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导航膝关节置换术

电脑导航膝关节置换术

一、计算机导航置换膝关节(论文文献综述)

王宸,冯利君,赵金廷[1](2022)在《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恢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技术不同分为测量截骨组和间隙平衡组。测量截骨组61例,男24例,女37例;年龄45~77(63.35±4.26)岁;K-L分级,Ⅲ级41例,Ⅳ级20例,术中实施测量截骨技术。间隙平衡组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45~78(64.03±4.31)岁;K-L分级,Ⅲ级29例,Ⅳ级16例,实施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20.38±3.25)个月。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间隙平衡组KSS总分(173.59±14.50)分优于测量截骨组(164.95±12.10)分(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松动不良严重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利于OA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且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并发症,安全性高。

王鑫光,李杨,何宜蓁,吴天晨,田华[2](2021)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力线对准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CAS)和个性化截骨导板(PSI)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拟行单侧初次TKA的8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并随机数字法分为CAS组和PSI组, 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下肢力线参数等。结果共纳入患者80例, 其中CAS组40例(男/女为6/34例), 年龄(68±6)岁;PSI组40例(男/女为5/35例), 年龄(69±6)岁;两组均未发生病例退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KA)角及术前HKA角差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准确度方面, CAS组矢状面股骨组件角(sFCA)(1.7°±1.2°比2.5°±1.4°, P<0.05)和矢状面胫骨组件角(sTCA)(1.2°±0.9°比2.3°±1.8°, P<0.01)偏差值均小于PSI组, CAS组术后HKA角、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mLDFA)和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mMPTA)偏差值的平均值与PS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精确度方面, CAS组术后HKA角和sTCA偏差值均小于PSI组(2.0°±1.0°比2.6°±1.7°、1.2°±0.9°比2.3°±1.8°, 均P<0.01), CAS组mLDFA、mMPTA和sFCA偏差值的标准差与PSI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力线偏移率上, CAS组术后HKA角(10.0%比27.5%, P<0.05)、sFCA(5.0%比20.0%, P<0.05)和sTCA(2.5%比22.5%, P<0.01)的偏移率小于PSI组, mLDFA和mMPTA的偏移率与PSI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SI组[(81±12)min比(52±8)min, P<0.01]。结论在TKA术后下肢冠状面整体力线和矢状面假体位置方面, CAS优于PSI, 但CAS手术时间也长于PSI。

张波,江敞,朱云森,张维康,莫挺挺,李俊,张江南[3](2021)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早期疗效。方法将40例膝关节O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导航组(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TKA治疗,20例)和传统组(采用传统TKA治疗,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冠状面髋-膝-踝角(HKA)、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TC)、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FC)、矢状面胫骨组件角(LTC),比较两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假体位置偏差角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导航组大于传统组(P <0.01),术后2周、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KA、FFC、FTC、LFC、LTC偏差值导航组均小于传统组(P <0.05)。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能提高TKA下肢机械轴和假体安装的准确性,减少术中出血,但延长了手术时间,短期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没有明显的优势,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王北洋,王仁伟,胡宇奇,任伟平,张志强[4](2021)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前皮质切迹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股骨前皮质切迹是指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股骨前髁截骨不良,导致的股骨前方皮质受损现象,在TKA术中并不少见。切迹深度过大会增高TKA术后股骨髁上骨折概率、导致矢状位力线不稳、降低假体使用寿命等危害。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于切迹的重视,增加TKA术后患者满意度。本文纳入有意义的40篇TKA中股骨前皮质切迹相关文献,对当前切迹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可能的预防方式作一综述。

程吕[5](2020)在《全膝关节置换中膝内翻患者胫骨髓外定位方法的准确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最接近踝关节中心点的体表解剖标志,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胫骨髓外定位中,胫骨冠状位力线的准确定位提供好的依据。方法:选取32例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膝内翻角度在6-15°范围内),在皮肤表面将胫骨前脊、胫前肌肌腱外侧缘、足背动脉、第二跖骨干轴线等体表标志标记,利用显影技术,用X线机器拍摄标准前后位图像,并在电脑上测量各标志线的投影与距骨顶的交点,分别到距骨中点的偏离值,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得到相对最理想的踝关节中心的体表解剖标志。结果:各个体表标志在距骨上的投影点到距骨顶中心的平均偏离值((?)±S):胫骨前脊投影点A点(5.03±3.11)mm、胫前肌肌腱外侧缘投影点B点(7.38±4.30)mm、足背动脉投影点C点(-4.30±2.78)mm、第二跖骨干轴线投影点D点(6.07±3.53)mm。足背动脉及胫骨前脊距离踝关节中心较近,且两组数据的区别(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足背动脉作与踝横纹交点为一个全膝关节置换术髓外定位中的踝关节的体表定位标志,是以上四种体表解剖标志中相对最接近理论踝关节中心的。2.可以在手术消毒前,提前透视并标记踝关节中心,理论上最精确,方便可行。

谢川江[6](2020)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间隙平衡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前言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仍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手段。在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由于解剖结构变异、主刀医生的判断误差、假体安放位置不准确等引起术后机械性失败,导致假体无菌性的松动、髌股轨迹的不良引起活动疼痛、假体垫片的加速磨损和术后假体关不稳的风险。成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取决于精准的截骨、准确的假体安放位置、精准的下肢力线、良好的间隙平衡、手术技术、良好的假体设计及对伸肌功能的保护等,其中下肢力线、假体的安放位置、韧带张力平衡是影响膝关节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量的文献报道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能提高下肢力线,而间隙平衡方法能提高更好的软组织平衡。因此,本课题研究目的:1.观察使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间隙平衡方法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常规测量截骨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对比,明确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联合间隙平衡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能否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功能和满意度。2.在计算机辅助导航间隙平衡手术中使用韧带张力测量工具测量间隙平衡时韧带张力的大小。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的69例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分为研究组35例43膝(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间隙平衡组)和对照组34例43膝(测量截骨技术组)。记录研究组使用间隙平衡方法术中屈曲间隙和伸直间隙韧带张力大小,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后下肢冠状面机械轴力线、手术的操作时间、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切口的引流量和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对比两组术后第1月、第6月、第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第1月、第6月、第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KS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84.5±4.7)分钟长于对照组[(65.1±2.0)分钟(P<0.05)];研究组的手术切口长度(13.9±0.7)cm与对照组[(13.9±0.6)cm,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44.0±7.3)ml与对照组[(40.2±7.1)ml,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术后引流量(164±30)ml与对照组[(164±27)ml,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住院天数(8.60±0.55)天与对照组[(8.70±0.67)天,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术后下肢冠状面机械轴力线(0.63±0.58)°优于对照组[(2.02±0.56)°,P<0.05];研究组的术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3.53±0.50)分优于对照组[(4.23±0.48)分,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KSS功能评分(69.4±5.1)分较对照组(67.3±3.8)分有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6月和第12月的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的35例患者内外侧屈伸间隙韧带张力大小范围在70N~95N,平均84N。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间隙平衡方法较传统测量截骨技术能提供更好的下肢力线和更加准确的截骨,提高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精准度,但却增加了手术的时间。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间隙平衡组的患者术后短期内疼痛恢复效果较好,但是术后膝关节的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并没有明显差异,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更多的随访研究。

刘载阳[7](2020)在《持续优化技术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失血控制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评价持续优化技术对行初次单侧及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失血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2019年0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TKA手术病例272例,其中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177例,行一期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95例,单侧和双侧均根据使用不同类型假体分为两组试验,其中每组试验根据采用不同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管理方式分为3组(其中双侧无计算机导航辅助组),具体如下:试验1均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Posterior Stabilization,PS)及手术技术,其中对照组1使用传统“鸡尾酒”,试验组1.1采用改良“鸡尾酒”局部注射,试验组1.2采用氨甲环酸序贯疗法。试验2均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Cruciate ligament Retaining,CR)及手术技术,其中对照组2为常规CR手术技术,试验组2.1为计算机导航辅助的CR手术技术,试验组2.2为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微创CR手术技术。分别收集各组患者术前一天和术后三天的血常规结果,记录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输血率,查阅病例记录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通过GROSS方程和HB-balance方计算围术期失血量。[结果]单侧TKA试验1:试验组1.1(改良“鸡尾酒”)较对照组1(常规“鸡尾酒”)平均围术期失血量下降198.6m L(GROSS方程)、153.6mL(HB-balance方程),降幅分别为19.9%和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6);试验组1.2(氨甲环酸续贯治疗)较对照组1(常规“鸡尾酒”)平均围术期失血量下降203.9mL(GROSS方程)、141.9mL(HB-balance方程),降幅分别为20.4%和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41)。单侧TKA试验2:试验组2.1(计算机导航)导航组较对照组2(常规CR技术)平均围术期失血量增加了61.6 mL(GROSS方程)和41.3 mL(HB-balance方程),但其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9,P=0.634)。试验组2.2(微创手术技术)较对照组2(常规CR技术)平均围术期失血量降低了159.8 mL(GROSS方程)和116.0mL(HB-balance方程),降幅分别为24.3%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31)。单侧TKA各组间输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双侧TKA试验1:试验组1.1(改良“鸡尾酒”)较对照组1(常规“鸡尾酒”),平均围术期失血量较对照组下降了320.9m L(GROSS方程)和306.2m L(HB-balance方程),降幅分别为21.9%和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06)。输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861)。试验组1.2(氨甲环酸续贯治疗)较对照组1(常规“鸡尾酒”),平均围术期失血量下降382.1mL(GROSS方程)、433.3mL(HB-balance方程),降幅分别为26.2%和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试验组1.2(氨甲环酸续贯治疗)较对照组1(常规“鸡尾酒”)输血率下降了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双侧TKA试验2:试验组2.2(微创手术技术)较对照组2(常规CR技术),平均围术期失血量下降围术期降低了314.9 mL(GROSS方程)和367.9mL(HB-balance方程),降幅分别为28.3%和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35)。输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148)。[结论]持续优化方案中有三项关键技术,包括改良“鸡尾酒”配方、氨甲环酸续贯治疗、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微创手术技术,对于降低初次TKA的围术期失血量作用显着,而计算机导航辅助截骨TKA未见明显差异。

江正,尹宗生,陆鸣,胡博[8](2020)在《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导航下膝关节置换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能够使假体植入更加准确,获得有更好精确的下肢力线,但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目的:探讨Aesculap 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至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经同一手术医师完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导航组在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辅助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非导航组进行常规的全膝关节置换,每组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2个月拍摄负重X射线片,观察下肢机械轴线、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与下肢力线偏差>3°的患者数量,同时评估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试验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导航组手术时间长于非导航组(P <0.05),术后引流量少于非导航组(P <0.05);②术后12个月,导航组下肢机械轴线、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分离变量的误差均小于非导航组(P<0.05),两组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分离变量与下肢力线>3°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③术后12个月,导航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非导航组(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④结果表明,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提高下肢力线的准确性、假体安放的准确性及膝关节活动度,但增加了手术时间,应用时应综合考虑其利弊。

于清波,鄂正康,辛红伟,张允帅,林有志[9](2020)在《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术中出血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回顾分析经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全部患者术前均表现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腰部酸痛不适等临床症状,全部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仅为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试验组在计算机导航系统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术前、术后5 d检测并对比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情况;计算并对比两组失血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引流量,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分别于术前,术后6、18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量表(K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术后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完成,术后伤口预后情况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均较术前降低,但试验组降低不及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0、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异体输血率低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K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算机导航指导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较单一全膝关节置换虽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更利于减少患者围术期失血量,患者术后异体输血率降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理想,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谢川江,邱洪九,李帅峰,石岭,朱纪峰,王子明,熊雁[10](2019)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对比研究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6月的63例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31例)和测量截骨技术组(32例)。记录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术中屈伸间隙内外侧韧带张力大小,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后下肢冠状面机械轴力线,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及膝关节KSS评分等指标。结果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测量截骨技术组(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术后下肢冠状面机械轴力线(0.63±0.54)°优于测量截骨技术组[(1.98±0.52)°,P<0.05];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术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3.53±0.51)分优于测量截骨技术组[(4.24±0.49)分,P<0.05];计算机导航下间隙平衡技术组术后1个月KSS功能评分存在优于测量截骨技术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Vas评分和KSS功能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组中31例患者屈伸间隙内外侧韧带张力范围在70~95 N,平均84 N。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能精确术中截骨,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精准度,术后患者疼痛及功能在短期内恢复较好。

二、计算机导航置换膝关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导航置换膝关节(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1.1.2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3.1 测量截骨组
        1.3.2 间隙平衡组
        1.3.3 术后处理及随访
    1.4 观察项目与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比较
    2.2 KSS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应用及近期疗效
    3.2 测量截骨技术与间隙平衡技术的优缺点
    3.3 治疗体会
    3.4 不足与展望

(3)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导航组
        1.2.2 传统组
    1.3 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后3个月各角度偏差比较
    2.3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2.4 两组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本研究结果分析
    3.2 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TKA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4)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前皮质切迹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股骨前皮质切迹(anterior femoral notching,本文简称Notch)发生率及分型
二、Notch产生的原因
三、Notch的危害
    1. Notch与股骨髁上骨折
    2.其他
四、预防Notch的应对策略
    1.定位及截骨技术
    2. 计算机导航
    3.3D打印技术
五、总结

(5)全膝关节置换中膝内翻患者胫骨髓外定位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2.设备
    3.测量方法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KA术中胫骨定位方式及计算机导航应用的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间隙平衡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词对照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1.前言
2.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间隙平衡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持续优化技术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失血控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基础资料
    2.4 研究方法
    2.5 围手术期失血量计算与统计
第三章 结果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 初次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结果
    3.3 初次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结果
第四章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4 材料
    1.5 手术方法
    1.6 主要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试验流程
    2.3 基线资料分析
    2.4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比较
    2.5 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比较
    2.6 两组术后下肢负重X射线指标比较
    2.7 植入物生物相容性
    2.8 典型病例
3 讨论Discussion
    3.1 计算机导航与其他导航方式的比较
    3.2 计算机导航在假体正确植入及下肢力线中的作用
    3.3 计算机导航在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功能中的作用
    3.4计算机导航的不足

(9)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术中出血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一般资料与分组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项目与方法
    1.5 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全膝关节置换术开展局限
    3.2 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势

(10)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3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设备及仪器
        1.2.2 术前准备
        1.2.3 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
        1.2.4 测量截骨技术
        1.2.5 术后处理和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四、计算机导航置换膝关节(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恢复的影响[J]. 王宸,冯利君,赵金廷. 中国骨伤, 2022(01)
  • [2]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力线对准的比较[J]. 王鑫光,李杨,何宜蓁,吴天晨,田华. 中华医学杂志, 2021(47)
  • [3]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J]. 张波,江敞,朱云森,张维康,莫挺挺,李俊,张江南. 临床骨科杂志, 2021(06)
  • [4]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前皮质切迹的研究进展[J]. 王北洋,王仁伟,胡宇奇,任伟平,张志强.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6)
  • [5]全膝关节置换中膝内翻患者胫骨髓外定位方法的准确性研究[D]. 程吕. 皖南医学院, 2020(04)
  • [6]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间隙平衡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D]. 谢川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7]持续优化技术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失血控制中的作用[D]. 刘载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8]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J]. 江正,尹宗生,陆鸣,胡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15)
  • [9]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术中出血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于清波,鄂正康,辛红伟,张允帅,林有志. 中国骨伤, 2020(01)
  • [10]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J]. 谢川江,邱洪九,李帅峰,石岭,朱纪峰,王子明,熊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9(21)

标签:;  ;  

电脑导航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