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姜凯予[1](2020)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研究》文中提出“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既有建设任务,又有改革任务,改革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内涵发展和实现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举措,是未来一段时间“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任务,图书馆位列其中,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是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的要求,也是互联网、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一直是图书馆改革发展的瓶颈,“双一流”建设提供了突破瓶颈的契机。论文分析了“双一流”建设的5项建设任务和5项改革任务,研究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于一流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助力成果转化的新任务、新目标、新使命,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新要求;扫描了图书馆管理机构的变革历程,总结了图书馆机构改革的历史经验,归纳、分析、提炼了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案例;调查研究了列入“双一流”建设的137所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现状、存在的问题;依据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合理官僚制理论,吸纳了垂直式行政管理模式和矩阵式业务管理模式的悠长,探索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机构重组模式,提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支撑“双一流”建设需要设立5个中心,围绕着5个中心进行机构重组,为图书馆的机构改革指出了方向。
温演驰[2](2020)在《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有的组织类型,自形成设立以来就以实现公益为其根本宗旨,主要承担为社会提供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职能。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运用国有或公共资源提供服务职能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资源配置不合理、政事不分等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尝试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但因客观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主观思路不清晰,改革几陷于停顿。直至2011年,国家进一步明确思路开始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原有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并创新引入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将事业单位改革推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我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由于其具备一定的市场资源配置属性,因此也成为天然的改革试验地。法人治理结构源于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却对西方的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属性相类似的非营利组织、高校、公立医院等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将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可行性。我国也的确在广东、上海、浙江、重庆等地进行了先期的试点探索,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随着试点改革不断深入,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相关问题也逐步显现,例如外部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缺失、思想与认识准备不足、模式生搬硬套、相关支持政策不完善,内部配套制度缺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党组织作用不明确等,严重掣肘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本文总结回顾了我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历程,并以深圳市为例,通过理论、相关试点案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剖析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借鉴域外经验,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以期为全国各地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供理论及经验参考。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八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问题、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着重论述了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第二章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及概念进行概述,并追踪理论溯源,为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阐述并分析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背景、探索历程以及各省市试点改革情况,总结揭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成效及面临的问题;第四章以深圳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分别介绍了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环境背景、部分典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试点探索情况,并通过对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问卷调查以及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的比较访谈,分析总结当前深圳市试点改革的成效及面临的瓶颈;第五章以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为对象,从实证角度论证影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因素,其中研究表明“政策落实不达预期、理事会成员作用不明显、公众参与途径不够多元”是制约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推进的关键问题;第六章研究了日本、美国、新加坡公益组织的治理情况,总结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域外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第七章从目标、原则、内外部措施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其中外部措施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优化产权投资制度设计、创新人事财政配套制度、构建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内部措施包括明确理事会成员配备、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共治运行体系、界定党组织与理事会权力关系;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李晶[5](2019)在《胜任力模型在省级公共图书馆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以HB省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胜任力的人员招聘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在岗位上表现出色员工所显露的胜任力特征来拟定应聘要求,选拔出最合适组织的人才并形成绩效评价的科学标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员招聘找到具有这些特质的馆员,既能降低招聘疏漏产生的概率与风险,也减轻了入职后员工培训的负担与开销。另外此种招聘方法更擅长考察求职动机、个性等隐性特征,评价鉴别结果更全面,而且这些素质特征又是难以培训和改进的,最具有选拔的经济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该课题的出发点以及现有研究成果,并指出本论文希望能通过自身研究达到的目的和创新点;其次对胜任力、人力资源招聘相关概念理论予以介绍,包括核心概念解析以及相关理论的分析。接着,再对HB省图书馆情况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现阶段HB省图书馆人员队伍暴露出的各类问题并分析原因;第四,深入探讨胜任力运用于解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招聘问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后续从胜任力视角提出应对策略提供可靠支撑。再者,结合HB省图书馆招聘实际,通过运用各种研究手段,建立起了HB省图书馆员工招聘通用胜任力模型,且具体阐释了模型中各个要素的含义与要求;最后本文结合图书馆招聘体系应用目标与招聘通用胜任力模型提出了进一步应用HB省图书馆招聘体系的对策,包括有:基于胜任力特征系统培训招聘人员、基于胜任力特征优化馆员队伍结构、基于胜任力特征完善员工评价体系,增加招聘手段和渠道、基于胜任力特征科学预测未来馆员需求,编制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基于胜任力特征明确内部竞聘标准,规范竞聘流程和基于胜任力特征深刻总结评价招聘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希望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做好职业规划,达到招聘体系应用的目的,另一方面还期望加深胜任力模型在公共部门应用的探究,增强招聘本领,为提升HB省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推动HB省图书馆乃至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张旭东[6](2019)在《非在编图书馆员留职意愿的调查研究 ——以福建省公共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规模的持续扩展与业务量的逐步增多,图书馆需要更多的员工来维持其正常运行,但是有限的事业单位编制岗并不足以保证图书馆的正常有序运行,所以在实际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了适应这种发展与变化,以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整体效能,图书馆通常在编制岗位之外增设非在编岗位,解决图书馆面临的人手空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非在编馆员在整个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非编馆员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也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福建省五所公共图书馆非编馆员为主要调查对象,根据职位属性不同,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式对在编馆员与非在编馆员之间的相关职业特性属性进行分析。论文主要使用文献调研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非在编岗位馆员的工作满意度、职业承诺和留任意愿等内容进行调研,深入分析不同用工方式的区别,进而探讨影响当前公共图书馆非在编馆员留职意愿的因素。本文采用实地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五所公共图书馆在编与非在编馆员的工作满意度、职业承诺与离职倾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发现图书馆公益岗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试图提出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对之策,并且独立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基本囊括了图书馆馆员职业态度的各项指标特征。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对策用以提高图书馆非在编馆员留职意愿:1、政策上完善图书馆同工同酬政策。2、提高非编员工的物质待遇。3、加强人文关怀。4、提高非编员工职业认可感。5、制定非编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以期对公共馆非在编馆员的管理提出建议。
李啸尘[7](2019)在《近十年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学科交叉问题探析 ——基于国家基金项目研究主题的计量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以2008-2017年间图书馆管理研究在国家社科基金中的立项项目及其项目论文成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图书馆管理国家基金项目研究中的主题内容、知识结构、知识流动等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图书馆管理研究中的学科交叉问题,从而就学科交叉在图书馆管理国家基金立项研究中的影响加以分析,最终为国家基金规划和审批图书馆管理研究项目以及图书馆管理研究者选题提供参考。全文由三大部分七个章节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问题研究,包含第1章:介绍研究背景:评析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创新点。第2章:介绍支撑本文的学科基础理论、方法,包含学科交叉理论和文献计量方法;选择数据获取的途径与研究工具;基于基础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实证研究的框架。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包含第3章:统计分析图书馆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本信息,包括对项目类别与年代分布;项目成果形式;项目负责人与立项机构;立项研究主题等基本信息的分析。第4章:结合单一年份立项研究主题和多年份持续立项研究主题的特点,从热门学科源流、学科交叉引用位置和学科交叉引用动机三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研究主题的知识输入源;从知识流向和主题知识输出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立项研究主题的知识输出情况。第5章:从立项研究主题的文献耦合情况、文献共被引情况和相互引用情况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项目研究主题间知识流动情况以及学科交叉情况。第6章:从立项研究主题与成果关键词、立项研究主题与知识生产者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共现分析,观察学科交叉在研究成果以及知识生产者中的表现状况。最后一部分是研究总结,第7章:基于学科交叉视点,结合学科交叉理论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建议。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中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学科交叉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社会发展需要等外部动力的驱使下,为了解决涉及面广、主题类型多样的图书馆管理问题,不同层次的图书情报研究者依托高校、公共图书馆等机构,进行了项目型、方法型的图书馆管理学科交叉研究;(2)以信息转移的借用模式为主,在图书情报、经济、计算机、管理等诸多学科领域参与知识流动的情况下,通过对非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知识进行了语言移植、方法借鉴、理论一体化等操作以解决问题,同时形成了具有图书馆管理特色的学术话语结构;(3)部分研究成果对图书情报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部分立项研究主题形成了常态化高热度的态势,成为图书馆管理立项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图书馆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交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侧重问题导向研究,对图书馆管理学科建设的研究不足。(2)现有的学科交叉研究思维方式导致图书馆管理对个别学科依赖性强。(3)立项研究主题间知识流动规模微弱。基于研究结果以及图书馆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交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从图书馆管理学科交叉研究、图书馆管理国家社科基金的管理与申报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刘莉[8](2018)在《信息化条件下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信息化的变革中,读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密闭的、固定的空间来阅览有限的书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拥有一支信息化的专业人力资源队伍,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在管理理念上还是在管理模式上都远达不到信息化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针对问题对于人力资源队伍的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探索。
李艳[9](2018)在《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基于用户感知和用户反馈视角的服务优化受到图书馆界普遍重视,且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基于馆员激励视角的服务优化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但成果不多。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关注图书馆组织氛围的测评,为图书馆基于馆员激励视角优化服务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学者对其研究也多是探讨馆员对图书馆这一整体氛围的感知与反馈。但一个组织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氛围,管理人员很难根据其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管理策略。因而,近年来,欧美工商管理领域着重探讨某一类组织氛围,如组织公民行为氛围、创新氛围、组织服务导向氛围等。目前工商管理领域依据组织服务导向这一特定组织氛围来改进组织管理、提高绩效的做法已被证明行之有效。本研究深受启发,拟通过研究组织服务导向这一特定组织氛围来优化与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基于此,研究在概述组织服务导向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组织特征,对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识别出了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构成要素,构建了组织服务导向测评量表及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模型。在文献综述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利用预调研问卷,选取南京2所高校图书馆的部分馆员与用户分别对组织服务导向与服务质量量表进行检验与修正,通过信度检验与项目分析,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与删除,最终形成的组织服务导向正式测评量表包括4个因子,共19个测评题项。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正式测评量表包括4个因子,共18个测评题项。利用正式调查问卷,选取南京4所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进行模型与假设检验。主要的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受调研的四所图书馆馆员对组织服务导向的感知程度整体较高,在服务匹配方面感知尤为强烈,在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方面感知稍弱。(2)受调研的A高校图书馆各指标明显高于受调研的其他三所高校图书馆以及四所高校图书馆整体状况的平均得分。(3)组织服务导向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有显着的正相关,且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对服务质量影响最为显着,其次是服务匹配、领导引导,服务支持影响较弱。(4)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各因子的影响不一。其中,服务匹配和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都会影响有形性,但他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服务匹配对有形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服务支持对保障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服务行为评估与奖励对响应性与关注度的预测力最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高校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策略的建设思路:树立用户导向的服务观、注重领导在行为上对馆员的引导、营造一个支持馆员服务工作的环境以及根据馆员的服务行为去评估馆员的工作。
关锐[10](2018)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决定性因素是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规划、人力资源的选拔、培训和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和福利等。如何利用好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是图书馆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行了探析。
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 |
1.4.1 理论价值 |
1.4.2 现实价值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现状调研 |
2.1 调研步骤 |
2.1.1 明确调研目的 |
2.1.2 选取调研方法 |
2.1.3 确定调研对象 |
2.1.4 选定调研内容 |
2.2 调研结果 |
2.2.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调研结果 |
2.2.2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调研结果 |
2.2.3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新服务和新部门统计 |
2.2.4 专家访谈结果 |
2.3 小结 |
第三章 “双一流”战略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
3.1 “双一流”战略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 |
3.2 “双一流”战略下高校图书馆的新任务 |
3.2.1 高校智库 |
3.2.2 教育伙伴 |
3.2.3 研究助手 |
3.2.4 文化中心 |
3.3 小结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理论依据 |
4.1 垂直式行政管理模式 |
4.1.1 理论溯源 |
4.1.2 垂直式行政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
4.2 矩阵式业务管理模式 |
4.2.1 理论溯源 |
4.2.2 矩阵式业务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
4.3 小结 |
第五章 “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 |
5.1 复合型管理模式探析 |
5.2 “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优势 |
5.2.1 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
5.2.2 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的优势 |
5.3 “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原则 |
5.3.1 以“双一流”任务为核心 |
5.3.2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
5.3.3 以战略规划为引领 |
5.3.4 与学校发展相适应 |
5.3.5 以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 |
5.4 D大学图书馆机构重组案例分析与优化设计 |
5.4.1 D大学图书馆概况 |
5.4.2 D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现状 |
5.4.3 D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重组设计 |
5.5 管理机构优化重组和复合式管理模式 |
5.5.1 管理机构优化重组 |
5.5.2 复合式管理模式 |
5.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2)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要求 |
1.1.2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内在需求 |
1.1.3 事业单位自身建设发展客观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问题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框架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事业单位 |
2.1.2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
2.1.3 法人治理结构 |
2.2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 |
2.2.1 理事会的内涵与运行 |
2.2.2 管理层的权责与构成 |
2.2.3 监事会的职能与设置 |
2.3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
2.3.1 共同治理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4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4.1 必要性的生成逻辑:明确定位、共办共治、激发活力 |
2.4.2 可行性的生成逻辑:理论可行、政府支持、试点有效 第3章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历程与现状 |
3.1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出的背景 |
3.1.1 我国法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3.1.2 事业单位法人地位确立过程 |
3.1.3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规范与完善 |
3.2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历程 |
3.2.1 制度创新探索 |
3.2.2 借鉴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结构探索 |
3.2.3 全国各地试点经验探索 |
3.3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成效 |
3.3.1 促进厘清政事关系 |
3.3.2 探索创新治理模式 |
3.3.3 推进整合各方资源 |
3.3.4 促进坚守党管干部 |
3.4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面临的问题 |
3.4.1 外部层面:法规财政保障不足,利益群体潜在抵触 |
3.4.2 内部层面:制度机制运行紊乱,自主管理沦为形式 第4章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案例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
4.1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法规政策环境 |
4.1.1 具有法制保障优势 |
4.1.2 具有先行示范优势 |
4.1.3 具有人力保障优势 |
4.1.4 具有财政保障优势 |
4.1.5 实行“三不定”政策 |
4.2 深圳市部分典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情况 |
4.2.1 管委会模式: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
4.2.2 理事会模式:深港产学研基地、南方科技大学 |
4.2.3 董事会模式: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
4.3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
4.3.1 调查对象 |
4.3.2 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过程 |
4.3.3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4.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4 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访谈调查分析 |
4.4.1 访谈对象 |
4.4.2 访谈设计 |
4.4.3 访谈记录 |
4.4.4 访谈结论 |
4.5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成效 |
4.5.1 自主管理权限逐步增大 |
4.5.2 分权制衡架构逐渐完善 |
4.5.3 多元主体共治成效初显 |
4.5.4 联合监管体系日趋成熟 |
4.6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推进的瓶颈 |
4.6.1 外部瓶颈:法规制度仍不完善,潜在约束制约自主管理 |
4.6.2 内部瓶颈:运行体系仍不健全,党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 第5章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 |
5.1.1 治理架构完整性 |
5.1.2 治理环境差异性 |
5.1.3 治理因素多样性 |
5.2 调查设计 |
5.2.1 总体构思 |
5.2.2 样本统计 |
5.3 调查问卷分析 |
5.3.1 政策支持下的全面推广 |
5.3.2 经验学习下的探索推进 |
5.3.3 地区实践下的改革尝试 |
5.4 统计数据分析 |
5.4.1 变量测量 |
5.4.2 因子分析 |
5.4.3 认知程度及交叉分析 |
5.5 调查实证结论 |
5.5.1 政策落实效果未达预期 |
5.5.2 理事会成员作用不明显 |
5.5.3 公众参与途径不够多元 第6章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域外经验 |
6.1 日本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经验 |
6.1.1 日本社会公益组织特点 |
6.1.2 日本社会公益组织治理 |
6.2 美国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经验 |
6.2.1 美国公立高校董事会特点 |
6.2.2 美国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 |
6.3 新加坡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经验 |
6.3.1 新加坡公益法定机构特点 |
6.3.2 新加坡公益法定机构治理 |
6.4 经验总结 |
6.4.1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4.2 利益各方广泛参与决策 |
6.4.3 强化公益组织独立地位 |
6.4.4 探索多样法人治理模式 第7章 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
7.1 明确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价值目标 |
7.1.1 强化法人地位 |
7.1.2 维护运作秩序 |
7.1.3 保障运行效益 |
7.1.4 坚守公益使命 |
7.2 确立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基本原则 |
7.2.1 权责法定原则 |
7.2.2 权责明确原则 |
7.2.3 协调运转原则 |
7.2.4 各方制衡原则 |
7.3 构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外部措施 |
7.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
7.3.2 优化产权投资制度设计 |
7.3.3 创新人事财政配套制度 |
7.3.4 构建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
7.4 构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措施 |
7.4.1 明确法人治理结构理事配备 |
7.4.2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监督 |
7.4.3 建立多元主体共治运行体系 |
7.4.4 界定党组织理事会权力关系 第8章 论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5)胜任力模型在省级公共图书馆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以HB省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创新点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
一、公共图书馆 |
二、胜任力 |
三、胜任力模型 |
四、人力资源招聘 |
五、人力资源招聘体系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
一、胜任力理论及其分析 |
二、员工招聘理论及其分析 |
三、人员配置理论及其分析 |
第二章 HB省图书馆员工招聘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HB省图书馆员工招聘现状 |
一、HB省图书馆招聘制度现状 |
二、HB省图书馆近年来员工招聘情况 |
三、HB省图书馆招聘成效 |
第二节 HB省图书馆员工招聘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一、招聘制度与体系不健全 |
二、招聘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依据 |
三、招聘手段无法满足人才需求 |
第三节 HB省图书馆员工招聘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资金支持欠缺致使人员招聘预算偏紧 |
二、体系陈旧和能力观念薄弱并存 |
三、现有招聘体系对员工胜任力特征甄别力度不足 |
第三章 HB省图书馆员工胜任力模型构建依据与过程分析 |
第一节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依据 |
一、HB省图书馆构建胜任力模型之必要性 |
二、HB省图书馆构建胜任力模型之可行性 |
第二节 员工通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一、HB省图书馆通用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步骤 |
二、员工招聘通用胜任力模型构建 |
第四章 胜任力模型在HB省图书馆招聘中应用对策分析 |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
一、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 |
三、优化目标 |
第二节 应用对策 |
一、基于胜任力特征系统培训招聘人员 |
二、基于胜任力特征优化馆员队伍结构 |
三、基于胜任力特征完善员工评价体系和增加招聘手段和渠道 |
四、基于胜任力特征预测馆员需求和编制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
五、基于胜任力特征明确内部竞聘标准和规范竞聘流程 |
六、基于胜任力特征深刻总结评价招聘效果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HB省图书馆馆员行为事件访谈法访谈提纲 |
附录2 HB省图书馆馆员通用胜任力调查问卷 |
附录3 HB省图书馆员工招聘通用胜任力模型 |
致谢 |
(6)非在编图书馆员留职意愿的调查研究 ——以福建省公共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图书馆非在编馆员概述 |
第一节 图书馆非在编馆员的概念 |
第二节 图书馆非在编馆员的类型 |
第三节 图书馆非在编馆员的管理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编制 |
第二节 信度效度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人口特征统计 |
第二节 总体调查结果 |
第三节 非在编馆员留任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
第四节 非在编馆员工作满意度与留职意愿的关系 |
第五节 非在编馆员的职业承诺与留职意愿的关系 |
第五章 提高图书馆非在编馆员留职意愿的对策 |
第一节 完善图书馆同工同酬政策 |
第二节 提高非编员工的物质待遇 |
第三节 加强非编员工的人文关怀 |
第四节 提高非编员工职业认可感 |
第五节 制定非编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三节 展望 |
附录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近十年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学科交叉问题探析 ——基于国家基金项目研究主题的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为什么要关注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学科交叉问题 |
1.1.2 学科交叉研究的背景 |
1.1.3 为什么选择国家基金项目作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
1.2 研究现状 |
1.2.1 学科交叉实证研究 |
1.2.2 以国家基金项目为样本的计量研究 |
1.2.3 已有研究的启示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4.1 基础研究内容 |
1.4.2 实证研究内容 |
1.4.3 归纳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研究意义 |
1.5.2 现实研究意义 |
1.6 研究创新点 |
2 支撑本文的基础理论、方法、数据及研究框架概述 |
2.1 基础理论——学科交叉理论研究概述 |
2.1.1 学科交叉的概念问题研究 |
2.1.2 学科交叉的动力问题研究 |
2.1.3 学科交叉的机制问题研究 |
2.1.4 学科交叉的类型模式问题研究 |
2.2 基本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及相关概念 |
2.2.1 引文分析及相关概念 |
2.2.2 共现分析 |
2.3 基础数据——数据获取与研究工具 |
2.3.1 数据获取 |
2.3.2 研究工具 |
2.4 实证研究框架——文献计量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应用 |
2.4.1 立项项目研究主题的跨学科简单知识流动关系分析 |
2.4.2 立项项目研究主题间及其跨学科的复杂知识流动关系分析 |
2.4.3 立项项目研究主题与成果关键词、知识生产者的关系分析 |
3 图书馆管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3.1 基本信息的获取与筛选 |
3.2 项目类别与项目成果 |
3.2.1 项目类别与年代分布 |
3.2.2 项目成果形式 |
3.3 项目负责人与立项机构 |
3.3.1 项目负责人 |
3.3.2 立项机构 |
3.4 立项研究主题 |
3.4.1 立项研究主题数量分布 |
3.4.2 立项项目主题的研究持续性 |
3.5 本章小结 |
4 立项项目研究主题的跨学科简单知识流动分析 |
4.1 数据处理过程 |
4.2 单一年份立项研究主题的知识流动分析 |
4.2.1 知识输入分析 |
4.2.2 知识输出分析 |
4.3 多年份持续立项研究主题的知识流动分析 |
4.3.1 知识输入分析 |
4.3.2 知识输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立项项目研究主题间及其跨学科的复杂知识流动分析 |
5.1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
5.2 立项研究主题间的文献耦合分析 |
5.2.1 立项研究主题间的文献耦合 |
5.2.2 同一立项研究主题内部的文献耦合 |
5.2.3 二级研究主题间的文献耦合 |
5.3 立项研究主题的共被引分析 |
5.3.1 立项研究主题的共被引 |
5.3.2 同一二级立项研究主题内的文献共被引 |
5.3.3 级主题下共被引的二级主题 |
5.4 立项研究主题的相互引用情况 |
5.4.1 同一二级主题内的互引 |
5.4.2 同一一级主题下互引的二级主题 |
5.5 本章小结 |
6 立项项目主题与成果关键词、知识生产者的共现关系分析 |
6.1 数据采集与处理 |
6.2 立项研究主题与成果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
6.3 立项研究主题与知识生产者的共现分析 |
6.3.1 项目研究机构与立项研究主题 |
6.3.2 项目负责人与立项研究主题 |
6.4 章节小结 |
7 总结与讨论 |
7.1 研究结果汇总 |
7.2 基于学科交叉理论的研究结果分析 |
7.3 学科交叉研究的不足及建议 |
7.4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8)信息化条件下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
1.1 信息化能够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
1.2 信息化能够规范图书馆的管理方式 |
1.3 信息化能够降低图书馆管理成本 |
2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
2.1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不具备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
2.2 人才浪费严重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问题 |
2.3 人力资本投入低, 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乏力 |
2.4 在落后的体制下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
3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
3.1 更新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
3.2 构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3.3 加大硬件建设的力度, 完善信息技术设备 |
3.4 强化人才的培训 |
(9)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
1.2.1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测量 |
1.2.2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化与改善 |
1.3 组织服务导向研究现状 |
1.3.1 组织服务导向的定义 |
1.3.2 组织服务导向的结构与测量 |
1.3.3 组织服务导向与绩效关系研究 |
1.3.4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相关研究概述 |
1.4 研究现状述评与研究内容、意义 |
1.4.1 研究现状述评与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7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 |
2.1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 |
2.1.1 非营利组织服务导向的内涵 |
2.1.2 高校图书馆的特征 |
2.1.3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内涵的界定 |
2.1.4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的特征 |
2.2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影响因素基本结构抽取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预调研 |
3.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1 理论基础 |
3.1.2 研究假设的推导 |
3.2 量表设计及半结构化访谈 |
3.2.1 量表设计 |
3.2.1.1 高校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量表设计 |
3.2.1.2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量表设计 |
3.2.2 半结构化访谈 |
3.3 预调研 |
3.3.1 数据采集 |
3.3.2 数据分析 |
3.3.2.1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测量项目筛选 |
3.3.2.2 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测量项目筛选 |
第四章 调查组织与结果分析 |
4.1 样本分析 |
4.2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四所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现状的比较与分析 |
4.4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 |
4.4.1 模型拟合度检验指标 |
4.4.2 模型的拟合与假设检验 |
4.4.2.1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总效应 |
4.4.2.2 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
4.4.2.3 组织服务导向各因子对服务质量各因子的影响 |
4.4.3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管理启示 |
5.2.1 树立用户导向的服务观 |
5.2.2 注重领导在行为上对馆员的引导 |
5.2.3 营造一个支持馆员服务工作的环境 |
5.2.4 根据馆员的服务行为,评估馆员的服务工作 |
5.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5.3.1 研究框架方面 |
5.3.2 样本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1.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
1.2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
1.2.1 统一协调性 |
1.2.2 实践性 |
1.2.3 社会性 |
1.2.4 综合性 |
2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
3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
3.1 权威式的管理模式 |
3.2 预警式的管理模式 |
4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
4.1 提高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
4.2 提高馆员的素质和技能 |
4.3 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
4.4 提升图书馆员工的专业化程度 |
4.5 图书馆相关学科的创新性 |
5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
5.1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将重新定位 |
5.2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将走向科学化 |
5.3 人力资源管理趋于柔性化 |
5.4 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信息化趋势明显 |
5.5 人力资源管理与图书馆整体战略管理的一体化 |
四、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研究[D]. 姜凯予.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研究[D]. 温演驰. 吉林大学, 2020(08)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胜任力模型在省级公共图书馆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以HB省图书馆为例[D]. 李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6]非在编图书馆员留职意愿的调查研究 ——以福建省公共馆为例[D]. 张旭东.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近十年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学科交叉问题探析 ——基于国家基金项目研究主题的计量分析[D]. 李啸尘. 云南大学, 2019(03)
- [8]信息化条件下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 刘莉. 通讯世界, 2018(06)
- [9]图书馆组织服务导向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D]. 李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10]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析[J]. 关锐. 江苏科技信息, 2018(07)
标签:图书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论文; 胜任素质模型论文;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论文; 公益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