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谈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肖江,曾昌涛,罗山[1](2021)在《浅谈高中数学概念型课构建——以“变化率与导数”为例》文中指出目前高中课堂中的数学课型有概念课、评讲课、知识型课、习题课;选取概念课为研究对象,以"变化率与导数"教学案例为素材,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由"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联想类比,生成概念""典例剖析,巩固概念""课后反思,延伸概念"这四个方面,使得数学概念有效生成,从而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蔡伟[2](2020)在《群系统基本理论及其在FAST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研究是当前各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研究人员面临越来越多的跨多学科的极大或极小的复杂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工程在经济或科技发展中往往处于重要地位,有着较高的可靠性要求;这些系统多数处于研制、开发阶段,可借鉴的经验极少,在试验和投产初期故障较多;系统运行中有较详实的现场记录,但如何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需要做深入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基于研究团队前期在大型工程运输车辆、桥梁架设装备、冶金行业液压系统领域所展开的创新设计和可靠性研究工作,在给出群系统的定义、性质、分类的基础上,建立群系统基本理论体系,分析其功能实现过程,构建群系统可靠性工程方法,并在FAST射电望远镜可靠性工程中进行应用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给出了群系统、子系统和族系统概念和分类标准;从群系统集合性角度确定了群系统的数学符号、矩阵构造和图像呈现方法;提出系统同态概念,结合同态系数及计算方式,给出了同态分析的过程,建立了群系统同态判定标准;给出了在群系统理论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展研究的设计方法、可靠性工程、运行管理、反馈体系及应用探索等内容。(2)从群系统的功能性角度分析了影响群系统功能实现的影响要素及判断关键影响因素的方法,指导群系统的运行维护;基于目标导向的基本思想,提出了采用k-均值聚类的族系统划分方法,并分析了族系统数量的选择和评价指标计算;提出了群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和可视化方法;总结了子系统协调控制的形式及方法;给出了群系统的结构模型、系统合作协议的形式。(4)构建了群系统可靠性框图和模糊马氏退化数学模型表述形式,分析了群系统中的子系统间的可靠性逻辑关系,归纳出群系统的“三化两性”可靠性设计准则,设计了群系统的AGREE可靠性分配、降额设计和冗余可靠性设计方法,运用Duane模型和AMSAA模型完成了群系统可靠性增长分析,提出了基于阈值选择的群系统动态寿命预测方法,制定了群系统可靠性管理措施。(5)分析了FAST射电望远镜群系统的结构,采用python编程语对FAST健康监测数据进行了清洗及可视化,在分析了液压促动器单个系统的原理及构成基础上,开展了增长试验,建立了FAST液压促动器群系统可靠性模型,依托相关监测数据对可靠性模型进行验证,提出模型优化方案并进一步展开应用,根据可靠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了FAST射电望远镜的运维策略,保障FAST的科学观测与安全高效运维。对一类具有典型可归纳特点的复杂系统的特点、性质、概念、体系、功能和可靠性等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群系统基本概念、性质及分类,研究了基本的描述研究方法及理论内容,分析了功能实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数据挖掘、协调控制、评价反馈等相关内容,提出了群系统可靠性工程方法并在FAST射电望远镜可靠性工程中进行了应用。
郭晓慧[3](2020)在《导数在高中和大学衔接阶段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导数是具有重要实际应用的数学工具。高考中导数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高考中导数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一些学生也对导数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主动超前学习。但是作者发现导数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教材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也瞄准高考,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的转换。因此,本文对导数的衔接教学从教师到学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访谈以及文献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高中生的导数教学情况,对导数衔接教学能做的改变进行了分析,认为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通过对这些高中导数的学习情况进行的研究,本文对高中导数的教学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总结,认为衔接教学是改进高中导数教学的重要方法。接着,作者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法,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导数在高中和大学衔接教学的现状与成果,对高中与大学衔接教学存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不同方向探索高中导数的衔接情况。近年来,高中课改中把大学内容的一部分挪到高中,证明了在导数衔接方面,我国高中生的导数衔接是与大学紧密相连的。通过与美国高中生导数学习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发现我国与美国导数衔接教学有明显不同。美国高中生拥有更多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微积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此外,美国导数的教学上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设置是比较超前的,它与中国教材一样在题型上有同样的难度,但是具有分阶段题型的性质,能够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中国高中生的学习在于练习更多的题型,并且复杂多变。接着,本文对导数衔接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学的发展,以及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进行导数衔接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可行的。本文分别从教材内容设置,教师导数衔接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导数三个方面对导数衔接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仔细探讨了如何进行导数衔接教学。作者通过电话访谈以及编制访谈表进行访谈,加深了对导数衔接教学的认识,通过研究与探索,提出了更好的衔接策略。针对导数衔接教学,作者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导数衔接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了一个具体教学案例并选取了两个成绩相当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分三个维度对学生成绩进行了考察。实践结果表明,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导数运算及几何意义应用方面基本相同,但是采用衔接教学的班级在导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导数的应用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表明衔接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增加对导数的学习兴趣。
苏海洋[4](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导数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导数作为微积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函数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利的工具。一直以来,导数都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数学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外,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因此,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研究导数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与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POS理论、SOLO理论进行简要分析,为后文的调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后,对核心素养与导数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接下来,笔者对导数内容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测试卷、问卷及访谈的形式,主要研究:1、高中生学习导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存在的问题;2、一线教师在导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3、针对现存的问题,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教学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客观上,学生对导数各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均衡,对平均变化率、导数几何意义以及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理解较好,而对导数概念、优化问题上的理解水平较低;主观上,学生普遍认为导数很难,但有学好的信心。而教师在导数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对概念的深入挖掘与思想方法的渗透。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笔者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充分经历概念生成的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放法的渗透,体会思想方法的价值;教与学并重,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价要多元化,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并针对教学策略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为一线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
屈海星[5](2019)在《数学文化资源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以定边中学为例》文中认为数学文化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当中要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理解数学学科、了解数学发展、体验数学之美的重要方式与途径,直接关系着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数学文化的范畴广泛,教学价值和教学功能丰富,但是在现实侧重成绩发展的教学中,往往受到忽视。教师即便开展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也受到教学资源、学生认知和教师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学文化的教学始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本文的研究,以陕西省定边中学为例,详细探究了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现状,期望通过这种研究,以提升数学文化渗透教学的效果,推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以文献资料研究、访谈研究、问卷研究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此次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的主要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探究数学文化渗透教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以定边中学为例,分析和探究关于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研究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数学文化的教学问题,在教师方面集中于数学文化渗透教学意识的缺失和教学资源的缺失;在学生方面则表现为学生对于数学文化概念的不理解、以及不具备主动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第四部分中,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程中具有典型的集合内容和函数内容,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比阐述了数学文化渗入下的教学实施和发展,从而分析数学文化的应用策略和改善方式;第五部分,本文集中探究了数学文化的发展策略,认为教师应把数学文化的教学意识充分应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并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文化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塑造学生数学文化学习的意识和方法。综合此次研究,本文认为提升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的应用效果。一方面需要从教学开展出发,将数学文化全面融入到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实施等不同的环节中,同时需要针对数学文化的应用进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发与积累;另一方面,在数学文化的应用中,教师还需要强调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正确认识,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数学文化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文化应用的意识与行为。
宋宇[6](2019)在《公司债务悬空的激励相容式应对方法及定价研究》文中指出债务悬空(Debt Overhang)会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阻滞其开展正常的投融资活动。应对债务悬空的关键在于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而债务悬空会阻滞公司获得外部融资,同时会使股东改善经营的意愿不足。因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视角,对其进行激励相容式的权益重置,以达到通过调整公司资本结构应对债务悬空的目的。按债务悬空引发财务困境及其应对方法提出的时间顺序,将债务悬空的激励相容式应对方法划分为债务再谈判式事后应对方法和自动触发式事前应对方法两类,其中事后应对方法的激励相容体现在协调利益相关者,在帕累托改进下进行权益重新配置方面;事前应对方法的激励相容体现在通过调整自动触发式产品的风险价差,给予其持有者适当的风险补偿方面。上述事后应对方法具体指:公司因债务悬空陷入财务困境后,股东和债权人对债务清偿方案进行协商,以债务再谈判的方式进行激励相容式的权益重置;上述事前应对方法具体指:公司在债务融资时,以发行或有可转债(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简称CoCos)等金融产品的形式,部分替代普通债务融资,以便公司财务困境发生时,可以采用CoCos转股的方式调整资本结构,应对债务悬空。本文借鉴并改进结构化信用风险定价方法,以公司(债务人)视角进行建模,对利益相关者权益进行建模与定价。并采用数值模拟与计算,分析模型主要参数对定价结果的影响。主要成果简述如下:(1)提出了“股权+现金”混合偿付与债务再谈判相结合的债务悬空事后应对方法,缓解了单一偿付方式的负面效应。用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求解最优资产配置下的股权和现金比例,借鉴结构化信用风险定价方法对利益相关者权益进行定价。公司在以债务再谈判的方式进行债务悬空的事后应对时,单一的偿付方式会产生诸多负效应:债转股会导致股权稀释并使债权人面对较大的不确定性,直接赎回会对公司产生较强的流动性压力,这些均不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同时,契合债权人的风险偏好对债务再谈判的进程是有利的。因此,本文提出以“股权+现金”的混合偿付方式改进单一的债务清偿方式,使用常数相对风险厌恶(CRRA)效用函数刻画债权人风险偏好,并用HJB方程解决债权人最优资产配置问题,进一步引入资产变现成本,改进Nash讨价还价博弈过程。最后,借鉴结构化信用风险定价方法进行相关定价,得到利益相关者权益价值的解析解,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模型主要参数对定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缓解单一偿付方法的负面效应并提升债务悬空事后应对的谈判效率。(2)通过对经济周期与公司经营能力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的量化分析,依据债务悬空的不同成因,设计债务悬空的差异化事后谈判式应对方法。其中,利用结构转移(Regime-Switching)模型刻画经济周期的演化过程,将其嵌入结构化信用风险定价模型中,并据此确定差异化应对的阈值选择方法。在债务悬空主要由经济周期和公司经营能力两方面因素导致的前提下,基于经济周期和债务再谈判,提出了债务悬空的差异化应对方法。具体地,分别以债务再谈判和破产清算应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债务悬空,并分别使用结构转移模型和几何布朗运动量化公司经营能力和经济状态对公司息税前现金流(简称EBIT)的动态影响。最后,借鉴结构化信用风险定价方法,得到了不同经济状态下,债务悬空应对前后利益相关者权益价值的解析解,并据此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主要参数对定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债务悬空的成因辨识及事后应对方法的选择。(3)提出了一种基于CoCos的债务悬空事前应对方法,基于债务悬空引发财务困境时的公司资本结构特征,通过Ooocos转股阈值的设计,增强了CoCos应对债务悬空的适配性。CoCos能够在约定条件下自动触发债转股,使发行方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自动实施资本结构的调整,因此,本文基于CoCos制定债务悬空的事前应对方法,具体地,公司可在债务融资时适量发行CoCos以部分取代直接债务融资。一方面,上述方法可避免事后应对时谈判成本导致的资产价值减损;另一方面,CoCos转股潜在的股权稀释,对原股东经营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约束。本文基于债务悬空引发财务困境时的公司资本结构特征选择CoCos的转股阈值,以提高CoCos在作为债务悬空应对方法时的适配性。进一步,借鉴结构化信用风险定价方法,得到CoCos和利益相关者权益价值的解析解,并据此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主要参数对定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CoCos转股阂值设计方法的改进和增强CoCos在应对债务悬空方面的适配性。(4)为CoCos增设巴黎期权式股权退出条款,改进了债务悬空事前应对方法。这有望缓解CoCos转股后股权稀释引发的委托代理冲突,并降低利益相关者的操纵动机。CoCos转股造成的股权稀释可能引发委托代理冲突,为其增设股权退出条款以激励股东和管理层在CoCos转股后的努力程度。本文采用向上敲出巴黎障碍期权的连续计时敲出条款,设计了股权退出(强制赎回)条款,改进了“一触即转”式的触发条款设计,意在缓解CoCos转股后股权稀释引发的委托代理冲突,降低利益相关者的操纵动机,同时确保条款触发时,公司己达到稳定的经营状态且具备股权赎回能力。进一步,借鉴结构化信用风险定价方法,得到了上述CoCos和利益相关者权益价值的解析解,并据此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主要参数对定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公司经营稳定时,含巴黎期权式股权退出条款的CoCos有望显着降低CoCos的发行成本,并提高发行效率。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工作可简略归结为:第一,分别基于债务再谈判和或有可转债,设计了债务悬空的事后与事前应对方法,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收益与风险的权衡,在激励相容下确定债务悬空的应对方法;第二,进行有针对性的条款设计并借鉴结构化信用风险定价方法,得到采用不同应对方法时利益相关者权益价值的解析解,并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分析,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不同债务悬空应对方法的设计依据和适用条件;第三,本文丰富了债务偿付方式和CoCos产品条款设计方法,据此有望设计出兼具事前风险控制、事中风险缓释和事后风险共担的综合性债务悬空应对方法,进而为极端金融风险管理、控制和救助提供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田娜[7](2019)在《高中生导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 ——以固安一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函数运用的加深,微积分应运而生,它是继欧式几何后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堪称是数学史上的里程碑。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导数概念作为导数教学的重点,掌握其本质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函数的难度,增强学生建立导数模型的能力。数学理解是继问题解决之后教育家们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了了解高中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情况,本人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编制出适合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并选取廊坊市固安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三个平行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测试,测试结束后对三位不同学习表现的学生以及四位一线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问卷主要从一个本质(导数的本质)、两个维度(变化率和导数意义)、六个知识点(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极限思想、导数的物理意义、几何意义、形式化意义)来进行设计,主要对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调查研究:1.高中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存在哪些问题;2.高中生对导数概念理解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论如下:1.学生对导数本质的理解水平较低,仅有23.1%的学生理解导数的本质是瞬时变化率,大多数学生错误理解为斜率;2.学生对平均变化率的理解水平较高,对瞬时变化率的理解水平较低,学生更倾向于运用导数的计算处理有关瞬时变化率的问题;3.学生对极限思想知之甚少;4.学生对导数的物理意义及实际意义理解水平较低;5.学生对导数的形式化意义理解不透彻,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公式增量的一致性,不能灵活进行转化;6.学生对导数几何意义的掌握情况较好。结合访谈记录,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1.考试内容的限制;2.问题情境不够丰富;3.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薄弱;4.教师对极限思想渗透匮乏;5.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课堂参与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1.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丰富问题情境;3.加强导数概念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适当介绍微积分的发展史;6.基于APOS理论进行导数概念教学。本文最后基于APOS理论设计出导数概念三个课时的教学案例。
安国庆[8](2019)在《原铁液冶金质量评价及其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影响》文中指出灰铸铁以其具有一定的强度性能、良好的导热性、减摩性、减震性、较低的缺口敏感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铸件的性能,诸如力学性能、铸造性能、加工性能以及皮下气孔、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均与原铁液的质量有关。原铁液质量评价通常有三个指标:铁液温度;铁液成分;铁液纯净度。此外,在生产灰铸铁时,我们常用指标:成熟度及相对强度;硬化度及相对硬度;品质系数衡量灰铸铁的冶金质量。而这些指标需要测得灰铸铁的强度和硬度。本课题通过单变量试验研究了灰铸铁原铁液碳当量、灰铸铁原铁液炉内保温时间以及炉料中生铁比例对灰铸铁原铁液热分析曲线、初生奥氏体析出量、共晶团数量以及A型石墨比例的影响规律。建立特征值与灰铸铁原铁液初生奥氏体析出量、共晶团数量以及A型石墨比例的数学模型,将灰铸铁原铁液初生奥氏体析出量、共晶团数量以及A型石墨比例作为指标达到在线预测铁液冶金质量的目的;对灰铸铁一次结晶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灰铸铁原铁液高温静置时间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碳当量增加会使得灰铸铁原铁液凝固时初生奥氏体析出量减少,共晶团数量增多,铁液的白口化倾向降低;灰铸铁在炉内保温时间的延长会使得灰铸铁原铁液凝固时初生奥氏体析出量增多,共晶团数量减少,铁液的白口化倾向增加;灰铸铁炉料中生铁含量的增加对灰铸铁原铁液凝固时初生奥氏体析出量影响不大,共晶团数量有下降的趋势,铁液的白口化倾向增加。(2)灰铸铁热分析曲线特征值TSEF不是传统意义上共晶开始形核的温度,而是试样内部热量平衡的综合结果。(3)热分析曲线特征值和灰铸铁原铁液凝固后初生奥氏体析出量、共晶团数量以及A型石墨比例存在着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SPSS软件回归的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在要求的误差范围内。(4)在铸造生产中可通过热分析在线评价灰铸铁原铁液冶金质量,对灰铸铁的生产有指导意义。(5)当高温静置时间过长,灰铸铁的白口倾向增加,灰铸铁的孕育效果变差,在同样的处理工艺下,铁液高温静置时间过长后浇注得到的灰铸铁力学性能较差。
赵辰雨[9](2018)在《浅谈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求最值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就是优化问题。对于经营者来说,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对于建筑商来说,怎样才能把最少的用料发挥到最佳效果,获得最大的一利润?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数学中的导数知识来解决。利用导数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使这些问题更加简单化。学生对导数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熟练掌握这一内容。下面我将简单的谈一谈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期学生能更充分地掌握导数知识,学好高中数学,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罗应春[10](2018)在《L市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它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开创了向近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它为研究变量与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高中新课程的微积分内容在要求和处理上有很大变化,高中生对微积分的学习处于起始入门阶段,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高考考察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从微积分所处的地位和学习难度来看对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项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L市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深入调查分析:学生对微积分学习体会、对微积分学习的掌握程度、对微积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调查客观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L市高中生在微积分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第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信心不足,自主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欠缺;第二,函数等相关基础知识较差,知识产生负迁移,运算的能力和思维水平低,元认知能力不足;第三,概念不清楚,没有形成良好认知结构,主要通过做题来理解和熟悉相关知识,导致事倍功半;第四,学校的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佳,考核方式不科学,师生关系不够融洽。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与教材内容提出微积分有效的学习与教学的策略。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注重微积分的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用导数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运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主体作用。教学策略:探索合理的教学编排;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概念教学;制定循序渐进的考核方式;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构建和谐的学习气氛。L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市情,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自己的特点,当地的教育处于改革和进步的关键时期,希望本研究对能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师生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参考。
二、再谈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谈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高中数学概念型课构建——以“变化率与导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
联想类比,生成概念 |
典例剖析,巩固概念 |
课后反思,延伸概念 |
结束语 |
(2)群系统基本理论及其在FAST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系统科学起源与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系统科学研究现状 |
1.3.2 复杂系统理论及方法 |
1.3.3 可靠性工程研究现状 |
1.3.4 复杂系统及可靠性问题总结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群系统理论研究 |
2.1 群系统、子系统与族系统 |
2.1.1 群系统cluster-system |
2.1.2 子系统sub-system |
2.1.3 族系统family-system |
2.1.4 群系统实例分析 |
2.2 群系统的分类 |
2.2.1 宏观与微观群系统 |
2.2.2 固定、递增与递减群系统 |
2.2.3 主观群系统 |
2.3 群系统的集合性 |
2.3.1 符号声明 |
2.3.2 矩阵构造 |
2.4 系统的同态 |
2.4.1 同态判断 |
2.4.2 初等变换 |
2.4.3 同态分析 |
2.5 理论扩展内容 |
2.5.1 群系统设计方法 |
2.5.2 群系统可靠性工程 |
2.5.3 群系统运行管理 |
2.5.4 评价反馈体系 |
2.5.5 群系统应用扩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群系统功能实现 |
3.1 群系统的功能性 |
3.2 功能影响要素 |
3.2.1 主观要素 |
3.2.2 客观要素 |
3.2.3 影响要素识别 |
3.3 族系统划分 |
3.3.1 基本思想 |
3.3.2 划分方法 |
3.3.3 族系统数量 |
3.3.4 分族结果评价 |
3.4 数据挖掘 |
3.4.1 数据的意义与内涵 |
3.4.2 数据采集方法 |
3.4.3 数据处理方法 |
3.4.4 数据可视化 |
3.5 协调控制 |
3.5.1 硬连接 |
3.5.2 软连接 |
3.5.3 同步控制 |
3.6 结构模型与系统协议 |
3.6.1 结构模型 |
3.6.2 系统合作协议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群系统可靠性工程 |
4.0 群系统的复杂性 |
4.1 群系统可靠性模型 |
4.1.1 可靠性框图 |
4.1.2 可靠性逻辑关系 |
4.1.3 可靠性数学模型 |
4.2 群系统可靠性设计 |
4.2.1 可靠性设计准则 |
4.2.2 可靠性设计方法 |
4.3 群系统可靠性增长 |
4.4 群系统寿命预测 |
4.4.1 阈值选择 |
4.4.2 动态寿命预测 |
4.4.3 与传统方法对比 |
4.5 群系统可靠性管理 |
4.5.1 可靠性计划 |
4.5.2 可靠性管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FAST液压促动器群系统可靠性工程 |
5.1 FAST群系统结构构建 |
5.1.1 FAST系统结构 |
5.1.2 群系统结构 |
5.2 数据可视化处理 |
5.2.1 数据清洗 |
5.2.2 可视化处理 |
5.3 FAST液压促动器群系统寿命预测 |
5.3.1 液压促动器原理 |
5.3.2 液压促动器群系统分析 |
5.3.3 促动器群系统寿命预测 |
5.4 可靠性增长试验 |
5.4.1 可靠性增长试验台 |
5.4.2 可靠性增长试验 |
5.5 可靠性模型与应用 |
5.5.1 群系统可靠性模型 |
5.5.2 可靠性模型验证 |
5.5.3 FAST射电望远镜运维策略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3)导数在高中和大学衔接阶段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导数的重要性 |
1.2 导数教学的重要性 |
1.3 高中阶段导数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
1.4 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意义 |
2 导数衔接教学的基本情况 |
2.1 导数衔接教学的基本概念 |
2.2 导数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
2.3 国内导数衔接教学研究现状 |
2.4 国外导数衔接教学研究现状 |
3 导数衔接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
3.1 可行性研究 |
3.2 导数衔接教学对教材的要求 |
3.3 教师在导数衔接教学中应避免的问题 |
3.4 学生如何有效的学习导数 |
4 导数衔接教学的教学策略 |
4.1 高中课堂导数衔接教学的策略 |
4.2 导数衔接教学教学策略的具体实践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核心素养视域下导数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导数内容对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二)导数内容的地位与特点 |
二、研究问题与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
一、理论分析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
(二)APOS理论分析 |
(三)SOLO分类评价理论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研究 |
(二)关于导数的文献研究 |
(三)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过程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 |
四、研究问卷的设计 |
(一)测试卷的编制 |
(二)问卷的编制 |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五、研究的实施 |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对学生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一)对学生测试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二)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二、对教师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对导数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定位 |
(二)教师在导数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 |
(三)教师对导数中蕴含的思想的认识,以及如何将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 |
(四)教师对导数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 |
(五)教师对导数内容教学的建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
一、研究结论 |
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对策 |
(一)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充分经历概念生成的过程 |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体会思想方法的价值 |
(三)教与学并重,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
(四)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
(五)教学评价要多元化,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 |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的不足 |
二、对以后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导数学习情况测试卷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记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数学文化资源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以定边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
1.1 数学文化的解读 |
1.1.1 数学文化的概念 |
1.1.2 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文化的范畴 |
1.2 高中阶段数学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1.2.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1.2.2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
1.2.3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2. 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文化渗透应用的现状分析-以定边中学为例 |
2.1 研究的设计 |
2.1.1 研究的对象和目标 |
2.1.2 研究的步骤 |
2.2 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
2.2.1 教师数学文化的理解和教学应用意识较为欠缺 |
2.2.2 数学文化在现实教学的渗透中存在多种限制 |
2.3 学生问卷的结果分析 |
2.3.1 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片面单一 |
2.3.2 学生不具备数学文化主动学习的能力和途径 |
2.3.3 教师教学无法引导学生数学文化的有效学习 |
3. 提升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应用的教学尝试 |
3.1 数学文化应用的基本流程与要点 |
3.1.1 数学文化应用的流程 |
3.1.2 数学文化应用的要点 |
3.2 数学文化应用的案例分析 |
3.2.1 案例一: 集合教学中以数学文化促进学生思维 |
3.2.2 案例二: 函数教学中以数学文化提升学生兴趣 |
3.2.3 立体几何中数学文化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
3.2.4 代数中数学文化丰富学生实践方法 |
4.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学应用的发展建议 |
4.1 完善数学文化的教学意识与教学条件 |
4.1.1 强调数学文化的全面渗入 |
4.1.2 完善数学文化的教学资源 |
4.2 塑造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文化的能力 |
4.2.1 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数学文化 |
4.2.2 培养学生数学文化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公司债务悬空的激励相容式应对方法及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债务悬空及其影响 |
1.1.2 应对债务悬空的实践意义 |
1.1.3 债务悬空的应对方法 |
1.1.4 激励相容式应对方法的界定 |
1.1.5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公司债务悬空的相关研究 |
1.2.2 信用风险定价方法与债务再谈判的相关研究 |
1.2.3 或有可转债的相关研究 |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理论基础 |
2.1 结构化信用风险定价的理论基础 |
2.1.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2.1.2 定价与违约闽值V_B的计算 |
2.1.3 公司债务价值的计算 |
2.1.4 公司资产价值的计算 |
2.1.5 股权价值和违约阈值V_B的计算 |
2.2 债务悬空及其资本结构特征 |
2.2.1 债务悬空的定义与负面影响 |
2.2.2 债务悬空的资本结构特征 |
2.2.3 应对债务悬空的时机及其方法选择 |
2.2.4 资本结构的调整方式 |
2.3 激励相容式应对方法设计的理论基础 |
2.3.1 债务再谈判及讨价还价博弈 |
2.3.2 或有可转债 |
2.3.3 结构转移模型 |
2.3.4 巴黎期权式股权退出条款 |
2.3.5 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最优资产配置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最优资产配置的混合偿付式债务悬空事后应对方法及定价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模型的基本假设 |
3.3 股权与现金最优偿付比例的确定 |
3.3.1 债务再谈判后债权人的最优资产配置 |
3.3.2 债务再谈判后的价值分配 |
3.4 定价及最优谈判阈值的确定 |
3.4.1 公司债务价值 |
3.4.2 公司资产价值 |
3.4.3 原股东权益价值 |
3.4.4 信用价差与财务杠杆 |
3.5 数值计算与灵敏度分析 |
3.5.1 模型的参数设置 |
3.5.2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经济周期的债务悬空差异化事后谈判式应对方法及定价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债务悬空差异化事后谈判式应对方法的设计 |
4.3 模型的基本假设 |
4.4 定价与债务再谈判和破产清算阈值的计算 |
4.4.1 清算价值 |
4.4.2 公司资产价值 |
4.4.3 债务再谈判与讨价还价博弈 |
4.4.4 债务价值 |
4.4.5 股权价值与再谈判边界x_L~*和清算边界X_H~*三的确定 |
4.4.6 债券收益率与信用价差 |
4.5 数值计算与灵敏度分析 |
4.5.1 参数的确定与数值计算 |
4.5.2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或有可转债的债务悬空事前应对方法及定价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3 定价及债转股和破产清算阈值的计算 |
5.3.1 普通债价值 |
5.3.2 公司资产价值 |
5.3.3 股权价值、CoCos债转股阈值和破产清算阈值 |
5.3.4 CoCos价值 |
5.3.5 信用价差与财务杠杆 |
5.4 数值计算与灵敏度分析 |
5.4.1 模型参数设置和数值计算结果 |
5.4.2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含巴黎期权式股权退出条款的债务悬空事前应对方法及其定价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模型的基本假设 |
6.3 定价及阈值V_B、V_C和V_D的计算 |
6.3.1 普通债价值 |
6.3.2 公司资产价值 |
6.3.3 股权价值及V_B和V_C的计算 |
6.3.4 CoCos价值 |
6.3.5 信用价差与财务杠杆 |
6.4 数值计算与灵敏度分析 |
6.4.1 模型参数设置 |
6.4.2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 |
7.2 主要结论 |
7.3 创新点 |
7.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第3章ODE的求解过程 |
附录B 第4章ODEs和ODE求解过程 |
附录B1 ODEs式(4-4)和(4-5)的求解过程 |
附录B2 ODES式(4-12)和(4-13)的求解过程 |
附录B3 ODE式(4-19)的求解过程 |
附录B4 ODE式(4-34)的求解过程 |
附录C 第5章ODE和PDE建立及求解过程 |
附录Cl 使用伊藤引理得到PDE式(5-3)的推导过程 |
附录C2 使用伊藤引理得到ODE式(5-9)的推导过程 |
附录C3 PDE式(5-3)的求解过程 |
附录D 第6章E_c(V_t)满足的PDE、ODE方程组的求解过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高中生导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 ——以固安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导数概念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导数概念国内研究现状 |
1.4.3 研究现状评述 |
2 理论基础 |
2.1 数学理解相关研究评述 |
2.1.1 理解的心理学观 |
2.1.2 数学理解的界定 |
2.1.3 数学理解模式及其水平划分 |
2.2 促进数学理解的APOS理论 |
2.3 数学理解水平的评价工具—SOLO分类理论 |
3 高中生导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方法与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目的 |
3.4 研究对象 |
3.5 研究工具 |
3.5.1 预测卷 |
3.5.2 正式测试卷 |
3.5.3 访谈 |
3.6 调查实施 |
3.7 统计方法 |
4 SOLO分类理论下数据整理与分析 |
4.1 调查问卷数据整理与分析 |
4.1.1 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
4.1.2 学生对变化率的理解 |
4.1.3 学生对物理背景下导数意义的理解 |
4.1.4 学生对实际生活背景下导数意义的理解 |
4.1.5 学生对导数形式化意义的理解 |
4.1.6 学生对导数几何意义的理解 |
4.2 教师访谈记录整理与分析 |
4.3 主要结论 |
5 原因分析与教学建议 |
5.1 原因分析 |
5.2 教学建议 |
5.3 APOS理论下导数概念教学设计 |
6 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原铁液冶金质量评价及其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灰铸铁及其性能特点 |
1.2.2 灰铸铁生产及应用 |
1.2.3 原铁液质量评价 |
1.2.4 灰铸铁一次结晶过程 |
1.2.5 热分析技术在铸造中的应用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课题的创新性 |
第二章 试验设备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和设备 |
2.2 灰铸铁热分析曲线特征值及含义 |
2.3 固相分析 |
2.4 试验方案设计 |
2.4.1 碳当量对灰铸铁铁液质量影响试验 |
2.4.2 保温时间对灰铸铁铁液质量影响试验 |
2.4.3 炉料比例对灰铸铁铁液质量影响试验 |
2.4.4 液淬试验 |
2.5 试验步骤 |
第三章 碳当量、保温时间、炉料比例对灰铸铁原铁液冶金质量的影响 |
3.1 碳当量对灰铸铁原铁液冶金质量的影响 |
3.1.1 碳当量对热分析曲线特征值的影响 |
3.1.2 碳当量对初生奥氏体析出量的影响 |
3.1.3 碳当量对共晶团数量的影响 |
3.1.4 碳当量对石墨类型比例的影响 |
3.2 保温时间对灰铸铁原铁液冶金质量的影响 |
3.2.1 保温时间对热分析曲线特征值的影响 |
3.2.2 保温时间对初生奥氏体析出量的影响 |
3.2.3 保温时间对共晶团数量的影响 |
3.2.4 保温时间对石墨类型比例的影响 |
3.3 炉料比例对亚共晶灰铸铁冶金质量的影响 |
3.3.1 炉料比例对热分析曲线特征值的影响 |
3.3.2 炉料比例对初生奥氏体析出量的影响 |
3.3.3 炉料比例对共晶团数量的影响 |
3.3.4 炉料比例对石墨类型比例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灰铸铁的结晶动力学 |
4.1 液淬灰铸铁的化学成分 |
4.2 液淬组织中相的鉴别 |
4.3 一次结晶过程中初生奥氏体和石墨形成规律 |
4.4 灰铸铁的凝固收缩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灰铸铁原铁液冶金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5.1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
5.2 预测初生奥氏体析出量的数学模型 |
5.2.1 特征值与初生奥氏体析出量的相关性分析 |
5.2.2 特征值与初生奥氏体析出量的曲线估计 |
5.2.3 特征值与初生奥氏体析出量的回归分析 |
5.3 预测共晶团数量的数学模型 |
5.3.1 特征值与共晶团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
5.3.2 特征值与共晶团数量的曲线估计 |
5.3.3 特征值与共晶团数量的回归分析 |
5.4 预测A型石墨比例的数学模型 |
5.4.1 特征值与A型石墨比例的相关性分析 |
5.4.2 特征值与A型石墨比例的曲线估计 |
5.4.3 特征值与石墨类型比例的回归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灰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测定 |
6.1 灰铸铁生产工艺 |
6.2 灰铸铁原铁液冶金质量的预测 |
6.3 保温时间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6.3.1 保温时间对灰铸铁金相组织的影响 |
6.3.2 保温时间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成果 |
致谢 |
(9)浅谈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一)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二)导数在物理中的应用 |
(三)导数在广告中的应用 |
(四)导数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
二、结语 |
(10)L市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核心名词鉴定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与方法 |
2.2 国外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的研究 |
2.3 国内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的研究 |
2.3.1 对高中生微积分学习情况的研究 |
2.3.2 对高中阶段微积分教学内容的研究 |
2.3.3 高中微积分教学的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2.5 小结 |
第3章 研究的设计 |
3.1 研究的目的 |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3 研究方法 |
3.3.1 问卷调查法 |
3.3.2 访谈法 |
3.3.3 文献资料法 |
3.3.4 案例研究法 |
3.4 研究工具的设计 |
3.4.1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2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3 学生能力测试卷的设计 |
3.4.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4.5 学生访谈的题纲设计 |
3.5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3.5.1 数据的收集 |
3.5.2 数据的处理 |
3.5.3 数据的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4.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4.2 元认知学习理论 |
4.3 自主学习理论 |
4.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4.5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4.6 高中微积分课标分析 |
第5章 调查与结果分析 |
5.1 问卷的分析 |
5.1.1 微积分学习情况分析 |
5.1.2 微积分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
5.1.3 微积分学习情况学生访谈分析 |
5.1.4 微积分教学分析 |
5.2 高中生对微积分的态度和认识 |
5.2.1 自主性 |
5.2.2 学习态度 |
5.2.3 学习习惯 |
5.3 高中生对微积分的学习情况 |
5.3.1 概念的理解 |
5.3.2 知识点负迁移 |
5.3.3 运算能力 |
5.3.4 思维灵活程度 |
5.3.5 不正当归因 |
5.4 高中生对微积分的掌握情况 |
5.5 高中生对微积分课堂教的感受 |
5.6 高中微积分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 |
5.6.1 函数知识不牢固 |
5.6.2 思维局限性 |
5.6.3 运算能力不足 |
5.6.4 元认知水平不足 |
5.6.5 个人学习态度 |
5.6.6 学习习惯 |
5.7 高中微积分学习困难的客观原因 |
5.7.1 学校的教学进度设计不足 |
5.7.2 教师的教育方法 |
5.7.3 考核方式 |
5.7.4 教育动机 |
5.7.5 师生关系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微积分教学策略与案例研究 |
6.1 学习策略 |
6.1.1 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
6.1.2 注重微积分的概念的形成 |
6.1.3 培养学生用导数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
6.1.4 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
6.1.5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6.1.6 提高运算的能力 |
6.1.7 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
6.2 教学策略 |
6.2.1 探索合理的教学编排 |
6.2.2 改善教育教学方法 |
6.2.3 注重概念教学 |
6.2.4 培养数学兴趣 |
6.2.5 制定循序渐进的考核方式 |
6.2.6 构建和谐的学习气氛 |
6.3 教学案列 |
6.3.1 导数的概念教学案例 |
6.3.2 导数的运用教学案例 |
6.3.3 积分的概念教学案例 |
6.3.4 积分的运用教学案例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反思 |
7.3 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
7.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高中生微积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高中生导数与积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卷 |
附录 C:高中微积分学习情况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D:高中微积分教学教师问卷调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再谈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高中数学概念型课构建——以“变化率与导数”为例[J]. 肖江,曾昌涛,罗山. 数学教学通讯, 2021(06)
- [2]群系统基本理论及其在FAST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蔡伟. 燕山大学, 2020
- [3]导数在高中和大学衔接阶段的教学研究[D]. 郭晓慧. 西南大学, 2020(05)
- [4]核心素养视域下导数的教学策略研究[D]. 苏海洋.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数学文化资源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以定边中学为例[D]. 屈海星.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公司债务悬空的激励相容式应对方法及定价研究[D]. 宋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7]高中生导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 ——以固安一中为例[D]. 田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8]原铁液冶金质量评价及其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影响[D]. 安国庆.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9]浅谈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J]. 赵辰雨. 祖国, 2018(21)
- [10]L市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 罗应春.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