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排球比赛中的脚击球(论文文献综述)
厉晓婕[1](2021)在《世界优秀女排自由人技战术运用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2019年女排世界杯前六名队伍的十二名自由防守队员技战术运用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国际排球协会官网收集2019年女排世界杯前六名队伍比赛的全部视频共计15场次。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女排自由人与世界六强自由人技战术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在一攻战术体系中,世界六强女排自由人接发球比例低于本队其他队员,中国女排自由人接发球是世界六强自由人中次数最少的。相比而言,中国女排自由人在接发球方面有优势,但技术水平发挥不够稳定,积极主动接球的能力较差。(2)在防反战术体系中,世界六强女排自由人参与防守比例照比本队其他队员少。在运用效果方面,从失误率上能够看出,中国女排自由人防守质量高于其他强队自由人。(3)在保攻战术体系中,世界六强女排自由人保护能力强于其他队员。在运用效果方面,韩国女排自由人保攻到位率最高,保护能力强于其他强队自由人。相比而言,中国女排自由人在判断和反应能力上与世界强队存在一定差距。(4)在推攻战术体系中,世界六强队伍在接处理球方面都以自由人为核心,世界六强女排自由人在接机会球预判方面要优于本队其他队员,在运用效果方面,世界优秀女排自由人基本无差异。(5)在调整球战术体系中,世界六强女排自由人参与第二次传、垫调整球比例较低,采用下手垫球方式较多。在运用效果方面,巴西女排自由人调整球到位率最高,调整球战术意识明显优于其他强队自由人。相比而言,中国女排自由人调整球落点比较单一。
岳富军[2](2016)在《鹰眼技术在我国排球联赛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现代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排球运动也得到迅猛发展,排球比赛的对抗越来越激烈,比赛中球的速度也变的越来越快,网上争夺日趋白热化,甚至已经达到人眼难以辨别的程度,这无疑给裁判员执法比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鹰眼系统自问世以来已为多个运动项目提供良好服务,并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随着鹰眼技术在不同体育运动中的成功应用,排球运动也在近几年的世界大赛中成功引入鹰眼技术。本文旨在通过综合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对鹰眼技术在高水平排球比赛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让大家对鹰眼技术有一个更为准确、透彻的了解,从而推动鹰眼技术在排球运动中的大力推广。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高水平排球竞赛开展情况,从我国排球联赛引入鹰眼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为鹰眼技术在我国排球联赛的引入提供理论依据。期待鹰眼技术早日在我国排球联赛中得以应用推广。文章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排球联赛引入鹰眼技术的必然性和紧迫性随着我国排球联赛的速度更快,对抗激烈程度更高,外援增加,无疑给裁判执法提出更高要求,鹰眼技术可以辅助裁判工作。同时鹰眼技术可以保障排球比赛的公平、公正,大大降低主客观因素对裁判员的干扰,可以保护裁判、净化联赛环境。2我国排球联赛引入鹰眼技术的可行性我国排球联赛引入鹰眼技术的必要性,是一个市场需求。鹰眼技术在其它体育比赛和国际排球大赛中的成功应用,给予我们经验。排球赛场引入鹰眼技术辅助裁判员执法比赛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对鹰眼技术非常认可。科学技术日趋成熟,可以解决使用中的困难。3目前鹰眼技术在我国排球联赛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费用高昂;对比赛场地的要求比较高;可能影响比赛的流畅性和运动员的临场发挥。4提高鹰眼技术在我国排球联赛使用的可行性加大科研力度,降低鹰眼技术成本;在某些重要比赛使用鹰眼技术,或部分引入,小范围使用后再逐步推广;严格控制鹰眼挑战的次数等。
孙德萌[3](2013)在《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研究 ——以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排球运动,是现代竞技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具有很高的普及率。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与发展,是竞技体育长远发展的关键。排球运动亦是如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工作对于排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省排球运动,特别是男子排球运动的发展,本文以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对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等方法,对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青少年运动员的长远发展需要在日常训练、文化学习、比赛锻炼等方面共同进步的前提下实现。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方法和措施。本文研究的的主要成长规律:1.七年周期性规律,2.学习与训练的协调发展规律,3.基础训练规律,4.阶段性成才规律,5.高水平运动员成才规律,6.高三阶段竞赛与高考的规律,7.排球文化的社会认识规律。本文研究的的主要建议:1.选材范围应扩大,可打破市区界限2.在各校训练方法基础上,试加入“以大带小”的独特教学法3.协调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学习为主,科学训练4.根据各校的技战术水平,明确定位目标阶段标准5.用好普通中学及名校、体校的优化资源,发展排球项目6.努力提高中学及体校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李明伟[4](2010)在《排球脚踢球技术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排球脚踢球技术对提高防守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脚踢球技术可用于拦网后的自我保护、重心移动时的防守保护、重心来不及下降时的防守保护以及对平行地面且速度快的球的保护。
杨同华[5](2009)在《排球专项教学中对“脚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脚功"是排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的一切有球技术都是建立在"脚功"的基础之上。在排球专项的教学中,对"脚功"的训练并不摆在重要位置,这是违背排球专项教学基本规律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技战术水平,在排球专项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对"脚功"的研究。
姜献华[6](2008)在《2006年世锦赛中国男排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参加2006年世界男排锦标赛的中国与波兰、阿根廷、埃及、波多黎各和日本队比赛的接发球和后排防守,以及波兰、塞黑、保加利亚、巴西前四名之间的比赛的接发球和后排防守为研究对象。采用录像统计的方法,对获得的数据在SPSS13.0上进行处理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世锦赛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方面,主要运用的为正面双手垫球、侧面双手垫球、单双手挡球和上手传球,其中鱼跃救球和单臂救球在后排防守中运用较多,脚击球在本次世锦赛中运用较少。在防守效果总体看,到位率最低的和防守失误率最高的都是接扣球,说明针对扣球的防守还有待于提高。在不同的区域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和效果中,可以看出,后排1、5、6、7、8、9区域是接发球的主要区域。在后排防守中,球的落点主要集中在6、8号区,接球效果中8号区的到位率最高而落地的最高的为1号区。中国队与世界其他队伍在在接发球和后排防守中,存在差异。尤其与世界前四名的强队相比较,中国队在接跳发大力球有一定的差距。中国队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中,倒地接球与世界其他队伍相比,比例较高,说明中国队在接球和防守中预判、移动以及防守取位不完善。在拦起球防守中,中国队到位率较低,垫失率比世界前四名高,存在显着性差异,究其原因在实战中的表现,主要为站位、取位的不合理,其次是中国队拦起球的效果较差,导致接球难度增加,到位率低下。而与小组其他队伍相比较却不存在显着差异。中国队在防吊球的技术运用效果,明显好于小组其他队伍,但与世界前四名的强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队在接拦回球的战术站位存在缺陷,移动不迅速,接球时出现两人争球的现象,导致球失误。基于上述对中国队和世界其他强队的在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中的不同运用特征及其效果的分析,建议中国队要加强防守基本功的练习,加强发球训练,进一步提高全队整体发球的攻击性,并减少失误率。最大限度破坏对方一传,瓦解对方的有效一攻,为防守反击创造条件。中国男排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弱点,加强接发球和后排防守的判断移动的训练和后排防守的集体配合训练。
葛晓东[7](2008)在《刍议排球脚击球技术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竞技排球运动的改革,排球规则有了极大的变化。客观上也是排球技战术勇于借鉴、大胆革新的结果。排球技战术的创新,在近30年中正是沿着这样的路有了质的飞跃。脚踢排球有助于提高排球防守的成功率,减少失误率,增强比赛的精彩性。通过对脚踢排球的研究,对脚踢排球动作技术进行可行性探讨,总结出比较实用的技术方法及练习法。
田雪霞[8](2007)在《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击球技术运用特征的定量分析》文中认为排球运动是多种技战术都可以得分也可以失分的项目,技战术是排球运动的一切。全面准确、熟练使用的技术是组织战术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技术打什么样的战术,而技术通过战术在比赛中表现出来,合理的运用战术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技术的威力,技战术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比赛中,对技战术的掌握与运用,比赛节奏的控制和临场发挥,是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能否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本研究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对2004年悉尼奥运会参赛的八支队伍之间的八场比赛进行观察统计分析,通过巴雷托方法获取在现代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中发球、接发球、传球、扣球、拦网、接扣球及小球技术所运用技术群的最大流,并归纳出构成最大流的主要影响因子。从而为教练员提供有效训练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排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发球、接发球、传球和小球技术种类的理论划分和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中实际运用的技术种类内容存在差异;扣球和拦网技术种类的理论划分和实际比赛中运用的技术种类内容相同。2在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中,接发球、传球、接扣球和小球技术运用了新技术。3在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中,获取了六大技术及小球技术运用技术群的最大流,并截取了构成各种技术群最大流的主要影响因子。但主要影响因子并不一定是运用效果好的技术。
章晓武[9](2007)在《新规则的实施对排球运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悉尼奥运会以后国际排联修订的排球规则进行分析,从每球得分制、自由防守人以及允许脚踢球等方面探讨了新规则对排球运动的整体影响。认为新规则的修改一方面给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带来了变化和创新;另一方面增加了排球比赛精彩的程度,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排球运动。
胡艳秋[10](2003)在《浅谈排球脚击球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脚踢排球有助于提高排球防守的成功率 ,减少失误率 ,增强比赛的精彩性 .通过对脚踢排球的研究 ,对脚踢排球动作技术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总结出比较实用的技术方法及练习法 .
二、浅谈排球比赛中的脚击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排球比赛中的脚击球(论文提纲范文)
(1)世界优秀女排自由人技战术运用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中国女排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成就 |
1.1.2 自由人规则的演变突出其重要地位 |
1.1.3 自由人技战术特点值得向世界推广 |
1.2 概念界定 |
1.2.1 自由人 |
1.2.2 自由人技术 |
1.2.3 自由人技战术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现实意义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自由人规则的研究 |
1.5.2 关于女排自由人选材、培养的研究 |
1.5.3 关于女排自由人在比赛中作用的研究 |
1.5.4 关于女排自由人技战术运用对排球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录像观察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自由人一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1.1 队内自由人一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1.2 六强自由人一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2 自由人防反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2.1 队内自由人防反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2.2 六强自由人防反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3 自由人保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3.1 队内自由人保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3.2 六强自由人保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4 自由人推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4.1 队内自由人推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4.2 六强自由人推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5 自由人第二次传、垫调整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
3.5.1 自由人传、垫调整球运用效果分析 |
3.5.2 自由人传、垫调整球战术组织及落点状况分析 |
3.5.3 自由人传、垫调整球效果对攻手进攻效果影响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鹰眼技术在我国排球联赛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鹰眼系统的应用 |
2.1.1 鹰眼系统的开发 |
2.1.2 鹰眼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
2.1.3 鹰眼系统在排球运动中的引进阶段 |
2.1.4 鹰眼系统在排球运动中的成长阶段 |
2.1.5 鹰眼系统在排球运动中的成熟阶段 |
2.2 鹰眼挑战体系的构建 |
2.3 鹰眼挑战的相关规定 |
2.4 排球赛场争议球产生的原因 |
2.4.1 每球必争 |
2.4.2 压线问题 |
2.4.3 司线问题 |
2.5 影响裁判员判罚的因素 |
2.5.1 球速过快 |
2.5.2 视角因素 |
2.5.3 场地、光线因素 |
2.6 社会各界对鹰眼系统引入体育赛场的反应 |
2.6.1 支持体育赛场引入鹰眼的研究 |
2.6.2 反对体育赛场引入鹰眼的研究 |
2.6.3 矛盾的转化 |
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分析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3.3 研究思路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排球联赛引入鹰眼技术的必要性 |
4.1.1 排球运动的特点需要鹰眼技术的引入 |
4.1.2 竞技体育的特点需要鹰眼技术引入排球竞赛 |
4.1.3 我国排球联赛的特点需要鹰眼技术的引入 |
4.1.4 排球运动的未来发展需要鹰眼技术的引入 |
4.2 我国排球赛场引入鹰眼系统的可行性 |
4.2.1 市场需求 |
4.2.2 鹰眼技术的日益成熟 |
4.2.3 排管中心对鹰眼技术的认可 |
4.2.4 挑战鹰眼将会成为一种战术 |
4.3 我国排球联赛引入鹰眼技术可能遇到的问题 |
4.3.1 高昂的费用 |
4.3.2 鹰眼系统对比赛场地的要求较高 |
4.3.3 影响比赛的流畅性 |
4.3.4 挑战裁判权威 |
4.3.5 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造成干扰 |
4.3.6 某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
4.4 提高鹰眼技术在我国排球联赛使用的可行性 |
4.4.1 加大科研力度,降低鹰眼技术的成本 |
4.4.2 在某些重要比赛引入鹰眼技术或部分引入 |
4.4.3 小范围试用后大范围推广 |
4.4.4 严格控制鹰眼挑战的次数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研究 ——以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青少年男子排球队员的特点及生理、心理规律 |
1.3.2 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学校及队员的现状 |
1.3.3 国外、国内青少年男子排球队员的成长情况分析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法 |
2.3 对论文中一些概念的界定 |
2.3.1 规律的简要概述 |
2.3.2 成长规律的简要概述 |
2.3.3 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概念 |
3.以山东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进行研究 |
3.1 淄博十中排球发展历程及现状 |
3.2 淄博十中排球运动员初始训练时间的规律 |
3.2.1 初始训练时间的规律 |
3.2.2 运动员选材的规律 |
3.3 七年周期性规律 |
3.3.1 初一到初二能够完成基本的训练 |
3.3.2 初二到初三能够顺利完成训练 |
3.3.3 初三到初四能够熟练运用并进行简单的比赛 |
3.3.4 高一到高二能够使用难度较大的排球技战术 |
3.3.5 高二到高三能够参加高级比赛 |
3.4 学习与训练协调发展规律 |
3.4.1 以学习为主,科学训练 |
3.4.2 注重全面培养,以成才为目的 |
3.5 基础训练成才规律 |
3.5.1 身体训练规律 |
3.5.2 技术训练规律 |
3.6 高水平运动员成才规律 |
3.6.1 基础训练之后,配以复杂的战术演练 |
3.6.2 为适应高水平比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
3.6.3 经常参加比赛,提高比赛能力 |
3.7 科学训练规律 |
3.7.1 按身体成长规律训练 |
3.7.2 阶段性制定具体目标 |
3.8 排球文化的社会认识规律 |
3.8.1 成绩被社会认可,形成排球文化 |
3.8.2 排球文化底蕴代代传承 |
4.对淄博十中男子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总结 |
4.1 成才规律 |
4.1.1 具有七年一届的周期规律 |
4.1.2 学习为主,科学训练 |
4.2 训练规律 |
4.2.1 以大带小 |
4.2.2 队长负责 |
4.2.3 以赛代练 |
4.3 阶段性成才规律 |
4.3.1 初中阶段基础性 |
4.3.2 高中阶段成熟性 |
4.4 高三阶段竞赛与高考的规律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4)排球脚踢球技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视防守, 强化防守技术训练 |
1. 从表面上看, 进攻的收效比训练防守来的 |
2. 虽然有提高防守能力的良好愿望, 但因对 |
3. 防守靠拦网, 后排靠运气, 干脆认为防守 |
4. 运动队选拔队员时往往注重身高、臂长、 |
5. 各队在比赛中防守过于依赖自由人, 往往 |
二、防守意识的薄弱, 必然导致攻、守的严重失衡 |
1. 排球比赛是在激烈的攻守对抗中进行着力 |
2. 从某种意义上讲, 除了发球, 排球比赛中 |
三、提高防守能力的方法 |
1. 拦网后的自我保护 |
2. 重心移动时的防守保护 |
3. 重心来不及下降时的防守保护 |
4. 对平行地面且速度快的球的防守保护 |
(5)排球专项教学中对“脚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准备姿势与移动中的“脚功” |
1.1 准备姿势中的“脚功” |
1.2 移动中的“脚功” |
1.2.1 起动 |
1.2.2 移动过程 |
1.2.3 制动 |
2. 各种击球动作过程中的“脚功” |
2.1 传球过程中的“脚功” |
2.2 垫球过程中的“脚功” |
2.3 扣球中的“脚功” |
2.3.1 助跑 |
2.3.2 起跳 |
2.4 发球过程中的“脚功” |
2.5 拦网中的“脚功” |
3. 脚击球技术 |
3.1 脚背正面击球应用范围:主要应用在对身体前后3米范围内低快球的防守中和利用手难以触及的低球及触及身体后的球。 |
3.2 脚内侧击球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拦网后, 在运动员身前、体侧下落的防守中。这种技术的应用可起到补防的良好效果。 |
3.3 脚外侧击球应用范围:主要应用在接球时队员身体重心偏向一方, 而来球恰又在另一方1.5米范围内的防守中。 |
4. 结论 |
4.1“脚功”是排球技术的基础, 在无球技术和有球技术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
4.2 在平时的训练中, 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脚部神经、肌肉对排球的科感觉、知觉提高脚的灵敏度。但从排球运动的角度来说, 手比脚更容易控制击球的力量和方向, 脚击球技术只是击球技术的一种补充, 并不能完全取代手击球技术。 |
(6)2006年世锦赛中国男排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国男排的现状 |
1.2.2 排球进攻的发展及趋势 |
1.2.2.1 当今发球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1.2.2.2 当今扣球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1.2.3 接发球和后排防守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统计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归纳法 |
3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3.1 2006年世锦赛技术运用情况及效果 |
3.1.1 接不同性质来球时技术运用及其效果 |
3.1.1.1 接发球时总体技术运用特征 |
3.1.1.2 接扣球时总体技术运用特征 |
3.1.1.3 接吊球时总体技术运用特征 |
3.1.1.4 接拦起球时总体技术运用特征 |
3.1.1.5 接拦回球时总体技术运用特征 |
3.1.1.6 接处理球时总体技术运用特征 |
3.1.2 不同区域接球技术运用特征 |
3.2 中国队与不同水平队伍技术运用及其效果比较 |
3.2.1 中国队与世界前四名的队伍相比较 |
3.2.1.1 中国队与世界前四名接发球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1.2 中国队与世界前四名接扣球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1.3 中国队与世界前四名接吊球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1.4 中国队与世界前四名接拦起球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1.5 中国队与世界前四名接拦回球技术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1.6 中国队与世界前四名在接处理球技术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2 中国队与小组赛中(除波兰队)队伍相比较 |
3.2.2.1 中国队与小组其他队伍接发球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2.2 中国队与小组其他队伍接扣球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2.3 中国队与小组其他队伍接吊球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2.4 中国队与小组其他队伍接拦起球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2.5 中国队与小组其他队伍接拦回球技术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2.6 中国队与小组其他队伍接处理球技术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击球技术运用特征的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任务 |
2 文献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统计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巴雷托图分析法 |
3.2.5 逻辑归纳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发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1.1 发球技术的理论划分与实际比赛中运用技术的比较 |
4.1.2 发球技术人次、种类的运用特征 |
4.1.3 发球技术效果的运用特征 |
4.2 接发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2.1 垫球技术的理论划分与实际比赛中运用技术的比较 |
4.2.2 接发球技术种类的运用特征 |
4.2.3 接发球技术效果的运用特征 |
4.3 传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3.1 传球技术的理论划分与实际比赛中运用技术的比较 |
4.3.2 传球技术种类的运用特征 |
4.3.3 传球技术效果的运用特征 |
4.4 扣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4.1 扣球技术的理论划分 |
4.4.2 扣球技术种类的运用特征 |
4.4.3 扣球技术效果的运用特征 |
4.4.4 强攻技术和快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4.5 前排扣球技术和后排扣球技术运用特征 |
4.5 拦网技术运用的特征 |
4.5.1 拦网技术种类的运用特征 |
4.5.2 拦网技术效果的运用特征 |
4.5.3 比赛中单人拦网的运用特征 |
4.5.4 比赛中双人拦网的运用特征 |
4.5.5 比赛中三人拦网的运用特征 |
4.6 接扣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6.1 接扣球技术种类的运用特征 |
4.6.2 接扣球技术效果的运用特征 |
4.7 小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7.1 处理入网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7.2 处理网上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7.3 在比赛中接拦回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7.4 在比赛中处理擦网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7.4.1 在比赛中处理擦网球技术种类的运用特征 |
4.7.4.2 处理可防擦网球技术的运用特征 |
4.7.4.3 处理可防擦网球运用技术效果的特征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浅谈排球脚击球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脚击排球技术的实用价值分析 |
2 脚击球技术在排球比赛中应用的可行性 |
3 脚击排球技术在排球运动中的应用 |
4 脚击排球方法 |
5 几种简单的练习方法 |
四、浅谈排球比赛中的脚击球(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优秀女排自由人技战术运用及效果研究[D]. 厉晓婕.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鹰眼技术在我国排球联赛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D]. 岳富军.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
- [3]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研究 ——以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D]. 孙德萌. 曲阜师范大学, 2013(S1)
- [4]排球脚踢球技术探析[J]. 李明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 [5]排球专项教学中对“脚功”的研究[J]. 杨同华. 科技信息, 2009(27)
- [6]2006年世锦赛中国男排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运用及其效果研究[D]. 姜献华. 北京体育大学, 2008(03)
- [7]刍议排球脚击球技术的应用[J]. 葛晓东. 考试周刊, 2008(16)
- [8]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赛击球技术运用特征的定量分析[D]. 田雪霞. 北京体育大学, 2007(10)
- [9]新规则的实施对排球运动的影响[J]. 章晓武.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7(05)
- [10]浅谈排球脚击球技术的应用[J]. 胡艳秋.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