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分析(附42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峰,赵士国,宋士夺,吕莹,宋莹,高萌萌,郭长影,李金鑫[1](2019)在《免疫组化在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病例中的临床应用2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床医学采用HE诊断很难鉴别浆膜腔积液中反应性增生的间皮细胞与腺癌细胞,易造成误诊。70年代末免疫组化法逐渐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得到运用,该方法具有损伤小、易推广等优势,本文主要探讨免疫组化法在胸腹水恶性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细胞学诊断提供启示。
杨莹[2](2019)在《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以期获得更科学、有效的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检测恶性胸水中VEGF的表达,通过研究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在分子水平探究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华蟾素组)和对照组(即白介素-2组),胸腔灌注药物治疗1疗程后,评估其临床疗效。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胸水红细胞、胸水乳酸脱氢酶、胸水肿瘤标记物、KP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纳入患者治疗前后胸水VEGF水平,对比华蟾素、白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并通过统计分析上述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关系,初步探究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胸水患者。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总脱落病例为3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因患者个人原因放弃继续治疗。共3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1)胸水量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60%。对照组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4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69>0.05)。(2)胸水质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患者胸水中红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下降≥25%的患者占到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治疗组患者胸水中乳酸脱氢酶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下降≥25%的患者占到40%,高于对照组33.3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0.05);治疗组患者胸水中肿瘤标记物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下降≥25%的患者占到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3)中医症状积分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第8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0.05);第14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对照组治疗第8天、治疗第14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88、0.071,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8天中医症状积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14天中医症状积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0.05)。(4)KPS评分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第8天、治疗第14天KPS评分与治疗前KP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5、0.706,均>0.05。对照组治疗第8天、治疗第14天KPS评分与治疗前KP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7、0.692,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8天KPS评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14天KPS评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0.05)。(5)胸水中VEGF表达的变化评价:①治疗组治疗后VEG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VEG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对照组治疗后VEGF浓度与治疗前VEGF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EGF降低值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0.05)。②进一步根据分级标准,对其进行计数资料统计。治疗组患者胸水中VE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5%的患者占到46.67%,高于对照组13.33%,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5)。③治疗组15例患者中9例有效患者,6例无效患者,其胸水中VEGF降低值分别为937.04±1056.98pg/ml与-10.00±214.12pg/ml,有效的患者胸腔积液VEGF浓度降低值明显大于无效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6)安全性评价:入组病例均未发生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疼痛、发热,其发生率分别为13.33%、6.67%。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发热,发生率为13.33%。[研究结论](1)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胸水的生长,并可明显降低胸水中红细胞及肿瘤标记物的含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2)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可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但对KPS评分影响不大。(3)华蟾素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胸水中VEGF浓度,并且VEGF降低与控制胸水量的疗效可能存在相关性。(4)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患者接受度高。
刘冲,李涛,季盼,张智弘,贡其星,李霄[3](2018)在《肺腺癌胸水细胞蜡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肺腺癌胸水细胞蜡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肺腺癌患者53例。试验组28例胸水细胞蜡块采用HE染色进行标本质量控制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标本进行处理,对照组25例胸水标本胸水离心后直接行EGFR检测。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法比较两组EGFR突变率。结果细胞蜡块标本免疫组化染色后,肿瘤细胞均表达细胞角蛋白7、胃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试验组与对照组EGFR突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6.43%vs.64.00%)(P>0.05)。结论胸水细胞蜡块EGFR检测结果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赵莉逦[4](2018)在《基于微流控芯片检测胸水肿瘤细胞团块的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越其他癌种,成为癌症患者的最高死亡因素。肺癌中周围型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多见于非小细胞腺癌,容易诱发胸水。胸水是产生于胸腔的一种体液,检查其积液中的细胞、生物标志物能够辅助诊断一些相关疾病。研究报道,胸腔积液中存在多种细胞,在肺癌时可以发现单个肿瘤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团块,且胸水中的肿瘤团块及肿瘤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比例因患者个体及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变化明显,因此检测胸水中的肿瘤细胞及肿瘤细胞团块,与肺癌的诊断、肿瘤转移以及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从庞大的胸腔积液中检测出单个肺癌细胞或鉴别肿瘤细胞团块,是胸水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挑战。微流控检测技术具有微米层面控制的能力,从材料的可塑性上也有着极为有利的优势,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者免疫抗体等的加工可以大大的扩展分析的广度。疾病临床诊断过程中,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般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利用图像分析各目的细胞的形状或特殊物质的表达特征成为鉴定的基础。而基于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技术可在人眼无法辨别的情况下发现特征的区别。本研究旨在探讨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对胸水细胞成分进行筛选分析,为大批量处理胸水和进一步分析诊断胸水肿瘤细胞奠定基础。方法:1、利用Solid Works软件设计用来分析胸水细胞团块的微流控分选芯片。2、标本选取A549肺癌细胞系和SV40(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病毒永生化的Met-5A间皮细胞系作为肿瘤细胞和易混淆细胞,常规进行培养后,用一定大小的离心力使其细胞成团,将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溶剂,制备一定浓度的细胞团样本。从健康志愿者获取外周血,通过红细胞裂解法提取白细胞作为对照。3、将样本加载在注射泵上后,通过注射泵控制器来设定一系列芯片上各个入口的流速比例和大小,来获得细胞团在芯片上的充盈率、回收率、分布率及活力等特征。并用ANYSYS Fluent流体仿真软件进行条件模拟来观察芯片的流体特性。4、将各类细胞团加载到注射泵执行芯片筛选操作后,对所回收细胞团经非特异性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荧光染液进行染色,经电荷耦合(Charge-coupled Device,CCD)摄像机采集细胞图像。5、利用Matlab软件对图像的红色和绿色通道分别进行分析,获得单个肿瘤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团块的各类细胞特征值。结果:1、在设定流速控制参数为Va=10ml/h,Vb=8.5ml/h时可以获得最高回收率,约为80%;2、大细胞团(>10)仅出现在微流控芯片出口IV和V;3、对吖啶橙荧光染色图像进行特征分析时,在对比度及相关度特征方面能区分肿瘤细胞团和非肿瘤细胞团。结论:1、本芯片在A、B入口微流体流速分别为10ml/h及8.5ml/h时,回收率约为80%,肿瘤细胞团块被收集于III、IV、V三个通道,适于胸水肿瘤团块分析;2、所选用的两种细胞系的特征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以后该法能用于更多种肿瘤细胞的鉴别;3、该系统中分选和鉴定可以自由组合,以后可通过改进各模块从而提高各部分效率;4、由于在各出口得到的细胞组分与分选前活性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可进行其他下游检测,共同辅助鉴定细胞的种类。
张芷毓(Chang Chihyu)[5](2013)在《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恶性浆膜腔积液(Malignant serous effusions,MSE)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干扰呼吸、循环以及消化功能,往往严重地影响抗肿瘤治疗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部份患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生存期短。有文献报道,恶性积液确诊后,平均存活期为(3.1±0.5)个月,6个月病死率为84%。在临床上有些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治疗十分棘手,尽管目前局部治疗的方法较多,如利尿、浆膜腔穿刺放液或引流、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等疗效常不尽人意、复发率高且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榄香烯(Elemene)是从温莪术中提取的具有抗癌活性的倍半萜烯化合物,为现代中药制剂。该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在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生存受益和抗转移复发方面与化疗比较有明显优势,并具有高效安全的双向性,可以增强疗效,联合用药既可有效增加疗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良反应。并可用于介入、腔内化疗及癌性胸、腹水、心包积液的治疗。经循征医学系统评价证实安全有效的广谱靶向抗肿瘤植物药[3]。现阶段单药应用榄香烯或联合化疗对恶性胸、腹、心包腔积液治疗均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报道。但由于肿瘤的特殊性,迄今尚未见到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结果,亦未见这种增效减毒作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指导原则,本研究收集1996~2012年间已发表的榄香烯乳注射液(Elemene Emulsion Injection)单药与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进行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客观评估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及治疗上的优势与不足,并基于GRADE系统作出证据水平分级及推荐等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榄香烯乳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的影响,并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适用性,为临床实践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证据。方法1.纳入研究文献1.1.系统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和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1996~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献。1.2制定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法进行检索:#1榄香烯、#2治疗、#3疗效、#4积液、#5胸水、#6腹水、#7:#1AND#4、#8:#1AND#5、#9:#1AND#6。1.3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的研究目标为在榄香烯治疗上或联合化疗药物对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观察其治疗获益。排除重复发表、未设立对照组的研究和动物实验,并排除无法判断疗效综述、经验总结、理论探讨、个案报道等类型的研究,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本研究只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1.4干预措施:①榄香烯乳(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制品-国药准字H10960114)vs.化疗药;②榄香烯乳+化疗药vs.化疗药。对照组使用和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化疗(药物种类不限)。2组患者采取腔内积液置管闭式引流,然后作腔内注药,同时辅以止吐及其他对症处理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等。2.判效结局指标2.1疗效评定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评价:分为CR、PR、SD、NC4组,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2.2生活质量评价指数(quality of life,QOL):采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标准,分为好转、稳定、恶化。2.3安全性评价: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副反应分级标准。3.文献质量评价3.1严格评价各个相关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按照Juni等对随机对照试验的4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评价,质量等级为A级;B级;C级;3.2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中RCT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3.3并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进行分级、循证医学(EBM)证据质量进行评价。4..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在严格质量评价后,对收集的各相关研究进行结局测量指标的数据提取,采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a.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根据异质性结果选用进一步的系统评价方法。b.统计合并效应量(加权合并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表示),计算效应尺度及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进行统计推断。c.图示(森林图)单个试验的结果和合并后的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d.敏感性分析:测试各个临床试验的疗效结果经Meta整合之后,所得出总体的关于干预的疗效结果,如果各临床试验结果之间差异很大,异质性测试显示有显着性差异,则排除某纳入研究,重新进行Meta分析,其结果与未排除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个别研究结论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d.采用“倒漏斗图”或通过“失安全数”的计算了解潜在的发表偏倚。e.结果解释、作出结论及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31篇中文文献,共纳入1763名患者,其中治疗组903例,对照组860例。治疗组的联合用药或对照组化疗药物以顺铂、金葡素、卡铂、5-FU、IL-2等为主进行治疗。各研究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条件和基础治疗一致。1.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Meta分析纳入的17篇文献,对榄香烯乳单药治疗与单用化疗治疗进行对比,并能获得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967例入组。其中仅1篇文献能提供1年生存率。纳入文献研究质量均为C级。1.1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1.1.1对纳入分析的17项研究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综合结果显示,榄香烯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优于化疗组RR=1.03,95%CI:(0.93~1.14),P=0.6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对纳入的17项研究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CR+PR)的Meta分析,两组有效率为84.31%vs.63.44%,RR=1.32,95%CI(1.22,1.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揭示榄香烯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化疗组。1.2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对纳入4项研究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比较,两组生质存量改善率为69.52%vs.35.23%,RR=1.97,95%CI(1.48,2.64),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榄香烯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化疗组。1.3生存率的Meta分析对纳入1项研究1年生存率的Meta分析,2组1年生存率分别60.00%,31.03%,RR=1.93,95%CI(1.04,3.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榄香烯合并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化疗组。1.4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17项研究分为6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主要为胸痛、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臀功能损害等。1.4.1对纳入14项研究胸痛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胸痛发生率为29.41%vs.8.97%,RR=2.62,95%CI(1.28,5.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引起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1.4.2对纳入2项研究腹痛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8.45%vs.2.73%,RR=3.15,95%CI(0.69,14.42),P=0.14。显示注射榄香烯组与化疗组,两组间腹痛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对纳入10项研究发热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21.15%vs.4.64%,RR=3.32,95%CI(1.24,8.84),P<0.05。注射榄香烯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发热发生率高于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4对纳入15项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6.26%vs.40.52%,RR=0.20,95%CI(0.10,0.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榄香烯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1.4.5对纳入14项研究骨髓抑制反应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0.24%vs.20.66%,RR=0.08,95%CI(0.04,0.17),P<0.01。显示榄香烯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对纳入9项研究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0.33%vs.8.44%,RR=0.17,95%CI(0.07,0.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榄香烯组肝、肾功能损害低于化疗组。2.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化疗药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Meta分析纳入的14篇文献,是对化疗同时加用榄香烯治疗与单用化疗治疗进行对比,并能获得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796例入组。其中无1篇文献能提供生存率数据。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仅1篇为B级,其馀皆为C级。2.1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2.1.1对纳入分析的14项研究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综合结果显示,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RR=0.98,95%CI:(0.79-1.22),P=0.86]。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对纳入的14项研究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CR+PR)的Meta分析,两组有效率为82.52%vs.58.85%,RR=1.41,95%CI(1.19,1.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揭示榄香烯可以明显提高化疗药物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的临床疗效。2.2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对纳入4项研究的Kamofsky评分改善率比较,两组生质存量改善率为65.80vs.33.33%,RR=2.06,95%CI(1.40,3.04),P<0.01。说明榄香烯联合化疗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2.3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14项研究分为5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主要为胸痛、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2.3.1对纳入7项研究胸痛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胸痛发生率为28.70%vs.19.41%,RR=3.15,95%CI(0.81,12.24),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引起胸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3.2对纳入5项研究发热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39.39%vs.17.28%,RR=3.71,95%CI(0.80,17.19),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引起发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3.3对纳入8项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35.39%vs.53.36%,RR=0.66,95%CI(0.54,0.81),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2.3.4对纳入4项研究骨髓抑制反应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13.79%vs.50.00%,RR=0.24,95%CI(0.08,0.76),P<0.05。显示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对纳入3项研究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4.65%vs.10.11%,RR=0.49,95%CI(0.17,1.4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肝、肾功能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榄香烯乳注射液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CR+PR)、生活质量(KPS)、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榄香烯乳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热和局部胸痛,同时对症处理可能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该药避免了应用顺铂等化疗药物所产生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增加了疗效。两者联合治疗比单一应用更能有效地控制浆膜腔积液,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作用。经本研究Meta分析提示榄香烯乳注射液单药及联合化疗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鉴于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属于二次证据,其重要性按级别划分属于一级证据,临床参考价值最大。纳入研究分析的原始文献的异质性明显影响较大,基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为C及GRADE系统的证据质量为2B,可能存在部份偏倚等局限性,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闻春艳,张文杰,张丽荣,孙大菊[6](2012)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误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浆膜腔积液主要由于肿瘤,炎症刺激、及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最多见于转移性恶性肿瘤。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其简单、快速、费用低准确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积液标本制片过程中易出现问题,并且浆膜腔积液是一种良好培养基,细胞脱落到积液中可以形成与原肿瘤不同形态的细胞等,这些都给诊断带来困难,造成误诊。本文对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宋丽洁,崔娟红,高静,王峥辉,王秀梅[7](2012)在《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在鉴别诊断恶性肿瘤中的价值(附7例病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在鉴别诊断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报告我院2007年11月-2010年11月确诊为恶性肿瘤的7例病例的临床资料,选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对浆膜腔积液的脱落细胞形态学的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细胞学特点。结果:7例病例具有典型价值,脱落细胞形态学及细胞结构特征与原发病灶的细胞完全相符,临床符合率100%。结论: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形态学的常规检查在筛选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对临床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周道银,许晓峰,王学,俞靖龙,张力[8](2007)在《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以改良的瑞吉复合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涂片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相对数为10%86%,均值为28.2%。查见恶性细胞24例,未查见恶性细胞16例。28例已确认远处转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积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疾病的恶化和愈后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不一定平行。
李骏,杨艳丽,耿英华,纪淑仪[9](2007)在《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19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高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例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淋巴瘤9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7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经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白血病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学、脱落细胞、淋巴结活检等病理学检查。
胡志华,吴太忠,刘涤瑕,刘晓辉[10](2005)在《基层医院应重视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分析(附42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分析(附42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免疫组化在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病例中的临床应用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病例1 |
1.1 病例资料 |
1.2 辅助检查 |
2 病例2 |
2.1 病例资料 |
2.2 辅助检查 |
3 讨论 |
(2)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恶性胸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恶性胸水的生理病理 |
2 恶性胸水的诊断 |
3 恶性胸水的西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恶性胸水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恶性胸水病因病机 |
2 恶性胸水辨证分型 |
3 恶性胸水中医治疗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胸水中VEGF表达对恶性胸水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临床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讨论 |
一、研究立项依据 |
二、研究方法概述 |
三、研究结果分析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五、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肺腺癌胸水细胞蜡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 胸水样本处理 |
2. 细胞蜡块标本处理 |
3. HE染色质量控制 |
4. 免疫组化染色 |
5. EGFR基因检测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HE染色结果 |
二、免疫组化结果 |
三、两组EGFR突变情况 |
讨论 |
(4)基于微流控芯片检测胸水肿瘤细胞团块的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试剂 |
1.3 仪器与软件 |
1.4 实验方法 |
1.4.1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加工 |
1.4.2 细胞团的制备 |
1.4.2.1 试剂配制 |
1.4.2.2 方法步骤 |
1.4.3 微流控芯片流体特征实验 |
1.4.3.1 设备安装 |
1.4.3.2 方法步骤 |
1.4.4 流体动力学模拟 |
1.4.5 台盼蓝染色活性实验 |
1.4.5.1 试剂配制 |
1.4.5.2 方法步骤 |
1.4.6 吖啶橙染色 |
1.4.6.1 参数设定 |
1.4.6.2 方法步骤 |
1.4.7 Matlab图片特征识别实验 |
1.4.7.1 分析对象 |
1.4.7.2 图像处理流程的设计 |
1.4.7.3 图像预处理 |
1.4.7.4 建立细胞颜色模型 |
1.4.7.5 不同种细胞模型特征提取 |
1.4.7.6 不同种类型细胞特征鉴别分析 |
1.4.8 患者胸水分选鉴定试验 |
1.4.9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2.1 微流控芯片系统组成 |
2.2 微流控芯片流体分析条件 |
2.3 细胞团回收特征实验 |
2.4 细胞团活性实验 |
2.5 吖啶橙染色法肿瘤细胞团鉴定实验 |
2.5.1 AO染色观察细胞核酸分布情况 |
2.5.2 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通道颜色特征 |
2.6 患者胸水细胞鉴定 |
讨论 |
3.1 胸水细胞团微流控芯片的设计 |
3.2 AO吖啶橙染色结果 |
3.3 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微流控芯片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技术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份 文献回顾 |
综述一 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中西医研究及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与药理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榄香烯乳注射液的循证医学证据---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资料与方法 |
1. 技术路线图 |
2. 系统评价(system review,SR)技术路线图 |
3. 检索策略 |
4. 文献纳入标准 |
5. 文献排除标准 |
6. 判效结局指标 |
四、研究方法 |
1.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
1.1 评价方法 |
1.2 各研究评价标准 |
1.3 偏倚风险评估 |
1.4 系统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 |
1.5 循证医学(EBM)证据质量评价 |
2.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
2.1 Meta分析 |
2.2 偏倚的测量 |
2.3 解释系统评价结果 |
结果 |
一、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收集情况 |
2. 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 |
3. Meta分析结果 |
4. 漏斗图及结果分析 |
二、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收集情况 |
2. 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 |
3. Meta分析结果 |
4. 敏感性分析 |
5. 亚组分析 |
6. 漏斗图及结果分析 |
第三部份 讨论 |
1. 文献质量分析 |
2. 关于发表性偏倚 |
3. 疗效分析 |
4. 安全性分析 |
5. 局限性分析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误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内容 |
2 结果 |
2.1 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结果 |
2.2 细胞学诊断误诊病例与原发病灶结果分析 |
2.3 浆膜腔积液中恶性细胞主要形态学特征 |
3 讨论 |
(7)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在鉴别诊断恶性肿瘤中的价值(附7例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采集、涂片及染色检查 |
1.2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分析(附42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免疫组化在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病例中的临床应用2例报告[J]. 刘峰,赵士国,宋士夺,吕莹,宋莹,高萌萌,郭长影,李金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7)
- [2]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杨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肺腺癌胸水细胞蜡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价值[J]. 刘冲,李涛,季盼,张智弘,贡其星,李霄. 江苏医药, 2018(08)
- [4]基于微流控芯片检测胸水肿瘤细胞团块的方法学研究[D]. 赵莉逦.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5]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D]. 张芷毓(Chang Chihyu).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误诊病例分析[J]. 闻春艳,张文杰,张丽荣,孙大菊.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04)
- [7]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在鉴别诊断恶性肿瘤中的价值(附7例病例报告)[J]. 宋丽洁,崔娟红,高静,王峥辉,王秀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01)
- [8]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分析[J]. 周道银,许晓峰,王学,俞靖龙,张力. 检验医学, 2007(06)
- [9]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19例分析[J]. 李骏,杨艳丽,耿英华,纪淑仪.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04)
- [10]基层医院应重视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J]. 胡志华,吴太忠,刘涤瑕,刘晓辉. 实用医技杂志, 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