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止泻膏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论文文献综述)
刘蕴[1](2021)在《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伤食泻患儿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中医治疗室就诊的患儿中,选取伤食泻患儿100例,且均符合纳入标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开始课题前,参与研究的相关人员,均进行培训和分工,对指导语言和治疗方法进行统一和规范。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口服蒙脱石散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推拿法具体为清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胃俞各100次;腹痛甚者加拿肚角3次,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200次。治疗均以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共治疗两个疗程。患儿在治疗前、治疗3天和治疗6天后,进行中医证候症状体征评分,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腹泻缓解时间并及时记录,治疗结束进行满意度评价。对患儿治疗资料收集并整理,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24.0软件。结果:1.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治疗3天及治疗6天后对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次要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进行分别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天、6天后在各积分的改善上,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①治疗3天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治疗护理方式在改善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及气味,量的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大便质地的评分改善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治疗护理方式在各项主症体征的评分改善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各项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6天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护理方式对患儿各主症体征的评分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各项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患儿次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①治疗3天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患儿腹痛、食欲的评分改善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腹胀、精神、口渴、小便、呕吐的评分改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各项次要症状体征评分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各项次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6天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患儿腹胀、腹痛、食欲、呕吐、小便的评分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精神、口渴的评分改善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各次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腹痛、腹胀和呕吐三个指标评分改善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食欲、口渴、小便和精神状态四个指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①治疗3天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7.9%,85.4%,两组在有效率的比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6天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100%,93.7%,两组在有效率的比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的比较:试验组腹泻缓解时间是1.724±1.000天,对照组腹泻缓解时间是2.656±1.772天,试验组的腹泻缓解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患儿满意度评分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胃肠道不适及其他过敏反应,试验组在推拿操作过程中,未出现皮肤破损、红痒等不适现象。结论: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积分;可以有效缩短患儿腹泻缓解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并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李丽丽[2](2020)在《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为临床提供一套简便、高效、易于操作的中医外治疗法。方法:本课题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伤食泻患儿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消食导滞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王氏保赤丸。3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儿行组内、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伤食泻患儿分别行组内前、后比较:在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患儿行组间治疗后比较:在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次要症状(腹痛腹胀)积分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主症和部分次要症状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次要症状(呕吐、口渴、小便、食欲、精神状态)积分方面两组大体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部分次要症状方面两组无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消食导滞推拿法和口服王氏保赤丸对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均有较好的疗效。从总体疗效上对比,消食导滞推拿法优于口服王氏保赤丸,是临床上值得被推广的一种外治方法。
王连雪[3](2020)在《儿童泄泻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调查,对泄泻患儿的证型、相关因素、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为临床儿童泄泻的辨证论治及规避发病风险、提高健康水平提供参考,起到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客观真实填写“小儿泄泻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6月-6岁儿童中医体质自测表”或“7-14岁儿童中医体质自测表”,将完整有效的数据整理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统计结果。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8例因资料填写不完整给予剔除,8例因资料填写未按要求,最终共纳入184例。1.泄泻患儿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中的年龄、病程、发病季节、既往史、过敏史、发病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病情、体型、胎龄、分娩方式、新生儿疾病史、出生体重、孕期特有疾病史、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无相关性(P>0.05)。2.泄泻患儿体质分布中,平和质103例,气虚质46例,阳虚质41例,特禀质34例,湿热质21例,阴虚质10例,痰湿质8例,血瘀质4例,气郁质3例。相关性分析中,体质的不同体系对泄泻患儿的证型表达无影响;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在泄泻证型中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阳虚质)=0.000<0.050,P(湿热质)=0.002<0.050,P(平和质)=0.003<0.050,P(血瘀质)=0.023<0.050)。结论:1.泄泻患儿证型分布与患儿年龄、病程、发病季节、既往史、过敏史、发病因素等具有显着相关性。2.泄泻患儿体质分布中,平和质最多,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为多,血瘀质、气郁质最少。平和质与湿热泻、伤食泻、风寒泻等实性泄泻密切相关;阳虚质与脾虚泻密切相关;湿热质患儿泄泻多表现为湿热泻;脾肾阳虚泻患儿都有阳虚体质,多有气虚体质;血瘀质患儿泄泻多表现为风寒泻。可以通过患儿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改善,药物、外治疗法等的应用,来调理体质,佐以预防及治疗泄泻。
包福明[4](2020)在《婴儿暖胃茶及其主要组分的止泻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腹泻(Diarrhea)被定义为一天排泄三次及以上,含水量增多,粪便变稀薄的病症。腹泻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因脱水患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治疗腹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对由药食同源的松子、栀子、红茶等组成的婴儿暖胃茶进行抗腹泻作用及其毒性实验研究,并对其主要组分松子的松子壳进行止泻作用和松子壳多糖结构特征和抗菌活性研究。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首先婴儿暖胃茶配制,加水回流提取,提取率为2.43%。其次,对婴儿暖胃茶进行止泻实验,进行对番泻叶建立小鼠腹泻模型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外观体征和小鼠腹泻情况,计算稀便级、排便抑制率、腹泻抑制率、稀便率和腹泻指数等腹泻评价指标。采用小肠墨汁推进和大鼠小肠积液实验,观察婴儿暖胃茶对其影响。最后,选用最高给药剂量的25倍浓度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选取雌雄各半的80只大鼠进行,给药14天,停药7天。测定大鼠体重、血常规、脏器系数、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切片。第二部分,进行松子壳水提物对蓖麻油致腹泻模型作用实验,观察并计算外观体征和小鼠腹泻情况,计算腹泻延迟率、排便抑制率、腹泻抑制率、体内腹泻指数。水热醇沉法提取了松子壳粗多糖,seveg法和木瓜蛋白酶结合脱蛋白,树脂脱色、透析、分级醇沉后得到纯多糖。对其使用UV、IR、GPC、GC-Ms进行结构分析。选用平板计数法对松子壳多糖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对番泻叶致腹泻的模型作用后,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极显着(P<0.01)的降低排便数。各组的稀便数与模型组比较都有减少,稀便数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阳性组的腹泻抑制率为20.00%,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腹泻抑制率为22.22%和30.00%,高于阳性组的腹泻抑制率。(2)婴儿暖胃茶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小肠蠕动指数有显着降低(P<0.05),推进抑制率分别为16.2%、33.7%、17.1%和24.1%。(3)婴儿暖胃茶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小肠积液容量有显着降低,小肠积液抑制率分别为16.11%、21.52%、25.20%、26.08%。(4)通过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得出,未出现中毒和死亡现象。(5)松子壳水提物在蓖麻油致腹泻影响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显着(P<0.05)的延长首次腹泻时间,排便抑制率、腹泻抑制率与阳性组相近。(6)从松子壳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为2.6×104 Da的多糖,是由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组成的杂多糖,摩尔比为30.5:28.6:19.3:12.4:5.2:3.9。松子壳多糖主要由半乳糖的残基→4)-Galp-(1→和甘露糖的残基→4,6)-Manp-(1→,Man-(1→,→3,6)-Manp-(1→组成。采用平板计数法得出松子壳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抗菌性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结论:婴儿暖胃茶具有抗腹泻作用且无毒性。松子壳水提物也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从松子壳纯化得分子量较均一的天然多糖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张鹏宇[5](2020)在《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儿伤食泻,平胃保安丸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平胃散及清代《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之保安丸化裁而成,古方新用,在把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观察、统计、分析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伤食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将古方继承发展、推陈出新,为临床上小儿伤食泻的诊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住院部及儿科门诊中于2019.02~2020.01就诊并诊断为泄泻~伤食泻的患儿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予免煎汤剂平胃保安丸治疗,对照组选用中成药保和丸(水丸)治疗,治疗5天后来院复诊,记录患儿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止泻具体时间,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共收集的伤食泄泻患儿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试验组有31例,对照组有30例。以下为实验分析结果:在31例试验组中有18例痊愈,4例有效,9例显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在30例对照组中有8例痊愈,3例有效,17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经过SPSS秩和检验发现,在治疗伤食泻的总有效率上,两组药物统计结果为P≤0.01,说明在治疗小儿伤食泻方面试验组药物要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组药物在止泻时间的比较上,P<0.01,表明试验组药物在止泻时间上比较明显比对照组药物短。在改善症状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P<0.05,表明在改善小儿伤食泻症状体征等方面,试验组药物优于对照组药物,尤其是在其改善患儿大便性状、增加患儿食量、改善患儿精神状况及矢气嗳气等症状上。结论:整体疗效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止泻时间等方面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在治疗小儿伤食泻过程中平胃保安丸有明显的临床疗效,除此之外,其没有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小儿伤食泻方面进行推广。
王小芳[6](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及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现代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验案进行统计分析,挖掘证型、症状、方药等相关信息,构建网络关系图,实现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的可视化,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小儿泄泻、中医药基础研究、中药成方制剂的研发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式,检索CNKI等三个数据库中名中医应用中药治疗小儿泄泻验案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排除及诊断标准,对研究文献进行筛选。制定“小儿泄泻中医文献调查表”,将筛选出的研究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对症状、证型、中药名称及用量等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后,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平台后,利用平台自带的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对研究医案的证型、症状及处方用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别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聚类、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出高频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1.总体:研究共纳入157篇文献,264例医案,证型以脾虚泻、湿热泻、伤食泻为主,治法以健脾、理气、消食、清热为主,药物四气以温性、平性、寒性居多,五味以甘味、辛味、苦味居多,归经以脾经、胃经、肺经为主,核心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陈皮,共挖掘出13个新处方。2.层次:脾虚泻常用药物的核心组合为:白术、茯苓、陈皮、木香,常用补气药、理气药、消食药、化湿药等,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辛为主,共挖掘出10个新处方。湿热泻的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芩连汤组成,药物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共挖掘出8个新处方。伤食泻的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麦芽、山楂、苍术、陈皮、神曲、木香,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共挖掘出2个新处方。脾肾阳虚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茯苓、肉桂、陈皮,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共挖掘出6个新处方。气阴两伤证核心药物组合为:乌梅、人参、甘草、石斛、荷叶、天花粉、山药,气味以寒、甘为主,共挖掘出5个新处方。风寒泻核心药物组合为:苍术、茯苓、藿香、木香,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共挖掘出4个新处方。肝脾不调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痛泻要方组成,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挖掘出1个新处方。结论:本研究结果与中医理论及临床对小儿泄泻的认识基本一致,且挖掘出总体新处方及各证型新处方,既提示了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挖掘临床数据的可靠性,又为临床诊治及研究小儿泄泻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
支小晶[7](2019)在《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102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运用小儿推拿辨证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本院推拿科、治未病科门诊的0.5~3岁腹泻患儿102例,辨证分型后,应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腹泻改善状况。结果:治愈89例,好转8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运用小儿推拿辨证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着,能够调理脾胃,强健脏腑功能,值得推广。
区晓毅,陈赞钢,刘贤茂,胡丽芳[8](2019)在《锌剂联合益生菌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锌剂联合益生菌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英德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83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42例与常规组41例,常规组单纯使用锌剂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锌剂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平均止泻时间为(1.74±0.43)d明显短于常规组的(3.62±0.44)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两组相比,联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锌剂治疗婴幼儿腹泻方法相比,锌剂与益生菌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着,且明显缩短止泻时间。
乌日古娜[9](2018)在《小儿腹泻的蒙医药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查阅文献临床报道,总结近20年来蒙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概况,阐述蒙医关于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李新茹,张九云,何莉,陈奕铭[10](2016)在《中药穴位敷贴在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从中药穴位敷贴作用原理、选穴原则、用药选择、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药原理、中药穴位敷贴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中的优势5方面入手对穴位敷贴治疗婴幼儿腹泻近期发展动态、原理及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进展做一阐述。
二、止泻膏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止泻膏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论文提纲范文)
(1)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1 小儿泄泻的认识 |
1.1 古代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
1.2 近代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
1.3 现代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
2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效果的研究现状 |
2.1 临床研究现状 |
2.2 理论研究现状 |
3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效果的评价方法 |
4 小结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标准 |
1.2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3 西医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诊断标准 |
1.5 纳入病例标准 |
1.6 排除病例标准 |
1.7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
1.8 人员培训与分工 |
1.9 样本量计算 |
1.10 分组方法 |
1.11 质量控制 |
1.12 伦理原则 |
2 临床研究方法 |
2.1 对照组(西药治疗组)治疗护理方法 |
2.2 试验组治疗护理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疾病疗效判定 |
2.4 满意度评价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1 研究病例入选情况 |
2 治疗前基线分析 |
3 疗效评价 |
4 治疗后两组患儿满意度评分比较 |
5 安全性评价 |
第五章 讨论 |
1 理论依据 |
1.1 中医理论依据 |
1.2 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
2 治疗方法及作用机制 |
2.1 推拿疗法的中医机理分析 |
2.2 推拿疗法的现代医学机理分析 |
3 疗效分析 |
4 创新性 |
5 不足与展望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腹泻患儿资料收集表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一般资料 |
1.病例来源 |
2.伤食泻患儿的选择 |
二、临床研究方法 |
1.分组方法 |
2.试验设计 |
3.治疗方法 |
4.观察指标 |
5.疗效判定标准 |
6.依从性评价 |
7.不良事件 |
8.统计学处理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1.完成情况 |
2.基线分析结果 |
3.结果分析 |
4.不良事件及依从性评价 |
讨论 |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
1.病名的认识 |
2.病因病机 |
3.辨证分型 |
4.治则 |
5.治法 |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
1.易感因素 |
2.致病因素 |
3.致病机理 |
4.现代医学治疗 |
三、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
1.独穴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
2.单纯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
3.推拿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
四、导师对小儿腹泻(伤食泻)的认识 |
1.辨证 |
2.治疗 |
五、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分析 |
1.消食导滞推拿法的理论依据 |
2.选穴依据 |
3.王氏保赤丸的应用依据 |
4.消食导滞推拿法的作用机理探讨 |
六、关于本试验的疗效分析 |
1.两组组内疗效分析 |
2.两组组间疗效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3)儿童泄泻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表设计 |
2.2 调查内容 |
2.3 调查方法 |
2.4 中医体质判断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数据收集整理 |
2.7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证型分布 |
3.2 证型与体质 |
3.3 证型与相关因素 |
分析与讨论 |
1 立论依据 |
1.1 中医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
1.2 西医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
1.3 中医对小儿体质的认识 |
2 结果分析 |
2.1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2.2 体质分布特点及与泄泻证型的关系 |
2.3 相关因素分布特点及与泄泻证型的关系 |
2.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4)婴儿暖胃茶及其主要组分的止泻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婴儿暖胃茶的止泻作用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1.1 腹泻的概况 |
1.2 抗腹泻药物研究的综述 |
1.2.1 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
1.2.2 抗腹泻药物研究进展 |
1.3 婴儿暖胃茶介绍 |
1.4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婴儿暖胃茶的止泻作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2 制备婴儿暖胃茶实验 |
2.2.3 婴儿暖胃茶对番泻叶致腹泻模型影响 |
2.2.4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蠕动影响 |
2.2.5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积液影响 |
2.2.6 数学统计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制备婴儿暖胃茶实验结果 |
2.3.2 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的影响结果 |
2.3.3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组织病理学结果 |
2.3.4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蠕动的影响 |
2.3.5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积液的影响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婴儿暖胃茶的毒性实验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3.2.2 急性毒性实验 |
3.2.3 长期毒性实验 |
3.2.4 数学统计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3.3.2 长期毒性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婴儿暖胃茶主要组分的研究 |
第四章 松子壳止泻作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4.2.2 制备松子壳水提物实验 |
4.2.3 松子壳水提物对蓖麻油致腹泻模型的影响 |
4.2.4 数学统计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松子壳水提物制备实验结果 |
4.3.2 松子壳水提物对蓖麻油致腹泻模型的影响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松子壳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
5.1 引文 |
5.1.1 多糖提取及分离纯化 |
5.1.2 多糖的结构特征 |
5.1.3 植物多糖抑菌活性研究 |
5.1.4 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5.2.2 松子壳多糖的提取和分离纯化 |
5.2.3 分子量测定和纯度鉴定 |
5.2.4 多糖含量测定 |
5.2.5 松子壳多糖的结构测定 |
5.2.6 松子壳多糖的抗菌活性研究 |
5.3 实验结果 |
5.3.1 松子壳多糖分离与纯化 |
5.3.2 分子量测定和纯度鉴定 |
5.3.3 多糖含量测定 |
5.3.4 多糖结构测定 |
5.3.5 松子壳多糖抗菌活性结果与分析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1.1 婴儿暖胃茶止泻作用研究 |
6.1.2 松子壳止泻作用研究 |
6.1.3 松子壳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
6.2 展望 |
致谢 |
(5)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小儿泄泻病的认识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对治疗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于小儿泄泻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婴幼儿腹泻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家对婴幼儿腹泻病治疗的认识 |
二、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历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实验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图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疗效观察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统计结果与分析 |
3.1 基线比较 |
3.2 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分析 |
三、讨论 |
1.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分析 |
2.导师“运脾为健”学术思想浅析 |
3.立题依据 |
4.方义分析 |
4.1 对照组药物保和丸(水丸)方义分析 |
4.2 试验组药物平胃保安丸方义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小儿腹泻病中医治疗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技术路线图 |
附录 2 小儿泄泻临床研究观察表 |
附录 3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附录 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小儿泄泻的中医源流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溯源 |
1.3 病机溯源 |
1.4 证治溯源 |
2 小儿泄泻的现代中医研究 |
2.1 现代名中医论治经验 |
2.2 中医内治法研究概况 |
2.3 中医多种疗法研究概况 |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文献选择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制定文献调查表 |
2.2 数据的规范化 |
2.3 分析软件 |
2.4 录入数据库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总体挖掘结果 |
3.2 层次挖掘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总体挖掘结果分析 |
2 层次挖掘结果分析 |
2.1 脾虚泻挖掘结果分析 |
2.2 湿热泻挖掘结果分析 |
2.3 伤食泻挖掘结果分析 |
2.4 脾肾阳虚证挖掘结果分析 |
2.5 气阴两伤证挖掘结果分析 |
2.6 风寒泻挖掘结果分析 |
2.7 肝脾不调证挖掘结果分析 |
3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优缺点 |
4 创新与不足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10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病证分型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6.1 伤食泻 |
1.6.2 风寒泻 |
1.6.3 湿热泻 |
1.6.4 寒湿泻 |
1.6.5 脾虚泻 |
1.6.6 脾肾阳虚泄 |
1.7 疗效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8)锌剂联合益生菌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3 讨论 |
(9)小儿腹泻的蒙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
3 蒙医药治疗 |
3.1 口服蒙药 |
3.2 蒙西医结合治疗 |
3.3 外治疗法 |
4 结语 |
(10)中药穴位敷贴在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穴位敷贴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
2 选穴原则 |
2.1 辨证选穴 |
2.2 局部取穴 |
3 用药选择 |
4 婴幼儿腹泻的机理及治疗 |
4.1 脾虚泄泻 |
4.2 肠道菌群失调 |
5 中药穴位敷贴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中的优势 |
5.1 作用直接,适应症广 |
5.2 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
5.3 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
5.4 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
5.5 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
6 小结 |
四、止泻膏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论文参考文献)
- [1]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研究[D]. 刘蕴. 山东大学, 2021(12)
- [2]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D]. 李丽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儿童泄泻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D]. 王连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婴儿暖胃茶及其主要组分的止泻作用研究[D]. 包福明.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5]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D]. 张鹏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D]. 王小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102例临床观察[J]. 支小晶.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12)
- [8]锌剂联合益生菌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 区晓毅,陈赞钢,刘贤茂,胡丽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7)
- [9]小儿腹泻的蒙医药治疗进展[J]. 乌日古娜.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04)
- [10]中药穴位敷贴在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J]. 李新茹,张九云,何莉,陈奕铭. 西部中医药,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