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股票市场与周边市场互动关系的VAR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孔雪琪[1](2021)在《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指数的互动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与标准金融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所不同,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进行了修订,并在解释如股市过度波动之谜等金融市场的异象时,侧重于对投资主体的研究,在投资者并非理性的视角之下分析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偏差,并基于标准金融理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将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的影响纳入其中。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仍是不完善的新兴市场,相较于英美成熟的股票市场起步较晚,且参与股市交易的投资者所表现的非理性程度较高,而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市场波动产生冲击作用,提高了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降低股市运行效率,也不利于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因此在行为金融学的视角之下,深入研究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收益及股指波动的互动机理,对强化股市治理、提高证券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培育投资者的理性预期和资产价格的合理形成机制尤为重要。本文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股市暴跌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我国股票市场较为特殊的投资者结构,对投资者群体中广泛存在的羊群效应、处置效应等非理性行为偏差进行剖析,从股指收益与股指波动两个角度出发,提出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互动关系的相关研究假设。将市场变量法与调查法相结合,选择投资者情绪的有效代理指标,并对传统的BW法进行改进,在剔除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理性预期后对投资者情绪进行科学有效的测度,基于PCA方法构建本篇文章的核心变量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投资者情结与股指收益的互动关系进行检验,并通过构建DCC GARCH模型与TARCH模型对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波动之间存在的溢出效应与非对称效应进行检验,以进一步深化研究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指数的互动机理。本文研究结论为: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收益存在双向的影响关系,该影响关系存在时滞效应: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波动存在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在熊市中更为显着;在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的冲击下,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波动的影响表现出非对称效应。
刘炯男[2](2020)在《基于GARCH模型的房价波动、股价波动与货币政策间交互效应分析》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房地产市场也快速地发展,最明显地就体现在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繁荣阶段,宏观经济与房地产价格经历了同步快速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房价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我国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我国房地产价格增速过快,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现象。由此,我国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政策。自政府出台调控政策以后,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有了明显下降并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也逐渐放缓。因此,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进一步研究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房地产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房地产价格波动并深入研究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本文所用数据全部选取自中经网,选取了1999年8月至2019年8月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代表房地产价格,同期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代表货币政策,股票市场则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元异方差模型。首先检验房地产价格波动率、货币供给量波动率和股票价格波动率是否存在ARCH和GARCH效应,然后建立多元GARCH模型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的交互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予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付嘉廷[3](2020)在《我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也开始了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黄金阶段,居民的收入和可支配资产收入得到了持续增长和提高,人们也开始更加密切关注可支配资产的长期保值和持续的增值,开始自己选择比较理想的房地产和股票的理财投资方式。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了解和关注宏观经济的两个重点,,逐渐成为了两种热门的投资方式,持续高涨的房价和剧烈波的股价伴随着收益和风险同时存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不断深化改革,研究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最大经济效益。本文研究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采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检验方法,对2005-2019年期间的房地产股票市场和房地产股票市场相互作用数据的研究进行了实证的分析和检验,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验证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经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掌握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博瑞[4](2020)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理论分析和计量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以及跨境资本流动是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金融开放战略的背景下,近年来,要求进一步推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呼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学者集中于探究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影响的问题,但是相关研究有共识同时也存在分歧。在不同研究中,许多学者的共识是,一方面,资本账户管制成为中国全面融入全球金融经济体系的短板,人民币的不可兑换带来的显性和隐性扭曲成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障碍。另一方面,多次金融危机提醒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资本账户开放和跨境资本流动均具有两面性,它能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风险。事实上,最近20年间,中国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方向上不断前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改革方向的确定并不意味着相关讨论的停滞,由于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对于是否“加快”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如何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等问题依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因此,本文针对研究中的重点问题,结合实际测算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以及金融体系的影响。有鉴于此,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背景,本文重新探究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问题,按照“提出问题——理论逻辑推导——理论拓展——实证分析——总结”的逻辑框架展开研究。主要得出的结论有:第一章绪论,首先系统地定义了资本账户开放概念以及跨境资本流动概念,明确本文研究内容,设计本文研究框架,给出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系统梳理资本账户开放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金融抑制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加强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理论基础的理解。然后,通过传统利率汇率决定论、国际资本流动模型以及IS-LM-BP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理论基础表明:第一,虽然自由化是开放政策最终追求的目标,但是各国具体政策的实施是不同的。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配合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因此,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需要基于自身经济情况,设计合适的开放路线。第二,由于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因素会导致资本流动影响发生结构性变化。因此,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需要结合影响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特别要针对理论上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具体冲击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第三章,归纳和整理典型化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经验,并对一些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国家是在高通胀的背景下实施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措施的,但由于这些国家同时实施固定汇率政策,在面对美元升值、本币贬值时,国内陷入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但是相对地,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备性最终影响了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结果,越是金融体系相对完整,金融监管体系相对完善的国家,债务和货币危机的影响越小。另外,许多国家都存在激进式的资本账户开放经验,但现实情况证明,这样的资本账户开放方式并不适合。而从各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效果对比来看,成功和失败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在面对危机时采取强硬的管控措施。管控越强硬越及时,危机带来的冲击影响越低。而管控措施不强,冲击影响会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另外,外汇储备是各国面对流动性危机时的有效工具。在此基础上,本章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以及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为相对较低的水平,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出现规模扩张的情况。在进行国际比较和指标测算后,全文研究进入核心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是集中针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面临的两个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其中,第四章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以及汇率选择,本章通过构建包含混合创新结构的TVP-SV-VAR模型,探究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政策和汇率的影响以及金融改革的次序安排,结果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先于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部分金融改革之间存在明显时间界限,即汇率市场化不必等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再展开,而是可以与利率市场化存在交叉部分。同样资本账户开放也是如此,虽然位置处于最后,但部分政策可以在利率和汇率改革中统筹进行。因此,在逐渐完成利率市场化之后,应当逐渐开放资本项目,这也有利于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第五章则从宏观角度探究资本账户开放的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其一,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由于现阶段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较低,增长效应受到限制;其二,促进金融深化有益于缓解增长效应受限的情况,通过不断的金融体系改革,提升金融深化程度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增长;其三,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并不可取,适当的资本管制能够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因此,现阶段应该提升资本账户开放度,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体系效率,进而提高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集中于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第六章,针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多因素冲击效应结果表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冲击表现出非对称性,对即期汇率的正向作用更强,对远期汇率的负向作用更强。而即期汇率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则存在滞后性,但最终会回归均衡。远期汇率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会随着套汇空间缩窄而减弱。从中美利率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互动关系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显着增强,但由于中国与美国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上的差异,美国在冲击的平抑时间上明显更快,中国则相对缓慢。最后,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与资产价格互动的关系来看,在股票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下,股票市场成为吸引短期跨境资本流入的主要市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效应抑制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因此同样需要关注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第七章,探究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从拟合的中国金融稳定指数走势中,研究发现:自2008年以后,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一直处于稳步上升过程中,虽然在2015年金融稳定性有所波动,但目前中国金融稳定性水平仍处于相对较高的区间内。而从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伴随中国金融稳定性提升,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冲击影响减弱,金融体系防范风险、化解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第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现阶段更多是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已经具有初步成效,经济结构合理性提升;第三,跨境资本流动对物价水平的冲击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于0,这证明跨境资本流动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需要密切关注。
孙依宏[5](2020)在《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新兴经济体显示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来源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股票市场与国际市场开始显现出联动效应。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经济金融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他国股票市场的波动也会迅速传递至新兴市场国家,引发其股票市场出现类似波动,产生金融风险的跨国传播。因此,研究新时代下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对形成“新多边主义”的多极化新格局和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股票市场间联动效应的相关文献,从经济基础假说和市场传染假说两个角度以及贸易溢出、金融溢出和预期传染三个方面总结了股票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和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渠道的相关理论。分别对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土耳其、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新兴经济体E11国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建立VAR模型和DCC-GARCH模型,研究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间的关联效应(收益率间的联动效应)和传染效应(波动率间的联动效应),讨论金融危机时期、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新常态”时期和“一带一路”倡议时期等新时代下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间的联动特征,衡量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和资产价格的跨市场运动。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间存在较弱的联动效应,其中,关联效应具有地理聚集特征和组织聚集特征,而传染效应的地理聚集特征并不明显。中国与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俄罗斯等地理位置相近国家的股票市场产生较强的联动效应。在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下,金砖国家股票市场间会显示出较强的联动效应。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更容易形成“新多边主义”。第二,金融危机并没有对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间的关联效应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间的波动溢出和风险传染。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和管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危机时期风险的跨国传染。危机期间的逆全球化思潮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国传导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收益率间的联动效应在金融危机时期有小幅度的增强,而股票市场波动率间的联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第三,新时代下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间的联动效应逐渐增强,地理聚集特征逐渐减弱,各国股票市场表现出协同变化的趋势。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间联动效应的结构性差异逐渐消失,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开始趋于一致。因此,新兴经济体应加强股票市场的自身建设,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创建新的国际合作机制,加大股票市场协同发展程度;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协同监管治理机制。
于晓媛[6](2020)在《我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及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效”是金融市场建立、运行与监管的根本目标,但它是以投资人“理性”为前提的。随着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在趋向于一个共识,那就是,投资人难以做到理性,金融市场不仅不能“完全有效”,做到“半有效”也很难,常常“无效”,甚至引发金融事端和金融动荡。“情绪”属于人的一般秉性,必然也是投资人“非理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在投资中到底具有什么影响,显然具有研究意义。相对于国外,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许多领域仍然处于勃兴阶段,在市场机制、政府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还处于健全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市场中“非理性”现象频发以及投机性严重等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方面,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对投资人情绪影响具有较好认知和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基于我国的股市,努力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研究投资者情绪因素对金融收益的影响,实证部分为研究的重点。在理论部分,先对既有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述评,依据行为金融学、有效市场假说(EMH)和前景理论,遵循“有限理性人”的假定,从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非对称性与处理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的角度探讨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继而分析非理性情绪对股票投资产生的影响。在实证研究部分,首先,从Choice金融终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网站及中国统计局官网选取了2008年4月至2019年7月的上证综指与上证50指数所含成分股的相关月度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偏最小二乘法构造相应情绪指数,并根据我国股票市场特点确定直接情绪指标(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中国投资者信心指数CICI)和间接情绪指标(市盈率PE、换手率HSL、波动率VOL、每月IPO数量、成交股数CJL、成交金额CJY、新增投资者开户数NIA),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剔除宏观因素影响,并增加各指标滞后一期值作为投资者情绪滞后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次,研判构建的两种投资者情绪指数IISIPCA及IISIPLS是否适用于我国股市,以及能否很好的对其进行解释。最后,分别采用VAR模型、EGARCH模型和PVAR模型计量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率波动之间的关系。本文得到的基本结论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率是有影响的;本文构建的IISIPLS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资意愿,对市场收益及波动均具有一定预测能力。其具体表现是:(1)上证综指收益率为投资者情绪指数的Granger原因,PVAR模型结果发现短期内投资者情绪的升高会导致收益率的降低,之后恢复为正向影响。(2)上证收益率的下跌对投资情绪所产生的结果明显大于上证指数上涨时对投资者情绪所造成的冲击。(3)消极情绪对股市收益波动的冲击远远大于积极情绪。本文的创新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基于行为金融学这一理论背景对“非理性”投资情绪进行探讨,属于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其二,本文引入多种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计量分析,增强了结论的可信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仅研究了延迟一期(一个月度)的互动影响,而在中期、长期内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投资的影响尚无法做出判断。
杜文博[7](2020)在《中国与东盟五国的股市联动性研究 ——基于股指收益率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浪潮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全球资本市场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一国股市与其他国家股市间的相互影响被放大。伴随着30年的股市发展史,中国股市不断成长和进步,与世界股市的联动性明显增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股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导致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这样的金融风险给我国股市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提出了挑战。自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和直接投资额逐年攀升,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在区域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尤其是与东盟五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间股市的联动性在不断增强。我国与东盟五国在地理位置和经济背景等多方面有着相类似的情况,研究中国与东盟五国的股市联动性有利于我国防范金融风险,实现我国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目标定位为在识别中国与东盟五国的股市联动性情况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股市联动带来的收益,降低股市联动带来的风险。本文致力于研究以下问题:首先,中国与东盟五国股市间是否存在联动性;其次,如果存在联动性,其大小、方向和持续程度如何;再次,股市联动性是否受重大关键金融事件的影响;然后,用经济学规律对联动性的这些特征作解释;最后,基于联动性的讨论,为规避金融风险提供建议,保证我国资本市场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基于上述问题导向,本文采用中国与东盟五国股指的样本数据,包括马尼拉综合指数、富时吉隆坡综合指数、泰国综合指数、富时新加坡STI指数、雅加达综合指数、上证综合指数,取2009年12月31日至2019年12月1日的指数收盘价,并计算指数的对数收益率。通过建立VAR模型和GARCH模型分别研究了均值溢出产生的联动性和波动溢出产生的联动性。基于均值溢出的股市联动性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发现,中国与东盟五国间的股市联动性差异较大,其中,中国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股市联动性较强,与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股市联动性较弱;第二,利用脉冲响应发现,给中国一个脉冲后,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微弱为由负转正,表明中国股市的影响力虽有提升,但依旧有限。基于波动溢出的股市联动性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利用GARCH(1,1)发现,中国与东盟五国股市存在着动态关联性。第二,利用DCC-GARCH在对时变相关系数做了可视化,发现中国与东盟五国股市动态联动性趋势在增强,且关键性事件会对股市联动性造成较大冲击,这些关键性事件包括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2015年中国“股灾”、2019年中国受中美贸易摩擦股市受挫。最后,提出建议,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应该加强区域内股市协作,逐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建立“防火墙”机制,防范极端金融事件的传染效应;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合理安排资产配置,强化专业知识学习。
雷立坤[8](2020)在《国际股市高频波动信息与我国股市波动率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金融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金融市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资产收益方面,而且反映在资产波动率方面,即某一金融市场的波动不仅受本身以前波动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其他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为“波动溢出效应”。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地位的快速提高,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在资本市场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转型开放措施,使我国股市逐步融入全球股票市场,与其它股市的联系日益加强,这意味着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剧、受国际市场波动信息影响更为广泛、波动传导作用更加迅速。风险监管者和国际投资者在预测中国股市时,通常会参考国际股票市场做出决策和进行交易,因此,需要树立全球股市的总体观念,探索更合适的方法,分析国际股市对我国股市影响的特征,更好地对全球股市信息进行研究,以帮助管理者和投资者预测中国股市波动。测度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预测能力,有利于面对国际市场风险时做出及时、准确的防范措施,对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尽管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金融市场波动性进行了研究,但迄今为止,如何准确、充分地利用国际股市波动信息提高我国股市波动率预测精度,仍然有很多明显的方法缺陷亟待解决和完善。本文首先从国际市场高频波动视角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跨国(地区)股票市场波动率提取国际波动率指数,整合国际股市波动信息来预测我国股市波动率。其次,根据金融市场波动的机制转换和时变特征,在加入国际股市高频波动信息HAR-RV-X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深入探讨国际股市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特征。进一步,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国际市场波动信息预测我国股市波动率。我们考虑国际股市波动信息相互传递和时变的整体性,率先将高维TVP VAR方法应用于我国股市价格波动的预测分析中,考虑国际股市波动参数时变的条件下,对各国际股市波动信息动态地分配权重,计算各个不同变量模型的权重概率,并采用加权平均方法预测我国股市波动率。最后,在前面三章实证方法为基础,我们将波动率预测视为投资组合优化的关键决定因素,从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视角探讨了不同波动率预测模型的经济价值,从而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制定和执行相关金融政策提供部分指导,也为投资者正确判断股市风险、选择合理的投资策略提供更加实际可行的依据。实证结果主要包括:(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有利于在相互联系的全球股市波动中准确获得国际股市市场高频波动的共同信息。该指数对未来中国股市波动具有正向影响和统计显着性。更重要的是,加入国际股市波动率指数的HAR-RV扩展模型对我国股市波动的预测精度优于对比模型,包括HAR-RV、Kitchen sink模型和五种组合方法。(2)通过分析国际股市波动信息在不同波动状态下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影响特征,发现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能更有效地捕捉和处理全球国际股市波动信息。统计检验表明,转移概率矩阵是显着的,高波动状态比低波动状态表现出明显更高的波动水平,与线性及时变参数的HAR-RV模型相比,MSHAR-RV-X模型能显着提高我国股市的点预测精度和方向预测精度。(3)高维TVP VAR方法能够很好地捕捉到国际股市之间潜在的溢出效应和时变特性,是利用国际股市刻画和预测我国股市波动方面更准确的新方法。(4)通过最大化投资者效用,考察了投资组合的表现。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的HAR-RV扩展模型与对比模型(包括HAR-RV、Kitchen sink模型和五种组合方法)相比,能显着提高方向预测精度并产生了更高的经济价值。其次,与线性及时变参数的HAR-RV模型相比,MSHAR-RV-X模型能显着提高我国股市的方向预测精度,且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投资组合策略能获得更大的组合收益。最后,高维TVP VAR新方法在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应用中无论是方向预测还是经济价值都获得了最理想的效果。
陈婷[9](2020)在《基于城市层级的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吸收资金的两大重要场所,一直以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都是人们高度关心的两个领域。这两个市场贯穿了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由于涉及到装修,钢铁等多个行业,这使其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在历经27年的发展之后也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目前有着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个市场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但在这两个市场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传导现象,和金融泡沫的可能性。因此为了促进这两个领域能够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分析并掌握这两个市场的相关特征及影响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掌握当前我国经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来说非常有用,同时还可以针对跨市场之间的检测和监管提供相关依据和支持。本文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中选取了1999年至2018年,共计20年的数据,分别采用Var、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还特别分析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城市类别的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两个市场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并且为单向因果关系,即股票市场是房地产市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且两个市场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对而言股市对房市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是当从不同城市类型的角度分析时,该结果有所区别,主要表现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状态下,两个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侧重点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往期房价对当期房价的影响作用越小,而往期股价对当期房价的影响越大。与此同时,房价对股价的影响作用为负,股价对房价的影响作用为正。最后本文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举措,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出台政策时应当考虑所处城市的特殊性,实行因地制宜的区域性调控政策,尽量减少因为连锁反应导致的金融风险和泡沫。同时采用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方式对两个市场进行调控。最后相关机构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公众的投资和融资渠道,完善金融体系,加强行业监督和管制。
蔡松婕[10](2020)在《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及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特定条件下,短期资本流动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顺周期性也会引发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而近年来,无论是美联储加息降息还是特朗普贸易保护政策,都间接体现出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这一客观事实,这一冲击也将通过短期资本流动渠道对中国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累带来显着影响。基于以上,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以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起点,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之间存在的顺周期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同时对当前我国短期资本流动对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进行了界定,即本文研究的顺周期性是短期资本流动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一种正反馈机制。其次分析了一般情况下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短期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形成机制并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短期资本流动顺周期性的表现,同时也探讨了现阶段短期资本流动对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理。最后本文构建了包含短期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预期、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的两区制M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下各变量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可能会引发全球的市场参与者风险厌恶情绪的上升,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成为了短期资本“避险”集中地,因此,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第二,短期资本流入量的增加将会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而人民币在岸汇率升值预期又会进一步引导短期资本流入即短期资本流入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之间存在显着的顺周期效应,这种顺周期效应在整体经济状态波动较大时更加显着。第三,短期资本流动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下对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
二、我国股票市场与周边市场互动关系的VAR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股票市场与周边市场互动关系的VAR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指数的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投资者情绪的定义 |
2.2 投资者情绪的量化测度 |
2.2.1 调查法 |
2.2.2 市场变量法 |
2.2.3 文本分析法 |
2.3 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的关系 |
2.4 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的关系 |
2.5 文献述评 |
2.6 本章小结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 |
3.1.1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模型构建 |
3.1.2 投资者行为特征 |
3.2 研究假设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情绪综合指数的构造 |
4.1 情绪代理变量选择 |
4.2 情绪代理变量分析 |
4.3 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的构造 |
4.3.1 宏观经济理性预期的剔除 |
4.3.2 情绪综合指数的有效性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5 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收益的互动关系检验 |
5.1 VAR理论模型 |
5.2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 |
5.2.1 样本选择 |
5.2.2 收益率指标的构建 |
5.3 数据平稳性检验 |
5.4 实证检验与分析 |
5.5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
5.6 本章小结 |
6 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波动的互动关系检验 |
6.1 模型构建 |
6.1.1 ARMA模型 |
6.1.2 GARCH模型 |
6.1.3 DCC GARCH模型 |
6.2 样本选择及相关检验 |
6.3 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 |
6.3.1 基于ARMA模型的均值模型的确认 |
6.3.2 基于GARCH(1,1)模型的波动性拟合 |
6.3.3 基于DCC GARCH(1,1)模型估计结果 |
6.3.4 不同市态环境下波动溢出效应的差异 |
6.4 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对投资者的建议 |
7.2.2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GARCH模型的房价波动、股价波动与货币政策间交互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房地产市场与货币政策间相关性研究现状 |
2.2 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相关性研究现状 |
2.3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间相关性研究现状 |
第3章 理论机制与模型构建 |
3.1 理论机制 |
3.1.1 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交互作用的理论分析 |
3.1.2 房地产市场与货币政策间交互作用的理论分析 |
3.1.3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间交互作用的理论分析 |
3.2 多元GARCH模型 |
3.2.1 ARCH模型 |
3.2.2 GARCH模型 |
3.2.3 多元GARCH模型 |
3.2.4 何时使用ARCH或GARCH模型 |
第4章 实证分析 |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 平稳性与异方差性检验 |
4.3 实证分析结果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我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国外学者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研究 |
1.2.2 国内学者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研究 |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3.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我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理论分析 |
2.1 我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负向相关的理论分析 |
2.1.1 资产组合理论 |
2.1.2 替代效应理论 |
2.2 我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正向相关的理论分析 |
2.2.1 财富效应理论 |
2.2.2 信贷扩张效应 |
2.3 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整体相关性实证研究 |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
3.1.1 房地产市场数据选取 |
3.1.2 股票市场数据选取 |
3.1.3 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
3.2 ADF单位根检验 |
3.3 johensan协整检验 |
3.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3.5 脉冲响应分析 |
3.6 方差分解 |
3.7 分地区实证检验 |
3.8 实证结果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分阶段相关性实证研究 |
4.1 数据说明 |
4.2 2 005-2008年期间实证研究 |
4.3 2 009-2014年期间实证研究 |
4.4 2 015-2019年期间实证研究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理论分析和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资本账户开放及跨境资本流动相关概念 |
1.2.1 资本账户开放相关概念 |
1.2.2 跨境资本流动相关概念 |
1.3 研究内容和本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本文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 |
2.1 资本账户开放的理论基础 |
2.1.1 金融抑制理论 |
2.1.2 金融自由化理论 |
2.2 跨境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 |
2.2.1 传统利率和汇率决定理论 |
2.2.2 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与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 |
2.3 本章结语 |
第3章 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国际比较和指标测算 |
3.1 新兴市场国家开放经验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 |
3.1.1 新兴市场国家开放经验 |
3.1.2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 |
3.2 资本账户开放度测算 |
3.2.1 资本账户开放度测算研究综述 |
3.2.2 中国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测量 |
3.2.3 数据选取与趋势分析 |
3.3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国际经验和效果评估 |
3.3.1 部分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实例 |
3.3.2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效果评估 |
3.4 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测算 |
3.4.1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测算的文献述评 |
3.4.2 跨境资本流动实际测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和汇率选择 |
4.1 中国汇率制度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 |
4.1.1 中国汇率制度变化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4.1.2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 |
4.2 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与汇率选择的文献进展 |
4.2.1 “三元困境”与“二元困境”的争论 |
4.2.2 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讨论 |
4.2.3 基于IS-LM模型的理论推演 |
4.3 MI-TVP-SV-VAR模型、数据选取和参数估计结果 |
4.3.1 MI-TVP-SV-VAR模型简述 |
4.3.2 MCMC算法及脉冲响应函数 |
4.3.3 数据选取与参数估计结果 |
4.4 基于MI-TVP-SV-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
4.4.1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4.4.2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汇率的影响 |
4.4.3 货币政策与汇率选择的联动效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增长效应分析 |
5.1 资本账户开放增长效应的研究进展 |
5.1.1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5.1.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5.1.3 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
5.2 资本账户开放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 |
5.2.1 直接投资开放的影响 |
5.2.2 非直接投资开放的影响 |
5.3 LT-TVPVAR模型构建、数据选取与参数估计结果 |
5.3.1 LT-TVPVAR模型基本结构 |
5.3.2 模型估计和抽样过程 |
5.3.3 数据选取与参数估计结果 |
5.4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
5.4.1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 |
5.4.2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多因素冲击效应 |
6.1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
6.2 短期资本流动多因素冲击的理论推演 |
6.3 TVP-SV-VAR模型、数据选取与参数估计结果 |
6.3.1 TVP-SV-VAR模型建模机理 |
6.3.2 TVP-SV-VAR模型参数估计过程 |
6.3.3 数据选取与处理 |
6.4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多因素冲击效应 |
6.4.1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汇率冲击 |
6.4.2 短期资本流动的利率冲击 |
6.4.3 短期资本流动的资产价格冲击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 |
7.1 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的研究脉络 |
7.1.1 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的研究进展 |
7.1.2 跨境资本流动与经济波动的研究进展 |
7.2 金融稳定状态指数测算的文献述评 |
7.3 TVP-FAVAR模型、变量说明及数据处理 |
7.3.1 TVP-FAVAR模型简述 |
7.3.2 TVP-FAVAR模型估计 |
7.3.3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与中国金融稳定指数态势 |
7.4 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的动态分析 |
7.4.1 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动态 |
7.4.2 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动态 |
7.4.3 跨境资本流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动态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5)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安排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结构安排 |
1.3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金融危机对股票市场间联动效应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 经济一体化与股票市场间联动效应联系的相关研究 |
2.3 信息在股票市场间联动效应中作用的相关研究 |
2.4 股票市场间联动效应测度的相关研究 |
2.5 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间联动效应的相关研究 |
2.6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股票市场间的联动效应与波动的溢出渠道 |
3.1 股票市场间的联动效应 |
3.1.1 经济基础假说 |
3.1.2 市场传染假说 |
3.2 股票市场间波动的溢出渠道 |
3.2.1 贸易溢出 |
3.2.2 金融溢出 |
3.2.3 预期传染 |
第四章 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收益率间的联动分析 |
4.1 数据获取与模型建立 |
4.1.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4.1.2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建立 |
4.2 平稳性检验 |
4.3 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
4.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4.5 模型稳定性检验 |
4.6 结果分析 |
4.6.1 脉冲响应分析 |
4.6.2 方差分解 |
4.7 小结 |
第五章 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波动率间的联动分析 |
5.1 模型建立 |
5.2 相关检验 |
5.2.1 自相关检验 |
5.2.2 ARCH效应检验 |
5.3 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波动率间联动的长期关系 |
5.3.1 单变量GARCH模型 |
5.3.2 DCC-GARCH模型 |
5.4 特殊时期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波动率间的联动关系 |
5.4.1 金融危机对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波动率间联动的冲击 |
5.4.2 后危机时期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波动率间联动的特征 |
5.4.3 全球经济“新常态”时期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波动率间联动的变化 |
5.4.4 “一带一路”战略对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波动率间联动的冲击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我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及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
1.3.1 内容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投资者情绪 |
2.1.2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基本现状 |
2.1.3 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行为金融学理论 |
2.2.2 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修正 |
2.2.3 前景理论与假设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关于投资者情绪的研究 |
2.3.2 关于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相关性的研究 |
2.3.3 关于投资者情绪指数构建的文献评述 |
3 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 |
3.1 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测算方法 |
3.1.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构建 |
3.1.2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构建 |
3.2 投资者情绪指标变量的选取与数据处理 |
3.2.1 指标变量的选取 |
3.2.2 指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3.3 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 |
3.3.1 各情绪指标的数据处理 |
3.3.2 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情绪指数IISIPCA |
3.3.3 偏最小二乘(PLS)法构建情绪指数IISIPLS |
3.4 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比较分析 |
3.4.1 二种情绪指数的比较 |
3.4.2 测算结果分析 |
4 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的互动影响分析 |
4.1 投资者情绪指数对上证收益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1 VAR模型的构建 |
4.1.2 变量的外生性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
4.1.3 脉冲响应分析 |
4.1.4 方差分解 |
4.2 基于EGARCH模型的波动率分析 |
4.2.1 EGARCH模型的构建 |
4.2.2 上证指数的波动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
4.2.3 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
4.3 个股投资者情绪与个股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
4.3.1 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的构建 |
4.3.2 个股投资者情绪与其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
5 主要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主要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中国与东盟五国的股市联动性研究 ——基于股指收益率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联动与股市联动的定义 |
二、股市联动的解释依据 |
三、股市联动的机制分析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一、关于中国与不同国家(地区)间的股市联动性研究 |
二、关于股市联动性的实证研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五国股市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与东盟五国股市发展情况对比 |
一、交易市场对比 |
二、证券监管对比 |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五国股市质量指标对比 |
一、规模对比 |
二、市值对比 |
三、市值/GDP比值对比 |
四、周转率对比 |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五国股市联动性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模型构架与理论 |
一、模型构架 |
二、模型理论 |
第二节 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一、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平稳性检验 |
三、基于均值溢出的联动性分析 |
四、基于波动溢出的联动性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对政策制定者提出的建议 |
二、对投资者提出的建议 |
第六章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8)国际股市高频波动信息与我国股市波动率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已实现波动率的测度 |
1.3.2 己实现波动率计量模型 |
1.3.3 国际股市与我国股市波动率关系研究进展 |
1.3.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
1.6 结构安排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频数据和波动率相关理论 |
2.1 高频金融数据及统计特征 |
2.1.1 高频数据介绍 |
2.1.2 高频金融数据的基本特征 |
2.2 高频波动率理论介绍 |
2.2.1 波动率的定义和分类 |
2.2.2 波动率的基本特征 |
2.3 高频数据波动率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际股市波动预测中国股市波动率:基于国际波动率指数 |
3.1 引言 |
3.2 已实现波动率及HAR-RV模型介绍 |
3.3 组合预测、主成分分析方法介绍 |
3.3.1 组合预测方法 |
3.3.2 主成分分析方法 |
3.4 样本外滚动预测及评价方法 |
3.4.1 样本外滚动时间窗预测技术 |
3.4.2 预测评价方法 |
3.5 实证分析 |
3.5.1 数据介绍和描述性统计 |
3.5.2 样本内估计结果 |
3.5.3 样本外预测评价 |
3.5.4 稳健性检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际股市波动预测中国股市波动率:基于机制转换视角 |
4.1 引言 |
4.2 马尔科夫方法及扩展的高频波动率模型 |
4.2.1 马尔科夫方法介绍 |
4.2.2 马尔科夫机制转换的异质自回归模型介绍 |
4.3 预测检验方法 |
4.3.1 DM检验 |
4.3.2 变化方向检验 |
4.4 实证分析 |
4.4.1 实证数据 |
4.4.2 样本内估计结果 |
4.4.3 样本外预测评价 |
4.4.4 稳健性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际股市波动预测中国股市波动率:基于高维TVP VAR方法 |
5.1 引言 |
5.2 高维TVP VAR模型介绍 |
5.3 检验方法介绍 |
5.4 实证分析 |
5.4.1 实证数据 |
5.4.2 各波动率模型预测评价 |
5.4.3 稳健性检验 |
5.5 各波动率预测模型的经济价值研究 |
5.5.1 效应函数介绍 |
5.5.2 实证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9)基于城市层级的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股市和房市的现状、相关概念及特点 |
1.2.1 股市的现状及特点 |
1.2.2 房市的现状及特点 |
1.2.3 二者的异同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结构 |
1.3.3 创新点与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关联性研究 |
2.2 财富效应研究 |
3 相关理论分析 |
3.1 财富效应 |
3.2 替代效应 |
3.3 信贷效应 |
4 全国层面实证分析 |
4.1 变量选取 |
4.1.1 股票市场 |
4.1.2 房地产市场 |
4.1.3 控制变量 |
4.2 数据描述性统计 |
4.3 平稳性检验 |
4.4 协整检验 |
4.5 VAR模型 |
4.6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4.7 脉冲响应分析 |
4.8 章节小结 |
5 分层级实证分析 |
5.1 一线城市 |
5.2 二线城市 |
5.3 三线城市 |
6 结论和建议 |
6.1 本文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及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短期资本流动的动因研究 |
1.2.2 短期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研究 |
1.2.3 短期资本流动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
1.2.4 现有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短期资本流动的概念及特征 |
2.1.2 短期资本流动顺周期性的含义界定 |
2.2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扩展 |
2.2.2 资产组合理论 |
2.2.3 预期理论 |
2.2.4 溢出效应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短期资本流动顺周期性的形成 |
3.1 一般情况下 |
3.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 |
3.2.1 影响程度 |
3.2.2 影响渠道 |
3.3 我国短期资本流动顺周期性的表现 |
3.3.1 短期资本双向流动阶段 |
3.3.2 短期资本单向流动阶段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短期资本流动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机理 |
4.1 短期资本流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理 |
4.1.1 影响途径 |
4.1.2 影响机制 |
4.2 短期资本流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理 |
4.2.1 影响途径 |
4.2.2 影响机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短期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及对资产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 |
5.2 相关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5.3 MS-VAR模型的选择 |
5.3.1 MS-VAR模型的理论选择 |
5.3.2 MS-VAR模型的具体选择 |
5.4 MSIH(2)-VAR(1)的实证分析 |
5.4.1 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 |
5.4.2 两区制的具体特征 |
5.5 脉冲响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四、我国股票市场与周边市场互动关系的VAR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指数的互动关系研究[D]. 孔雪琪.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GARCH模型的房价波动、股价波动与货币政策间交互效应分析[D]. 刘炯男. 山东大学, 2020(02)
- [3]我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研究[D]. 付嘉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理论分析和计量研究[D]. 李博瑞. 吉林大学, 2020(08)
- [5]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D]. 孙依宏. 济南大学, 2020(12)
- [6]我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及及实证研究[D]. 于晓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7]中国与东盟五国的股市联动性研究 ——基于股指收益率的实证分析[D]. 杜文博.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国际股市高频波动信息与我国股市波动率预测研究[D]. 雷立坤.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9]基于城市层级的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 陈婷. 西华大学, 2020(01)
- [10]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及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D]. 蔡松婕.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