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商品育肥猪出栏率的十项措施

提高商品育肥猪出栏率的十项措施

一、提高商品生长肥育猪出栏率十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英英[1](2021)在《如何提高猪的出栏率》文中研究表明猪的出栏率是衡量商品猪生产效益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提高猪的出栏率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例如控制温度和湿度,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等等。本文综述了如何提高猪的出栏率,也就是科学提高猪的日增重和缩短肥育周期。

季柯辛[2](2017)在《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升生产率是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生猪品种是决定生猪生产率的首要因素。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水平直接决定种猪性能及其利用效率,但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水平较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从管理学角度讲,组织模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建立既能保障体系各环节功能发挥,又能保证主体的经营利润,还适合于我国发展现状的组织模式,成为提升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运行水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为优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提供依据为研究目标,基于国家创新系统、战略联盟、协同论、交易成本和农户行为等理论,构建出逻辑框架,在查阅文献、走访专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厘清了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概念、类型、特征分析标准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4种核心组织模式的模式类型、运行方式、模式效应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运行系统。根据环节不同,可确定育种环节产学研合作模式、生猪联合育种模式、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和生猪良种扩散模式等4类为体系的核心组织模式;生猪育种环节的产学研模式是不同主体之间目标与利益互补长期协作的结果,促进发展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弥补我国生猪育种企业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生猪联合育种是企业长期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发展和优化不同的联合育种模式是提升育种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是产业链纵向主体之间协作逐渐紧密与利益逐步共享的结果,优化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有助于保证和提升生猪良种质量,促进发展纵向战略联盟模式是一个可考虑的重要路径;生猪良种扩散模式是相关主体组织化水平与交易成本比较的结果,优化生猪良种扩散模式有助于提高商品场户的生猪良种采纳程度。为优化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提升体系发展水平,应进一步鼓励发展多样化的生猪良种生产产学研合作模式;改进政府主导型联合育种,促进大企业联合育种模式形成;促进建立紧密的育繁环节纵向协作关系,优先发展纵向战略联盟模式;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种推广政策,发展"公司+农户"模式。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在于:尝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探讨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问题,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分析视角引入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中,梳理出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中的核心模式及其具体类型,从生猪良种创新、扩散和采纳3个环节的技术特征入手分析相关组织模式的运行方式和模式效应等问题,并利用一手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优化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结论和数据可为政府决策和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依据。

陈树和[3](2015)在《提高生猪出栏率的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猪的出栏率是衡量商品猪生产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笔者主要阐述了提高生猪出栏率的技术措施。

郭传甲[4](2010)在《积极推动养猪生产向新水平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养猪生产是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养猪生产在改革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生产水平显着提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养猪和猪肉生产大国,正在由分散型向集约型、由传统型向现代科技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为推动养猪生产的发展,应认真分析猪业市场波动和经营盈亏的原因,采取配套措施,予以全面治理。

刘建明,张海云,高树山[5](2007)在《提高肥育猪出栏率的主要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养猪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2007年显得更为突出,事实证明生猪生产不能放松。生猪生产的关键是育肥猪生产,在育肥猪的肥育生产中,如何争取用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较低、质量高的产品是每个生猪经营者都关心和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吴岘[6](2006)在《南方养猪特点及营养、饲料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周俐兵[7](2006)在《规模化猪场疾病防制综合策略实践与推广》文中指出与经济较发达的南方沿海省市相比,华北地区在养猪观念、猪场管理、疾病防制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加上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简陋的养猪厂房和设施,使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断奶仔猪腹泻问题、各阶段猪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猪只存活率很低,2004年华北地区规模化养猪场生猪死亡率平均达24%,部分猪场高达35%以上。应对猪病就是抗菌药物和解热镇痛药物被动治疗,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大北农集团华北事业部服务营销战略,制定出较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制方案,减少规模化猪场生猪发病和病死率。2004年底选择有代表性的密切接触的20个规模猪场,分成2组,各10个猪场,同一地区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猪场个数相等、规模大小相近,进行“规模化猪场综合性疾病防制技术”推广性试验和对照。观察综合性疾病防制技术应用后,规模化猪场生猪发病和病死亡情况、生产性能提高情况,以及该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到2005年底,经过1年推广性试验和对照,统计发现,对照组10个猪场母猪断奶后7日内(含第7天)发情配种率平均75.6%,试验组10个猪场母猪断奶后7日内(含第7天)发情配种率平均88.4%,比对照组提高12.8%,比试验前的2004年(77.6%)提高10.8%。对照组猪场母猪返情率平均为5.51%,试验组猪场母猪返情率平均为3.53%,比对照组降低1.98%,比试验前的2004年(5.21%)降低1.68%。对照组猪场年平均每头生产母猪产活仔20.57头,试验组猪场年平均每头生产母猪产活仔21.73头,比对照组增加1.16头,比试验前的2004年(20.70头)增加1.06头。对照组猪场哺乳仔猪死亡率平均为10.01%,试验组猪场哺乳仔猪死亡率平均为6.36%,比对照组降低3.65%,比试验前的2004年(9.75%)降低3.39%。对照组猪场保育和生长肥育猪死淘率平均为13.67%,试验组猪场保育和生长肥育猪死淘率平均为11.47%,比对照组降低2.2%,比试验前的2004年(13.71%)降低2.24%。对照组平均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上市活大猪16.1头,试验组平均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上市活大猪17.8头,比对照组增加1.7头,比试验前的2004年(16.5头)增加1.3头。对照组商品猪全程料重比平均为2.99:1,试验组商品猪全程料重比平均为2.77:1,比对照组降低0.22,比试验前的2004年(2.98:1)降低0.23。对照组平均每头商品猪药费27.4元,试验组平均每头商品猪药费27.5元,比对照组多0.1元,比试验前的2004年(27.1元)多0.4元。通过试验证明,规模化猪场采用综合性疾病防制技术,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合理使用疫苗,程序化在饲料或饮水中投放抗生素或化药,采用4+1驱虫模式,改善猪只生活环境等,能显着提高母猪繁殖性能,降低生猪发病和病死率,提高饲料报酬。

启珍[8](2005)在《提高商品生长肥育猪出栏率十项措施》文中认为提高生长肥育猪的出栏率,也就是提高猪的日增重和缩短肥育周期,用少量的饲料换取较多的猪肉。要实现上述目的,笔者结合近年来养猪实践,对提高猪的出栏率,特总结出如下十项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从而加快了生长肥育猪的出栏率。

孙耀华[9](2005)在《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十五项举措》文中指出提高肥育猪出栏率,也就是提高猪的日增长速度和缩短肥育期,用少量的饲料换取较多的猪肉,提高生猪生产性能,获得养猪高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养猪生产实践,对提高猪的出栏率,特总结出如下十五项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现将其简述如下,仅供养猪户参考选用。1、利用杂交优势。杂种猪具有好喂养,生长快,抗病力强,育肥周期短等特长。目前大量的科学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二元杂交猪,可比纯种猪提高日增重15%-20%;三元杂交猪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国内多采用长白与大约克下的杂交母猪,再与杜洛克、皮特兰或汉普夏的公猪交配,从而获得最佳的三元杂交组合,所产的仔猪作商品猪肥育最为理想。

陈安国[10](2005)在《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设计原理及应用技术参数研究》文中指出饲喂设备传统、方式落后所致的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是我国当前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为了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重点进行了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设计与试制、仔猪应用干湿饲喂器的促长节料效果及其机理研究(试验Ⅰ、试验Ⅱ)、仔猪应用干湿饲喂器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试验Ⅲ)、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的效果及促长节料的机理研究(试验Ⅳ、试验Ⅴ)和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试验Ⅵ),以及干湿饲喂器的生产与应用效益的分析。 试验Ⅰ、试验Ⅱ(均为120头,分两组,各3个重复)和试验Ⅲ(600头,分5组,各3个重复)分别以杜大长三元杂交28+1日龄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干湿饲喂器与水泥料槽、应用干湿饲喂器时采用不同饲料类型、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了消化试验和血清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探讨干湿饲喂器的节料促生长机理和初步确定断奶仔猪应用干湿饲喂器条件下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饲粮能量蛋白水平。 试验Ⅳ(168头,分两组,各4个重复)和试验Ⅴ(432头,分为两个组,各4个重复)和试验Ⅵ(560头,分为5组,4个重复)分别以体重20kg左右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干湿饲喂器与水泥料槽、干湿饲喂器与水泥板料槽以及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同时通过消化试验、屠宰试验和血清、肌肉等组织的生化指标测定及行为学观察等,以探讨干湿饲喂器的节料促生长机理,并初步确定杜大长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条件下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 在试验Ⅰ和Ⅲ饲养试验结束前,按酸不溶灰分法(AIA)分别收集粪便、制样,测定干物质和蛋白表观消化率。试验Ⅰ、Ⅱ和试验Ⅲ结束时对仔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制血清,测定生理生化指标。 试验Ⅳ、Ⅴ、Ⅵ的饲养试验在20-35Kg和60-90Kg阶段结束前,按酸不溶灰分法(AIA)分别收集粪便、制样,测定总能和蛋白表观消化率。试验Ⅳ、Ⅵ分别在20-35Kg阶段结束时采前腔静脉血液和在60-90Kg阶段结束屠宰放血时收集血液,制血清,测定生理生化指标。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组挑选6头体重相近的肥育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试验和肉质等指标测定。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设计并试制出了猪料水集成式饲喂器(专利号:ZL00268461.6)。 (2) 应用干湿饲喂器能显着提高28-70日龄保育期仔猪和20-90kg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与水泥料槽饲喂相比,应用干湿饲喂器组在28-70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提高12.5%(P<0.01),平均日采食量(ADFI)提高6.4%(P<0.05),料重比(F/G)下降5.64%(P<0.01);在20-90kg全期,ADG提高9.7%(P<0.01),ADFI提高4.6%(P<0.05),F/G下降8.4%(P<0.01);与水泥板干式料槽喂颗粒料相比,在20-90kg全期,ADG和ADFI两者基本一致,但干湿饲喂器组F/G低6.4%(P<0.05)。28-70日龄保育期仔猪用干湿饲喂器饲喂粉料可获得与颗粒料相似的效果。 (3) 应用干湿饲喂器能显着提高仔猪、生长肥育猪饲粮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与水泥料槽组相比,在28-70日龄阶段,干湿饲喂器组仔猪的饲粮干物质(DM)和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

二、提高商品生长肥育猪出栏率十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商品生长肥育猪出栏率十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提高猪的出栏率(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优良
    1.1 地方优良品种
        1.1.1 太湖猪。
        1.1.2 荣昌猪。
        1.1.3 金华猪。
        1.1.4 东北民猪。
    1.2 国外引进优良品种
        1.2.1 长白猪。
        1.2.2 大白猪。
        1.2.3 大白猪。
    1.3 杂交改良品种
2 养殖环境
3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
    3.1 饲料搭配要合理
    3.2 科学地管理
4 饲养密度合理
5 做好消毒工作

(2)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案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
    2.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2 协同学理论
    2.3 战略联盟理论
    2.4 交易成本理论
    2.5 农户行为理论
    2.6 本研究的逻辑框架
第三章 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理论分析
    3.1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概念
    3.2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机理
    3.3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概念、类型和特征分析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主要问题
    4.1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历程
    4.2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现状
    4.3 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猪育种环节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5.1 生猪良种生产活动的技术特征
    5.2 生猪育种环节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类型
    5.3 生猪育种环节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应
    5.4 种猪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猪联合育种模式分析
    6.1 生猪联合育种的概念和技术路径
    6.2 生猪联合育种模式的类型
    6.3 生猪联合育种模式的效应
    6.4 政府主导型生猪联合育种的演进机制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生猪良种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分析
    7.1 生猪良种质量形成过程和技术特征
    7.2 生猪良种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对比分析
    7.3 优化生猪良种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的路径探讨
    7.4 纵向战略联盟模式中的利益分配
    7.5 纵向战略联盟模式中的合作伙伴选择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生猪良种扩散模式分析
    8.1 生猪良种使用的技术特征
    8.2 我国商品场户采纳生猪良种的障碍
    8.3 一个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
    8.4 生猪良种扩散模式对比分析
    8.5 生猪良种扩散模式效应的实证检验
    8.6 商品场户参与生产合同模式的意愿分析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协调度的计算过程
    附录2: 政府主导型生猪联合育种演化博弈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附录3: 商品场户用种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4: 种猪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5: 相关部门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7)规模化猪场疾病防制综合策略实践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1. 传染病是规模化猪场的主要危害
    2. 寄生虫病严重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
    3. 生产管理不善性病因
    4. 饲料品质和营养免疫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5. 现代养猪新技术宣传和应用脱离实际
    6. 规模化猪场猪病防制综合策略
    参考文献
研究内容
    规模化猪场综合性疾病防制技术实施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设计原理及应用技术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采食行为与饲料浪费
        1.1.2 饲喂方式与猪的生产性能
        1.1.2 饲喂设施(或饲喂设备)与饲料浪费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猪饲喂器的发展简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饲槽阶段
        1.3.2 自助式饲喂器阶段
        1.3.3 机械化全自动饲喂系统
        1.3.4 电子饲喂系统
        1.3.5 干湿饲喂器的研究动态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1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研制
        1.4.2 仔猪、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的效果及促长节料机理的研究
        1.4.3 仔猪、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适宜的能量蛋白水平的研究
    1.5 研究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课题的特色
        1.5.2 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设计与试制
    2.1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设计目标
    2.2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设计原理与思路
        2.2.1 猪用干湿饲喂器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考虑的要点
        2.2.2 干湿饲喂器的模型
        2.2.3 猪干湿饲喂器的特点
    2.3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试制与生产
        2.3.1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要求
        2.3.2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试制与生产
第三章 仔猪应用干湿饲喂器的促长节料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3.2.1 研究的目的
        3.2.2 研究的内容
    3.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方法
    3.4 试验结果
        3.4.1 生产性能
        3.4.2 表观消化率
        3.4.3 血清生化指标
        3.4.4 血清激素指标
    3.5 讨论
        3.5.1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5.2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断奶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3.5.3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
        3.5.4 应用干湿饲喂器采用不同饲料类型对断奶仔猪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仔猪应用干湿饲喂器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4.1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4.1.1 研究的目的
        4.1.2 研究的内容
    4.2 研究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试验数据处理
    4.3 试验结果
        4.3.1 生产性能
        4.3.2 血清生化指标
        4.3.3 血清激素指标
    4.4 讨论
        4.4.1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4.2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断奶仔猪营养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的促长节料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设计与分期
        5.2.3 试验方法
        5.2.4 猪采食行为的观察
        5.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5.3 试验结果
        5.3.1 干湿饲喂器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5.3.2 干湿饲喂器对生长肥育猪饲粮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5.3.3 干湿饲喂器对生长肥育猪胴体性状及背最长肌肉质的影响
        5.3.4 干湿饲喂器对生长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及激素指标的影响
        5.3.5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试验猪十二指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5.3.6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猪的采食行为影响的观察结果
    5.4 结果讨论
        5.4.1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5.4.2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生长肥育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5.4.3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肥育猪胴体性状及背最长肌肉质的影响
        5.4.4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生长肥育猪营养物质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
        5.4.5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猪的采食行为的影响
        5.4.6 干湿饲喂器的节料促生长的机理探讨
    5.5 小结
第六章 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适宜的营养水平的研究
    6.1 引言
    6.2 研究材料和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2.3 试验数据处理
    6.3 试验结果
        6.3.1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6.3.2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猪饲粮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6.3.3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肥育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6.3.4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肥育猪背最长肌肉质的影响
        6.3.5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生长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3.6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生长猪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6.3.7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试验猪十二指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6.4 讨论
        6.4.1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6.4.2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肥育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6.4.3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生长肥育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6.4.4 应用干湿饲喂器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营养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
    6.5 结论
第七章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分析
    7.1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生产效益
    7.2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应用效益
        7.2.1 保育期仔猪应用干湿饲喂器的经济效益分析
        7.2.2 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的经济效益分析
    7.3 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分析
        7.3.1 社会效益
        7.3.2 环保效益
    7.4 结论
第八章 研究结果与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果
        8.1.1 设计与试制了适于我国现阶段应用的猪用干湿饲喂器
        8.1.2 仔猪应用干湿饲喂器的促长节料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8.1.3 仔猪应用干湿饲喂器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8.1.4 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的效果及促长节料的机理研究
        8.1.5 生长肥育猪应用干湿饲喂器适宜的营养水平研究
        8.1.6 猪用干湿饲喂器生产及应用的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
    8.2 展望
        8.2.1 干湿饲喂器的节水效果
        8.2.2 干湿饲喂器减少粉尘和呼吸道疾病的探讨
        8.2.3 干湿饲喂器适宜的饲喂头数的研究
        8.2.4 不同类型的干湿饲喂器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提高商品生长肥育猪出栏率十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提高猪的出栏率[J]. 英英.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1(02)
  • [2]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研究[D]. 季柯辛.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 [3]提高生猪出栏率的技术措施[J]. 陈树和. 当代畜牧, 2015(35)
  • [4]积极推动养猪生产向新水平发展[A]. 郭传甲. 养猪三十年记——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文集(1978-2007), 2010
  • [5]提高肥育猪出栏率的主要措施[J]. 刘建明,张海云,高树山. 中国猪业, 2007(09)
  • [6]南方养猪特点及营养、饲料策略[J]. 吴岘. 畜禽业, 2006(05)
  • [7]规模化猪场疾病防制综合策略实践与推广[D]. 周俐兵.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6)
  • [8]提高商品生长肥育猪出栏率十项措施[J]. 启珍. 农民致富之友, 2005(08)
  • [9]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十五项举措[J]. 孙耀华. 湖南饲料, 2005(04)
  • [10]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设计原理及应用技术参数研究[D]. 陈安国. 浙江大学, 2005(06)

标签:;  ;  ;  ;  

提高商品育肥猪出栏率的十项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