄灌水量和耗水量显着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降低。【结论】综合考虑番茄产量、果实品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华北地区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高产优质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基质势阈值为开花坐果期-30 kPa、结果期-45 kPa。
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宋嘉[10](2019)在《土壤基质势调控对温室滴灌番茄土壤水分分布和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指导设施蔬菜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冬春茬番茄为研究对象,布置了7个不同土壤基质势阈值的试验,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分别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在-15和-15 kPa(S1)、-15和-30 kPa(S2)、-15和-45 kPa(S3)、-25和-25 kPa(S4)、-30和-15 kPa(S5)、-30和-30 kPa(S6)以及-30和-45 kPa(S7),研究了日光温室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下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番茄产量、畸形果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等。【结果】①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可以明显影响0~100 cm深度土壤水分状况。②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当土壤基质势阈值控制在-30 kPa或更高时,番茄根系主要吸收利用0~60 cm深度以上范围的土壤水分,70 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基本不变,0~6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平均为28.6%,为田间持水率的84%,60~10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平均为36.2%,为田间持水率的90%。③番茄进入结果期后,当土壤基质势阈值控制在-25~-15 kPa时,整个土体土壤含水率基本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77%~91%,根系主要吸收利用0~60 cm深度以上范围的土壤水分,70 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消耗缓慢;当土壤基质势阈值降低到-45~-30 kPa时,根系吸收利用到80~10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整个土体土壤含水率不断降低,降低到田间持水率的60%~66%。④不同处理番茄产量、畸形果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其中S3和S7处理番茄产量高,S5处理产量低;S1、S3和S4处理的畸形果率大,S6和S7处理的畸形果率低;S1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低,S7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日光温室少量高频滴灌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阈值开花坐果期控制在-30 kPa、结果期控制在-45 kPa时,整个土体土壤水分状况基本良好,番茄的产量高,畸形果率低,灌溉水利用效率高。
二、温室番茄产生畸形果的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室番茄产生畸形果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熊蜂授粉对北方冬季温室不同品种番茄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项目测定 |
1.3.1 授粉效果和番茄果实性状调查 |
1.3.2 番茄关键品质指标测定及口感评分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熊蜂授粉和激素蘸花对番茄坐果率的影响 |
2.2 熊蜂授粉和激素蘸花对番茄畸形果率的影响 |
2.3 熊蜂授粉和激素蘸花对番茄单果质量的影响 |
2.4 熊蜂授粉和激素蘸花对番茄单果种子数量的影响 |
2.5 熊蜂授粉和激素蘸花对番茄内含物含量的影响 |
2.6 熊蜂授粉和激素蘸花对番茄口感评分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2)设施番茄花香气味对传粉蜂访花行为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植物花香气味对传粉蜂的行为调控 |
1.1.1 嗅觉信号在植物-昆虫传粉系统中的作用 |
1.1.2 传粉蜂对植物花香气味的响应行为 |
1.1.3 传粉蜂对植物花香气味的学习记忆能力 |
1.2 植物花香气味与农作物传粉 |
1.2.1 蜂类传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
1.2.2 花香气味中影响蜂传粉行为的活性物质 |
1.2.3 利用气味学习提高蜂传粉效率的方法 |
1.3 设施番茄蜂传粉技术应用现状 |
1.3.1 番茄传粉生态学基础 |
1.3.2 设施番茄传粉技术发展历史 |
1.3.3 我国设施番茄蜂传粉技术现状 |
1.4 研究思路 |
1.4.1 立题依据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传粉蜂对设施番茄的访花行为特征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传粉蜂在番茄温室内的日活动规律 |
2.1.3 传粉蜂在番茄温室内的访花密度 |
2.1.4 传粉蜂在番茄温室内的采粉行为 |
2.1.5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传粉蜂在番茄温室内的日活动规律 |
2.2.2 传粉蜂番茄温室内的访花密度 |
2.2.3 传粉蜂在番茄温室内的采粉行为 |
2.3 讨论 |
2.3.1 影响传粉蜂访花行为的因子 |
2.3.2 传粉蜂对开花植物的采集偏好 |
第三章 不同传粉蜂对番茄花香气味的偏好响应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番茄花香气味收集 |
3.1.3 传粉蜂对番茄花香气味的选择行为 |
3.1.4 传粉蜂对番茄花香物质的学习记忆行为 |
3.1.5 番茄花香气味中影响传粉蜂行为的活性物质 |
3.1.6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访花经历对传粉蜂响应番茄花香气味的影响 |
3.2.2 传粉蜂对番茄花香气味的学习记忆行为 |
3.2.3 学习经历对传粉蜂响应番茄花香气味的影响 |
3.2.4 番茄花香气味中引起传粉蜂触角电位反应的活性物质 |
3.3 讨论 |
3.3.1 传粉蜂对花香气味的本能偏好 |
3.3.2 后天经历对传粉蜂气味偏好的影响 |
第四章 番茄花香气味学习对传粉蜂田间访花行为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气味学习训练 |
4.1.3 访花行为观察 |
4.1.4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气味学习对传粉蜂出巢积极性影响 |
4.2.2 气味学习对传粉蜂访花密度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气味学习对传粉蜂访花积极性的影响 |
4.3.2 食物回报对传粉蜂气味记忆的影响 |
第五章 不同品种番茄花香气味及食物回报对传粉蜂访花行为的调控作用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传粉蜂对不同品种番茄访花行为观察 |
5.1.3 不同品种番茄中花粉含量及花香气味比较 |
5.1.4 传粉蜂对不同品种番茄花香气味的选择行为 |
5.1.5 不同品种番茄花香气味中活性物质筛选 |
5.1.6 数据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传粉蜂对不同品种番茄的访花偏好性 |
5.2.2 不同品种番茄花粉含量及花香气味的成分差异 |
5.2.3 传粉蜂对不同品种番茄花香气味的响应行为 |
5.3 讨论 |
5.3.1 传粉蜂对农作物不同品种的采集偏好 |
5.3.2 花香气味在传粉蜂访花过程中的作用 |
第六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棚秋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
1.1.1 大棚秋番茄生产概况 |
1.1.2 大棚秋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3 大棚秋番茄研究现状 |
1.1.4 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研究现状 |
1.1.5 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现状 |
1.1.6 大棚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现状 |
1.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概况 |
1.2.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3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研究现状 |
1.2.4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抗低温研究现状 |
1.3 油菜素内酯(BR)研究进展 |
1.3.1 BR的应用概况 |
1.3.2 BR的作用及机理 |
1.3.3 BR在蔬菜上的应用 |
1.4 外源钙研究进展 |
1.4.1 外源钙的应用概况 |
1.4.2 外源钙的作用及机理 |
1.4.3 外源钙在蔬菜上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病害与产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的影响 |
2.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病害的影响 |
2.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坐果与产量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BR及配施外源钙能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及产量 |
2.3.2 BR及配施外源钙能提高大棚秋番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 |
2.3.3 BR及配施外源钙能增强大棚秋番茄的抗性 |
2.3.4 BR及配施外源钙能缓解大棚秋番茄的病害 |
第三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指标测定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4.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4.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根系的影响 |
4.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5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现状 |
1.3.2 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现状 |
1.3.3 农业数字化平台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现状总结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创新之处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相关理论 |
2.1.1 环境因子对番茄生长影响相关理论 |
2.1.2 作物生长模型相关理论 |
2.2 相关技术 |
2.2.1 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相关技术 |
2.2.2 农业数字化系统相关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番茄生长模型研究 |
3.1 试验设计 |
3.1.1 试验概况 |
3.1.2 数据采集 |
3.2 基于PCA的设施番茄生长特征分析 |
3.3 主要环境因子对番茄长势的影响研究 |
3.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
3.3.2 不同发育期环境因子对设施番茄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3 模型的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4 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 |
4.1 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方案 |
4.1.1 定植前管理方案 |
4.1.2 苗期管理方案 |
4.1.3 开花坐果期管理方案 |
4.1.4 结果期管理方案 |
4.2 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知识库建立与规则库设计 |
4.2.1 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知识库建立 |
4.2.2 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规则库建立 |
4.3 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模型构建与实现 |
4.3.1 设施番茄苗期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 |
4.3.2 设施番茄开花坐果期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 |
4.3.3 设施番茄结果期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 |
4.3.4 设施番茄生长全周期数字化模型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实现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
5.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5.1.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5.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5.3 系统功能设计 |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5 系统实现 |
5.5.1 数据采集 |
5.5.2 数据可视化 |
5.5.3 分析建模 |
5.5.4 后台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5)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fasciated位点基因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环境因素 |
2 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遗传因素 |
3 调控番茄心室形成的基因位点 |
4.植物fas位点基因SlYABBY2b和 SlCLV3 的功能 |
5.SlYABBY2b和 SlCLV3 基因调控番茄心室形成的研究进展 |
6 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二章 番茄fas位点基因SlCLV3和SlYABBY2b突变体构建及表型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植物材料 |
1.1.2 载体和菌株 |
1.2 方法 |
1.2.1 番茄SlCLV3和SlYABBY2b基因的g RNA靶点设计方法 |
1.2.2 番茄SlCLV3和SlYABBY2b基因的CRISPR/Cas9 敲除载体构建方法 |
1.2.3 番茄clv3和yabby2b突变体的遗传转化方法 |
1.2.4 番茄转化苗的鉴定方法 |
1.2.5 番茄clv3和yabby2b T1 代突变体的鉴定方法 |
1.2.6 番茄clv3和yabby2b突变体表型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番茄fas位点基因SlCLV3和SlYABBY2b突变体构建 |
2.1.1 番茄SlCLV3和SlYABBY2b基因CRISPR/Cas9 载体构建和转化苗培育 |
2.1.2 番茄clv3和yabby2b突变体的鉴定 |
2.2 番茄fas位点基因SlCLV3和SlYABBY2b突变体表型分析 |
2.2.1 突变体花器官表型的分析 |
2.2.2 突变体果实表型的分析 |
2.2.3 clv3突变体其他表型的分析 |
2.2.4 yabby2b突变体其他表型的分析 |
3 讨论 |
3.1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效果 |
3.2 CRISPR/Cas9 系统诱导突变的遗传研究 |
3.3 fas位点候选基因的验证 |
3.4 SlCLV3基因的功能分析 |
3.5 SlYABBY2b基因的功能分析 |
4 小结 |
第三章 番茄clv3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取样部位及时期 |
1.3 方法 |
1.3.1 RNA提取和反转录PCR |
1.3.2 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1.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 |
1.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番茄clv3突变体样本生物学重复相关性检测 |
2.2 番茄clv3突变体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2.3 番茄clv3突变体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2.4 番茄clv3 突变体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 |
2.5 番茄clv3 突变体重要差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2.6 番茄clv3 突变体WUS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
3.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番茄SlCLV3下游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取样部位及取样时期 |
1.3 方法 |
1.3.1 RNA提取和反转录PCR |
1.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1.3.3 CRISPR/Cas9 敲除载体和过表达载体构建 |
1.3.4 番茄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番茄SlCLV3下游基因的筛选 |
2.2 番茄SlGIF1和SlLET6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2.3 番茄SlGIF1和SlLET6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4 番茄SlGIF1和SlLET6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不同夜间加温控制目标对冬季温室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影响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温度对蔬菜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
1.1.1 昼温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
1.1.2 夜温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
1.2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进展 |
1.2.1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
1.2.2 日光温室蔬菜不同种植模式对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 |
1.3 本量利分析法在温室中的研究进展 |
1.4 敏感性分析法在温室中的研究进展 |
1.5 经济效益分析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重要性 |
1.6 技术路线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仪器 |
2.2.1 统计分析软件 |
2.3 试验方法 |
2.3.1 种苗处理 |
2.3.2 试验设计 |
2.4 指标测定及处理方法 |
2.4.1 黄瓜株高、茎粗的测定 |
2.4.2 黄瓜生长温湿度的测定 |
2.4.3 成本、价格、商品果产量的测定 |
2.4.4 本量利分析法 |
2.4.5 敏感性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夜温控制目标下温度的变化 |
3.2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对黄瓜生长和商品果产量的影响 |
3.2.1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对黄瓜茎粗的影响 |
3.2.2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对黄瓜株高的影响 |
3.2.3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3.3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变化 |
3.3.1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成本构成 |
3.3.2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加温费用的变化 |
3.3.3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农药费用的变化 |
3.3.4 黄瓜市场价格的变化 |
3.4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
3.4.1 10℃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
3.4.2 13℃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
3.4.3 16℃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
3.4.4 19℃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
3.5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敏感性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细胞分裂素对番茄多心室畸形果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影响番茄心室形成的因素 |
1.1.1 环境因素对番茄心室形成的影响 |
1.1.2 激素调控对番茄心室形成的影响 |
1.1.3 番茄心室形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2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1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顶端分身组织的影响 |
1.2.2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花发育的影响 |
1.3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 |
1.3.1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途径 |
1.3.2 细胞分裂素的代谢途径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低夜温下番茄心室数调查及CTK含量的测定 |
2.1.1 低夜温下番茄心室数调查 |
2.1.2 低夜温下番茄CTK含量的测定 |
2.2 外源植物激素处理番茄幼苗 |
2.2.1 外源施用不同种类细胞分裂素番茄心室数调查 |
2.2.2 外源施用iP及其抑制剂后番茄心室数调查 |
2.2.3 多心室与少心室番茄CYP735A表达量测定 |
2.3 番茄茎尖转录组测序 |
2.3.1 RNA的提取与检测 |
2.3.2 转录组数据分析 |
2.4 番茄cyp735a敲除突变体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
2.4.1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2.4.2 抽样测序 |
2.4.3 敲除突变体幼苗培育 |
2.4.4 敲除突变体番茄T0 代鉴定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低夜温对番茄心室形成及CTK含量的影响 |
3.1.1 低夜温对番茄心室形成的影响 |
3.1.2 低夜温对番茄CTK含量的影响 |
3.2 外源细胞分裂素对番茄心室形成的影响 |
3.2.1 外源iP和 ZR对番茄心室形成的影响 |
3.2.2 多心室与少心室番茄CYP735A表达量差异分析 |
3.2.3 外源iP和 YZJ对番茄心室形成的影响 |
3.3 番茄茎尖转录组分析 |
3.3.1 参考序列比对情况分析 |
3.3.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3.3 GO分析 |
3.3.4 KEGG富集分析 |
3.3.5 碳水化合物代谢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3.6 脂质代谢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3.7 氨基酸代谢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3.8 植物激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4 番茄cyp735a1敲除突变体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3.4.1 质粒构建分析 |
3.4.2 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
3.4.3 菌落PCR鉴定以及菌落抽样测序结果 |
3.4.4 T0 代敲除番茄植株阳性鉴定 |
3.4.5 cyp735a1 敲除突变体番茄果实分析 |
4 讨论 |
4.1 细胞分裂素调控番茄心室形成的作用 |
4.2 细胞分裂素调控番茄心室形成的相关差异基因 |
4.3 细胞分裂素对番茄心室形成可能的调控机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微咸水滴灌下施用改良剂对番茄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微咸水灌溉对作物幼苗期的影响 |
1.2.2 微咸水灌溉和施用磷石膏改良剂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1.2.3 微咸水灌溉和施用磷石膏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2.2 试验方案 |
2.3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1 灌水量的确定 |
2.3.2 番茄幼苗生理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3 番茄不同生育期生理生长指标、产量及品质的测定 |
2.3.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三章 微咸水灌溉对番茄幼苗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 |
3.1 生长形态特性 |
3.2 干物质累积量 |
3.3 叶片净光合速率 |
3.4 叶片气孔导度 |
3.5 叶片蒸腾速率 |
3.6 叶片气孔限制值 |
3.7 叶片胞间CO_2浓度 |
3.8 叶片叶绿素含量 |
3.9 小结 |
第四章 微咸水灌溉下施用土壤改良剂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影响 |
4.1 叶面积指数 |
4.2 叶干物质累积量 |
4.3 茎干物质累积量 |
4.4 茎叶比 |
4.5 根长密度 |
4.6 叶片叶绿素含量 |
4.7 光合日变化 |
4.8 果实产量和营养品质 |
4.9 小结 |
第五章 微咸水灌溉下施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5.1 土壤水分分布 |
5.2 土壤全盐含量 |
5.3 土壤盐分分布 |
5.4 土壤pH |
5.5 土壤有机质含量 |
5.6 土壤Na~+和Ca~(2+)含量及分布 |
5.7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温室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番茄生长、品质和耗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区概况 |
1.2 试验材料与农艺管理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4.1 生长指标 |
1.4.2 产量指标 |
1.4.3 品质指标 |
1.4.4 灌水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 |
1.4.5 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番茄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叶片相对叶绿素量(SPAD值)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对番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10)土壤基质势调控对温室滴灌番茄土壤水分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观测与方法 |
1.3.1 土壤基质势 |
1.3.2 土壤含水率 |
1.3.3 番茄产量及商品果品质 |
1.3.4 灌水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 |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下不同深度土壤基质势时间变化规律 |
2.1.1 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随时间变化情况 |
2.1.2 70 cm和9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2.2 番茄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情况 |
2.3 不同处理番茄的产量及相关商品果品质指标 |
2.4 不同处理灌溉次数、灌水量及累计灌水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温室番茄产生畸形果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熊蜂授粉对北方冬季温室不同品种番茄品质的影响[J]. 黄训兵,李辉,陈浩,郑礼,翟一凡,朱佩群. 北方园艺, 2022
- [2]设施番茄花香气味对传粉蜂访花行为的调控作用[D]. 张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3]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D]. 王岩文.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4]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研究[D]. 张泽.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调控番茄心室数量的fasciated位点基因解析[D]. 孙美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6]不同夜间加温控制目标对冬季温室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影响的探究[D]. 闫启超.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7]细胞分裂素对番茄多心室畸形果的调控作用研究[D]. 吴新亮.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8]微咸水滴灌下施用改良剂对番茄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D]. 谢军.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9]温室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番茄生长、品质和耗水的影响[J]. 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郭军.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7)
- [10]土壤基质势调控对温室滴灌番茄土壤水分分布和产量的影响[J]. 万书勤,闫振坤,康跃虎,原保忠,焦艳平,宋嘉.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