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线交易信用管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包洋[1](2020)在《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大宗商品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加上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手段。互联网的运用在一些行业转型升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使得钢铁行业的企业纷纷“试水”。互联网通过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来提高商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获得更大的价值。因此,大量的大宗商品电商涌出社会,钢铁电商平台几乎占到总数量的三成。抢占市场份额成为当前市场环境下大部分企业的战略重点,从而大量的采取赊销手段。但过度的赊销导致了坏账的出现。为防止坏账频发,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案。GG钢铁贸易公司作为一家钢铁电商企业,发展迅速,客户辐射全国,成交量位于行业前列。本文在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并分析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应收账款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并对应收账款的质量进行分析,运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内部原因有管理层缺乏信用风险意识、组织结构不合理、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外部原因有行业信用体系不完整和同业恶意竞价。结合应收账款管理理论,本文对GG钢铁贸易公司的应收账款问题提出了采用“3+2”的科学信用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建议。首先,从应收账款的交易前期应当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运用5C评价方法完善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在交易中期规范赊销审批和合同管理;在交易后期做好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机制,运用层次分析法调整员工的绩效指标完善考评机制;接着,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监督制度,然后,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后,以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文化建设,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加大考核监督力度来保障应收账款管理改进建议的顺利实施,使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帮助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本文末尾章节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同时提出不足之处。
刘娜[2](2020)在《敦煌网跨境电商平台的商户信用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当下,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正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浮沉,鉴于跨境电子商务是基于虚拟网络及开放性贸易的商务模式,参与者们的信用不确定性必然会成为其发展路上的拦路虎,除了跨境物流、通关、关税、支付、外汇兑换等难题或风险之外,诚信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跨境电商卖家商户的信用管理问题,必将是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上述情况,本文通过针对敦煌网的商户信用管理案例研究,定位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管理问题,分析相关的原因并提出适当的改进方案,为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根据敦煌网在对商户进行信用管理方面遇到的瓶颈问题:敦煌网被长江商报报道的假冒产品侵权事件暴露了敦煌网的入驻商户鱼龙混杂、敦煌网内部针对负面信息报道事件商讨解决方案时的多部门争议、在与经营业绩目标的达成有冲突时管理者针对信用事件做决策时举棋不定,继而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商户信用管理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商户信用管理理论,对上述瓶颈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对商户进行信用管理的解决方案:信用管理流程的改进和信用管理力度的增强,OCR、NLP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及实施保障的措施。
邓爱娥[3](2020)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根据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我国于2016年5月开展导游自由执业改革试点,改变传统封闭式管理模式,推动导游行业市场化、自由化、法治化建设。随着导游自由执业的发展,出现了导游自由执业服务透明度低、导游自由执业监管难、自由执业导游与游客间的信任不足等诸多问题。而当前导游自由执业依附的OTA线上平台都是中心化平台,OTA中介平台在服务导游自由执业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服务透明度低、执业服务费用高、监管难度大、相互信任难等问题。本论文以导游自由执业过程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文献,然后对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本论文对相关概念如自由执业、导游自由执业、信用、信用机制、区块链技术等概念进行界定和剖析。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如何解决在线导游自由执业的信用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享、可追溯、透明和不可篡改等特点,打破传统OTA中介平台对信息的垄断局面,破解在线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增强自由执业的导游和游客间的信息互通和透明度,增强导游和游客间的信任。二是尝试构建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线征信机构、导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导游和游客为主体的“六主体一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路径。最后,本论文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导游行业协会组织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管理建议。但是由于有关导游自由执业的政策、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等原因,本论文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路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相信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导游自由执业相关研究加深后,可以深化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路径的研究,彻底解决导游自由执业中存在的信用屏障,促进导游自由执业及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杨璇[4](2020)在《企业MRO电商化采购模式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相对于生产性物料,MRO物料采购由于具有品类多、批量少、多为易耗品等特点,使得企业采购部门经常面临耗时耗力的困境。近年来,一些第三方B2B电商平台涉足MRO领域,依靠整合资源以及多品类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一站式采购”。电商化采购具备价格透明、流程简易、品类覆盖范围广的优势,有助于解决企业MRO物料的采购痛点。本文针对第三方B2B电商平台采购的特点和企业MRO电商化采购实际情况,提炼了企业MRO电商化采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构建企业MRO电商化采购使用意愿模型,旨在研究企业MRO电商化采购使用意愿的影响路径。首先,回顾了国内外MRO物料采购管理研究现状、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用户采纳行为理论。然后,根据企业MRO电商化采购影响因素初步调查,基于TOE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提炼6个变量,结合TAM模型与初始信任因素提出假设并构建模型。接着通过设计结构化问卷收集数据,利用SPSS与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客户感知服务能力、信息化水平、在线交易制度、外界压力正向显着影响使用意愿,模式匹配度和管理层态度对使用意愿没有显着影响;初始信任在客户感知服务能力、在线交易制度两个变量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感知易用性在客户感知服务能力、信息化水平两个变量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感知有用性在外界压力、在线交易制度两个变量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对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提出建议。
凌凯楠[5](2019)在《“双创”背景下绍兴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向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完善,我国政府锐意改革进取,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系列有利于“双创”的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有力的促进了小微企业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目前地方政府在把握市场准入方面和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方面相对存在不足,依然遵循传统的监管思路和方法,无法实现匹配“双创”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在商事制度改革后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如何解决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的监管难题,正成为当前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政府失灵论和协同治理论为理论研究基础,采用研究国内外文献,实地现场调查,分析数据比较等多种方法,多角度探索当前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立足绍兴市场监管部门在“双创”背景下面临实际;重点选取D街道辖属市场监管所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切实应对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采取诸如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和企业年报制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等主要做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监管人员,企业主实地访谈,消费者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比较,从中多角度深入了解现有政策的有效性和不足;选取杭州.温州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分别通过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模式和合理运用大数据新模式进行监管实践,从中获得相应的成效与启发,对自身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实证和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从完善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信用监管手段,构建“互联网+市场监管”新模式出发;以绍兴市场监管部门为研究对象,由点及面,以期帮助提高市场监管部门应对挑战的能力,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市场监管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为我国市场监管部门应对新时期新环境下的挑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模型。
郭静[6](2019)在《C2C电子商务动态信用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C2C在线信用评价模型广泛采用的是基于eBay的在线信用评价方法。该模型易受交易量累计的影响,且存在信用信息模糊、买家评价表达受限、信用价值成分不健全及评价节点固定滞后等问题,难以提供精细化的信用信息刻画单笔交易卖家信用的动态变化,导致信用评价结果缺乏有效性。因此,如何创新与完善现有的在线信用评价方法以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是C2C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为买家提供丰富在线信用参考信息的同时,弥补现有对卖家信用动态性研究仅表现在信用整体性上而难以刻画和表达微观信用状况的不足。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着重辨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与信誉、信任的区别与内涵,界定了电子商务信用的研究范畴;分析了现有基于累积加权的C2C信用评价模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用价值关联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改进方案;针对现有卖家信用动态性研究仅体现在宏观整体性上这一问题,从单笔交易微观信用视角出发,以信用本义——承诺及承诺的兑现程度为源,根据信用主体及作用时间节点划分单笔交易卖家初始信用的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卖家初始信用的因子构成,构建了卖家初始信用计量模型,进而对单笔交易前卖家的初始信用进行了量化,为定量刻画单笔交易全过程的卖家信用作好铺垫。其次,提出了基于卖家初始信用的C2C电子商务动态信用评价方法,并建立了单笔交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算法对单笔交易全过程的多维信用评价时间序列进行波动趋势分析,同时借助FEM-TC模糊聚类算法对各评价序列相似程度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了基于多维信用评价序列的动态信用评价模型。最后,选择10家淘宝合作店铺,通过开发在线动态信用评价调研系统收集在线交易信用评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灰色模糊聚类算法动态观察单笔交易卖家信用变化趋势及波动情况,并结合卖家实际经营情况,分析和论证了模型可以解决现有在线信用评价模型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达到了定量刻画单笔交易全过程卖家信用的目的,实现了对不同卖家信用等级的客观划分,信用评价结果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冯维玺[7](2018)在《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链视角》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电子商务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由于在虚拟的、时空分离的互联网络上进行商务活动时,人们无法有效识别在线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因此会降低人们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的有效防范从而导致电商中涌现出繁杂的负面问题,如假货泛滥、虚假交易、合同欺诈、虚假促销等各种违法违规现象频发,由此,在学界也掀起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关于信任与信用的研究热潮。本研究选择中国B2C电子商务企业为研究对象,围绕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这一基本问题,结合扎根理论的研究思想,综合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如:相关文献与理论分析、专家访谈、案例研究、大样本统计分析以及模糊数学等,建立了基于电子商务链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逐层深入地探析了以下四个逻辑相关的研究:(1)影响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的因素;(2)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3)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机制;(4)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应用。本研究最终得到如下3个主要的理论贡献:首先,剖析了信任与信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两者之间的转化机制。本研究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对信任、信用进行了界定,提出信任是信用的基础,消费者通过信息触发机制做出信任选择,电商企业则通过消费者信任的累积与量化实现信用的提升;其次,对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完善与创新。已有研究在指标提取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上存在漏洞,“直接拿过来用”的现象十分突出,研究方法的不规范直接影响研究过程的合理性及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本研究采用专家访谈与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归纳、聚焦,是一种以定性研究为主,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三,提出了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机制。本研究结合专家访谈以及实地调研,引入了激励机制和过滤机制,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借鉴组织惯例与组织匹配理论,尝试描绘了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优化路径。
杨兴寿[8](2016)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和信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商品交换的重要方式,由于网络交易的非面对面性,信任和信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现在的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但是由于信用意识、信用制度和信用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个人、企业、政府都存在缺乏信用意识和精神,我国信用体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和信用交叉环境下,我们面临两个问题:如何改善电子商务信用环境,让网络交易顺利进行发展;如何利用互联网改进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这两个问题紧密相连,互相依存和互相影响,一个是利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改进电子商务信用环境;一个是利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改进整个社会信用环境。论文以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梳理。然后对相关理论、方法、规律等进行深入文献分析。论文从信任和信用发展的历史出发,对研究中使用的相关概念如信用、信任、电子商务信用和信任等概念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博弈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理论,对电子商务信用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中心化模式和去中心化模式两个大的方面对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传统的中心化模式下,论文从两个角度研究电子商务信用和信任机制问题:1)不必确定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信用的情况。着重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不需要确定或者很难确定交易主体信用时,如何通过设计一种机制顺利完成在线商品交易。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保险、惩罚性机制等方式。2)必须确定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信用的情况。着重研究需要且能够确定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信用时的电子商务信用问题。首先对电子商务商品交易的信誉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解决在线商品交易的信用问题。然后提出子商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解决在线信用交易的信用。同时也研究了信用标识问题,信用标识作为一种信用评价的简化方式,可以方便快捷的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问题。在去中心化的模式下,论文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了分布式自主信用概念和理论。构建去中心化的自主信用体系,以促进电子商务信用环境的改进。在对区块链信用和电子商务市场模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区块链自主信用的电子商务P2P商品交易模型和P2P信用交易模型。论文研究了互联网+信用+区块链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问题。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社会信用模型。同时,论文也讨论了互联网信息的信用问题。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部分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民主、透明的社会信用体系。论文主要的重点和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基本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首先从父母与子女之间血缘信任出发,针对信任、信用、诚信、信誉等概念的本质和发展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对电子商务信用和信任机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概念、理念和思路。2、提出从信用评价和非信用评价两个不同视角进行信用研究的新思路从信用评价和非信用评价两个角度去探讨了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解决。非信用评价主要有:第三方支付、信用保证保险、惩罚性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信用评价主要从电子商务信誉评价、信用评价和信用标识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线商品交易是价值的即时交易,重点是建立交易双方的信任,保证交易的顺利完成;在线信用交易是价值的远期交易,必须对交易主体的信用进行评价。提出电子商务信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设计了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3、提出基于区块链的自主信用的概念和模式提出中心化的信用模式和非中心化的信用模式。传统的信用模式都是中心化的,非中心化的信用模式是基于区块链的自主信用,是一种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公平民主、透明的信用模式。分析比特币的货币信用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将区块链应用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和信任机制领域。目前的在线电子商务系如:B2C、B2B、C2C、P2P网贷等都是是中心化系统,中心化网络应用系统会产生极度垄断,从而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创新的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P2P电子商务系统,可避免中心化的平台对网商的剥削。同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互联网金融中,设计了P2P借贷信用系统。未来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将是基于C/S模式的中心化系统和基于P2P模式的去中心化系统相互竞争的局面。4、将互联网+信用+区块链的模式推广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互联网+信用的模式可以推广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可以解决信用信息分散的问题,但容易产生垄断问题。互联网+信用+区块链的模式可以建立分布式自主信用,可以防止信用信息的垄断。针对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设计了各自的分布式区块链信用系统,可低成本解决社会信用问题。5、互联网将由缺乏信用和组织的信息空间向有信用和组织的信息空间发展。对互联网信息空间的信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互联网无组织的信息会向有信用的、有序的信息方向发展。提出基于区块链的有信用的信息系统和基于区块链的学术信息信用评价系统。区块链存储问题可以通过规定各个县级以上的图书馆必须保存所有基于区块链的P2P应用系统的区块链数据的方式解决。政府可以通过公共财政予以支持。这些节点基本可以保证分布式存储和不间断服务的问题。提出点对点的去中心化自组织系统,可以实现一个平等的、非垄断的自组织系统,是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熊远林[9](2016)在《C2C电子商务非对称信用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C2C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并已经成为人们主流的消费方式之一。但在线交易中的信用问题,一直是阻碍C2C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为此,C2C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在线信用评价机制为在线交易提供保障。然而当前的在线信用评价机制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针对于如何提高在线信用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是各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方案,总结了当前基于互评方式的对称信用评价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对称信用评价机制的在线信用评价方案。此方案将第三方平台引入到信用评价机制中,增加对买家评价行为的监管,减少卖家对买家提交真实评价的干扰,从根本上确保信用评价反馈的可靠性。首先,基于本文研究背景,明确了信用和电子商务信用的概念,阐明了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内涵,区分了信用评价和信用评级,为后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当前C2C电子商务信用问题及在线信用评价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对称的互评方式、评价方法和评价规则三方面总结了当前在线信用评价机制的不足。再次,构建了基于非对称评价方式的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建立了针对于买卖双方自身特点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评价可信度、商品价格和评价时间对信用的影响,改进了当前的信用评价模型;在信用评价和信用评级概念的区分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买家反馈评分分布的信用等级划分方法。最后,针对本文所提出的非对称信用评价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所提出的信用评价模型和信用等级划分方法的有效作用。
高洋[10](2015)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手段。面对日渐增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用户总是想选择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好的平台以获得最大的价值。平台运营商也需要了解平台的功能建设、服务效果情况,这样可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由于缺乏科学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体系,目前大部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效率低下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旨在建立一个科学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科学选取指标、求出权重、建立模型,再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首先,本文阐述了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理论概述,包括概念、分类、作用、运营模式,还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评价的内涵、外延、作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其次,通过阐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方法进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之前所阅读的文献资料,从信息服务、在线交易、在线交流、用户管理、服务状况、交易规模、被利用情况、相关评价八个方面初步构建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体系二级指标。然后为保证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选取了24个三级指标,最终构建了由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体系。最后,具体阐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每个指标的赋值方法与标准,再将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确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模型。然后选出五个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根据评价模型对每个平台的功能与服务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与可行性并对其进行修正。
二、在线交易信用管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线交易信用管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应收账款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应收账款管理的概念 |
2.1.2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
2.1.3 应收账款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4 应收账款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
2.2 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方法 |
2.2.1 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法 |
2.2.2 资产质量评价法 |
2.2.3 应收账款风险评价法 |
第三章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分析 |
3.1 GG钢铁贸易公司概况 |
3.1.1 公司介绍 |
3.1.2 公司组织结构 |
3.1.3 公司销售盈利模式 |
3.2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基本情况 |
3.2.1 应收账款管理组织结构 |
3.2.2 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
3.2.3 应收账款客户信用管理 |
3.2.4 应收账款赊销合同管理 |
3.2.5 应收账款回款管理 |
3.3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3.3.1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分析 |
3.3.2 应收账款增长率分析 |
3.3.3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
3.3.4 应收账款账龄情况分析 |
3.3.5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分析 |
3.3.6 应收账款客户情况分析 |
3.4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运行情况调查及分析 |
3.4.1 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运行情况访谈调查 |
3.4.2 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运行情况问卷调查 |
3.4.3 应收账款管理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3.5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1 应收账款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
3.5.2 对客户的信息调查与信用评估分析不足 |
3.5.3 员工绩效考核不合理信用管理意识弱 |
3.5.4 赊销审批及合同管理不规范 |
3.5.5 应收账款的质量比较低 |
3.5.6 应收账款的催收跟进不足 |
3.5.7 应收账款管理缺少有效监督 |
3.6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3.6.1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 |
3.6.2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 |
第四章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改进建议 |
4.1 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整体改进的思路 |
4.2 打好交易前期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基础 |
4.2.1 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
4.2.2 完善应收账款的客户信用评估机制 |
4.2.3 制定信用政策,明确授信额度的标准 |
4.3 健全交易中期应收账款业务管理制度 |
4.3.1 完善应收账款赊销业务审批制度 |
4.3.2 加强应收账款合同管理制度 |
4.4 做好交易后期应收账款追收管理 |
4.4.1 建立应收账款动态追踪管理体系 |
4.4.2 完善催收制度 |
4.4.3 加大逾期账款管理 |
4.4.4 加强坏账损失管理 |
4.4.5 调整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
4.5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监督制度 |
4.5.1 对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的监督 |
4.5.2 对赊销申请审批流程的监督 |
4.6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信息化建设 |
第五章 应收账款管理改进建议的保障措施 |
5.1 开展企业整体的应收账款管理文化建设 |
5.2 落实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制 |
5.3 加强考核监督力度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敦煌网跨境电商平台的商户信用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2.1 案例研究 |
1.2.2 文献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2 案例正文 |
2.1 敦煌网跨境电商公司及信用管理介绍 |
2.1.1 敦煌网跨境电商公司介绍 |
2.1.2 敦煌网跨境电商公司的信用管理介绍 |
2.2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及信用管理概况 |
2.2.1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介绍 |
2.2.2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信用管理概况 |
2.3 敦煌网的商户信用管理问题情境 |
2.3.1 参差不齐的商户引起假货和侵权产品的信任危机 |
2.3.2 多部门对入驻商户信用管理方法的争议不断 |
2.3.3 敦煌网管理决策者的踟蹰不前 |
3 案例分析 |
3.1 理论依据 |
3.1.1 电子商务平台的商户信用管理 |
3.1.2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商户信用管理 |
3.2 原因分析 |
3.2.1 商户准入标准设置的门槛较低 |
3.2.2 对入驻商户的信用监管力度不够 |
3.2.3 商户信用管理与经营业绩目标产生冲突 |
4 跨境电商平台对商户信用管理的改进方案 |
4.1 信用管理流程改进 |
4.1.1 商户入驻平台时增加许可资质和品牌商标审核环节 |
4.1.2 信用管理加入动态监管模块 |
4.2 信用管理精细度升级 |
4.2.1 细化对商户的信用评价指标 |
4.2.2 按商品分类对商户进行相应的实地认证 |
4.3 OCR、NLP、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
4.3.1 基于OCR技术的商户身份验证 |
4.3.2 NLP辅助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信用评价 |
4.4 信用管理改进方案的实施保障 |
4.4.1 人力、技术资源支撑 |
4.4.2 协助政府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导游自由执业改革试点的发展 |
1.1.2 导游自由执业改革试点中OTA中介平台的发展 |
1.1.3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可能的创新点 |
1.7 研究思路 |
2.文献综述 |
2.1 导游自由执业的相关研究 |
2.1.1 自由执业的内涵 |
2.1.2 相关概念辨析 |
2.1.3 导游自由执业的研究综述 |
2.2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机制及信用问题的相关研究 |
2.2.1 信用的内涵 |
2.2.2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机制及信用问题的研究综述 |
2.3 区块链技术的相关研究 |
2.3.1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 |
2.3.2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过程 |
2.4 研究述评 |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研究 |
3.1 现有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分析 |
3.1.1 电子商务网站eBay的信用评价机制分析 |
3.1.2 传统电子商务信用模式存在的弊端 |
3.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机制 |
3.2.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机制的优势 |
3.2.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机制架构 |
3.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 |
3.3.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架构 |
3.3.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运行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4.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路径 |
4.1 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主体 |
4.1.1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4.1.2 在线征信机构 |
4.1.3 导游行业协会 |
4.1.4 旅游企业 |
4.1.5 导游和游客(个人用户) |
4.2 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框架 |
4.3 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举措 |
4.3.1 加快立法程序,创设法律环境 |
4.3.2 强化政府引导,鼓励市场参与 |
4.3.3 创新监管制度,实现多元共治 |
4.4 本章小结 |
5.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的研究结论 |
5.1.1 在线导游自由执业的信用问题研究 |
5.1.2 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路径研究 |
5.2 管理建议 |
5.2.1 完善法律法规 |
5.2.2 建立监管机制 |
5.2.3 建立导游行业协会组织体系 |
5.2.4 提升导游素养 |
5.3 研究的局限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企业MRO电商化采购模式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MRO采购相关研究 |
1.3.2 B2B电子商务平台采购相关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 |
2.1 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 |
2.1.1 供应链与价值链理论 |
2.1.2 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 |
2.2 电子商务基础理论 |
2.2.1 电子商务的概念与特点 |
2.2.2 B2B电子商务平台 |
2.3 信任理论 |
2.4 用户采纳行为理论 |
2.4.1 创新扩散理论(DOI) |
2.4.2 技术-组织-环境框架(TOE框架) |
2.4.3 技术接受模型(TAM)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企业MRO电商化采购模式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
3.1 企业MRO电商化采购模式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初步调查 |
3.1.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3.1.2 调查结果 |
3.2 企业MRO电商化采购模式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技术维度影响因素 |
3.2.2 组织维度影响因素 |
3.2.3 环境维度影响因素 |
3.2.4 初始信任因素 |
3.2.5 感知易用性因素与感知有用性因素 |
3.3 研究假设 |
3.3.1 技术维度 |
3.3.2 组织维度 |
3.3.3 环境维度 |
3.3.4 初始信任中介假设的提出 |
3.3.5 感知易用性中介假设的提出 |
3.3.6 感知有用性中介假设的提出 |
3.4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
4.1 问卷的设计 |
4.2 数据分析方法 |
4.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信度与效度分析 |
4.4.1 信度分析 |
4.4.2 效度分析 |
第五章 企业MRO电商化采购模式使用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1 技术-组织-环境维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1.1 结构方程模型与拟合度分析 |
5.1.2 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
5.2 企业MRO电商化采购模式使用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2.1 结构方程模型与拟合度分析 |
5.2.2 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
5.3 初始信任的中介作用检验 |
5.4 感知易用性的中介作用检验 |
5.5 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检验 |
5.6 结果讨论与建议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5)“双创”背景下绍兴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本文创新性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市场监督管理 |
2.1.2 “双创”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失灵理论 |
2.2.2 协同治理理论 |
第3章 “双创”背景下绍兴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挑战调查分析 |
3.1 商事制度改革后面临的挑战 |
3.1.1 绍兴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概况 |
3.1.2 绍兴辖内近三年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分析 |
3.1.3 加强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面临的挑战 |
3.2 网络经营者快速增加面临的挑战 |
3.2.1 网络经营行为的主体类型及特点 |
3.2.2 绍兴市近三年网购维权发展状况分析 |
3.2.3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 |
第4章 绍兴市场监管部门应对策略现状实证研究 |
4.1 D街道概况 |
4.2 D街道市场监管所当前应对策略 |
4.2.1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企业年报制度 |
4.2.2 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双随机”抽查 |
4.2.3 网络购物消费者权利保护体系 |
4.3 基于实地访谈调查 |
4.3.1 监管人员的访谈分析 |
4.3.2 企业负责人的访谈分析 |
4.3.3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析 |
4.4 现有监管政策的不足之处 |
第5章 杭州、温州市场监管部门应对策略的经验及启示 |
5.1 杭州西湖区建立新型市场监管模式 |
5.1.1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体制改革 |
5.1.2 成效与启示 |
5.2 大数据在温州市场监管工作中的运用实践 |
5.2.1 大数据在重点工作中的运用 |
5.2.2 成效与启发 |
5.3 杭州余杭区运用“O2O云执法模式”打击网络售假行为 |
5.3.1 “O2O云执法模式”运用流程 |
5.3.2 成效与启示 |
5.4 杭州市网络交易监管新模式 |
5.4.1 杭州市网络交易监管现状 |
5.4.2 成效与启示 |
第6章 “双创”背景下绍兴市场监管部门挑战应对策略建议 |
6.1 完善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
6.2 强化信用监管手段 |
6.3 以社会共治为格局构建新体系 |
6.4 构建“互联网+市场监管”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C2C电子商务动态信用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信用基本概念 |
2.1.1 信用的定义 |
2.1.2 电子商务信用 |
2.1.3 电子商务信用相关概念辨析 |
2.2 信用评价概念 |
2.2.1 信用评价定义 |
2.2.2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 |
2.2.3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 |
2.3 理论方法 |
2.3.1 因子分析法 |
2.3.2 灰色关联分析法 |
2.3.3 模糊聚类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及有效性分析 |
3.1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 |
3.1.1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原理 |
3.1.2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分析 |
3.1.3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动态性分析 |
3.2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有效性分析 |
3.3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改进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C2C卖家初始信用构成及其计量模型构建 |
4.1 卖家初始信用概念界定 |
4.2 卖家初始信用影响因素的识别 |
4.3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
4.3.1 问卷设计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4 卖家初始信用构成成分提取 |
4.5 卖家初始信用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
4.5.1 卖家初始信用计量模型的构建 |
4.5.2 实证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灰色模糊聚类的动态信用评价模型构建 |
5.1 基于卖家初始信用的在线动态信用评价机制 |
5.1.1 基于卖家初始信用的在线动态信用评价方法 |
5.1.2 单笔交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1.3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设定 |
5.2 基于灰色模糊聚类的动态信用评价模型 |
5.2.1 灰色模糊聚类建模思想 |
5.2.2 多维信用评价时间序列的构建 |
5.2.3 基于多维信用评价序列的灰色关联算法改进 |
5.2.4 基于灰色关联的FEM-TC模糊聚类算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淘宝店铺的在线动态信用评价模型应用 |
6.1 实验方案设计 |
6.2 信用评价数据采集与处理 |
6.2.1 单笔交易卖家信用评价值结果计算 |
6.2.2 基于单笔交易的卖家信用评价值波动趋势分析 |
6.2.3 信用评价指标量化及其权重确定 |
6.3 卖家信用评级与结果讨论 |
6.3.1 确定卖家信用评价参考序列 |
6.3.2 信用评价序列灰色关联系数求解 |
6.3.3 信用评价序列灰色关联矩阵求解 |
6.3.4 欧氏距离法标定模糊相似矩阵 |
6.3.5 传递闭包法求解模糊等价矩阵 |
6.3.6 模糊等价矩阵动态聚类分析 |
6.3.7 结果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链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信任 |
2.1.2 信用 |
2.1.3 信用与信任辨析 |
2.2 信用评价研究现状 |
2.2.1 信用评价方法 |
2.2.2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指标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信用风险理论 |
2.3.2 电子商务链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信用评价体系概念模型 |
3.1 定性研究 |
3.1.1 定性研究方法 |
3.1.2 定性研究策略 |
3.1.3 扎根理论的研究思想 |
3.2 理论预设 |
3.3 研究过程 |
3.3.1 专家访谈过程 |
3.3.2 企业调研 |
3.4 分析过程 |
3.4.1 第一阶段: 识别并概括交易流程中影响信用的事件描述 |
3.4.2 第二阶段: 归纳出信用评价的维度和影响因素 |
3.5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
3.5.1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维度探讨 |
3.5.2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理论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
4.1 变量测度 |
4.1.1 基本资质 |
4.1.2 经营状况 |
4.1.3 商品质量与信息披露 |
4.1.4 交易过程管理 |
4.1.5 售后服务 |
4.1.6 综合评价与投诉 |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2.1 问卷设计 |
4.2.2 数据收集 |
4.3 数据分析 |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实证研究的整体结果 |
4.4.2 信用评价体系6个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方法 |
5.1 评价方法选择 |
5.2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编码 |
5.2.1 编码前的说明 |
5.2.2 B2C电商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编码 |
5.3 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理论与评价步骤 |
5.3.1 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理论 |
5.3.2 评价步骤 |
5.3.3 评价过程 |
5.3.4 指标权重分析 |
5.3.5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
5.4 完善机制 |
5.4.1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激励机制 |
5.4.2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过滤机制 |
5.4.3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优化机制 |
5.4.4 信用评价模型及等级设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应用 |
6.1 研究设计 |
6.1.1 评估工具 |
6.1.2 研究方法 |
6.1.3 样本选择 |
6.1.4 评价流程 |
6.2 案例描述 |
6.3 案例企业信用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
7.2.1 理论贡献 |
7.2.2 实践启示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调查问卷 |
附录3 专家打分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和信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1.4 主要的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基础理论 |
2.1 相关文献研究 |
2.1.1 基本概念的研究 |
2.1.2 信任机制和信用评价的研究 |
2.1.3 电子商务信用和信任机制的研究 |
2.1.4 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研究 |
2.2 电子商务信用和信任机制的相关概念分析 |
2.2.1 信用和信任机制的相关概念分析 |
2.2.2 电子商务相关概念分析 |
2.2.3 电子商务信用和信任机制相关概念分析 |
2.3 信用和信任机制的经济理论分析 |
2.3.1 古典经济学和信用问题分析 |
2.3.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信用问题分析 |
2.3.3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信用问题分析 |
2.3.4 基于博弈论的信用问题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任机制研究 |
3.1 电子商务信用和信任机制问题分析 |
3.2 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电子商务信任机制 |
3.2.1 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电子商务信任机制 |
3.2.2 第三方支付信任机制的博弈分析 |
3.2.3 第三方支付机制存在的问题 |
3.3 基于保险的电子商务信任机制 |
3.3.1 电子商务中的保险 |
3.3.2 信用保证保险 |
3.3.3 构建基于保险的电子商务信任机制 |
3.4 基于惩罚机制的电子商务信任机制 |
3.4.1 基于ODR的电子商务信任机制 |
3.4.2 典型纠纷调解平台 |
3.4.3 我国网络交易ODR系统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
4.1 电子商务信誉评价和信用评价 |
4.1.1 信用评价 |
4.1.2 电子商务信誉评价和信用评价 |
4.2 电子商务信誉评价模型 |
4.2.1 现有的电子商务信誉评价系统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4.2.3 构建电子商务信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3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 |
4.4 电子商务信用标识 |
4.4.1 欧美各国的电子商务信用标识 |
4.4.2 国内的电子商务信用标识 |
4.4.3 电子商务网络信用标识的改进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自主信用模型 |
5.1 区块链技术 |
5.1.1 比特币 |
5.1.2 比特币的相关技术 |
5.1.3 区块链的价值分析 |
5.2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自主信用模型 |
5.2.1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自主信用 |
5.2.2 区块链自主信用的成本分析 |
5.2.3 基于区块链自主信用的电子商务信用应用 |
5.2.4 构建基于区块链信用的P2P电子商务系统 |
5.3 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金融信用模型 |
5.3.1 互联网金融 |
5.3.2 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分析 |
5.3.3 现有的P2P网贷系统分析 |
5.3.4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P2P信用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社会信用模型 |
6.1 社会信用体系 |
6.1.1 社会信用 |
6.1.2 国外的社会信用模式 |
6.2 互联网+社会信用模式分析 |
6.2.1 互联网+社会信用 |
6.2.2 互联网+社会信用模式分析 |
6.3 基于区块链的社会信用模型 |
6.3.1 区块链社会信用 |
6.3.2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社会信用系统 |
6.4 互联网信息的信用体系 |
6.4.1 互联网信息的信用 |
6.4.2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学术信息评价系统 |
6.5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系统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本文研究结论和展望 |
7.1 主要的研究结论 |
7.2 不足之处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C2C电子商务非对称信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电子商务概述 |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
2.1.2 电子商务的类型 |
2.1.3 C2C电子商务发展简述 |
2.2 信用与电子商务信用 |
2.2.1 信用的基本概念 |
2.2.2 信任、信用与信誉概念辨析 |
2.2.3 电子商务信用内涵 |
2.3 信用评价基础理论 |
2.3.1 信用评价的概念 |
2.3.2 信用评价方法 |
2.3.3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 |
2.3.4 信用评价与信用评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C2C电子商务对称信用评价机制与有效性分析 |
3.1 C2C在线信用评价面临的信用问题 |
3.1.1 C2C电子商务信用问题表现 |
3.1.2 C2C电子商务信用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3.2 C2C电子商务对称信用评价机制 |
3.2.1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实现原理 |
3.2.2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 |
3.3 C2C电子商务对称信用评价机制有效性分析 |
3.3.1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有效性研究 |
3.3.2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失效表现 |
3.3.3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失效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C2C电子商务非对称信用评价机制设计 |
4.1 非对称的C2C在线信用评价机制 |
4.1.1 非对称在线信用评价机制设计理念 |
4.1.2 非对称信用评价机制实现原理 |
4.2 基于非对称评价的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 |
4.2.1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2.2 信用评价模型设计 |
4.2.3 信用评价模型参数设计 |
4.3 基于评分分布的信用等级划分 |
4.3.1 基于评分分布的信用等级划分思想 |
4.3.2 基于评分分布的信用等级划分方法 |
4.3.3 信用等级划分方法算法描述 |
4.4 相关评价规则的设计 |
4.4.1 默认好评的处理 |
4.4.2 退换货不评价 |
4.4.3 评价生效时间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非对称信用评价机制有效性分析及实验仿真 |
5.1 非对称评价机制有效性理论分析 |
5.2 实验仿真分析 |
5.2.1 信用得分计算 |
5.2.2 信用评分集结 |
5.2.3 信用等级划分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基本理论研究 |
1.2.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评价方法研究 |
1.2.3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相关基础理论 |
2.1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理论 |
2.1.1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概念 |
2.1.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分类 |
2.1.3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 |
2.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模式 |
2.2.1 运营流程 |
2.2.2 盈利模式 |
2.3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理论 |
2.3.1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的内涵 |
2.3.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的外延 |
2.3.3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的作用 |
3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1.1 目的性原则 |
3.1.2 可比性原则 |
3.1.3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 |
3.1.4 整体性原则 |
3.1.5 可操作性原则 |
3.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解释 |
3.3.1 平台功能指标的解释 |
3.3.2 服务效果指标的解释 |
4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指标的赋值与权重的确定 |
4.1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指标赋值方法与标准 |
4.1.1 网络观察法 |
4.1.2 调研法 |
4.1.3 网络搜索引擎法 |
4.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2.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 |
4.3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
5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实证分析 |
5.1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实证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
5.1.1 实证分析的目的 |
5.1.2 评价对象的选取 |
5.2 评价过程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4 评价方法的分析与完善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在线交易信用管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GG钢铁贸易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包洋.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2]敦煌网跨境电商平台的商户信用管理案例研究[D]. 刘娜.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导游自由执业信用机制建设路径研究[D]. 邓爱娥.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企业MRO电商化采购模式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D]. 杨璇.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双创”背景下绍兴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研究[D]. 凌凯楠.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C2C电子商务动态信用评价模型研究[D]. 郭静. 燕山大学, 2019(03)
- [7]B2C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链视角[D]. 冯维玺. 厦门大学, 2018(07)
- [8]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和信任机制研究[D]. 杨兴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9]C2C电子商务非对称信用评价研究[D]. 熊远林. 燕山大学, 2016(02)
- [10]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功效评价研究[D]. 高洋.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