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方位美育促进师范生成长

开展全方位美育促进师范生成长

一、进行全方位美育 促进师范生成长(论文文献综述)

陈树思,黄景忠,林浩亮[1](2021)在《教师教育对象、范式与机制的创新——韩山师范学院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韩山师范学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为契机,积极推进"新师范"建设,深入开展教师教育改革,聚焦在校师范生、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师院校教师三类人的培养,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构建注重协同育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教育新模式,打造"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以及"教师工作室+粤东基础教育学科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摸索出一套强健师资的"韩师方案",为广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王玉娇[2](2021)在《新课改视角下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问题研究 ——以山东两所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担负着为中小学输送复合型音乐教育教学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这里简称《新课标》)以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舞蹈课程作为该专业中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培养师范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提升未来师资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舞蹈课程在该专业中的教育价值,使其在教育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体现课程价值。但由于现行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许多环节和关系尚未理清,在舞蹈课程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从科学性角度去审视课程设置中的各种现象,针对“师范性”培养目标不断探索和更新舞蹈课程设置,培养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教学人才。本文共分为四个篇章:绪论部分,是为论文的展开做梳理和铺垫。第一章——第三章按照横向的研究思路,根据新课改的“六大改变”,笔者选择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即“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对该专业舞蹈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每章中按照纵向的研究思路,从现状出发,运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找出舞蹈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现象进行透彻地成因分析,最后以舞蹈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为基础,提出合理性解决对策。第一部分通过对舞蹈课程结构中存在问题和成因的分析,得出适当浓缩必修课,设置选修课,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举办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创设教育实习的“看—模—做—创”环节,提高学生舞蹈教学实践能力。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结论。第二部分通过对舞蹈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和成因的分析,探究音乐与舞蹈的共同点,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把奥尔夫教学法引入舞蹈课堂。在舞蹈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即兴创作法等提高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第三部分通过对舞蹈课程评价中存在问题和成因的分析,得出重视学生对舞蹈编创能力和舞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注重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如将学生本人或同学作为评价主体等。运用判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设立档案袋法、观察法的结论。

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3](2020)在《“丝绸之路”语境下当代新疆美术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史册[4](2020)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是教育现代性的标志,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石,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育人由育师始,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母机,党和国家对教师工作历来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要求对这项工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的工作来抓。在我国教育进入加速发展的今天,培育、塑造出众多杰出教师,努力使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师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已刻不容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已被列入教育现代化十大战略之中,这一政策文本的靶向性为未来教师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高素质的培养塑造亟需与时代精神进行关联性思考,未来教师不仅是工具性问题的解决者,更是向真、向善、向美的引领者;不仅需要具备教学技能、知识体系等教学素质,更需要具备审美、心理等教师专业素质。从某种意义上,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学素质等教师专业素质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后的“杀手锏”。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而目前师范院校中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存在诸多短板,培养理念、内容和培养方式亟待变革。教育戏剧作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面向师范生开展课程设计与实践是教师教育的创新。20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教育戏剧在英美等国家已有近百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历史。教育戏剧运用戏剧的手段与方法,结合学习者特点及学习环境特征,选择相应的教学习式,通过情境设立、即兴表演、模仿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以个性化学习、讨论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等学习方式塑造、促进学习者心理、审美和教学等方面素质的提升,一直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应用戏剧研究者的推崇。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开展教育戏剧实践,符合对未来教师教育培养要求,教师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也正是智慧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智慧学习的理念引领信息时代高阶学习由数字学习环境进入智慧学习环境,使智慧学习环境成为智慧学习的基本依托。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和同龄人一道被称为“数字原住民”,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生活与学习无时不被数字技术所包围,选择智慧学习环境符合师范生对学习方式选择的天然诉求。我国高校智慧教室建设速度与水平也为智慧学习环境的提供创造了可能。智慧教室作为支撑学习发生的重要场所,从资源、方式、方法各个方面都将对“学与教”形成冲击和产生新鲜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并实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形成科学分析,进而改进教学,使教育戏剧教学更有效、更精准地服务于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本研究根据以往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和教育戏剧教学自身的特点,界定本研究的教师专业素质模型,将教师专业素质分为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教学素质三个维度。以智慧教室为学习环境,以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戏剧为研究手段,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中的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学素质为研究目的,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生成过程中始终富于生机勃勃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和审美意识,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提供关照,最终赋予智能时代教师的价值与尊严以新的内涵。论文基于教育戏剧干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研究背景,在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ARCS理论、ADDIE理论,对应智慧学习环境下进行教育戏剧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收集、T检验的数据分析进行量化研究之后,再通过视频分析和教育叙事等研究方法对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干预活动进行质化研究。研究发现,智慧学习环境为教育戏剧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情境保证和学习资源,并基于量化与质化的研究得出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中的积极乐观、情绪稳定的心理素质,审美设计的审美素质,以学定教、应对策略的教学素质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拓展了师范生培养的方式和场域,并在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教育戏剧应用策略。

李东怡[5](2020)在《TED教育微视频在师范生课堂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邓淑婧[6](2020)在《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针对如何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9年10月14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工匠精神自201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后,便在社会上掀起了大力弘扬与践行工匠精神的浪潮,并不断培育出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所具备的内涵与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不谋而合,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意义重大。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发现国内外的研究较多是从工匠精神着手研究,而具体到教师工匠精神的研究则较少,再细化到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因而开展此课题的系统研究具有弥补空白的作用。第二部分对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进行了概述,首先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再深度剖析了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包括:立德树人、以德为先为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初心;如切如磋、精益求精为追求的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技能;以美育人、以美育德为导向的中学思政教育审美创新意识,并据此阐述了培育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是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其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非结构型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并回收了371份有效问卷,并与20位中学思政课教师展开访谈。研究结果得出,工匠精神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定位缺乏科学认识、对中学思政课学科的专业技能缺乏深度钻研、对中学思政教育的审美创新缺乏实践历练,主要受到来自社会、学校与教师自身三大主要因素的影响。第四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探讨是本文的重点,围绕中学思政课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并结合调查数据结果,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坚定思想政治教育初心、打磨专业技能、涵养审美创新意识,从整合多方资源、把控培育过程、优化育人环境三方面展开,探讨了来自社会、学校与教师自身三个不同角度的培育路径。

詹梦珍[7](2020)在《刘佛年“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培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刘佛年(1914-2001)是建国以来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者,刘佛年将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高等师范教育工作上,对中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师范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研究旨在探索刘佛年教师教育思想,将刘佛年对于教师培养的理论概括为“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培养”,主要从思想渊源、思想内涵、培养实践及当代教育启示四个方面对刘佛年“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培养思想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对刘佛年教育人生及其相关着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教育思想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光芒的影响,也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其教育思想的始终,但在不同阶段也受欧美不同教育思想的影响。第二部分从知识型教师、能力型教师、创造型教师三个方面出发,对刘佛年“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的具体构建进行挖掘分析,知识型教师须有多元化的基础知识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型教师强调育德能力、育美能力及科学性的教学能力;创造型教师则要求教师研究教育,做终身学习者,开展创造性教学。第三部分从培养内容、培养手段、培养保障三个方面分析刘佛年“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的培养,从师范教育改革出发,建设重点师范院校、建设重点学科、加强师范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培养提供支撑条件;从基础、专业、智能三个角度丰富教师培养内容;利用教材、实践与评价手段推进教师培养效果。最后一部分对刘佛年教师培养思想做出一些评价,其教师培养主张中,可以看到贯穿始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热忱以及发展性的眼光。而对我国当代教师教育的启示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利用通识教育培养师范生多元知识结构,注重专业性教材选择保证师范生专业知识掌握;二是保证实践效果,促进师范生将教育知识转化成教学能力,创新实践方式,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稳定提高;三是面向未来教育事业,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四是抓住机遇,师范院校回归师范性并准确定位发展目标。

刘婧媛,方煜东[8](2020)在《师范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养成教育模式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师范生教育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重任,师范院校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师范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养成教育是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探索,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发展性的特征。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AIM工作模式,突出了培育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目标导向和以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及职业道德水平提升为首要地位的育人导向,提升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养成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方晨阳[9](202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教育探究 ——基于语文教科书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略,这反映了国家解决生态问题的坚决态度。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生产与生活,人与自然的疏离导致了人类精神世界的贫瘠与荒芜,为避免人类陷入“人类在文明创造中异化,世界在人类异化中毁灭”的厄运,人类应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着根本作用。生态教育家大卫·W.奥尔(David W.Orr)指出:“传统的教育弘扬的是关于人的一切,但恰恰遗漏了人类依赖大自然这一点。”[1]一直以来,工业文明教育模式缺少生态维度,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故而,在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迫切需要转向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帮助当代人及未来人树立生态伦理意识,只有意识到位,才能有所作为。因而,抓住小学阶段学生伦理道德教育这一黄金时间段,积极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是培植学生生态伦理意识,培养未来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关键之举。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将生态伦理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系统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诉求,也是国际环境教育多年实践的共同经验。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与生态伦理教育的目标存在一致性,语文能力的培育与生态伦理意识的形成“同线并行”,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大量生态伦理教学资源,两者的自然耦合赋予了语文学科承载生态伦理教育的历史使命。基于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背景下,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本研究在厘清生态伦理教育这一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审视、梳理与挖掘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态伦理教育资源,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尝试为生态伦理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学科课程体系中的“落地生根”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参考。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简单阐述选题缘由;其次,结合文献述评,对文中“伦理”、“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教育”和“教科书”等核心概念进行了严格界定。最后,在详细阐述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以图表形式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教育就是以语文的学科魅力、育人逻辑和实践路径影响小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他们成为“生态人”。故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教育具有文学性作品传递生态伦理思想、交际性功能涵养生态伦理意识、审美性意境陶冶生态伦理情感和综合性学习培植生态伦理意志四个特点,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提高教师课程意识的育师价值和破解教育过度功利主义的超越价值。第三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目标。在详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目标建构过程的基础上,得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其总目标为培育学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意识,分目标包括尊重自然的认知目标,热爱自然的情感目标,关心自然的意志目标和保护自然的意向目标。第四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以小学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主要分析材料,参考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得到,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其四个内容维度分别是以介绍自然规律为主的观察自然类内容,以描述自然景色为主的品鉴自然类内容,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的自然感悟类内容和以启示人们合理利用自然为主的自然警示类内容。且这些内容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呈现在教科书中,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分布具有学段分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主题分布契合语文关键能力的培育过程的特点。第五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策略。结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分析,本研究提出应从加大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内容的彰显、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生态伦理教育意识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生态伦理教育。

徐瑛[10](2020)在《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界就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聚焦于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仍较为缺乏。本研究选择对2000年以来CNKI收录的高教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对20年来高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做出回顾梳理,以期为今后选题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首先在从数理统计的(学位点分布、学位授予年度、学位授予单位)三个维度分析选题的整体趋势。其次从可视化分析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热点前沿分析、研究主题的分类)三个层面分析选题的特点、热点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学位论文以“高等教育”为研究领域、以“大学生”、“研究生”、“教师”等为研究对象,以“大学”、“高校”、“地方高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等场所机构为依托,以“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为一般逻辑,研究内容贯穿制度、机制、模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以及比较教育等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与之相关的主题也成为高教硕士学位论文广泛和深入讨论的对象。最后基于既定框架,立足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背景,讨论高等教育政策对学位论文选题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政策可以为学位论文选题提供依据,一方面,高等教育政策本身直接成为选题内容;另一方面,政策内容通过映射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间接为学位论文选题提供依据。同时,学位论文作为教育理论研究的一部分,也可能为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反馈和参考。

二、进行全方位美育 促进师范生成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行全方位美育 促进师范生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1)教师教育对象、范式与机制的创新——韩山师范学院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目标和理念创新
    (一)创建实验区的总体目标
    (二)创建实验区的理念创新
        1.培养对象的创新:从职前教师扩展到“三类人”
        2.培养范式的创新:从“知识范式”转向“能力范式”
        3.合作机制的创新:从独立发展走向协同共享
二、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打造严密体系
    (二)练好“内功”,增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夯实“根基”,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1.新理念: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2.新模式:聚焦能力培养,推进UGST协同育人,实施全程叠加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
        3.新抓手: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四)强化“引领”,促进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1.完善机制,打造校地协同发展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2.搭建多元化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1)建设学校协同发展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2)建设教师协同发展共同体——粤东基础教育学科群
        (3)建设粤东教师教育科研协同平台,引领区域教研,激发教研活力
        (4)建设粤东教师科创、文化教育协同平台,支持“五育并举”
        3.精准对接需求,分层分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成效

(2)新课改视角下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问题研究 ——以山东两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第四节 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
第一章 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结构层面的分析
    第一节 课程结构方面的情况调查
        一、案例学校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设置概况
        二、舞蹈课程设置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整理
    第二节 课程结构安排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选择空间小,缺乏开放性
        二、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健全,缺乏延续性
        三、过于强调技能训练,缺乏均衡性
    第三节 造成课程结构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忽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性化发展
        二、学生缺少舞蹈社会实践机会
        三、课程内容缺乏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适应
    第四节 课程结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学生舞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学生舞蹈综合能力培养
第二章 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实施层面的分析
    第一节 课程实施方面的情况调查
        一、案例学校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二、舞蹈课程实施情况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整理
    第二节 课程实施情况上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间各自独立,缺乏交融性
        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第三节 造成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忽视与基础教育音乐课堂实际需要联系
        二、忽视高师院校“师范性”培养目标
        三、忽视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四节 课程实施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实施紧扣中小学《新课标》,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
        二、实施紧扣培养目标,将奥尔夫教学法引入舞蹈课堂
        三、实施紧扣教学策略多样化,采取恰当的教学法
第三章 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评价层面的分析
    第一节 课程评价方面的情况调查
        一、案例学校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评价基本情况
        二、舞蹈课程评价情况个人访问结果整理
    第二节 课程评价标准上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一元化
        二、评价方式单一化
        三、评价内容片面化
    第三节 造成课程评价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三、对学生发展内涵关注的不够全面
    第四节 课程评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重视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三、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4)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准实验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视频分析法
        (五)教育叙事法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教育戏剧理论及实践研究
        (一)教育戏剧的理论研究
        (二)教育戏剧的实践研究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
        (一)智慧学习环境研究梳理
        (二)智慧学习环境对教师教育效果研究
    三、已有文献研究的反思
    四、本研究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解读
        (一)对素质的解读
        (二)国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研究
        (三)国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研究
        (四)本研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模型建构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智慧学习环境
        (二)师范生
        (三)教师专业素质
        (四)教育戏剧
    二、理论基础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二)情境学习理论
        (三)具身认知理论
        (四)智慧教育理论
        (五)戏剧表演理论
第三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师范生教育戏剧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模型
        (一)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理论
        (二)教育戏剧课程设计模型
    二、教育戏剧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一)教育戏剧课程内容
        (二)教育戏剧课程结构
    三、教育戏剧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设计
        (一)教育戏剧课程教学方法
        (二)教育戏剧课程评价方法
    四、智慧学习环境对教育戏剧课程的支持作用分析
        (一)智慧学习环境与教育戏剧的关联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作用机理分析
    五、教育戏剧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准备
        (二)课程实施过程
第四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效果的定量分析
    一、研究假设、信效度及伦理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信效度以及伦理
    二、数据收集与统计
        (一)数据收集种类设置
        (二)问卷收集与统计
        (三)被试人口社会学特征
    三、教育戏剧干预效果定量分析
        (一)被试教师专业素质基线水平
        (二)实验数据分析
        (三)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效果的定性分析
    一、教育戏剧干预效果视频分析
        (一)视频分析框架
        (二)教师专业素质表征方式分析
        (三)个案分析
    二、教育戏剧课程实施过程教育叙事分析
        (一)教育戏剧课程概况
        (二)智慧教室为教育戏剧课程开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教育戏剧促进积极乐观心理素质的提升
        (四)教育戏剧促进情绪稳定心理素质的提升
        (五)教育戏剧促进以学定教教学素质的提升
        (六)教育戏剧促进应对策略教学素质的提升
        (七)教育戏剧促进审美设计能力的提升
    三、教育戏剧干预效果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关于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设计与实施
        (二)关于课程效果
        (三)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二、策略建议
        (一)智慧学习环境对教育戏剧课程的支持建议
        (二)提升师范生教学素质的教学范式建议
        (三)提升师范生心理素质的语言艺术建议
        (四)提升师范生心理素质的非语言艺术建议
        (五)提升师范生审美素质的物理空间建议
    三、未来规划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6)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概述
    2.1 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
        2.1.1 工匠精神的内涵
        2.1.2 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
    2.2 培育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意义
        2.2.1 有利于教师成长路径的建构,促进中学思政课教师的全面发展
        2.2.2 有利于师生亲密情感的建立,提升中学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2.2.3 有利于大国工匠队伍的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3章 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其分析
    3.1 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取得的成效
    3.2 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不足的表现
        3.2.1 对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定位缺乏科学认识
        3.2.2 对中学思政课学科的专业技能缺乏深度钻研
        3.2.3 对中学思政课教育的审美创新缺乏实践历练
    3.3 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不足的原因分析
        3.3.1 社会缺乏弘扬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整体氛围
        3.3.2 学校缺乏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机制
        3.3.3 中学思政课教师缺乏推动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观动力
第4章 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讨
    4.1 整合多方资源,坚定中学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初心
        4.1.1 将坚守初心的思想观念弘扬于社会文化价值的传播中
        4.1.2 将坚持立德树人的职业初心贯穿于校园的管理活动中
        4.1.3 将坚定立德树人的职业初心融注于思政教师的灵魂中
    4.2 把控培育过程,打磨中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能
        4.2.1 强化精益求精专业技能的自觉实践
        4.2.2 严把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技能入口关
        4.2.3 改革中学思政课教师的技能培养机制
    4.3 优化育人环境,涵养中学思政课教师的审美创新意识
        4.3.1 创建艺术审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自由和谐的创新氛围
        4.3.2 树立以美育人的教师形象,创新以美育德的教学方法
        4.3.3 拓宽中学思政的教育场阈,搭建美育思政的共享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调查问卷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刘佛年“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培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新时期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的需要
        1.1.2 师范教育深化改革的诉求
        1.1.3 刘佛年师范教育改革的成功探索及其经验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刘佛年的教育人生及其思想渊源
    2.1 刘佛年的教育人生
        2.1.1 建国前的求学及从教经历
        2.1.2 建国后的师范教育之路
    2.2 刘佛年的教育思想渊源
        2.2.1 刘佛年的师范教育思想时代背景
        2.2.2 刘佛年的教师培养思想渊源
第3章 “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的建构
    3.1 专业过硬知识面广的知识型教师
        3.1.1 多面向的基础知识
        3.1.2 扎实的专业知识
    3.2 德才兼备教学有法的能力型教师
        3.2.1 道德素养与育德能力
        3.2.2 艺术素养与育美能力
        3.2.3 科学性的教学能力
    3.3 自我发展创造有力的创造型教师
        3.3.1 研究者与学习者
        3.3.2 创造能力与创造性教学
第4章 “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的培养
    4.1 培养内容:专业导向的智能融合
        4.1.1 通识教育
        4.1.2 专业教育
        4.1.3 智能培养
    4.2 培养手段:进步导向的教学与评价
        4.2.1 教材利用
        4.2.2 实践教学
        4.2.3 考试评价
    4.3 培养保障: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
        4.3.1 论师范教育的改革与提高
        4.3.2 建设重点师范院校
        4.3.3 建设重点学科
        4.3.4 注重培养师范教育的师资
第5章 刘佛年教师培养思想的当代教育启示
    5.1 刘佛年教师培养思想的评价
    5.2 刘佛年教师培养思想的当代教育启示
        5.2.1 师范生多元知识与专业知识结构建设
        5.2.2 师范生知能转化与能力发展
        5.2.3 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5.2.4 师范院校应该抓住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8)师范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养成教育模式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师范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
二、师范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师范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养成教育的现实路径———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教育探究 ——基于语文教科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
    (四)研究对象与问题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六)研究意义与思路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意义
    (一)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特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目标来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目标体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维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分布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策略
    (一)彰显小学语文教材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
    (二)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生态伦理教育意识
    (三)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教育的实践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核心概念界定
        1. 高等教育学
        2. 高等教育学研究生
        3. 学位论文选题
        4. 其他基本概念
    (四)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评述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采用的具体方法
        (1) 词频分析法
        (2) 共词分析法
    (三) 研究工具
    (四) 研究思路与框架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框架
三、2000年以来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可视化分析
    (一) 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点的分布
    (二) 文献计量分析
        1. 载文年度分析
        2. 学位授予机构分析
    (三) 关键词共词分析
        1. 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2. 关键词中心性分析
        3. 关键词共现分析
    (四) 基于关键词的热点前沿分析
        1. 基于关键词聚类的热点分析
        2. 基于关键词突现的研究前沿分析
        3. 基于关键词的研究演进分析
    (五) 学位论文选题主题的划分
        1. 已有的研究主题分类体系
        2. 基于可视化的研究主题分类
        3. 本研究的研究主题分类框架
四、高等教育政策对学位论文选题的影响
    (一) 政策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研究的影响
        1. 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几个研究主题的影响
        2. 对高等教育与社会研究的影响
    (二) 政策对高等教育结构诸因素研究的影响
        1. 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影响
        2. 对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影响
        3. 对民族/区域高等教育研究的影响
        4. 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影响
        5. 对高等成人教育研究的影响
    (三) 政策对高等学校系统内几个主题研究的影响
        1. 对师范教育研究的影响
        2. 对招生与入学制度研究的影响
        3. 对创业教育与就业研究的影响
        4. 对德育、美育研究的影响
        5. 对课程、教学与科研研究的影响
        6. 对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影响
        7. 对高校教师研究的影响
    (四) 学位论文选题与高等教育政策的关系
        1. 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与选题
        2. 政策为研究选题提供依据
        3. 选题为政策提供反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进行全方位美育 促进师范生成长(论文参考文献)

  • [1]教师教育对象、范式与机制的创新——韩山师范学院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J]. 陈树思,黄景忠,林浩亮.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02)
  • [2]新课改视角下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问题研究 ——以山东两所高校为例[D]. 王玉娇.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丝绸之路”语境下当代新疆美术教育研究[D]. 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 [4]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D]. 史册.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TED教育微视频在师范生课堂的应用研究[D]. 李东怡. 湖南师范大学, 2020
  • [6]中学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D]. 邓淑婧.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刘佛年“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培养思想研究[D]. 詹梦珍.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8]师范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养成教育模式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 刘婧媛,方煜东. 北京教育(德育), 2020(05)
  • [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教育探究 ——基于语文教科书的分析[D]. 方晨阳. 西南大学, 2020(01)
  • [10]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D]. 徐瑛.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开展全方位美育促进师范生成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