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河气田碳酸盐岩气藏特征及多期成藏史

和天河气田碳酸盐岩气藏特征及多期成藏史

一、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气藏特征及多期成藏史(论文文献综述)

张蔚[1](2020)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及富集特征》文中认为塔西南坳陷勘探潜力巨大,但受制于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及区内恶劣地表环境,坳陷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对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富集特征的认识亟待加强,需采用综合研究手段落实其潜力与勘探方向。因此,本文通过对塔西南坳陷油气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采用烃源岩评价、盆地模拟及二维油气运聚模拟3项技术对坳陷油气成藏关键时期、运聚成藏过程、资源潜力等开展模拟研究,分析油气成藏匹配条件与富集特征,明确有利勘探区带。烃源岩评价表明坳陷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侏罗统4套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为中等及以上品质,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系统研究了坳陷8套主要的储层、盖层、储盖组合以及主要油气藏的特征。盆地模拟阐明塔西南坳陷经历3次阶段性沉降,早古生代以来地温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各套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与沉降时期、沉降幅度密切相关,新近纪以来沉降速率最快,沉积巨厚地层,使烃源岩晚期深埋,总体具有多期生烃、早油晚气的特点;坳陷生油量为399×108t,生气量为95×1012m3,石油资源量为(5.95~6.25)×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1.36~1.41)×1012m3,以天然气资源为主。平面流线模拟指明油气主要围绕其生烃中心附近聚集,依托坳陷4条关键剖面二维油气运聚过程模拟结果,重建了整个塔西南坳陷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模拟显示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油源断裂是油气长距离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区域不整合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良好通道,长期继承性构造古隆起和区域坡折带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其中聚集的油气还随后期构造运动引发的高点迁移不断发生调整。各项静态的油气地质条件总体受控于区域构造演化的时空匹配,使塔西南坳陷表现出4大油气富集特征:(1)山前冲断带、斜坡区上近源分布富集;(2)有效油源断裂、区域不整合控制富集;(3)优质储盖组合及稳定配套圈闭中富集;(4)构造背景下多期成藏、晚期调整富集。综合优选山前带柯克亚-柯东构造带(K-N)、乌恰-克拉托构造带及其周缘(K)、齐姆根弧形凸起两翼地区(K-E)及斜坡区群古恰克构造带((?)-O、D-C)、罗南-鸟山构造带((?)-O)、玛扎塔格构造带((?)-O、C)为有利勘探区带。

杨庚[2](2018)在《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弧形构造及斜向逆冲》文中研究说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南部边缘玛扎塔格山地表构造为一倾向南的新近纪单斜地层,而中深部则为凸向北玛扎塔格背斜弧形构造带。根据该区构造展布特征,依据地震和钻井资料,对玛扎塔格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首先从平面上分析了该构造主挤压应力方向,然后建立起弧形构造不同部位构造接触关系,引进斜向逆冲断层褶皱概念,分析了所解释的地震剖面,并对其进行部分平衡恢复。结果表明:弧形构造主挤压应力方向垂直弧顶(中部),与弧形构造东、西两段斜交;弧形构造中部与东段之间发育撕裂断层——玛4井东走滑断层,弧形构造中部与西段之间的分界构造为玛7井西侧向断坡;无逆冲断层的部分恢复剖面显示弧形构造中部位移较为均衡,古生界地层从上到下缩短量基本一致,说明构造基本上为纯挤压作用形成的滑脱褶皱;弧形构造西段滑脱褶皱北翼的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缩短量大于石炭系—二叠系地层缩短量,说明滑脱褶皱的北翼存在斜向剪切作用,其形成的构造可与混合剪切断层弯曲褶皱类比;而弧形构造东段的部分恢复剖面表明中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缩短量增加很快,而石炭系—二叠系缩短量逐渐减少,说明该构造存在斜向剪切作用,其形成的褶皱类似于简单剪切断层弯曲褶皱;玛扎塔格弧形构造属于旋转弧形构造类型,即早期平直构造被晚期挤压导致逐渐弯曲形成的弧形构造,这与剖面上观察到的生长地层得到变形时间认识完全一致。

谭程[3](2018)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麦盖提地区已上交探明石油储量329×104t,天然气620×108m3,控制天然气储量430×108m3,但是相比塔中、塔北等勘探成熟地区,西部巴楚-麦盖提地区总体勘探程度较低。由于该地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埋藏较深,油气成藏期次复杂,导致该地区探井成功率低,勘探难度大。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考察、测井与地震资料解释、室内分析测试等手段,分析总结巴楚-麦盖提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油气藏来源是过-高成熟度的寒武系烃源岩,分为斜坡相、台地相两类。斜坡相烃源岩TOC含量分布于1.38%9.36%,平均值可达5.08%,台地相烃源岩平均TOC为0.68%左右。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溶洞型、裂缝-孔隙型、孔洞缝复合型,结合测井解释数据与样品实验分析发现储层非均质性强,Ⅰ类储层到Ⅲ类储层均有分布,由于受到三期岩溶作用,东部较西部岩溶更发育,并且与上覆盖层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复合类型的疏导体系、烃源岩与圈闭的时空匹配是影响奥陶系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麦盖提斜坡东、西部两类原油可能分别来源于寒武系两套不同沉积环境(台地相与斜坡相)烃源岩,其主要成藏期次可以分为两期,海西晚期以生油为主,喜山期以天然气成藏为主,主要运移通道是沟通寒武系的深层断裂,断裂直接沟通油气源的圈闭形成干气藏,例如和田河-鸟山气藏;而缺乏晚期干气充注的地区保留为残余古油藏(玉北油藏),斜坡西部油气藏(巴什托普、亚松迪)在喜山期主要以调整运移为主,油气逐渐运移至上古生界再次成藏。

张纪智[4](2017)在《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以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以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奥陶系天然气、原油为研究主体,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原油物性、轻烃、甾烷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芳构化类异戊二烯烃、中分子量烃等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天然气和原油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成藏地质条件,研究了天然气和原油的成因及来源,建立了适用于台盆区奥陶系的油~源、油~油对比指标;分析了油气的成藏期次,研究了油气成藏过程;总结了研究区油气的分布特征、主控因素以及成藏模式。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奥陶系天然气为成熟的油藏伴生气,以及高~过成熟的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均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来源。(2)研究区原油及凝析油均为腐泥型母质来源的成熟~高成熟油;轻烃普遍存在散失,说明成藏时间较早;轻烃配对参数均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不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原油及凝析油和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质量色谱检测均发现了指示强还原、厌氧沉积环境的芳构化类异戊二烯烃,中~上奥陶统烃源没有检测出芳构化类异戊二烯烃;原油及凝析油的中分子量烃配对参数均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来源。(3)通过对台盆区奥陶系各区块原油及凝析油的油~源、油~油对比,以原油的轻烃配对参数、芳构化类异戊二烯烃、中分子量烃配对参数这三项油~源、油~油对比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奥陶系的油~源、油~油对比指标。(4)通过对台盆区奥陶系各研究区块储层包裹体分析,储层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各区块油气的成藏过程。哈拉哈塘奥陶系存在三期成藏过程,分别为:①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油气聚集和破坏;②晚海西期油气的补充;③喜山期天然气的充注。轮南地区奥陶系存在四期成藏过程,分别为:①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奥陶系油气的聚集和破坏;②晚海西期奥陶系油气的补充和破坏;③印支~燕山期油气的补充;④喜山期天然气的充注。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存在三期成藏过程,分别为:①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油气聚集和破坏;②晚海西期油藏的调整转移和油气的补充;③喜山期天然气的充注。和田河奥陶系存在三期的成藏过程,分别为:①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油气的聚集及破坏;②晚海西期天然气的补充与散失;③喜山期次生气藏的形成。(5)通过绘制台盆区奥陶系原油密度、原油含蜡量,天然气干燥系数等值线图,总结了台盆区奥陶系油气的分布特征。塔北隆起带原油密度由南至北总体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原油含蜡量在轮南断垒带、桑塔木断垒带和哈拉哈塘南部深埋区相对较高;天然气干燥系数总体由南至北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塔中隆起带靠近Ⅰ号断裂带Ⅰ区域的原油密度相对较低;原油含蜡量较高部位主要分布在Ⅰ号断裂带与走滑断裂共同作用的交互带;天然气干燥系数总体呈远离Ⅰ号断裂带逐渐变小的趋势。(6)分析了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有:①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及热演化史对油气分布的控制;②古隆起及其构造演化对油气分布的控制;③断裂~裂缝体系对油气分布的控制;④储层(缝洞体)分布对油气分布的控制。(7)总结了研究区各区块的成藏模式。分别为:①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油气藏早期成藏并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中期补充~后期轻微调整的成藏模式;②轮南地区奥陶系油气藏早期聚集并破坏~中期补充~晚期调整的成藏模式;③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早期聚集并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中期补充~晚期调整的成藏模式;④和田河地区奥陶系气藏早期聚集并破坏~中期补充与散失~晚期成藏的成藏模式。

刘磊,陈东,王焰东,佘姣凤,李小瑞,刘美容[5](2017)在《优化调整技术在多套层系气田水平井中的应用——以H气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H气田发育多套含油气层系,主力储层为碳酸盐岩,该气田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预测难度大,从而导致水平井储层钻遇率低。根据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对产能的影响,考虑水平段摩阻和气井的非达西流动影响等因素,该气田优化设计水平段长度在6001200m。在水平段长度、水平段走向等参数优化设计、调整的基础上,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利用测井、综合录井资料进行随钻跟踪,形成"H气田式"随钻跟踪地质导向技术。实施后储层钻遇率高,气井产能较高,证明上述水平井实施优化调整技术在H气田水平井开发中效果较好。

刘军,田雷,崔海峰,陈永权,张年春[6](2017)在《巴楚—麦盖提斜坡区油、气、水成因分析及其勘探意义》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巴楚—麦盖提斜坡区油气田的油、气、水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现象,在对比油、气、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之上,探讨分析了它们的成因。研究认为,和田河气田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混合气在中—下寒武统膏岩封闭作用下发生硫酸盐热还原反应以后,以水溶气的方式运移至上覆奥陶系—石炭系圈闭中,形成了现今高干燥系数、重碳同位素特征的气藏,以及奥陶系风化壳顶面附近低矿化度、高变质系数的Na2SO4型地层水。中—下寒武统膏岩层对巴楚—麦盖提斜坡区油气形成、演化和分布有重要影响,膏岩层之下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勘探领域。

崔海峰,田雷,刘军,张年春[7](2016)在《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油气成藏模式》文中研究指明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发现的奥陶系、泥盆系和石炭系油气藏,其成藏模式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开展塔西南坳陷和巴楚隆起构造及演化特征分析,结合储层发育和烃源岩分布特征,认为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不同时期定型的构造圈闭所含油气的性质不同,如晚海西期定型的巴什托普断裂带和玉北断裂带含油,而喜马拉雅期定型的色力布亚断裂带和玛扎塔格断裂带富气,具有"南油北气"的分布特点。研究认为,麦盖提斜坡西段石炭系、泥盆系和东段的石炭系、奥陶系成藏模式一致,油气来自寒武系烃源岩,早海西期油气在寒武系—奥陶系大规模成藏,喜马拉雅晚期巴楚隆起抬升,早期油藏达到裂解条件,油气垂向运移形成亚松迪气田和和田河气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层系。

崔海峰,田雷,张年春,刘军[8](2016)在《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文中指出明确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油气成藏模式是认识奥陶系油气分布规律的关键。从奥陶系失利钻井分析入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油气成藏与塔北、塔中隆起奥陶系相比较,有相似性,但更多地是差异性。麦盖提斜坡以台地低能相带沉积为主的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储层整体欠发育,断裂带上岩溶储层的物性也明显差于塔北、塔中隆起台缘相带和台内高能相带;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由北倾向南倾"跷跷板"式的构造演化过程明显不同于塔北、塔中继承性古隆起,调整迁移型古隆起不利于油气运聚与保存;麦盖提斜坡奥陶系远离满加尔生烃凹陷,而塔北、塔中隆起分布于生烃凹陷两侧。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油气成藏主要有2个层系:鹰山组上段灰岩风化壳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鹰山组下段内幕白云岩油气藏则区域稳定分布。麦盖提斜坡原地发育寒武系烃源岩,油气输导以垂向为主;奥陶系构造调整的枢纽带有利于次生油气富集保存。

刘军,崔海峰,陈永权,田雷,张年春[9](2015)在《膏岩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及勘探意义——以塔西南麦盖提斜坡区奥陶系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坳陷麦盖提斜坡区中—下寒武统发育区域性的膏岩盐层,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一直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对该区油气成藏过程和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使勘探目标一直局限于奥陶系风化壳附近,严重制约了勘探进展。通过油、气、水地球化学参数对其成因分析,认为中—下寒武统膏岩层对该区油、气、水成因有重要影响,和田河气田高干燥系数、高碳同位素值特征的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在膏岩顶面以下发生热硫酸盐还原反应以后形成,以水溶气的方式充注至上覆奥陶系圈闭形成了异常的Na2SO4型地层水。结合膏岩顶面构造演化、断裂活动期次及其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分析,进一步明确膏岩层对该区油气成藏也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斜坡区已发现的几个油田、气田是寒武系盐下古油气藏在膏岩层封闭作用下受构造差异调整、断裂分期疏导作用的结果。最后综合生、储、盖等因素建立油气成藏模式,预测斜坡区中—下寒武统膏岩顶面以下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勘探领域。

杨庚,李伟,陈竹新,石昕,雷永良,王晓波[10](2015)在《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玛扎塔格滑脱背斜构造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南侧的和田河气田是在玛扎塔格构造上发现的典型背斜型气藏。由于该区钻井主要集中在构造核部,钻井深度相对较浅,而构造两翼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因而对该构造出现了多种解释结果。本文依据钻井资料标定,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该区二维地震剖面测网重新进行详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玛扎塔格构造主要构造样式为以中寒武统膏岩为滑脱面的滑脱背斜,玛4井东构造样式则为断层扩展褶皱,表明玛4井东存在近南北走向的横向走滑断层,并在地震剖面上得到证实。地震解释结果也证实了玛扎塔格构造西北侧发育的古董山逆冲断层向南东方向延伸进入和田河气田。滑脱褶皱背斜南北两翼发育的中新世-上新世生长地层和第四系角度不整合,表明该构造主要形成时期为中新世—上新世,而且第四纪该构造又重新活动。

二、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气藏特征及多期成藏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气藏特征及多期成藏史(论文提纲范文)

(1)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及富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1.3.2 塔西南地区油气地质研究现状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与主要成果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主要成果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理位置
    2.2 油气勘探历程
    2.3 地层发育特征
    2.4 构造演化特征
第3章 塔西南坳陷油气地质特征
    3.1 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3.1.1 烃源岩特征
        3.1.2 烃源岩综合评价
    3.2 储层特征
    3.3 盖层特征
    3.4 储盖组合特征
    3.5 油气田(藏)特征
第4章 塔西南坳陷盆地模拟
    4.1 本次盆地模拟采用的技术方法
        4.1.1 地史模拟方法
        4.1.2 热史模拟方法
        4.1.3 生排烃史模拟方法
    4.2 塔西南坳陷盆地模拟关键参数
        4.2.1 Ro-深度关系曲线
        4.2.2 有机碳恢复系数
        4.2.3 产烃率参数
        4.2.4 孔隙度-深度关系式
        4.2.5 地层残余厚度与剥蚀量
        4.2.6 有效烃源岩的确定
        4.2.7 其它关键参数
    4.3 塔西南坳陷盆地模拟方案与过程
        4.3.1 盆地模拟方案
        4.3.2 模拟计算过程
    4.4 塔西南坳陷盆地模拟结果
        4.4.1 地、热史模拟结果
        4.4.2 生排烃量与生烃高峰期
        4.4.3 生烃中心与平面运聚方向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塔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1 复杂剖面油气运聚模拟技术
    5.2 塔西南坳陷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模拟
        5.2.1 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模拟方案
        5.2.2 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模拟过程
    5.3 塔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重建
        5.3.1 A-A’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3.2 B-B’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3.3 C-C’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3.4 D-D’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油气富集特征与有利区带
    6.1 油气资源潜力
    6.2 油气成藏匹配条件
        6.2.1 山前带
        6.2.2 斜坡区
    6.3 油气富集特征
        6.3.1 山前冲断带、斜坡区上近源分布富集
        6.3.2 有效油源断裂、区域不整合控制富集
        6.3.3 优质储盖组合及稳定配套圈闭中富集
        6.3.4 构造背景下多期成藏、晚期调整富集
    6.4 有利勘探区带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弧形构造及斜向逆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主挤压应力方向
3 分段分界构造特征
4 西段构造特征
5 弧顶构造特征
6 东段构造特征
7 讨论
8 结语

(3)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烃源岩发育研究现状
        1.2.2 储层发育与油气藏类型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技术难点
    1.4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进展与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自然地理位置
    2.2 区域地层特征
    2.3 区域构造特征
        2.3.1 古构造演化
        2.3.2 断裂特征分析
第3章 烃源岩评价
    3.1 烃源岩分布
    3.2 寒武系烃源岩发育特征
        3.2.1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3.2.2 寒武系烃源岩发育模式
    3.3 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史
        3.3.1 大地热流值的选取
        3.3.2 沉积构造特征
        3.3.3 不整合面和剥蚀厚度
        3.3.4 烃源岩热演化史
第4章 储盖组合特征
    4.1 储集层特征
        4.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4.1.2 储层空间类型
        4.1.3 储集性能评价
    4.2 奥陶系风化壳储层评价
        4.2.1 储盖层展布
        4.2.2 风化壳储层发育差异性
第5章 奥陶系油气成藏规律
    5.1 成藏主控因素
        5.1.1 断裂、不整合面、缝洞形成的疏导体系
        5.1.2 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与圈闭的时空匹配
    5.2 油气成藏规律
        5.2.1 油气藏基本特征
        5.2.2 油气性质
        5.2.3 油气成藏模式
    5.3 有利勘探区预测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巴楚-麦盖提地区原油物理特征
附录B 巴楚-麦盖提地区天然气组分特征
致谢

(4)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油气成因与油气成藏研究现状
        1.2.1 油气成因研究现状
        1.2.2 油气成藏研究现状
        1.2.3 油气源对比研究现状
        1.2.4 油气成藏时期研究现状
        1.2.5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关键技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3 关键技术
    1.4 论文投入的主要工作量
    1.5 论文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研究区位置
    2.2 构造分区及特征
        2.2.1 构造分区
        2.2.2 构造演化
    2.3 地层发育与分布
    2.4 各研究区块油气勘探现状
第3章 烃源岩特征
    3.1 烃源岩分布与热演化史
        3.1.1 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分布
        3.1.2 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
        3.1.3 烃源岩热演化史
        3.1.4 烃源岩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第4章 储层特征
    4.1 塔北地区储层特征
        4.1.1 储层岩性
        4.1.2 储集空间类型
        4.1.3 物性特征
    4.2 塔中地区储层特征
        4.2.1 储层岩性
        4.2.2 储集空间类型
        4.2.3 储层物性特征
    4.3 和田河气田储层特征
        4.3.1 储层岩性
        4.3.2 储集空间类型
        4.3.3 物性特征
第5章 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研究
    5.1 台盆区奥陶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5.1.1 天然气组成特征
        5.1.2 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
    5.2 台盆区奥陶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5.2.1 原油物性特征
        5.2.2 原油轻烃特征
        5.2.3 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5.2.4 原油碳同位素
第6章 台盆区奥陶系油~源、油~油对比及对比指标的建立
    6.1 台盆区奥陶系油~源、油~油对比
        6.1.1 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
        6.1.2 原油碳同位素
        6.1.3 轻烃特征
        6.1.4 芳构化类异戊二烯烃
        6.1.5 中分子量烃配对参数
    6.2 台盆区奥陶系油~源、油~油对比指标的建立
        6.2.1 台盆区奥陶系油~源、油~油对比方法适用性论述
        6.2.2 台盆区奥陶系油~源、油~油对比指标
第7章 台盆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研究
    7.1 台盆区奥陶系油气成藏基本特征
    7.2 台盆区奥陶系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过程分析
        7.2.1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油气藏
        7.2.2 轮南奥陶系油气藏
        7.2.3 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
        7.2.4 和田河地区奥陶系气藏
    7.3 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总结
        7.3.1 油气分布特征
        7.3.2 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7.4 台盆区奥陶系油气藏成藏模式
        7.4.1 哈拉哈塘、轮南奥陶系油气藏成藏模式
        7.4.2 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成藏模式
        7.4.3 和田河奥陶系气藏成藏模式
        7.4.4 总结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索引

(5)优化调整技术在多套层系气田水平井中的应用——以H气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气田地质概况
    1.1 地层划分
    1.2 构造特征
    1.3 储层特征
    1.4 气藏特征
2 H气田水平井实施的难点
3 水平井优化调整技术
    3.1 水平井优化设计
        3.1.1 水平井井型
        3.1.2 水平井部署位置及水平段层位
        3.1.3 水平段走向
        3.1.4 靶点深度选择
        3.1.5 水平段长度
    3.2 H气田式水平井随钻跟踪地质导向
4 实例
5 结论

(6)巴楚—麦盖提斜坡区油、气、水成因分析及其勘探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油、气、水特征
    2.1 油、气特征
        (1)油、气组分特征
        (2)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
    2.2 地层水特征
        (1)水型
        (2)矿化度
        (3)变质系数
3 油、气、水成因分析
    3.1 油、气成因分析
    3.2 地层水成因分析
4 勘探意义
5 结论

(7)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油气成藏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晚海西期定型构造圈闭含油,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圈闭富气
2 断裂带上油气垂向运移,不同层系选择性富集
3 寒武系盐下白云岩邻近烃源岩,有利于油气富集
4 结论

(8)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欠发育,内幕储层有一定规模
2 发育北倾转向南倾的大型斜坡,构造枢纽带相对稳定
3 原地发育寒武系烃源岩,油气运聚以垂向为主
4 结论

(9)膏岩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及勘探意义——以塔西南麦盖提斜坡区奥陶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膏岩与油气藏成因
2膏岩顶面构造演化、断裂活动期次分析
    2.1膏岩顶面构造演化
    2.2膏岩顶面断裂活动期次
3油气成藏模式
4结论

(10)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玛扎塔格滑脱背斜构造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玛扎塔格滑脱背斜构造模式
    1.1滑脱背斜基底
    1.2滑脱背斜卷入地层
    1.3滑脱背斜的滑脱层
2玛扎塔格构造带滑脱褶皱解释
    2.1构造样式
    2.2和田河气田东侧的玛扎塔格构造样式
    2.3玛扎塔格构造带形成时间
4玛扎塔格构造讨论
5结论

四、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气藏特征及多期成藏史(论文参考文献)

  • [1]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及富集特征[D]. 张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2]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弧形构造及斜向逆冲[J]. 杨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8(04)
  • [3]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 谭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4]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 张纪智.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4)
  • [5]优化调整技术在多套层系气田水平井中的应用——以H气田为例[J]. 刘磊,陈东,王焰东,佘姣凤,李小瑞,刘美容.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07)
  • [6]巴楚—麦盖提斜坡区油、气、水成因分析及其勘探意义[J]. 刘军,田雷,崔海峰,陈永权,张年春. 海相油气地质, 2017(01)
  • [7]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油气成藏模式[J]. 崔海峰,田雷,刘军,张年春. 中国石油勘探, 2016(06)
  • [8]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J]. 崔海峰,田雷,张年春,刘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1)
  • [9]膏岩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及勘探意义——以塔西南麦盖提斜坡区奥陶系为例[J]. 刘军,崔海峰,陈永权,田雷,张年春.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S1)
  • [10]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玛扎塔格滑脱背斜构造特征[J]. 杨庚,李伟,陈竹新,石昕,雷永良,王晓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4)

标签:;  ;  ;  ;  ;  

和天河气田碳酸盐岩气藏特征及多期成藏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