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

浅谈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

一、浅论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石琳[1](2017)在《《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中药药物警戒理论是指导中药安全用药的原则和规范。近20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药物警戒的内涵和理论体系被逐渐梳理凝练。与西方药物警戒思想相比中药药物警戒具有鲜明的特点。中药药物警戒思想源于历代中医药学家临床实践和用药经验的总结,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安全用药思想一脉相传,具有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底蕴,承袭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中药临床使用的全过程。中药药物警戒的思想广泛存在于大量中医古代文献之中,因此中药药物警戒的研究必须重视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挖掘。二、研究目的《本草纲目》是一部集大成的本草着作。它全面总结了 16世纪以前我国中药学成就,对中药理论以及药物的来源鉴别、采集炮制、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和禁忌等内容进行了完备、详尽而准确的记载。《本草纲目》中保存了大量明代以前的中医药文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药药物警戒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截至目前国内外对《本草纲目》的研究包罗万象,十分丰富,但从中药药物警戒的角度对《本草纲目》的研究还是一项空白。因而研究《本草纲目》的药物警戒思想具有创新性并必将对中药药物警戒研究产生深远影响。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本草纲目>(金陵本)新校注》作为研究版本。从识毒、防毒、用毒、解毒的角度研究了《本草纲目》的药物警戒思想,整理获得了大量关于中药药物警戒的文献资料,并构建形成了《本草纲目》完整的药物警戒思想体系。本研究用到了 4种研究方法。第一个是文献综述法,从“本草纲目”、“数据挖掘”和“中药药物警戒”3个角度进行研究现状分析,查阅文献资料万余篇,进一步明确了立项依据,选定了研究方法。第二个是传统文献法,历时8个多月,对《本草纲目》190余万字文献内容进分类整理,按照识毒-防毒-用毒-解毒四个方面归纳出其药物警戒思想体系。第三个是数据挖掘法,选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法对药物的性、味、毒性、禁忌反恶关系等进行分析,找寻内在联系和规律。第四个是内容分析法,将原本用于情报分析的方法用于中医药古代文献研究,对5000余条李时珍评述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定量分析李时珍对《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的贡献,探索《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源流。四、研究结果1、全面展现了《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的内涵。在识毒方面,重视药物的毒性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防毒警戒方面,《本草纲目》极其重视药物的种源和真伪鉴别,全书所载药物的84%均详细记录了药物出产、形状和采收;丰富了药物炮制的方法和理论,强调通过炮制加工实现药物的减毒增效;注重不良反应记录,《本草纲目》记载了大量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其中很多还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救方法。《本草纲目》用毒警戒思想内容丰富,蕴含在大量方药使用记录之中,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注重配伍和饮食禁忌,提倡理性用毒中病即止,重视煎煮法和剂型的选择,强调因人制宜和遵循四时用药法则。《本草纲目》记载的大量中毒解救的方法是解毒警戒思想的直接体现,《本草纲目》中首次提出了“以毒攻毒”的概念,并从振奋脾胃之气的角度阐释药物解毒作用。2、从防毒、用毒角度阐释药物警戒内涵,提出对临床安全用药的指导。本研究重点对有关药物防毒警戒和用毒警戒的内容进行阐释,全面梳理了《本草纲目》中药物的来源与辨伪、产地与采收、加工与炮制、妊娠禁忌及解毒等内容,并按照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的定义筛选分析书中所载不良反应记录。总结形成了《本草纲目》集解信息统计分析表、修治统计分析表、修治信息内容表、不良反应记录统计分析表、妊娠禁忌药物一览表、解毒药物一览表,以期对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和指导。研究发现《本草纲目》对药性认识的特点:认为药性的核心要素是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归经和升降浮沉不属于药物本身的属性,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发生改变。因此,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了药物性味与药物毒性,以及性味与药物之间产生禁、忌、反、恶等负向性作用的关联性,并得出:辛味与毒性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苦寒的药物容易与其它药物产生配伍禁忌等负向性作用;有毒无毒与是否容易和其它药物发生配伍禁忌等负向性作用之间没有相关性的三条规律。这一结果在临床药物配伍使用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3、探讨了《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的源流。《本草纲目》是一部集明代之前本草成就之大成的着作。收录了自陶弘景以下至李时珍时期一千多种文献资料,与李时珍一生医学实践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升华相结合,共同成就了这部蜚声海内外几百年而依旧熠熠生辉的恢弘巨着。由此可知,《本草纲目》的药物警戒思想不仅源于一世、一家,这里既有对历代医家学术思想的继承,又有李时珍的发挥。本研从药物种类、药学理论和炮制方法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李时珍对历代医家思想的继承,并运用现代文献学内容分析法的方法对《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评述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他对药物警戒思想的发挥。五、研究结论《本草纲目》是我国中医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集大成的本草着作,全面总结了明代以前中药学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十六世纪的“百科全书”。自其诞生的420多年以来,为历代医药学家所推崇并加以研究,但是关于它的研究更多是集中在对其所载药物功效主治等本身的认识。通过本研究我们认识到,《本草纲目》之中同时蕴含了丰富的中药药物警戒的思想并对中药的临床安全使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了传统文献学方法、内容分析法和现代统计学数据挖掘技术,按照识毒、防毒、用毒、解毒四个维度建立药物警戒相关信息数据库,从中药药物警戒的角度对《本草纲目》进行文献研究,总结出《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体系,归纳具体警戒内容,探讨其思想源流,为中药药物警戒研究开辟新的思路,为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李福[2](2021)在《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运用规律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兰茂《医门揽要》《滇南本草》中的补益方药,充分利用中医辨证补虚的思想,深入挖掘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药性规律、配伍规律、类方运用等内在规律以及融合药食两用补虚的思想,结合社会补益思想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对兰茂辨治虚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研究,探究虚证治疗的新思路,为临床诊治虚证提供更好的指导,也丰富“滇南医学”的内涵,对于进一步挖掘整理云南民族医药资源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挖掘研究方法相结合,梳理虚证论治的学术源流,及现代学者对于兰茂补益学术思想的研究,将《医门揽要》中的补益方药及《滇南本草》中的补益药物、药食两用补益药物录入Microsoft 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统计,《医门揽要》统计数据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运用数据挖掘功能对用药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统计分析;《滇南本草》统计数据需运用Excel表格进行归类分析,进而全面总结兰茂辨治虚证的用药特点。结果:统计《医门揽要》中辨治虚证的方药(又称为补益方药)纳入研究范围补益方剂共165首,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为肾气丸类方49次(肾气丸35次,济生肾气丸14次),位居第一,都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对165首方剂共1545味药物四气频次统计,性温的药物出现784次(50.74%),位居第一;对补益药物五味频次统计,味甘的药物出现962次(62.26%),位居第一;对补益药物的功效频次的统计,发现具有健脾功效的药物频次为126次(8.15%),位居第一;对补益药物配伍频次统计,人参、白术同现频次58次(置信度0.87.支持度0.39),位居第一。通过对《滇南本草》补益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在《滇南本草》506味药物中明确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多达235味,占全书的46.44%。补益药物主要分为补益气血阴阳、补益五脏药、补益养生药、补脾胃药、补五劳六极七伤药、妇人病补益药等。按四气五味划分,补益药物四气频次依次为温性药物84次(35.74%),位居第一;补益药物五味中甘味药物147次(62.55%);出现频次最多;《滇南本草》中纳入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研究范围共128味;其中药食两用补益药物四气频次中平性药物出现49次(38.28%),位居第一,温性药物出现46次(35.94%),位居第二,平性药物与温性药物出现频次接近;补益药物五味中甘味药物出现的频次为104次(81.25%),位居第一。结论:1.兰茂在虚证的病因病机上,认为饮食失调、酒色房劳、邪正斗争、失治误治、五劳六极七伤均可致虚,注重阐述脾肾、气血阴阳亏虚在虚证发病中的影响;诊断上重视望色切脉辨治虚证。2.兰茂在虚证的治疗上注重“三因制宜”补虚;辨证补虚:针对邪盛为主兼正虚,主张祛邪为主,兼以扶正;针对正气亏虚为主兼感邪,主张扶正为主,兼以祛邪的不同治则。以气血为本,强调“见血休治血,气足血自安”,重视“调补”;以阴阳为纲,重视脾肾,平调五脏;补益脾胃重在合治。3.兰茂补虚药物药性以甘、温为首,功效多以健脾为特色,组方用药以培补正气为重点,重视药食两用补虚,提倡补益养生。通过对兰茂辨治虚证的经验及用药特点的总结,丰富兰茂学术思想体系,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虚证的认识,并将兰茂辨治虚证的经验运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李钰[3](2021)在《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及方药运用的传承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刘渡舟教授是中医伤寒大家,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经方理论和临床运用的研究中。刘老临床治病擅长使用柴胡剂,在肝胆病的辨治上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王庆国教授和张雪亮教授是同一时期拜读于刘老门下的弟子,二人传承了刘老调肝法学术思想的精髓,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临证诊疗经验。基于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地总结刘老和两位弟子调肝法的学术思想,挖掘临床调肝治肝的组方规律,探讨各自的调肝遣方用药特点。通过研究可以量化地分析调肝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老中医刘渡舟教授调肝的宝贵学术经验,为临床医师调肝治肝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师徒之间的学术传承研究,和两位弟子之间的学术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在师徒传承过程中的规律和痕迹。通过探索在相同的学术传承挖掘环境中弟子对于师承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获得对中医学术传承方式和中医学子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启发。研究方法在刘渡舟教授和两位弟子的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中,主要是对于文献资料的研究。收集整理刘老和弟子关于调肝治肝的学术着作、文章、访谈,以及学生、其他弟子发表报道刘老及两位弟子调肝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期刊文章,对其中能反应调肝法学术思想的内容进行整理、评价、研究。在对刘渡舟教授两位弟子的调肝方药组方规律研究中,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两位弟子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时间段内的门诊病例,按照筛选标准提取调肝处方,形成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纳入数据库中的调肝方进行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的发掘,提取基本方,分析用药频次。基于关联规则、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发现方剂的组方规律和高频数的药物组合,并发掘新方。将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获得的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别将刘老与两位弟子的调肝法进行对比,发现传承痕迹和师承发展变化;对两位弟子的组方用药规律数据进行横向比较,观察同一师承环境下学术传承的相同点与差异性,结合学术经历、工作环境等背景对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研究成果刘渡舟教授对于调肝治肝论着颇丰,对于肝病的辨证分型,以气和血作为基本纲领,重视肝郁的病机,使用调肝方药时重视疏泄。刘老擅长使用经方柴胡剂,如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在柴胡汤类方基础上创制了针对肝经湿热内盛的柴胡解毒汤和血瘀气滞的柴胡活络汤等诸多治肝新方,并依据病邪轻重和病机演变灵活创制了衍生方。王庆国教授十分重视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善用经方调肝尤其是柴胡汤类方,临床将经方加减变化或合方应用都得心应手,总结出具有调理气机、软坚散结功效的调肝经验药对。张雪亮教授提出“少阳病机重于郁”的看法,重视对患者的情志调节,调肝擅长使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化肝煎等方剂,不拘经方时方,灵活化裁。在王庆国教授调肝方药组方规律研究中,收录调肝处方201首,高频使用药物有柴胡、黄芩、白芍、炙甘草、法半夏;在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对有“黄芩,柴胡”、“柴胡,白芍”、“柴胡,炙甘草”、“法半夏,柴胡”、“黄芩,炙甘草”,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最高的是“黄芩,桂枝→柴胡”,置信度为1;在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分析中,当设置药物组合之间的相关度为4、惩罚度为2时,演化出含有两味药的药物组合202个,三味药的药物组合23个;在这些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分析,提取到含有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7个;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中,得到全新的独立处方8个。在张雪亮教授调肝方药组方规律研究中,收录调肝处方204首,高频使用药物有柴胡、陈皮、白芍、郁金、浙贝母;在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对有“陈皮,白芍”、“陈皮,柴胡”、“白芍,柴胡”、“黄芩,柴胡”、“合欢皮,远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最高的是“远志,茯神→合欢皮”,置信度为0.981;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分析中,当设置药物之间的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4时,演化出含有两味药的药物组合122个,三味药的药物组合49个,四味药的药物组合28个,五味药的药物组合1个以及六味药的药物组合1个;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组合得到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8个;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中,得出8个新处方。对刘渡舟教授的两位弟子学术传承的对比研究表明,二人共同传承了刘老“气机论”学术思想,重视肝脏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以“气机郁滞”作为肝之为病的主要病机,调肝多以和解为法,善用经方尤其是柴胡汤类方;二人的调肝法学术经验中也有刘老“方证相对论”和“古今接轨论”的学术思想的传承痕迹。两位弟子在临诊时应用调肝法治疗疾病的种类不同,王庆国教授门诊的肝病患者占比较多,且患者群体偏于中老年;张雪亮教授门诊上使用调肝法则多是针对结节类疾病和胆囊息肉以及杂病,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分散。两位弟子的师承经历不尽相同,王庆国教授的跟师时间长达二十年,作为刘老的学术传承研究负责人,在学术思想传承上更加深入和全面;张雪亮教授的跟师时间相对较短,在后续工作过程中另有师承,但与刘老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学术往来。基于师承时间的差异和工作环境带来的影响,王庆国教授在调肝方药的使用上更加重视对于经方尤其是柴胡剂的使用,在方药选择上更注重补益气血;张雪亮教授则经方与时方灵活遣用,所选用的药物则更偏重于疏泄。结论及意义“主疏泄”和“主藏血”是肝脏的重要生理功能,“肝气郁滞”是肝之为病的基本病机,肝郁日久容易化火、生湿、瘀血等。刘渡舟教授调治肝病辨证分型以气血为纲,重视肝郁的病机,使用调肝方药重视疏泄。刘老临床调肝治肝承伤寒之学,上溯岐黄,下逮诸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肝学术思想。王庆国教授和张雪亮教授在传承刘老调肝学术思想上有相似之处,亦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创新与发挥。相同的学术传承环境可以影响中医弟子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诊疗理法方药的运用,后天的自学经历、工作环境、临诊经验积累都会对中医师的诊疗思维和学术思想产生影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对师徒之间的纵向学术传承进行了比较,也对同一时期相同传承环境下的同门弟子进行了横向比较。通过师承的差异得到启发,不仅要重视中医传承工作中学院教育的关键作用,也要认识到继续教育、工作平台和自身经验积累对于中医学子成长的重要性。

张延丞[4](2021)在《《黄帝内经》养神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来源蕴含了丰富的养神内容,其中的养神思想既是养生概念的重要组成也影响了情志疾病的治疗,对神和养神内容的考察认识不但为充实中医基础理论提供动力也为守正创新发展启示方向。以往对于《黄帝内经》之神与养神的研究多倾向于中医养生治未病方面及理论框架研究方面,而对理论如何应用的问题往往有所忽略。故以《黄帝内经》养神理论的解读为主线,并将应用研究落地于某一类当前热门的情志心理疾病一即以抑郁症为切入点,对于理解《黄帝内经》养神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研究目的1明确《黄帝内经》养神理论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及其思维方式,探讨神的涵义和养神的具体方法,考察和论述神和养神的特征,从而深化其内涵。2从《黄帝内经》梳理出养神理念的整体脉络,对其方法特征进行解析,并梳理出神志病症的病因病机,为更深入地考察《黄帝内经》养神理念,提供基础研究材料。3提出以《黄帝内经》“养神”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应用研究方向,并以抑郁症为例,分析《黄帝内经》神、养神及其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对选定的实验者进行应用研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4全面系统地把握《黄帝内经》养神理论的内容,推动中医学和养神体系的发展,引导情志类疾病患者关注自身的精神心理健康,为当代情志心理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具契合性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构建完整的中医临床体系注入活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收集,围绕养神理论进行文献研究,从中医古籍着述本身,梳理出其养神思想的整体脉络,剖析其思维特点。从《黄帝内经》之“神”的含义和分类为起点,探讨神与健康的关系,结合具体的养神方法,并以抑郁症为例,从《黄帝内经》养神角度进行应用方面的探讨和认识。2多学科交叉研究在综合中医学、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基础上对神、养神关系与应用方面进行探讨。将西方医学和西方心理学中对健康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相关理论的认识与《黄帝内经》养神理论进行交叉对比。提出《黄帝内经》养神理念的现代应用创新之处。通过应用结果来挖掘讨论《黄帝内经》养神理论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如何推广应用。3应用实验研究应用文化学的问卷调查法对实验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他们的生活方式,并进行时长18周的分组应用实验,统计资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将5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等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黄帝内经》养神生活方式以及团体心理疗法来治疗,对照组采用团体心理疗法治疗,变量为养神生活方式。把HAMD和SDS指数的变化作为疗效指标,在第6周、第12周、第18周使用统计学方法测量数据差异。研究结果1《黄帝内经》养神理论内涵丰富,“神”的内涵分类包括:自然运动规律变化、生命力主宰、生命力外延、情感活动及其它。神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神不使、不足可导致疾病不愈。人体之神的状态是决定影响身体健康的深层决定因素,不同的情志刺激都可导致脏腑活动失常而引发疾病,只有五脏功能运作正常,化生气血津液充足,形神得以充养,才能保持健康。2《黄帝内经》“养神”的方法形式多样,具体可概括为,药物针灸、情志梳理、顺时调神、饮食睡眠、祝由、导引静坐等。其总原则即强调恬惔虚无,精神内守,顺应自然,不妄作劳,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守神内敛,不使其外耗为准,如此方能起到全“神”防病效果。《黄帝内经》养神的价值体现为调控情志、养生防病、神形合一与人生超越。3《黄帝内经》养神方法的实践应用重视顺应自然四季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调和情志并辅以动静结合。《黄帝内经》养神方法被赋予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含义。本研究将《黄帝内经》养神应用部分设定为以抑郁症患者为例的养神生活方式治疗,制定了以饮食、睡眠、运动和情志来调整他们的生活方式来观察是否对其康复有关联的设计。抑郁症的患病与《黄帝内经》论及的五神脏有直接关系,任何一脏所藏之神受损均会引发抑郁症状出现,其康复治疗也可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达到目的。4应用研究结果显示,第18周时治疗组显示出92%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的60%。治疗组最初的HAMD平均值(25.12)经过18周的治疗后降为(6.84),已接近恢复正常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治疗组和正常组的分值差异也逐渐缩小。结果表明《黄帝内经》养神理论指导的生活方式在改善抑郁证的疗效中具有明显优势,对于今后情志类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论《黄帝内经》养神理论内涵丰富且具有实用价值。养神的具体方法强调人要顺应自然规律来生活,启示我们调神可以保养生命,良好的精神状态能为人提供抵御内外邪的保护。这些特征无疑反映了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黄帝内经》养神理论和应用与抑郁症的发病和康复密切关联,养神生活方式的应用研究结果证明了以抑郁症为例的疗效是可靠且显着的。本研究通过对《黄帝内经》养神理论和应用一以抑郁症为例的解析,结合已有文献研究研究成果,从学科交叉、应用实践的视角进行了探讨,为以《黄帝内经》养神指导下情志、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探索材料,进一步探寻了养神的现代价值。以上结果为今后系统研究《黄帝内经》养神生活方式治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黄帝内经》养神理论已日臻完善但在应用方面仍需探索,今后应关注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推广。

蔡永鑫[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籍中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中药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探析古籍中中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更多文献资料的依据。材料与方法:查阅目前中医内科学及中医外科学等相关的教材、专着以及文献中有关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文献记载,选出如下关键词“突眼”、“鹘眼凝睛”、“鱼睛不夜”、“状如鱼胞”、“神目自胀”、“目珠突出”等,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对关键词进行古籍文献检索。检索到的文献按照病因、病机,病名,治法、治则,方药等进行分类,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筛选,在所建立的数据库中进行频数频率的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在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时应用统计软件SPSS24.0,在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得出药物间配伍规律。结果:1.频数、频率分析:根据纳入标准及排出标准对所收集古代医藉文献中的方剂进行统计和筛选,在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教材、医学专着以及医学文献所收集的中国古代的63本医籍中,共筛选出古籍中历代治疗“突眼”的方剂80首,排除重复共录得方剂60首,其中所使用的药物品种共117种,其药物的类别共16类,药物使用的总频数为464次。其中大黄、防风、栀子、当归、黄芩、甘草、黄连、川芎、羌活、赤芍药为使用频率排在前10味的中药。在药物归经方面,归肺经、归肝经、归心经的药物位列前三位。在药物四气分类方面: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的用药频次位列前三位。在药物五味分类方面,苦味药、甘味药、辛味药物的用药频次位列前三位。在药物分类方面,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的用药频次位列前三位。2.关联规则分析:对117味中药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80,一共产生34条规则。两味药的组合、三味药的组合及四味的药组合中,常见的组合分别为甘草+防风药组、甘草+防风+羌活药组及川芎+甘草+防风+羌活药组。3.聚类分析:对117味药物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得出3组聚类方。分别为第一组:薄荷、赤芍、玄参、菊花、荆芥、柴胡、木贼、细辛;第二组:甘草、羌活、防风、川芎;第三组:大黄、栀子。结论:1.古代医籍中医家在使用方剂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时多以清热类药物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解表类药物、补益类药物,以求标本兼治。其中所使用的药物归经大多归肺经、肝经、心经;其中五味中甘味类药物、辛味类药物与苦味类药物的使用较多,药物的四气多以寒性药物、温性药物、平性药物为主。2.大黄、防风、栀子、当归、黄芩、甘草、黄连、川芎、羌活、赤芍药是古代医籍中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核心用药。

李夏[6](2021)在《基于内质网自噬研究痛泻要方对IBS-D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包括腹部不适并伴随与之相关的大便性状或频率的改变。IBS影响着全球4-10%的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IBS症状会反复发作和缓解,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IBS的发病在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和年轻成年女性中比普通人群更常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是 IBS 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多样,目前也没有具体定论。生物-心理-社会概念认为,这种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的产物,并在肠道生理病理相互作用的多个层面上发生改变。胃肠道动力异常,脑-肠神经系统调控功能异常,内脏超敏反应,肠道的感染与炎症反应,心理情绪改变,肠道微生态变化,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等因素与之密切相关。肠道黏膜屏障损伤、肠道通透性增加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各种病原体及毒素通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与内脏高敏感亦会相互作用,从而出现一系列腹痛、腹泻症状。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是哺乳动物细胞内非常重要的细胞器之一,是新生跨膜蛋白和分泌蛋白脂质生物合成和折叠的关键部位。在多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下,可引起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中积累,进一步引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反应,当ERS持续进行,未折叠及错误折叠蛋白过度堆积,细胞就会启动凋亡途径,影响肠道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及其分泌功能,引起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肠黏膜屏障损伤。ER自噬在ER稳态中发挥了作用,ER自噬可能通过缓解ERS所带来的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对肠黏膜屏障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以内质网应激与自噬为切入点,研究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机制,可以为治疗IBS-D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根据IBS-D的主要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腹痛”“泄泻”的范畴,其临床中最常见的证型为肝郁脾虚证,而痛泻要方作为临床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经典名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那么,痛泻要方缓解IBS-D症状的机制是什么,是否通过调控内质网自噬与应激来发挥作用,从而影响肠道黏膜屏障,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研究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明确血清中黏膜屏障损伤生物标记物及内质网应激标记蛋白GRP78在IBS-D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痛泻要方对血清中生物标记物的干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探索性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方法。患者予痛泻要方颗粒1袋/次,2次/日,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停药4周后随访。以IBS-SSS量表、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SF-36量表、功能性胃肠病PRO量表、中医症状积分量表作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收集服药前(baseline)、服药后(week4)患者的血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zonulin、I-FABP、DAO、IL-6、IL-8、IL-10、TNF-α的含量水平;通过收集IBS-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肠道黏膜组织,使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变化;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的表达。研究结果IBS-SSS 量表:基线(baseline)、服药中(week2)、服药后(week4)、随访期(week8)的IBS-SSS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Bristol 量表:基线(baseline)、服药中(week2)、服药后(week4)、随访期(week8)的Bristol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36 量表:基线(baseline)、服药中(week2)、服药后(week4)、随访期(week8)的SF-36量表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这7个维度的分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疼痛(BP)和社会功能(SF)分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胃肠病PRO量表:基线(baseline)、服药中(week2)、服药后(week4)、随访期(week8)的功能性胃肠病PRO量表消化不良、全身状况、排便、心理、社会功能这5个维度的分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维度分值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基线(baseline)、服药中(week2)、服药后(week4)、随访期(week8)的中医症状积分在少腹拘急、体倦乏力、神疲懒言、自汗、头身肢体困倦的分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症状的分值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健康人结肠黏膜结构完整,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腺体结构排列规则整齐,未见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溃疡。IBS-D患者结肠黏膜结构欠完整,黏膜增厚,腺体增生,黏膜下层血管扩张。血清Elisa检测:服药后(week4),与基线(baseline)相比,患者血清zonulin、I-FABP、DAO、IL-6、IL-8、TNF-α表达水平降低(P<0.001),IL-10表达水平上升(P<0.001);但服药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zonulin、I-FABP、DAO、IL-6、IL-8、TNF-α、IL-10表达水平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组GRP78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结论1.痛泻要方在改善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腹痛、腹胀程度及频率,粪便性状、生活质量及精神情绪等各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改善中医症状少腹拘急、体倦乏力、神疲懒言、自汗、头身肢体困倦、脘胁胀痛、情绪抑郁或急躁、失眠、嗳气、食少纳呆、脘腹痞闷、畏寒肢冷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2.IBS-D患者肠道组织中出现病理学改变,肠黏膜结构欠完整,黏膜增厚,腺体增生,黏膜下层血管扩张。血清中肠道通透性相关蛋白zonulin、I-FABP、DAO表达水平增加,肠道通透性增加。血清中IL-6、IL-8、TNF-α表达水平升高、IL-10的表达水平降低,表明肠道组织中存在低度炎症,紧密连接损伤的情况。痛泻要方干预后可以改善上述情况。3.IBS-D患者肠道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表达升高,说明IBS-D患者肠道组织中持续发生内质网应激现象。第二部分在体实验研究研究目的明确痛泻要方对IBS-D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以内质网应激、内质网自噬为切入点,探讨痛泻要方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及肠道通透性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新生大鼠母子分离法(neo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NMS)+4%醋酸灌肠+慢性不可预知心理应激法的造模方法建立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使用痛泻要方干预14天,以一般情况、体重、粪便含水量、腹壁回撤反射实验(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进食量、抓力、糖水偏嗜实验、尿D-木糖含量、病理组织表现为观察指标,对模型建立及中药疗效进行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GRP78的表达;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结肠上皮细胞中内质网与自噬小体的位置与数量;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自噬小体与内质网共定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各蛋白GRP78、Claudin-4、Occludin、LC3、p62、Beclinl、E-caderhin 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实验期间正常组大鼠毛质柔顺、色泽光亮、干净,精神状态良好,活动性好,粪便成枣核样。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毛色晦暗、干枯,精神状态欠佳,活动减少,粪便溏稀,肛周污渍明显。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体重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含水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档位AWR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进食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抓力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水偏嗜程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D-木糖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痛泻要方干预14天后,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雷帕霉素组大鼠粪便含水量、AWR评分均降低;大鼠进食量、糖水偏嗜、尿D-木糖含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泻要方低、中剂量组、阳性药物雷帕霉素组大鼠抓力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RP7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低、中剂量组、雷帕霉素组GRP78光密度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透射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发现,痛泻要方低、中剂量组、雷帕霉素组内质网附近可见自噬小体,与正常组、病证结合模型组、3-MA组相比,自噬小体数量较多;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低、中剂量组、雷帕霉素组大鼠肠组织黏膜层Atg8表达升高,与内质网共定位现象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病证结合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雷帕霉素组GRP78的表达均具有下调趋势,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证结合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雷帕霉素组 Claudin-4 蛋白、Occludin 蛋白、LC3-Ⅱ/Ⅰ蛋白比例、Beclin-1 蛋白、E-caderhin 蛋白的表达均具有上调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雷帕霉素组p62蛋白的表达量均具有下调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新生大鼠母子分离+4%醋酸灌肠+慢性不可预知心理应激三者叠加法建立的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符合IBS-D肝郁脾虚证的疾病和中医证候特征,是中药复方干预疗效观察及疾病证候机制研究的理想模型。2.痛泻要方可改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进食量、粪便含水量、肠道内脏敏感性、肠道通透性、粪便含水量。在改善肠道黏膜病理表现,缓解轻度炎症也起到一定的作用。3.痛泻要方可以调节内质网自噬水平,促进自噬小体的产生及内质网自噬,进而缓解内质网应激,起到对内质网稳态及细胞稳态的调节作用,抑制因内质网应激而引起的细胞凋亡,增强肠道黏膜屏障,降低肠道通透性。

彭程程[7](2021)在《缺氧对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缺氧对HepG2肝癌细胞和L-02肝细胞糖耗量的影响及葛根芩连汤(GQD)的干预机制。方法:1.临床和经方煎煮方法分别制备GQD并进行质量控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考察两种煎煮方法对异黄酮类、黄酮类、二萜类、生物碱类物质功效相关成分含量变化。2.经方煎煮GQD含药血清的质量控制:基于AB液质联用技术,考察经方煎煮GQD含药血清中异黄酮类、黄酮类、二萜类、生物碱类物质等相关成分含量变化。3.缺氧糖耗量降低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因素与缺氧互作的影响:采用1%氧浓度,分别在缺氧6、12、18、24、48 h测定HepG2肝癌细胞和L-02肝细胞上清液的葡萄糖消耗量及细胞活力,以葡萄糖消耗量降低且细胞活力不变作为判断造模成功的依据,选取最佳时间点建立缺氧糖耗量降低模型。缺氧条件下,给予棕榈酸(游离脂肪酸)、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和TNF-α(炎症因子)干预,探讨不同因素对缺氧糖耗量降低模型互作的影响。4.缺氧条件下GQD药效学及干预机制研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二甲双胍组、GQD低、中、高(5、10、15%)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常氧培养,缺氧组及各给药组1%氧浓度培养,选取造模成功的时间点检测葡萄糖消耗量和细胞活力。给药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样品,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各组细胞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与缺氧和GQD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进行变化趋势和通路分析。结果:1.两种方法煎煮所制备的GQD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葛根煎煮时间延长有助于促进黄酮类成分的溶出。2.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经方煎煮GQD含药血清结果显示,该方法专属性、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3.(1)HepG2细胞:1%氧浓度不同时间点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6 h糖耗量无明显变化;缺氧12和18 h糖耗量均显着降低(P<0.01);缺氧24和48 h糖耗量均显着上升(P<0.01)。1%氧浓度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48 h细胞活力增加(P<0.01);缺氧6、12、18、24 h细胞活力无影响。(2)L-02细胞:1%氧浓度不同时间点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6 h糖耗量无明显变化;12、18、24、48 h糖耗量均显着降低(P<0.01);1%氧浓度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48 h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1);缺氧6、12、18、24 h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3)棕榈酸(游离脂肪酸)、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和TNF-α(炎症因子)与HepG2细胞缺氧糖耗量降低模型互作的影响: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18 h糖耗量显着降低(P<0.01);与缺氧组比较,给药组糖耗量显着下降(P<0.01)。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18 h对各组细胞活性无影响。(4)棕榈酸(游离脂肪酸)、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和TNF-α(炎症因子)与L-02细胞缺氧糖耗量降低模型互作的影响: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18 h糖耗量显着下降(P<0.05);与缺氧组比较,棕榈酸组糖耗量显着下降(P<0.01);TNF-α和地塞米松组糖耗量无明显变化;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18小时棕榈酸组表现为显着降低(P<0.01),其余各组细胞活性无影响。4.GQD干预HepG2细胞药效学结果: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18h糖耗量显着下降(P<0.01);与缺氧组比较,GQD低、中、高组糖耗量均得以改善(P<0.01);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缺氧18h各组细胞活性均无影响。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缺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93个,参与的代谢通路有28条,GQD能有效调节其中12个,通过影响磷脂类、氨基酸及核苷酸等物质的代谢发挥作用。5.GQD干预L-02细胞药效学结果: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18 h糖耗量显着降低(P<0.01);与缺氧组比较,GQD低、中、高组糖耗量显着增加(P<0.01),GQD高剂量组糖耗量无明显变化;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无明显变化。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缺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14个,参与的代谢通路有8条,GQD有效干预其中3个生物标志物,通过影响磷脂类以及鞘脂类物质的代谢发挥作用。结论:通过对不同煎煮方法制备GQD的汤剂及含药血清的有效成分分析考察,葛根煎煮时间延长有利于黄酮类成分溶出和入血。通过1%氧浓度培养HepG2肝癌细胞和L-02肝细胞,发现缺氧会引起细胞葡萄糖消耗量降低,与缺氧时间有关,GQD含药血清能够改善缺氧引起的葡萄糖消耗量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GQD含药血清能够通过调节HepG2肝癌细胞和L-02肝细胞的磷脂类、鞘脂类物质代谢来改善糖代谢异常。

谢贞瑶[8](2021)在《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探讨储药罐中最佳中药药液量,为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提供具有数据支持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方法,以期在临床推广使用。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脊柱骨科住院,符合纳排标准的111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及乔氏火罐的干预方法;试验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储药罐法进行治疗,留罐时加入10ml中药;试验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储药罐法进行治疗,留罐时加入15ml中药;治疗标准均为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天,休息3天,此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在三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SP-MPQ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的评估,治疗结束后三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将收集的三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医疗费用来源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三组患者SF-MPQ评分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自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种干预措施均能缓解腰腿痛;对三组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试验二组优于试验一组和对照组,试验一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三组患者JOA评分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自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种干预措施均能改善腰椎功能;对三组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试验二组优于试验一组和对照组,试验一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三组患者ODI评分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自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种干预措施均能缓解腰椎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对三组患者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试验二组优于试验一组和对照组(P<0.05)。5.干预后三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二组有效率94.28%高于试验一组的86.11%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结论:1.对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乔氏火罐、10ml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和15ml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这三种干预方法均能缓解腰腿痛、麻的症状,同时,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相对于单一乔氏火罐的干预方法缓解疼痛更有效,且15ml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疗效更佳,降低疼痛对生活的影响,明显改善疼痛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2.乔氏火罐、10ml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和15ml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这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改善腰椎功能及活动度,同时,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相对于单一乔氏火罐的干预方法改善腰椎功能更有效,提高生活质量。3.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相对于单一乔氏火罐的干预方法临床疗效更佳,为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提供具有数据支持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方法,拓宽了本院自制药的临床实践用途。

赵雪杉[9](2020)在《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的研制与验证》文中提出目的:柳红芳教授提出糖尿病肾脏病的核心病机为精损络痹,临床采用填精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疗效显着。肾精亏虚证证候的正确判定是采用此方法取得疗效的关键。但是,肾精亏虚证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量化诊断尚缺失,不利于填精通络法的推广和应用。本课题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临床研究筛选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学计算,完成针对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量化的诊断量表,为填精通络法在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将根据量表编制的标准程序与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及临床横断面研究,制定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的诊断标准。具体方法如下:1.明确研究内容,成立工作小组;2.文献检索,建立肾精亏虚证条目池;3.基于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论证,筛选条目,对小组成员进行症候标准化培训;4.纳入126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收集其四诊信息,运用频率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α系数法筛选条目,运用因子分析法为条目赋权,运用ROC曲线法确定阈值,运用四分位法确定程度分级,得到“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并评价量表信效度;5.重新纳入52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以临床医师辨证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的辨证结果,验证量表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结果: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制定条目池、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筛选条目,得到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相关症状条目如下:乏力、腰膝酸软、足跟痛、健忘、头晕、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性欲减退。通过赋权和阈值的确定,对各个症状条目进行赋权,计算其诊断阈值为≥38.5,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84.8%、通过四分位法确定程度分级,38.5≤积分<62分为轻度,62≤积分<124.5为中度,积分≥124.5为重度,编制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并评估其量表信效度良好。通过小样本临床验证,量表的灵敏度95.2%,特异度80%,准确率92.3%。结论: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专家论证、临床研究等方法,将症状客观化,研制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其灵敏度95.2%,特异度80%,准确率92.3%,为填精通络法在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奠定基础。

郭玉[10](2020)在《益气豁痰化瘀汤治疗气虚痰瘀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益气豁痰化瘀汤治疗气虚痰瘀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2例气虚痰瘀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豁痰化瘀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6分钟步行试验、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等改变情况。结果:在心绞痛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7.42%,对照组为58.06%,试验组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侯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58.06%,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在中医单项症状方面,试验组对胸痛、气短、心悸、神疲乏力、呕恶痰涎、肢体沉重、面色紫暗或唇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7.74%,对照组为51.61%,试验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7.74%,试验组较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此外,在6分钟步行试验、西雅图心绞痛评分方面,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本研究安全性等级为1级。结论:益气豁痰化瘀汤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使用率,能增加患者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益气豁痰化瘀汤治疗气虚痰瘀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

二、浅论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本草纲目》研究情况综述
        (一) 关于《本草纲目》文献的研究
        (二) 关于《本草纲目》所反映的李时珍哲学思想的研究
        (三) 关于《本草纲目》中医药理论的研究
        (四) 关于《本草纲目》药物的研究
        (五) 关于《本草纲目》治疗方法的研究
        (六) 关于《本草纲目》中病证的研究
        (七) 关于《本草纲目》各部分内容的研究
        (八) 其它研究
    二、中药药物警戒研究综述
        (一) 中药药物警戒理论内涵研究
        (二) 基于中药饮片的药物警戒研究
        (三) 基于现代中药制剂的药物警戒研究
        (四) 基于文献的中药药物警戒研究
        (五) 基于方法学的中药药物警戒研究
        (六) 其它研究
    三、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综述
        (一) 中医药数据的特点
        (二) 数据挖掘
        (三)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热点
文献研究
    前言
    第一章 《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研究
        一、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一) 版本的选择
        (二) 识毒、防毒、用毒、解毒研究内容的定义
        (三) 文献整理和数据库的建立
        二、药物识毒警戒思想研究
        (一) 药物药性的认识特点
        (二) 药物药性信息的数据挖掘
        三、药物防毒警戒思想研究
        (一) 重视防毒的缘由
        (二) 重视药物的种属及鉴别
        (三) 重视药物的炮制
        (四) 重视不良反应的记录分析
        四、药物用毒警戒思想研究
        (一) 与药物使用安全的相关因素
        (二) 注重配伍饮食禁忌,提倡理性用毒
        (三) 重视煎煮法和剂型的选择
        (四) 因人制宜思想体现
        (五) 重视四时用药理论
        五、药物解毒警戒思想研究
        (一) 中毒解救相关内容
        (二) 中毒解救机理分析
        (三) 中毒解救思想的应用
    第二章 《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源流浅析
        一、李时珍对历代医家思想的继承
        (一) 对药物的继承
        (二) 对医药理论的继承
        (三) 对药物警戒相关方法的继承
        二、李时珍对药物警戒思想的发挥
        (一) 内容分析法简介
        (二) 李时珍评述内容研究过程
        (三) 李时珍的药物警戒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集解信息统计分析表
    二、修治统计分析表
    三、修治信息内容表
    四、不良反应记录统计分析表
    五、妊娠禁忌药物一览表
    六、解毒药物一览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运用规律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兰茂辨治虚证的学术思想概况
    一、兰茂生平及其医药学着作概况
        (一)兰茂简介
        (二)《医门揽要》内容简介
        (三)《滇南本草》内容简介
    二、兰茂辨治虚证的文献分析
        (一)对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1.脾胃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2.妇人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3.儿科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4.男科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5.补益养生思想的文献分析
        (二)对补益相关药物的文献分析
        (三)对兰茂诊治疾病理论的文献分析
第二部分 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学分析
        (二)数据挖掘分析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版本的选择
        1.版本简介
        2.版本选择标准
        (二)补益方药选择标准
        1.补益方药选择标准分析
        2.纳入标准
        3.剔除标准
        (三)补益方药的分类
        (四)创建补益方药数据库
        1.《医门揽要》补益方药的名称规范
        2.《滇南本草》中药物名称收录及处理的原则
        3.中药药性的收录及处理原则
        4.“一药多性”“一药多味”的处理原则
第三部分 兰茂辨治虚证的理法方药分析
    一、兰茂对虚证的理论认识
        (一)虚证的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致虚
        2.饮食失调致虚
        3.酒色、房劳致虚
        4.邪正斗争致虚
        5.失治、误治致虚
        6.“五劳”、“六极”致虚
        (二)虚证的治则治法
        1.“三因制宜”补虚
        2.扶正与祛邪
        3.补益五脏虚损,调整气血阴阳
        4.补脾胃重在合治
    二、《医门揽要》辨治虚证及补益方药的分析
        (一)以虚证统病
        1.头痛
        2.中暑
        3.遗精、滑精
        4.吞酸
        5.便秘
        6.惊证、颤证
        7.伤风
        (二)《医门揽要》补益方药的数据分析
        1.补益方药的来源说明
        2.补益方中重复方分析
        3.补益方味数分析
        4.补益方的剂型分析
        5.补益方的类方分析
        6.补益方药的药性与疗效关系分析
        7.具体药物频次统计分析
    三、《滇南本草》补益药物的统计分析
        (一)补益药物的功效、主治
        (二)补益药物的药性分析
        1.中药四气频次统计分析
        2.中药五味频次统计分析
        3.补益药物归类分析
第四部分 兰茂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统计分析
    一、药食两用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社会背景及研究必要性
        1.人民健康需求
        2.经济发展驱使
        3.宣传推广云南中医药文化
        (三)地域气候背景
    二、兰茂药食两用特色研究思路
        (一)兰茂药食两用研究标准
        1.纳入标准
        2.剔除标准
        (二)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的研究方法
        (三)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研究内容
        1.药食两用补益药物性味频次统计分析
        2.药食两用补益药物归类统计分析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研究结果
        (一)《医门揽要》补益方药研究结果
        (二)《滇南本草》补益药物研究结果
        (三)《滇南本草》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研究结果
        1.以甘温、甘平补虚为主
        2.食疗补虚
    二、讨论分析
        (一)望色切脉辨虚证
        (二)基于“三因制宜”理论补虚
        1.“因人制宜”补虚
        2.“因时制宜”补虚
        3.“因地制宜”补虚
        (三)强调甘温补虚
        (四)注重培补正气以补虚
        (五)以气血为本,阴阳为纲,重视脾肾,平调五脏
        (六)药食两用补虚
        (七)《滇南本草》《医门揽要》辨治虚证的异同
    三、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问题
        1.中药性味归经的差异
        2.中药功效、主治的差异
        3.中药、方剂名称及分类的差异
        (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虚证辨治的古代文献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3)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及方药运用的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中医药调肝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广义调肝法
        2.2 肝病证治专论
    第三节 讨论
        1 辨证分型以气血为纲
        2 阐述病机以肝郁为要
        3 遣方用药以疏泄为重
第二章 刘渡舟教授弟子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王庆国教授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1 重视“肝藏血主疏泄”的藏象理论
        2 善用经方调肝
        2.1 常用柴胡汤类方
        2.2 妙用经方合方
        3 调肝经验药对
    第三节 张雪亮教授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1 提出“少阳病机重于郁”
        1.1 气郁阳气不通达
        1.2 气郁化火
        1.3 气郁湿滞
        1.4 气郁痰凝
        1.5 气郁血瘀
        2 重视调节情志
        3 调肝经验方药
第三章 刘渡舟教授弟子调肝方药的组方规律研究
    第一节 概述
        1 基本资料
        1.1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1.2 处方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提取数据源
        2.2 药频分析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2.4 基于熵聚类的数据分析
    第二节 王庆国教授调肝方药的组方规律研究
        1 基本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处方筛选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频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2.3 基于熵聚类的数据分析
        3 讨论
        3.1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物
        3.2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对和药物组合
        3.3 新方分析
    第三节 张雪亮教授调肝方药的组方规律研究
        1 基本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处方筛选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频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2.3 熵聚类的数据分析
        3 讨论
        3.1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物
        3.2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对和药物组合
        3.3 新方分析
第四章 刘渡舟教授弟子学术传承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 调肝法学术传承的相似之处
        1 “气机论”的传承
        1.1调肝以和解为法
        1.2 善用柴胡汤类方
        1.3 常用的调肝药物
        2 “方证相对论”的传承
        3 “古今接轨论”的传承
    第二节 调肝法学术传承的不同之处
        1 调肝法针对的优势病种不同
        2 师承经历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3 调肝方药的性味功效有差别
        3.1 王庆国教授更重视补益
        3.2 张雪亮教授更重视疏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黄帝内经》养神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黄帝内经》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一、《黄帝内经》养神理论研究进展
    二、《黄帝内经》养神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材料
    三、研究预期
第一章 《黄帝内经》养神理论阐释
    第一节 神的概念解析
        一、神的含义辨析
        二、《黄帝内经》中“神”的层次划分
        (一) 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
        (二) 人之生命力主宰
        (三) 主管情志精神活动
        (四) 生命活动的外延
        (五) 高明医生与鬼神
    第二节 神的异常与致病
        一、神志病概念
        (一) 神志病的定义
        (三) 神志病与情志病的异同
        二、神异常的评估
        三、神异常的病机
        四、神不使为治病不愈的缘由
    第三节 《黄帝内经》养神的释义
        一、养神的渊源
        二、养神的内涵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黄帝内经》养神理论的践行方式
    第一节 《黄帝内经》养神方法分类
        一、药物针灸
        二、精神内守
        三、顺情理志
        四、顺时养神
        五、饮食养神
        六、祝由调神
        七、睡眠养神
        八、静坐导引
    第二节 《黄帝内经》养神方法的特点与价值
        一、以调控情志为手段
        二、以养生防病为目的
        三、以神形合一为基础
        四、以人生超越为追求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黄帝内经》养神理论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黄帝内经》养神方法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一、生活方式的概念
        二、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
        三、《黄帝内经》养神方法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四、东西方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同异
        五、《黄帝内经》养神生活方式应用展望
    第二节 小结
第四章 《黄帝内经》养神理论应用初探一以抑郁症治疗为例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一、现代抑郁症与中医郁症的关系
        二、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
        (一) 药物疗法
        (二) 情志疗法
        (三) 清净养神
    第三节 《黄帝内经》养神理论与抑郁症关联认识
        一、五神脏与抑郁症的关系
        二、养神生活方式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一) 调整睡眠
        (二) 舒畅情志
        (三) 调理饮食
        (四) 动静结合
    第四节 《黄帝内经》养神理论指导下的抑郁症患者生活方式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二、一般情况
        三、调査信息
    第五节 《黄帝内经》养神生活方式治疗抑郁症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标准
        四、研究数据
        五、总结与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
    第一节 讨论
        一、《黄帝内经》养神理论的价值特征如何彰显
        二、《黄帝内经》养神理论的应用意义如何发扬
        三、《黄帝内经》养神理论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创新之处
    第四节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籍中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中药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基于内质网自噬研究痛泻要方对IBS-D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1: 内质网在IBS-D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中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从“肝脾”论治IBS-D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章 痛泻要方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肠道通透性及内质网应激的变化情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二部分 在体实验研究
    第一章 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建立与痛泻要方疗效评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痛泻要方通过内质网自噬影响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缺氧对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不同煎煮方法制备葛根芩连汤及汤剂和经方煎煮含药血清的质量控制
    1.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材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不同煎煮方法GQD的制备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2 经方煎煮GQD含药血清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3.实验结果
        3.1 GQD不同煎煮方法汤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3.2 经方煎煮GQD含药血清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4.讨论
    5.小结
第二章 缺氧及不同因素对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 细胞及动物
        1.2 药物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完全培养基及相关药物的配制
        2.2 细胞培养
        2.3 HepG2细胞和L-02细胞缺氧糖耗量降低模型复制及分组
        2.4 检测棕榈酸、地塞米松及TNF-α对缺氧HepG2细胞和L-02细胞糖耗量降低模型互作的影响
        2.5 细胞活力检测
        2.6 GOD-POD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
        2.7 统计学处理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不同缺氧时间对HepG2和L-02细胞糖耗量的影响
        3.2 缺氧对HepG2细胞和L-02细胞活性的影响
        3.3 棕榈酸、地塞米松及TNF-α对缺氧HepG2细胞和L-0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
        3.4 棕榈酸、地塞米松及TNF-α对缺氧HepG2细胞和L-02细胞活性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第三章 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缺氧HepG2细胞糖耗量的影响及代谢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细胞
        1.2 动物
        1.3 药物及试剂
        1.4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完全培养基及盐酸二甲双胍溶液的配制
        2.2 细胞培养
        2.3 HepG2 细胞缺氧糖耗量降低模型复制及分组
        2.4 细胞活力检测
        2.5 GOD-POD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
        2.6 细胞样品的制备
        2.7 样品分析
        2.8 统计学处理方法及代谢组学数据处理、分析
    3.实验结果
        3.1 GQD对缺氧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
        3.2 GQD对缺氧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
        3.3 GQD干预缺氧HepG2细胞代谢组学分析
    4.讨论
    5.小结
第四章 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缺氧L-02细胞糖耗量的药效学及干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细胞
        1.2 动物
        1.3 药物及试剂
        1.4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完全培养基及盐酸二甲双胍溶液的配制
        2.2 细胞培养
        2.3 L-02细胞缺氧糖耗量降低模型复制及分组
        2.4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
        2.5 GOD-POD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
        2.6 细胞样品的制备
        2.7 样品分析
        2.8 统计学处理方法及代谢组学数据处理、分析
    3.实验结果
        3.1 GQD对缺氧L-0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
        3.2 GQD对缺氧L-02细胞活性的影响
        3.3 GQD干预缺氧L-02细胞代谢组学分析
    4.讨论
    5.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缺氧对糖代谢及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治疗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
        2.3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3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治疗
        3.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认识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
        3.3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
        3.4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4 相关理论依据
        4.1 乔氏火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
        4.2 储药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1.7 伦理审查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试验分组
        2.3 干预方案
        2.4 观测周期
        2.5 评价工具及指标
        2.6 不良事件与处理
        2.7 质量控制
    3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收集情况
    2 患者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2.1 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
        2.2 临床资料比较
        2.3 三组患者干预前疗效指标比较
    3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疗效性指标比较
        3.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SF-MPQ评分及各维度比较
        3.2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JOA评分比较
        3.3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ODI评分比较
    4 三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5 三组患者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三组患者SF-MPQ评分比较
    2 三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3 三组患者ODI评分比较
    4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局限性和展望
    1 研究局限性
    2 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期间的主要成果

(9)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的研制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研究进展
        1. 糖尿病肾脏病概述
        2. 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3. 糖尿病肾脏病与肾精亏虚证
        4. 肾精亏虚证的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研究方法及思考
        1. 中医证候诊断存在的问题
        2. 中医量化诊断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3. 诊断量表制定常用的方法
        4. 诊断量表验证常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的研制与验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1. 条目池形成
        2. 专家咨询问卷筛选条目
        3. 临床调研筛选条目
        4. 量表条目赋权
        5. 量表阈值计算
        6. 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程度分级
        7. 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表
        8. 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9. 小样本临床验证
    讨论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10)益气豁痰化瘀汤治疗气虚痰瘀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指标观察
        2.3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2.4 中医证候总疗效判定标准
        2.5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2.6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2.7 硝酸甘油停减率
        2.8 6分钟步行试验
        2.9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2.10 安全性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1 性别构成比较
        1.2 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比较
    2 病情资料
        2.1 病程分布及平均病程比较
        2.2 合并其他疾病比较
        2.3 心绞痛分级比较
        2.4 中医证候比较
试验结果
    1 疗效性比较
        1.1 心绞痛疗效比较
        1.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4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1.5 心电图疗效比较
        1.6 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
        1.7 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
        1.8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比较
    2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中医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讨论
    2 中医对气虚痰瘀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探讨
    3 西医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
        3.1 临床表现
        3.2 发病机制
        3.3 临床治疗
        3.4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3.5 6分钟步行试验(6MWT)
    4 益气豁痰化瘀汤组方分析
        4.1 立法思想
        4.2 方药组成
        4.3 单味中药分析
        4.4 配伍分析
    5 疗效分析
        5.1 心绞痛疗效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3 心电图疗效分析
        5.4 硝酸甘油停减率疗效分析
        5.5 6分钟步行试验疗效分析
        5.6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疗效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报告表
致谢
发表论文

四、浅论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研究[D]. 石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2]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运用规律初步研究[D]. 李福.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及方药运用的传承研究[D]. 李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黄帝内经》养神理论与应用研究[D]. 张延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籍中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中药用药规律[D]. 蔡永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基于内质网自噬研究痛泻要方对IBS-D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D]. 李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缺氧对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干预机制的研究[D]. 彭程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8]储药罐结合乔氏火罐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D]. 谢贞瑶.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糖尿病肾脏病肾精亏虚证诊断量表的研制与验证[D]. 赵雪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益气豁痰化瘀汤治疗气虚痰瘀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郭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浅谈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