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人的铭心刻骨(论文文献综述)
景平[1](2021)在《情感履历的抒写和感情隐秘的揭示——关于《走过时光》的自我解读》文中研究指明朋友说,你写的是一个人的秘密《走过时光》是我新出版的一本散文旧作结集。书出来之后,送给朋友分享,朋友们纷纷评论。一个老朋友李彬,突然打电话说,你的这本散文集,读来读去,读出的是一个人的秘密。这倒让我吃了一惊:秘密,我有吗?我有什么秘密么?我在书里透露了什么秘密呢?当初,写这些散文的时候,写的什么,心里是清楚明白的,但将这些清楚明白的东西集在一起之后,到底想说什么,自己似乎又不清楚不明白了。
徐风[2](2021)在《忘记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楔子时间深处的一个越洋电话二○○二年深秋。北京时间下午四点,布鲁塞尔时间上午十点。电话铃如期响起,话筒里传来一个苍老而温润的声音,是一口不走样的江南宜兴话:"您好!我是钱秀玲。""钱奶奶您好,我是家乡电视台的,前些天托您的亲属与您联系,想请您通过电话,对家乡的父老乡亲说几句话。""父老乡亲……""是的,钱奶奶,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家就是想念您,想听听您的声音。"
兵马司[3](2021)在《妈妈儿时的大红门一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妈妈的大红门是一种记忆,是一种心灵的留恋和不舍。这些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般,是那么的清晰可见,这些美好的往事,悄悄地珍藏在记忆深处。北京南城的大红门城门原址,在今大红门立交桥北端红绿灯附近,它有三座拱形门洞,中间者大,两边者稍小,上面覆盖着黄色琉璃瓦,门漆饰红色,此门洞可通行马车、轿子和汽车。那时进了大红门(大红门南),就是海子里了,比较老的人,到那里打鱼什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据当地人传说,有一次乾隆正从大红门城门穿过,看见一个旗人的老人,正在城门边晒太阳,很慈祥与善良的样子,乾隆一高兴,给老人赐姓"善"……由此老人开始姓"善",那一带的姓"善"的大多是这位老人的后代。
王峥杰[4](2020)在《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研究 ——以十种白话报刊为研究语料》文中研究说明同素异序成语是指构成语素相同而排列顺序不同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成语。清末民初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取代旧文化,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社会迅速发展变革,推动了词汇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词语,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同素异序成语。本文以清末民初时期白话报中的同素异序成语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类型、特点、形成动因及其对辞书编纂的意义。第一章从形式上,我们可以将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分为两大类:整体异序成语和局部异序成语。整体异序成语是指把同素异序成语ABCD分为前后两个部分AB和CD,前后两部分位置互换变为CDAB且成语义保持不变或相近的成语。从语法角度对整体异序成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分为同构异序成语和异构异序成语两类。同构异序成语是指前后两个同素异序成语的结构类型是相同的,主要是并列式。异构异序成语是指前后两部分互换位置后,二者之间的语法结构发生变化,主要为主谓和动宾、主谓和定中、状中和中补之间的转换。局部异序成语是指成语内部语素之间变换位置且成语义保持不变或相近的成语。第一类ABCD—ABDC式;第二类ABCD—ADCB式异序成语;第三类ABCD—BACD式异序成语;第四类ABCD—BADC式异序成语;第五类ABCD—CBAD式异序成语。局部异序成语可两语素之间互相易位,可四语素间全部易位,其语法结构也更加复杂。第二章至第三章通过对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进行详细的分类描写,把握其共时面貌和历时特点。第四章论述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特点。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复杂,具有繁复性特点。同素异序成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换不是毫无章法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具有规律性特点。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有的源自古代汉语,有的产生于清末,有的延续到现代汉语,有的则迅速消亡,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特点。第五章阐释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成因。从语言内部因素来看,词汇因素尤其是复音词和同素异序词的大量涌现,为同素异序成语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词汇支撑。从外部因素看,第一,晚清时“文言合一”被大力提倡,白话文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拥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与群众基础;第二,在清末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求俗”“求异”的语言风尚为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第三,汉民族对称性思维方式与类似联想及对比联想为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大量产生提供了重要基础。第六章为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与《汉语大词典》编纂修订。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在《汉语大词典》的收录可分为四种类型:两序皆收、一序收录、一序未收、两序未收。另外,还存在《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同素异序成语,大多为其中一序。“结论”部分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从现代汉语史的角度来看,同素异序成语呈现出由多到少,由不规范到逐渐规范的发展趋势。
蓝雪霏[5](2019)在《绿野堂开占物华 还欲堂前更种花——泪思杨匡民先生》文中研究说明杨匡民先生(1920—2016)②是我国着名的传统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他横跨大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以"教书育人"的宗旨和敏锐的前瞻性目光、呕心沥血终生付出,终得"绿野堂开占物华",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当今活跃在中外乐坛的音乐学者就有蒲亨强、周耘、宫宏宇、刘红、李幼平……而我,并非他体制内"绿野堂"培养出来
宋柯[6](2019)在《黄蓓佳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黄蓓佳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死亡为切入点,避开以往以作者的创作轨迹为线索的传统研究思路,试图从叙事学角度挖掘附着在话语背后叙事者个人化的主体意识,讨论黄蓓佳小说中死亡意识形态的成因、呈现形式与美学品格,从而进一步探究在女性知识分子与儿童文学作家双重身份的作用下,其死亡叙事建构的独特之处,由此对黄蓓佳的小说和作者本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首先,导论部分对该论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爬梳与整合,阐述了以死亡叙事视角研究黄蓓佳小说的意义与价值,并指出了本篇论文的具体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其次,论文通过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中的死亡书写,力图尝试讨论将中国死亡叙事传统与死亡叙事视角引入黄蓓佳小说的必然性,从而分析影响黄蓓佳死亡叙事的文化背景、社会历史环境及个人原因。再次,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死亡叙事的特征与功能,论文将黄蓓佳小说中的死亡分为自杀、他杀、自然死亡和意外死亡四种类型,并探究他们所承担的不同的意义与审美诉求,以此把握黄蓓佳的创作观和价值立场。随之,比较黄蓓佳的充满善意和爱的儿童文学与表现迷惘和追求的成人文学中的两种死亡叙事,细究其差异性,以及这两种叙事在题材与表现形式上的相互影响,发现黄蓓佳死亡叙事介于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独特性。最后,为了使比较更加全面、立体,论文在上一部分的基础上,将黄蓓佳与王安忆、迟子建两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相比较,进一步思考黄蓓佳死亡叙事在女性作家中的特出之处,再将其置于传统悲剧艺术美学与现代人的悲剧意识中进行考察,更为有说服力而直观地表现出她冷酷而又温情的悲剧美学。这种悲剧美学可以敞开对黄蓓佳的美学认知和文学认知,从而确认她的死亡叙事或文学叙事的独特性。
张炜[7](2018)在《艾约堡秘史》文中认为第一章一艾约堡主任蛹儿又一次低估了自己的风骚,犯下了难以挽回的错误。她已经坎坎坷坷地度过了四十岁生日,像一艘历经风雨的船泊在港湾,自以为万事大吉,再也没有足以摧毁自己的巨浪拍过来了。谁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凶险仍旧存在。她比所有人都惧怕青春的逝去,同时又渴望在大多数时间里像一个色衰的老妪那样,变成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矛盾化成的焦灼一天天强烈,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纠缠和折磨自己。清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伏在镜前,以犀利的目光细细挑
格非[8](2016)在《望春风》文中指出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经·小雅·节南山》我将继续怀着这秘密默默走在人群中,他们都不回头。——蒙塔莱《也许有一天清晨》第一章父亲走差腊月二十九,是个晴天,刮着北风。我跟父亲去半塘走差。半塘是个位于长江边的小渔村,不久前的一场火灾,使它一时间远近闻名。父亲挎着一只褪了色的蓝布包袱,沿着风渠岸河道边的大路走得很快。我渐渐就有些跟不上他。我看见他的身影升到了一个大坡的顶端,然后又一点点地矮下去,矮下去,乃至完全消失。过不多久,父亲又在另一个大坂上
晓苏[9](2011)在《我的三个堂兄》文中指出1你问到的这张照片,是我这次回老家油菜坡拍的。你说这张照片拍得很好,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这次回到老家,我前后拍了近百张照片,要问我最喜欢哪一张,我想肯定就是这一张了。照片上的那条板凳,你说有点古董的味道。
傅爱毛[10](2009)在《被弄丢的隐私》文中研究说明自从和自己的老公张子良离婚,抛夫弃女,嫁给比自己小十多岁的王阿彬以后,杨梅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青春流逝、容颜衰老。然而,不管她怎么小心谨慎、百般抵挡,岁月的脚步还是一如既往地匆忙而又急促。
二、三个人的铭心刻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个人的铭心刻骨(论文提纲范文)
(1)情感履历的抒写和感情隐秘的揭示——关于《走过时光》的自我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朋友说,你写的是一个人的秘密 |
突然想,自己一直是在三角恋爱 |
心底里,是一种铭心刻骨的忏悔 |
实际上,许多人读出许多的感受 |
(2)忘记我(论文提纲范文)
楔子时间深处的一个越洋电话 |
一、杰罗姆想听听奶奶老家的故事 |
二、一座古桥的宿命 |
三、钱家祠堂的乌托邦 |
四、黄浦江,唯君懂我心事 |
五、失忆的莫瑞斯,幸好还有巴斯塔护士 |
六、鲁汶大学,钱秀玲在一间教室里等我 |
七、快,叫辆马车 |
八、梦里关山 |
九、留他一条命,便是天大造化 |
十、乱云飞渡,何堪从容 |
十一、上帝派来的使者 |
十二、人质大街:莫瑞斯把回忆的棒子交给了雷蒙 |
十三、那条路 |
十四、天堂的门是窄的 |
十五、人生就是,不该来的来了,不该走的走了 |
十六、寻找挂过张大千山水画的那面墙 |
十七、海水岂可斗量 |
十八、尘归尘,土归土 |
十九、无法补偿的亏欠 |
二十、我奶奶是英雄吗? |
尾声杰罗姆踏上了奶奶的土地 |
(3)妈妈儿时的大红门一带(论文提纲范文)
大红门一小和木材厂子弟小学 |
走着去天桥 |
从大红门搬家 |
(4)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研究 ——以十种白话报刊为研究语料(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现状 |
二 研究方法 |
三 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概述 |
第一节 同素异序成语的界定 |
第二节 同素异序成语的分类 |
第三节 同素异序成语的分布 |
第二章 清末民初整体异序成语分析 |
第一节 同构异序成语 |
一 拼合并列类成语 |
二 四元并列类成语 |
三 重叠并列类成语 |
第二节 异构异序成语 |
一 动宾—主谓式 |
二 主谓—定中式 |
三 状中—中补式 |
第三章 清末民初局部异序成语分析 |
第一节 ABCD—ABDC式 |
第二节 ABCD—ADCB式 |
第三节 ABCD—BACD式 |
第四节 ABCD—BADC式 |
第五节 ABCD—CBAD式 |
第四章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特点 |
第一节 繁复性特点 |
第二节 规律性特点 |
第三节 过渡性特点 |
第五章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的成因 |
一 内部因素 |
二 外部因素 |
第六章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与《汉语大词典》的编纂修订 |
一 《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同素异序成语 |
二 《汉语大词典》未收的同素异序成语 |
三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同素异序成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一览表 |
附录二 《汉语大词典》所收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一览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绿野堂开占物华 还欲堂前更种花——泪思杨匡民先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风云际会时运少, 得遇杨师天地恩 (4) |
二、新竹出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6) |
1. 墨未浓时催书成 (7) |
2. 春雨润物细无声 (9) |
3. 力挺“天公”造人才 (12) |
三、春蚕吐丝成丽锦蜡烛殉道引清明 |
1. 杨先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贡献 |
2. 杨先生对民歌集成编撰学的奉献 |
3. 杨先生对音乐教学的奉献 |
(6)黄蓓佳小说中的死亡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死亡叙事传统与死亡叙事视角引入的必然性 |
第一节 中国文学中的死亡叙事传统 |
第二节 黄蓓佳死亡叙事的动因 |
第二章 黄蓓佳小说死亡叙事的类型 |
第一节 自杀:绝望尽头的主动选择 |
第二节 他杀:情绪发泄的另类手段 |
第三节 意外死亡:无法规避的宿命与偶然 |
第四节 自然死亡:人伦秩序中的温情涌动 |
第三章 黄蓓佳“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死亡叙事 |
第一节 儿童文学中的死亡叙事 |
第二节 成人文学中的死亡叙事 |
第三节 两种叙事之间差异性及相互影响 |
第四章 黄蓓佳死亡书写的独特性与悲剧美学 |
第一节 比较视野与黄蓓佳死亡书写的独特性 |
第二节 死亡叙事与黄蓓佳文学的悲剧美学关系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四、三个人的铭心刻骨(论文参考文献)
- [1]情感履历的抒写和感情隐秘的揭示——关于《走过时光》的自我解读[J]. 景平. 火花, 2021(12)
- [2]忘记我[J]. 徐风. 芳草, 2021(02)
- [3]妈妈儿时的大红门一带[J]. 兵马司. 中关村, 2021(03)
- [4]清末民初同素异序成语研究 ——以十种白话报刊为研究语料[D]. 王峥杰.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绿野堂开占物华 还欲堂前更种花——泪思杨匡民先生[J]. 蓝雪霏. 人民音乐, 2019(06)
- [6]黄蓓佳小说中的死亡叙事[D]. 宋柯.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7]艾约堡秘史[J]. 张炜. 当代, 2018(01)
- [8]望春风[J]. 格非.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6(05)
- [9]我的三个堂兄[J]. 晓苏. 长江文艺, 2011(02)
- [10]被弄丢的隐私[J]. 傅爱毛. 小说月报(原创版),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