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M在SCADA/EMS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镇勇[1](2020)在《智能电网中面向错误数据注入攻击的移动目标防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电网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广域感知和自动智能操作,智能电网引入了大量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然而,随着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逐步与开放网络Internet的互连互通(如国家电网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潜在的网络攻击对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威胁。在智能电网中,由传感设备和通信网络构成的电力监控系统可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其中,状态估计是获取准确可靠的电网运行数据的基础。但是,由于状态估计依赖从现场侧上传给控制中心的测量值,在远程通信过程中,测量值可被潜伏在通信网络中的攻击者所篡改,导致状态估计结果出错,影响系统操作员对当前电网真实运行状态的判定,进而扰乱电网的实时调控。因此,亟需围绕智能电网状态估计的安全性问题展开研究。本文首先从攻击者角度分析智能电网状态估计所面临的威胁,进而设计主动防御策略—移动目标防御(Moving Target Defense,MTD)以增强状态估计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如下:·本文设计了零参数信息错误数据注入攻击(Zero-Parameter-Information 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s,ZFDIA)。与传统错误数据注入(False Data Injection,FDI)攻击不同,ZFDIA的设计仅需攻击者获知输电网络的拓扑信息,而无需任何输电线路的参数信息。·本文分析了MTD的完备性和局限性。经证明,若所构造的MTD具有完备性,则防御系统必须满足:输电网络中的输电线路条数不能少于系统状态数量n的两倍;且超过n条输电线路的参数被扰动,而这些被扰动输电线路可覆盖输电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输电线路参数扰动比值对隐蔽性FDI攻击空间的影响,进而提出MTD的优化部署方案。·本文分析了MTD构造与FDI攻击检测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尽可能地减少可被攻击者篡改的测量值数量,本文设计了启发式算法以计算近似最优的MTD部署方案。进一步地,本文在时间尺度上协同设计连续多个输电线路扰动方案,以提升MTD在检测FDI攻击方面的性能。·本文设计了最小成本MTD。首先,本文提出k-secure指标来量化MTD的保护等级,与现有指标相比,该指标可准确反映MTD在抵御FDI攻击方面的性能。进一步地,在给定被保护节点的情形下,本文提出快速算法以求解MTD的最优部署方案,以最小化设备成本。另外,为满足防御系统不同的设计需求,本文提出两种策略以实现激活MTD所需的系统操作成本为零。·本文证明了 MTD的隐蔽性与系统拓扑、输电线路参数扰动比值及攻击者知识密切相关。从攻击者角度,本文证明了,仅当攻击者获知部分系统知识时,其才能检测出MTD。从防御者角度,本文联合设计MTD与测量值保护策略以实现具有隐蔽性的MTD,该隐蔽性MTD不受系统潮流变化、攻击者知识和输电线路参数扰动比值的影响,且可增强MTD抵御FDI攻击的能力。
李婧娇[2](2019)在《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网络安全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中组成元素的数量越来越多,系统构成越来越多样化,电网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力系统将逐渐发展成为信息网与物理网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复杂系统。而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利益驱使下,电力系统作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关键基础设施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考虑到电力系统覆盖范围的跨区域性以及其运行状态的不可间断性,故本文采用建模仿真的方式来研究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在网络攻击背景下的网络安全风险(cybersecurity risk)。CPS包括了离散性的信息系统和连续性的物理系统,信息侧与物理侧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在功能层面上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又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建立了电力CP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SAS)逻辑结构的超改进超图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结合逻辑节点失效后对信息系统连通性、功能完整性以及物理系统供电能力等影响,对SAS逻辑结构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有效辨识。然后,本文介绍和分析了与电力CPS相关的网络攻击(cyber-attack)和防御技术、方法及原理,并分别从攻/防视角建立了网络攻击成功的概率模型,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建模求解了攻/防双方的最优行动策略。最后,建立了电力CPS网络安全风险的评估框架。该框架在微观层面上包含了网络攻击事件造成的影响在信息域的传播机制,在宏观层面上量化了影响从信息域传播到物理域后物理系统状态的波动情况,同时还考虑了攻/防双方的对抗能力和攻击事件的形成过程。此评估方法可以在技术层面上支撑运营方制定防御决策和建立安全机制。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1)研究了基于改进超图的SAS逻辑结构建模方法首先给出了电力CPS的一般定义,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电力CPS的组成结构。在对电力CPS进行了充分的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选择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SAS,进行了深入的SAS的逻辑结构分析。然后,介绍了超网络理论常用方法并对理论发展较为完备的超图进行了改进定义。结合IEC 61850系列标准,对SAS的逻辑结构进行改进超图建模。为后续章节研究当变电站面临网络攻击时,电力CPS的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提供数学基础和理论支撑。(2)研究了基于改进超图的SAS关键要素辨识方法针对电力CPS包含多个子系统、结构复杂且数据类型丰富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超图的SAS关键要素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SAS的逻辑拓扑图,并选择图中适用于SAS逻辑结构分析的两类中心性指标扩展定义到超图中。对比分析了逻辑节点依已选中心性指标的排序差异。此外,还提出了SAS工作有效性指标和电力CPS效能损失指标来评价某一逻辑节点工作异常的影响。最后,应用IEEE 14节点系统建立了电力CPS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该方法不仅考虑了逻辑节点非正常工作对信息系统连通性和功能完整性的影响,还计入了物理侧可能引起的电力系统负荷损失,从而获得了SAS中物理域和逻辑域交集上的关键逻辑节点排序,可以辨识出与电力CPS的静态网络安全相关的重要逻辑节点。(3)研究了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变电站网络攻击和防御决策方法针对变电站的网络防御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变电站网络攻击和防御策略的建模方法。首先,深入分析了以SAS为目标的网络攻击方法、原理、步骤和路径,以及电力CPS可以采取的防御措施。然后,分别基于攻击者和防御者视角建立了网络攻击成功的概率模型。最后,建立了用于求解攻/方双方最优行动策略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目标变电站的网络安全特性和攻防双方的技术能力,可以为后续的电力CPS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过程提供攻/防对抗双方的行动依据。(4)提出了一个新的电力CPS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框架和计算方法针对实际电力系统运行时无法进行网络安全实验的现状,在前文模拟与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电力CPS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框架和计算方法。首先,给出了网络安全风险的定义。然后,分别研究了数据阻塞攻击和数据欺骗攻击对电力CPS的影响在信息域的传播机制,以及影响从信息域传播到物理域后的量化方法。最后,给出了电力CPS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框架和计算流程,并设计多个安全场景进行网络安全风险的对比分析。该方法在分析相依的信息网与物理网之间安全风险传播机制的基础上,考虑了网络攻击安全事件的成功概率以及攻击成功对电力CPS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安全威胁、直接和间接影响传播过程的数值建模,建立了科学、全面的电力CPS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框架。
张榆[3](2019)在《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对工业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业网络中,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举足轻重。现场设备与SCADA系统之间的高速可靠数据传输技术虽然理论较为成熟与广泛,但在具体应用上仍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了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软件,并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可靠性。首先,运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利用Astah软件对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软件进行分析与建模。然后,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对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软件进行设计,再应用极具发展趋势的DOTNet Core框架对软件进行实现并测试。最后,根据一种基于应用层改进的、简捷的实现UDP可靠传输的理论,运用一种有用户界面的开发框架WinForm对其进行实现与可靠性分析测试。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软件实现了读取实时数据和转发数据的功能。经测试,软件能保证其运行在同一局域网内不同之间通信的准确性。研究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技术,对工业网络高速可靠数据传输的应用提供支持。
郭娅雯[4](2018)在《电力EMS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电力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电力领域应用的逐渐增多,以前封闭的电力EMS网络逐渐与传统的IT网络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调度网络的基本特征,这使得电力EMS网络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电力EMS网络安全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电力EMS网络安全防护研究策略,主要工作包括:针对电力EMS网络安全需求,设计了一套适合于我国电力EMS的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设计了电力EMS网络安全防护策略,包括建立相对安全的电力EMS网络结构、设计针对电力EMS厂站端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以及针对电力EMS调控层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电力EMS厂站端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以及调控层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的设计与实现。针对厂站层,根据厂站层设备容易受到的攻击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使用基于MAC地址和IP地址绑定的白名单访问控制防护模块对其进行安全防护。针对调控层网络,设计了IEC60870-5-104协议深度包过滤模块与DNP3.0协议深度包过滤模块对调控层网络中的通信数据包进行深度包过滤;设计了基于SVM的多协议异常流量检测模块,使用一个SVM模型同时对IEC60870-5-104协议与DNP3.0协议流量进行检测,发现异常流量则报警,从而保护电力EMS的网络通信安全。最后,分别对厂站端网络安全防护模块、IEC60870-5-104协议深度包过滤模块、DNP3.0协议深度包过滤模块以及基于SVM的多协议异常流量检测模块进行测试。经过对各个防护模块的测试表明,各模块均能有效保护电力EMS系统不受到网络攻击侵害,从而保障电力调度控制的网络安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苏蓉[5](2018)在《计及量测相关性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是电力系统量测量和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之间的滤波块,它可以从冗余的量测中估计出系统各个节点母线的电压幅值及相角,为EMS中后续分析及计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自从状态估计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如何提高它的估计精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门课题。得益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快速发展,同步相量量测装置(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被迅速地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由于PMU量测相较于传统的数据采集与监测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量测而言,具有精度高且采样速率快速等特点,因此PMU量测量的加入,显着提高了传统基于SCADA量测的状态估计的估计精度。然而随着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大,EMS进一步对状态估计器中数据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在工程实际情况下,SCADA量测量和PMU量测量均存在量测相关性的问题,而在传统状态估计过程中,却常常假定量测误差服从独立高斯分布,即忽略量测相关性,因此,本文从量测相关性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提高状态估计精度的方法,主要是提出计及量测相关性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SCADA量测与PMU量测的测量原理以及它们产生量测相关性的原因。2.计及SCADA量测相关性的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状态估计算法(DWLS-SE)。基本思路:首先采用无迹变换法(Unscented Transformation,UT)计算SCADA量测量的统计相关性,然后改进传统WLS状态估计的量测误差模型,最后得到计及SCADA量测相关性的状态估计结果。将该算法在IEEE标准测试系统中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WLS-SE算法的估计结果精度更高。3.基于SCADA/PMU混合量测,提出同时计及SCADA和PMU量测相关性的混合状态估计算法(DH-SE)。基本思路:首先使用PMU缓存器策略处理PMU和SCADA量测之间巨大的采样频率差异,然后采用相量自递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VAR)分析缓存器中PMU量测数据的时空关联性,最后将缓存器中PMU量测量与DWLS-SE估计结果结合进行混合状态估计,得到DH-SE算法的结果。将该算法在IEEE标准测试系统中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H-SE算法提高了混合量测状态估计的精度。
韩锋[6](2017)在《PMU数据用于SCADA系统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为了实现安全、节能、经济的智能调度和决策,电力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网各项计算参数的准确性和电网结构网络拓扑的正确性是电力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应用的基础。电网设备参数是否精确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参数错误使仿真结果往往与实际存在偏差,严重影响到分析决策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因此需要根据合理的参数估计方法以仿真的形式来得到比较靠近参数真值的参数估计数值。之前在能量管理系统中使用的参数比如理论计算、离线加电测试等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电网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快速发展的电力系统,大容量超特高压远距离输电,跨区电网变得越发复杂。随着广域测量系统(WAMS)和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应用发展,以实测数据为依据的在线辨识参数研究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现有的SCADA/EMS系统已有的参数估计功能,结合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与广域测量系统(WAMS)数据特性来探讨研究计算参数估计方法,分析研究了PMU/SCADA混合量测下的不良检测辨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不良检测辨识方法,以及PMU工频数据引入输电线路的参数辨识模型。通过分析PMU/SCADA数据融合方案提出了状态估计模型中的数据融合方法、混合量测下的状态估计计算策略。最后研究输电线路建模理论和辨识方法,介绍了不同数据源对应的建模理论和辨识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将引入的PMU工频变量参与参数辨识将结果进行评价得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曹军威,万宇鑫,涂国煜,张树卿,夏艾瑄,刘小非,陈震,陆超[7](2013)在《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电网在传统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能源和电力的进一步精密化调控.文中在总结智能电网的概念定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技术难点和挑战的基础上,着重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提出适合于智能电网发展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该结构分为3个层次:基础设施层,包括电力系统基础设备及通信网络;支撑平台层,包括传感量测、数据存储、分析决策和控制执行4个支撑平台;应用体系层,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3类应用;真正实现物理、信息与应用系统的融合互动,信息、能量与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该文详细总结了该体系结构涉及到的各方面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了未来可能带来突破的研究方向.
吴波[8](2012)在《造纸过程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与能耗预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造纸是我国九大高耗能行业之一,在环境、政策与市场压力下造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压力。节能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结构节能;②技术节能;③管理节能。其中,管理节能即对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提供重要支持,又可实现能源效率的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是管理节能的核心。能源管理系统是一项整合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管控一体化节能新技术,通过对企业能源转换,利用和回收实施动态监控,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本研究以广州造纸厂(海珠厂区)为对象,以GE智能平台为软件平台,研究并实现课题组能源管理系统(Mill Energy Optimization Platform,MEOP)中的关键模块——数据集成和能量信息实时计算,实现造纸企业能量系统的集中化、精细化管理。并通过对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交互技术的研究,实现MEOP与基于造纸过程的各种功能模型的集成。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全厂能量信息的准确、透明、实时获取,以广州造纸厂2009年PM1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为例,MEOP计算结果与人工统计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47GJ/t,平均相对误差为6.79%,MEOP还实现了该指标时间间隔为1分钟的实时计算,时效性远高于人工统计周期1个月。除了单位产品能耗等重要能效指标外,MEOP还支持基于物流数据的能流数据计算,这些丰富的实时能量信息提供了对生产过程能耗状况及能流流向的深入理解。在数据集成与能量信息提取的基础上,通过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交互技术实现了MEOP与基于造纸过程的各种功能模型的集成,进而实现了能量监控、能量分析等能源管理系统重要功能,并且丰富的生产过程数据和能量信息为后续能源影响因素分析与挖掘、能耗预测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造纸生产过程具有海量的生产数据,但理解它们已超出了人的能力,常常使操作人员陷入“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困境。本研究以能源管理系统为平台,以造纸过程海量生产数据为基础,对生产过程能源影响因素进行数据挖掘。针对造纸过程多变量、变量间多重相关和生产过程海量数据的特点,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PLS)等多变量变换与筛选方法,对造纸过程能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挖掘,得到了具有重要影响的能源影响因素,实现了能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并根据能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结果,对能源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去除了与能耗无明显相关关系的能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数据预处理和PL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具有多重相关性的能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发现与识别造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能源影响因素,进而为各种节能技术改造、能源消耗异常分析、能耗预测等提供重要支持。基于能源影响因素的PLS分析结果,并针对偏最小二乘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提出用PLS-ANN预测模型预测造纸过程能耗。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根据造纸生产过程各个工序的能耗特点,对造纸过程能耗进行划分与分类,针对每个能耗划分类型,应用适合的预测模型——PLS-ANN或ANN,对各个工序的能耗实施预测。在工序能耗预测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个造纸过程未来1小时能耗的有效预测。结果显示,对于造纸过程电耗,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9.02kWh/t,预测值与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95,对于造纸过程蒸汽消耗,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0.03t/t,预测值与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88,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通过造纸过程能耗的有效预测,可以为能源转换环节的生产提供重要支持,减少能源浪费,进而实现能量系统的动态平衡。本论文主要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研究,主要创新和特色之处为:1)在造纸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基于物料流和物料热力学性质的能量信息实时计算,获取准确、透明、实时的能量信息;2)针对造纸过程多变量、变量间多重相关和生产过程海量数据的特点,将PCA、PLS等多变量变换、筛选技术应用到造纸过程能源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挖掘中来。通过合适的数据预处理技术与PLS相结合,实现能源影响因素的变换和重要性分析,对造纸过程的重要能源影响因素进行识别;3)对造纸过程能量系统进行合理划分,针对各个能耗划分类型,分别建立合适的预测模型,提高能耗预测的准确度。提出偏最小二乘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PLS-ANN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即包含PLS在数据分析与解释方面的优势,又包含人工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建模、自学习和自适应方面的优势。
邱海鲲[9](2012)在《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SCADA模板设计及应用》文中指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钢铁企业EMS能源管理是一项整合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管控一体化节能新技术,是通过对企业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实施动态监控和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从而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而目前针对我国钢铁企业EMS能源管理的SCADA系统大部分是从数据采集流程、通信网络设计等角度来谈其设计方法,缺少从上位机角度针对钢铁行业特点对能源管理的SCADA系统作分析与研究。因此,结合我国钢铁企业的特点,从上位机组态角度对能源管理的SCADA系统作讨论分析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本课题致力于基于当前我们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的特殊行业特点,并结合Wonderware组态软件的特性,开发出一套适合钢铁企业EMS系统的SCADA模板。该模板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SCADA系统,充分发挥面向对象技术的封装性、继承性的优势,同时采用抽象对象的方法看待整个SCADA系统的组成。模板具体针对钢铁企业自动化系统对象的类型及特点,归纳出同类型设备的共同属性和相同的功能,抽象出适合钢铁企业EMS系统的应用模版;同时针对钢铁行业电力、动力、水道等子系统的特点,设计系统的相关区域模型;在将模板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的时候,又定义了指定对象部署位置的部署模型。本文主体着重讨论介绍了针对钢铁企业EMS系统的Wonerware模板的设计规划和详细设计。围绕SCADA模板详细讨论介绍了整个模板的框架设计、图符模板设计、控制操作窗功能设计、权限管理功能设计、曲线查询功能设计、报警历史查询功能设计等等。本文首先讨论研究了钢铁企业EMS能源管理系统的现状,接着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SCADA系统做了相应的技术分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路线。随后重点介绍了针对钢铁企业EMS系统的WonderWare模板的设计与开发,并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图符模板设计和控制操作窗功能设计。最后,介绍了新模板在江苏永钢项目中的应用,比较了应用新模板以后在项目开发效率上的差异。
高亚静,温柏坚,吴文传,李钦,张伯明,孙宏斌[10](2012)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省级EMS设计与关键技术》文中认为在总结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研究现状和分析智能电网环境对EMS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构架(SOA)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N-EMS)。基于统一的支撑平台,介绍了N-EMS的实时调度控制、调度计划和调度管理3类应用功能,讨论了以二维联盟多Agent架构、电网实时建模、全过程梯度预警、大范围协调统一调度、多时间尺度协调的有功调度和多层次功能服务配置为代表的关键技术。
二、COM在SCADA/EMS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M在SCADA/EM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电网中面向错误数据注入攻击的移动目标防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智能电网安全 |
1.1.2 状态估计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 |
1.1.3 状态估计安全性研究的问题和挑战 |
1.2 研究现状 |
1.2.1 针对状态估计的FDI攻击 |
1.2.2 针对FDI攻击的防御策略 |
1.2.3 移动目标防御方法 |
1.2.4 现有工作的不足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2 智能电网的攻击和防御模型 |
2.1 智能电网结构及其面临的威胁 |
2.1.1 智能电网信息侧 |
2.1.2 智能电网物理侧 |
2.2 电网模型 |
2.2.1 拓扑模型 |
2.2.2 潮流模型 |
2.2.3 状态估计 |
2.3 错误数据注入攻击 |
2.3.1 针对AC状态估计的FDI攻击 |
2.3.2 针对DC状态估计的FDI攻击 |
2.4 移动目标防御 |
2.4.1 AC模型下的MTD |
2.4.2 DC模型下的MTD |
2.5 本章小结 |
3 零参数信息FDI攻击的设计与防御 |
3.1 背景简介 |
3.2 相关工作 |
3.2.1 全信息FDI攻击 |
3.2.2 部分信息FDI攻击 |
3.3 系统模型与FDI攻击 |
3.3.1 系统模型 |
3.3.2 全信息FDI攻击 |
3.3.3 部分信息FDI攻击 |
3.4 零参数信息FDI攻击ZFDIA |
3.4.1 割线 |
3.4.2 攻击度为1的节点 |
3.4.3 攻击度为1的超级节点 |
3.4.4 攻击仅与割线相连的节点和超级节点 |
3.5 ZFDIA防御策略 |
3.5.1 消除割线威胁 |
3.5.2 输电线路参数扰动策略 |
3.6 仿真结果 |
3.6.1 以6-bus电力系统为例 |
3.6.2 IEEE标准的电力测试系统 |
3.6.3 AC状态估计对ZFDIA的检测 |
3.6.4 防御策略的性能评估 |
3.7 讨论 |
3.7.1 零注入功率节点 |
3.7.2 输电线路上电力流的大小限制 |
3.8 本章小结 |
4 移动目标防御的完备性分析和扰动参数优化 |
4.1 背景简介 |
4.2 威胁模型 |
4.2.1 符号含义 |
4.2.2 攻击者假设 |
4.3 问题描述 |
4.4 MTD的完备性和成本分析 |
4.4.1 MTD对隐蔽性攻击空间的影响 |
4.4.2 完备性分析 |
4.4.3 参数扰动比值对隐蔽性攻击空间维数的影响 |
4.4.4 MTD的扰动参数优化 |
4.5 仿真实验 |
4.5.1 MTD的有效性评估 |
4.5.2 参数扰动比值与隐蔽性攻击空间维数之间的关系 |
4.5.3 MTD扰动参数的优化评估 |
4.6 本章小结 |
5 移动目标防御的攻击检测性能优化 |
5.1 背景简介 |
5.2 系统模型 |
5.2.1 状态估计 |
5.2.2 威胁模型 |
5.3 MTD构造与FDI攻击检测之间的内在关系 |
5.3.1 充分条件 |
5.3.2 必要条件 |
5.4 优化D-FACTS设备的部署方案 |
5.4.1 优化问题建模 |
5.4.2 启发式求解算法 |
5.5 连续多个输电线路扰动方案的协同设计 |
5.5.1 协同设计方法 |
5.5.2 D-FACTS设备的优化部署 |
5.6 仿真结果 |
5.6.1 MTD在检测FDI攻击方面的性能评估 |
5.6.2 D-FACTS设备的优化部署 |
5.6.3 协同设计方法的性能评估 |
5.7 本章小结 |
6 最小成本移动目标防御的分析与设计 |
6.1 背景简介 |
6.2 系统模型和IFDI攻击 |
6.2.1 系统模型 |
6.2.2 IFDI攻击 |
6.3 k-secure MTD |
6.3.1 保护节点 |
6.3.2 k-secure指标 |
6.3.3 联合矩阵秩指标的局限性 |
6.4 最小成本MTD |
6.4.1 最小化设备成本 |
6.4.2 零操作成本 |
6.5 扩展到AC模型 |
6.5.1 AC模型下的k-secure MTD |
6.5.2 AC模型下的最小成本MTD |
6.6 仿真结果 |
6.6.1 IFDI攻击的影响 |
6.6.2 设备成本的评估 |
6.6.3 零操作成本MTD的设计 |
6.7 本章小结 |
7 移动目标防御的隐蔽性分析与设计 |
7.1 背景简介 |
7.2 系统模型 |
7.2.1 威胁模型 |
7.2.2 移动目标防御的可用性 |
7.3 问题描述 |
7.3.1 攻击者分类 |
7.3.2 相关工作的局限性 |
7.4 隐蔽性分析 |
7.4.1 输电线路分类 |
7.4.2 可用性与隐蔽性分析 |
7.4.3 部分知识攻击者下MTD的隐蔽性 |
7.4.4 全知识攻击者下MTD的隐蔽性 |
7.5 改进型隐蔽性MTD |
7.6 仿真结果 |
7.6.1 可用性与隐蔽性的评估 |
7.6.2 改进型隐蔽性MTD的性能评估 |
7.7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2)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网络安全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电力CPS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1 电力CPS的重要特性研究现状 |
1.2.2 电力CPS的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1.2.3 电力CPS的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3 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在电力CPS中的应用现状 |
1.3.1 复杂系统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
1.3.2 复杂网络方法在电力CPS中的研究现状 |
1.4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 |
1.4.1 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
1.4.2 网络攻击及其防御技术举例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5.1 研究范围与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分析及改进超图建模 |
2.1 电力CPS的层次结构分析 |
2.1.1 电力CPS的定义 |
2.1.2 电力CPS的组成 |
2.2 SAS结构分析 |
2.2.1 物理结构 |
2.2.2 逻辑结构 |
2.3 超网络理论的基本概念 |
2.3.1 超网络理论方法 |
2.3.2 改进超图的定义 |
2.3.3 改进超图的矩阵表达 |
2.4 基于改进超图的SAS逻辑结构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改进超图的SAS关键要素辨识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SAS的逻辑拓扑分析 |
3.2.1 拓扑分析与指标选择 |
3.2.2 节点的超中心性指标定义 |
3.3 中心性指标对比分析 |
3.4 节点失效的影响分析 |
3.4.1 基于SAS改进超图模型的电力CPS建模 |
3.4.2 节点失效影响评价方法 |
3.4.3 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网络安全攻防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攻防竞争过程分析 |
4.2.1 攻击行为分析 |
4.2.2 防御行为分析 |
4.2.3 攻防竞争策略研究 |
4.3 攻防过程中的概率模型 |
4.3.1 攻击者视角概率模型 |
4.3.2 防御者视角概率模型 |
4.4 攻防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
4.4.1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概述 |
4.4.2 模型中各元素的定义及说明 |
4.5 算例分析 |
4.5.1 攻击成功概率分析 |
4.5.2 MDP参数设置 |
4.5.3 最佳策略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电力CPS网络安全评估框架设计与应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
5.2.1 网络安全概述 |
5.2.2 网络安全风险定义 |
5.3 安全事件演化过程分析 |
5.3.1 信息域 |
5.3.2 物理域 |
5.4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
5.4.1 框架设计 |
5.4.2 计算流程 |
5.5 算例分析与讨论 |
5.5.1 网络安全事件分析 |
5.5.2 网络安全风险对比分析 |
5.5.3 与其他方法的对比和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3)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SCADA系统发展概述 |
1.2.2 工业现场网络通信概述 |
1.2.3 UDP协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UDP数据转发软件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1.1 总体描述 |
2.1.2 建立用例模型 |
2.1.3 建立对象模型 |
2.1.4 建立动态模型 |
2.2 UDP数据转发软件设计 |
2.2.1 结构设计 |
2.2.2 类与对象设计 |
2.2.3 人机交互设计 |
2.3 关键点说明 |
2.3.1 Vestore-SCADA系统简介 |
2.3.2 网络编程技术 |
2.3.3 编程工具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UDP数据转发软件的实现与测试 |
3.1 代码说明 |
3.2 组装测试 |
3.3 确认测试 |
3.3.1 功能测试 |
3.3.2 性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应用层改进的UDP数据转发软件的实现 |
4.1 软件的实现原理 |
4.2 代码说明 |
4.3 可靠性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电力EMS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电力EMS网络安全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电力行业安全标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EMS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电力EMS通信协议安全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电力EMS网络安全性分析及安全防护体系设计 |
2.1 电力EMS系统概述 |
2.1.1 电力EMS功能 |
2.1.2 电力EMS计算机体系结构 |
2.2 电力EMS网络安全性与安全需求分析 |
2.2.1 电力EMS系统安全性分析 |
2.2.2 调控层安全性分析 |
2.2.3 厂站层安全性分析 |
2.2.4 电力EMS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
2.3 电力EMS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
2.3.1 建立相对安全的电力EMS网络结构 |
2.3.2 电力EMS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厂站层网络安全防护策略设计与实现 |
3.1 针对厂站层设备的网络攻击方式 |
3.2 厂站层网络安全防护策略设计 |
3.2.1 基于白名单的访问控制策略 |
3.2.2 基于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的过滤机制 |
3.3 基于Linux的Netfilter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调控层网络安全防护策略设计与实现 |
4.1 调控层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
4.2 深度包过滤模块设计 |
4.2.1 通信协议分析 |
4.2.2 深度包过滤模块设计 |
4.2.3 IEC60870-5-104协议深度包过滤模块设计 |
4.2.4 DNP3.0协议深度包过滤模块设计 |
4.3 基于SVM的多协议异常流量检测 |
4.3.1 特征选取 |
4.3.2 数据预处理 |
4.3.3 基于SVM的多协议异常流量检测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力EMS网络安全防护模块测试与分析 |
5.1 针对厂站层网络攻击的安全防御测试与分析 |
5.1.1 针对ARP欺骗攻击的安全防御测试与分析 |
5.1.2 针对SYNFlood攻击的安全防御测试与分析 |
5.2 深度包过滤模块安全防御测试与分析 |
5.2.1 IEC60870-5-104协议深度包过滤模块测试与分析 |
5.2.2 DNP3.0协议深度包过滤模块测试与分析 |
5.2.3 深度包过滤模块对吞吐量及响应时间的影响 |
5.3 基于SVM的多协议异常流量检测模块测试与分析 |
5.3.1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
5.3.2 测试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计及量测相关性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SCADA和PMU量测原理及其相关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SCADA量测原理及其相关性分析 |
2.2.1 SCADA量测原理简介 |
2.2.2 SCADA量测相关性分析 |
2.3 PMU量测原理及其相关性分析 |
2.3.1 PMU量测原理简介 |
2.3.2 PMU量测相关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计及SCADA量测相关性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
3.1 引言 |
3.2 传统加权最小二乘法状态估计 |
3.2.1 量测方程及其雅克比矩阵 |
3.2.2 迭代求解状态量 |
3.3 计及SCADA量测相关性的状态估计算法 |
3.3.1 生成相关性SCADA量测数据 |
3.3.2 无迹变换法计算量测协方差 |
3.3.3 改进加权最小二乘法 |
3.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3.4.1 计及/不计及SCADA量测相关性时状态估计结果比较 |
3.4.2 相关系数变化对状态估计结果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MU量测相关性的SCADA/PMU混合量测状态估计 |
4.1 引言 |
4.2 传统混合量测状态估计算法 |
4.2.1 线性状态估计等值电路 |
4.2.2 求解线性方程 |
4.3 计及PMU量测相关性的混合状态估计算法 |
4.3.1 生成相关性PMU量测数据 |
4.3.2 相量自递归模型考虑PMU量测相关性 |
4.3.3 改进混合状态估计算法 |
4.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4.4.1 混合量测状态估计与传统状态估计结果比较 |
4.4.2 计及/不计及量测相关性时混合状态估计结果比较 |
4.4.3 不同采样速率情形对状态估计结果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6)PMU数据用于SCADA系统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状态估计的发展及研究 |
1.3 参数辨识的发展及研究 |
1.4 状态估计应用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
2.1 D5000系统概述 |
2.2 SCADA系统功能介绍 |
2.3 WAMS系统功能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PMU/SCADA混合量测的检测辨识 |
3.1 引言 |
3.2 基于拓扑关系的不良数据检测辨识 |
3.3 PMU数据工频量的提取方法 |
3.4 PMU数据对稳态计算的指导方法 |
第4章 PMU与SCADA数据的融合方案 |
4.1 引言 |
4.2 PMU数据和SCADA数据差异分析 |
4.3 状态估计模型中PMU和SCADA数据融合方法 |
4.4 PMU/SCADA混合量测状态估计计算策略 |
4.5 PMU量测对计算性能的改善 |
第5章 输电线路参数辨识算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辨识模型研究 |
5.3 基于SCADA量测的线路参数计算方法 |
5.4 基于PMU数据的线路参数辨识方法 |
5.5 工程应用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参与的项目 |
(7)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智能电网定义 |
3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挑战 |
3.1 智能电网国内外发展现状 |
3.2 电网信息系统现状及主要问题 |
3.3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
4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基础设施 |
4.1 电力系统控制和量测设备 |
4.2 电力系统通信网络 |
4.2.1 个人用户网络 |
4.2.2 电力主干通信网 |
4.2.3 智能电网通信网络主要指标 |
4.2.4 智能电网上层应用网络 |
5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支撑平台 |
5.1 传感量测系统 |
5.2 数据表示与存储系统 |
5.2.1 智能电网数据表示 |
5.2.2 智能电网数据存储模型 |
5.2.3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数据存储 |
5.3 分析与决策系统 |
5.3.1 智能电网分析决策需求 |
5.3.2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数据处理 |
5.4 控制与执行系统 |
6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应用体系 |
6.1 发电侧应用 |
6.1.1 新能源接入管理 |
6.1.2 新能源接入管理 |
6.2 电网侧应用 |
6.2.1 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广域监控 |
6.2.2 大电网智能规划与调度 |
6.3 用电侧应用 |
6.3.1 电力需求侧管理 |
6.3.2 微网技术 |
7 小结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8)造纸过程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与能耗预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造纸工业能耗及能源管理现状 |
1.3 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4 数据挖掘与预测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造纸企业能源使用状况分析 |
2.1 引言 |
2.2 造纸工业能源使用基本状况 |
2.2.1 制浆系统能源使用特点 |
2.2.2 造纸系统能源使用特点 |
2.3 广州造纸厂对象分析 |
2.3.1 广州造纸厂 3#脱墨生产线(DIP3)能源使用分析 |
2.3.2 广州造纸厂 1#纸机生产线(PM1)能源使用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造纸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3.1 引言 |
3.2 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3 MEOP 的体系结构 |
3.4 关键技术 |
3.4.1 数据集成技术 |
3.4.2 能量分析技术 |
3.4.3 能量优化技术 |
3.5 功能的实现 |
3.5.2 数据集成 |
3.5.3 能量信息提取 |
3.5.4 其他功能的实现 |
3.6 小结 |
第四章 造纸过程能源影响因素的数据挖掘 |
4.1 引言 |
4.2 数据准备 |
4.2.1 数据变量的确定 |
4.2.2 生产过程数据的获取 |
4.2.3 天气因素数据的获取 |
4.3 数据预处理 |
4.3.1 缺失值处理 |
4.3.2 异常值处理 |
4.3.3 噪声处理 |
4.3.4 标准化处理 |
4.3.5 广州造纸厂 PM1 过程数据预处理 |
4.4 能源影响因素的数据挖掘 |
4.4.1 方法介绍 |
4.4.2 能源影响因素的偏相关性分析 |
4.4.3 能源影响因素的主成分(PCA)分析 |
4.4.4 能源影响因素的偏最小二乘(PLS)分析 |
4.4.5 变量筛选与移动平均后的 PLS 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造纸过程的能耗预测 |
5.1 引言 |
5.2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能耗预测 |
5.2.1 电耗的 PLS 回归预测 |
5.2.2 汽耗的 PLS 回归预测 |
5.3 能源消耗类型的进一步划分 |
5.4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
5.4.1 BP 神经网络 |
5.4.2 RBF 神经网络 |
5.5 能耗分类 1 的预测 |
5.5.1 预测方法 |
5.5.2 样本的选择 |
5.5.3 基于 PLS 的主成分提取 |
5.5.4 数据归一化 |
5.5.5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与训练 |
5.5.6 结果分析 |
5.6 能耗分类 3 的预测 |
5.7 能耗分类 4 的预测 |
5.8 能耗分类 2 的预测 |
5.9 造纸过程能耗的预测 |
5.10 小结 |
第六章 能耗预测的应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PM1 造纸过程能耗的预测 |
6.2.1 PM1 造纸过程能耗数据概况 |
6.2.2 PM1 造纸过程能耗的 PLS-ANN 预测 |
6.2.3 基于 PLS 分析得到的主要能源影响因素的能耗预测 |
6.3 能耗预测在 EMS 中实现的构想 |
6.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SCADA模板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能源管理系统EMS |
1.1.2 SCADA系统 |
1.1.3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SCADA系统 |
1.2 研究现状 |
1.2.1 研究综述 |
1.2.2 现有钢铁企业能源管理SCADA系统研究 |
1.3 本文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及取得成果 |
1.3.2 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 |
2 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SCADA系统技术分析 |
2.1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SCADA系统设计方法 |
2.1.1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SCADA系统综述 |
2.1.2 钢铁企业SCADA系统主要的设计方法 |
2.1.3 目前基于Wonder Ware的钢铁企业SCADA系统 |
2.2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SCADA系统设计上存在的不足 |
2.2.1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SCADA系统设计上存在的不足 |
2.2.2 基于Wonder Ware软件开发SCADA系统时的主要问题 |
2.3 本文的研究路线 |
2.3.1 针对钢铁行业能源管理工艺的改进 |
2.3.2 针对Wonder Ware软件特性对模板设计的改进 |
2.4 基于Wonder Ware系统平台的开发技术 |
2.4.1 收集设备对象和功能需求 |
2.4.2 抽离对象设计模板 |
2.4.3 设计区域模型 |
2.4.4 设计安全模型 |
2.4.5 系统部署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Wonderware模板设计与开发 |
3.1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行业特点和需求分析 |
3.2 针对钢铁行业的Wonder Ware模板设计流程规划 |
3.2.1 定义区域模型 |
3.2.2 模板的设计规划 |
3.2.3 定义部署模型 |
3.2.4 记录规划结果 |
3.3 Wonder Ware模板设计与开发 |
3.3.1 模板框架 |
3.3.2 图符模板设计及开发 |
3.3.3 I/O地址自动绑定功能 |
3.3.4 控制操作窗功能 |
3.3.5 权限管理功能 |
3.3.6 曲线查询功能 |
3.3.7 报警历史查询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4 SCADA模板在江苏永钢项目中的应用 |
4.1 永钢EMS项目简介 |
4.1.1 客户公司简介 |
4.1.2 永钢EMS能源管理项目简介 |
4.2 永钢EMS项目分析 |
4.2.1 永钢EMS项目构架分析 |
4.2.2 永钢EMS项目数据流程分析 |
4.2.3 永钢EMS项目系统功能 |
4.3 SCADA模板在永钢EMS项目中的实施应用 |
4.3.1 SCADA模板在永钢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
4.3.2 模板级别的脚本功能 |
4.3.3 永钢项目中的报警与事件 |
4.4 应用新模板后开发效率的提高 |
4.4.1 规范统一,画面风格统一 |
4.4.2 画面开发周期缩短 |
4.4.3 地址自动绑定功能大大减轻调试工作量 |
4.4.4 良好的扩展性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省级EMS设计与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网EMS的研究现状 |
2 智能电网环境对EMS的需求分析 |
3 适应智能电网要求的EMS设计 |
3.1 基于SOA的EMS |
3.2 总体功能设计 |
4 EMS的关键技术 |
4.1 基于二维联盟多Agent的分布式集群架构 |
4.2 变电站-调度中心分层的电网实时建模技术 |
4.3 全过程梯度预警预控系统 |
4.4 大范围协调统一调度 |
4.5 多时间尺度协调的有功调度系统 |
4.6 多层次功能服务配置 |
5 结语 |
四、COM在SCADA/EMS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电网中面向错误数据注入攻击的移动目标防御研究[D]. 张镇勇. 浙江大学, 2020(12)
- [2]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网络安全分析方法研究[D]. 李婧娇. 武汉大学, 2019(06)
- [3]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张榆.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4]电力EMS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研究与实现[D]. 郭娅雯.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5]计及量测相关性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D]. 苏蓉.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6]PMU数据用于SCADA系统的方法研究[D]. 韩锋.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7]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 曹军威,万宇鑫,涂国煜,张树卿,夏艾瑄,刘小非,陈震,陆超. 计算机学报, 2013(01)
- [8]造纸过程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与能耗预测方法的研究[D]. 吴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9]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SCADA模板设计及应用[D]. 邱海鲲.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4)
- [10]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省级EMS设计与关键技术[J]. 高亚静,温柏坚,吴文传,李钦,张伯明,孙宏斌.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